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義老師扯歷史

    左良玉是靠與農民軍作戰起家的,一路升官發財,李自成禍亂華北危機京師,崇禎降旨左良玉北上剿匪,等左良玉將作戰計劃還沒到京師,就聽聞京師淪陷崇禎殉國,悲痛不已。趁機收復長江上游大片國土,實力太增,號稱八十萬大軍。

    此時,馬士英等在南京擁立弘光帝登基,左良玉支援東林黨,馬士英打壓東林黨,逐漸矛盾加深,左良玉引兵東下攻打南京,南明內訌。

    左良玉對大明是忠誠的,也是戰鬥在一線,鎮壓農民軍,沒來得及救崇禎他是傷心的,弘光小朝廷覆滅他是有責任的,都啥時候啦,怎麼能窩裡鬥呢?

  • 2 # 幾葦渡當年

    左良玉是明朝末年非常著名的將軍,同樣也是非常複雜的歷史人物。在《明史·左良玉傳》中記載他的事蹟就有七千多字,像孫承宗、盧承升等也不過只有六千多字。關於左良玉的記載,籍貫就有三處之多,分別是山東、山西、遼寧,真假難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年幼家貧,讀不起書,只能投軍。左良玉善左右射,又多智謀,得軍心,從普通士卒成長成統率幾十萬大軍的統帥,被譽為“百戰名將。”

    崇禎帝登基之前,左良玉一直在軍隊混的不如意,儘管立下不少戰功,但是軍隊的腐敗和賞罰不明,讓他為此束縛。有一次他受命押送士卒棉衣,欠餉缺糧的寧遠士卒譁變,將左良玉押送物資搶劫,自己還差點被處死,最後還是丟官了事。所以等到左良玉被重新啟用後攻打農民軍時,多次不聽號令,他覺得能打就打,不能打誰說也不打。而且他還三番四次的放走張獻忠等人,只因張獻忠問他如果他們死了,朝廷將如何對他?!

    左良玉之所以如此異類,應該有三點原因:1、左良玉沒有忠君報效之思想。他出身貧寒,不曾讀書,當兵又看透了朝廷之腐敗。當時首輔楊嗣昌想重用他許之平賊將軍印,後來看他“跋扈”,又許給了別人,等到他打敗張獻忠,楊嗣昌又要給他將軍印。左良玉直接怒了,覺得楊嗣昌用區區將軍印戲弄他。後來不聽號令,眼看楊嗣昌失去襄陽自殺身亡。2、左良玉的軍隊和農民軍沒多大區別,農民軍乾的事他也幾乎不落,擁軍自重,根本不怕朝廷彈劾。3、左良玉善用士卒,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對軍隊的把控力非常強。綜上三點,崇禎對他是又恨又不能不用,打仗所向披靡,就是不聽號令。

    到了崇禎十五年,他眼看明朝滅亡在即,便擁軍以觀天下之變。明朝滅亡後,他又被福王認命寧南侯,鎮守長江中游以御清軍,最後竟然為了躲避清軍兵鋒,以“清君側”的名義攻打南京,半道患病身亡。正是他的興兵內鬥,加速了弘光政權的滅亡。

    參考:《左良玉:封建專制下罕見的變異將軍》《明末清初話短長之七 八十萬眾齊渡江——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的反叛》

  • 3 # 小院之觀

    這個問題,從左良玉一生蛻變的軌跡可以一窺端倪。

    剛剛從軍的左良玉,人如其名,恰似一塊良玉,等到明末,這塊曾經的良玉已經蛻變成了一塊頑石。

    左良玉的一生,就是一個明朝猛將如何蛻成為軍閥的一生。

    剛出道的左良玉,根正苗紅,作戰勇猛,先後跟隨袁崇煥、曹文詔、尤世威等名將對後金作戰,立功無數。

    這一時期的左良玉,人如其名,恰似一塊良玉,是初露頭角的軍中新秀,前途不可限量。

    崇禎五年(1632年),左良玉被調到河南、山西一帶,同農民軍作戰,從崇禎五年到崇禎七年,他同各路農民軍交戰數十次,勝多負少,升任總兵。

    當時流傳的一句歌謠說:軍中有一曹,流賊聞之心膽涼。次左良玉、湯九州;若京營兵,賊甚輕之。這一時期的左良玉,是朝廷的猛將,農民軍的噩夢,被稱為左瘋子。

    崇禎八年到崇禎十年,左良玉繼續進剿農民軍,這一時期,幾個能征慣戰的勇將,如曹文詔、鄧玘、祖寬、湯九州等都已在長期作戰中身亡,左良玉憑藉資歷和軍功,已成為名將。

    這一時期的左良玉,逐漸從將成長為帥,在朝廷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下,成為倚重的物件,但同時,他已經開始出現一些抗命不尊、擁兵自重的苗頭。

    崇禎十一年到十六年,擁有兵力和地盤的左良玉開始表現出兩面性。

    左良玉對農民軍作戰有個特點,對張獻忠幾乎必勝,對李自成幾乎必敗。

    一方面,他繼續同農民軍作戰,殺得張獻忠只恨少生兩條腿逃跑,張獻忠本人幾乎被左良玉陣斬,眼看實在擺脫不了左良玉的追殺,不得已只好裝孫子假投降。

    另一方面,他以河南為基地,自持勞苦功高,又有兵力,逐漸開始不聽調遣,擁兵自重。朝廷派出熊文燦、楊嗣昌等督師,都無法調動左良玉,只能聽憑他按自己意願行事。得不到統一排程的軍事行動遭遇失敗,張獻忠復起,左良玉也被李自成擊敗,退到襄陽,隨後進守武昌,自此基本按兵不動,觀望自保。

    這一時期的左良玉,已逐漸軍閥化,名義上還是明朝的人,打的也是農民軍,但在哪打,怎麼打,完全看他個人心情,如果說之前他確實是塊良玉,那麼現在,已蛻變成了一塊頑石。

    (明代周鼎《左良玉出師圖卷》)

    南明時期的左良玉

    到了崇禎殉國,南京立弘光之後,左大爺可就更不得勁了。

    為啥,因為他離南京太遠,沒來得及參與擁立。

    眼看著原本只是小字輩,兵力地盤都不及自己的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們,只是關門開了幾個會,就憑空得到擁立大功,並因此平步青雲,實力大大得以擴充,他們憑什麼?這麼好的事也不拉我一起,眼裡還有我這個實力派老前輩嗎?

    這些,被他歸罪到弘光朝一號文官馬士英頭上。好你個馬士英,老子要資歷有資歷,要實力有實力,你假裝沒看見,去拉攏些蝦兵蟹將做文章,把我一腳踢開,以後有你好看!

    左良玉很不爽,於是各種作,朝廷發來的詔書,他可以不讓使臣讀,讀了,他也不聽,聽了,他也沒回應,還動不動痛斥馬士英,光罵還不夠,聲稱要殺到南京去秒了馬士英,以振朝綱。

    馬士英很無奈,擁立朱由崧,本不是自己的方案,是四總兵與朱由崧勾結的自作主張,但人家有軍隊在手,腰桿子就是硬,自己如果不加入,被排擠出京的恐怕就不止是史可法,還要加上我馬士英。可是這層話,如何能說給左良玉聽,好在他遠在武昌,暫時也不可能真的動到自己,只能慢慢再來安撫。

    朝廷對他也沒有辦法,寧南侯兵多將廣,實力雄厚,崇禎都命令不動他,南京這個小朝廷更加無計可施。相反,不能把他逼急了,左良玉此時的兵力,幾乎是江北四鎮的總和,號稱擁兵八十萬,對外更是聲稱百萬,這個數字雖然有水分,但他確實坐鎮武昌,扼守長江上游,抵擋著大順軍和清軍的威脅,萬一他撂挑子,那南京的屏障就要丟失,所以對他無可奈何,一味姑息牽就。

    弘光登基以來,左良玉的不爽由來已久,不久之後發生的一件事,則讓他做出了匪夷所思的行動。

    (明代周鼎《左良玉出師圖卷》)

    左良玉東征

    李自成被清軍擊敗後,一路撤退,一直撤回了陝西老家。沒想到,沒多久,老家也守不住了,在多鐸和阿濟格兩路清軍夾擊下,李自成放棄了西安,全軍南撤,來到了大順僅有的一塊基地——襄陽。

    留守襄陽的是大順朝大將白旺,他手下還有7萬精兵,得到了這支生力軍,李自成傾巢而出,發動東征,目標是南京。

    據守武昌的左良玉正在李自成的行軍路線上,面對老冤家李自成,左良玉先行一步,放棄武昌,以奉太子密詔為理由,發動八十萬大軍,順江東下,號稱要清君側,剷除奸臣馬士英。

    馬士英當然不甘心坐以待斃,調動江北四鎮原先防備清軍南下的兵力堵截左良玉。

    左良玉到達九江後,沒多久就病死,不過他的部下推選他兒子左夢庚領軍,繼續進軍,最終在蕪湖被黃得功等部擊敗,退回九江。沒多久,清軍在九江外圍擊敗李自成,左夢庚率餘部投降了清軍。

    左良玉起兵事件,對明末影響巨大,南明僅有的兵力,就這樣在內訌中被消耗殆盡,多鐸一路清軍乘虛南下,幾乎沒有遭到像樣的抵抗,就拿下了南京城,南明弘光政權僅僅一年就宣告了滅亡。

  • 4 # 風土人情話魯山

    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將領,因能征善戰,官至平賊將軍、太子少保,封南寧侯。初期曾率部在遼東與清軍作戰,後在鎮壓農民軍的戰爭中,勢力日漸擴大,野心日益勃勃。

    隨著李自成起義軍進入北京後,崇禎皇帝被逼無奈最後吊死在煤山的大樹下,明朝隨即宣佈滅亡。

    然而,歷史上卻留下了不少疑問,當李自成攻打北京時,明朝仍擁有龐大的軍事力量,除了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以外,還有擁有80萬重兵的左良玉,那為何在崇禎屢下詔書要求諸路明將進京勤王,而他們卻按兵不動,尤其是左良玉見死不救,因此,當時和後來的人都大罵左良玉是反賊。

    據有關史料記載,當時儘管左良玉手中雖握有80萬的大軍,但與李自成進行的多次戰鬥中,他的軍隊已損失不少,後來儘管進行了擴充,但與連戰連克勢如破竹的李闖王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與此同時,明朝末年,崇禎對待身邊的武將確實不怎麼滴,稍有不快就拿屢建奇功的大將來開刀,不少人被誅,家人和部下被流放,將士們對崇禎缺少擁戴之心。因此,除了感覺打不過李自成外,更重要的是,在連年的對敵作戰中,左良玉發現明王朝早已是日薄西山,苟延殘喘。這時候,左良玉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小九九:憑著自己在屢次戰鬥中樹立的威望,如果崇禎死了,無論是自己建國親自披龍袍還是扶持朱家宗親,擁有80萬大軍的左良玉都是當時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贏家。

    可見,左良玉當時除了考慮打不過對手外,他也確確實實不想去救人,因此,當時和後人罵他也在情理之中,並無過錯!

    只是,一代明王朝的皇帝老兒崇禎,心中肯定有千種悲哀、萬種憤懣,更與何人說?最後,之後用一條繩子,結果了自己尊貴而又悲哀的生命!令人哀嘆不已!

  • 5 # 大山裡的幼稚鬼

    首先,筆者先來講講左良玉是個什麼樣的人。

    左良玉的人生起點很低,比起世襲指揮使的吳三桂,他就是一個孤兒。“良玉少孤,育於叔父,其貴也,不知其母姓。”

    天可憐見,十二三歲的窮小子左良玉為了生計,只能投軍,來到了當是猶如絞肉機一般存在的遼東戰場,作為一個沒有家的孩子,放在宗族社會的明代,可以說是社會最底層最微末的人,這種一無所有,一直影響了他的一生。

    從《明史》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得知左良玉在遼東參加了大淩河之戰,之後又參加了松山、杏山一系列的戰爭,建下功勳,憑藉白身成為總兵官,而這一年,他三十二歲。

    在沒有成為總兵,而只是軍官時,左良玉的日子仍然貧苦,有時要考偷獵打野食來吃,甚至暗中做響馬、剪徑的勾當。最後一次居然誤搶了軍用物資,罪該殺頭。但同夥丘磊很夠朋友,願獨擔罪名,左良玉倖免於死。死罪雖免,但官職不保。

    而仗義的丘磊很幸運地沒有死,後來也積功做到了總兵官,卻在弘光時被東平伯劉澤清所殺,這件事情加重了左良玉與南京朝廷的矛盾,因為當時劉澤清跟馬士英,阮大鋮沆瀣一氣,救命恩人被殺,左良玉覺得未必不是在針對自己。

    老左在丟官之後,託人找關係到了昌平,求到了“明末四公子”侯方域老爹侯恂門下,在侯恂的幫助下,他重返遼東戰場,這才一路升遷,做到了總兵。

    老左從崇禎四年起任總兵官,作為高階將領東征西討,身經百戰,尤其是在對亂民流賊的剿殺方面,堪稱“政府軍”所仰仗之干城。但老左這個人的履歷有點奇怪,他是明末有名的將領,有常勝,卻也有常敗,有常大勝,卻復常大敗。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實很好理解,這是一種政治投機,即所謂養寇自重,加強朝廷對自己的以來,好幾次這個人在河南山西剿賊的時候,都打出了十分窩囊的戰鬥,實際上是他自己耍奸使滑所致。

    如此,在忽勝忽敗的起伏之中,左良玉長成了參天大樹,崇禎“專倚良玉辦賊”。而且老左這個人他的戰法也十分有特點,那就是遇張則勝,遇李則敗,簡直貫穿了他的一生,好幾次他都差點幹掉了張獻忠,但最後都放了人家一馬,而面對李自成的時候,被闖軍下下破了膽,軍隊被擊潰,人被包圍開封,後來還是靠決堤黃河才讓李自成退卻。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人。

    那麼,左良玉究竟是終於朝廷,還是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實利主義?老左戰鬥的一生似乎存在這一的一個現象,那就是“緩則受吾節制”騙取朝廷軍餉,“急則擁兵自重”不惜譁變叛亂。

    很多事例表明,部隊就如同他的私人武裝,朝廷能否用上,要看他樂意不與否。不聽調遣,對於他來說是家常便飯。高興則來,不高興就置若罔聞,旨意、軍令均如廢紙。

    張國維三檄不應,熊文燦在安慶“部檄以良玉軍隸焉,良玉輕文燦不為用”,楊嗣昌“九檄皆不至”,連他的恩主侯恂召之“以兵來會”,也“遷延不止”.......

    如此左良玉,你還指望他救朝廷,那你腦子真的是壞掉了。

    而且,左良玉的軍隊,還存在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所過之處,劫掠比流賊更甚,其軍紀之敗壞,怕是李自成、張獻忠都比不過。當然這與明末的財政危機有關,但也從側面說明,老左這個人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家國情懷的,他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自己考慮,後來以“清君側”為名,在清軍南下之際,進攻南京弘光朝廷,也就不難理解了。

  • 6 # LX天之藍

    崇禎皇帝是出了名的矜憫百姓,體恤蒼生,但同時也是一個剛愎自用,過河拆橋的人,自他繼位以來,死在他手上的文臣武將不計其數,他的喜怒無常,剛愎自用常常在朝為官的文武百官戰戰兢兢,惶恐不安的!深明於此的左玉良對崇禎皇帝的性格脾氣,怕過河拆橋,所以擁兵自重盤踞地方對他而言反而是上上之選,一旦猛虎下山,龍困淺灘,那無疑就是自去爪牙,任其宰割,屆時以崇禎的英睿果敢自然不會手下留情,所以說,愛自己甚過愛過天下的左良玉自然不會,自投羅網的去擒王!

  • 7 # e_listen141814398

    不可能當時全國人民都編造同樣的事實,明末清楚的史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豐富,如果這些檔案全部都是偽造的編造的,那中國歷史還有什麼可以相信啊?否認基本的歷史事實,是徹頭徹尾的歷史虛無主義。就會失去指責日本右翼歷史虛無主義的理由。 按照明朝末年的情形,在馬士英像瘋狗一樣宣稱敢於議論防守清兵就要被殺死的命令之下,上百萬精銳部隊基本上不做任何抵抗,成建制的投降清軍。這樣的的情形,在沒有馬士英巨大破壞的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先例,從邏輯上分析都是不可能發生的特殊事件。明朝史書《南渡錄》和《甲乙事案》是清朝的禁書,可信度相當高。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一說起少女破處的事,讓人聯想起歷史上的著名事件。《南渡錄》入選《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據《南渡錄》記載,朱由崧是被馬士英勾結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載並非是真實的,據記載馬士英勾結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宮中女人(估計是被馬士英一夥虐待死的)都說是弘光皇帝乾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馬士英制造的謊言。 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弘光皇帝整日以淚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愛喝酒。有一次馬士英告訴他要是不聽話,就把他皇帝位置廢了,弘光皇帝聽了以淚洗面,痛哭不已,從此一切權力都任由馬士英把持。 南明時期馬士英借皇上選皇后和妃子的機會,大肆搜刮美女,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有所反映,由於他只要沒有結過婚的美貌少女,很多被抓進宮的少女,都被糟蹋死了,害得少女人人自危,有的投井自殺,連這些少女的母親也自殺了,有的到處拉郎配找男人。這些在史書上都有記載。從歷史上看,有了權力的人找女人還真是不得了。 實事求是的說,明朝末年的黨爭劇烈,東林黨和復社最痛恨的是阮大鋮,阮大鋮的名聲極壞,東林黨人周延儒要找一個名聲比較好的人,於是他把馬士英提拔了,東林黨人對此普遍能夠接受,畢竟,馬士英又不是閹黨集團的,為人又很好而且名聲也還算不錯。最後的事實證明,心狠手辣的馬士英比阮大鋮有過之而無不及,阮大鋮好歹還寫過《防江疏》,對長江的防守提出過很好的建議,而馬士英則把說真話的偵察兵關起來毒打,而重賞那些吹牛逼的親信,完全把私人感情置於一切之上。馬士英和阮大鋮一起,把那些東林黨人往死裡整,這使得有些東林黨人不得不寫信給左良玉求救。在弘光政權的最後時刻,在幾乎所有人都強烈反對的情況下,在甚至包括馬士英提拔起來的關鍵人物都強烈反對的情況,硬生生的把江北4鎮的主力從前線調去對付左良玉,皇帝和史可法以及群臣的反對都無效。到最後大家才明白 ,這個馬士英才是最最可怕的。 那些白道黑道都來的官僚,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透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馬士英是明末那個時代的產物,明末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賄賂公行黨爭劇烈,朝廷中,不問是非善惡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馬士英曾經因為挪用公款打點上司,受到處分,是明末那個時代給予馬士英飛黃騰達的機會。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夠籠絡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適應那個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徵,從而將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大肆迫害羅織罪名迫害,濫用權力是它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在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升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帶兵阻斷過橋,在橋墩上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後來,看管魯監國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沒抓住朱以海,覺得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超過10萬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面板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我覺得,一個民族的靈魂包括其文化傳統,歷史是這個民族的一個重要部分。歷史虛無主義,實際上是徹底否定這個民族的根本性方法。明朝末年的馬士英並非閹黨分子,但他給閹黨翻案,重修三朝要典。備受當時的人們批評。在馬士英的唆使下,方國安的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這支部隊是南明軍隊的主力,王之仁、王思任、張國維都殉國而死,據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當時有大批的閹黨分子不失晚節,也殉國而死。後來馬士英和方國安劫持魯監國朱以海,以此作為投降清朝的晉升階梯。張國維趕來營救,方國安和馬士英率領大軍阻斷石橋,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但後來看管朱以海的官員生病了,朱以海由此逃脫,登舟入海。馬士英後來覺得沒有抓住朱以海,投降了清朝也沒啥意思,就在浙江的一家寺廟出了家,很快就被清軍搜查出來,馬士英被處死。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中國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8 # 五酒煮史

    左良玉生於草莽,起於微末。在亂世之中不但頑強的活了下來,還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只可惜其人立身不正,在大是大非面前沒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最終為後世人所唾棄。

    縱觀其一生,作為個體左良玉無疑是成功的,但放在歷史大環境下,無疑又是失敗的。回到具體的問題,他在明亡之際,手中是否握有八十萬大軍?又為什麼面對國破家亡時坐視不理呢?

    我們不妨從左良玉的視角重新審視那一段歷史。

    我不但想活,還想活得更好

    一切要從崇禎皇帝登基那年說起。那一年,寧遠發生兵變,巡撫畏罪自殺,我成了領罪的倒黴蛋,奪職回家。後來多虧了侯恂侯侍郎,在他的舉薦下,我不但官復原職,還在松山、杏山一戰立了頭功。

    從那時後開始,我就不斷的告訴自己,不但要好好的活著,還要活的比別人更好。可惜總是事與願違,從崇禎五年開始,我被調到河南平叛。比起滿清八旗,這些從泥漿子裡打滾出來的泥腿子更加難纏,就好像入夏的韭菜一樣,割完一茬很快就又長出一茬。

    不斷有打了敗仗的總督巡撫被皇帝殺掉,我只好貪生怕死,甚至做些冒功的事多撈些好處。崇禎九年,我和總兵官湯九州在嵩縣一帶夾擊叛軍,途中發現賊人勢大難以力敵,便率先撤出戰場。不過,湯九州卻是個死腦筋,明知道寡不敵眾還敢孤軍深入,最終身死賊手。

    我為了不使朝廷追究罪責,再次依樣畫葫蘆進行冒功,果然又得到朝廷的嘉獎。

    當年九月,叛軍兵圍開封,我沒有立即響應盧象升的調令,而是先做觀望,判斷我部與敵軍可堪一戰,才姍姍於七月抵達登封附近。這一戰果然大獲全勝,可惜被巡撫楊繩武彈劾畏敵避戰,只撈著個戴罪立功的結果。

    朝廷總派人來管著桀驁不馴的我

    崇禎十年,朝廷派了熊文燦這個蠢貨總理六省軍務。但這傢伙是個只知道說大話的書生,怎麼能叫人服氣?如果不是這個老匹夫下令禁止我追擊已經瀕臨絕境的張獻忠,又怎麼會有後來的襄陽之禍?

    虧得這些老爺們平日裡自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自以為是收降了張獻忠,羅汝才這些泥腿子,就是潑天的大功勞。殊不知,張羅之輩不過是拿他當冤大頭,要錢要糧養自家的兵而已。

    後來,楊嗣昌又總督各省的軍務,一面幫著賀人龍打壓我,一面聽說我打了勝仗便又百般拉攏。這種令人噁心的嘴臉真是一刻都不想多看。

    直到崇禎十四年,我拒絕奉調,坐看張獻忠打進襄陽,楊嗣昌焦頭爛額,畏罪絕食而死,總算出了一口惡氣。

    死了楊嗣昌,朝廷又重新啟用侯恂。我又只得接受侯尚書的節制。

    不過,朝廷經歷朱仙鎮大敗以後,已經無力控制散佈在各地的軍隊,所以,我對這位恩人也是陽奉陰違,不論發來多少調令,都只躲在襄陽,絕不到河南去觸李自成的黴頭。

    如果能年輕二十歲,我就做黃袍加身的趙匡胤

    崇禎十七年,皇帝下詔封我為寧南伯,平賊後可以永世鎮守武昌。這可真是潑天的大富貴,但我並不覺得高興。因為朱家的天下都快保不住了,皇帝這麼做是為了讓我帶兵去北京救他。

    我當然不會帶兵被上,那麼做的結果是以卵擊石,北京的皇帝只能自求多福了。果然,李自成在幾個月好打進北京城,皇帝也自殺殉國。

    部將們有人嚷嚷著東進南京以自立,這時我卻病了,十幾年的征戰徹底摧垮了我的身體,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後來,福王在南京登基,我便接受他加封的寧南侯。

    只剩半壁天下,不想著打反賊,只知道爭權奪利,大明不亡沒天理

    福王是個無能的傢伙,做皇帝也只是個任人擺佈的木偶。馬士英和阮大鋮把持著朝政,因為我和侯恂的關係,他們把我劃到東林黨一派。為防止東林黨奪取他們的權力,便時時刻刻防備著武昌的八十萬大軍。

    每每看到朝廷如此,我就忍不住嘆息,朱家江山只剩下一半,難道還要沒完沒了的內鬥嗎?

    我那八十萬大軍對外號稱百萬,卻心知肚明他們是個什麼底子。從河南帶過來的親信嫡系已經死傷殆盡,百十萬人裡既有降兵,又有新近招募的市井之徒,內部成分複雜,號令不一,根本就打不起硬仗。

    隨著我與馬士英等人的矛盾日趨激化,侍郎黃澍藉機假託太子之名煽動三十六營大將發動叛亂。不得已之下,我只得同意起兵討伐馬士英。

    我很清楚,我的身體已經撐不到大軍抵達南京的那一天了。

    尾聲

    左良玉病死於東進途中,眾將秘不發喪,推舉其子左夢庚統帥大軍。但左夢庚不能服眾,八十萬大軍沒等到南京就從內部瓦解。恰逢清軍南下,走投無路的左夢庚便扭頭投降了清朝。

    可見,左良玉手中確實擁有八十萬大軍。但真相令人齒冷心寒,八十萬大軍並沒有去打叛賊,打清軍,而是揮刀殺向了自家人。這樣的明朝還有救嗎?

  • 9 # 青峰山女史

    這個問題是偽命題。正因為左良玉部隊從武昌沿江東下,是想避免和李自成部隊交戰…他打的旗號是清君側,南明馬世英為了堵截左良玉,抽空江淮防線,原來江北四鎮的防區千里空營,使得清軍乘機南下,直取南京,導致南明弘光小朝廷覆滅,左良玉是南明滅亡始作俑者…

  • 10 # 小編虎哥

    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軍事將領。李自成包圍北京時,崇禎皇帝傳詔左良玉,要求他進京勤王,他卻按兵不動。等到北京城陷,崇禎死難,左良玉卻痛哭不已,傷心欲絕。

    你說他是忠臣吧,他手握80萬大軍,闖軍來了,他就趕緊開溜,闖軍走了,他才出去騷擾一番。闖軍攻打北京,他也在一旁坐山觀虎鬥。哪有這樣的忠臣?

    你說他是奸臣吧,他既不降清,也不投靠李自成,依然打算效忠南明,最後還死在討伐馬士英的路上。

    所以說,左良玉是一個矛盾的歷史人物。

    左良玉初期在遼東守邊,在孫承宗麾下與清軍作戰,頗有勇力。後來被調往內地鎮壓農民起義。

    左良玉驍勇善戰,在鎮壓農民軍的戰鬥中,屢立戰功,步步高昇;逐漸成為一個兵力雄厚的軍閥。

    卻又擺出一副忠臣模樣。

    左良玉的種種舉動,大概與他自己經歷的種種事情有關:

    左良玉在寧遠因為軍隊是個月都沒有糧餉,而且前線士兵也吃不飽飯,於是發動了一場兵變,導致左良玉因此事第一次丟官,我覺得這次丟官,給他的教育應該很深,起碼有以下幾點:1、絕對不能拖欠士兵糧餉;2、要有自己的班底,不至於自己人造了自己的反。因為當時駐守寧遠有十四營官兵,只有祖大壽一營沒有參與兵變,祖大壽的班底基本是他的親朋故舊有很強的粘性,雖然捱餓依舊沒有參與兵變。

    後來多次戰役,有勝有負,直到與李自成在朱仙鎮大敗,左良玉精銳損失慘重,這給他的打擊太大,從此不敢再於李自成單挑,不過打張獻忠倒是很有心得。

    另外一個事情也可以側面說明左良玉後面的行為——宦官監軍,明朝有這個傳統,讓內廷宦官監軍,左良玉多次不聽調令,宦官肯定會上奏朝廷,一旦戰事平穩,估計也是左良玉被問罪之日,所以他追張獻忠入川,才有“獻忠在,故公見重”,這種文字被記錄下來,他有意放過張獻忠,養寇自重,從而求得自保。不曾想,這間接害死當初器重他的楊嗣昌。

    左良玉裝病不再追剿張獻忠,楊嗣昌只得入川親自上陣,結果張獻忠玩了個燈下黑,悄悄溜出四川,設計奪取襄陽,殺掉襄王朱翊銘,楊嗣昌得自此事,活活被氣死。

    再往後,左良玉傭兵80萬,眼看著李自成攻破北京。

    岳飛說:“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宋室何須南渡?”各朝各代無不如此。

    在明朝危亡之際,左良玉擁兵自重,儲存實力,實在算不得是忠臣。

    但也不能把罪過都算在左良玉一人頭上。作為皇帝,崇禎也有很大的責任。崇禎太作死了,愛殺大將和大臣,動不動就把大臣和將領關押大牢或者殺頭,寒了忠臣謀士的心,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喜歡把責任推卸給別人,疑心太重,從來就不信任別人。孫傳庭多次剿滅李自成大軍,卻被崇禎關押進大牢,差點殺死。要不然孫傳庭就徹底滅了李自成了,也就不會貽誤戰機,讓李自成等農民軍做大。

    可以說從始至終都是崇禎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 11 # 歷史百家爭鳴

    在明末時期,天下局勢動亂,全國各地紛紛爆發了不同規模的農民起義,例如問你大家熟知的闖王李自成,四川的張獻忠,這都是當時大名鼎鼎的農民軍領袖,他們把明朝攪得是雞犬不寧,這也給了在白水黑土的女真以機會,他們趁機做大做強,想在亂局之中分得一杯羹。但當時明朝有不少軍隊,只是這些軍隊都尋求自保,不肯為朝廷出力。

    左良玉便是這樣的人,他早先在遼東與清軍作戰,後面又以平叛農民起義有功,在官場上是直步青雲,成為掌握重兵的一大勢力。左良玉擁有重兵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他掌握的兵越多,他就越不在乎朝廷的意見,把朝廷的命令都丟在一邊。像應天巡撫張國維三次釋出檄文要左良玉進入山中搜剿,左良玉沒有響應,而是縱兵在當地擄掠婦女。屯居舒城一個多月後,河南監軍的太監極力催促他,左良玉才向北去,可見左良玉只是個顧及自己利益而忽視國家大義的人。左良玉貽誤戰機的例子有很多,像在川陝一戰中,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左良玉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於左良玉觀戰不至,張獻忠從容出川攻打襄陽,農民軍大勝,楊嗣昌一氣之下湯水不進而亡。可見左良玉此人心中絲毫沒有國家大義,為的只是一己私利。

    左良玉只顧自己的利益,導致明朝貽誤了不少戰機,而他註定結局也不會善終,他最終病死在九江。

  • 12 # 消失的光年123

    左良玉的大軍都是裹挾了大量流民的散兵遊勇。沒有絕對的中堅力量。在明末這樣的人都屬於:軍頭。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有軍隊才有籌碼。他不敢去放手一搏。再者左良玉這些人也沒有家國觀念。有錢就是娘。

  • 13 # 明朝軍戶一小兵

    左良玉作為軍閥,對於他個人而言,國家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利益,八十萬大軍就是左良玉的本錢,無論是投靠李自成,張獻忠,滿清都有很好的待遇。在明末,明朝廷已經腐朽不堪,要錢沒錢,發不出軍餉,又收不上稅,養不起軍隊,古代軍隊總是要恰飯的。跟明朝廷混的話,他的前途渺茫啊。

  • 14 # 老郭是大叔

    1、從左良玉的身世上來說,他極度缺乏安全感。

    2、據說他超級怕李自成,見了李自成就跑。

    所以考慮時間久了一點,到大明完了還沒考慮好!

  • 15 # 鄉村小奧哥

    第一,崇禎帝疑心重,不問真相濫殺將領,使得地方軍事將領無心為其賣命。第二,左良玉手下有十八萬兵力,不是八十萬,明朝全國總兵力也就120萬左右。第三,左的實力在崇禎十五年的朱仙鎮之戰損失的差不多了。左不是練兵的人,隨便抓的壯丁當兵沒啥戰鬥力。左也沒這個膽量去救京師,他知道自己會被李自成滅掉。

  • 16 # 平安人生802

    重徵對左良玉不滿久矣,只是因時局動盪,無可奈何,只好隱忍不發。左良玉深知重徵為人刻薄寡恩,猜忌善變,任性妄為,狠毒剛愎,所以只能擁兵自重,藉以自保,他怕重徵出爾反爾,秋後算賬。

  • 17 # 十里坡店主

    都是一個“利”字吧,雖然這一段歷史我不瞭解。

    此時明朝滅亡已經是勢如破竹了,左良玉已不能挽回頹勢了,即使他能夠挽回頹勢,重新拯救明朝,但是明朝在此種情形下,這麼多忠誠大臣都被殺了,如果他拯救了明朝,這麼大的權勢,該何去何從呢?所以,最好的決策還是坐視不理,看兩邊哪邊有優勢再做選擇。

    不要說什麼愛國,像文天祥岳飛一樣,這種人多,但畢竟還是少數。但真正面對身死存亡的時候,當面臨嚴刑拷打的時候,跟多的人還是會選擇屈服的。

  • 18 # 銘雅軒主

    軍閥心態,首先自保,其次,無利不起早。試想抗戰時期,奉系,桂系,山西老閻等,都口號喊的響,沒有一個拼命和日本人打的。怕打光了就沒地位了。這還是中央政府的問題。

  • 19 # 漂亮獅城

    不是每個人都以天下安危為己任!宋朝有為國為民的岳飛,可也有賣國求榮的秦檜!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左良玉這麼自私自利的人,他是岳飛式的人物嗎?

    中華民族有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也有滅絕人性的畜牲!漢朝的中行悅,後唐的石敬瑭,明朝的吳三桂,民國的汪精衛,這些人都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可他們都幹了些什麼?

    左良玉屬於地方軍閥,國家死活不關他的事,他只要金錢,權力和美女!至於國家的死活,他是無所謂的,大不了投降滿清,照樣加官進爵!

    就算左良玉有80萬人,可是這些人是烏合之眾,沒有多大戰鬥力,根本打不贏清軍!這80萬人上戰場也會被清軍殺光,不要太高看左良玉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稼先成就那麼多,貢獻那麼大,為何沒有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