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上俠chenxiliang

    我看到寫美女秦羅敷至少有三首,漢樂府的,李白的16句五言古詩《陌上桑》,6句五言古詩《子夜四時歌•春歌》。《春歌》寫:“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念”。依這《春歌》就可以國畫來畫羅敷採桑葉的情景:背挎羅框,五官端莊,微笑堅毅,手摘桑葉,上衣紅袖,下裳白裙,綠葉襯紅妝很美麗,稍加河邊楊柳和飛燕為背景,體現春光明媚(那貪婪官不畫)。

  • 2 # 道dao

    《陌上桑》是漢樂府詩中的名篇,屬於“相合歌辭”一類。它敘述了採桑女秦羅敷拒絕一個好色“使君”的故事。詩中關於羅敷的外表的描寫沒有直接去刻畫五官身材,而是先具體的展示了她的穿著打扮,“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然後再透過周圍的人看到羅敷後的反應從側面來表現她驚人的美麗和魅力。“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 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希望引起羅敷對自己的注意。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仔細看了羅敷的美貌。由此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羅敷是個多麼美麗的女子。

    美女羅敷不只是外表美麗,還有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人品,羅敷拒絕使君,誇讚自己的丈夫,表現了羅敷的善良和聰明,表現出她的人格魅力。具體的我會用工筆畫來表現,漢代的服飾,表現出古典的意蘊,因為是採桑女,背景為江南水鄉的春景,重點描畫嬌好的臉龐和動人的身姿,色彩搭配淡雅自然,線條柔滑、飄逸。

  • 3 # 天真有邪1111

    正面: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側面: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正面描寫——避實就虛 運用正面描寫刻畫人物的外貌一般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的容貌、姿態、神情、服飾的特點加以具體的描摹,給讀者以直接、真實、具體的感受。而《陌上桑》中對羅敷外貌的正面刻畫獨運匠心,用生產器具的精美和衣著裝飾的華麗來映襯羅敷的美貌:“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羅敷就這樣閃亮登場了:她提著一隻精美的桑籃,籃子的絡繩用青絲編成,提把是用有香味的桂樹枝作就。她頭上梳的是斜倚一側、似墮非墮的“倭墮髻”(東漢後期婦女流行的一種時髦髮式),耳朵上掛著晶瑩閃亮、價值連城的明月珠;下身圍一條杏黃色綺羅裙,上身穿一件紫紅綾子短襖。一切都是珍貴的、鮮豔的、明麗的、動人的。那麼,羅敷的眉目、身體將會是如何的完美?每個讀者都在期盼著。 但是,文章對羅敷外貌的正面描寫就此打住。至於主人公羅敷長的是清純俏麗的瓜子臉,還是甜美可愛的蘋果臉?文中未說;是嬌媚含嗔的杏眼柳葉眉,還是顧盼流轉的大眼臥蠶眉?你不清,我也不明;是薄薄精緻的櫻桃小口,還是厚厚豐滿的惑人大嘴?你在想,我也在猜;是漢代趙飛燕身輕能作掌上舞的“掌上身”,還是唐朝楊玉環“肌理細膩骨肉勻”的貴妃之體?你在翹首以盼,我也是望眼欲穿……真是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美若天仙的羅敷。——這樣避實就虛的對羅敷外貌的正面刻畫藝術,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素養的人對羅敷完美外貌形象的期盼,堪稱一絕。這種運用正面描寫卻又避實就虛地去刻畫人物外貌的例子不勝列舉。如辛延年的《羽林郎》:“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裙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孔雀東南飛》中:“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這種寫法對後人的創作可說有秉燭照路之功。

  • 4 # 白鈺

    《陌上桑》是漢樂府詩中的一首,它描述的是一個採桑女羅敷的故事。

    樂府初設於秦,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管理樂舞演唱教習的機構。漢初,樂府並沒有保留下來。到了時,在定郊祭禮樂時重建樂府,它的職責是採集民間歌謠或文人的詩來配樂,以備朝廷祭祀或宴會時演奏之用。它蒐集整理的詩歌,後世就叫“樂府詩”,或簡稱“樂府”。它是繼《詩經》《楚辭》而起的一種新詩體。後來有不入樂的也被稱為樂府或擬樂府。

    《陌上桑》這種民間流傳的詩歌,經由樂府儲存下來,漢人叫做“歌詩”,魏晉時始稱“樂府”或“漢樂府”。後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詩,亦稱“樂府詩”。

    下面我們來具體講一講《陌上桑》的詩詞的原文和釋意。

    原文: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喜蠶桑 一作:善蠶桑;相怨怒 一作:相怒怨)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婿殊。”

    釋文:

    太陽從東方升起,照射到秦家的樓房。秦家有位美麗的少女,自己給自己取名叫羅敷。羅敷很會養蠶採桑,(有一天在)城南邊側採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倭墮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走路的人看見羅敷,放下擔子捋著鬍子(注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脫掉帽子整理儀容。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地;回來後互相埋怨生氣,只因為觀看羅敷。 太守乘車從南邊來了,拉車的五匹馬停下來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過去,問這是誰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羅敷。”太守又問:“羅敷年齡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歲不到,比十五歲略大。”太守令小吏問羅敷,“願意一起坐車嗎?” 羅敷上前回話:“太守你傻麼!太守你是有妻子的人,羅敷我也有自己的丈夫。(丈夫當官)在東方,隨從人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頭。憑什麼識別我丈夫?騎白馬後面跟隨小黑馬的那個大官就是,用青絲拴著馬尾,那馬頭上戴著金黃色的籠頭;腰中佩著鹿盧劍,寶劍可以值上千上萬錢,十五歲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歲在朝廷裡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歲成為一城之主。他長得面板潔白,疏朗朗略微長一點鬍鬚;他輕緩地在府中邁方步,從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會時)在座的有幾千人,都說我丈夫與眾不同。”

    這首詩歌避實就虛,著重刻畫人物的姿態、飾品、神情、服飾,給讀者以直接真實具體的感受,從而更深入的展開聯想。巧妙的運用各種物象來襯托羅敷的美貌。

    羅敷作為太守夫人卻聰明智慧,勤勞質樸,心地善良,平易近人,這也是人們更加喜愛她的主要原因,這也是作者對所有具有美好品性的女子的誇獎,並不是特指羅敷一人,所以人物的五官只要是端莊大度就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我每90分鐘進一球(每場打滿90分鐘的比賽能且僅能進一個球),別的什麼也不會,會是什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