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地圈
-
2 # 思雨yp
小朋友之間發生矛盾,首先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幫助,況且自己認為自己都很在理,這時,作為孩子的父母一定不要人云亦云,偏袒孩子,要細緻瞭解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幫助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然後自己想辦法解決。
找出問題的原因後,孩子對如何處理和解決仍然是比較迷茫的,或者想出一些錯誤的解決方式。這就需要大人引導他如何正確處理比較恰當。家長一定要站在公正和負責任的立場來進行指導,這樣才能養成孩子正確的處理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承擔責任品質。
-
3 # 笑容悠然
首先,我們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自己處理與朋友之間發生的衝突和矛盾的。
家長可以管孩子,但是不要事事都管,對孩子束手束腳的,這樣孩子永遠都不能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其次,當遇到孩子困擾的問題,直接跟孩子講道理的效果不大好,我們可以透過遊戲的形式模擬類似的情境,讓他來體驗如何應對。比如說,小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的小朋友碰了一下,就覺得他是在打自己,反應非常激烈,怎麼說孩子也不聽。
這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模擬相似的情境玩遊戲,在遊戲中互相碰一下,先讓孩子碰自己,自己笑嘻嘻的說:“碰一下沒關係,碰就碰吧。”再去碰孩子,也教給他這樣說。
逐漸地孩子就會體驗到別人只是碰到他,而不是在打他,碰一下沒什麼,就會成了他的習慣性思維,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
4 # 靈犀呀咿呀
孩子與朋友之間有衝突和矛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家長要坦然,放下糾結,只要告訴他:1.保護好自己,不要受傷
2.不傷害他人
3.不傷害環境
其實,這都是孩子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都是財富。在兒時和小朋友們發生衝突和矛盾時,這時就要求他及時調整自己,學會如何才能友好相處!那麼長大後,他才會真正的在社會上和別人相處。
-
5 # 堯媽成長記
孩子在玩耍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小衝突、小矛盾。這常常令家長感到糾結,實際上孩子在一起有衝突是難免的,媽媽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糾紛。每個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都想佔為己有,如果媽媽採用強制的辦法要求孩子放棄,孩子根本不懂得應該謙讓,只會覺得委屈,不願意輕易放棄。
媽媽可以用平和的語氣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哪些行為是對的,讓孩子儘量採用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並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之後,能主動地向對方道歉。這樣,孩子明白了矛盾發生的原因,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退讓隱忍或者蠻橫搶奪。
媽媽千萬不要處處充當孩子的保護傘,有些媽媽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就出面干預,要讓自己的孩子勇敢地面對矛盾,智慧地解決衝突。在解決糾紛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地明白自我中心意識太強在人際關係中是行不通的,要學會謙讓、妥協,要學會照顧別人的需要,從而懂得更好地與人相處。
-
6 # 小王子愛上狐狸
面對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家長一定要做好以下這幾件事:
首先,孩子的事情孩子解決,家長請不要隨意摻和。你只需要告訴孩子該用什麼方式方法去面對這些不愉快,實在是沒有必要你親自上陣。記住,這不是打仗,請讓孩子自己去溝通。
其次,讓孩子明白寬容大度也是一種美德。在這裡,請注意一點,寬容不是懦弱無能。如果是遭遇了校園暴力,一定要採取措施。該報警就報警,該舉證就舉證,千萬別害怕,也不要在這種時候忍氣吞聲。
最後,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爸爸媽媽有矛盾時,是怎麼處理的,孩子也會受到影響,關鍵是在於你給出了怎樣的引導方向。
-
7 # 我和她的故事
1.可以買一些這樣的繪本,比如有一本《課間衝突》就很不錯。
2.小的衝突,孩子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孩子遠沒有大人想像的那樣脆弱。遇到衝突自己也會看情況處理的。
3.告訴孩子如果處理不了的衝突,可以求助自己的老師,或者放學回家告訴父母。讓他們想辦法一起解決。
-
8 # 糯米麻麻Coco
我覺得孩子之間的摩擦還是由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大人不要去參與 ,但是可以給孩子提供供參考的意見,比如說不管怎麼樣,動手和說髒話都是不好的行為,必須要跟對方道歉,獲得對方的原諒。然後再去思考以後在遇到這樣的問題的時候該如何解決。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他不一定同意你的觀點,你也不一定同意他的觀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前提是不傷害別人。教會孩子有一個豁達的胸懷,多謝寬容和諒解,會使得孩子收穫更多的美好的友誼。
-
9 # 嬌女子143380430
原諒啊!如果她對你來說不是那麼重要的話,原諒她吧,都不在意她,總放在心上也擱不住吧!如果她對 你來說重要的話,那就更要原諒了,你那麼在意她,這點都不能原諒嗎?
-
10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朋友之間有純潔無瑕的友誼,也會有令人不快的衝突與矛盾,這些情況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不可能避免,要學會正視面對,學會溝通、合理解決。
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可能是我們大人無法理解的,今天兩個人關係很好,明天兩個人可能就會突然鬧彆扭,吵著誰也不理誰。
我們大人有時候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來看待問題。如果孩子與朋友之間發生衝突,只要不涉及動手,就可以完全放給孩子自己來解決。“解鈴還須繫鈴人”,適當放手,將處理問題的自主權交還給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鍛鍊孩子自我交往和與人相處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夠妥善解決類似衝突,父母需要給予孩子適當的鼓勵;如果孩子在此過程中遇到困惑,父母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交流,在恰當的時候給孩子建議。另外,還可以與孩子進行場景還原、角色模擬,透過交換身份,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現在對方的立場上理解對方的心情,有助於妥善地化解衝突與矛盾。
-
11 # 月月媽媽親密育兒
在孩子之間發生衝突時,父母不用主動介入其中,成為評判是非的法官。在衝突發生過程中,如果父母相信孩子的能力,為他們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解決衝突,而自己只是作為一名引導者適時地介入,不僅可以平息衝突,而且還可以促進幼兒社會交往、道德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一系列與社會性有關的因素的發展。
面對孩子間的衝突,給媽媽的溫馨小貼士
1、遵循成長原則,相信孩子解決問題和學習的能力。當孩子與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不要急於干涉,給孩子自由思考和自己解決的機會。
2、孩子發生衝突,不要武斷定論是非對錯,耐心地聽孩子解釋。
3、請不要一味庇護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戰勝衝突帶來的挫折,而不是替孩子討回公道。
4、如果孩子經常與人發生衝突請不要論定是孩子道德品行不好,在實踐中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交給孩子一些交往技巧。
5、不要因為孩子經常受“欺負”就把孩子保護起來,要鼓勵他多與同伴接觸。當孩子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時要支援孩子,不要責怪孩子懦弱。
怎樣正確對待孩子之間的衝突
孩子之間的打鬧跟成人之間的打鬥是有本質區別的,他們之間的打鬧更多地帶有遊戲的成分,是一種玩耍。在玩耍的過程中,孩子們慢慢學會與周圍小朋友之間該如何交往,對他們來說,沒有吃虧與不吃虧的概念,所謂吃虧不吃虧其實是父母的想法。所以孩子們剛剛打過了,眼淚一抹,又摟抱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玩。
只要能保證孩子的安全,沒有必要把孩子們之間的打鬥看得過於嚴重。如果讓孩子打回去,這其實是在傳遞給他們一個錯誤的社會交往方式,當孩子一旦形成習慣,以後會變成一個攻擊性很強的兒童。這樣的孩子,朋友比較少,對他將來的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父母要讓孩子多動腦子去思考,想辦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
首先,明確應該在什麼時候不插手。一般的打打鬧鬧推推搡搡不會引起傷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會剝奪孩子獲取寶貴社交經驗的機會。在這種無害的推搡中,他們透過親身體驗來學習人際關係是怎麼回事、怎樣才能和平相處、出現問題時都會發生什麼情況。如果孩子之間有矛盾,你可以示範給他們如何協商和謙讓。比如,如果兩個人爭奪一輛小卡車,你可以再拿一輛來,讓兩個人都高興。如果兩個人爭奪唯一的玩具,你可以建議“輪流玩”。要是孩子們拒絕退讓,你可以施加規則:“要是你們不輪流玩,我就把這個玩具拿走。”然後再建議另外一種在成年人監視下的有趣活動。
其次,明確應該在什麼時候介入。如果矛盾升級到暴力(打、咬、掐等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害,家長應該立刻介入並制止。不要馬上呵斥進攻者,而是先救出並且安慰受傷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攻擊者,先把被攻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走,而後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平靜地、毫無怒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你踢了丁丁,他疼了。”你可以警告他再次攻擊他人的後果:“要是你再這樣,我們就回家了。”發出這樣的警告後,一定要說話算數。
最後,不要偏袒任何一方。有些家長會在衝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家長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雖然可能出於好心,這些舉動卻不恰當。袒護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追究誰先動的手。介入孩子矛盾中時,家長應該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審團。誰先動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制止這場衝突。
如何讓孩子不再受欺負
1.不能責罵孩子
父母在看到孩子受欺負以後,經常會火大地指責孩子沒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責備起孩子來。事實上,孩子在受到欺負之後,本身情緒就不好,若是再受到父母的責備,就會把父母對他的責罵理解為失望,覺得自己很沒用,因此,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被別人欺負並不是他的過錯,無論是誰,欺負別人都是不對的。如果有人故意欺負他,父母會幫助他,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
2.瞭解孩子被欺負的經過和真相
和孩子認真談談,清楚事情的真相,幫他分析其中的原因,是他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或僅僅是誤解。在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後,再進行處理,也可讓孩子明白,凡事要講道理,不能胡來。
3.懦弱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我們首先不欺負人,尤其不能欺負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可以躲過,也可以和他面對面講理,甚至還手抵抗,總之你不要受到傷害。哭泣只會導致對方變本加厲地嘲弄和辱罵他的“犧牲品”。
在外來侵犯面前,退讓是怯懦的表現,是不勇敢。只會嚎啕大哭,聽任拳頭落在自己頭上,是愚蠢。對一般孩子,尤其是生性老實的孩子,家長平時應注意孩子自我保護能力的教育。除了給孩子講如何對待別人的欺負怎樣及怎樣處理外,還要鼓勵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接觸,在遊戲中建立與他人相處的信心。
4.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在與夥伴相處時,難免會發生摩擦,這時的父母不能聽風便是雨,對每一件事都大驚小怪。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要讓孩子盡力自己解決。只有一些較為嚴重的事情,才由父母出面或找老師。無論是哪一種解決方式,都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切不可動不動就大吵大鬧,那會給孩子不好的示範。孩子之間的衝突大多是暫時的,並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孩子往往今天吵明天好,在這一過程中相互磨合,學會交往。如果輕易地讓孩子以武力解決問題,容易使孩子的鬥爭升級,對孩子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5.教會孩子提前預防
應該告訴孩子遠離那些行為不良的孩子,減少交往或不與之交往,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6.給孩子關愛
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在外面遇到多大的困難,父母永遠是他的避風港灣,父母有能力為他保駕護航,這樣孩子才會願意把自己的委屈說給父母聽,減少彼此的誤解,有利於解決問題。
-
12 # 為你踮起腳尖
我還是比較傾向於讓孩子自己去處理與朋友間發生的衝突和矛盾,我覺得大人的參與,只能讓事情變得複雜!如果孩子需要幫助,最好是孩子在向你提出請求的時候幫助他,不過最好是給予建議,而不是直接與孩子的朋友交涉!相信我們的孩子都很聰明,都會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
13 #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這個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孩子和孩子之間,我們大人之間也 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在教導孩子 的時候,我一般會分情況來處理。
其實孩子都有孩子的相處方式,可以一瞬間和好,也可以一瞬間翻臉,就像古話說的那樣“小孩子的臉就是六月的天,說翻臉就翻臉。”但是,他們其實大多數矛盾是可以自己解決的,所以作為家長,當發現孩子與小夥伴發生了矛盾時,不要急於去插手,應該讓他們自己先去解決,如果解決不了,我們再出面疏導,這個就是我在面對我家孩子和小夥伴的矛盾的時候的處理方法。感覺絕大多數情況還是可以讓他們很好的自己解決,只有極少數時候需要我們大人出面。
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自己處理好和小夥伴之間的矛盾,我一般會把孩子叫到面前和他溝通。
首先,認真聆聽,搞清楚事情的狀況。
孩子和小夥伴出現了矛盾,肯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先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是引導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這個時候要等孩子的情緒平和下來之後,循循善誘,讓他較為冷靜、客觀的講述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個階段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情緒,讓他冷靜、客觀的講述事情的經過。講述的時候也有可能孩子會激動,委屈、哭泣等,作為家長就要做好安撫工作。愛孩子,沒有粗暴的責問、無情的懲罰,而是選擇了傾聽。傾聽之中,融入了對孩子的愛、寬容、耐心和激動,給孩子創設了幸福、溫暖的成長環境。
所以認真傾聽,搞清楚事情的狀況,是疏導孩子情緒和幫助他處理矛盾的關鍵所在。
其次,客觀公正的評價和引導。
搞清楚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這個事情,甚至包括孩子與小夥伴的行為孰對孰錯。這樣對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非常重要。不能因為疼愛自己的孩子,而扭曲事情的真相,畢竟孩子不可能在我們的庇護下過一輩子。所以教會他正確的是非觀,非常重要!
然後,教給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在這個事件中出了錯,那麼就要引導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教會他學會去面對自己的錯誤,給別人造成的傷害承擔相應的責任,去對熟了委屈的小夥伴道歉並取得小夥伴的原諒。
如果是自己孩子在這個事件中沒有犯錯,反而是受了委屈的那個一個。那麼也要正確引導孩子去認識,不能對其他孩子進行語言上的牴觸和傷害,更不能給自己孩子灌輸小夥伴都不對,不要和他玩的思想。而更應該引導孩子去認識小夥伴的行為是有意的還是無心的!如果小夥伴的行為是無意之舉,那就要引導孩子學會諒解和寬容;如果小夥伴的行為是有心的,那麼更要告訴孩子這樣做對別人的傷害,讓孩子意識到這些行為的錯誤性,避免自己在以後的相處中犯這樣的錯誤,甚至可以用同理心來教導孩子小夥伴的行為對自己的傷害,那麼自己就不能去做這樣的事情,否則也會給其他人帶來傷害……
我想做好了上面的幾點,孩子基本已經可以很好的面對與小夥伴的矛盾了。
-
14 # 壯仔媽寶
其實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應該多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嘗試,在孩子的世界裡,如果大人插手就會出現“迫於大人的壓力”,孩子不得不屈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與人交往,在挫折中成長,這樣才能學會經驗,自己探索出與小朋友交往的秘訣。
但是當孩子與人交往有困難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困擾,並且和孩子一起探討一下應該如何解決,不包辦,不代辦,讓孩子自己試著去想辦法,這樣在下次出現問題時,他也能知道自己想辦法!
-
15 # 十八線mama
應該告訴孩子如何處理與朋友之間發生的衝突和矛盾?
孩子有了好朋友之後,自然而然要面臨著朋友之間會發生衝突和矛盾的情況。其實別說是孩子了,我們成人的世界中,朋友之間都可能會有衝突和矛盾的。
當孩子面臨朋友之間的矛盾時,我覺得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傾聽。孩子和朋友發生衝突矛盾,他的內心會是很苦悶的,這樣,他很需要我們做一個傾聽者,能讓他去訴說一下苦悶。很多時候,聽都要比說更重要。
然後,我們要對孩子有信心。我不贊成凡事父母都去幫助孩子想辦法,告訴孩子怎麼做。告訴孩子應該怎麼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就跟告訴孩子走路要先邁一條腿再邁另一條腿一樣,毫無意義。我們都是在困難當中成長的,孩子自然也是一樣的,我們要對孩子有信心,他的友誼是經得起考驗的,他們會慢慢學會怎麼相處的。
另外,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有的家長在朋友面前和背後言行不一,有的家長互相之間經常爭吵或者大打出手,這些行為都是會被孩子模仿的。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同時,家長也可以透過故事或者繪本,來引導孩子。或者跟孩子玩假裝遊戲,這樣漸漸的孩子經歷過的衝突和矛盾多了起來,自己就會處理了。
-
16 # 源源和皮皮媽咪
孩子在一起難免會起衝突和矛盾,當大人的這時一定要冷靜,不要發火。冷靜下來幫孩子分析這件事情為什麼會發生,又該如何處理。
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錯誤,首先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告訴孩子,如果不想失去朋友的話,應該向朋友道歉。如果是其他孩子的錯誤,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包容和理解,給別人改正的機會。最主要的孩子看孩子的態度,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
17 # 美好的回憶50000417
俗話說,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這就說明孩子們的情緒是變化無常的,這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發生衝突和矛盾,就不足為怪了。
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和矛盾時,家長最好不要參與其中。讓孩子自己解決他們之間矛盾。不管以什麼方式解決,往往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們又玩到一起了。
不過,在生活中,家長還是得教育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時要和平相處,學會把方便讓給別人,學會謙讓,學會分享,不要以“我”為中心。家長都這樣教育自己孩子,孩子們之間就會很少發生衝突和矛盾了。
-
18 # 育兒敏媽
面對孩子們鬧矛盾,這個媽媽給所有父母做了最棒的示範!給大家總結一下,面對孩子們鬧矛盾,爸媽們應該如何做?
1、瞭解孩子鬧矛盾的原因
年幼的小朋友鬧矛盾是常有的事,瞭解孩子鬧矛盾的原因不僅知道事情的起因和過程,更是父母對孩子關愛的表現。不理會的做法會讓孩子感覺到被忽視,不利於親子情感的培養,更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由於父母的忽視而傷心,甚至日後會抗拒跟父母分享事情。
2、不憤怒不敵對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你因為孩子們之間的矛盾而表達出憤怒甚至敵對的情緒,孩子會瞬間捕捉到,這樣會讓孩子有了錯誤的認識——對方不好,我也應該表達出憤怒,我應該怨恨而不是選擇原諒,我也不應該跟對方玩。
(母親大學親子教育專家說: 孩子是天生的觀察家,任何事情都可能被他敏銳的發現,所以父母隨時隨地都在影響著孩子。)
3、不幫忙不過多幹涉
孩子始終會長大,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輩子。除非事關性命安全,父母應該從小讓孩子養成自己獨立處理事情的習慣。
4、引導孩子想辦法解決
當孩子面對麻煩時,爸媽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幫孩子想辦法,更不能在孩子尚未思考時急著給孩子出主意。當孩子有想法時,爸媽應該第一時間鼓勵孩子嘗試,而不是帶著批判的目光去對待。
-
19 # 凌兒媽媽
小孩子在一起玩有小衝突和小摩擦是在所難免的,常常是上一刻正吵得不可開交,下一刻又和好了。孩子通常在生氣的時候會來找我說,但我一般都是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種小問題小衝突,不加以干涉。
有時候女兒跟同學也會一言不合就吵起來,可是過幾天又好了,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又總想著要跟同學分享。我覺得孩子之間很單純的,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比較簡單,大人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去教孩子如何以牙還牙。有時候孩子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寬容大度,這也是一種美德呀,就讓孩子自己處理解決吧。
-
20 # 雨中的承諾2016
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互相發生點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長不必把這看成是問題,不必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氣。不嚴重的情況下,假裝沒看見,把矛盾留給孩子們自己解決;較嚴重時,簡單地拉開即可,不必計較自己的孩子吃虧了還是佔便宜了。道理可以簡單講一下,不講也行,關鍵要保持友好輕鬆的態度。這看似有些不作為,卻正是培養兒童健康人際關係的最基本、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我們的原則是三不,不生氣,不干涉,不怕吃虧。家長的這種態度,給孩子傳達一個資訊,即發生衝突是件很正常的事,不用在意,過去就過去了,無所謂誰對誰錯,該怎樣相處還怎樣相處——這樣一種心理的建立非常重要,是兒童能正常地發展人際關係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是豁達、友善的生長土壤。
回覆列表
孩子之間鬧彆扭是常有的事,孩子之間的矛盾,來得快,去得也快,家長不必看得那麼嚴重。對孩子來講,這些打鬧能促使他們慢慢了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係,知道蠻橫、不講理、任性霸道在交往中是行不通的,並從中學會與人相處、妥善處理問題的方式。同時,學會原諒別人是孩子的必修課,有利於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意識。
知道了“我”與“他”的含義,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和諧,提高和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合作精神;有利於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忍讓,為別人著想,從而促進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雖然我們知道孩子之間的矛盾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是,當孩子哭哭啼啼地來訴苦時,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呢?
1.孩子之間發生點衝突很正常,大人無須過度緊張: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儘可能不要傷到別人,並且要學會保護自己;
2.打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孩子之間真的鬧到了大打出手,很有可能也只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已。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更好的自我保護方法並不是動手,一定還有其他的解決辦法;
3.吵架是正常的:在孩子之間發生衝突後,他們的最直接的想法可能就是:“我再也不和他玩了。”但是家長可以適時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和夥伴吵架或發生衝突是正常的,為了一次衝突就失去一個好夥伴是不划算的;
4.制止衝突最重要:有些家長會在衝突中偏袒自己的孩子,有些則為對方小朋友說話,還有一些家長要追究到底是誰先動的手。雖然可能出於好心,但這些舉動卻都不恰當。袒護任何一方都是不公平的,也沒有必要追究誰先動的手。介入孩子之間的矛盾時,家長應該是和解使者,而不是法官或者陪審團。誰先動的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制止這場衝突;
5.堅決制止攻擊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打架鬥毆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擊行為可追溯到幼兒期。
因此,對孩子在爭執中出現的攻擊行為,爸爸媽媽必須堅決制止。不能慫恿寶寶施以拳腳,更不能親自出馬為孩子討公道。這樣就能解除孩子們之間的矛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