-
1 # 陳冠任
-
2 # 快樂的平方釐米
一、 日本人的住房大多廁所和浴室是分開的,進廁所需要換鞋。 廁所裡會放專門的拖鞋,只能在廁所裡用,不習慣的人可能很容易忘記了把這個拖鞋穿出來。二,很多馬桶水箱上面有一個水龍頭,每次用完廁所沖水後,水龍頭出水用來洗手,洗完手的水流入下面的水箱用作下一次衝馬桶的水。 另外,馬桶邊上還會掛一塊毛巾用來擦手。三、出去和別人喝酒不要自己給自己倒酒,同時你要注意對方的酒杯,一旦對方喝完了需要給對方倒酒,倒酒姿勢也有點小講究。 女生如果自己給自己倒酒,那絕對是女漢子的行為,嫁不出去的。 請大家自動腦補女生拿著啤酒瓶給自己倒酒的樣子。四、日本坐taxi,一般都坐後面,最重要的是後門是自動開關的,上下車不用乘客開關門,不習慣的人會自己去開關。五、日本公車後門上車,前門下車。上車時後門的吐票機裡拿一個票,下車時把票和錢一起丟進前門邊上的機器(運賃箱)裡面。六、日本人會習慣把拉麵,餃子和米飯一起吃。七、拜狐仙 日本專門有一中信仰,叫做稻荷信仰,所崇拜的神靈就是“稻荷”,也就是狐仙。大多數的小型神社中,都會供有稻荷的神龕,有些甚至還有狸貓的神龕 ---- 因為傳說中狐狸和狸貓都是可以變身的動物。狐仙的作用是保佑家庭平安,財源廣進。八、 日本人結婚後男女是分床睡覺的,因為雙方在睡覺時有不同的習慣,為了尊重對方的習慣所以是分床睡的(除了某時期) 所以一般賣的床,很多都是可以拼起來,可以分開的款式設計。九,在日本,高考全部都要穿黑色,跟黑社會一樣。十、日本的公共廁所中,女廁所的馬桶一般都有一個按鈕,按下可以模仿發出流水的聲音。 那是因為日本女生覺得讓別人聽到自己尿尿的聲音很害羞,所以噓噓的時候一般都要先按下流水聲的按鈕。
-
3 # 跨鮮
當你迷迷糊糊的早起,將嘴裡經過一夜發酵後產生的味道混合著雞蛋牛奶芝士天婦羅等等嚥下時的酸爽嗎?這還不是殘忍的,對於一枚吃貨而言,最殘忍的就是當食物的美味終於戰勝了口中異味,佔據你的嘴巴之時,你卻不得不用薄荷味的牙膏把他們抹殺在勝利的時刻……
以至於到日的第一天,當我含著牙刷和一嘴泡沫走進餐廳時,我和霓虹友人四目相對,表情是這樣的……
-
4 # 鳶記
爸爸跟女兒一起泡澡
在日本,一家人輪流共用泡澡水估計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一個人一個人地輪下去,效率有點太低了。比較常見的模式是爸爸跟女兒一起泡澡。至於一起泡到幾歲呢,這個就看父母跟孩子的判斷了。有的9歲左右就不再一起泡了,有的女兒已經高中生了,還在一起泡澡(雖然很少見)。
大家自己想象那畫風吧。
日本人聖誕節吃KFC
聖誕節雖為西洋節日,但在日本儼然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全國性節日,幾乎整個12月都是聖誕氛圍,比起中國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人過聖誕去吃肯德基已經成了慣例,據說很多日本人被媒體廣告洗腦,想起聖誕節就會聯想起肯德基。12月23日到25日的三天時間裡,肯德基人滿為患,如果不趁早預約,估計連門都進不去(誇張臉)。據說肯德基在聖誕節3天的銷量,可以佔到全年營業額的10%左右,可見日本人在聖誕節得吃下了多少炸雞。
-
5 # 有幸妹妹
日本人的語言習慣 隨聲附和和點頭稱是 據說日本人有一種習慣,談話時頻繁地隨聲附和、點頭稱是。“是”、“嗯,是嗎?”包括這種話語、以及點頭俯腰姿勢等,據調查觀察,日常談話裡每幾秒鐘就發生一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全意味著“說得對”、“明白了”這種肯定含義,有些只不過是“啊,是嗎?”“有那麼回事?”等,僅僅作為聽了對方的話之後所作出的一種反應而已。與有這種習慣的日本人接觸,要是認為“他在那時確實表示是肯定的”,那麼對該日本人來說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反之,習慣於隨聲附和的日本人,對在談話中不表示任何反應的外華人,則感到不安,他們會產生這樣一種感覺:“這個人是否在聽我說呢?” 婉轉的表達方法 日本人即使自己持有明確的意見,他們也避免“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意見是這樣的”等直接的表達方法,而採用“恐怕這樣吧?”“我想這麼考慮,你看如何呢?”這種婉轉的措詞,明顯地認為這種表達方式是適當而有禮貌的。在語言表達上明確地表明,給對方留有考慮和判斷的餘地,顯示出在聽取對方反應後,再表示自己的主張的一種姿態。 寒暄致意 日本人經常相互寒暄致意。從早晨起床到晚上就寢,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場合裡,定型的寒暄語非常豐富。不過,互相寒暄致意,僅僅侷限於在某些意義上視為朋友的人。例如對在公園散步時遇到的不相識的人,或者交通車輛中同座的人,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是互不說話的。因為在這種場合,對方是互不相干的局外人。 2、日本人的舉止手勢 日本人的舉止手勢中,有日本人特有的或者說和他國文化在意義和用法上不同的地方。 鞠躬:日本人之間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來表示的。站著的時候,雙腳合攏、直立,彎腰低頭。從一般性行禮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據禮節輕重程度的不同,低頭的角度是各種各樣的。在鋪著“榻榻咪”的房間裡,必須要坐著行禮。以“正座”的姿勢上身彎下,兩手放在前面著地然後低頭。一般日本人行禮致意是互不接觸身體的,傳統上也沒有握手的習慣。日本人有時候也握手,但大多在日本人和外華人、競選人和選民、明星和影迷等特殊場合。 坐的姿勢:在學校、公司一般都坐椅子的。但在家庭裡,日本人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坐在“榻榻咪”上的生活。最近,在普通家庭裡,西洋式的居室和餐室多起來了,所以不坐“榻榻咪”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坐在“榻榻咪”上的正確坐法叫“正坐”,把雙膝併攏後彎足,屁股坐在腳跟上。一般來說生活上不習慣“正座”的人,這種坐法很難受,腳會發麻。輕鬆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屁股著地。穿褲子的女性偶然也有盤腿坐的,但盤腿坐主要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把“正座”的腿稍許橫著,這主要是見於女性。 O和X:在日本,符號O和X所具有的意義是十分明確的。O代表正確、合格、勝利等積極的形象,X代表錯誤、不合格、輸、不行等消極的形象。因此凡是O和X的形狀都可以理解為包含有這種意義。作為手勢,就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或者將兩手臂舉過頭圍成一個圈表示O, 將兩個手的食指或者兩臂交叉表示X。 數字的數法:只需用一隻手就能數1-10。 1-5的表示法是,從大拇指、食指、中指按順序彎下手指即可。6-10 的數法是反過來從小指開始按順序將彎曲的手指一個一個伸出來即可。這種數數的方法使用範圍很廣,沒有性別、年齡以及其他的限制。向對方表示數字時,把手掌朝向對方,將手指輕輕合攏後,按著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大拇指的順序一個個豎起來。 表示6-10的數時,要用另一隻手,動作相同。 招手:把手掌朝下輕輕地放開,手腕從前方朝自己一邊來回擺動幾次。這種方法沒有性別、年齡的限制,都能使用。但對地位、輩份高的人這樣招手是失禮的,要儘量避免。 自己:表示“那是我”、“我嗎?”等意思時,用食指指著自己的鼻子。 萬歲:這是在比賽中獲勝或碰上好運時,舉手表示高興的動作。多數情況是,大家一起同時歡呼“萬歲”,以表示慶賀幸運和祝願幸福的心情。 3、日本人不邀請工作上的客人進家門 日本人不習慣在自己家裡接待業務上的客人或全家出來交際。他們自古以來就不喜歡把工作帶到家裡來而且稱之為美德,除個體經營外,妻子都不參與丈夫的工作。在有必要和業務方面的客戶聯誼時,就到專門提供酒宴的地方舉行。端上自家的菜餚招待業務上的重要客人,是很難辦好的,況且沒有僕人幫忙,要端上象樣的菜餚無疑是家庭主婦難以對付的,而且照看孩子的保姆也沒有。幹部有時也在家裡招待部下、與自己地位相同的人或上司,一般只限於建造新房的時候。縱觀歷史,也同樣如此,天皇和幕府裡的將軍幾乎從不訪問臣下、家臣的家,偶爾有些便作為大事件在歷史上大書特書。去外國曾受到外國朋友在家裡招待的日本人,也很想在外國朋友來日時在自己家裡招待。但是,他們都深感自己的家和友人相比顯得過分簡陋、狹小,無論如何不能招待客人。特別是關於招待外國朋友,主婦和孩子不懂外語,又不習慣和外華人交往,飲食習慣也不同,為此會附帶增加精神負擔。 4、不同於外國的日本習慣 洗澡:日本人洗澡不僅是為了洗淨身體,而且是將身體浸在浴池裡,慢慢地暖和身體的一種習慣。所以洗身體和去除汙垢都在浴池外面進行。浴池裡的熱水可以加溫,當熱水減少時,可以再添水加溫。幾個人進同一個浴池,意味著大家是非常親近、互相信任的朋友,最後一個人洗完澡後,放掉浴池裡的水。 不吉利的數字:日本人忌諱“4”和“9”。因為“4”的讀音和“死”相同;“9”和“苦”的讀音相同,“9”意味著苦。有的旅館房間號沒有13、4、9這幾個數。 不收小費制: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一部分旅館和交通機構有收小費的習慣,最近基本上沒有了。 5、在日本不宜有的習慣 在人前接吻:日本人認為在人前接吻是難為情的事。 擁抱:接觸他人的身體,在日本被認為是失禮的行為。男女之間除戀愛關係的雙方外,一般不握手。 在人前嚼口香糖:允許抽菸,但嚼口香糖不行。別人沒吃,自己獨自吃東西,也被視為失禮。 穿著鞋子進屋:進入日本住宅,必須脫鞋。 窺視別人家的廚房:在日本,訪問別人家庭時,窺視廚房是不禮貌的行為。 民事糾紛輕易訴諸法院:日本人在個人生活中比契約關係更重視信賴關係。因此,遇事大多數通過當事人之間的協商解決或透過中間人 解決。唯有當事人之間的關係明顯惡化時才上法院。律師的人數僅是美國的1/30。 6、日本人的名片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當廣泛,特別是商人,初次見面時有互相交換名片的習慣,名片上除姓名外,還印有工作單位、團體名稱、所屬部門、職務、地址、電話號碼等。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的要小的名片。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面向對方。摺疊名片或在名片上記點什麼,都被看作是對對方的不禮貌。 7、送禮在日本 人們常說日本人喜歡贈送禮物。不但在婚禮、生日之際贈送一些禮品,而且在平時拜訪時也要帶些禮品,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這已經成了日本人的習慣了。曾在里根政府國家安全機構擔任助理的R·阿雷, 接受日本出版社作為採訪酬勞付給他的1000美元現金支票和手錶之後,因為忘了申報而不得不辭職。在日本,採訪時贈送若干錢物是極為平常的事,但在美國卻禁止政府高階官員、助理等悄悄地接受任何禮物。可以說,阿雷事件體現了在贈送禮品方面日本和美國之間習慣的不同。在各種贈送禮品的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元和歲暮。中元是6、7月份,表示暑期問候;歲暮是在年末,表示一年來的感謝。中元和歲暮都是季節性的饋贈,向平時關心照料自己的人贈送禮品。最近不少百貨店增設新的服務專案進行競爭,如可以從家裡或公司打電話直接定貨的“有求必應服務”和按規定時間送到的“定時郵寄禮物”等。遷居時吃麵條,以及在新居附近邊分送麵條邊作自我介紹和說“請多關照”。有時分送手巾或點心以代替麵條。此外,孩子們的“七、五、三”節日、入學、升學、成人節、祝賀公司同事榮升、慶賀朋友病癒等各類饋贈確實名目繁多,對於掌管家庭經濟的主婦們來說,交際費的籌措是頗傷腦筋的事。 看準了主婦們的這種煩惱,於是“饋贈品收購業”應運而生。因為有的家庭裡收到的禮物有許多重複,而且長期放著不用,堆積如山,於是這個行業將禮物低價收購後,又廉價賣出,所以深受主婦們的歡迎。
-
6 # 手機使用者52277606899
作為"近鄰"日本與我們有著非常多不同的文化習慣,日本人的一些習慣在世界範圍內可謂是清奇存在的,說一下日本人日常生活習慣吧…
1.打招呼
日本是一個很重視禮儀的國家,所以打招呼在日本人看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日本人在碰到陌生人時都會主動打招呼或者點頭示意;在鄰里關係上,一般搬家到一個新的地方會向住在隔壁的人帶一點心意的東西前去問候,這是日本自古以來的習俗,此外,在打招呼時,身體自然鞠躬也是日本人的習慣。
2.吃飯
日本人在吃飯時習慣各自點自己想吃的,然後吃自己盤子裡的(與中國的"請客"文化不同,AA制在日本非常盛行)在食材方面,日本人非常喜歡吃生食,如日本料理的典型——壽司,生魚片,生雞蛋蓋飯等,因此,日本人對食物的管理要求非常嚴格。作為食用的一方會在吃飯前說一句"我開動了",用完餐再說一句"多謝款待"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禮貌。日本人會把米飯和麵食放在一起作為一份"定食",日本人在吃麵時會發出很大的吸面聲,這是為了向店家"展示"面非常美味,以表達感謝。日本人喜歡喝冰啤酒,聚餐時,人們要互相倒酒,反而不太會給自己倒。
3.交通
在日本,電車是特別常見的交通工具,各地的電車設計也有著不少獨特的小故事。電車,地鐵是沒有安檢的,且日本的電車以準時聞名海外,每趟車的出發和到站時間能精確到秒,十分方便,而且一個車站內有多種列車型別,如特急、快車、普通,乘客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乘坐哪趟車。在日本乘坐交通工具時會發現車內非常安靜,在車廂內不講電話,不吃東西,幾乎不交談。還有一點,只要有人過馬路,日本的車肯定會在路口停住,直到最後一個行人過完,才會開車透過,不管路口有沒有訊號燈,"車讓人"在日本是很普通的現象。
4.泡澡
日本人喜歡泡澡,因此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浴缸,每天回到家洗完澡後泡在浴缸裡(在日本泡澡跟洗澡時分別進行的,一定先洗完澡,然後才泡)在普通家庭,一家人是統一泡在一個浴缸的,因為事先洗過澡所以這樣既不影響衛生也能節約用水,日本女孩子小時候和父親一起泡澡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在日本還保留著很多傳統的浴場,一排排的水龍頭,旁邊放著小凳子,冒著熱氣的浴池,泡到爽後出來喝一杯牛奶,沒有比這更舒服的了。
-
7 # 獨居貓
以前在國外大學的時候我們三個華人和一個日本人一起住,說起來我們也不知道算不算坑他,住著最小的房,交比我們高的房租,其實當時也是因為我們先把押金墊了,為保險起見才收他多點房租。說起這個,我覺得這個日本哥那個清潔度,我們真是汗顏。。。。因為家裡用的熱水器都是那種儲蓄的,一般夠四個人洗澡。但是隻要每次日本哥一去洗澡,我們都要等上1個小時煮熱水,因為他洗澡要將近1個小時,皮都能搓破了!!!好幾次晚上回到家,就等著煮熱水都能等到凌晨.....另外就是洗碗,之前就聽說那個日本人洗碗要洗好幾遍,,等我真正見識了一次之後。。。。。。我去,難怪日本資源會那麼少,一個碗能洗上不少5次!!!之前有一次我們煮晚飯叫上日本哥,然後他說他來洗碗,好吧,正常我們自己來洗也就半小時能洗碗所有的碗筷,日本哥那些次碗,我們都吃完上去該幹嘛就幹嘛了,他倒好,我們8點吃完,竟然能洗到9點半~~之後我們考慮到水費的問題,還是自己洗好了.....另外一點就是,日本人的隱私,我才知道原來日本人普遍每個人都很沒有安全感,不管是多麼好的朋友,都不會輕易透露自己的東西,而且連手機開鎖都保護的非常離譜。。。。每次在我們面前的時候,開啟手機解鎖,都幾乎快把手機呈90度的按密碼。。上廁所幾乎都鎖房門。。。。
他倒是我見過挺特別的一個日本人(這裡不是說讚賞所有日本人啊),他呢特別討厭日本,經常在Facebook上發一些吐槽日本右翼的評論,也不是因為說和我們住一起怕說一些不好聽的話給我們聽,因為我看他FB幾乎都是吐槽,而且也經常喜歡和華人還有南韓人混一起,有一次一起看金陵十三釵,看完之後竟然我們說了“對於以前的歷史,我深深感到抱歉”。。。。住了一年之後,中文他倒學會不少,連篩盅都學會了,說畢業之後想去中國發展,當時以為他就說說,後來兩年之後畢業了,大家也各奔東西,直到去年的時候,他在skype上面找到我,因為我太久沒上過了,開啟之後發現有好多他的訊息,他說他已經在中國工作了一年了,真沒想到他真來了。倒是當時碰過一箇中國裔的華僑交換生而且還只是一代移民,5歲的時候才去的(在這裡我就不說哪個地方的),在語言課上討論目前哪個語言的流通性,他既然說中文的流通性很侷限,僅僅只是因為華人口多相比日文很多美華人都喜歡說。說完之後,我們的老師一頓批,說“你知道我的第二語言就是中文?”
-
8 # 使用者52253877779
比如電力公司給你寄信,希望獲得你的銀行卡資訊(就可以直接轉賬不用去銀行繳費),那麼你會收到一個大信封,裡面裝著一個填寫個人資訊的卡片和一個小信封。小信封是用來把填好的卡片寄回去的,不需要貼郵票,也已經寫好了收信人地址(就是電力公司自己)。收信人地址最後會是行這個字,意思是xx收。這句話是電力公司請顧客把信寄給自己,必須用自謙語(即下對上說的話,比如寒舍、草民)。然而回信的時候,是使用者對公司的行為。為了表示對公司的尊敬,必須說敬語。直接用信封上寫的行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就要把行字改成敬語御中,意思並沒有變。
比較常見的做法是兩條線劃掉在旁邊寫:
具體一點就是:
1. 文字縱向排版時候,兩條線要從右上到左下。兩條豎線也可以,但是不好看。
2. 橫向排版時候斜線不好看,之所以要換成兩條橫線。
3. 要用尺子,徒手畫的不好。。。
4. 御中在橫著排版情況下寫右邊,豎著拍版的話寫左下(不嚴格要求)。
例:
當然還有這樣的:
等等。規則詳見
往復はがきを返信する時の「行の消し方と御中の書き方」の正しいマナー|U-NOTE [ユーノート]
。當然這個還沒完。遇到請帖怎麼辦?請帖一般長這樣:
會有一張卡片讓你圈出來出席還是欠席,然後在空白位置寫一些祝福的話,然後寄回去(上右)。可以看到,御出席、御欠席、御住所、御芳名都是敬語,需要全部劃掉。很多人會落掉那個芳字。。。然後如果出席,要圈出來出席二字,然後把欠席劃掉。最後如下:
不去的話這樣:
然後還可以用壽這個字把那些敬語劃掉。。。如下:
一定要用硃紅色的筆。(關鍵字:結婚式 返信)
如此會玩的霓虹近是不會這樣就完了的,於是會出現一些逗逼:
等等。(關鍵詞:結婚式 招待狀 全力で出席)
-
9 # William的小腹肌via
から
新年
の年始回りという年始のあいさつをする行事があり、平安時代
には貴族や公家にもその風習が広まってあいさつが行えないような遠方などの人への年始回りに代わるものとして文書による年始あいさつが行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明治維新
後の1871年
、郵便制度が確立したが年賀狀は書狀で送るところがほとんどで、數は決して多くはなかった。1873年
に郵便はがきを発行するようになると、年始のあいさつを簡潔に安価で書き送れるということで葉書で年賀狀を送る習慣が急速に広まっていった。しかし1887年
頃になると年賀狀を出すことが國民の間に年末年始の行事の1つとして定著し、その結果、年末年始にかけて郵便局には多くの人々が出した年賀狀が集中し郵便取扱量が何十倍にもなってしまった。中國的唐宋大致也就是日本的奈良平安時代,也是中日交流快速發展的時期。日本在1887年前後基於郵政業的發展以及郵政明信片的發行,寄年賀狀成為國民們年末必行之事。所以無所謂誰學的誰,千百年的文化這種東西,又是中國與日本這樣的情況,其實不分你我。-------------更新線---------------御中元和御歲暮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給添麻煩了的人送東西送東西送東西,破費節,專門送東西的日子。中元節本來也就是中國的鬼節,原來跟中國一樣是農曆7月15號,近現代變成了新曆的7月15號或者8月15號(後者為主流,地區間有不同的說法各公司放假也不太一樣),意義也有些變化。原來是純祭奠先祖的,現在淡化了,是日本人的回鄉塞車大潮,各地也會有各種祭典,挺熱鬧的,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寄給各地親朋特別是給他們添了麻煩的人寄東西,送禮物。一般都是寄點精美的小點心什麼的歲暮就是一年結束,12月底的時候,也是一樣,給這一年添麻煩了的人寄東西。下圖就是我寄宿家收到的橫濱的朋友寄來的海鮮,當晚就給我在家裡用小爐子烤來吃了。真的,太鮮甜了眼淚都要掉出來。。辣椒是俺強行加的= =社會生活櫻花前線大家多少都知道日本每年都會播報櫻花前線吧?隨便找了張圖,大概這個感覺。每年每年,孜孜不倦,追著櫻花的蹤跡。這大概就是愛了吧。。。現在這時候北海道還沒開,但本州的及以南的櫻花都將謝或已經謝了。日本各學校的入學式、各公司的入社式也結束了。畢業、新學校、進入社會 ,都是在櫻花的季節,是離別和相遇的季節,所以櫻花也算是承載了日本人一些別樣的心緒吧。每到櫻花的季節,各種和果子、蛋糕、雪糕開始推出期間限定的櫻花味,好看又好吃。我就不貼圖了我好餓啊。甚至日本清酒、薯片、可樂。。我在日本那年吃過麥當勞的櫻花漢堡套餐,味道還行。。記得當時因為麥當勞一組圖片微博好像還被天朝人民刷屏了= =隨便放兩張14年櫻花滿開的時候在京都哲學之路拍的照片,一大片櫻花看過去真的很美很美很美。在京都隨時能看見女孩子們穿和服,可以大大方方地,不用怕被人盯著看。噢我會盯著她們看。。一次性筷子和塑膠袋在日本的時候就一直吐槽,很多壽司店和小食店都是讓食客用一次性筷子的,每次撕開都有著罪惡感。有多少這樣的餐廳,每間餐廳每天有多少人吃飯,想想就難過。因為國土狹小資源稀少,一向注重節約,在少雨時甚至還會強制停水,狂熱地回收垃圾將其變為可利用資源的日本居然也在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後悔在日本的時候沒有去了解過緣由,只是聽說過日本大多數一次性筷子原料都是中國出口的木材。一直沒有查證,如果是真的,那中國不過是在為換取那點金銀而犧牲自己的未來,驕傲的日本不過也是在自私自利地維持著自己漂亮。在日本購物的時候,是可以免費得到塑膠袋的。在我小學的時候,中國就開始實行塑膠袋收費了,我真心覺得這是個好舉措,雖然街邊小攤小販的塑膠袋是難以避免的,但這努力可圈可點。而日本超市和便利店會把為顧客提供塑膠袋是其作為服務者應盡的責任,是對顧客的盡職盡責,不可以收取錢財更不可以從中牟利(中國的塑膠袋收費不便宜,但這樣才能讓人有意識地自己帶環保袋,雖然部分人單純只是想省個兩三毛,根本不在乎環保),所以在日本買東西是一定能拿到塑膠袋的,好點的店鋪還會給你漂亮的紙袋,甚至包裝得你都不捨得拆。日本政府有提倡過有償塑膠袋,但僅僅是提倡,沒有強制,所以有部分地方採取的相應措施是鼓勵顧客,為自己帶環保袋來購物的顧客減去兩日元(真是純鼓勵。。。),但不會為了塑膠袋收錢。日本人真的,矛盾得要死,在環保和服務意識上,簡直難以調和,要解決這個問題,真的只能靠購物者自身的環保意識。其實中國何嘗不一樣,要靠每一個個體自發地改變,才不會個個都嚷嚷著這個沒意思那個沒意義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到最後還要埋怨為什麼自己要忍受這麼一個糟糕的時代。更:上課的時候也有提到中國某些地區的生產生活的動力來自於速生林,國家也有在鼓勵種植,然後評論提醒,一次性筷子的來源也是速生林,剛開始想著雖然如此但為什麼要一定要用木頭,後來想會不會是與可清洗的筷子比較,總體上減少了水資源等的使用,能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甚至是環境效益,剛剛在知乎上查到這個:為什麼日劇裡餐館吃飯都是一次性筷子? - 日本
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惑,特此更正,也為自己片面的想法表示抱歉。喜歡各種動手動腳的家庭聚會和party我去寄宿家的第一天,家裡掛上了氣球綵帶,給我來了一個welcome party,各種章魚小丸子機、御好燒機全在桌上噼裡啪啦吃了一晚上。後來在同學家開了個章魚小丸子趴↓ 希望我同學不會看到這個。。什麼玉米巧克力全往小丸子裡放還說要繼續開什麼芝士火鍋趴、巧克力火鍋趴,但是我回國了還沒開成,好殘念。在鄰居家開了個飯糰趴↓這個是在寄宿家開的關西區域留學生的章魚小丸子和御好燒趴↓。。編輯於 2016-08-1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10 # 醉財神
日本人很少吃羊肉(北海道除外)在日本,大部分人對羊肉是沒有親近感的,很多人也從不吃羊肉。很多日本人認為羊肉獨有的羶腥味難以接受,日常生活中很難想到要去吃羊肉。
在日本,羊肉被進一步細分為ラム(lamb)和マトン(mutton)。前者是出生未滿一年的羊仔,腥味輕,易食用;後者是出生滿一年以後的羊羔,腥味較重。日本人即便食用羊肉,絕大部分也是ラム(lamb),マトン(mutton)的羶腥味道基本接受不了。所以日文裡雖有漢字標記—羊肉,但在一般超市商場裡還是標註為ラム(lamb)和マトン(mutton),基本以ラム居多,マトン很少見。
不過,作為北海道的地方名料理之一,成吉思汗烤肉卻是以羊肉料理為特色深受大家喜愛。在北海道地區,ラム較為常見,但マトン依然不多見。
日本人聖誕節吃KFC聖誕節雖為西洋節日,但在日本儼然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全國性節日,幾乎整個12月都是聖誕氛圍,比起中國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日本人過聖誕去吃肯德基已經成了慣例,據說很多日本人被媒體廣告洗腦,想起聖誕節就會聯想起肯德基。12月23日到25日的三天時間裡,肯德基人滿為患,如果不趁早預約,估計連門都進不去(誇張臉)。據說肯德基在聖誕節3天的銷量,可以佔到全年營業額的10%左右,可見日本人在聖誕節得吃下了多少炸雞。
2月14日情人節----女生送男生禮物在當今中國,除了清明節都可以過成情人節(誇張臉),男生要送女生禮物,女生也要精心準備點禮品。不過,在日本,2月14日情人節,是女生送男生禮物的節日,男生只管收禮物就可以了。
並且,在2月14日情人節那天,不僅僅是女朋友送男朋友禮物,女性還可以送給普通女性朋友或者男性朋友禮物。名目可謂是五花八門,有義理チョコ(女生送給非情侶身份的男生的巧克力)、友チョコ(女生送給好朋友的巧克力)等等。
日本女生特別喜愛自制巧克力來送給喜歡的男生或者好朋友。很多日本女生甚至都要去專門學習如何製作巧克力。自制巧克力,包含的情誼更深,更濃,在日本女高中生中特別流行。
不過男生也不要高興得太早。3月14日,也就是所謂的白色情人節,是男生送女生禮物的專屬節日。作為還禮,男生也是要煞費苦心,精心準備的哦。
爸爸跟女兒一起泡澡在日本,一家人輪流共用泡澡水估計很多人都知道了,但是一個人一個人地輪下去,效率有點太低了。比較常見的模式是爸爸跟女兒一起泡澡。至於一起泡到幾歲呢,這個就看父母跟孩子的判斷了。有的9歲左右就不再一起泡了,有的女兒已經高中生了,還在一起泡澡(雖然很少見)。
大家自己想象那畫風吧。
-
11 # Dy20161013
在公共場所不大聲講話,居酒屋除外,在公共交通上基本不打或接電話,上自動扶梯站在左側,右側留給有急事的人透過。警察早上上班前後站在交番門口手裡拿個棒子,見到年齡大的人會主動打招呼。電車午夜12點停運,電視每天播報洗衣指數,交通情報。
-
12 # 蘇菲的日本
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1.日本電車或者地鐵的車座,到了冬天是暖的。
日本妹子雖然到了冬天是光著腿的,但人家的車座是熱的,非常舒服。
2.只要把寵物放進寵物包或者航空箱,就可以帶到公共場所。
關於寵物進出公共場所,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規定。在日本,只要寵物待在包裡或者箱子裡,就可以帶進地鐵或者其他公共場所。
3.孕婦懷孕後,可以領到一個特別的標識。
孕婦懷孕後會領導一個標識掛在包上,上面寫著“肚子裡有小寶寶”,乘客看到了會主動讓座,出行時也會受到禮讓和照顧。
4.“唐吉坷德”裡面有免費的零錢可以取用。
“唐吉坷德”是日本有名的綜合購物中心,頗受海外遊客的喜愛。店內放置有1日元零錢,顧客可以隨意取用,用以結算尾款。因為日本的消費稅是8%,結賬時找零要花費不少時間,用這種方式可以加速結賬速度。
5.女人結婚後要改“夫姓”,改嫁後也要改姓。
日本人一家子都一個姓,跟歐美一樣。離婚後再婚,也要及時更改“姓”。不過,也有例外,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的女兒田中真紀子出任過日本外務大臣,她是田中角榮的唯一合法繼承人,一生都用孃家姓氏。
(圖為安倍晉三和夫人安倍昭惠↓)
6.租房的時候,要給房東“禮金”。
首次付房租,要交一個月的房租、禮金、押金、保險金、手續費等,其中的禮金是給房東的。不過現在也有很多房產中介表明不收“禮金”了。
7.扔家用電器是要花錢的。
不僅是仍家用電器,就是仍大件的傢俱都要購買處理券貼到丟棄物上,在指定日期扔到制定地點,等人收取。
8.日本人很喜歡三國的故事。
日本對中國三國時期的歷史如數家珍,跟日本人聊天的時候,如果暫時找不到話題,可以試試聊三國。
9.女員工的產假是一年。
國內的產假一般是120天,日本的產假一般是一年整。
10.日本人從高中開始可以打工。
自食其力&不給人添麻煩是日本人從小被灌輸的行為準則,日本人從高中生開始可以打工,自己賺取零花錢。
11.計程車司機多為退休的老人。
日本的男人在退休後,不願淪為什麼都不會幹的閒人,大多會選擇“返聘”或者從事別的工作。如果你在日本打車,會看到計程車司機多為白髮蒼蒼的老人。
12.日本老人不幫忙帶孩子。
生一個不幫忙帶,生N胎也不幫忙帶。日本人認為帶孩子是年輕夫婦自己的事情,不能給家裡的長輩添麻煩。
13.晚上九點以後去超市,能買到打折的食材。
特別是生鮮食材,包裝上標明瞭保質期,過了保質期就一定要扔掉,所以超市會在晚上8點or9點以後貼上打折標籤促銷。
14.女人離婚,能分到一半的“家產”。
日本家庭主婦的退休金和保險金賬戶跟丈夫的繫結在一起,由丈夫所在的公司進行申請和管理。一旦離婚,雙方不僅要分割之前繳納過的金額,還要分割繼續繳納的“義務”。離婚後,前夫要分給妻子慰問金,同時根據子女人數和結婚時間付給贍養費。
15.日本的皇族只有名,沒有姓。
由於日本的天皇及皇族是傳說中神的一族,所以沒有人的姓氏,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受日本的戶籍法律管理,而由專門制定的《皇室典範》來規範他們的日常生活。
-
13 # 滋慶日本留學顧問 金老師
日本在新店開業開張時會送花圈
要是中國在這種喜慶時候送花圈的話…
恐怕會被打吧
在過生日時日本人是會在朋友生日的那天為他舉辦一場生日會
在中國是壽星請客聚餐,受邀的朋友們會帶著禮物來參加
-
14 # 心音玄關
【日本人獨特的生活習慣有】:
❶很多餐廳需要進門脫鞋,有的公司也需要進門換拖鞋。
❷在需要排隊的地方、不需要管理人員,日本人會自覺自動排隊……,車站、銀行、餐館、交費買票的視窗等。
❸飯前飯後都要雙手合十表示感謝。
❹談話雙方在談話中不停地點頭對應。
❺談話雙方不可一直直視對方的眼睛。
❻吃飯不可以把筷子插在飯碗裡。
筷子尖也不可以對著同桌的人。
不可以和別人同時夾一個菜。
❼先沖澡後泡澡、順序不可錯。
❽吃完快餐、需要自己收拾餐具到回收臺。
❾滾梯電梯一定要和他人一起站在一側。
留出通道給有急事的人。
➓同事朋友之間不問私事、不隨便串門兒。
更不可以問工資。
11。不習慣用摺疊雨傘☂️
12。不隨便給老人讓座。
13。商場買東西沒有討價還價的習慣。
14。女生冬天穿短裙。小學男生穿短褲。
15。餐館一年四季都上來就給一杯冰水。
16。從少女到老太太都外出必化妝。
17。驅鬼避邪,用門口撒鹽的方式。
18。貓頭鷹、青蛙、烏鴉、狐狸、是日本人認為可愛的動物。
-
15 # 秀場音樂
日本人非常注意平時的穿著,不分男女老少,在外出的時候一定要換衣服。起床後如果家中來了客人,和其他人見面也都是不能穿著睡衣的,去了陽臺晾衣服也不可以,但是在中國就沒有那麼講究,穿睡衣讓人感覺很舒服。
在中國的婚禮當中,一般都是圖喜慶要避開不吉利的白色,並且大多數都是以紅色為主,但是在日本婚禮上並不忌諱什麼顏色,並且還會身穿白色衣服和帽子。但是在華人眼中,卻感覺非常的不吉利。
日本人在喝飲料或是水時都特別喜歡喝冰的,但華人卻一般喜歡喝熱的。去日本飯店吃飯時,在冬天也可以看到,提供的大部分都是冰水自動販賣機,幾乎一年四季都是賣冰飲料,而我們華人一般都會選擇喝熱茶。
日本人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並且所住的房間也會打掃得特別乾淨,在家裡聽音樂看電視時也一定要關窗戶,不能吵到鄰居。曾經有人做過統計,中國比較安靜的街道大約是30分貝,但日本卻是15分貝。
對於我們華人來說,熬夜也就是工作到大約凌晨一兩點鐘或者是12點就可以下班,但是在日本人眼中熬夜是晚上真的不睡覺,幾乎一晚上整個時間都是在工作或是在家中和朋友玩耍。
-
16 # 皓月之於星辰
垃圾嚴格分類
一個煙盒是會外面的塑膠薄膜去掉放塑膠垃圾,裡面的紙盒子另外放普通垃圾
出門不鎖門
其他地方不知道
15年去名古屋,接待我們的一個經理帶我們去他家做客,家裡沒人,可是房門,院牆一推就開了,根本沒有鎖,虛掩都沒有虛掩的!!後來知道在日本偷一盒巧克力就可以坐牢三年,入室更嚴重!!
-
17 # 日本專業買手
隨著外華人蜂擁而至,那些只有在日本才得一見的現象、風俗乃至生活習慣,讓眼見為實的外華人坐實了透過媒體、影視等媒介上獲得的“日本初印象”。
外華人在日本旅遊途中親自感受親眼見到的某些“日本式怪象”,大部分情況是表現出了日本社會管理的精細化程度,也有一些是讓外華人難以理解的地方。今天繼續扒一扒讓外華人“錯愕驚歎”的日本現象,透過這些外華人眼中的所謂“怪象”,已經不能單純以“奇葩”或者“奇怪”一詞所能概括,相反,更多的現象是體現出了日本社會的有序、待客之道、人文關懷等正向意義。
1.落座就遞上毛巾
現在這一現象一走出了日本國門,海外的日料店都能看到這一服務了吧。
一落座,服務員就會遞上毛巾(おしぼり),有的店是熱氣騰騰的,有的是涼的,拿出來供客人拭擦,然後再享用美食。這也應該說是一種日本式的待客之道吧。
2.被爐
現在正好是冬天,要是您去日本旅遊或許有機會親自感受一番。
被爐(こたつ),這一日本冬季常見的家常取暖道具,成了一道溫暖的風物詩。所謂被爐,就是用被褥等蓋住放置在地板或榻榻米上的桌子外側,中間則有熱源的取暖裝置。即便客人沒真正見過實物,但在日本動畫片等影視作品中也見過。冬季,日本一家人圍著被爐一邊吃著水果一邊看電視,是日本家庭冬季最為常見的情形。這個也可以說是日本獨特的景象吧。
居酒屋的下酒菜/お通し
居酒屋的下酒菜(お通し),顧名思義就是客人去居酒屋喝酒時,在正式上菜之前,店家先端出來的下酒菜。
不懂這個規矩的外國遊客剛看到這個時難免不困惑,“我沒有點這個菜啊”“是不是搞錯了?”,難免心理這樣想。其實,這是客人在等待所點菜餚上來之前,店家免費為客人準備的下酒菜,也是店家考慮到客人不能空腹喝酒而悉心照料的體現。當然,客人要是不習慣吃這些下酒菜,可以提前給店家說不要。
暖寶寶
暖寶寶(使い捨てカイロ)是內建了化學發熱體、蓄熱原材料等攜帶式暖身體的取暖片,大都是一次性使用。
早期型別中,不開封不搖晃的話,它不會發熱的。如今的暖寶寶只需要拆開後就可以使用了。不僅有行動式的,還有貼在衣服上,便攜性與功能性都很出色,是抵禦嚴寒的一大至寶。
多如牛毛的吉祥物
吉祥物(ゆるキャラ),上到每個都道府縣,下到市町村都會有自己的吉祥物。
初一看,憨憨的外表大多給人以可愛的感覺,其中不乏馳名世界的存在,如熊本的萌熊。別小看了這些吉祥物,對帶動地方旅遊起了不可小覷的作用。沒聽說過熊本kumamon萌熊?也沒聽說過船橋市的船梨精?那你就OUT了。恐怕,視吉祥物為“顏面”的,全世界也只有日本了吧。
稻田畫
稻田畫(田んぼアート),直觀地說就是以稻田為背景,在田地裡使用各種顏色的稻子做出各種造型,看上去尤其是俯瞰上去,猶如在大地上描繪出了一幅幅造型各異的畫兒。
1993年,青森縣田舍館村為振興村裡旅遊業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據說日本已有100餘處在做稻田畫。秋天收穫的季節,如果你穿梭在日本各地,或許從車窗望見過這樣的情景吧。
7.新幹線的神速清潔員
日本旅遊轉輾各地,乘坐新幹線應該是常選擇的交通工具。你可曾見過新幹線到了終點後,那些衝入車廂進行神速清潔作業的清潔員?
一般來說,到達終點站以後,距離返回發車的時間只有短短10分鐘。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各節車廂的清潔工作?看看日本的新幹線列車清潔員的效率吧。短短几分鐘內,他們要完成“撿垃圾”→“擦桌子”→“掃地”→“整理座位”的作業,那股利索勁兒簡直讓人折服。這種堪稱神速的服務態度和敬業精神,恐怕也只有日本才有吧。
8.帶足浴的列車
日本的主題列車真是多啊,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
9.帶自動門的計程車
第一次來日本的遊客恐怕會被這自動門嚇一跳。
據說,這樣的自動門計程車始於1964年的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大型出租汽車公司都引進了這樣的車型,結果在全國都得以普及。目的是要讓客人能享受到更加舒適的服務,體驗日本的待客之道。計程車車門採用自動的好還是手動的好呢?
10.獨自上學的小學生
在中國以及歐美國家,父母接送孩子上學司空見慣了。在日本,孩子自行上學的時候很多,也有學生乘坐電車上學。
不知道身為父母的您,在日本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是如何想的?
11.眼藥
日本的眼藥種類非常多,使用之後帶來的清涼感和清爽感,讓大量的外國遊客“爆買”,作為禮品帶回國。
去日本,眼藥也列入購物清單吧?
12.大頭貼
大頭貼(プリクラ),原本0思是能生成大頭貼的印刷封口機的總稱。
女孩子把自己得意的臉照、POSE照片拍下來後,再用機器做成可貼上的貼紙。後來,發展成使用者可以在上面亂寫一些感悟、或者放大眼睛,發揮著如今美顏神器軟體一樣的功能。在沒有智慧手機也沒有美顏神器軟體的90年代,呈現出一時爆炸性歡迎程度。當時,大多數的日本高中女孩子都有“大頭貼帳本”,閨蜜之間還進行交換貼紙。如今,智慧手機這麼發達,這玩意應該沒有多大市場了吧,起碼對當下去日本“爆買”的華人來說,應該是沒多少吸引力了。用慣了美顏神器軟體的您,恐怕對這個不怎麼感興趣了吧。
13.彩妝卡車
所謂彩妝卡車(デコトラ:デコレーショントラック),將卡車車身塗裝成五顏六色,再加上一些燈飾或空力套件,就做成了一輛彩妝卡車。70年代後期,一部電影《卡車小子》(トラック野郎)讓彩妝卡車在全日本成了大流行。相比當時,現在的數量已經相當少了。運氣好的話,在日本高速路等地方還是能偶遇得到的。這也恐怕是那些有錢有閒的階層把玩的一種樂趣吧。他們按照自己的口味進行裝飾,追求“只有我才有”的獨創性,設計也充滿了日本味。
既然是過去曾經風靡一時的產物,估計你我都很少有機會見到這樣的卡車了吧。
關於日本,我們專業,赴日工作留學,加weixin:monsterxinzi -
18 # 考拉111
說到日本獨特的習慣文化,剛來日本的同胞們,作為外華人難免會對日本人習以為常的事情感到驚訝,雖然隨著時間推移
慢慢會融入到日本的文化,但有些東西是難以理解。
1,敬語太多
學過日文的朋友都應該知道,日本的敬語從貶低語,普通語,尊敬語,謙讓語,至上尊敬語,多的讓你頭都大,而且
根據場合,物件,時機,用法都不一樣。在中文裡,明明就那麼幾個請,您,貴,就可以表達尊稱的語言,日本為什麼
那麼多用法呢? 我認為,日本人太注重別人的感受了。
2,垃圾分類
雖然中國也有垃圾分類,但大多隻分可燃,不可燃。部分地區也有分紙類,玻璃類,金屬類。這點跟日本比那似乎太簡單了,
日本的垃圾分類多了讓你可以學一門課程了,而且分地區不一樣,分類方法不一樣,甚至還限日期,週期,月期。
大家都知道日本環境保護的特別好,馬路乾淨的沒有一點灰塵。也許日本垃圾分類做的這麼徹底的原因吧。
想我剛來日本時候,垃圾分類真的很難,堆了好幾天垃圾,想起要仍的時候發現丟垃圾時間已經過了。有時候不小心
丟錯垃圾的時間,房東居然把垃圾掛到我家門把上寫道“請安規定丟垃圾”。
3,天氣再冷也要穿短裙
日本的冬天最冷的時候有零下20度左右,但是冬天還是可以在新聞上看到穿著短裙的女孩在雪堆裡奔波的樣子。
更令人驚訝的是,有的父母怕自己孩子感冒給她穿的裡一層,外一層,到學校老師居然還給孩子脫掉了。也許這種
日本獨特的文化,造就了那麼多瘸腿老太了。
4,看好萊塢電影要看配音的
不管喜歡不喜歡看電影,我相信大部分華人好萊塢大片的時候要看原配音+字母的。但是你們知道嗎?大部分日本人都願意
看日語配音的。去日本電影院你就可以看到好多電影都是吹替(日語配音的意思)的。而且賣的比字幕版還火。難以想象
施瓦辛格用日語蒼蠅聲音說話是什麼樣的感覺。
當然日本也有很多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變的地方,本次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日本獨特的文化習慣。
回覆列表
日本人最有意思的生活習慣,就是見人點頭哈腰。這可以說是日本人的招牌動作。不管是生人還是熟人,日本人只要遇見,就會點頭哈腰,頻率之高,可以說是全球第一;彎腰的程度也是全球第一,頭都彎到腰上去了。
許多華人對此看不慣,也瞧不起他們這個做法。
看了這張圖,多數華人就會罵:“賤人就是矯情”。
其實,點頭哈腰是日本人的一個生活習慣。
他們這麼做,並不是拍馬,而是一種禮貌。據說還是從中國唐代時引進過去的“洋貨”。
在日本,若那個人見人不點頭哈腰,就會被認為不講禮貌——因此,越是“文明人”,越喜歡點頭哈腰。
但是,日本人在貌似謙卑、和善、有禮的背後,點頭哈腰之中卻潛藏著“不屈服”甚至“不成功便成仁”的民族性格。可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