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朝文DMU

    荊州分好幾個郡的,當時曹操只是佔據了南陽襄陽南郡三個郡,且三個郡都在江北,長江南的江夏郡是孫權佔據的,以曹操當時來說打到江夏也肯定要過江,就算曹操先收復零陵、長沙等郡過去江夏,但是江夏並不是東吳大本營就算依靠兵力優勢奪取了江夏,東吳也沒受到多大損傷,江夏到東吳大本營還是要過江所以水戰避不開;加上曹操這些年來打仗勢如破竹內心有點輕敵,自認有數十萬大軍加上原荊州劉表的水軍打東吳應該不在話下,所以選擇直接水上開戰速戰速決。

  • 2 # 星球科普局

    首先、當初曹操是想順長江東進,去攻打東吳的主要城市,如江夏(劉備逃亡地)、柴桑、甚至建鄴(東吳都城),看看下面的地圖,這些城市都在長江邊上其次、孫權並不傻,不可能讓曹操一直沿長江東進,去往柴桑和建鄴,所以孫劉聯軍提前就開始沿長江西進,剛好在赤壁碰上了曹軍,所以既然人家都送上門了那還不戰更待何時呢?這個問題很簡單,就像壞人要去你家把你家房子燒了,你難道坐在家裡等他來嗎,肯定會先出擊。最後,還有一個主要原因讓曹操選擇沿長江東進,那就是此時孫權已經從江東帶領軍隊攻克了夏口,打開了進入荊州的門戶,準備攻克荊州再奪益州,所以,這點也是曹操要沿長江東進找孫權算賬的主要原因。

    分析這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喜歡歷史歡迎關注@以圖觀史

  • 3 # 路遙lgy

    公元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兵到新野劉琮就獻荊州投降了曹操。曹操一路追殺劉備到當陽,擊敗劉備,使劉備冬轉與關羽劉琦匯合與夏口。而曹操直接奔江陵,因為江陵是荊州戰略要地,也是戰備物資儲存地。

    曹操佔據江陵要地,之前的,南陽,樊城,襄陽都已被曹操佔領。而荊州南部四郡曹操可“傳檄而定”。

    賈詡曾勸曹操在荊州養兵,安撫百姓,等待機會,曹操不聽。曹操在取得荊州前後,心理發生了變化。

    益州劉璋曾派使臣討好曹操,開始是張松的哥哥來,曹操還沒有取得荊州。曹操熱情招待了劉璋的使者,並給予封賞。

    等到張松被派來時,曹操已經佔據荊州,於是對劉璋的示好根本不看在眼裡,那意思隨時都能攻取益州,所以怠慢了張松。

    曹操給孫權寫信說,不日將與將軍狩獵於江東。很顯然,曹操在得荊州後,連孫權也不看在眼裡了。

    曹操南下荊州,其主要目的消滅劉備,其次才是東吳,因為東吳一直表示順從曹操所代表的漢室朝廷。

    曹操不過江作戰,其一,荊州南部四郡曹操只需要派人接受即可。赤壁之戰後,曹操逃走的路上,還是派劉巴去南部四郡安撫,擔心四郡投靠劉備,結果劉巴還是去晚了。

    其二,曹操的目標是劉備,劉備已經逃亡夏口。從地圖便可以看出,夏口在江陵的東北部,水路是順江而下,佔據優勢。陸路也可以進兵。只不過陸路難走,沒有順江而下優勢更明顯。

    其三,曹操過江再北還,明顯是南轅北轍。江陵又是荊州的糧倉,上可遏制益州,下可窺探夏口東吳。所以,以江陵為大本營,順水進軍劉備東吳是最合算的。

  • 4 # 華夏長河五千年

    曹操南征,佔領了荊州,開始操練水軍,準備一舉滅掉東吳,統一天下。但最後卻被劉備和孫權聯手擊敗,但曹操為什麼不先渡江,然後陸戰攻城,個人認為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首先,曹操兵多將廣,根本就沒有把劉備和孫權的那點人馬放在眼裡。曹操集團從弱小一步步走向最強,先後打敗了袁紹等諸侯,以弱勝強,尚能成功,更何況現在大軍在手,優勢明顯,更不會認為自己會失敗。

    其次,曹操將士多是北方人,不習慣坐船,一旦先渡江,有可能會受打擊,士兵沒有水戰經驗,那樣反而危險性更大。所以曹操考慮之後還是先訓練水軍,在進攻孫劉聯軍

    再次,曹操征服慾望很強,希望把敵人的主力一下消滅,徹底的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僅為了佔領城池。因為東吳的主力是水軍,如果不把水軍消滅,那孫權依然可以換個地方繼續割據,達不到曹操想要的結果。

    最後,曹操佔據荊州,糧草豐富,兵多將廣,又得了荊州水軍。而且,荊州地勢處於長江上游,可以說赤壁之戰主動權掌握在曹操手裡,所以他並不著急。如果能讓他們自己投降更好,即使不投降,那也可以藉機練兵,一舉蕩平孫權,統一天下。

    綜上所述,曹操是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後才最終做出了先練水軍,後進攻孫權的決定。

  • 5 # 古今中外多少事

    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之勢,南下攻打劉備和孫權,卻出人意料的在赤壁慘敗。

    很多人為此不解,既然水戰不行,那為什麼不悄悄渡過長江改為陸戰呢?

    今天筆者就和各位嘮嘮這其中的門道。主要有三點原因。

    1.孫劉結盟,上下一心

    曹操勞師動眾,遠道而來。孫劉聯軍以逸待勞,摩拳擦掌。

    這麼一對比,加上曹操大軍的不識水性。孫劉聯盟隨隨便便來一個水上小偷襲,就會讓曹軍軍心渙散,更別談渡江作戰了。

    以不變應萬變,正是諸葛亮舌戰群儒取得的政治認同。

    一個慌慌張張,一個坐等看戲,開頭的氣勢就沒打出來。

    2.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古時候,打仗那就是人堆出來的,動不動就百萬大軍。

    所以,在古代,一旦有軍事行動,那就是大規模的。

    這樣的軍事調動根本瞞不住孫劉聯盟的精心準備。

    不要妄想能找到一個防禦弱地,因為你要過江,必須得有船吧?!

    那麼多船,鬼都知道你要幹嘛了,萬一被敵人來個半渡而擊,提前給你一把火,那曹軍不就是全完了?!

    長江畢竟是人家的地盤!!!

    3.不利於軍事行動

    根據大多歷史書籍看來,赤壁的地理位置是最適合曹操的北方軍馬的。

    因為曹操軍隊大多不習水性,所以曹軍必須選擇水流最為平穩的地段作戰。

    恰好赤壁就是這麼一個地方,既距離曹軍大本營許昌較近,又水流平穩。

    因此無論從戰鬥補給、作戰條件上講,赤壁是曹軍南下征戰的最理想的地點!

    所以,以上就是曹操為什麼不選擇渡江作戰的原因。

  • 6 # 老龔166916589

    你的問題看得十分準確。曹操在赤壁之戰是犯了戰略性錯誤。應該首先渡江佔領陸地。因為曹操在赤壁擁兵百萬(可能垮漲一點)諸葛估計七十多萬,那也不算少了,東吳總兵力四十萬多不到。曹操只要把這些兵馬拉長戰線二三百里,東吳就無法抵抗,只要渡過長江東吳必敗。

    。同解放軍橫渡長江一樣,或許毛主席總結了,曹操兵敗的教訓,將兵士拉長到五百公里之長,使得國軍的江防失去了作用,國軍聽到江陰口失守,南京守軍已心荒,只想保命準備南逃,根本無心打仗,西線聽見南京解放,國軍長江防線全線動搖,軍心已亂,將領已彈壓不住,一舉長江全線攻破。

    。曹操如果不採取水面陣地戰,即使打不贏,也不會敗得這麼慘,損失兵馬近六十萬,從此沒法再次興起,古世告終。

  • 7 # 悅在寧鄉

    我們知道,劉備從袁紹那逃到荊州劉表處以後,曹操並沒有放過他,而劉表也預感到曹操南征是早晚的事,於是就派劉備屯駐新野,成為抵抗曹操的第一線。曹操在徹底解決了北方問題之後,遂決定開始南征,派大將夏侯惇和于禁征討新野的劉備,結果大敗。對此,劉表很是欣慰,准許劉備屯駐沔水北岸的重鎮樊城,也就是說,在新野和襄陽之間建立了一定的防禦縱深。

    但隨後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曹操震怒於夏侯惇的大敗,率大軍親征來了。恰在此時,劉表死了,留下了三大矛盾:劉琦和劉琮的矛盾、荊州蔡氏等大族和劉備的矛盾、戰還是降的矛盾。接著來看第二點。由於劉備是個抗曹死硬派分子,所以在劉表一死之後,立馬就和荊州土著勢力的理念發生了矛盾,荊州立馬分裂為了兩大勢力,即劉琮派和劉備、劉琦派。劉琦因為立嗣之爭,只能是倒向劉備,諸葛亮出於佈局的想法,建議他出鎮江夏。這也就是劉琮為何不告訴劉備,他已投降了曹操。再看第三點,劉備路過襄陽時,和城樓上的劉琮到底說了什麼,嚇得對方半死?我們來大膽猜測下,劉備說:"你是漢室宗親,就連漢獻帝都被曹操折磨得生不如死,你投降他能有啥好果子吃?"此話一出,劉琮想必定然肝膽俱裂,蔡瑁等人在一旁奸笑不語。最後看第四點,劉琮身邊的官員為何要跟著劉備跑?因為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劉琮投降曹操的事。蔡氏等大族策劃投降曹操,就連一水之隔的樊城劉備都不知道,這就意味著,不但迎立劉琮是秘密策劃的,投降曹操這麼大的事情也是一樣,只有荊州大族的幾個核心人物才知曉。這樣一來,我們就好理解為何大批中下層官員,會蜂擁出城逃竄了。因為大批中下層官員,很多都是流亡北士,他們很多都來自兗州、徐州、豫州等地,曹操在以上三州大肆屠殺名士和屠城的壯舉,大家可都是清楚的很。所以,劉備攜民渡江的歷史真相就是,根本不存在這件事。怎麼說?劉表死時,蔡氏等大族封鎖訊息,立劉琮為荊州牧後,拒絕劉備和劉琦前來襄陽弔唁。曹操大軍到達宛城後,蔡氏等大族力勸劉琮降曹,劉琮被迫同意,希望曹操出兵打敗,至少是打跑劉備,好斷了荊州抗曹勢力的念想,然後無障礙降曹,並希望曹操在拿下劉備之前,暫時不要公開自己已投降的訊息。曹操對此欣然同意,但訊息還是在小範圍內洩漏了,這個途徑,我們可以大膽猜測為伊籍。此人是荊州上層核心人物之一,且私下早就向劉備表達了依附的想法。劉備在得到這個訊息之後,大吃一驚,為防止腹背受敵,只好放棄樊城,一路向南。樊城的百姓是不需要逃跑的,因為劉備這個抗曹頑固分子已經走了。也就是說,劉備從樊城出發的時候,除了高層家屬之外,就是部隊,並沒有多少樊城百姓跟隨。在途徑襄陽的時候,劉備對劉琮說的那番話,普通的荊州官員仍舊一頭霧水,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還以為他是羞愧於奪了大哥劉琦的繼承權。他們只知道,劉備放棄了在樊城的防禦,那麼襄陽也不好守了,既然劉備準備南逃,大家都知道江陵物資糧草充足,為何不隨劉備一起,而要在襄陽等著曹操來屠城呢?

    我們終於明白跟隨劉備逃跑的群眾,其實基本上都只是襄陽城的基層官員和百姓,而樊城的百姓根本就沒必要跟著跑。既然如此,哪襄陽的群眾也根本不需要渡過沔水,直接從陸地跑就是了,所以說,壓根就不存在劉備攜民渡江一說。大批群眾開啟襄陽城門出逃時,正是劉備趁亂混進城,一舉拿下襄陽的良機。我們可以毫不客氣的說,諸葛亮建議拿下襄陽是十拿九穩的事,只需要張飛、趙雲、陳到三人帶著愣頭青劉封,控制住劉琮,牆頭草蔡瑁根本就毫無辦法,襄陽名將文聘更是羞愧的閉門不出。

  • 8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其實這是一個軍事與地理相結合的問題,按照傳統的觀念來說,北方善步騎,南方善舟船,曹操完全可以渡過長江,像當年袁紹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曹操的地盤上發動官渡之戰一樣,在荊南四郡對孫權或劉備發動進攻,為何曹操不用呢?

    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軍事問題,一個是地理問題,兩個問題又互相結合。

    曹操

    從軍事角度上講,如果渡江作戰,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要保證自己的戰略運輸線和後勤補給線,那個時候的長江,可沒有一座橋,渡江只能靠船隻運輸,渡過長江並不難,難的是如何保證自己的戰略運輸線和後勤補給線不受到敵人的攻擊。

    而想要保證運輸線和補給線的絕對安全,還得靠水軍,也就是制水權,誰有制水權,誰就能控制長江,誰控制了長江,誰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如果曹操控制長江,他就有能力渡江作戰,如果孫權和劉備控制了長江,那麼曹操在長江以南的所有軍隊就變成了孤軍,沒有補給,沒有後勤,只能就地取材,但長江以南沒有支撐大規模戰爭的物資和補給,一旦被孫劉聯軍切斷了長江,長江以南的曹軍基本上就會全軍覆沒。

    長江與黃河水路

    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後,實際上長江以南的荊南四郡在名義上是全部歸屬曹操的,曹操其實是有條件渡過長江,在南方對孫權進行攻擊的,但是這個辦法所花費的時間會很長,因為最快拿下劉備和孫權的方法就是沿著長江用水軍出擊,這是攻擊劉備和孫權在時間上最快的辦法。

    因為劉備和孫權把幾乎所有的防禦力量都放在了長江沿線,對於曹操來說,只要擊敗了這些長江邊上的防禦力量,劉備和孫權基本上就會被消滅,原來曹操南下攻打荊州是做了長遠打算的,誰知道荊州不戰而降,這讓曹操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思想,賈詡和程昱都有勸曹操暫緩發動赤壁之戰的建議,但曹操都不聽,因為只要擊敗了劉備和孫權在長江沿岸的軍事力量,就能加快曹操統一天下的步伐,更何況此時曹操的軍事力量佔了絕對的優勢。

    孫權、曹操、劉備

    從軍事力量的數量和實力上來看,曹操遠勝孫劉聯軍的數倍,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換了誰都會選擇與孫劉聯軍主力在長江決戰,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敗孫權和劉備,就能迅速統一整個南方,所以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曹操選擇不渡江作戰,而是沿江作戰,但同時在長江北岸,曹操仍然有陸軍跟隨的。

    從地理角度來看,曹操不能渡江作戰的唯一原因就是長江

    長江流域圖

    因為長江是中國非常特殊的一條河,我們都聽說過長江上會有軍艦航行,但沒人聽說過黃河上有軍艦航行吧,這就是長江與黃河的區別,因為長江不僅比黃河深,而且還比黃河寬。

    黃河的平均寬度是659米,平均深度是2.5米,長江的平均寬度是964米,平均深度是10米以上,最深的地方達到驚人的103米,所以長江更適合發展戰艦,而黃河不行,所以袁紹可以渡過黃河打曹操,因為雙方都沒有水軍,只是靠船渡過黃河然後交戰,但長江不同,長江是深水航道,很適合戰艦航行,所以孫權把長江當成天險,大力發展戰艦。

    荊州地圖

    長江在古代真的就是天險,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除非你用水軍擊敗孫權軍,否則你無法渡過長江,即使一時渡過了長江,也無法立足,孫權能夠憑藉強大的水軍封鎖你的交通線,打擊你的補給線,而且憑藉運河和支流,戰艦能夠從長江進入洞庭湖、鄱陽湖、淮河等各個支流和湖泊。

    洞庭湖和鄱陽湖在長江以南,如果曹操無法消滅孫權和劉備的水軍,就永遠也無法擊敗他們,即使渡過長江作戰,你也會現在南方仍然需要戰船配合作戰,因為從荊南四郡攻打孫權,還是要跨過湘水,還得依靠水軍護航,要不然孫權方派出水軍攻擊你的渡江船隻,曹操在南方的陸路進攻還是要失敗的。

    荊州水網圖

    所以曹操要想擊敗劉備和孫權,長江是無法越過的屏障,長江隔絕了整個中國南方與北方,是一道無法繞過的屏障,而要越過長江,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地擊敗南方的水軍,只要消滅南方的水軍,基本上就能收復整個南方,這就是重中之重,也是曹操必須要在長江上與孫劉聯軍決戰的原因。

  • 9 # 史海泛舟擺渡人

    題主的這個問題很有新意,赤壁之戰爆發前曹操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北方人,孫權和劉備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不擅長水戰,南方人不擅長陸戰。假如曹操帶領軍隊偷偷的渡過長江,就能夠揚長避短進行陸上決戰,那麼孫權和劉備的優勢也就不復存在。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題主的這個想法非常的不錯,但是考慮到後勤保障、水土不服等問題,題主的這一想法實行起來非常的困難,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偷渡長江並不容易

    雖然長江的長度達到數千裡,可以供曹操選擇登陸的地點非常多,但是孫權和劉備都在長江兩岸部署了耳目,曹操軍隊不消滅孫劉聯軍的水軍,很難能夠平安的偷渡長江。要知道曹操的大軍有數十萬之眾,這麼多的人想要渡過長江需要的船隻非常多,這些船隻調動的時候,孫劉聯軍肯定有所察覺。

    換句話來說,只要曹操的船隊一調動,孫劉聯軍也會跟著曹操一起調動,這樣一來曹操偷渡的計劃也就無法實施。而且曹操水軍的實力不如孫劉聯軍,一旦曹操的軍隊上了船,半途中遭到孫劉聯軍的攻擊,那麼曹操肯定會全軍覆沒。

    偷渡成功後沒有穩定的補給線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曹操能夠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主要就是依靠著烏巢之戰燒燬了袁紹的糧食。白起能夠在長平之戰消滅45萬趙國軍隊,也是因為白起切斷了趙國軍隊的糧道。曹操的大軍想要在渡江後獲得足夠的補給,肯定要有一條穩定的糧道。

    如果長江的控制權沒有在曹操的手中,那麼即使曹操的軍隊能夠順利運到河對岸,曹操軍隊的糧草也無法運到河對岸。假如在曹操的主力渡過長江後,孫權和劉備採取堅壁清野的方法對付曹操,孫劉聯軍的水軍切斷長江沿線的主要通道,那麼曹操的軍隊肯定會潰敗。

    水土不服是一個大問題

    從三國時期的很多史料都能夠發現,曹操在赤壁之戰戰敗,不僅是因為周瑜火燒赤壁,最重要的原因是曹操軍隊出現了流行病。古人身體的抵抗力比較差,北方人到南方後很容易會得一些熱病,這些流行病對曹操軍隊的威脅,遠大於孫劉聯軍的威脅。

    況且曹操的軍隊到達南方後人生地不熟,本身就要在缺衣少糧的環境中作戰,一旦曹操軍隊出現大規模的疾病,曹操的大軍肯定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總結

    從上述條件來看,曹操軍隊想要消滅孫權和劉備,最簡單的方式還是透過水戰控制長江,然後派遣軍隊渡江作戰,一步一個腳印擊敗孫劉聯軍。實際上如果曹操能夠控制長江,憑藉著曹操多年來積蓄下來的強大實力,孫劉聯軍想要在陸戰中擊敗曹操非常的困難。只可惜曹操在水戰中戰敗,又遭到了周瑜的火攻,只能遺憾的退回了北方,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最好時機。

  • 10 # 日暈三更雨

    渡江後再作戰,對曹操軍隊不利。

    渡江後作戰並不明智

    曹操軍隊善陸戰不善水戰,按道理講,渡江後再作戰對曹操絕對更友好,但同樣的,曹操軍隊承擔的風險就會更大。說曹操是孤軍深入也不為過吧,跨過長江天險,這無疑是將後路和糧道暴露在了東吳水軍的面前,一但孫權切斷長江,曹操的幾十萬大軍也只不過是甕中之鱉,沒有糧草,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也只是時間問題。

    再者,曹操渡過長江,上岸地點肯定是荊南四郡,而荊南四郡的北面有長江,東面有湘江,這無疑是跳進了另外一個坑。

    假設,曹操準備渡江後再作戰,難保東吳軍隊不會偷襲,既然如此,曹操為何不直接在正面戰場擊潰聯軍呢,這明顯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雙方實力的差距和曹操的輕敵

    對於曹操而言,天下離自己只有一步之遙,滅掉孫劉聯盟,其他諸侯基本都會不戰而降,再加上荊州投降,曹操難免有輕敵的思想。

    曹操幾十萬大軍,數倍於孫劉聯軍,曹操知道,孫劉聯軍根本沒有多於的兵力調配,其主力軍一定在自己的正面戰場,只要一擊將聯軍擊潰,東吳就是自己的了。

    寫在最後:其實就孫權切斷糧道這一條理由就足以讓曹操打消先渡江後作戰的想法了。

  • 11 # 小鴻哥

    曹操並非不想渡江,但只要一天沒佔據長江就不能渡江而戰。渡過長江不難,難在於後續的作戰。一旦孫劉水軍佔據長江,那將切斷南北的聯絡。那渡江而戰的曹軍將成為孤軍,進退不能。就像二戰時德國沒有登陸英國本土作戰,而只用空軍轟炸。因為德國海軍實力遠不如英國。如果德國登陸英國,那他們就會成為英國海軍的靶子。即使成功運送了一批陸軍上去。英國海軍一旦封鎖海峽,那登陸作戰的德軍將成為孤軍。後勤、補給、援軍等都無法支援。

    我舉一個曹操渡河的例項。公元211曹操征馬超韓遂時,他們據討潼關以拒曹操。當時曹操因潼關難以攻取,打算渡過渭水饒過潼關。但曹操擔心不能安然渡過。徐晃講叛軍盡在潼關並沒有在渡口防守,可見叛軍無謀。曹操派徐晃率四千人渡河,馬超得知後派五千人阻擊反被徐晃擊敗。曹操大軍渡河還有一個更大問題就是無法在岸上建立穩固的營寨。因為每次渡過渭水在西岸所建立的營寨都被馬超所部破壞。幸好當時天氣大寒,曹軍用沙土加水結冰築成堅固的營寨。時公軍每渡渭,輒為超騎所衝突,營不得立,地又多沙,不可築壘。婁子伯說公曰:"今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可一夜而成。"公從之,乃多作縑囊以運水,夜渡兵作城,比明,城立,由是公軍盡得渡渭。岸上有了穩固的據點,曹操也開始率主力渡河,馬超率萬人阻擊。當時曹操所坐船隻連船工都被射死,許褚拿著盾牌保護曹操。賊戰急,軍爭濟,船重欲沒。褚斬攀船者,左手舉馬鞍蔽太祖。船工為流矢所中死,褚右手並溯船,僅乃得渡。當時一部下立馬把牛羊等放開,馬超的軍隊立馬去爭搶牛羊。曹操因此逃過一劫。可見馬超的軍隊是烏合之眾。所以說此次曹操能安然渡過渭水是因為天氣、馬超韓遂沒有防範渡河、馬超的軍隊軍紀不嚴。如果不是天氣寒冷,那曹軍就無法在西岸築起堅固營寨。那這樣曹軍即使上岸也是一群待西涼騎兵宰殺的羔羊。如果不是馬超的軍隊只顧搶掠牛羊沒有全力射殺渡河曹軍,那曹操很有可能提前十年去世。公自潼關北渡,未濟,超赴船急戰。校尉丁斐因放牛馬以餌賊,賊亂取牛馬,公乃渡。大家想下渭河尚且如此艱險,那長江呢?長江無論水流、深、江面寬度都遠勝於渭水。何況孫劉聯軍的水師虎視眈眈。

    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在鄴城玄武池訓練水師,這是在為徵荊州做準備。郭嘉生前跟曹操討論天下形勢,認為要統一天下首要在荊州。而東吳也在打荊州的主意。這一年春東吳也進攻江夏郡,斬殺了江夏太守黃祖,俘虜了數萬人口。從公元203年東吳就開始執行魯肅的榻上對。但因江東夷、越多叛亂,使得東吳不能全力西征。公元208年的時候甘寧就向孫權進言早點進攻荊州,不能讓曹操搶先。孫權於是馬上攻打江夏郡黃祖。曹操訓練水師,刺激了東吳。東吳攻打江夏也刺激了曹操。公元208年七月曹操開始集結人馬徵荊州,八月劉表去世。魯肅馬上向孫權請求去弔喪,去聯合劉備等人抗曹。九月曹操大軍進攻到新野,劉琮投降。劉備向南逃到江夏郡夏口,跟劉琦匯合。曹操進軍至江陵。 曹操在九月——十一月這段時間在安撫荊州士人,還有就是為集結糧草。孫劉結成聯盟,周瑜率軍三萬跟劉備匯合。孫權周瑜帶著三萬人先上。他在後方繼續集結人馬,徵調糧草。這時劉琮雖然投降,但曹操實際控制的只有南陽郡和南郡。荊州南部四郡還處於無主狀態。孫劉聯軍在江夏。曹操不是不想從陸路進攻,而是不能。

    這也是歷代北方政權要滅南方政權所面臨的問題。江東處於長江下游,孫劉聯軍處於中游。南方這地方江河湖泊眾多,適合水軍作戰。不是曹操不想到陸地決戰而是不能。但如果水軍一路戰事不利,那陸軍就會成為孤軍。歸路切斷軍心必亂,大軍後勤也無法保障。但是在南方江河湖泊眾多的地理環境,騎兵難以發揮最大戰力。就好比孫劉盟軍躲在江河湖泊,騎兵是打不了水軍的。就好像不能給大炮裝刺刀。但孫劉水軍卻能隨時上岸進攻曹軍。戰事一拖久,是對曹操不利的。當時曹操還沒有穩固佔據荊州,糧草器械還需從北方運輸過來。何況荊州糧草無法支援從北方過來的十五萬大軍的需要。一旦長江丟了,曹軍會面臨斷糧。

    曹操是有動用步騎的,水陸並進的。步騎駐紮烏林,水軍駐紮赤壁。周瑜講: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說明曹操是水陸並進打孫劉盟軍。但這場戰爭的水陸那一路失敗都會對戰事不利。就好像現代戰爭都是以陸空或海陸空諸兵結合。曹操雖然有用步騎進攻孫劉,但必竟是北方人。到了南方水土不服軍中很多將士生病。這也是曹操不得不依靠劉表降軍的原因,曹操如果讓生病的步騎軍傾巢而出打孫劉盟軍未必討得了便宜。所以曹操想用水軍為主步騎為輔,先用水軍打敗孫劉盟軍。赤壁之戰曹操水軍已經近乎全軍覆沒。孫劉盟軍水陸並進繼續追擊曹軍。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與吳軍水陸並進,追到南郡。

    當時曹操已經面臨斷糧了,如果越江而戰。孫劉聯軍封鎖長江,很有可能就回不來了。所以長江的控制權對曹軍是非常重要的。渡過長江不難,歷代北方政權都渡過長江作戰。難的是控制住長江,一旦南方政權水師封鎖長江。那越江而戰的軍隊就成為孤軍。歷來北方步騎軍隊都是依靠搭設浮橋透過長江。但南方水師一旦進攻浮橋,自己又沒有強大水師保護。 公元208年至公元280北方政權經歷了七十多年才平定江南,很大的原因就是北方沒有一支強大水軍。北方人不習水性無論如何都打造不了一支強大水軍。公元263年魏國滅蜀,西晉代魏後。就在長江上游江州打造了一支強大水軍,終於成功滅吳。

    蜀吳都是憑其地理條件阻擋北方騎兵。蜀漢官員鄧芝講:蜀有重險之固,吳有三江之阻。 所以在曹魏西晉多次伐吳中,原因都未能滅東吳水師據有長江天險。其步騎自然不敢過於深入吳境。因為東吳水師完全可以在長江阻擋魏晉軍登陸,就算讓魏晉軍成功打到南岸。魏晉軍也恐歸路和後勤給切斷了。特別是陸軍在江南之地水土不服,戰力減弱。魏晉伐吳都是水陸並進的,但一直未能消滅東吳水師。公元222年曹丕伐吳,當時魏國的軍隊已經包圍了江陵,很多都認為能攻下。董昭對曹丕講:現在把軍隊駐紮在洲渚中,已經很深入了。乘浮橋渡水,是非常危險的。只從一條道路行進,是十分狹窄的。這三種情況都屬於兵家所忌諱的,而現在竟然都實施了。如果賊兵頻繁攻擊浮橋,我們防守上有一點疏漏,那麼洲渚中的精銳力量,就將不再為魏國所有,而將轉化為吳國的了。曹丕聽從了建議,命令伐吳大軍退軍。十幾天後江水果然暴漲。當時潘璋已經準備好從上游順流放火燒浮橋了。雖然魏國退的快但損失也是不小的。三國志:賊兩頭並前,官兵一道引去,不時得洩,將軍石建、高遷僅得自免。軍出旬日,江水暴長。如果魏國有強大水師殲滅東吳水師,那麼魏軍就沒有後顧之憂。

    公元219年襄樊戰爭時,漢水也暴漲。關羽就曾派水軍佔據漢水,切斷了襄樊跟北方的聯絡。 曹丕多次伐吳無功而返就是魏國的軍隊發揮不出戰力。就是沒有一支強大水師。曹丕曾感嘆魏國騎兵雖然強,但無用武之地。魏氏春秋:文帝嘆曰:"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也。"曹操打孫權時,傅幹表示反對。認為打東吳,我們的軍隊並不能發揮戰力。九州春秋:今舉十萬之眾,頓之長江之濱,若賊負固深藏,則士馬不能逞其能。曹丕伐吳時看見長江暴漲,不得不退軍。吳錄:帝見波濤洶湧,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遂歸。曹魏到其亡都末能打造一支強大的水師。只有魏國不能在長江殲滅南方水師,終不能越而戰。南方水師隨時能切斷南北。而越江而戰的魏軍將成為孤軍。進不能撥城,野無資。退路已斷,豈可戰乎?魏國伐吳時,曹休上書要救渡江而戰。曹休一路有十多萬人。三國志: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餘軍。而東吳防守的應在數萬人。當時曹丕嚇的立馬派人去阻止。董昭講就算曹休有渡江之志,只有他是不行的要諸將都有。但是誰願意尋死路呀。三國志: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倖?曹休還沒有渡江,東吳水師就來了。三國志:軍未時進,賊救船遂至。當時曹仁一路數萬人從濡須進攻,東吳朱桓五千人。曹仁準備攻入濡須洲中。蔣濟認為不可,那是死路。三國志:濟曰:"賊據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為自內地獄,危亡之道也。"仁不從,果敗。

    江水暴漲是對不習水戰的魏軍非常不利的。三國志:若水盛時,賊易為寇,不可安屯。這些情況曹操非常清楚的。 曹操後來雖然多次從合肥、皖攻打江東,但從來沒有越過長江作戰。一直都是在長江北岸。原因就是:察蜀賊棲於山岩,視吳虜竄於江湖,皆撓而避之,不責將士之力,不爭一朝之忿,誠所謂見勝而戰,知難而退也。曹操在公元208年、公元209年打造過水師外,之後都沒有打造水師的記錄。因為成本太高了,難以負擔,加上北方人不習水性。晉書:作戰船,通水道,當用千餘萬功,此十萬人百數十日事也。所以說不是不想而是不能,除非曹操能佔據長江。

  • 12 # 傲視蒼穹39

    1、在曹操平定北方的時候,一開始其實並不順利,也常吃敗仗。但由於荀彧的投靠,曹操的戰略發展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但在平定各路諸侯的戰役中,其實都打得非常的艱難,並不是那麼順利。但由於戰略、戰術上的正確,都被他一一拿了下來了。其中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的功勞是最大的。可以這樣說;曹操平定北方,主要功勞是眾謀士的!各武將雖然也勞苦功高,但他們僅是執行者,真正的作用實際上不如眾謀士!

    2、當他平定北方後,就像南向收取荊州等地,並向荀彧求取方略;荀彧估計明打荊州很困難,建議曹操明裡把軍隊駐紮在宛、葉兩縣,暗中派一支精兵抄小路突襲荊州,打劉表一個措手不及。曹操照辦了,但此時劉表忽然死了,他的兒子劉琮主動投降了曹操。荀彧估計的困難沒有出現,計策也沒有完全施行,荊州就唾手而得了。這很出曹操的意料之外,也有點飄飄然的志滿意得了。之所以想“加九錫”、封魏公,都是這種心理的表現!誰知荀彧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曹操本是起兵以匡正朝廷,安定國家,懷著忠誠的,應該保持“退讓”的心態。這下令曹操很不爽,從此開始冷落荀彧,以至荀彧憂鬱而死。

    3、失去荀彧的曹操,戰略上少了一根支柱。荀彧之外的荀攸、程昱、郭嘉等,均屬於隨軍軍師之才,大的戰略遠不及荀彧。加上曹操輕易而得荊州,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戰略上開始跑偏;本來荊州初附,應該先穩定兩三年。然後,利用荊南地區可以襲擊東吳側背的有利態勢;以水路從荊州、合肥兩路出兵,再加上荊南的陸路,三兩路出兵夾擊東吳。即可避免本身最弱的水軍,與天下最精銳的東吳水軍正面硬槓,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精銳騎兵,從荊南的陸路對東吳側後進行強有力的攻擊。這樣的進攻態勢,東吳的難以招架的。而且,穩定荊州的行動,將令劉備無處容身。即使他逃到了東吳,沒有地盤的劉備,對東吳的幫助並不大。可是,他因為得到了荊州的數萬水軍,以為足可以滅了東吳了。可是,他忽略了荊州的水軍雖然有與東吳一拼的能力,卻嚴重缺乏水軍將領,尤其缺乏水軍主帥。文聘、蔡瑁等,作為將領還行,但作為元帥,卻都不是那塊材料。而曹操自己、包括他的謀士們,都是旱鴨子,不懂水戰。也就是說;曹操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

    4、赤壁之戰,曹軍的兵力遠沒有小說誇張的八十三萬,撐死了不過十二三萬。根據《三國志》記載,從兩件事可以知道大概;一是曹操因為感到兵力不足,開戰前曾經要求西川的劉璋派軍參戰。劉璋不敢不應,派出了數千的羸弱之兵,順江而下參與到曹軍中。二是赤壁之敗後,留給曹仁守南郡的僅數千人,留給樂進守襄陽的僅三千人。三是曹操曾派出五路援軍救援曹仁的南郡,均被關羽的兩千軍,以游擊戰法擊潰或阻截。南郡是荊州的核心之地,襄陽是荊州的治所,如此重要的位置,給與的軍隊僅數千人。如果不是兵力匱乏,曹操絕不會如此託大。何況,除了東吳的水軍,劉備的陸軍雖然兵力不是很多,卻也有一兩萬,而且都是天下的精銳,尤其是山地作戰,無人能比。曹操陸軍的優勢,已經被劉備的兵力抵消了一大半了。如果荀彧還活著,憑他的戰略眼光,在荊州沒穩定前,攻取江東的機會,實際上是非常不成熟的。所以,他絕不會贊成曹操此時去攻擊江東!曹魏的水軍,直到司馬懿的時候,也沒有訓練成型,根本無力與東吳在長江展開決戰。所以,赤壁之戰,是曹操犯了戰略上的大錯!

  • 13 # 四川達州人

    結果就是更慘的慘敗。

    看到荊州及江東地區的河流嘛?

    曹操南征主力有騎步十萬,這十萬人的陸地戰鬥力確實是秒殺江東與劉備的。

    可惜,先不說曹操能不能全面過江,就算全面過江之後,江東憑藉超越荊州水軍的戰鬥力能夠很快全面封鎖長江,從而徹底斷絕曹操大軍的退路。

    然後,曹軍怎麼辦?

    北方大軍在潮溼的水網地帶作戰?

    失去後勤糧草,一條河一條河地向江東的核心地帶進攻?

    只會死得更快。

    騎兵步兵失去了機動性,被江東水軍逐步餐食掉,最終就是曹操被砍掉腦袋。

  • 14 # 青史回聲

    為啥這麼說呢?

    你要知道古代的交通可不是那麼便利的,更別說行軍打仗。幾十萬兵馬浩浩蕩蕩南征,衣食住行都要考慮到。行,也就是行軍路線,這可不是旅遊,想往哪走就往哪走,這可是軍隊,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所以曹操南征,首先要取的就是荊州,然後才是江東,如果貿然發動渡江戰役,那麼曹操就有可能陷入荊州和江東的包圍之中,進無法進,退也無路可退。君不見後來赤壁之戰大敗以後,曹操敗走華容道,差點就回不去了。

    以當時的局勢,曹操要想南征,一統南北,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荊州了,這換成誰,都會這樣選擇的。再加上當時荊州牧劉表病亡,整個荊州陷入主弱臣強的局面,這還不算,連荊州豪族蔡氏都想拿荊州作為籌碼,投降曹操,曹操何樂而不為?這也是後來曹操能夠輕鬆拿下荊州江北各郡的主要原因,要不然以荊州的兵力,足以和曹操一較高下。

    荊州解決以後,曹操就順江而下,其目的不言而喻,正是江東孫氏。著名的赤壁之戰也就是從這裡開始。當然結果最終還是失敗了,一直到曹操死,他也沒有完成南北統一的夙願。

  • 15 # 漩渦鳴人yy

    曹操為什麼不選擇直接渡江?其實你可以去問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軍隊為什麼不選擇去進攻?英華人到底是差不多的,但說實話,德國還佔據空軍的優勢態勢,對於曹操來講他沒有空軍!

    對於曹操的大軍來講,他需要擔心的事情肯定就是吃飯的問題!你想想袁紹的軍隊是怎樣被曹操給信賴的,不就是因為烏巢被襲擊了,糧食都沒了,你軍隊再多有個屁用,相反糧食沒了,軍隊越多反而更加成為累贅!

    對於曹操來說,渡過長江這不是什麼難事兒,幾十萬的軍隊渡過廠家,把所有的戰船連起來形成一條水上的浮橋,這個是可以辦到的事情,但是一旦你的軍隊渡過長江,這個時候周瑜派出自己的水軍把你的長江的補給線給截斷了,你怎麼去和東吳剩下的軍隊去打仗呢?

    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曹操的軍隊雖然很強,但是更多的是步兵和騎兵水軍部隊接收了荊州方面的軍隊以後水軍的力量確實大大增強,可是東吳的水軍確實比你強,這是既定事實,你在水上作戰你人數太多也沒什麼作用!人家比的是戰船,誰更先進?

    你比如說希波戰爭裡面,古希臘在水軍方面確實人數佔據劣勢,可是古希臘的水軍使用的戰船技術比波斯帝國的要高,所以在處次交戰理念,古希臘的海軍部隊能夠快速地擊敗波斯帝國的水軍,這個也就是佔了技術上的便宜!

    對於曹操來講,他心裡十分清楚,要想打贏東吳就必須得把他的水軍部隊給幹掉!但是時間實在是太短了!他只有一年的時間邊打邊準備!如果給足了曹操時間,他確實有能力拿起一支筆,東吳方面更加龐大更加無解的水軍部隊,然後這個戰船連著擺個幾十到這樣的話都無敵,水軍再多你也破不了我的防!等你把我這十幾到水軍封鎖線全給突破了,我的軍隊早已經渡過長江,然後率領軍隊把孫權給抓過來或者把你的港口直接燒了個精光!

    至於說在這之後西晉滅掉東吳!那是由於東吳方面自己作死,他限制了自己水軍作戰的權利,無論是放鐵鎖還是放鐵錐,看似阻攔了當時江北的部隊進攻他們的路線,但實則把自己的水軍部隊也鎖死在了自己的作戰區域裡面,這樣的話一旦西晉的軍隊他又浮木和石頭,把這些鐵鎖跟帖追給推開以後,就可以順著這條通道直接衝到江南,可是東吳的水軍卻沒有任何反應,甚至反應都反應不過來,只能夠選擇到陸地上面跟人家近身搏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六歲兒童的叛逆期怎麼應對,不愛學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