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愛中國書畫

    在《水滸傳》中,施耐庵對潘金蓮的不幸沒有一句評價,對於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婚姻也沒有表現出絲亳的同情,他的心思完全在寫潘金蓮如何之淫蕩風流;而《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面對這段婚姻,還是給予了大量的同情。先加入了《山坡羊》來證明這是一段不公平的婚姻,"他烏鴉怎配鸞鳳對!…好似糞土上長出靈芝。"接著,作者似乎還不過癮,繼續替潘金蓮叫屈"看官聽說:但凡世上婦人,若自己有幾分頗色,稟性伶俐,配個好男子便罷了:若是武大這般,雖好殺也未免有幾分嫌憎。自古佳人才子相配著的少,買金偏撞不著賣金的"。從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客觀上指出了男女相愛應是"情色相當",對"三分似人七分似鬼"的武大郎也多有嫌憎,對貌美年輕的金蓮的遭遇很是不平。作者這一評論無疑給讀者帶來了審美指向。潘金蓮這一人物形象,從《水滸傳》中少數的女性人物裡被移植到《金瓶梅》中,卻成了眾多女性人物中的“女一號”, 其形象、能量被放大了千百倍,就好像拿著放大鏡看《水滸傳》中的金蓮一樣。作者正是有意用以潘金蓮為主的眾多女性與西門慶婚前婚後、婚內婚外的性關係,來表現西門慶的縱情淫亂,反映以西門家為代表的世俗眾生相。因此,作者對《水滸傳》有關潘金蓮的描寫做了許多看似細微其實是質的改變。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對人物進行設計時,有個通盤的考慮,前後一貫的安排。也正因此,寫出來的人物才是真實可信的,人物的種種行為才具有前後連貫性。《金瓶梅》不僅僅是一部“穢書”,若不看那些穢褻的章節,它必然是一部一流經典的小說。其中描寫性愛過程的文字也是為了突出社會的真實,可以說它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深刻的揭露批判社會的黑暗。其中諸多的人物形象都能在社會中找到原型,《金瓶梅》的現實意義更為重要,值得我們深醒。

    綜上,儘管《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是從《水滸傳》中派生的,縱是同一個人物形象,但是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展現出的特點和人物的命運卻大相徑庭

  • 2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金瓶梅》和《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相同的地方是:都是大戶家使女,都因惱了大戶而懲罰性地將她嫁給了武大郎,都是外表漂亮、為人風騷、愛偷漢子,都曾勾引武松未遂,都因叉簾子叉竿打在了西門慶頭巾上而勾搭成奸,都因想長做夫妻而在王婆的慫恿下將自己的老公、老實巴交的武大郎一副砒霜送上了西天。當然,結局也相同,都是被武松挖心祭兄而死。

    其實,還有一個相同,那就是王婆總結的所謂“偷情五法”、“捱光五件”:潘、驢、鄧、小、閒。即潘安的貌,驢大的行貨,鄧通的錢財,綿裡針的耐性,有閒功夫。兩書中關於此點記載大致差不多。不過,王婆在“五件”之外,又教了西門慶一個“十分法”,如何買綢娟綾棉交給王婆,王婆再請潘金蓮過來幫自己做送終衣服,然後,步步設局,步步驚心,走一步看一步,看一步走一步,直到最後水到渠成。

    兩書中的潘金蓮雖然很多地方相同,但不同的地方也太多了。在《水滸傳》中,潘金蓮只出現在24至26回中,限於篇幅,不可能寫得更豐滿,所以相對於《水滸傳》,《金瓶梅》中的潘金蓮那就豐富多了。這裡隨便舉她幾點《水滸傳》中不同的事情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是因為大戶想霸佔她,她不從,還告訴大戶的妻子餘氏,大戶因此記恨,便倒陪房奩,白白將她嫁給了又矮又醜的武大郎,想羞死她。《金瓶梅》裡,潘金蓮是張大戶家買的使女,模樣俊俏,又會品竹彈絲、描鸞刺鳳,才貌雙全,長到十八歲,一天張大戶乘餘氏出門,便把潘金蓮叫到房裡收用了。不想大戶一夕成癮,不顧身體,結果落下四五種病,終於被餘氏發現了,把老頭好一頓臭罵,又把潘金蓮毒打一頓。張大戶知道妻子不容她,便賭氣將潘金蓮嫁給了武大。

    《金瓶梅》裡,潘金蓮殺了親夫,修成“正果”,正式嫁到了西門慶家,成了大娘吳月娘、二孃李嬌兒、三娘孟玉樓、四娘孫雪娥後的五娘,第五房妾。不過,潘金蓮美貌多情的外表下,卻是一顆善妒而狠毒的心,被她害死的人有數人:張大戶在潘金蓮嫁武大郎之後,還隔三差五地到她家裡,後因縱慾過度,結果丟掉了老命;武大郎因阻擋了她與西門慶的好事,結果被潘金蓮毒死;嫁入西門慶家後,因爭風吃醋,潘金蓮先後鬥死了宋惠蓮、李瓶兒母子;為了縱慾,潘金蓮又活生生把西門慶折騰致死

    後來,潘金蓮又與西門慶的女婿勾搭成奸,結果懷上了孩子,為了自保,她竟將自己的孩子打掉,把死胎丟入茅坑。可以說,潘金蓮身上,直接或間接害死了整整七條人命。

  • 3 # 穎姐說說VLOG

    在《金瓶梅》中潘金蓮是主角,將其描寫成不折不扣的蕩婦,“慾火燒身,淫心蕩漾”,結果西門慶被潘金蓮多灌了春藥,精盡氣絕。

    潘金蓮出生於裁縫家,排行老六,九歲被賣到王招宣府中做使女學習彈唱。后王招宣死,又被賣入張大戶家做使女,後被張大戶收用,因其妻子嚴厲,張大戶將她嫁給武大郎,以圖自己還可以用。之後被西門慶弄入府中。

    在《水滸傳》中潘金蓮是賣炊餅的矮子武大郎之妻,因與西門慶有染,毒殺武大郎,最後兩人惡行曝光,均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所殺,只是一個小人物。

    《金瓶梅》中潘金蓮被眾多評論家稱之為殺人兇手,對武松活剮潘金蓮如此慘無人道之事拍手稱快,恨不能手刃其人。儘管亦有不少人對潘金蓮之死深感悲哀與同情,但是,潘金蓮被釘上恥辱的十字架永無翻身之日,卻是不爭的事實。在《水滸》中,武松似乎對她有所憐惜,一刀了斷了她的性命,沒有折磨她。潘金蓮因耐不住寂寞而出軌進而殺夫,雖屬事出有因,但是也罪該處死。武松的一刀既是正義的判決,也是顧念叔嫂一場的情分。
  • 4 # 漫譚文史

    先說說《水滸》吧,《金瓶梅》是從水滸的一個枝節衍生出來的。

    如果到一個比較偏僻的鄉下村莊,你如果問《紅樓夢》裡的林黛玉是誰,可能沒多少人知道,如果問《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幾乎是婦孺皆知。你不得不佩服,潘金蓮的名氣太大了。我們不得不提出一個問題:是誰把潘金蓮的名氣整的這麼大呢?

    其實《水滸傳》這部書裡,紅杏出牆的有兩個姓潘的女子,一個叫潘金蓮,一個叫潘巧雲(這施耐庵老先生也怪了,就是和姓潘的過不去了)。潘金蓮名揚天下,而潘巧雲幾乎不為人知,都是紅杏出牆,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妨先看看書中的描述: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對潘金蓮的描述:“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作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但見: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月意。纖腰嫋娜,拘束的燕懶鶯慵;勾引的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書中描寫武大郎時,是這樣寫的:“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人見他生的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上帝呀,如此又矮又醜,思維滑稽的人,再加上粗糙如樹皮的面板,真是讓人噁心。

    《水滸傳》第四十五回對潘巧雲的形象描述,幾乎是隻字沒提,倒是對潘巧雲主動勾搭淫僧裴如海作了大段的描寫。

    書中對潘巧雲的丈夫楊雄的描述十分精彩,書中寫道:“那人生的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因為他一身好武藝,面貌微黃,以此人們都稱他做病關索楊雄。”好一個英俊性感的美男子!

    到此,作者施耐庵的用意應該看出點眉目來了。

    如此美貌的潘金蓮,和個矮貌醜的武大郎成了夫妻,這真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讓人們不禁搖頭惋惜。哪一個漂亮的女子願意和“牛糞”相擁而眠呢?哪一個面如桃花的女子願意和“糙樹皮”耳鬢廝磨呢?後來潘金蓮和風流倜儻的壞小子西門慶勾搭成奸,人們從倫理道德上譴責他們倆人的行為,但是,又從心裡暗暗的同情潘金蓮婚姻的不幸。

    作者施耐庵就是要讓人們記住潘金蓮,如果把武大郎塑造成一個,英俊瀟灑,武藝高強,豪爽俠義之人,武大郎和潘金蓮是郎才女貌,非常般配。那麼,潘金蓮的名氣就另當別論了。

    以上這是《水滸》裡對潘金蓮的描寫。

    在《金瓶梅》中,潘金蓮是主線人物,整部書自始至終,都是圍繞著潘金蓮展開的,書中對潘金蓮的描述大概有以下6點:

    1. 貌美

    別說西門慶見了她神魂顛倒,同性的人眼裡她也是風姿綽約 ,吳月娘初見金蓮 :吳月娘從頭看到腳,風流往下跑;從腳看到頭,風流往上流。論風流,如水泥晶盤內走明珠;語態度,似紅杏枝頭籠曉日。看了一回,口中不言,心內想道:“小廝每來家,只說武大怎樣一個老婆,不曾看見,不想果然生的標緻,怪不的俺那強人愛他。”甚至老和尚見一眼潘金蓮都能被她迷倒:眾和尚見了武大這老婆,一個個都迷了佛性禪心,關不住心猿意馬,七顛八倒,酥成一塊。你瞧瞧,潘金蓮簡直就是“美呆了!”

    2. 有才

    潘金蓮九歲被賣入王招宣府中作使女,學習的是琵琶,書中多次寫到與西門慶獨處時她彈琵琶助興,而且應該還是彈得不錯的,如:

    輕舒玉筍,款弄冰弦,慢慢彈著,低聲唱道:

    冠兒不帶懶梳妝,髻挽青絲雲鬢光,金釵斜插在烏雲上。喚梅香,開籠箱,穿一套素縞衣裳,打扮的是西施模樣。出繡房,梅香,你與我捲起簾兒,燒一炷兒夜香。

    西門慶聽了,歡喜的沒入腳處,西門慶歡喜的沒入腳處,可見她彈的至少很動聽。獨自一人時,也唱有寄情思與琵琶歌曲的,或表相思,或表幽情(她嫁給西門慶後就很少有這閒情了),比如她表達對嫁給武大不滿:常無人處,唱個《山坡羊》為證:想當初,姻緣錯配,奴把你當男兒漢看覷。不是奴自己誇獎,他烏鴉怎配鸞鳳對!奴真金子埋在土裡,他是塊高號銅,怎與俺金色比!他本是塊頑石,有甚福抱著我羊脂玉體!好似糞土上長出靈芝。奈何,隨他怎樣,到底奴心不美。聽知:奴是塊金磚,怎比泥土基!看,把她的心思表達的多好!而第三十八回題目直接為“王六兒棒槌打搗鬼 潘金蓮雪夜弄琵琶”。

    3. 廚藝

    潘金蓮能做的一手好菜,這也是她人盡皆知的特點之一。書中她沒嫁到西門慶府中還處在跟他偷情階段時,每次幽會,都擺出一桌好菜助興,大部分菜都是自己做的,而另一個和西門慶偷情的女人王六兒,則都是去買的熟食了。人都說,要想栓住男人的心,必須滿足男人的胃。

    4. 女紅出色

    女紅古代的一般女孩都會,潘金蓮的特點在於她女紅的出眾,應該是百裡挑一的,也是遠近聞名的,王婆幫西門慶勾搭她時,也是藉著請她做壽衣之名。

    詩詞:書的前半部(後來感覺金蓮對西門慶已經死心了)潘金蓮思念西門慶時,經常作詩以寄相思 ,如:一面走入房中,取過一幅花箋,又輕拈玉管,款弄羊毛,須臾,寫了一首《寄生草》。詞曰: 將奴這知心話,付花箋寄與他。想當初結下青絲髮,門兒倚遍簾兒下,受了些沒打弄的耽驚怕。你今果是負了奴心,不來還我香羅帕。由此可見潘金蓮不僅會唱還是,還有點書香氣,會弄筆作詩,不說內容好壞,會寫毛筆字就不錯,在我看來。說了這麼多,主要就是一句話,潘金蓮非常天資聰穎。

    5. 適應力強

    這一點也可以說是生命力旺盛吧,總之就是除了最後潘金蓮被武松剖腹剜心慘死之外,她之前的路可謂一路順風,並不是因為她的環境好,只是因為她的適應力強。和她一塊做使女的白玉蓮死了,她沒死,進了西門慶府中,她過關斬將,剷除情敵,先後鬥死了宋惠蓮,李瓶兒母子,牢牢地佔據著西門慶最多的寵愛,沒有一個人能擋她的路。雖然她也遇到過挫折,第一次偷情時被西門慶狠狠懲罰了一下,但她很快吸取教訓,再沒犯過同樣的錯,重搏了西門慶的好感。她的“成功”和她的資質與性格是分不開的。

    首先,她很機警,西門慶不管和誰偷情,還是在外邊嫖妓,總是潘金蓮最先嗅到。高興了姑且縱容著甚至幫忙窩藏討西門慶歡心,或以此來向西門慶要東西,不高興了要扳倒哪個說到做到。美麗有錢的李瓶兒一進門,她立馬意識到危機,並且開始展開行動,相對的李瓶兒則把她當好人,絲毫沒意識到危機。此外她很有心機,再加上心狠手辣毫無顧忌,有什麼幹不成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在兩個人之間挑撥是非,對李瓶兒說月娘背地裡講李瓶兒壞話,對月娘說李瓶兒背地裡埋怨月娘,她那一張巧嘴逮到好時機一說,兩個老實人竟都信了。想想她多麼可怕。她反應也快,西門慶也經常稱她“小油嘴兒”。比如,李瓶兒跟潘金蓮一塊下棋,李瓶兒被月娘打發人來叫,就走了,託潘金蓮看孩子,潘金蓮卻去山洞跟她女婿偷情,因為李瓶兒走不開,孟三姐來抱孩子,正好看到一個大黑貓把孩子嚇哭了,這時候潘金蓮出來,立即說自己剛在上廁所,撒謊真是快,並且她還跟過去對大家說,哪有什麼貓,是孩子餓了,不僅想著遮掩自己的醜事,還想得到把自己的過失推得一乾二淨。她本來對西門慶存有愛情幻想,才嫁到西門府,有次回孃家,很晚了,春梅打發人來接她回家,潘金蓮還對別人說西門慶有心來接她,人家說明了之後,她還說肯定是西門慶忙忘了,人家又說西門慶在跟人家喝酒。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那時候她對西門慶還有天真的幻想,並且可以看出西門慶對她的無情。但是隨著她加入西門府,很快就看到了西門慶是什麼樣的人,於是利落割斷了對西門慶的愛,他只是她享樂的工具,最後直把西門慶玩死,當著西門慶她不敢偷情,揹著他則不管,他死了她更是一點自責沒有,把責任推乾淨,很快投入到自己的偷情生活中了。她的淫,她的不知羞恥,也可以看作是與她的的遭遇相適應的心理反應。

    總之,她機警聰敏,能言善辯,機變伶俐,工於心計富於手段,心思陰毒,斬盡殺絕毫不留情。

    6. 依賴,善妒

    潘金蓮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女性,她雖然適應力強活的滋滋潤潤,但給人感覺是她不太有自尊心,也沒羞恥感,沒有有意維護自己獨立、尊嚴、人格的意識。她沒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本身非常依賴。這也許和她總是被賣來賣去,沒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有關。在西門慶府中,西門慶就是最高權威的家長,潘金蓮就十分依賴他,別人欺負潘金蓮不得(但是她好像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我行我素的),但是潘金蓮則是徹底屈服於西門慶的,最能體現她畏懼西門慶的一個事是,西門慶因為在外邊玩女人冷落了新婚後的潘金蓮,她難忍寂寞,就和小廝偷情,西門慶聽到風聲後雷霆大怒(他自己好色從不知足,卻不容許別人有一點背叛),要把潘金蓮剝了衣服打,潘金蓮就真的戰戰兢兢脫了衣服任他打了。因為人格的不獨立,潘金蓮雖有才能,卻無法和外界進行很好的通融,不可能領導別人(這一點春梅感覺就強於她)。她與外界的關係,除了春梅孟玉樓兩個相好的,以及對西門慶是依賴,與其他的人則是敵人的感覺了,就是損人利己,誰也佔不到她一點便宜的,包括對她親媽都是,她也是弱的保護不了自己的媽媽的(感情上),當然她的媽媽也沒對她盡到應有的愛,她們感情有限,搞得母女關係很尷尬。這裡要說一點,她並沒有有意害過人,凡是她害過的,都是或多或少威脅她利益的,細細審查無一例外都是有關西門慶的,從開頭的妨礙她跟西門慶偷情的武大郎,到後來幾個跟他搶奪西門慶的愛的女人。她只是一個弱女子,從小就無父母的庇護,無意要做什麼,她也不貪財,所做的僅僅是為了儲存自己擁有的可憐的一小塊安身之地。最後還是被強壯的武松剖了心。因為沒有了獨立的人格,她也不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道義,她本身也是弱勢群體,下手的都是比她更弱的。她遭遇的就從沒道義可言,於是她行事上也就絲毫沒道義的意識。因為西門慶是她有的唯一的一點依靠,所以她非常的善妒,並且不擇手段,比如,李瓶兒生了孩子之後,她每每生壞心,氣李瓶兒,對小孩子也沒絲毫惻隱之心,逮著機會就對他下手,最後官哥的死可以說就是潘金蓮蓄意設計害死的。她的善妒並不是因為愛情,她對西門慶早沒了愛,他只是她的大家長。她是一個還沒獲得自己獨立人格的人,來到這汙濁的世界,為了保全漸漸學會了這個世界的那一套,加於她的惡,她再加給別人,因為沒有抵抗力(這其實也是許許多多人的處境),就成了這個世界的傀儡。當她與西門慶偷情害怕武松找事時,要殺武大郎,全是王婆出招,西門慶定奪,真的不關金蓮的事,她是毫無主見的,絲毫不知道這個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後果,只是聽別人的。最後這個沒有反抗能力的人就學來了這一招,變得冷血狠毒。

    任何小說中的人物,都是作者根據故事情節需要塑造出來的。小說中的人物先活在作者心裡,而後把人物搬到小說裡去。《水滸》中的潘金蓮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是兩個作者塑造的人物,她們存在於兩個作者心中,也就是說,兩部書的潘金蓮是兩個不同的人。

    《水滸》中的潘金蓮由於故事簡單篇幅所限,沒有展開。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是主角,很豐滿,各個方面都描寫很到位。

    這就是兩個潘金蓮的不同之處。

  • 5 # 藏寶GPS

    金瓶梅比水滸傳偉大,只是用了水滸傳中的西門慶,武松,潘金蓮等人的名字,兩部小說對二人的描寫從方方面面不同,

    西門慶不同

    金瓶梅本質上講的是官場,講的是山東首富西門慶的發跡史和衰亡史。而水滸裡完全講的本地富豪如何獵豔勾引有夫之婦的故事。而西門慶的死。水滸傳裡很清楚,武松所殺。但在金瓶梅里卻是因為貪婪過了度,必定遭滅頂之災,西門慶對財富、權力和淫慾的貪婪已過了極度,下場即暴病身亡。

    潘金蓮小潘的不同

    《水滸傳》裡,潘金蓮只是一個處在配角地位的次要人物。這一段故事的中心人物是武松,潘金蓮只不過是為襯托武松重視手足之情、堅守為人大節的真英雄本色而服務罷了。而金裡小潘是妥妥的女主角,網紅吶。

    《水滸傳》的潘金蓮是比較有原則的,知廉恥的。潘金蓮嫁給武大以後,雖然極不滿意,但也還沒有太多可指責之處;可在《金瓶梅》中,潘金蓮的形象顯得更為符合淫婦的身份。

    金瓶梅的裡把潘金蓮和西門慶描繪成郎有情女有意,簡直兩人是需求一致吶,《水滸傳》只有西門慶對潘金蓮的迷戀,並未見得潘金蓮對西門慶初次見面有何想法,可見起初潘金蓮還是比較保守的,沒什麼非分之想。

    《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和西門兩人相識於意外,後加上王婆的唆使,潘金蓮走上了出軌和殺夫的不歸路,最終和西門慶一起被武松殺死在武大郎墓前。《金瓶梅》裡的潘金蓮作為第一女主,是被偷娶到西門家的,她和西門慶的相遇始於情慾,他們的關係也始終沒有擺脫情慾,潘金蓮始終是西門慶的慾望工具,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和西門慶雖然是從《水滸傳》中派生的,縱是同一個人物形象,但是在不同的作者筆下展現出的特點和人物的命運卻大相徑。兩部小說都是優秀的古典小說,對其兩人的描寫不同,不同的讀者對其解讀也有諸多不同,粗漏之見,請各位見諒了。

  • 6 # 堪輿之道

    潘金蓮是清河縣裡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孃家姓潘,小名喚做金蓮,二十餘歲,頗有些姿色 。因為那個大戶要纏她,潘金蓮去告訴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陪些房奩,不要武大郎一文錢,白白地把她嫁給武大郎。

    嫁給武大郎後,清河縣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經常到武大郎家裡調戲她。潘金蓮是愛風流的人,見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瑣,不會風流,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鄰里都傳說她:“無般不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那些浮浪子弟還經常在武大郎家門前叫道:“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武大郎在街坊鄰里面前丟盡了臉,又是個懦弱本分的人,因此在清河縣住不牢,帶著潘金蓮搬到陽穀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

    潘金蓮在陽穀縣過了一段寧靜的生活,後來武松在陽穀縣做了都頭,和武大郎相認之後搬來一起住,潘金蓮見了武松又動了淫歡之心,多次主動勾引武松,武松不但不被她的美色所動,反而還說教了她一番。從此叔嫂二人關係鬧僵,武松因此搬出武大郎家,到縣衙裡去住。

    潘金蓮又過了一段寧靜的生活,她一直嫌棄武大郎生得醜陋,而且為人木訥老實,在幾番勾搭不上武松後,在王婆的攛掇下與西門慶勾搭成奸。被賣梨的鄆哥撞到後告與武大,武大捉姦不成反被西門一腳踹到胸口,害心疼病躺在床上半個多月。期間潘金蓮不但不管不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折磨他。(武大一病五日不起,更兼要湯不見,要水不見,每日叫那婦人又不應。只見她濃妝豔抹了出去,歸來便臉紅。小女迎兒又吃婦人禁住,不得向前,嚇道:“小賤人,你不對我說,與了他水吃,都在你身上!”那迎兒見婦人這等說,怎敢與武大一點湯水吃!武大幾遍只是氣得發昏,又沒人來採問。——《金瓶梅·第二十五回·捉姦情鄆哥定計;飲鴆藥武大遭殃》)到後來武大實在沒法處,只得拿武松嚇她,好讓她請郎中來瞧他的心疼病,誰知潘金蓮與西門慶商議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反將武大毒死。阿冰調侃:問:水滸裡有個女人他長得好,西門慶見了她就神魂顛倒,美女們見她都把大拇指翹,就連老和尚看見都覺得下身發燒。答:閉月羞花的潘金蓮,沉魚落葉長得美,可恨嫁了個大郎比熊貓還低,引出來個王乾孃才穿針引線。問:水滸裡有個武大郎,靠賣炊餅把家養,什麼人給他把綠帽戴上,為什麼又讓他把命喪?答:武松砍了潘金蓮的頭,因為他嫂子太風流,潘金蓮用姿色把西門慶勾,這才有了武松殺嫂報兄仇

  • 7 # 一個人oo00

    《金瓶梅》裡潘小姐是絕對的主角,而《水滸傳》裡的小潘只是眾多主角之一。前者著重描述人的慾望和閨房之樂,後者主要寫各路江湖好漢的風雨人生

  • 8 # 無韻詩翁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與全瓶梅中的潘金蓮共同點是都是在王婆的教唆下出軌西門慶,下毒害死武大。在水滸中潘金蓮對毒死武大還有點愧意,但在金瓶梅中就完全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淫蕩女子了。在金瓶悔中她宣淫無度,最後連西門慶都死在她身上她不光宣淫而且心地惡毒,為爭寵設計害死了李瓶兒又出軌陳經濟無兼無恥。二者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水滸中的人物形象只是寫她的出軌。而金瓶梅中的潘金蓮則是一個標準的十惡不赦惡婦的代名詞!

  • 9 # 阿洋視界

    《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水滸傳是一部長篇英雄式的小說,大概講述是以宋江為主,一群英雄好漢被官逼民反齊聚梁山起義的故事。

    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只是一個不守婦道和西門慶苟且,並毒殺武大郎最後引出武松為兄報仇。在這裡潘金蓮這個人物只是為武松日後被逼上梁山做鋪墊,沒有潘金蓮和西門慶的苟且,就沒有武松的為兄報仇。

    金瓶梅里的潘金蓮同樣也是一個不守婦道和西門慶苟且,並毒殺武大郎。但金瓶梅的故事主要以潘金蓮嫁入西門家,每日每夜和西門慶其他夫人勾心鬥角和博取西門慶歡心最後導致西門慶死亡,西門家破敗衰落,各奔東西。最後還是被武松所殺。

    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只是武松上梁山的一個引子。

    金瓶梅里的潘金蓮是該小說裡比較重要的人物角色。

  • 10 # 靈動小吳哥

    在《水滸傳》中,施耐庵對潘金蓮的不幸沒有一句評價,對於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婚姻也沒有表現出絲亳的同情,他的心思完全在寫潘金蓮如何之淫蕩風流;而《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面對這段婚姻,還是給予了大量的同情。先加入了《山坡羊》來證明這是一段不公平的婚姻,"他烏鴉怎配鸞鳳對!…好似糞土上長出靈芝。"接著,作者似乎還不過癮,繼續替潘金蓮叫屈"看官聽說:但凡世上婦人,若自己有幾分頗色,稟性伶俐,配個好男子便罷了:若是武大這般,雖好殺也未免有幾分嫌憎。自古佳人才子相配著的少,買金偏撞不著賣金的"。從這段話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客觀上指出了男女相愛應是"情色相當",對"三分似人七分似鬼"的武大郎也多有嫌憎,對貌美年輕的金蓮的遭遇很是不平。作者這一評論無疑給讀者帶來了審美指向。

    在《水滸傳》裡西門慶的出場是為塑造好武松這個典型人物形象服務的,作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落腳點與側重點在於透過其他角色來襯托武松這個人物形象,因而只有把西門慶寫成被武松殺死才能從側面體現武松嫉惡如仇、重情重義的性格特點,況且作家選擇恰當的節點安排西門慶這個人物結束使命,也不會影響到整部作品主題、結構及情節發展。

    而在《金瓶梅》裡西門慶卻是各類人物群像當中的主要角色,作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落腳點與側重點在於透過西門慶與多名妻妾之間錯綜複雜的糾纏與衝突來反映他放蕩不羈、荒淫奢靡、縱慾無度的個性特徵,如果讓這個主角早早地離開人生舞臺,就不利於全面深刻、細緻入微地塑造好人物形象。

  • 11 # 唐風宋月

    金瓶梅中,潘金蓮就是個蕩婦,最早跟張大戶有一腿,張大戶把她嫁給武大郎,就是為了暗度陳倉方便。武大郎每天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出去賣饅頭不在家,這段時間就是張大戶和潘金蓮的苟合時間。

    武大郎想擺脫張大戶,於是搬到了陽穀縣,結果遇到了西門慶。西門慶就是想玩玩潘金蓮,沒有別的心思。武大被弄死後,西門慶就不來找潘金蓮了,潘金蓮賣了玉簪,給了王婆三兩銀子,王婆才說和西門慶娶了潘金蓮,潘金蓮把武大的家產都帶到西門慶家。至始至終,西門慶就花了給王婆的十兩銀子,沒給潘金蓮花一分錢。

    水滸傳卻說潘金蓮是個烈女,不想跟張大戶才被嫁給武大郎。後來勾結西門慶害死武大郎被武松打死了。

    兩本書之所以不同,在於時代不同。水滸傳寫在明初,尚武好殺,人們動不動就把刀子拔出來了。而且人的氣節比較強。金瓶梅寫的是明朝中葉,拜金主義盛行,笑貧不笑娼,人們拼的是金錢權力,而不是好勇鬥狠。

  • 12 # 我吃西紅柿x

    金評媒中潘金蓮是一個惡毒夫人,跟西門慶私通,殺了自己丈夫,可謂惡貫滿盈。

    而水滸傳中潘金蓮對宋江無比刻薄,最後宋江忍無可忍殺了她,落草為寇。雖然也是惡婦,但頂多算是母老虎。

  • 13 # 藝文雜記

    《金瓶梅》和《水滸傳》中都有對金蓮與西門慶人物的刻畫和故事的描寫,但是篇幅和重要都大不相同。

    《水滸傳》中潘金蓮與西門慶只是配角

    水滸傳作為一部英雄題材的小說,位列四大名著,其主人公是一百零八個草莽英雄。因人物太多,即使是這一百零八將,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進行了著重描寫。而其中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故事也主要是為了烘托主人公武松而進行了鋪墊和描寫,當然作為流量擔當的潘金蓮與西門慶,也不排除作者安排這段故事,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讀者,滿足不同閱讀人群的喜好,增加作品的流傳度。

    《金瓶梅》主要寫潘金蓮與西門慶

    《金瓶梅》中潘金蓮和西門慶是主角,是整個小說的主線這一,也是佔據了整部書的絕大部分。故事是圍繞西門慶家的發生了,西門慶的戲份自不必說,潘金蓮,作為小說名字金瓶梅之首的金,可見其在小說內容中的重要性,可想作者會作為筆墨重點來刻畫的。

    總之,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故事在《水滸傳》中只是一小部分的客串,而在《金瓶梅》卻是通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

  • 14 # 浮蓋山

    《金瓶梅》和《水滸傳》是兩個時代不同的作者所產生的作品!但他們寫的卻是同一個故事。

    《水滸傳》是北宋年間,在山東境內,以宋江為首108位英雄好漢聚義梁山上(八百里水泊),剷除貪官、惡霸,保一方百姓平安的故事情節。最後在宋江的帶領下接受朝庭招安,後被以奸臣高太尉等權貴施計全部暗害為終結的過程事蹟。

    時代背景: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山東濟南府鄆城縣境內。《水滸傳》全書一百二十章回故事,其中“第廿五回,王婆計啜西門慶,淫婦藥鴆武大郎”與“第廿六回,鄆哥大鬧授官廳(官府、衙門),武松鬥殺西門慶”。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只是把西門慶與潘金蓮當作一個故事章回情節來描寫,主要側重梁山108好漢的描述;而西門慶與潘金蓮這對偷情的歡喜冤家的故事展開只作綠葉陪襯和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歷史回眸的一瞬間,多少歡愛男女都成了眷屬。而超出這個範疇之外的所產生的一種情便成為了孽緣的情!

    在《水滸傳》中,作者把書中的場所定為山東清河縣,據考證山東在古代沒有清河縣。清河縣現今為河北省邢臺市,至於打虎英雄為哪裡人,暫且不去考證。《水滸傳》的時代背景為宋代,而作者寫於元代成書,卻在明代出版章回書本。所以隔代歷史難免有誤,在說在古代清河縣為山東管轄也有一定的可能性。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常事,是被允許的,可是書中的西門慶雖然妻妾眾多,但還是沒有滿足的感覺。整天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於花街柳巷,甚至幹些雞鳴狗盜(指偷情)的事情。

    書中的武大郎俗稱“三寸丁、谷樹皮”長得長得又矮,頭大又醜陋,可是卻娶了個美貌如花的妻子,這就在清河縣中經常引來了一幫浪蕩子弟,招蜂引蝶般聚在武大的駐地周圍。武大是個誠實憨厚的賣炊餅小生意人,為了避免事態往不好的方向轉化,舉家遷徙到臨近的山東陽穀縣居住;也正好是武大的兄弟武松在陽穀縣任都頭的時候。

    西門慶在閒遊逛街的時候巧遇金蓮在樓上推窗竹竿掉落砸頭的瞬間相識,後經媒婆子——王婆撮合,弄巧成奸,並設計陷害武大而亡,後武松經賣梨小販鄆哥與斂屍的何九叔證實為王婆、西門官人與潘金蓮合謀毒害了武大郎。

    武松不愧為陽穀縣當班都頭(即今為警察隊長的官職),請來眾鄉鄰里作證,喝令潘金蓮與王婆為謀害武大死因一事說明白前後過程,並簽字畫押為憑。

    武松有了憑據在手,隨即刺死其兄嫂潘金蓮,並在獅子樓宰剎西門慶,最後王婆也受剮刑而死……在《金瓶梅》中的西門慶號稱西門大官人卻不是死在武松刀下,卻是死在歡愛之中而亡的……那麼請看《金瓶梅》的描述——!

    西門慶在歡場中如漁得水的時候,卻為日後在溫柔鄉中之死埋下禍根,正所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的西門大官人在享盡最後一點溫情中而亡,隨即一縷幽魂徑住枉死城中而去!

    《金瓶梅》雖然寫的是北宋末年政和年間的事,卻成書於明朝隆慶(1567~1572年)至萬曆(1573~1620)年間,其書作者為蘭陵笑笑生,是明代四大奇書之一。由於書中對色情描寫炫染過多,也被稱為“淫書”也屢次遭到禁止刊文出版和打殺,因有手抄本廣泛在民間流傳,屢禁不止……。

    書中猶如描寫“女兒國中的女性世界”,以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人名字中取一字為書的名稱——《金瓶梅》。

    書中描述西門慶與其妻妾的家庭一族展開描繪:大娘吳月娘(正妻)、二孃李嬌兒、三娘孟玉樓、四娘孫雪娥、五娘潘金蓮,六娘李瓶兒(前為花子虛之妻)。

    宋朝徽宗政和年間,山東省東平府清河縣的風流弟子西門慶慶在27歲娶妻陳氏(後去世)生一女,取名叫西門大姐。過後取正妻吳月娘,並置豪宅,在清河縣開比較大的中藥鋪,因為富有;連續娶五房,後在紫石街閒逛,巧遇潘金蓮並透過王媒婆娶進西門府中為妾。

    此《金瓶梅》中雖然引述《水滸傳》中武松殺嫂題材事蹟,潘金蓮,西門慶和王媒婆沒有被殺,毒死武大後相安無事,所以這是和《水滸傳》中的不同之處。

    潘金蓮嫁入西門府中後,被描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強的性格,並與心腹丫鬟春梅控制了西門慶的專寵權,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絕不像《水滸傳》中的悲慘角色而被刺死的可悲命運。

    其中西門慶娶李平兒時,卻又變得更為富有,因為平兒連帶家產而嫁,其夫花子虛因此官司而亡。

    西門慶儘管妻妾眾多,卻依然狗改不了吃屎,還勾引家奴來旺的妻子,使其一個自縊、一個發配徐州,這是自損陰德的做法。

    還有亂倫關係,潘金蓮竟與西門慶的女婿陳敬濟勾搭成奸;西門慶除了和眾妻妾玩弄之外,還與勾欄妓女相互往來,這是自損年壽的做法。

    潘金蓮因嫉恨成性,養白貓害死官哥(李瓶兒之子),平兒也因悲痛憂鬱而亡。

    西門慶原為清河縣提刑所副提刑(掛名),為了滿足貪得無厭的享樂慾望,幹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由於有官府做靠山,因拜蔡京(宰相)為義父,再次提升為省級提刑官,買賣再次增加擴大;不僅沒有遭到應有的懲罰,而是左右逢源,步步高昇。

    西門慶的死因前兆是在城外永福寺中巧遇天竺胡僧,贈與西門慶性藥。西門慶連續使用後依然在王六兒(夥計妻母)那兒再次用藥,回家之後仍然遭潘金蓮灌服春藥,致使藥力一併發作,西門慶精盡而亡,年三十三歲。

    西門慶死後樹倒猢猻散,後因潘金蓮墮胎敗露;吳月娘逐將陳敬濟、春梅,潘金蓮一併趕出西門慶府中。

    黃婆領回潘金蓮後,被武松知曉因報哥仇而被雙雙殺死……後投奔梁山聚義而去……。

    潘金蓮被妖魔化,寫成淫性蕩婦,自然有其自身的一面原因,就其本質上的根源又顯得描繪過頭了……。

    潘金蓮自幼家貧,曾賣給富豪張大戶家為丫鬟,十五歲及笄時,暗中被張大戶收為已用,因年老心力不逮!窮於應付,加之內室厲害,一併舍與男傭人武大為妻,後在紫石街租房為營生計。

    潘金蓮被驅逐後在王婆家為生計,才被武松殺死,作者這時描述也顯得軟弱無力、拖沓,甚至有趁人之危的感受(雖是罪有應得),沒有像《水滸傳》中描繪的大氣、豪勇,也來的乾淨利落,不顯拖泥帶水!

    這也許就是上天和命運所註定的歸宿,潘金蓮如果匹配與武二郎為妻,也就不會被人所欺負,也了卻了才子與佳人,郎才女貌的心願所屬。潘金蓮之所以心屬不甘,在封建時代的社會中,只能是一種微弱的抗爭和無耐!註定會被人唾棄和定性為淫蕩之婦。

  • 15 # 邏輯文史游

    施耐庵的生平是個謎,蘭陵笑笑生的生平也是迷,但人家小蘭願意抄施公的作品,證明還是對這位大師很認可的。從故事結構來看,《金瓶梅》的一些片段算是水滸故事的小支線,所以我們自然能在《金瓶梅》中看到不一樣的激情戲碼。

    關於潘金蓮與西門慶的相識、相知、相遇,兩本書的安排大致一樣,但人家《金瓶梅》的主角可是西門慶啊,自然不能讓西門慶早早的交代在獅子樓,所以在武大被害後武松來獅子樓找西門慶,西門慶提前得知訊息跳窗而逃,武松憤怒的打死了李外傳繼而被流放。我們也都知道這要是在《水滸傳》中,西門慶已經在這裡被交代了。也正是因此,西門慶才能成為新的男主角繼續活躍在小蘭的世界中。

    西門慶沒死,潘金蓮自然也能快活。潘金蓮並不是西門慶的唯一,所以為了爭寵需要不斷地獻媚,或者是為了排解寂寞去勾引府內外的其他男性角色,這樣一來潘金蓮的桃色戲份就會多到不像話,同期水滸中,潘金蓮早就是白骨一具了。

    《水滸傳》中西門慶與潘金蓮皆被武松解決,而《金瓶梅》中當武松被赦免回清河報仇時,西門慶已故,他僅僅是假意與潘金蓮成親,繼而將其解決為兄報仇。

    總得來說,因為兩本書的主人公就不同,所以故事表述不同也在情理之中了。

    名字終於改回來了~

  • 16 # 逗趣夢夢

    《金瓶梅》中潘金蓮的形象脫胎於《水滸傳》。在《水滸傳》中,潘金蓮的淫且狠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主要的便是她“好偷漢子”以及謀殺親夫的罪行,而在《金瓶梅》中,她的形象較之《水滸傳》更為可怕,她縱慾、貪婪、嫉妒、狠毒得讓人印象更為深刻。

    在《水滸傳》中,她幼年喪父,後來被母親賣給張大戶,因為長得漂亮,她被張大戶悄悄收用,水滸裡的她還去主動告訴了主人婆,而在《金瓶梅》中,她是被主母發現了和張大戶的醜事,張大戶不得已把她嫁給了武植。

    她對男人極度飢渴,不正常的慾望,讓她對凡是能接觸到的男性都要下手勾引,用書中的原話說,“一夜沒漢子也成不了的”。

    除了張大戶、武植和西門慶外,尚有琴童、女婿陳敬濟和王婆的兒子王潮兒,在《金瓶梅》中,她就是這樣一個墮落而瘋狂的女性。《水滸傳》的潘金蓮是扁平人物,形象較為單一,比如她的淫蕩形象;而在《金瓶梅》裡則是圓型人物,形象豐滿、立體,具有複雜性和多面性,比如她憎恨婢女秋菊,卻很愛護另一個婢女春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呂布死後,關羽誰都不放眼裡,是太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