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雍榮嫻雅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向記者透露,備受關注的唐代上官婉兒墓研究工作有最新進展,該院公佈了上官婉兒的墓誌,計982字,涵蓋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資訊。專家稱,上官婉兒是唐代宮廷權力鬥爭的參與者和犧牲品,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資助其葬禮,還主張為她編纂文集。
2013年8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發現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坐北朝南,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第四、五天井與第五過洞及甬道被大範圍擾動,壁龕開鑿於第三、四過洞兩側,未被盜擾,形制和出土物皆儲存較好。
甬道內放置墓誌一合,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青石質,正方形。志石高、廣皆74、厚15.5釐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計982字。四側在整體聯珠紋框內減地線刻十二生肖,襯以纏枝忍冬。生肖皆為動物形象,生動寫實。志蓋四剎和志石四側的線刻圖案造型優美、鏨刻精細,在唐代墓誌線刻裝飾圖案中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有關史料顯示,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詩人上官婉兒,葬於唐景雲元年(710年)8月。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明介紹,《墓誌》序文用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婉兒祖父三代的歷官,誇耀其事蹟文采。還用大量篇幅和藝術化的語言敘述上官婉兒極力與韋后、安樂公主一黨劃清界限,甚至不惜“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明確表明她的政治立場。結合史書記載:中宗駕崩後,婉兒與太平公主合謀,於遺制中引“相王旦參謀政事”,試圖牽制韋后。
李明分析,上官婉兒在中宗朝後期與相王、太平公主屬於同一陣營,而非韋后一黨。
首先,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同齡,“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以則天所生,特承恩寵。初,永隆年降駙馬薛紹。”其次,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同在宮中長大,具備頻繁接觸的條件。再次,上官婉兒曾與武氏過從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駙馬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成員。兩人有私交和相同政見是完全有可能的。
據墓誌記載,唐睿宗下詔安葬上官婉兒,該墓系太平公主遊說唐睿宗修建,並強調“太平公主哀傷,遣使弔祭,賻贈五百匹,詞旨綢繆”。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太平公主很傷心,派人去弔祭,送奠儀五百匹絹,也就是份子錢,五百匹絹在唐代是一筆鉅款。
有專家指,上官婉兒身後事一波三折:景雲元年(710年)8月以昭容身份葬,太平公主賻贈甚厚,張說為其撰寫碑銘;景雲二年(711年)追復昭容,追諡惠文,太平公主上表編纂《上官昭容集》,張說作序;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被賜死,上官婉兒墓遭到“官方毀墓”。這種做已逝者文章的行為,折射出唐代政治鬥爭的慘烈與詭譎。
針對上官婉兒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李明表示,上官氏系唐中宗所冊昭容,理應陪葬唐定陵。然而,上官昭容於李唐皇室有隙,又系橫死,不能獲陪葬帝陵合乎情理。那麼,唐代有司為上官昭容選擇的墓地僅僅是因為洪瀆原是歷史上傳統的貴族墓葬區嗎?還是存在其他理由?接下來的考古發現,或許能揭開這個謎底。
-
3 # 日旦評
武則天稱帝,做為唯一女皇帝,提升封建時期女性地位。上官婉兒做為才女,從政治上考量,武則天必提拔一批女官。而李唐多回天下時候,武周時期的擁周勢力必然被肅清,尤其是有才的女人。因為李唐擔心會出現下一個武則天。
-
4 # 歲月無V痕
上官婉兒從武則天開始,到中宗復位後景龍四年,當皇帝的秘書至少有32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儘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鬥的犧牲品。
-
5 # 陳小二do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又稱上官昭容,小字婉兒。出生於當時的名門上官氏,祖父是唐高宗時的宰相上官儀,因反對武則天,被武則天抄家,祖父、父親皆被殺害,此時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便同母親與家人發配掖庭宮為奴。上官婉兒自幼聰慧,其母也是書香世家,雖然整日在宮中勞作,卻依舊將上官婉兒培養的知書達理,博學多才。
武則天偶然看到聰慧善文的上官婉兒,頗為喜愛,便當場出考題,上官婉兒對答如流,武則天看後極為開心,下令免了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負責為武則天起草詔書。那年的聰明伶俐的上官婉兒才十三歲。武則天稱帝后,對才華橫溢的上官婉兒更是寵愛有加。這時上官婉兒已經替武則天參決政務決策,行使丞相之職,成為一位“巾幗女宰相”。多年後上官婉兒權傾朝野。張柬之等一批擁護李唐宗室的大臣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武則天的兒子唐中宗李顯繼位,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可唐中宗李顯懦弱無能,長期生活在母親武則天陰影下了李顯懦弱不堪,等大臣擁立他為皇帝時,大權更是旁落,韋后一黨把持朝政,韋后更是想立自己的女兒,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稱的安樂公主為“皇長女”,上官婉兒上書反對,以死相諫,喝毒藥後,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710年)唐中宗李顯突然駕崩,朝政大權盡落韋后之手,韋后更有效仿武則天稱帝的意圖。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之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及其黨羽,李隆基擁立其父李旦繼位即唐睿宗。上官婉兒因在武則天與唐中宗時官居顯要、權傾朝野,李隆基擔心對其父統治不力,下令誅殺上官婉,上官婉兒成為了政治權力鬥爭的犧牲品。。
-
6 # 筱筱馬鴿
本來是貴族出身,為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家族在隋朝就是世代在朝中做官。由於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生資質,就比較聰明,上官婉兒比同齡人表現的突出,她各方面都在發展,寫詩作畫、彈琴樣樣都比較精通。她身上還有一個特殊的優點就是非常喜歡瞭解國家的政事,對國家的情況十分明瞭。
剛出生的上官婉兒遭遇到家中的變故,由於祖父比較正直當時起草了一個廢掉武則天的文書,武后將她的祖父殺死。上官家的其他人也被貶到了偏遠地區為奴,再那樣困難的條件下,上官婉兒還是堅持讀詩書,學習官吏方面的事情,後來她的成就離不開母親在身邊的支援。由於上官婉兒的名氣,逐漸的在民間流傳起來,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不久武則天就召見了她,並給她出題考察文采,上官婉兒作答的詩文讓武后震驚,不僅如此他還對國家的政策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武則天看後對她很是讚許,心裡非常高興,認為她是一個可以用的人。武則天當場將她的奴婢身份去除並且召到宮裡來幫助自己。可見武后還是非常重視人才的,上官婉兒的地位逐漸得到提高,被授予了正式的官職,成為唐朝的第一個女官。
在唐中宗時期,她繼續擔任官職,主要負責國家的重要詔書起草工作。上官婉兒不僅有智慧,而且長得也很好看,又被封為了皇帝的妃子,家人也因此沾了光。在這段期間,國家政局混亂,當時朝中的武家兄弟經常聯絡朝中的大臣,和當時的王爺們進行鬥爭。她總是會寫一些檔案來反映朝中的真實情況。唐中宗年間又出現了太子李重俊,極力攬權,動用了許多計程車兵和武三思兩方勢力對抗,朝廷政治鬥爭。上官婉兒一直都知道太子的陰謀,李承俊之前想要拉攏她為自己效力,但是都被她拒絕了,之後太子就一直想要除掉她。於是她來到了中宗和韋后的面前揭發太子,在御林軍的包圍下,很快將這次動亂平定了。之後太子發兵失敗,痛苦的死去,使得政局又歸於了平靜。
在中宗後期,上官婉兒向他提出了建議,需要在朝中設立文館,吸收更多有才華的人,為朝廷做事,中宗聽取了她的話。朝中突然多了許多了優秀人才,他們經常在一起作詩,討論國事的對策,為君主解決了許多麻煩事。中宗對上官婉兒很是優待,她可以在宮內外自由出入,說的話在國家中也很有分量。曾經朝中有一個官員被誤判罷了官,這個官員和安樂公主是舊相識,安樂公主便找到了她,很快他便幫這個官員平反了冤情。
在唐朝有一段時間,太平公主在政治上非常活躍,眼看著中宗將要去世,於是上官婉兒和公主合作,準備讓李重茂當太子,但是當時卻引起了李隆基的不滿,他想要除掉威脅自己的女官。面對這樣的危險,公主在這是保護了她。等到中宗真的死去後,韋后,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這三方勢力不相上下,都想要爭奪朝中大權。她事先對國家進行了分析,早已料到會是這樣的情況。在三個人的鬥爭中,最後李隆基以微弱的優勢贏得了最後勝利,對上官婉兒的態度發生改變,也很重用她。
總之,我認為上官婉兒作為唐朝的一個女官,給唐朝政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受到許多統治者的讚賞。在政治鬥爭激烈的年代,她能夠運用自己的智慧,是自己倖存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最終唐朝歷史順利發展下去,沒有出現過大的波動,很大的一部分功勞是屬於她的。
她不是一個政治的犧牲品,而是一個時代的開拓者,推動歷史的發展。
-
7 # 一技出彩
可以說是政治鬥爭的結果,武則天死後,上官婉兒依附於韋后一黨,排斥李唐宗室,引發了強烈不滿。這為她以後的死埋下伏筆。雖然後來她立場在暗中改變,但這些舊恨似乎成為了她必死的理由。
-
8 # 時光山人
有的人生出來就註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上官婉兒,這個出身於大唐宰相之家,後又官至“女丞相”的傳奇女士,她的美貌和才情使得她的命運更加坎坷,在那個風雲動盪的大唐朝廷裡她也不過是隨波逐流罷了。
掖廷為奴上官婉兒出身於名門望族,她的祖父上官儀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麟德元年(664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與兒子上官庭芝一起被武則天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婉兒在母親的精心培養下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
侍奉女皇上官婉兒在十四歲時就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武則天愛惜她的才華,免除了婉兒的奴婢身份,並讓她在身邊掌管宮中詔命。
武則天稱帝后,詔命多出於上官婉兒之手。後來婉兒因為忤逆之罪判處死刑,武則天惜其才華僅處以黥面之刑。劫後餘生的婉兒更加小心謹慎,曲意逢迎。晚年的武則天對婉兒更加倚重,還讓她處理百官奏表,參與政務。
中宗昭容神龍政變後,武則天被迫退位,唐中宗李顯復辟。李顯封上官婉兒為昭容,並讓她繼續負責起草詔命。
中宗時期,韋皇后權力日盛。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李裹兒交好,並勸說韋皇后行武則天故事。上官婉兒又向中宗和韋皇后推薦武三思以對抗神龍政變功臣張柬之等功臣勢力。在武三思的配合下,中宗相繼清除了張柬之等五大功臣勢力,朝政大權落入韋皇后和武三思之手。上官婉兒深受中宗和韋皇后信任,她祖父上官儀也由此得以平反。
政變被殺隨著太平公主(武則天之女)勢力的崛起,上官婉兒轉而投向太平公主一派。中宗李顯駕崩後,韋皇后勾結黨羽企圖效仿武則天稱帝。
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率先發動政變,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韋后一黨。上官婉兒此時雖依附於太平公主,李隆基卻不予理睬將其誅殺,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殞。
縱觀上官婉兒的一生,生來為奴,靠著才情先是依附於武則天,之後交結韋皇后,最後示好太平公主。這也許是她一個弱女子的悲哀和無奈,在血雨腥風的深宮之中,步步驚心,一招不慎全盤皆輸,她也只能在政壇的波濤中隨波逐流。
-
9 # 歷史便籤
上官婉兒,她的才華確實值得稱讚,畢竟一介女流能夠有如此才華和政治遠見,在古代確實少有,不過最終卻慘被李隆基殺死。至於李隆基此舉對錯,那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了。
從奴到妃的蛻變上官婉兒的運氣其實不怎麼好,她祖上都是高官,爺爺更是當朝宰相上官儀,上官婉兒本該一出生就是榮華富貴,然命運不給力,她爺爺上官儀為唐高宗李治擬了一份詔書而得罪了武則天。
武則天殺了上官儀和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芝,一個家族瞬間落魄。上官婉兒和母親鄭氏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武則天留了她們母子一命,只不過曾經高貴的出身,如今卻已不復存在,成為了別人的奴婢,在掖廷為奴,服侍住在那裡的妃嬪起居。
上官婉兒的母親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她在生上官婉兒的時候做過一個夢,在夢中有一個巨人向他走來,手裡拿著一杆秤,指著她肚子裡的孩子說,如果你能掌控好這桿秤,你就可以稱量天下。當時上官婉兒的母親很開心,覺得自己的肚子裡很可能是一位帝王。
上官婉兒的母親相信上官婉兒不平凡,用心栽培,教她讀書識字。在她的悉心栽培下,上官婉兒成為了一個舉世無雙的才女,出口成章,舉筆成文,一時間在宮中頗有名氣。
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情,就派人把上官婉兒找來,武則天給上官婉兒出了一道考題,結果上官婉兒對答如流,讓武則天極為滿意,就免了她和母親的奴隸身份,留在了身邊留用。
上官婉兒能力確實強,才華也夠用,而且她還很聰明好學,跟在女強人武則天身邊,主要負責起草詔令等文筆工作,雖然地位不高,但是跟在武則天身邊卻有一些特別的優勢。
神龍政變之後,武則天被逼下臺,上官婉兒面臨死亡的威脅,等到唐中宗李顯上位以後,此時的上官婉兒早不是當年的“懷春少女”,面臨形勢的鉅變,上官婉兒選擇依附李顯,並且獲得了成功,在李顯的朝代站穩了腳跟,繼續負責起草詔令的事宜,並且被封為昭容。
危機漩渦中求生求權的婉兒雖然上官婉兒獲得了暫時的安全,但是上官婉兒卻開始做起了投機的買賣,她覺得不能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於是就與武三思保持著曖昧關係,腳踏兩條船。哪知道,這條腿還沒抱熱,在707年,太子李重俊就帶兵把武三思給殺了,還要殺上官婉兒,幸好被韋后和李顯救了下來。
失去一個靠山後,敏銳的上官婉兒又發現了一個事情,李顯雖然是皇帝,但他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才是真正做主的人,於是,上官婉兒又開始主動投向韋后一方,以她們作為最新的靠山,賴以生存。只不過她沒想到的是,韋后和安樂公主權力夠大,野心也夠大,就是腦子不是很靈光,居然合謀毒死了李顯,打算立一個幼主垂簾聽政,重現武后的高光時刻。
這個訊息走漏以後,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決定先下手為強,帶兵殺了韋后和安樂公主,就在大局已定的時候,上官婉兒來了。太平公主看到了上官婉兒前來,趕緊上前迎接,因為她們曾經一起擬過遺詔,準備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韋皇后為皇太后攝政。結果被人篡改,所以,太平公主拿上官婉兒當自己人,也很喜歡上官婉兒的才華和政治能力。
最後的投機失敗於李隆基就在此時,本以為再一次成功挽救自己性命的上官婉兒卻失算了,因為李隆基接下來的一番話讓她沉入了谷底。
“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李隆基顯然對上官婉兒沒有什麼好感,這也表現出了李隆基要殺她而後快的決心。李隆基要殺上官婉兒,太平公主也攔不住,於是,上官婉兒成了刀下亡魂,這一次的投機,在李隆基的堅持下,失敗了。
上官婉兒如果不死,就會成為一個女權時代的代表人物,在李隆基眼中,她就是兩位女權人物的延續,不除上官婉兒就無法徹底除去女人掌權之風,不利於日後統治。至於上官婉兒的才華和能力,李隆基自然很欣賞,但是上官婉兒此時此刻與太平公主走得更近,能否為他李隆基所用還不得而知,即便投靠了他,這種反覆小人說不定哪天就會再給他“一刀”,所以,李隆基最終還是決定出之後快,免得後患無窮!
-
10 # 夜西樓
個人認為,自她祖父上官儀到她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封建帝皇家鬥爭,站對位置生存下來的就是從龍,站錯或中途掛了都是犧牲品
-
11 # 人者仁義也
談不上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如果上官婉兒不是一個女子而是男人的話,那他很有可能是是歸於小人這一類的臣子,要知道上官婉兒的一生都想左右逢源,肆意討好權貴,其實這樣的人的命運早就已經註定。在歷史上像上官婉兒這樣的人都是在政治傾軋中被殺或者被貶,最後銷聲匿跡。
其實按照《舊唐書》的記載,上官婉兒的權利實際上相當於宰相。但是他又沒有宰相的地位,這就註定了她的左右逢源的命運。上官婉兒出生於宰相之家,他的祖父上官儀擔任西臺侍郎、同三品,相當於宰相。只是上官儀因為幫助唐高宗起草廢除武則天的詔書,而被武則天所殺,而上官婉兒的父親上官庭芝也一起被武則天所殺,上官婉兒當時還是嬰兒,但是她作為罪人子女被送進唐朝的皇宮,成為掖庭的一員。
上官婉兒長大後,也許是家庭遺傳的關係,她十分擅長文詞,最為重要的是她對於行政管理事物很有天份。當時上官婉兒獲罪,武則天因為愛惜她的吏治才能從而放過了她。上官婉兒也因禍得福成為武則天的秘書,負責為武則天處理朝廷的奏章,可以說上官婉兒的權利十分大,相當於皇宮之中的女宰相,獲取了一部分皇權 。
《舊唐書》記載:
自聖歷已後,百司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武則天的晚年到唐中宗時代,傳遞到皇帝面前的奏摺是由上官婉兒批閱,而在唐中宗時期皇帝的詔書和口諭又是上官婉兒傳達。而這種權利按照唐代制度,是應該由唐代中央的中書省負責的,也就是中書省的權利被上官婉兒侵佔了。但是她又沒有中書省長官應有的地位和官階,這就使得上官婉兒成為皇帝的附庸,可以被隨意拋棄,這也註定了上官婉兒的命運。
這也使得上官婉兒處在權利的漩渦裡面。上官婉兒被唐中宗看中,被封為昭容,同時她也要為了未來的命運擔憂。
左右逢源的上官婉兒在唐中宗時期,爭權奪利的是唐中宗的妻子韋氏和安樂公主,尤其是韋皇后,她一心想要當武則天第二。由於唐中宗李顯是一個老好人,對於曾經和自己一起流放的妻子韋皇后十分好,幾乎是縱容韋皇后,這使得韋皇后擁有很大的權利。所以上官婉兒把目標放在討好韋皇后身上,上官婉兒向韋皇后推薦了自己的舊情人武三思。武三思此人應該相貌長得不錯,很會討女人歡心,所以上官婉兒才會推薦。韋皇后也很欣賞武三思,最後武三思也成為了韋皇后的情人。由於韋皇后對於上官婉兒很滿意,所以上官婉兒的權利很穩固。
但是唐中宗李顯縱容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的飛揚跋扈,鬧得朝堂很壞,這裡面也有上官婉兒的推波助瀾。但是安樂公主和韋皇后對於太子李重俊的打壓引得李重俊發動了兵變。李重俊的兵變並不是要推翻唐中宗的統治,而是要殺死韋皇后,安樂公主,武三思等人,同時也要殺了與武三思通姦的上官婉兒。
在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及“千騎”(御林軍精兵)三百多人,突然衝入武三思府中,立斬武三思、武崇訓父子以及相聚飲酒的黨徒十多人。之後李重俊派李千里守住宮城的各門,最後來到肅章門,索要上官婉兒。但是上官婉兒大喊:
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
翻譯成白話文,大概得意思是:看太子的意思,是先殺婉兒,再殺皇后與安樂公主,最後是要殺皇帝陛下!
這使得唐中宗大驚失色,但是這場兵最終變失敗,這是由於太子李重俊的猶豫不決。上官婉兒也得以逃過一劫,她雖然在此後一直附庸於韋皇后,但是韋皇后的野心和她的能力不在一個層次,那麼韋皇后的命運註定失敗,上官婉兒也一樣。
上官婉兒的死唐隆元年(710)六月二十一日,唐帝國再度發生了兵變,這次的兵變的主人公是李隆基,李隆基的目標十分簡單就是殺死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在此之前的二十天,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為了自己的野心毒死了唐中宗,一個妻子殺死自己的丈夫,一個女兒毒死自己的父親。
唐中宗的遺詔正是上官婉兒編寫,他順從韋皇后一黨的意思,立幼子李重茂為皇太子,韋皇后處理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在這裡也看到上官婉兒的小心思,她知曉韋皇后和安樂公主醜聲在外,朝廷對於她們不滿的大有人在,而相王李旦作為近支親王,這些不滿者肯定會藉著他的旗號鬧事。但是上官婉兒的心思,被韋皇后的親信宗楚客破壞,他要求改了唐中宗的遺詔,立李旦為太子太師,以此架空李旦。
在唐隆元年的兵變裡,相王之子李隆基依靠禁衛軍“萬騎”和“飛騎”發動兵變,進攻皇宮,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被殺,上官婉兒在聽說外面兵變的時候。拿出早已經準備好的的中宗“遺詔”,帶著宮人跪迎起事軍人。
但是李隆基控制局面後,他痛恨上官婉兒這種兩面三刀的做法,最後下令處死上官婉兒。
可以說上官婉兒的死並不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是左右逢源的人必將被政治人物拋棄,上官婉兒在唐中宗一朝站在了韋皇后一邊,這使得上官婉兒變成了人們眼中為虎作倀的人,李隆基發動兵變的時候,正是以消滅韋皇后勢力為口號,他當然不需要上官婉兒這樣的人物,因為在宮廷裡面李隆基完全可以找到另外一個人,最為重要的是自武則天之後的朝廷亂局,李隆基自認為也需要整治。所以上官婉兒才會被李隆基所殺。
-
12 # 故事一籮筐603
貌美如花,才華橫溢,個人生活又充滿傳奇色彩。一千三百多年來,一直被關注,爭議著。她就是,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出生前,母親曾夢見有人告訴她此兒將來可稱量天下。可是,很不幸,就在她出生的那年,公元664年,爺爺上官儀因給高宗起草廢黜武則天的詔書,連同他的父親上官庭芝,都被武則天處死,襁褓中的婉兒隨母配沒掖庭為奴。
婉兒有個好母親。在母親的教導下,婉兒十四歲時,不僅花容襲人,而且滿腹詩書,明達吏事,才思過人。就在她十四歲這年,武則天召見婉兒,被她的才華所打動,當即免去她的奴婢身份,並讓其掌管宮中昭命,作了皇帝的秘書。
近年考古發現上官婉兒墓誌記載,她還曾被封為唐高宗的才人。
公元705年,神龍政變後,唐中宗李顯又納上官婉兒為妃,封昭容,繼續掌管起草詔令。
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往來密切,與太平公主也很親近。
公元710年,李顯被韋氏和安樂公主毒死,韋氏企圖效法武則天攝政,李隆基發動政變,盡殺韋氏一黨。上官婉兒秉燭率宮女迎接,並出示先前她與太平公主一起所擬讓李旦輔政的詔書,以證明自己心屬李唐而非韋氏一黨。
但李隆基就是不肯放過,當場斬殺上官婉兒於旗下。四十七歲的婉兒就此香消玉殞。
近年出土的上官婉兒墓誌銘記載,上官婉兒確曾極其強烈地反對李顯欲立安樂公主為太女,繼承皇位,甚至險些飲毒藥而死。由此看來,上官婉兒並非韋后黨羽,而是和太平公主一黨,是傾向於李唐宗室的。
上官婉兒逝去一千三百多年了,但並沒有蓋棺論定。她深處政治權利中心,在長達十七年的時間裡,專掌高宗,武則天,中宗三任皇帝的詔書起草。被各種政治力量誘惑,拉攏,利用,有時又遭到打擊,排擠,迫害。
最後,儘管她仍想盡力維護李唐宗室,但還是被李氏所誤解,所不容,終被李隆基所殺。
-
13 # 足行天下優質紀錄片
上官婉兒還會經常想起第一次見到武則天的場景。那時的她還是一個罪人,一個小小的奴婢,但武則天給了她第二條生命,讓她的生活重新光亮。
武則天賞識她的才華,而她也竭盡全力的奉獻了生命中最好的年華,成為武則天最得力的秘書。
武氏在位約二十餘年,上官婉兒一直深受器重。後來因獲罪被受“情刑”,武則天都不捨得殺之。哪怕是武則天退位於李顯,逝世後,上官婉兒一直活躍在李唐江山的政治中心。
武則天駕崩後,中宗即位,上官婉兒被冊封為妃子,受盡寵愛。這樣一來,她便更加名正言順的在後宮中掌管內廷事務,同時對於前朝政務,她也牢牢抓在手中。上官婉兒以皇帝妃嬪的身份在李唐朝廷內外活躍,掌握著朝廷上下的政令法令通行,一時間風頭無兩。
墓誌銘中記載,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而墓誌銘又記載,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上官婉兒真的曾嫁給兩位帝王嗎,當史學家正在考量時,墓誌上接下來記載的事情,又直接為上官婉兒因與韋氏一黨而被李隆基所殺翻案。
墓誌銘記載,唐中宗時,安樂公主為了做武則天第二,一心想做皇太女,為了阻止這件事,上官婉兒就以死相諫,在喝了毒藥後,被太醫緊急救治才得以保命。而安樂公主的皇太女夢,也因上官婉兒的死諫而最終沒有得以實現。上官婉兒雖然為了李唐王朝用心至此,但最後還是被李隆基所殺。
在上官婉兒的一生中,有一個人的存在不能不說,這個人就是上文所說的武三思。武三思的存在可謂是直接或間接促成了這個花季年華的爛漫少女向在權力漩渦中盤旋的女相的轉變。
對於上官婉兒來說,也不過是一個終日身處深宮,不知情為何物的女兒家罷了。
而武三思處處殷勤的風流手段成功地讓這個涉世未深的少女墮入情網。
對於這個浪蕩公子而言,上官婉兒不過是他浪蕩招惹的一個小小玩物,一個過客。
上官婉兒的野心漸漸膨脹,上至皇族,下至官員都對她處處奉承。那個生活在深宮的清純才女漸漸便被別人也被她自己給遺忘了。這樣以後,留在人前的便只有上官婉兒在權力中心追逐的面目,可憎而可怕。
與太平公主聯手
景龍四年(710)六月初,中宗暴崩。一死激起千層浪。儲君未立,帝座空置,韋后黨羽立即展開行動,力求上位。
韋后和太平公主起草遺詔時,她將李重茂立為太子,由相王李旦輔政。韋后和宗楚客看到後,改成了由韋后輔政。
李隆基不滿於韋后的專權,更不願看到下一個武則天,憤而舉兵發動政變。當李隆基舉兵進入宮中時,上官婉兒手舉燈籠和宮人一起迎接,還把起草的遺詔底稿帶在身上。
李家在行動
景龍四年(710)這個六月,時間似乎過得特別緩慢。隨即韋后攝政,眼看著這天下又將改姓了。
上官婉兒明白,自己也逃不脫韋后的屠刀。知其必會孤注一擲,篡改遺詔強行上位以至惹禍上身。
上官婉兒多了一個心眼,留下遺詔草稿。 這遺詔備份既是一份保命書,也是一枚橄欖枝。 風暴將至,她必須為自己找好棲息之所。
上官婉兒知道,太平公主和臨淄王李隆基已在策劃廢黜韋后。 然,兵變的詭譎之處正在於,縱然策劃滴水不漏,不到最後一刻, 誰也不會知道結果。
猜錯了結局
唐隆元年(710)六月二十日,政變爆發。
並沒有像上官婉兒預料的一樣放過她,甚至親手將她斬於旗下。一代才女就此香消玉殞,去世時,上官婉兒年僅47歲。
李隆基欣賞上官婉兒的政治才能,她必須死。上官婉兒未必沒有料到李隆基這一手,但也只能這樣了。
-
14 # 海洋情感小屋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她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她是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十四歲的時候受到了武則天的重用,負責掌管宮中制誥很多年,被稱為“巾幗宰相”。在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她被稱為“內舍人”,很多詔書都出自於她的手中。但是,後來因為上官婉兒違背旨意,犯了死罪,因為武則天愛惜她的才華而赦免了她,被處以黥面的處罰。以後,上官婉兒更加小心謹慎的侍奉武則天,更加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上官婉兒才華詩文水平很高,尤其是在近代更是得到了很多學者的推崇。上官婉兒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影響了一代文風,很不容易。她創作詩歌,選拔人才,品評詩文,對當時的文壇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傳說上官婉兒將要出生的時候,她母親鄭氏夢見一個舉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日後,上官婉兒進入宮中,選拔人才,果然實現了代表朝廷稱量天下士。上官婉兒喜歡在花前讀書,尤其是在夏日的夜晚,仔細品味書中的辭章妙句。上官婉兒也是名門之後,她的祖父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上官儀。上官儀因為替高宗皇帝起草廢掉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殺害了。並將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發配到掖庭為奴,在此期間,上官婉兒學習詩書,積累了知識。
上官婉兒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受到了黥刑的呢?段公路在《北護錄》裡進行了很詳細的敘述:“天后(武則天)每對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兒)臥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唐高宗)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還有另外的一種說法,就是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當然了這種說法並不可信。上官婉兒在詩歌方面繼承了上官儀的文風,重視詩的形式技巧,“上官體”成為了上流社會的創作主流。上官婉兒還設立了修文館,廣召詞學之臣,大力開展文化活動,她在開拓唐代園林山水詩的題材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上官婉兒流傳下來的詩作並不多,其中有一首很是經典。《彩書怨》:
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
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人生之中充滿了各種變數,吉凶禍福都包含在其中,每個人能夠做的就是要把握住當下。人生中最珍貴的就是真情,親情和愛情最寶貴,名利不過是過眼煙雲。上官婉兒擁有過至高無上的權力,在她的人生中得到了頂峰,但是在複雜的宮廷鬥爭中,在激烈的皇權鬥爭中,上官婉兒成為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最後落得了一個被殺的結局,讓人感到遺憾。作為古代社會的一名女子,上官婉兒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確是很了不起。縱觀上官婉兒的一生,她能夠得到賞識,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她具有著非凡的才學,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才華都是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一定要讀書,讀書能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有可能活在一個更大一點的世界中。
-
15 # 友品中醫
上官婉兒是唐朝時期的一代才女,很多人也都羨慕他的才氣和名氣,羨慕她能夠在那個時代留下她自己的事蹟。上官婉兒最開始是在武則天時期,後來經歷了神龍政變,武則天從皇帝之位上退了,天下也重新回到了李家人的手中。不過上官婉兒最後還是被李隆基殺了,而且在當時的情況下,上官婉兒是非死不可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上官婉兒出身名門,然而他卻與武則天有仇,她的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她也成了宮中的毒闢,然而因為她的文采受到了武則天的讚賞,想要讓她執掌宮中的朝命,於是就賜給了她一個名分,而上官婉兒的才華最後也救了自己一命。
後來太平公主勢力發展壯大,上官婉兒又依附了太平公主。當時正逢衛皇后想要升帝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上官婉兒出去迎接,還把自己與太平公主起草的遺詔拿給劉幽求看。她這樣做當然是希望證明自己和李隆基是一夥的,劉幽求也去求了李隆基,只可惜李隆基並沒有答應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就這樣被殺死了。為什麼李隆基一定要殺掉上官婉兒?也許他是想到了曾經張敬之在殺掉張易之兄弟的時候,放過了武三思,結果卻被武三思害死。
唐中宗死前沒有聽從別人舉報自己的妻女,所以被聯手毒害致死。一件件的前車之鑑擺在,再加上上官婉兒總是有些牆頭草的態度,效力過很多人,所以覺得不可信。即便她才華再出眾,但一個不忠心的人,誰要呢?上官婉兒是一代才女,就這樣死在了政治鬥爭當中,的確是非常可惜,但也沒有冤枉。如果他不是搖擺不定,只是謀求自己的利益的話,那麼最終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準呢?我個人認為她是死於政治鬥爭,所以也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一代才女就此落幕。
-
16 # 石瓶邪小錄
是,無論是史料記載還是考古發現,都證明了上官婉兒一生都是政治的犧牲品。
唐朝無論政治、軍事、文化、經濟都呈現出不同於其他時代的鮮明特色,比如在政治上,唐朝出現了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女性地位在唐代大大提高,在這種思想解放風潮的影響下,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女性政治人物,比如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婉兒。
上官一家與武則天的關係十分的糾結複雜,既是仇人也是恩人,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當初因反對高宗廢后改立武則天,被武則天報復滿門抄斬,此時上官婉兒剛剛出生,和母親一起被髮配邊塞。
然而在邊塞生活的日子裡,作為奴隸的他們並沒有放棄希望,在母親精心的培養下,上官婉兒竟然成為了一個熟讀詩書、明達吏事、聰敏異常的姑娘。這也為其日後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官婉兒十四歲時被武則天召見,當武則天第一眼看到這個聰明伶俐可愛的小姑娘時,就被她迷住了,甚至忘記了她是仇人的後代,武則天當場出題考上官婉兒,而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而且文意通暢、辭藻華麗,彷彿夙構而成。武則天大喜,一高興竟然免除了上官婉兒奴婢的身份,從此在武則天身邊成為了武則天的貼身秘書。武則天稱帝,很多文章都是出自上官婉兒之手,後來上官婉兒因忤逆武則天的旨意,本該處死,結果武則天憐惜其文才饒了她一條命,從此上官婉兒對武則天更加恭敬,曲意逢迎,武則天更將她引為心腹。很多軍國大事常經上官婉兒之手,甚至直接參與決策,此時的上官婉兒權勢日盛,成為了朝廷中熾手可熱的政治人物。
公元705年,張柬之等人聯合大臣們發動政變,推翻了武則天政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護唐中宗即位,恢復了李唐江山,唐中宗即位之後,封上官婉兒為昭容,讓上官婉兒掌管政令,據史料記載,上官婉兒與韋皇后、安樂公主關係密切,多次勸說韋皇后仿照武則天稱帝。
韋皇后頗有政治野心,便大肆收攏人心,在上官婉兒的幫助下,武三思等人又重新受到了重用,武三思為報仇,將當初發動和政變的張柬之等人全部殺掉,一時之間,武氏家族的權勢在朝廷中又有復燃之勢,上官婉兒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
2013年9月,考古人員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了一座唐墓,經過考察之後發現這是上官婉兒的墓葬,然而棺槨內的屍骨卻不知所蹤,通過出土的墓誌銘和史料記載,上官婉兒雖然非常有才華,但是生活卻非常混亂。
她被唐中宗封為昭容,然而私下卻與武三思私通,武三思正是透過上官婉兒才得以翻身殺掉了與武家為敵的張柬之等人。因此很多學者對上官婉兒的人品不敢恭維,其水性楊花的性格差點再次顛覆大唐王朝。
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聯合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發動政變,殺武三思,又準備搜捕上官婉兒,然而上官婉兒早已得知訊息,跑到唐中宗和韋后處告狀,說太子謀反,準備殺掉皇帝篡權奪位,唐中宗大怒,派人圍剿李重俊,最終李重俊兵敗被殺,上官婉兒躲過一劫。
然而僅僅在三年之後,公元710年,風雲突變,太平公主作為政壇上的一顆新星再次崛起,上官婉兒見風使舵,又依附於太平公主,唐中宗駕崩之後,韋后開始奪權,上官婉兒為平衡各方勢力,又與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遺詔,立李重茂為皇太子,李旦輔政。
然而韋后稱帝之心不死,想要效仿武則天登基開國,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合發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擁立李旦為皇帝,上官婉兒見大事不好,急忙將自己當初與太平公主擬定的詔書給李隆基看,但李隆基對上官婉兒十分痛恨,最終殺上官婉兒於旗下,一代才女就這樣在政治風浪中香消玉殞。
在上官婉兒墓葬中出土的墓誌銘對上官婉兒的一生給予了高度評價,肯定其才華的同時,又非常隱晦的寫出上官婉兒的死因:昭容居危以安,處險而泰。且陪清禁,委運於乾坤之間;遽冒銛鋒,亡身於倉卒之際。時春秋四十七。
所以,上官婉兒一生都是政治的犧牲品。
回覆列表
一代才女上官婉兒也是出身名門卻又一生坎坷結局悲慘的紅顏薄命,一生深受一代女皇武則天喜愛器重而捲入了唐朝皇權鬥爭之中,身不由己最終因皇權鬥爭而慘死於唐玄宗李隆基之手,因此大唐才女上官婉兒千真萬確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