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雙馬尾班長

    首先,目前已經有了更方便且效果更好的爆破管式排雷,而火炮覆蓋排雷的方式相對爆破管來說,不僅排雷編制動用過大,且為了達到較好的排雷效果往往要消耗大量的彈藥以及時間,所以目前已經很少有國家使用炮火覆蓋的方式進行排雷了,但是在緊急情況下並不排除火箭彈利用鋼雨排雷迅速的開闢出一條相對安全的道路讓排雷坦克帶頭趟過去。

    圖為美軍在使用爆破管進行開闢訓練

    而在小規模的排雷行動以及有計劃有規劃的排雷行動中,作戰部隊還是喜歡用爆破管以及手工進行排雷的。其一,爆破管和手工掃描排雷的方式所遺留的後患要更少,目前的爆破管的組裝時間以及工兵掃描的時間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但是相比打完仗後的掃除行動而言明顯要更加方便。

    圖為中國的工兵部隊

    畢竟排除新埋的地雷要比已經被歲月偽裝的舊雷要簡單的多,並且需要提及的是,排雷時最忌諱的就是將雷場的土地翻亂,所以很容易造成彈坑增加排雷難度的火炮式排雷並不是很受到歡迎,即使是目前的排雷管也僅限於利用爆炸壓力觸發地雷而非是直接將地雷直接翻出來炸碎的方式來摧毀地雷。

    圖為機器人進行排雷作業

    而在很多的區域性戰爭中,這種排雷方式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工智慧排雷的挑戰,目前美國已經在駐伊拉克的美軍部隊大量配發了排雷機器人,這種排雷機器人體重輕不會觸爆地雷,且操作過程中即使發生爆炸的問題,所遺留的也頂多是廢鐵的清理問題,且生產價格比死亡士兵或者是傷殘士兵的撫卹金少得多,最關鍵是士兵生命無價,減少士兵傷亡才是目的。

  • 2 # 書蠹蟲

    誰說沒有呢!不聊戰鬥民族,就是解放軍也裝備過火箭炮排雷車,用火箭炮發射專用火箭彈覆蓋雷場,直接引爆地雷,不過目前地雷升級,排雷技術升級,這種排雷戰術邊緣化了,但印象中並未退役。但在戰時為短時間快速排雷,應還會使用這個技術的。

  • 3 # Sunnykaka

    炮火覆蓋,只是戰時臨時開闢通行道路的方法。而和平年代排雷需要保證排過雷的地方基本上沒有傷人的可能性。而如果用炮火覆蓋排雷,有些雷可能暫時被炮火掀起的泥土埋了,無法引爆,或者因為爆炸的刺激,使雷區情況變得更復雜。給二次排雷帶來更大的困難。要知道,在和平年代,曾經的雷區一旦有沒排除的地雷再被人引爆造成傷亡,給當地的居民帶來的恐慌可是要持續很長時間的。

  • 4 # 元芳有看法

    作為一名老工兵,我來說一下。

    炮火覆蓋式排雷,一是成本高,炮火排雷其實就是一種笨辦法,無非是一種對疑似埋雷區採取片甲不留的方式,全面轟炸一遍而已,耗費彈藥,破壞地形地物;其實工兵部隊都有一種機械排雷方法,就是火箭掃雷車,其原理就是炮火覆蓋式排雷。但不適宜類似狹窄地區或者山區使用,只能用於相對平整的大片面積區。

    二是精確度低,除非全面炸個底朝天,不然就有遺漏,還需要人工二次摸排,浪費兵力。

    目前國際上的通用排雷方式基本還是採取人工掃雷方式。

    也許大家不瞭解,其實我軍的所有兵種中,在國際上佔據前沿地位就是工兵,完全能達到一線的水平,像位於長沙的某工程兵學院,就有專門的外軍學員隊。而像我國派出的維和部隊中,基本都是工程兵部隊。

  • 5 # 漫漫路程充滿曲折

    炸藥需要雷管或導火索引爆,火炮排雷不能保證全部排掉,還會浪費大量的彈藥,最後還是要靠人工來排雷,所以現在各個國家基本上都不用火炮排雷

  • 6 # 一葉楓流

    普通炮彈排雷效果不好,因為觸地爆炸後呈錐形散開,對地面影響小。

    以前有近炸引信,在距離地面兩米高爆炸,彈片對地面輻射面積大,效果會好一點。但是炮彈命中精讀差,不能做到彈著點均勻散佈。

    現在有氣體溫壓炸彈,效果會好很多。如果用這個排雷可能會有效一些。

    不過現在空中打擊都採用精確制導武器,炸彈威力更大,用飛機投彈排雷效率更高。

    不過如果是叢林作戰,對付絆雷,這樣的地雷是無效的。排雷要多管齊下才效果好。

  • 7 # 貞觀防務

    而現實中排雷一般都是現將土層清理,確定地雷型別和型號後再做具體排雷措施。最後說到為什麼要排雷不直接引爆。地雷是防禦性武器 多是部署在敵人的勢力範圍附近戰時因為敵情複雜 隨意引爆會暴露自己引來敵人的攻擊 隨意引爆也會帶來局面不可控 不清楚雷區的範圍和密度的情況下 只是引爆眼前發現的地雷也不能保證安全。

    因為不知道還有沒有剩下的 而且引爆地雷後會破壞原有的地形造成更加複雜的情況 為剩下的排雷工作造成難題。所以,轟炸並不是排雷的好選擇,雖然可以解一時之需,但卻不能解決雷區存在的根本問題。轟炸雷區更多是為了開路,為了透過,而不是徹底解決。徹底解決隱患其實還是需要專業的排雷人員或者智慧機器人,炸藥更多時候是應急選擇罷了。

  • 8 # 諸葛小徹

    其實,用炮火覆蓋雷區,這種方法是很天真的,用炮火對雷區進行覆蓋,真的就能把雷排完了麼?肯定不行,相反這種方式是最愚蠢的。爆破管和手工掃描排雷的方式所遺留的後患要更少,目前的爆破管的組裝時間以及工兵掃描的時間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但是相比打完仗後的掃除行動而言明顯要更加方便。

    畢竟排除新埋的地雷要比已經被歲月偽裝的舊雷要簡單的多,並且需要提及的是,排雷時最忌諱的就是將雷場的土地翻亂,所以很容易造成彈坑增加排雷難度的火炮式排雷並不是很受到歡迎,即使是目前的排雷管也僅限於利用爆炸壓力觸發地雷而非是直接將地雷直接翻出來炸碎的方式來摧毀地雷。

    用炮火覆蓋排雷這種方式太不科學了,如果在戰爭時期,用這種極度不科學的方法進行掃雷,其後果是,絕對會出現掃雷區排雷排得不乾淨的問題,實際上還是一個有安全隱患的雷區,這樣的話還是無法保證我軍地面部隊的安全了,所以,這樣做反而多此一舉。最後還是得靠人工的方式排雷,這種傳統的方式仍然是現今世界上最安全、高效的排雷方式。

  • 9 # ZHAOFEi1965

    炮火排雷是排雷的重要手段之一。進攻戰鬥中,透過敵前沿雷區和障礙物,首先是炮火開闢通路。當炮火向敵前沿轉移的時候,步兵下車在根據雷場清除情況或導爆索排雷或機械,或人工排雷。

    進攻戰鬥中,當聽到開始進攻的口令後,最先投入戰鬥的是炮兵,而最先解決的就是前沿前的雷區和障礙物,在主攻和主攻方向至少要開闢兩條或兩條以上的通路,如果進攻正面狹長根據炮火準備條件,可全覆蓋敵雷場。炮兵的火力準備的效果越充分,步兵在進攻時清除殘存雷和障礙物的用時越短,完成衝擊的準備越充分。

    因此,炮火準備是清楚雷場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 10 # 奈米惡魔

    當然可以,不過用的是專門的火箭炮,炮彈也是特質的,由彈頭攜帶帶狀的炸藥進行排雷,但是這樣排雷只能排出一條帶狀的通道,戰時是夠用了,但國際合作的掃雷行動的目的是排除所有潛在爆炸物,有些使用頓感技術的反坦克雷用火箭彈不一定能引爆,還會增大意外爆炸的風險,所以手工排雷儘管慢,但是確實是最乾淨的排雷方式

  • 11 # 儒道之主

    利用炮火覆蓋的辦法排雷,是戰爭時期使用的排雷方法,或者說是在戰場上使用的排雷方式。為的是節省時間,使作戰部隊能夠快速透過疑似雷區,儘早到達指定目標地,以免貽誤戰機。題主的問題實際上存在著一個誤區:炮火覆蓋式排雷,只是在和平時期不使用而已。打起仗來,仍然可能會用——根據戰場需要而定。

    採用炮火覆蓋式排雷,現在都有專用的裝備,比如說掃雷車、破障車、掃雷坦克等。這些裝備的威力大、速度快、效能高,可大大縮短排雷、除障的時間,確保部隊不致於貽誤戰機——在雷區中強行開闢出一條通道,使部隊能夠快速、安全透過。我軍也不缺這種專業的特種裝甲車輛,比如說:1989年批次生產的國產GSL111履帶式火箭掃雷車,還有2011年裝備我軍部隊的第二代兩棲裝甲破障車等等。

    美軍裝備的兩輛突擊破障車(ABV),也是集破障、掃雷功能於一身。俄羅斯也有類似的裝甲車輛,這已經是機械化陸軍的標配了。現在的排雷方式除了機械排雷(炮火覆蓋式排雷)、人工排雷之外,還有就是利用智慧機器人排雷、爆破管排雷等。無論是採用哪種排雷方式,都需要二次摸排,以確保萬無一失、絕對安全,二次摸排還是得由人工來完成。如果雷區是在從林、崎嶇的山地等複雜地域,那就只能人工排雷了,其它那幾種方式根本派不上用場。

    炮火覆蓋式排雷有這麼幾個缺點:一、排雷並不徹底,容易有所遺漏。利用炮火覆蓋式排雷,有些地雷會被炮火掀起的泥土覆蓋,使之不能被引爆,造成排雷不徹底,有所遺漏。必須要進行二次人工排雷,而且炸翻的泥土給二次人工排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危險——雷區狀況變得更復雜。二、對地形地物的破壞更為嚴重。三、炮火覆蓋式排雷適合於地形較為平坦、開闊區,地形複雜的山區等地並不適用,具有很大的侷限性。

    在和平時期進行排雷作業,與戰場上是不一樣的,要求不能有任何遺漏,確保安全是唯一指標,以免傷及百姓。戰場上瞬息萬變,沒有敵人會在那等著你排雷,戰機稍縱即逝。和平時期,人工排雷就成為了首選,再輔以其它手段。戰時,還是先把這一仗打完再說吧。靠人工排完雷?要麼敵人早溜了,要麼就是己方被敵方“包了餃子”。

  • 12 # 總說裝甲

    這也是有的。

    在世界各國的掃雷車以往採用的掃雷方式主要有3種。

    (1)壓輥式:將雷壓爆;

    (2)犁刀式:將雷犁出並推出通路兩旁;

    (3)打擊式:將雷擊爆。

    採用上述3種掃雷方式的掃雷車一般都是以坦克底盤為基礎改裝而成的,也有的是在坦克底盤上加裝掃雷裝置改裝而成的。如蘇、美、英等國部隊和我國部隊均裝備有上述型別的掃雷車。

    與上述3種掃雷方式不同,GSL111掃雷車的掃雷方式是在通用底盤上裝備專門設計的一種火箭發射架,透過它發射火箭掃雷彈去完成掃雷任務。

    火箭掃雷彈由戰鬥部、火箭部、引信和穩定裝置組成。戰鬥部主要由32個,每個重12kg的炸藥包和頭、尾引信組成。引信具有多向著發、自炸和延期功能。火箭部由19根單孔管狀發射藥和噴管組成。火箭發動機與戰鬥部用爆炸螺栓連線。穩定裝置由4片直尾翼與彈體連線,翼展直徑為860mm。

    火箭掃雷彈由火箭發射架發射。該發射架由左右定向器、桁架、發火機構、瞄準裝置和高低舉升油缸組成。左右定向器固定在桁架上。定向器上有發射架導軌、兩套抱夾機構和擋彈器,在油缸推動下將火箭彈抱緊,並閉鎖在發射架上。在桁架前下方有2套行軍固定器,可在油缸作用下實現固定和解脫。中部有2個高低舉升油缸。瞄準裝置和發火機構均安裝於炮塔內。發射架由操縱檯操縱,當搬動操縱檯後,抱夾機構開啟,擋彈器和行軍固定器均被解脫,舉升油缸將發射架升起。瞄準具由2套4連桿傳動,當完成裝定、瞄準操作後,由發火機構向火箭掃雷彈進行(電)點火。

    該車在有事先偵察的條件下(含對雷場的偵察,對發射陣地的偵察選擇),一般用時3min~5min即可完成一次掃雷任務,也可以完成一次掃雷連發兩枚掃雷彈任務。

  • 13 # 深度工場

    有網友問:為啥不用炮火覆蓋的辦法排雷? 實戰當中,不僅僅有炮火覆蓋排雷,就是機槍排雷都有。

    比如就有專門的火箭炮掃雷車,我國的81式253毫米火箭掃雷車。裝備有10根火箭發射管,可以發射10枚253毫米火箭彈。這種武器首先在兩山輪戰戰場投入了實戰使用。一枚火箭彈全重74公斤,可以引爆爆炸點42米距離內地雷。

    10枚火箭彈可以清除10乘60米雷場,成功率為95%。後來,還研發出了24管火箭掃雷車,效率可以得到成倍提高。在實戰當中,幾分鐘就在密密麻麻的雷場裡開闢了一條寬30米的安全通道。

    一舉清除越軍賴以成名的地雷陣。但是,真正的實戰,也不能全靠火箭掃雷車,畢竟在複雜山區,城市等等地形。火箭炮轟擊也不能完全,沒有遺漏的掃清所有地雷。同時,地雷種類很多,也不是所有地雷,都可以用這種辦法引爆。

    最後,火炮覆蓋掃雷,是戰爭時期緊急使用的臨時辦法。方便的是裝甲突擊部隊透過。在平時則很難使用,畢竟猛烈的炮擊,會導致,雷場情況更加複雜,會有未引爆地雷被泥土覆蓋,或者處於接近爆炸,但沒有爆炸狀態….

    而且,一旦清除過的雷場,再次發生爆炸傷人的事情,則會引發恐慌。為此,在和平時期掃雷,主要還是依靠人工和精確裝置進行仔細的排查和清除。

  • 14 # 為富強的祖國而戰

    79年跨境打擊我軍打仗是靠不是槍,為了勝利不用炮火延伸覆蓋排雷用什麼,犯傻,工兵常用拋引線引爆320排雷器,簡單又好用,工兵跑在坦克前要是遇上峽谷用引爆會有塌方堵塞通道,才用人去排雷,經典在進攻諒山外圍時我副班長個人排了17個反坦克地雷,但說明兩邊峽山頂等步兵清理散兵後,才進去

  • 15 # 前沿陣地

    地雷可能是全世界最為普及的武器之一。僅僅是在中越邊境,雷場重重疊疊,埋下的地雷不計其數,據估測就有47萬餘枚。這些地雷埋的深度都不太深,如果直接用炮火覆蓋來排雷,理論上是可行的。

    在戰場環境下,直接動用後方的榴彈炮對雷區進行炮擊,可能幾次齊射這片雷區就不復存在。但這樣做,對周邊環境影響太大:雷區可以佈置在野外,也可以佈置在靠近橋樑等重要目標的地區。如果貿然使用炮火覆蓋來排雷,反而容易摧毀重要目標。如果是中越邊境這類雷區,摧毀的就是山體內的溶洞、山體表面的植被,對自然環境影響太大,效果還不好:容易存留未爆彈。

    第二則是動靜太大。如果是在戰場環境下動用炮火排雷,一旦炮火覆蓋的面積過大,不利於己方的隱蔽,炮火覆蓋面積過小,排雷的效果也不好。況且,雷場的大小、佈雷形式也不容易瞭解,直接動用炮火排雷往往會事倍功半。

    國外設計有可由單兵攜帶的排雷裝置,可以使用火箭等將一條導爆索發射出去。待導爆索落地後引爆,可以清除一條線上的地雷。而國內也曾研製有GSL111火箭排雷車,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但所謂的“效果好”,也僅限於平原地區。遇上崎嶇的山地地形,一切爆炸物排雷都難以湊效:除非將雷場從地圖上抹去。炮火排雷雖然能在一定情況下為後續部隊強行開闢一條道路,但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環境,因此不常用炮火覆蓋的方式排雷。

  • 16 # 兵說

    一言以蔽之,排不盡。

    越戰期間,美軍為了摧毀胡志明小道,曾在寮國境內投下了大約2.7億顆集束炸彈,重達200多萬噸的炸藥砸下來,相當於當時平均每個寮國人都得捱上一噸的炸藥。據說,美國人在寮國投下的炸彈,相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投彈量的總和。50年後的今天,寮國仍然有多達八千萬顆未爆彈,這些“伏地魔”已經造成了超過兩萬多人的傷殘。以他們現在的排除速度,排完這些未爆彈,大概需要150年的時間。

    與排未爆彈一樣,排地雷的速度也是如此的緩慢,並且這是一項充滿危險性的工作。我們大概都知道排雷的時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拿著金屬探測器在地上一寸一寸地往過掃,不可以有半點的馬虎,發現地雷之後,還需要小心翼翼地把土一層一層地扒開,有的雷可以拆除,有的雷只能引爆。

    像寮國這種生活在炸彈上的國家,8000萬顆未爆彈,用炮火覆蓋,這怎麼覆蓋啊?我軍確實有專門的火箭炮掃雷車,就是透過“炮火覆蓋”的方式排雷,但是這是在戰場上用的,是為了快速開闢一條通道保證部隊快速透過。在和平時期,排雷的目的不是保證快速透過,而是要做到全面清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我軍在中越邊境的排雷士兵,排完一片雷場後,手拉手一字排開走過去,就是要告訴當地的老百姓,腳下這片土地是安全的。

    即便採用炮火覆蓋的方式,不僅成本高昂,而且不能保證把雷排乾淨。更重要的是“炮火覆蓋”還會把土都翻起來,這是非常糟糕的,原來的地雷埋得很淺,你一炸埋得就很深了,這樣一來,排雷的難度將會成幾何級的增加。此外,炮火覆蓋適合於整塊的平坦區域,像中越邊境那種山地叢林,是沒辦法採用這種方式的。

  • 17 # 核子獵潛艇

    誰告訴你沒有火炮排雷?只不過不會大規模使用。只不過火炮排雷代價很高,效果一般,並不能完全排除地雷。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陸軍平面作戰,在大規模衝鋒前都是有火炮覆蓋雷區。然而,很多雷並不能完全被引爆。

    剩下的任務就交給步兵完成,爆破筒,炸藥包都是手段。在缺乏大型裝甲破雷裝備的軍隊中,人肉破雷成為壯烈一幕。因為戰爭是殘酷的,戰機稍縱即逝。

    在傳統戰爭中,防守一方埋雷就成為窮國的制勝法寶。價格低廉,效果顯著。對手付出成本很高。

    現代戰爭中,地雷對於強國來說威力大打折扣。立體攻擊,空中火力越過地雷防線就可以打擊目標。雷區在此時,如同虛設。即便步兵進攻,除了火炮覆蓋開路,空中對地打擊,還有重灌甲破雷車。

    因此,在雷區開闢一條安全通道來說對於軍事大國多擁有的軍隊來說不構成致命威脅。唯一的問題是,戰後排雷很麻煩。美國的做法通常是自己掏腰包讓世界其他國家軍隊來排雷。

  • 18 # 優己

    當然有火炮排雷法了!從二戰開始就有拿迫擊炮開路的方法,這種辦法確實方便有效,而且傷亡少。但是呢,在戰爭中這種鬥智鬥勇的地方,打仗永遠是人在做主角。由於有火炮排雷的出現,作為佈雷的一方還出現了透過佈雷來引進攻方暴露火炮位置的戰術。在這種戰術當中,佈雷方同樣準備了火炮專門等著進攻方開炮,然後在進攻方火炮暴露位置後立刻實施反擊,並在第一次交鋒中就打掉進攻方的火炮重武器。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時候,俄羅斯進攻車臣的部隊就被車臣武裝分子打過這種埋伏。

    排雷的方法裡不僅有火炮排雷法,還有航空排雷法,就是用飛機扔炸彈的方法強行在雷區炸開一條通道,這是美俄兩軍常用的招數。但是前提是能夠像美俄軍一樣取得制空權,並且還有足夠的陸航戰機來執行戰術轟炸,用航空來排雷。

    總之,在戰場上排雷的方法很多,要根據自己手裡有什麼傢伙以及對手手裡有什麼傢伙來制定相應的排雷戰術。但是不管何種方式,人工排雷永遠是排在最後不得已的選擇,當然也是最危險最無可奈何的選擇。

  • 19 # 兵器知識譜

    別的國家我們姑且不管,就說說咱們的中越邊境雷場吧。小兵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麻栗坡人,在我成長的時光裡(高中以前),每年都可以親眼目睹掃雷部隊引爆掃出來的地雷的壯觀場面。

    我們這些出生邊疆的人最能理解那句“誰是最可愛的人”;最能理解掃雷部隊戰士以命相拼,在刀尖上跳舞的意義(1984~1988這段時間出生的人最能體會,我們村這一輩出生的孩子一共12人,其中一對雙胞在玩60迫炮彈時炸成肉泥,一個女孩玩手雷時炸死,一個男孩在觀看雙胞玩60迫炮彈時炸斷雙腿,一個男孩在教室用火柴點插在TNT裡的雷管時炸死)。

    邊境掃雷非常困難,每年只有秋季適合掃雷作業(春夏兩季植被茂密,冬季幾乎天天下霧,都不適合),掃雷作業的程式一般是放火把地面植被燒光,;然後人工進場用金屬探測器找雷並打上標記(插小紅旗);接著人工排雷;把已排除的地雷/未爆彈集中銷燬(以前是倒進山洞,現在沒有山洞可倒了,只能用炸藥引爆)。

    這裡山高坡陡林密,所有技術裝備都用不上,只能靠人肉懟,至於用“炮火覆蓋排雷”,掃雷部隊也曾研究過類似的辦法,理論上是非常可行的,但是在邊境雷場並不適用,原因如下:

    第一,避免誤傷群眾

    邊境上各村寨之間相隔只有幾公里,比如老山第一村——小坪寨村,這個村子主要聚居瑤族人,村莊就座落在老山主峰腳下,四周除了公路和田地,其他地方都是雷區,這個時候你如何“炮火覆蓋呢”?

    而且村寨之間相隔不遠,以現在的炮火精度,恐怕覆蓋下來地雷排掉的同時小山村也跟著消失。

    第二、邊境安寧

    根據《中越友好條約》規定,中越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調動以及軍事演習都需要相互通告報備。比如說我軍計劃下個月要進行新兵實彈打靶訓練,這個事情就要提前通報越軍;而越軍下季度要進行手榴彈實彈投射訓練,也要提前通報我軍,經報備以後方能實施訓練。

    如果要“炮火覆蓋”排雷,那是不是要通報越軍:越南同志,我方為高效排雷,計劃下季度在邊境部署155榴彈炮一個團,122火箭炮一個營,300遠火一個旅?

    那還不把越南人嚇個半死,你這是排雷嗎?你這分明是要進行軍級部隊集結呀,部隊集結就是意味軍事行動的開始啊。此時越軍為了防範於未然,必然也會向邊境部署兵力,那麼問題就來了,雙方都在邊境部署大規模軍事力量,那這個雷還能愉快地排嗎?

    為了邊境安寧,現在中越雙方都不在邊境搞實彈射擊訓練了,哪怕是對地雷/未爆彈的爆破都是需要通報雙方的。

    第三、排雷效果

    重點排雷區域每年都要撒大量的枯草劑,如果用火炮覆蓋的話可能會有效果,但是那些非重點區域怎麼辦?山高林密的,炮彈打上去大部分都會擊中樹幹樹枝就爆炸了,反而沒有效果。有些地雷/未爆彈你怎麼折騰它都不炸,偏偏在排除它的時候莫名其妙的就炸了,排雷英雄杜國富就是遇到這種情況,那只是一顆進攻型手榴彈,在排除它時偏偏炸了。

    因此“火炮覆蓋”排雷並不現實,至少是在我國邊境雷場不現實。其實我軍有比“"炮火覆蓋”更好的排雷裝備,比如小兵在《電影中的爆破筒》一文中提到的“可塑性火箭驅動爆破索”,而且也曾經在雷場上實驗過,效果真不好,炸來炸去反而把地雷/未爆彈給炸得不穩定,人一旦進場就發生事故。

    謹以此文向奮戰在邊境掃雷的英雄們致敬,邊疆百姓不會忘記你們。

  • 20 # 紅色手電筒

    這種辦法是可以的,也有過這種方式,使用大口徑火炮覆蓋雷區,使地雷殉爆從技術角度是可行的。

    現在的防禦體系中,雷區是非常重要的小孩,設施,各種型號的地雷,包括防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甚至還有反直升機地雷,各種地雷結合其他的非爆炸障礙物,構成一個非常完整的障礙地帶。

    破壞這些障礙物的常用辦法就是爆破,對付地雷一般使用各種導爆索,就是影片上經常可以看到的使用火箭拉著一根繩子似的東西飛過去,落地以後會炸出來一條線,這一條線上的地雷鐵絲網一類的障礙物也就基本上被摧毀了,但是不是完全,現在有的地雷具備防殉爆的功能,用導爆索並不能完全的摧毀地雷。

    除了導爆索,溫壓炸彈也是經常用來幹這種清除障礙物的事情,它的排障效果好一些。

    使用重炮在障礙區破壞各種障礙物也會使用,不過這種方法對於地形破壞太嚴重,在一戰時期,當時各個參戰國對於當時出現的各種障礙物就是採用大口徑火炮覆蓋的辦法加以破壞,但是障礙被破壞掉了,但是炮擊的地區也變成了向月球表面一樣的無人地帶,而且有密佈彈坑,步兵透過十分困難,延遲了步兵的行動速度,就是後來出現的坦克也行動十分困難。這個是一個各種彈坑都有多深的示意圖,從網上找到的。

    破壞敵軍陣地前的各種障礙物,包括地雷,只不過是進攻行動的第二步,在障礙區開闢了通道以後,後續的步兵坦克都是要透過這個通道進攻敵方的陣地,如果用炮火把要經過的通道給炸的到處是彈坑,等於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反而是阻礙了自己的突擊行動。

    突破行動遲緩,就容易使防守的一方從容的調動兵力或者火力封閉突破口,反而是對進攻一方不利。

    況且佈置雷區的地方通常都是交通便利的地方,不用地雷自己佈置一大堆彈坑,也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事情。所以,現在儘量不用炮火覆蓋雷區的辦法來清除雷區,而採用其他對於地形破壞比較小的方式來清除包括地雷在內的障礙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戰狼2》在內地票房這麼高,但是在香港票房卻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