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士的知識樂園
-
2 # 前程說歷史
曹操乃一代雄主,三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諸多領域無人能及!做為資深戰略家他深知司馬家族乃當時第一大氏族,根基穩固,影響力巨大,對司馬家族也是恩威並施,為我所用!司馬懿文韜武略但與曹操相比稍遜一籌,曹操惜才,愛才,善於用人,麾下眾多謀士良將無不忠心耿耿,不敢造次!司馬懿本人也對曹操佩服五體投地,並沒有不臣之心,曹操戎馬一生閱人無數自然對司馬懿也頗佳賞識。讓司馬懿為曹魏效力培育接班人,即拉攏人心又壯大自己何樂而不為?當然曹操在臨終時也囑咐曹丕對司馬懿留而不用,用而不重用!可見曹操眼光超前!給後人已經鋪平道路!司馬家族對曹魏也甘願俯首稱臣!但曹魏幾代帝王英年早逝,對長壽的四朝元老司馬懿更多的是依靠,並委以重任!其本身已違背太祖武帝曹操的遺願!力量的天枰已從曹魏集團倒想司馬家族;曹魏的滅亡已不可逆轉;所以統治集團如果不能使自己變得強大,即便曹操殺了司馬懿家族,還會有更多的家族取而代之!因為曹魏再衰落,別人再崛起!
-
3 # 幸運138108668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反心?這種說法是出自《三國演義》而非《三國志》。憑曹操之雄心,會把一切可疑威脅之人扼殺萌芽狀態。
這得把小說和現實分開,就如電視劇《霍元甲》,劇中敵人好幾次向陳真透露要用毒藥毒死霍元甲,陳真也向霍元甲說了敵人用毒藥。最終,霍元甲被藥毒死了。這些都只是小說家的文筆,要的是情節豐富,迭宕起伏的效果。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現實中有太多的想不到和對未來的不可判斷。司馬懿隱藏得深,曹操沒認出,結果被司馬懿奪了江山。敵人裝成朋友,霍元甲沒認出,結果上了敵人的當。哪怕只是一個小提醒事情就會轉機,故事將會是另一個結果。
《易經》這本書整篇幅專門教人解決對未來的迷茫時怎麼辦和左右為難無法抉擇時怎麼辦。人最難分辨方向的地方是沙漠,因為沒有參照物,《易經》會告訴你,人在迷失方向時要走終極兩端,不能走中間路線,朝著一個方向走下去就會走出去,如果隨便改變方向,你會永遠走不出去。孫悟空最厲害是火眼金睛而不是金箍棒,搞死敵人只用一句話,認出敵人卻非常難。
還有,小說家有時用的倒時手法。比如龐統走到落鳳坡那一段,龐統派人去看石壁上的字寫著”落鳳坡”。龐統想:我號鳳雛而此地名落鳳坡,果真不利。“啪”一箭被射死。真實情況是龐統死在無名坡,後人紀念龐統名曰落鳳坡。寫入小說時,把時間倒置了一下。
可能有人反對我的說法,說司馬懿本事太大,曹操知其有反心,但無人救曹魏天下,因此故意留下司馬懿。這得好好分析個人能力與制度的衝突。小說往往是誇大某方面,而忽略其它方面。就好像如果沒有諸葛亮,蜀國就不會建立,如果沒有司馬懿曹魏必被蜀滅,那倒不一定。政治重在制度,重在團隊協作,而不是個人。地球上少了誰多個誰,不會影響旋轉。
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靠的嚴密的制度運作。招兵、訓練、投入戰場,有條不紊,源源不斷,兵力充沛,何愁天下不定。一兩個能力出眾的人才固然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不是決定性的。不怕走得慢,只要方向對。曹操最怕的是孫劉聯合,當年日本最怕的是蔣介石躲在廬山發表的抗日宣言,代表的是戰略方向的調整,這才是最要害。劉邦的成功多半靠蕭何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和後勤支援。因為好幾次敗仗劉邦幾乎是光桿司令。曹操手下兵將何止千萬,怎麼會留下一個有造反嫌疑的人,要是一旦知道司馬懿有反心,不出幾秒鐘,毫不猶豫的就弄死他,死得比楊修不知要快多少倍。
-
4 # MrHope2693
歷史上曹操是幾次想殺掉司馬懿,可是司馬懿討好曹丕,沒當曹操想殺他時,曹丕就會求情,曹操也沒辦法,就埋下了隱患
曹操愛才世所共聞。比如許昌放雲長,當陽放子龍。曹操寬仁大度世所共聞。徐庶終身不設一謀,曹操未曾加害。張繡殺操愛將典韋長子曹昂愛侄安民,操仍納張繡之降封侯賜爵。曹操連“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的劉備都放過了,司馬縱然狼子野心,雖有心而無其行,雖有患而無其實也。一個曹操愛才,二來河內司馬是個相當大的家族,曹操不可能落個殺士人的話柄.三來司馬懿也是很個謹慎很低調的人,決不是後來司馬昭那種飛揚跋扈的那種,第四司馬懿跟曹丕關係好. 曹操對司馬懿一直是用著防著的態度,但還不到殺了他的程度.做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有時候殺人並不是那麼簡單和草率的。關鍵是司馬自己拿捏得當,把握得好,使曹沒有下殺他的決心。曹操的勢力說到底還是世族大家支撐起來的,這些世族大家分支散落,遍佈朝堂.雖然曹操一直在努力削弱他們的力量,可是還是不能明目張膽的想殺就殺,動一發而牽其身.司馬懿名面上並無過錯,難道只是因為他出色就殺死他?那麼不是把世族大家裡所有的人才都推到了對立面?那時節寒門士子可沒有幾個啊,即使是郭嘉也是被荀家扶植上去的.再者說,當時曹操佔據的是強勢地位,壓的這些世族不敢動彈,為了能讓這些世族的人才出來為他的天下鞠躬盡瘁,他要有上位者的大氣,要有容量.司馬家之所以能有莫大的權力,歸根結底還在曹丕,在於曹丕為了鞏固權力採納了陳群的“九品中正制”,使得被曹操壓制的世族勢力一下子擴大了,雖然曹丕過的很好,可是他的子孫卻被漸漸架空乃至被篡位.
-
5 # 亦新湖
司馬懿冷血動物,深謀遠慮,隱藏得深。會裝,能裝,表演功夫好。曹操沒發現司馬懿的狼子野心,也就來不及著手處理,以致釀成大禍。讓司馬懿父子奪取大位,重演了一幕曹操父子以魏代漢的故事。經過《三國演義》一番渲染,後代人看到這裡,無不禁唏噓不已。司馬氏雖然在曹魏的基礎上,伐吳攻蜀,統一了當時的全國。但是後來國家治理,真的是乏善可陳。司馬氏前幾代人,一個個聰明能幹,智慧過人。到了晉代以後,一代不如一代,最後傻子皇帝也出現了。聰明瞭前面了,後人沒智商了。
-
6 # 君說歷史
這個原因我認為比較好解釋:
第一:個人認為最主要原因是因為司馬家族是當時北方第一大望族!其家族多有高官,子弟門生遍佈天下,這一點演繹中有提到!得到司馬懿的支援相當於得到北方世族的支援,可見這個人在當時亂世的影響力,而此人又胸懷韜略,曹操當時是以武力征服北方,但是曹操出身不高,所以,當時的飽學之士和名仕大多牴觸曹魏集團!還是那句話,當時那個年代,出身和背景很重要!而司馬家族又是這些文人騷客之首,當時政局不穩,如果殺了司馬懿,就很難再有治世才能得人投靠曹魏集團了!就像,當時曹操想殺孔融,就因為孔融當時在仕子中地位較高一直不敢動手,後來也是孔融自己作死,說什麼“父母無恩論”,曹操終於找到殺孔融的理由了,所以絲毫沒有慣孩子毛病!同樣,司馬懿這個人也低調的狠,曹操找不到任何殺他的理由!而留著他又能安撫北方的世族,只能留著他了!
第二,就是司馬懿的才能,荀彧死後,能跟孔明對抗的人少之又少,曹魏集團戰將不缺,但是拿的出手的謀士並不多,留著他也能對抗孔明!這個原因我認為只是其次!曹操生前就看出司馬懿這個人,胸懷大略,城府極深,有大志向,如果這個人沒有什麼出身背景,像荀彧再厲害,曹操也有辦法讓你死的!當時荀彧對曹魏集團來說遠遠比司馬懿的功勞多,不還是讓曹操想辦法整死了麼?
以上,我認為主主要的原因啦!
-
7 # 文藝骨幹
這個問題,需要多琢磨下。
理論上說,司馬懿沒造反,他亦步亦趨學曹操,造反的是他的孫子司馬炎。司馬懿最多算奪權,算給子孫造反鋪了路。細細研究司馬懿的奪權之路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借鑑了曹操的手法。學生學老老師,以曹操的智慧程度如果發現司馬必反,他不會客氣。歷史上多少有點預測司馬會反的人是陳矯。不過那已經是曹丕時代了。
明知道的事情,要麼是故意不做,要麼是不容易做,要麼是沒那麼明。曹操是啥了不少人,尤其是有腦子有影響的人,比如孔融、崔琰,某種程度上說可能毛玠和荀彧也是變相被弄死的,但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影響很大。影響小一點的,但後臺背景很大。甚至後臺背景不跟曹操合作的,曹操也殺,比如楊修,楊修家是超級大家族更是超級名士之後,其祖上楊寶乃高士。楊寶之子楊震被譽為“關西孔子”,楊家四世太尉,效忠漢室。曹操認為楊修的父親楊彪對曹操不滿,因此曹操一心想除掉楊震,可惜證據不足又擔心給天下落下口實,因此給楊修安個說不清的罪名殺了,以震懾楊家。
如果按照題幹所說,曹操知道司馬懿必謀反,他會不處理司馬?這不符合曹操風格。曹操殺楊修,處理四世太尉這樣的超級大家庭楊家都沒眨眼。難道還猶豫司馬懿這樣的二流家族?楊修處理內外事都讓曹操滿意,曹操尚且殺之,何況要是知道司馬懿必然篡權?
狼顧之相,三馬食一曹。這些典故雖然出自房玄齡等人所撰的晉書。但由於這本書比較速成,因此其中很多內容不是很靠得住。加上李世民刪掉一些。因此後世對司馬懿的瞭解,材料有限。如果說真存在所謂的三馬食一曹或者狼顧之相,我想曹操是不會客氣的。也許有很人會說,那是因為曹丕一直保著司馬懿。因為司馬懿對曹丕來說太重要了,司馬懿也把曹丕伺候的太到位了。我想這個有可能,但不成立。因為曹操連失去長子和愛將都可以,又怎麼會因為曹丕的保薦而不處理明知道會造反的司馬懿?如果說三馬食一曹和狼顧之相只是政治對手給司馬懿挖的坑或者說是曹操的夢。那當時的曹丕也不敢在沒有確立自己地位的前提下保舉司馬懿。很簡單,曹丕不可能讓曹操覺得他結黨營私。
當時的司馬懿沒有這麼大影響。當時的影響力沒有到奪權的地步。況且曹操當時在意的人不是智商高的人,智商高的人曹操積極拉攏重用。曹操在意的是大家族和意見領袖等影響力大且對曹操總有批評或諷刺的人。當時曹營裡面有分量的人當中,司馬懿家族還排不進名次。曹操活著的時候,司馬懿的職位都不比楊修和蔣濟高。
大家族當時有弘農楊氏家族、陳郡陳氏家族、穎川荀氏家族、汝南袁氏家族還有一些高階知識分子級別的文人意見領袖,比如崔琰、孔融。河內司馬氏家族雖然影響力不小但跟上面比起來就弱多了。
論能力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還沒有表現機會。也沒有身居要職。。曹操唯一介意的就是司馬懿認可自己有點晚,不太積極加入曹營。其實,袁渙也不積極,但曹操格外看中袁渙。還讓曹丕有事請示袁渙不得擅自做主。所以,司馬懿的很多事,被後人誇大了。
-
8 # 遠方的遠方
很簡單啊,曹操時代司馬懿沒什麼根基,曹操碾壓司馬懿。
繼位的曹丕也不是庸才,政治上精明能幹,司馬懿基本上沒有機會,可惜死的早。
曹丕死後,曹睿繼位,大將軍曹真與陳群、曹休、軍司馬懿四人受遺詔輔政,曹真並不像三國演義那般無用,可以壓制司馬懿,無憂。曹睿也是明君,集中君權,不僅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並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頗有建樹。司馬懿毫無機會。
在曹睿死之前,曹休228年死,曹真231年死,陳群237年死。只剩下司馬懿了。曹睿死後,曹芳繼位,為了防禦吳、蜀,還必須重用司馬懿及司馬懿的家臣,已經無人可以制衡司馬懿了。
其實,與其說司馬懿活得長,都不如說曹家公子死的太早,否則司馬懿真的沒有什麼機會造反多朝的,又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
-
9 # 聆聽花語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三國把人的心機描寫的過重。曹操與司馬懿都是兩位梟雄,也有惺惺相惜之感,就像曹操沒殺關羽;沒殺劉備一樣。
曹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司馬懿也太會隱忍,也就成就了精彩紛呈的三國故事,也在次證明,歷史的程序不是一兩個人所能改變的!
-
10 # 職場前沿思維
首先,曹操是防著司馬懿的,而不是沒有察覺。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迴護他,而得以無事,
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而且特別會拍曹丕的馬屁,真正的馬屁,沒事給曹丕洗洗馬,弄弄馬討好曹丕,故最後因為曹丕的關係,曹操並沒有太多顧及。
-
11 # 一分鐘瞭解一段歷史
一者:曹操生前司馬懿並沒有犯錯,再加上司馬家族勢力龐大,根基深厚,牽一髮而動全身,隨便殺了司馬懿不但會引起朝野動盪,更會讓天下人寒心。二者:身處動盪之世,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南有劉備,東有孫權都不是等閒之輩。要殺等收拾完他倆再殺也不遲,如劉邦一樣。
等曹操發現,在他有生之年並不能統一天下的時候,他更要後下一代做好計劃,要是沒有司馬懿輔助曹丕,幾個魏國都不夠滅。再所以他臨終前再三叮囑曹丕,司馬懿要用之也要防之。
所以曹操最終還是將司馬懿留給了曹丕。
-
12 # 青春風景線
曹操明知司馬懿會造反而不殺司馬懿,主要原因有
第一:曹操年富力強之時尚可提防著司馬懿,司馬懿本人也不敢胡作非為。曹操和司馬懿談論之時深知其才科比諸葛亮。因此留在麾下大有用處,曹操以為自己鎮得住司馬懿,故而不殺。
第二:曹操年邁將死,身邊武將甚多,但是卻無一謀臣可比諸葛亮,唯有司馬懿深有大才,可與之一較高下。故曹操死後,魏國若無司馬懿則可能被諸葛亮幹掉,故而不殺。
第三:相信曹丕之才與勇可以鎮住司馬懿。曹丕之狠亦是令人髮指,曹操臨死之時質問曹丕,曹衝知否為汝所殺,其實曹操早有證據,可是曹丕依舊寧死而不承認。就這份“心”讓曹操覺得曹丕可為一國之主,震懾群雄,保全基業。故而不殺司馬懿。
第四:司馬懿在曹操未死之前,處處小心,步步為營,絲毫不給曹操殺他的理解。然司馬懿之才天下盡知,在選賢舉能的時代,曹操沒有正當的理由就殺了一位舉重若輕的謀臣,失民心。而曹操深諳此理,故而不殺。
注:歷史上三馬食槽的典故出自於《晉書.宣帝紀》,大意曹操病重之時,對兒子暗示說,夢三馬食槽,並且暗示司馬父子具備野心,恐怕會禍害到家族,便告訴曹丕永遠堤防司馬家,不可讓司馬懿執掌軍權。 最終,曹氏政權還是被司馬家奪走。
-
13 # 新有所歸1
第一,曹操只看出司馬懿胸有韜略,並未完全展露異志,但確實有些舉措怪異,曹操知司馬懿深有大才,但卻總是韜光養晦,有所保留的出力,這深得曹操的懷疑,但是正事由於曹操多疑的性格,在心中對司馬懿的評價始終搖擺不定,所以一直沒有殺司馬懿。僅告誡曹丕提防之。
第二,司馬懿是潁川士大家族的核心人物,在東漢那種門閥制的為官體系中,曹操需要這支力量的支援,所以一直不能輕舉妄動。
第三,曹操是非常賞識司馬懿的,剛剛最後竟任其為主簿(相當於辦公廳主任),並且透過曹操對關羽的所作所為也說明他是非常愛才的,對於這個滿腹經綸的司馬懿亦是如此。
至於結局司馬家族一統天下,非司馬懿之造反之心,乃時勢所逼,而且應該辯證的去看待問題,歷史的車輪來了,非人力所能逆轉!
-
14 # 勾踐的劍欲
首先曹操不是神,並不知道司馬懿會造反。但是會擔心司馬懿的才能會不甘人下。
不殺他原因
1、是個能保曹魏政權的能人
2、站隊站對了,選擇了曹丕,而不是曹植。殺了他對於是斷了繼承人曹丕的臂膀。
3、司馬懿會裝,總是一副胸無大志,規規矩矩的樣子。
4、曹操覺得曹丕工於心計,治的了司馬懿。只是沒想到曹丕活的太短。
5、曹操也留了一手,死之前一直沒有重用司馬懿,等著兒子曹丕去提拔司馬懿,這樣對司馬懿有知遇之恩。料定司馬懿不會某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兒子孫子都是短命鬼。
-
15 # 文史大世界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在取得天下之後大殺功臣,就和司馬懿謀朝篡國和趙匡胤黃袍加身有很大的關係,歷史教訓不可謂不深刻,本身就刻薄狠毒的朱元璋當然不希望這些歷史故事重演,所以不惜對功臣們大開殺戒,結果他防住了功臣,卻沒有防住他的兒子。
曹操的智慧和狠心不下於朱元璋,那麼他為什麼沒有防住司馬懿呢?首要一點是當時的司馬懿還並沒有顯露出多麼強大的挑戰性力量,並且在曹操的時代,可能司馬懿也並沒有想著非要謀朝篡位,曹操在與司馬懿的接觸過程中,或許發現了他並不值得依靠和重用,但是也並沒有理由非要去殺他呀,頂多不用他就是了,況且曹操也不能預知未來,如果他能看到司馬懿最終要謀朝篡位,是不會讓他多活一會兒的。
另外也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沒能統一天下,他還需要很多人才給他出力,如果他真的統一了天下,度量他的性格,很難保證他不會像朱元璋一樣大開殺戒的,那樣的話,很可能司馬懿也會淪為曹操的刀下鬼。
還有一點就是司馬懿本身的眼光和謀劃能力很強,他很會審時度勢,是一個非常懂得自保的人,他城府很深,很會示弱,也很會表現自己無慾無求,這些都是可以麻痺曹操的,還有一點就是他成功的抓住了未來的王位繼承人曹丕的心,和他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因此他也有了曹丕的保護。
在曹操和曹丕的時代,司馬懿既不具備篡權的實力和機會,可能他本人也沒有那樣的想法,但是在曹丕之後,他卻看到了機會,並且作為不同於曹家和夏侯家的異姓大族,他要消滅他們的猜忌和打擊,也只有取而代之,所以心機重重謀略深沉的他,開始暗蓄實力等待機會,最終一擊制勝。
當然,曹操在他的時代是無法預料到這些事情的,所以沒有殺掉司馬懿很正常,不正常的應該是曹丕,他才是最瞭解司馬懿的人,沒有除掉他才是一種失算。
-
16 # 滄海一滴
以曹操的陰險狡詐,洞察入微,識人之明,御人之高,心狠手辣,他本人就是挾天子而令諸侯的簒漢高手,他豈能看不出善於韜光養晦的司馬懿的城府深不可測?對他的江山社稷,後世子孫極具威脅?司馬懿的潛能之大他是心知肚明瞭如指掌的。其實他的內心也是充滿著矛盾抉擇的。他也是一個惜才愛才之人,喜歡招賢納士為其所用,成就大業。同時他的內心又有一些嫉賢妒能,害怕這些人才太過於放縱,難於駕馭。他的身邊謀士能人云集,他也殺害了其中不少名士,落下了不少話柄,留下了不少罵名。對於司馬懿他是又愛又恨。愛其大才,又擔心自己養虎遺患,為曹魏政權培養出一個掘墓者。在當時司馬懿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一流人才,後世子孫的江山需要他的精心輔佐,此人老謀深算,行事一慣低調,不事張揚,小心謹慎。不顯山不露水的。曹操即便想殺他,也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很難自圓其說。一旦貿然處之,殺了司馬懿,就會立馬寒了天下士子之心,今後誰還敢來投奔你?司馬懿畢竟是有功之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司馬懿年輕有為,曹操已經老了。即便有朝一日,司馬懿羽翼豐滿,有謀朝篡位之心,曹操也是等不到那一天的。從量變到質變,有一個漫長的積累轉化過程。今朝有酒今朝醉。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曹操也管不到那麼多了。後面的一切,全都要看後世子孫的造化如何了。後來司馬懿果然是全面學習複製了曹操一步步謀朝篡位的成功之路,讓後輩取而代之。那些都是後話了。
-
17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一件事情:小說和歷史的差別。之所以要區分是因為大多數人對於三國的歷史是透過《三國演義》得知的,但是《三國演義》只是一個人為杜撰的故事而已,並非真實的故事。舉個例子:關於諸葛亮的“空城計”,“舌戰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其實都是假的,比如“赤壁之戰”的策劃人是周瑜,魯肅和黃蓋。但是小說偷樑換柱,嫁接到了諸葛亮身上,目的就是為了美化諸葛亮。
既然有美化,就肯定有黑化,三國裡被黑的最慘的就是曹操和司馬懿。其實在《晉書》裡司馬懿叫“宣帝”,這個地位從某個角度上跟曹操是平起平坐的。
關於曹操為什麼沒殺司馬懿,有幾大原因:1.司馬懿的家族勢力強大,是河內勢力的代表。2.司馬懿懂得明哲保身,很善於捕捉機會。3.司馬懿的年齡小,其實他只比諸葛亮大兩歲,但是比曹操小20多歲。
知道這些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要明白看待歷史人物儘量不要用好人,壞人去判斷,而是從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人物關係和主要矛盾入手,去分析歷史人物。
換言之,劉備,諸葛亮也不是好人,當然曹操,司馬懿也不是壞人。畢竟,歷史不是小說,每個人物的行為都只表現了歷史人物的利益立場。
-
18 # 只愛潘多拉
曹操知道司馬懿要造反而不殺他,這其實是一偽問題,因為曹操根本不知道司馬懿要造反,而司馬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最後會造反。人的命運不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所以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沒有幾個是從小就立志要當皇帝的,這種野心只有在人生的經歷中慢慢生長出來,連曹操都有一個“漢臣”到“漢賊”的轉變,在曹操都還沒完全變成“漢賊”的時代,司馬懿就成了“魏賊”,那有這樣的道理呢!
產生這樣的認知完全是後來晉朝建立後官方歷史書寫過程中刻意製造出來的一種假象,目的是為了論證司馬懿身為“人臣”,深受曹丕、曹叡父子兩皇帝的重用,接受“託孤”之重任(三國時代託孤很多,比如張昭、諸葛亮都分別受過孫策、劉備的託孤,孫策和劉備都分別表示如果自己的繼承人“不才”,張昭和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張昭為諸葛亮忠心耿耿地把託孤事業乾得很好,但只有司馬懿以託孤身份欺負孤兒寡母,最後兒子孫子繼續執掌曹魏大權,最終纂權奪位。晉朝這樣的“創業史”,就連晉明帝(東晉第二代皇帝)自己看了都說這樣的家族創業法,我朝的國運怎麼能長久呢!那麼論證晉朝創業史的“正當性”的辦法是什麼呢?
晉朝的官方做法當然就是樹立起一個司馬懿一向與曹操“不對路”的“歷史”來,形成“晉—魏”兩代之間一貫“對立”的故事,換句話說,如果曹操一開始就仇視司馬懿,則司馬懿與曹家之間就沒有“君臣之恩”,司馬懿就可以不顧“君臣之義”。這樣司懿對曹氏“不忠不義”的問題就得到了解決,司馬懿不是“不忠”,而是在曹操的逼迫之下“潛伏”搞革命了。這個論證司馬氏建國的正當性的策略,在《晉書》裡面就表現得很明顯,為這個策略的副產品,就是給人們一個錯覺,好像曹操知道司馬懿不是忠臣卻又拿他沒辦法的印象,說曹操知道司馬懿要造反,並且對他進行種種逼迫的事情,大體出自《晉書》裡面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司馬懿在曹操還是司空的時候拒絕曹操的徵辟,裝病不出來為曹操賣命,遭到曹操忌恨,二個是所謂的“三馬食槽”的故事,其實這兩個故事都經不起推敲,其中的情節是典型的“小說家言”的風格。顯然這些故事是把司馬氏成為曹魏權臣以後,司馬家和曹家的矛盾提前到了司馬懿剛剛在歷史上登場的時候。
-
19 # 和傑哥一起勇闖生涯
在新老版的《三國演義》裡,司馬懿的篇幅都不算大,劇情中也沒有太多類似的暗示。但是在正在熱播的《軍師聯盟》中,劇情從一開始就給了很多的暗示,不過不排除一定程度的刻意馬後炮。
但很多原因還是有跡可循的。首先,司馬懿反不反是一個類似“薛定諤的貓”這樣的量子問題,連司馬懿自己都無法百分百確定說自己一定要造反奪朝,畢竟關乎很多外部條件,即天時、地利、人和是否全部具備?
而實際上司馬懿決定造反的時候,是一個最大的條件滿足了——就是曹操死了,當這個最大的忌憚和壓制解除,司馬懿瞬間生龍活虎、為所欲為。如果曹操壽命長,司馬懿早死,這個事情永遠發生不了,說白了就是比誰活的時間長。
然後從曹操這邊來講,曹操當然知道有能之人必定有心,就跟現在企業裡的老總難道不知道自己的高管隨時都有可能出去自己創業嗎?但這對曹操來講同樣也是一個機率問題,但曹操自信的是自己比司馬懿的控場能力更強——這也是事實,而且他必須依仗司馬懿的謀劃建立自己的基業——事實上沒有司馬懿,曹魏王朝很可能失敗。
曹操失控的地方在於什麼呢?就是時間節點沒把握好,也怪不得他,畢竟曹操是病故,很多事情來不及處理。而且狡猾的司馬懿特別擅長在關鍵時候龜縮起來裝作“人畜無害”,所以逃過一劫,讓曹操死不瞑目。
這其實就反應了一個道理,你所依賴的也必定能摧毀你,同時為了獲得你想要的你也必須付出代價和冒險,適用於很多事情。
-
20 # 待我施為地煞變
因為當時貴族政治已經拉開序幕了。皇帝面對一眾大貴族的時候,常常被玩的疲於應付,精疲力竭,有心無力。
殺了司馬懿,還有司牛懿,還有司驢懿,還有馬司懿,是殺不完的。司馬懿能篡奪曹魏的大權,並不是因為他神功無敵,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而是因為他能代表大貴族的利益。
曹爽要維護皇帝的統治,必然要擴張皇族的權勢,蛋糕就這麼大,你擴張了,大貴族們必然要少分了,還要受到打壓。大夥不滿,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司空陳泰等一合計,推司馬懿喂大家袋鹽,輕而易舉地把曹魏和平演變了。
就算曹操當時認為司馬懿是心腹大患,殺了他。大貴族們還推舉不出個領頭羊不成,蔣濟、高柔、王觀、陳泰、賈逵哪個是吃素的。到時候人又會說了,司馬懿一直忠心耿耿,曹操無端殺了他,要是留著司馬懿,怎麼會讓蔣馬懿、賈馬懿給篡權呢。
事實上,因為當時貴族政治開始了,西晉一開國就暮氣沉沉的。中央的拼殺比起曹魏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然後又爆發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亂,距司馬炎篡魏僅二十六年。永嘉南渡後直至滅亡,晉室在大貴族的把持下都近乎傀儡。
漢朝皇帝能基本坐穩皇位,因為當時生產力很不發達,只要中央政府佔據了關中或河北一大塊要地,就可以居重御輕,哪個大族敢冒頭,以中央的財力、兵力足矣碾壓他。
唐朝中後期皇位能坐穩,是因為那時生產力已經發展起來了,生產了大量糧食和大量物資,可以養活更多的官員,把權力分割開。管司法的專管司法,管後勤的專管後勤,管軍事專管軍事,管行政專管行政。你想造反,手裡只有後勤的權力,摸不著軍隊,這不是找死嗎?你掌管軍隊想造反,沒有後勤,發不了糧餉,三天譁變。並且以交通、通訊的發展,中央可以直接管轄的區域越來越大,獲取的力量越來越多,更沒有哪個勢力能跟中央對抗。
從曹魏開始,直至唐朝前期,那時的生產力不足以養活大量官員,通常都是一個人掌管一片區域,軍政財法一把抓。因為交通通訊條件,中央管轄的區域又小。一個大貴族佔據一片區域,中央就很難辦。因為官僚政治下,管行政的官員不聽話了,扣他財政限制他;管財政的官僚不聽話了,行政辦他,軍事一來他就嚇尿了。現在財政行政軍事都在人家手裡,又不依靠你中央過,你說了人家陽奉陰違,你能咋地?幾個大貴族一聯合,皇帝都坐不穩。
所以說,曹操的心腹大患是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而不是司馬懿。
回覆列表
司馬家能篡,不是因為司馬家反賊,而是曹魏一代代衰落,導致軍權失落,主弱臣強。任何君臣這種關係,在這個位子的臣子不想死就必然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