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搞大上

    “美食家”這個稱謂,出自蘇州作家陸文夫的小說《美食家》。然而,“美食家”在歷史上其實是早已存在。

    有人曾列舉說,“中國十大美食家”,第一個便是商朝輔國宰相伊尹,據說,這位伊尹是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傳頌千年不衰。接下來的九位,依次為春秋時期的名巫、名廚狄牙,春秋末年吳國名廚太和公、唐朝一代女名廚膳祖、五代時尼姑、著名女廚師梵正、南宋高宗宮中女廚師劉娘子、南宋著名民間女廚師宋五嫂、明末清初秦淮名妓董小宛、清朝著名女點心師蕭美人、清代乾隆時宮廷王小余,也全都是所在時代的名廚師。

    將名廚師視為美食家,那體現了時代的侷限。如果廚藝高超,就可稱為美食家,以這樣的標準來衡量,恐怕現今隨處找來的廚師,都可稱為美食家,因為他們的烹飪技藝肯定都在古代廚師之上。如此,美食家是不是也就太多太濫?廚師者,不過是以飲食烹飪為專門職業的匠人,即便前面冠以一個“名”,也不過燒得一手地方好菜,能多做幾道名菜而已,與“家”似乎沾不上邊兒。

    以飽口腹為要的饕餮者,是不是就稱得上美食家?也不然。歷史上那位負荊請罪的廉頗,“一飯鬥米,肉十斤”,不過是為了證明“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而已。這個能吃的廉頗,夠不上美食家是顯而易見的。還有那個“桃園結義”的張飛,據說不僅是一個屠夫,善於烹飪,並且特別能吃,相傳,劉關張在桃園結拜兄弟時曾大擺酒席,為了有可口的下酒菜,張飛把他製作牛肉的方法說出來,供廚師製作。滷製的牛肉,面黑心紅,味美可口。牛肉,從此成為四川閬中市一大名食。張飛是不是就可列入美食家之列?顯然也要打個問號。能吃,不過表明身強體壯、胃口過人而已,既不知“食”的文化之美,更談不上有會吃的快感,何以言“家”?

    我還是認同陸文夫筆下的美食家形象:對本地美食之所在,瞭如指掌;哪裡有新的美食,定然率先趕到;對美食的點評,總是獨到精闢……美食家,應該是好吃、會吃、能吃又善品評的人,不僅通曉飲食文化的淵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且信手拈來即可創造一種吃法或美味,甚至不時為文立說,題詞賦詩,精闢獨到地給以點評,為美食揚名。

    以此標準評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蘇東坡算得上一個。他不僅文學造詣極深,對烹飪技藝也頗有研究,既會吃,又會做,還善於把飲食與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道獨特的美食文化風景線。有這樣一個傳說:一天,蘇東坡家裡來了客人,他烹製自己喜歡的豬肉待客。豬肉下鍋,加入水和調料,以微火慢慢煨著。他便和客人下棋,兩人對弈,興趣甚濃,直至終局才猛然想起鍋中煮的肉。原以為一鍋豬肉已經燒焦,不料進得廚房,一陣香氣撲鼻。揭鍋一看,塊塊豬肉色澤紅潤,形整不散,軟爛如腐。端上餐桌,與客人品嚐,都覺得這道菜汁濃味醇,糯而不膩,十分可口。後來,在《東坡續集》裡,蘇東坡以一首《豬肉頌》將東坡肉的做法作了記述。從此,“東坡肉”廣泛流傳,不斷改進,成為享譽古今的一道歷史名菜。

    現代著名文學批評家、散文家梁實秋也應該算一個。作為華語世界中一代文化宗師,梁實秋著於重慶北碚的“雅舍小品”堪稱其代表作。而其中的《雅舍談吃》,尤其展現了梁實秋一生飲食文化的才華。看過他論豫菜“瓦塊魚”篇章的人都知道,此文不但引經據典,介紹了其取名典故來由,而且細細描述了此菜的特點。為弄清瓦塊魚烹飪的選材、刀法、配料、加工和吃法訣竅,梁實秋還專程去豫菜老字號厚德福品嚐,向那裡的大廚師請教。

    美食,是色、香、味、形、器的統一,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一的特殊文化享受;美食,烹飪注重品味情趣,在菜餚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時間的選擇、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緻的要求;美食,代表民族食文化歷史發展水平,同時也是民族文明禮貌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標誌。而美食家恰恰就是美食的鑑賞者、創造者、宣揚者和代表者。中國作為文明古國,必然是美食家輩出的國度。

  • 2 # 麋鹿姑娘時光鎮

    作為一個有理想,愛讀書的小青年,本人已經在吃貨的路上走了20多年,並越走越遠。小時候總認為美食家是那種不需要為茶米油鹽的生活奔波,在享受大千美食以及各種舌尖上的誘惑中輕鬆生活的人。後來,才發現一個人本身需要很多資本才能成為美食家。

    1、一個不偏食的吃貨。身為美食家,本身的進步就需要不斷的嘗試新的食物以及各種創新的烹飪方式。一個偏食的美食家,本身就會對自己不喜歡的食物擁有一定成見,那麼又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美食家,給予大眾合理的美食推薦。

    2、好眼睛,好鼻子,好味覺。中國自古講究“色香味俱全”,所以一個優秀的美食家,不僅擁有一條挑剔的舌頭,感受各種味道的交替,也應該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敏銳的嗅覺。一個優秀的美食家,透過食物色相和香味,就能提前判定一個食物的成功度。

    3、口才很重要。口才,簡單的說就是語言表達能力,一個美食家不僅應該品出常人所不能品出的思維味道,更應該有很好的表達能力。用語言的魅力,把自己獨特的味覺體驗很好的描繪出來,讓人聽著都想入非非,超級想吃。

    4、敢於嘗試,吃遍四方。一個止步不前的美食家是可恥的,世界有那麼多美食等著你去發現。敢於嘗試各種新鮮事物,便於對比其優劣,並擇其優,創新結合。

    5、熟悉烹飪技能及原料。一個優秀的美食家,不僅僅會吃,還能追溯其根源,有據有理向大家分析美味的原因。一個優秀的美食家,必定是一個優秀的廚子,能給自己創造美食。

  • 3 # 小張聊傢俱

    美食家分為幾個方面

    1、理論知識

    好的美食家懂菜品,他們知道各個地方有什麼菜,什麼菜好吃,什麼食材怎麼做。如梁實秋寫的《雅舍談吃》。在書中描述了各個地方的菜品。其中兼介紹了做法和古往今來菜品的變化。

    2、實踐出真知

    一個人懂吃不夠, 他得真正吃過才知道哪種程度的好吃算好吃。比如說蛋撻,蛋糕店裡的蛋撻就會比路邊賣的蛋撻好吃。用料、烹飪手法都會影響一道菜。沒有大嘴吃八方的人不能稱之為美食家。這樣附帶的需要一定財力支撐的人才能做美食家。因為沒有錢很多東西是吃不到的。

    3、會做

    真正的吃貨都會自己做菜,因為他們不滿足於別人做的東西,他們做自己愛吃的菜給自己吃。自己研究新的菜式。

  • 4 # 嗨Frank

    廚師成不了美食家,只有文人能成為美食家。

    看看那些有名的食家,大多是文人騷客。蘇東坡、袁枚、車輻、、熊四智、陸文夫、蔡瀾......

    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烹飪術的發展方向是由他們創造的。因為是他們將文化深深地嵌入其中。

    所以,要成為美食家首要是:

    多讀書!

    才能信手拈來典故、出處、正宗、師門傳承、地域差異......

    另外,還要有顆強大的包容心。因為,世界之大,美食總能給你意外......不帶偏見、以當地文化觀察之......

    還有,你要有個的舌頭,並能描述其口感、味覺、層次、並能用音樂的、美術的、文學的方式描繪出來。

  • 5 # 娜妮一家的日常

    首先應該要取得專業資質,而且需要善於對美食從色、香、味、形方面提出專業獨到的見解,並善於把美食推薦給吃貨們的人,可以先從吃播瞭解起來。或者在網上尋找一些相關的知識學習學習。

  • 6 # 青海老楊

    吃,誰都會?美食家不是單單什麼好吃吃什麼?吃的多那是吃貨,既然賦予美食家的頭銜,會品味,略知烹飪方法,深知食材,瞭解飲食文化

  • 7 # 武漢壹周

    很多人覺得美食家這份工作,實在是神仙日子。吃吃喝喝,拍拍美照,味蕾的滿足不到不需要花錢,還能憑此賺錢,真是羨煞旁人。

    事實上,這真是個天大的誤會。古往今來,但凡能稱之為“家”,必定要在相關領域有獨到的積累、文化、美感。即便是吃喝此等看上去再日常不過的俗事,要當得起一聲美食家,也必定要有過人之處。否則,光一條舌頭靈敏,不過是一條單純的吃貨罷了。

    臺灣作家焦桐寫過一本《臺灣味道》,裡面詳細記錄了綠竹筍、牛肉麵、蚵仔煎、炒米粉、薑母鴨、滷肉飯、吳郭魚等50道臺灣庶民小食。

    談及此書,人們總說除去食物本身的味道和詳細餐館資訊,作者更多是藉由每一道臺灣美食來追憶早已逝去的人與物。歷史淵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屬於臺灣人的情感,在這本書的字裡行間都可見一斑。所以可以說,焦桐是名副其實的美食家了。

    另一個當之無愧擔得起一聲美食家之稱的,是汪曾祺老先生。《故鄉的食物》一書,伴隨壹周君從半大少年到如今髮際線堪憂,仍然津津有味常翻常新。

    美食家需要的幾個必要條件,汪老先生十分齊備。

    一是敢吃,雲南的菌子紹興的臭豆腐,四川的麻辣貴州的酸,對舌尖萬物都有好奇心,這也是一個美食家最基本的素養。

    然後是會吃。這個會不單表現在善於品嚐別人做的菜餚,而是自己也能動手,還頗有一手獨家絕活兒。汪曾祺就做得一手好菜,作家朋友們最愛去他那兒蹭飯,對其手藝讚不絕口。

    再就是能寫了。對食物見解再深,如果不能行文傳播,用文字來感染大眾,那這人充其量,也就是小範圍內一個“吃主兒”,離高大上的美食家,還差著大截呢。

  • 8 # 亞洲食學論壇

    我對現代美食家瞭解甚少,雖然自媒體時代向大眾介紹和傳播美食方便了很多,但是真的專家級別應該也是少數,而且這裡面存在喜好因素,大家心目中的美食家都不一樣。所以我想說說古代那幾位被歷史鑑定過的美食家情況。

    明清美食是整個古代飲食的巔峰,江南更是如此。高濂、袁枚、張岱、李漁,這四位即是美食愛好者中的佼佼者“美食家”。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美食家呢?

    首先,一個客觀因素,閒暇時間。江南流行隱居在城市裡計程車大,稱為“市隱”計程車人,這些人不是普通老百姓,都是曾經博取功名但是又官運不順導致厭惡、絕望,轉而投向藝術和恬靜的生活。高濂辭官後住在杭州;張岱一生浪跡在杭州、蘇州、揚州、南京等地;李漁先居杭州後在南京;袁枚居南京。

    其次,一個重要條件 ,優裕生活的厚實基礎。現在說就是物質條件。這幾位市隱的美食家都是有錢人,住所豪華氣派得連知縣都羨慕死,李漁在南京構建的“芥子園”,種滿花草樹木,亭臺樓榭、雲谷、山泉一應俱全。袁枚造的“隨園”不多介紹,請結合清宮劇裡面大戶人家想象,張岱的魚宕,三百餘畝,多種菱芡,鄉野生活,最真實的美食。其他兩位也是園宅自具。對於古代,沒有條件的農民能吃到的美食實在有限,不具備成為美食家的條件。 對現代而言,物質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也有很多好吃不貴,適合大眾消費和口味的不是更好?

    芥子園

    第三個必備條件,我覺得是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古代就是寫文章,文字表達水平,這幾位都是從小讀書,又考過功名的,文字造詣水平很高,都有飲食類書籍和文章的代表作,食物再好吃,如何能準確表達出來,能夠讓看到的人產生吃的慾望,甚至已經感同身受了,這很重要。為啥我說語言表達能力? 因為現在的傳播媒介,美食家品嚐的神情和之後的詞彙描述,如果恰當,其實是相當有感染力的。

    所以,真正美食都是有故事的,美食家得是一個肯花時間,有一定物質基礎,有很大愛好,有文化有思想的人。

    GSN

  • 9 # 東里千訣

    學習 有人教自然是最快的,名師出高徒

    多看 多看美食節目,研究美食食譜

    多練 依樣畫葫蘆的做出同樣的菜式,並且要找出導致味道不同的原因,一次次改進,熟能生巧

    多嘗 多品嚐美食,做到能分辨出美食中都有哪些配料

    瞭解 瞭解各種食材的特性,瞭解食材搭配

  • 10 # 東北爺們兒的廚房

    無論是哪行哪業,若要能到了成“家”的地步,那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更不是有了較高的專業水平或者在一些領域內有了影響就行的,這樣的人只能叫專家,卻不能成“大家”。

    而美食家在諸多“大家”中又是一個有著特別魅力和影響力的重量級人物,縱觀華夏大地,真能被人們認同的美食家就那麼幾個人,甚至掰著手指頭都能數過來。成就一個美食家不僅要有吃遍天下美食的能耐,更要博古通今,除了對烹飪技法的透徹領悟,還要對歷史、人文、民俗、藝術等等有深厚的素養積澱,不僅是比別人都會吃,還要比任何人都吃的明白、吃的風雅。一個美食家的基礎不僅要有一張好嘴和好肚皮,更要有一手的好文筆,吃在自己嘴裡的味道,寫成文章出來能讓所有看見的人彷彿都嚐到了,這便是能耐。

    從歷史上來看,基本上所有的美食家都是出身名門,寒門出的了孝子英才卻是很難出美食家的。這裡完全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若沒有殷實的家境,很難有錢有時間在吃出花樣這件事情上下功夫,就像曹雪芹若是沒有少年時期豪門的親身經歷,也絕寫不出賈府那奢靡的生活。

  • 11 # 甘之如飴之宴遇

    美食家按照年代區分:

    前期美食家——實至名歸,大家風範,

    現代(80年代開始至今)美食家——“美食家”和“美女”,是當下最氾濫、最寬泛、最揶揄、最戲謔、最附庸風雅、最褒貶不一、最良莠不齊的人物稱呼!

    將來美食家(何時起記入,不得而知!)

    代表人物:

    伊尹

    彭祖

    蘇東坡

    袁枚

    梁實秋

    唐魯孫

    汪曾祺

    陸文夫

    蔡瀾

    (未按年代順序描述記錄)

    那我們不妨看看這些美食家的成長軌跡和生命歷程——

    特質和能力:1、閱歷:個人的成長、生活、學習、工作、居住環境塑造!比如蔡瀾先生,作為電影監製、專欄作家、電影節目主持人、商人的閱歷成就了這位近代大名鼎鼎的美食家。2、影響:個人主動或者被動的受人生關鍵人物所影響。淮揚菜大師周曉燕之所以進入美食烹飪的江湖廟堂,就是因為他家的鄰居對他的影響和宣導!就是因為這個關係頗好的鄰居高考沒有考上,便去了淮安商業技工學校烹飪專業,畢業之後留校任教。正是此人的影響,成就了“刀客”傳奇!

    3、學習:

    書籍作品——

    《史記》——《呂氏春秋,本味篇 》

    《隨園食單》

    《美味求真》

    《雅舍談吃》

    《 唐魯孫系列:中國吃》

    電影作品——《孤獨的美食家》《午夜食堂》

    影片作品——

    《尋味順德》

    《新疆味道》

    《延邊味道》

    《吃在江蘇》

    《記錄廣西》

    《老廣的味道》

    《川味》

    《一城一味》

    《味道》

    《水果傳》

    《小海鮮》

    《味道雲南》

    《日出之食》

    《魚米之鄉:火辣辣的湘菜》

    《走遍中國美食篇》

    《中國人的零食》

    江南的味道——舌尖上的江蘇《中國味道》《春風得意梅龍鎮》

    等等!

    4、工作:作為“中華談吃第一人”唐魯孫,家道中落。年輕時隻身外出謀職,遊遍全國各地,見多識廣。儘管出身貴胄,有機會出入宮廷,親歷皇家生活,習於品味珍饈奇珍,但其作品最具特點記載和描述的還是後來工作過程中,遍嘗各省獨特美味,對飲食的獨到見解。

    5、生活態度:開朗樂觀,少有陰暗,更無憂鬱!心存美好,尚能飯香!

    6、總結:蔡瀾先生,其實是早年因為工作的關係,將平常就餐的經歷,進行了系統的資源整合和總結!

    7、文學:陸文夫,作品《美食家》

    個人堅持認為,不能再單以中餐傳統思維和評判觀念“以奢為榮、以繁為傲、以貴為尊、以稀為罕”來區隔“美食家”的定義。

    比如韓國人就把蘿蔔、白菜做到了極致。同時無論“魯菜”裡的“扒白菜”,抑或“川菜”裡的“開水白菜”。也都是物美價廉!雪菜、韭菜、豆腐、酸菜也都得到歷史上的美食家欣賞和品味!

  • 12 # 海外美食作家冰清

    首先要從內心熱愛美食。現在很多所謂的美食家,是因為看到美食有熱度,有錢賺就扎進來,其實內心並不熱愛美食。這種功利行為要不得。美食家要多見識不同的美食,不要給自己太多限制。太挑食會阻礙自己的眼界的。美食家需要了解美食的每個環節:從種植到加工,知道我們餐桌上的食物是怎麼來的。如果能學一點食品科學與營養學知識更好,這樣能讓你走得更遠。需要有良好的攝影技能和寫作技能,把食物很好地展現給讀者。自己最好也會烹飪食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美食。美食是一輩子要學習的,活到老,學到老。要敢於不恥下問,要多跟同行交流,汲取知識和不同的經驗。美食家是很幸福很快樂的一個職業,但也要付出很多。所有的付出不一定有回報,但一定能帶給你最大的愉悅。

  • 13 # 有間食堂

    一個真正的美食家是集文學、美學、地理、歷史等為一體的大雜家。食物雖簡,但每一個食材背後都可以引出典故。但凡喜歡美食的人,大多為性情中人,貪玩且有趣。比如這位王世襄,他就是一個頂級大玩家加美食家。玩一樣精一樣就是他,最好吃的也是他。

    他用了最簡單的食材大蔥,做了一道油燜大蔥。同時參加這次聚餐的美食家汪曾祺對王世襄推崇備至,評價為:“學人中真正精於烹調的,據我所知,當推北京王世襄。

    王世襄的一生很像從武俠小說中走來的人物,家境殷實,少年時燕市稱頑主,架鷹遛狗捉獾玩鴿子蛐蛐,對襟棉襖,鹿皮套褲,招搖過市,最費錢最費時間最花精力的玩他都嘗試,而且樣樣精通, 不止於此,後來他把這些玩法詳細攻略都記載下來,寫在了他的著作《錦灰堆》中。他研究明代傢俱,寫了一本《明式傢俱珍賞》,他研究漆器,寫了一本《髹飾錄解說》,總之,他經手的每一個玩,都玩出了高逼格。

    對於這個老玩主,他最愛玩的恐怕要數做飯和吃。走到哪裡有他在,廚子的事就交給他了,出差住旅店,找到老闆要借個灶臺做菜的是他,到了幹校學習,借老鄉家的灶臺做了魚吃得忘了身處苦境。老年時候的王世襄穿著粗布大褂騎著一輛破腳踏車上街,車上掛著他去菜場買來的食材調味料等招搖過市,路人不識他,以為他是從哪個食堂裡跑出來的做菜師傅。老先生覺得做為一名廚子,下菜場親自挑選新鮮好食材是為樂趣。“為嘴傷身,不冤不樂“,他的兒子王敦煌這樣說這位老玩主的爹。

    這樣的人是就是美食家。你還有補充嗎?

  • 14 # 大成尋味記

    美食家從定義上來說是指善於品評食物,善於對美食從色、香、味、形方面提出專業獨到的見解,並善於把美食推薦給吃貨們的人。而且對於如何處理食材、烹飪技巧、造型擺盤皆有深刻理解的集大成者。與以飽口腹是務的饕餮者和旨在闡釋食道、詮說食論的食學家不同,美食家是以快樂的人生態度對食品進行藝術賞析、美學品味,並從事理想食事探究的人。

    美食家不僅給吃貨們提供了美味可口的東西,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健康。在著名作家陸文夫筆下的美食家是這樣的,對本地的美食所在瞭如指掌;哪裡有新的美食,他們必然火速趕到;他們對美食的點評恰如其分。

    中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顯然已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識了。再孤陋寡聞的人,四大菜系或者八大菜系,即使沒有遍嘗的機會,名字總能說出幾個來的。

  • 15 # 比你大一號

    我理解的美食家有兩種

    第一種是會吃的,不管哪個菜系,咔咔咔邊吃邊能說出個256來

    第二種是會做的。不管哪個菜系,咔咔咔就能做好了上桌

  • 16 # A蝦蟹老闆勇哥

    首先要會吃,酸、甜、苦、辣,鹹。

    還要了解食品的特性。

    做個很認真的吃貨,哪怕吃白米飯也要認真品嚐她的特性,軟,硬,糯。

    吃貨的路上很開心。

  • 17 # 四無忌憚3

    1.首先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加強理論學習

    3.品嚐觀摩知名酒店、知名菜系

    4.交往廚師,瞭解廚房,加深認知

    5.與消費者多溝通,瞭解客戶需求

  • 18 # 番禺阿豪

    要以蔡瀾為例的話,他老人家在專欄裡面是這麼答小朋友提問的:

    問:「我很想問一個許多人都想問的,那就是怎麼能成為一個像你一樣的美食家?」

    答:「美食家我不敢當,我只是一個喜歡吃的人,問我怎麼成為甚麼甚麼家,不如問我怎麼求進步。我的答案總是努力、努力、努力,沒有一件事不是不努力就可以得來,努力過後就有代價,用這些代價去把生活質素提高,活得比昨天更好,希望明天比今天更精彩。」

    =========

    美食家往往是一個被濫用的詞語,隨便一個喜歡吃的人都可能被叫做“美食家”;但真正那些對美食有深刻認知的人,則一般會因為懂得越多知道自己不懂的還更多,並對這三個字產生敬畏,不敢以美食家自居。

    如果華人中有美食家的話,那麼,蔡瀾認第二,恐怕沒人敢認第一。以知名度而論,蔡瀾是絕對的第一,並且這他第一恐怕其他所有人加起來還高。

    =========

    下面偶試以我所理解的美食家標準並參照我所瞭解的蔡瀾作答。

    我只談華人美食家,不談東西洋;一是不瞭解,二是即便根據我所瞭解的部分華人與東西洋差距也甚大,無法混為一談。

    我也不談我認識的美食家。

    第一條是見識。

    見識則又分廣度與深度。

    蔡瀾之所以成為公認的美食家首先是因為他廣博的見識;蔡瀾早年因為做電影監製的緣故,旅居過世界N多國家,品嚐過世界無數地方的地道美食。這點他基本秒殺了其他華人美食家;而且也很難有後輩在美食見識廣度上超越他。

    蔡瀾在見識的廣度上獨步中原,但具體到某個特定菜系或者是領域,則往往會有比他研究得更加深的牛人。這點他在他出版的《華夏美食系列》總序裡面有提到:

    我對全國飲食,熟悉的只有香港,其他省份,就要靠當地人的推介。要在一個地方住上四五十年,才能略為了解,要是做得到原汁原味,那還是要在當地土生土長的師傅,才調得出真髓。

    ……

    有鑑於此,這一系列的書,都要請當地作者動筆,我只是負責監修工作,最後一集的香港美食,才由我親自撰寫。

    這也就是所謂的“T型人才”吧,廣度得有,但也必須得有某方面的深度讓他人信服。

    (味覺/嗅覺我倒不認為是成為美食家的條件。確實有味覺/嗅覺出眾的人,但能吃出來普通人完全吃不出來的滋味又有什麼作用呢?普通人又吃不出來,更無法在乎。另一方面,味覺/嗅覺是可以培養的,不同的美味體驗得多,味覺/嗅覺自然會提高;而美食體驗的多寡,則便是見識。

    第二條是人文修養。

    很多的美食家實際都是來自文人。清代的袁枚首先是詩人、散文家,然後才是以《隨園食單》出名的美食家。大陸現在“美食家”中知名度排第二的沈宏非則根本可以說是個不懂美食的撰稿人,他僅僅是借美食去寫讓人拍案叫絕的雜文。女“美食家”殳俏的名言則是:“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基本上,這些“美食家”都是以美食為切入點,但他們寫的則是別的東西;以他們的聰明才智換別的切入點也可以寫得很好。但,美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很容易的為大眾所接受。大眾因為這個切入點,也會把他們認為是“美食家”,即便以美食為切入點的文人可能完全不懂美食的。

    要成為“家”,人文修養是必須的,否則無法寫出傳世的文字;而人文修養的缺陷,正是很多廚師無法成為大眾所認可“美食家”的根本原因。

    廚師可以很懂美食,但是他們的文化修養往往太差,寫不出書來,就算寫出來了,可讀性也往往很差。這是華人廚師的悲哀。

    蔡瀾的文字功力極深,論出版數量,則又是他第一,秒殺其他所有人的第一。

    第三條是廚藝。

    必須真刀實槍的自己去做菜,這樣才有可能對食材對廚藝有真實的瞭解;要成為美食家,寫文章說某某菜好是遠遠不夠的,寫自己吃了這菜如何他媽的“最難將息”簡直就是對“美食家”這三個字的侮辱。

    這方面,沈宏非是負分滾粗的。他自己也很清楚,他最多就是自稱吃貨/饞宗大師。是大眾、傳媒把他吹捧為美食家。

    得懂得做菜,才能從美食的角度去講述這道菜為什麼好。舉個例子,傻逼弱智美食節目主持人才整天“入口即化”,作為美食家,必須得說明為什麼入口即化,而要很好的說明這點,則必須要有深厚的廚藝做為支撐。

    就我從蔡瀾的散文中看到的,蔡瀾在這方面其實也不怎麼樣。他老人家最多也就是能夠在家裡做做菜,朋友吃了之後做得不錯的水平;距離專業廚師的水準很遠。所以,蔡瀾一般也不怎麼寫美食為什麼好這個問題,即便是寫,也往往是轉述專業廚師的話語。

    =========

    能夠在見識、人文、廚藝三方面都有造詣的人我覺得就是美食家了吧~然後,要論“等級標準”的話,這三方面應該都可以獨立比較去分等級。

    在這三方面都達到非常高等級是非常難的,基本上是要求精通三個雖然相關但實際上不同的領域,要成為三個領域的牛人,然後才是美食家。

    蔡瀾在廚藝這個領域雖然不足,但他另外兩個領域的造詣據我所知均是頂尖的。

    ========

    那麼有沒有美食家在這三個領域裡面都均衡發展,達到極高的等級呢?

    我知道的華人美食家這三項均佳也是有,而且很出色的一位而且還是女性:莊祖宜;臺灣師大英語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2006年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研習烹飪;畢業後隨夫赴港,在米其林二星餐廳Amber做從廚房學徒做起。

    =======

    補充一下“先決條件”,要成為美食家積攢見識那部分,需要特別有錢+有閒。

    美食家是很難賺錢的,除非做到蔡瀾那樣的知名度;所以美食家往往都另有職業,得先苦逼的去賺錢,然後再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據說蔡瀾做成龍電影監製的時候,就已經是千萬富翁。

    這方面女性倒有優勢,嫁個好老公就行了。殳俏老公是做金融的,莊祖宜則跟美國的女美食家朱麗亞·蔡爾德一樣,有個外交家老公。

  • 19 # 東明日記

    你好!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自己要喜歡美食。我不知道所謂的美食家到底什麼樣的,但是我自己感覺你自喜歡做飯,喜歡吃,能有一定的鑑別能力,其實人人都可以成為美食家,不是說非要多有經濟實力怎麼樣的,對我們老百姓,你所在城市都會有一定特色的館子,小吃你都可以試吃一遍,也可以在家做一遍慢慢的你就會是美食家了,其實美食就是老百姓都喜歡才是美食,老百姓都是美食家!

  • 20 # 山野猴子

    平時留意一些口味獨特的美食,看個人喜好吧,我就比較喜歡做吃的,比如家常菜,或者一些營養煲湯,覺得中華文化裡邊的養生之道可以多瞭解一些,畢竟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五六天不排便,便秘嚴重,我們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