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的學者說諸葛亮一生最大的用人失誤是姜維,為什麼這麼說?
10
回覆列表
  • 1 # 新娛記微電影xinyuji

    諸葛亮接班人是蔣琬費禕……沒有姜維,姜維只是將領,蔣琬費禕掛了,才輪到綜合實力較強的姜維…怎麼能怪諸葛亮…師傅教徒弟,徒弟很久以後有失誤…關已經不在的師傅什麼事,難道我們還能怪我們以前的老師沒教好我們

  • 2 # 醉酒魚頭

    題主這個問題,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們先來理清一下思路。

    一、諸葛亮為什麼在掌權期間不斷北伐?

    原因很簡單,資源所限。

    無論是土地資源、人口資源還是經濟等等,都關乎著一個國家的發展潛力、戰爭潛力,而在冷兵器時代,人口尤其重要。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在三國時期,蜀國是以益州一州之力抗衡擁有九個州的魏國和三個州的吳國。

    這代表什麼呢?

    這代表了在大家都是民生疲敝的時候,差距其實是最小的。

    只有在這個時候,蜀國才有可能完成以小吞大的壯舉。

    還有一個點需要注意,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國受限於北方公孫淵和科比能的戰事,使得魏國在蜀國一線的兵力其實是相當緊繃的。

    對於蜀國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會,這也是諸葛亮在這一時期不斷北伐的緣故。

    而一旦等魏國騰出手來,擁有廣闊領地和資源的魏國會毫無壓力地碾壓吳蜀。

    差距越到後面會越大。

    所以不能等,必須打,咬著牙也要打!

    這個時候就是看誰先撐不下去。

    打了或許會死,不打一定會死。

    二、為什麼會選擇姜維做繼承人?

    這一時期,其實諸葛亮的選擇還有費禕、蔣琬、董允等人。

    但是在諸葛亮的北伐計劃中,未來必然是要在戰事上著手的。

    所以相比而言,軍事才能是一個必備能力。

    而和姜維比起來,在軍事智略上能堪一比的唯有魏延一人。

    而魏延這個人打仗是把好手,可戰略眼光其實還是差了點。

    子午谷奇襲,我更覺得是魏延想錯了諸葛亮的意圖。

    關鍵是,魏延的性格缺陷很嚴重,相比較起來,姜維無論是政治手腕還是軍事智略都要相對優秀。

    而且,諸葛亮相信,這個精心培養的繼承人可以很好地完成他的戰略意圖。

    事實上,姜維終其一生,也都在努力實現諸葛亮的願望。

    三、為什麼會有人覺得用姜維是諸葛亮的最大敗筆?

    在諸葛亮執政期間,諸葛亮雖然連番用兵,但是國內的經濟、軍事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而且五次北伐雖然沒有成功,但實際上都達到了消耗曹魏、奪取人口資源的戰略目的。

    而在姜維用兵期間,雖然勝多輸少,但是對手根本未損,而蜀國國力卻不斷虧空。

    蜀國內怨聲載道。

    最為人詬病的是其放棄險關,而導致鄧艾傳奇一般的奇襲成功,最終蜀國滅亡。

    四、個人的看法

    上面說的這些問題,姜維的責任並不是那麼大。

    一方面,益州本土計程車族以及鴿派實際上是在不斷阻撓北伐的進行。

    連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都與之不和。

    姜維可以說是掣肘重重,使得中間司馬氏亂曹魏這樣的大好機遇都未能有所建樹。

    另一方面,姜維本身也需要戰事來維持自身的地位,以保證諸葛亮的戰略意圖的施行。

    可以說,他是一個在夾縫中生存的男人。

    而且相比起諸葛亮,他的處境要為難得多。

    既要小心翼翼維持好自身的地位,又要保證前線戰事的順利,內政有所欠缺並不能算是他的過錯。

    而且,諸葛亮終其一生未能成就的事情,姜維以更困難的情況去堅持,並且堅持瞭如此之久,我覺得即使是諸葛亮自己過來,怕也未必能做得更好。

    所以,我更願意將姜維稱為理想主義者。

    而在最後一戰中,姜維的表現其實從戰術上講完全是勝利的,他已經完成了他的戰略意圖。但是他也失敗了,因為他沒想到鄧艾兵行險招,而且還成功了。

    只能說,時也命也。

    所以,我覺得將蜀國的滅亡一昧歸罪於姜維的做法並不可取,說姜維是諸葛亮用人的最大失誤,我也無法苟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春種植葡萄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