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和言悅色

    古語有:閨女上墳,孃家沒人。

    還有:姑奶奶顧家,兩頭不發。

    嫁出女,潑出水。女人嫁夫家就是夫家人。女人一旦出嫁,孃家房沒你一間,地沒你一畝,死了也入不了孃家墳。孃家只剩下對父母孝順的一小份責任和義務了。

  • 2 # 老不死的農民

    老農告訴你這是真的,嫁出去的女人就不是孃家人了,在舊社會嫁出去的女人還要姓婆家的姓!比如張家的姑娘嫁到李家,應該交李張氏而不能叫張某某。所以說不是張家的人了,就不能上張家的墳了。這是對女人的歧視!

  • 3 # 童年記憶館

    在以前的舊社會,對規矩是很看重的,第一個舊社會屬於封建社會,社會地位主要由男性決定,因此女性地位底下,無法參與到規定指定行列,這就導致女性沒有任何發言權

    嫁出去的女,如同潑出去的水,嫁出去那一刻起,女性就不在是孃家人了,而是婆家人,就連姓氏也是跟著婆家,比如張姓嫁給李姓,都稱她為李夫人之類的。一年到頭只有一次機會攜帶自己的孩子會孃家探親,其他時候都不允許。

    再一個就是,你是嫁出去的女,你到孃家來上墳,這是對孃家極大的侮辱,孃家人就會被鄰里鄉親瞧不起。

    如今好了,新中國成立改變了這一對女性的歧視,為實現那些男女平等的先輩們致敬。

  • 4 # snow真味

    傳統觀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民俗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其實起源於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中國農耕經濟推動下認為男性是家裡的頂樑柱,女性遲早要嫁到別人家,為男方家生兒育女,不能再幫到家裡了,只有男性一直會留在家。

  • 5 # 夢蜻蜓109039676

    出嫁女回家上墳,是出自內心對親人的思念和拜別,一年一度的清明或重陽節掃墓,是對己故的長輩尊敬拜謝,並不是有損孃家旺氣。同是爹媽生,公婆愛孫兒,兒女盡孝道,何理辱門風?應該說不回鄉拜長輩墳的人才不孝,才正式是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一點情份也不在了……。新社會新作風,有情有義有祖國,不要移居外國就忘國,情牽萬里還是孝,忘國忘家才是辱……

  • 6 # 先生195810245

    雖然新中國實行男女平等條例,但在社會現實生活當中不得不服從傳統禮規,無規無佢不成方圓,世間無絕對,這個道理由人去觀察就知道了。

  • 7 # 編外參謀K十三

    外嫁女有自己的家,已成一代繼承人,過年過節管好家中內務,然後男人去拜祭,清明可以一齊上墳拜祭,孃家自有孃家人理,有孝心也只有提前給香火錢給兄弟代理,嫁出的女只有參與喜事,處嫁女回孃家管拜祭不是好事,意味孃家丁不旺,或絕戶,女兒才回去哭祭

  • 8 # 晟晾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我長期不在國內,清明節掃墓都是我老婆去,兩邊都沒有人阻止她不準去哦。

    小地方的風俗不代表其它地方也一樣,以後會不會有人掃墓還難說呢。

  • 9 # 吳召華937

    只是某些地方,重男輕女的不正當觀念!為什麼把現在自己乾的糟糕行為都推給解放前呢? 請問懂得“女人是半邊天”嗎?嫁出去的女不是給“賣”出去了,回孃家是割不斷的親情。看望老人、親人、上墳祭祖是人性的需要。具實際瞭解,看到的情況是,女兒女婿和其子孫後代回孃家拜祖,從不間斷。

  • 10 # 舒逸輕輕說

    非也、非也,此種說法不對,我大姑奶年年回家祭祖,甚至連她女兒也回來,熱鬧哩!

    存有此觀點的人,胸懷狹窄、思想守舊,認為所謂的“風水”會給出嫁女搶跑,風水會向出嫁女,而不富自己。

    舊時祭祖作女的不可來,那是封建思想。舊社會男尊女卑,一切事都由男的作主,女的只有唯命是從。什麼“嫁出去的女有如潑出去的水”。什麼“女兒來祭祖風水會向她家管”等等,純屬無稽之談,美好的生活,好的“風水"並非一場祭祖就能換來,還不是靠自己的腦袋和勤勞的雙手嗎?

    祭祖在農村是很隆重的事情,時代俱變,殘留的封建思想在不斷消忘,單位工作的回來祭祖,不少出嫁女也返鄉祭祖,和叔伯一起,各家女兒及她們的孩子也回來,一大家庭。小車魚貫而入,又魚貫而出,再魚貫而入,場面熱鬧,祭完了一大家人歡歡喜喜飽吃一頓,就像親人聚會般,嘻嘻哈哈,暢談生活、時代,敘敘感情。

    這未償不是一件大喜事。孩兒們也快快樂樂的。

    我們這裡是九月初九重陽節祭祖,佳節一到,前家後家,上家下家,竹炮喧天,說句不誇張的話,有如過年、熱鬧非凡。

    時代的巨輪已邁向二十一世紀二千年代的今天,不必拘泥一格,一些陳年老規不必保留,出嫁女也是一家人。遇到事情還需兄弟姐妹一起商量哩,作女的對孃家祖先感情也是挺深厚的。誰個不愛自己的先人呀!

  • 11 # 臭小子的春天

    怎麼說呢?

    過去我們這裡,父母下葬,入土為安,也不讓女兒兒媳婦跟著去墳裡,現在為了多看一眼父母,為了不留遺憾,現在也讓閨女兒媳婦跟著一塊去了……

    都是父母生的,都是父母養的,父母都去世了,逢年過節去祭拜一下,男人可以去,閨女怎麼就不可以去?

    什麼風俗呀?什麼習慣呀!都是狗屁呀!不是提倡男女平等嗎?大家不是總是說女兒也能傳後人嗎?怎麼到了這裡?連祭拜一下過世的父母都不行了……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反正我們這裡讓女兒去墳地去祭拜,大多說情況下,還是兄弟姐妹一塊去,不過有這種說法,男孩負責整個族人的墳,女兒只祭拜自己的父母……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規矩都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就有變通的地方,所以我們就沒有必要默守陳規,時代不同了…

    過去女同胞裹腳呢,現在怎麼不去裹了…

    過去男同胞留長髮,現在怎麼不去留了…

    過去女人不出三門四戶,現在女人頂起半邊天…

    所以說,沒有所謂的規矩是一成不變的,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思想在解放,一些老思想老規矩也還改改了,老鐵們,贊成的舉個小手,

  • 12 # 濟陽堂十哥

    主要是指有兄弟的怕外嫁鄉回來搶風水,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不少,逐步改革,男女都一起給已逝的父母掃墓,但在客家地區女兒給父母掃墓還是少數,媳婦是可以去的。

  • 13 # 張煒岸

    我們中國歷史傳統就是父權思想,幾千年來唯有男性作為傳宗接代的象徵,也就有了宗親的傳統,女人,很多時候只是生育的一個載體,並且女性對家族宗親起的傳承作用就是生兒子,因為男性更能體現宗親的特性,也更加穩定聚居某一地區,慢慢就形成了幾千年來的家族宗親觀念!百家姓實際上是以男方的宗族來體現的,男婚女嫁就是這種傳統的表現,到今天為止,我們大多數人都跟隨父姓也正是體現宗親的特點,既然女人是嫁給男人,是大家認可的一種家庭結合形式,子孫後代、祖宗等等概念都以男性作為識別宗親的依據,於是,女人必須依附夫家而活,女人生了兒子符合傳宗接代的條件,實際上女人也就有了依靠!既然在一個大家認可的父權社會,女人是嫁給了男人,以男人所在的宗族作為百年後的依託群體,當然也是受男性後代膜拜,從而保證了宗親的純潔性,所以,外嫁女入籍了夫家,就不能打亂約定俗成的男性宗親傳統,大家對生了兒子就是宗親一員沒有異議,生了女兒就要嫁出去跟其他男人結合成外姓家庭!正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才區分了外婆外公、祖父祖母的關係,一個外字道盡了宗親的純潔性要求,實際也就是男方綿延子孫後代的要求,我們不能打破這個傳統,否則,或許許多倫理關係都成了問題,從生理學角度看,男人性染色體是XY,女的是雙X,科學地解釋了男性宗親的穩定性,用姓氏來劃分宗族,能夠避免近親繁殖,古人發現近親繁殖後代普遍弱智的現象以後就定下了同姓不婚的規矩,男性宗親透過婚娶其他姓氏女人生下的孩子更加聰明,因為宗親的緣故,當然要防止認知混亂,保持宗親的純潔性,大家約定俗成的風俗習慣就是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孃家拜祭祖宗,孃家的祖宗有兄弟的子孫祭奠,所謂的女兒回孃家拜祭祖宗極可能會壞了規矩造成認識混亂,所以大家認為這是一種災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禁止女兒回孃家拜祖宗的看法。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小事,現在似乎許多人不屑提倡傳統,如果隨意隨母姓,顛倒了宗親觀念,極可能第二代李姓男娶了張姓女,實際上這兩人是同胞兄妹,你說下一代生出兩個弱智兒來咋辦?所以,不要整天想著都22世紀了,還在乎這些做什麼?我本人決不允許子女跟女人姓!

  • 14 # 別來無恙

    我是湖北的,我們老家的風俗是:出嫁的姑娘要回家祭祖,如果是父母有一方不在的話,必須回孃家祭祖。如果只是爺爺奶奶不在的話,你可以選擇回或者不回,主要看自己的時間安排。所以我們這裡不存在不可以回孃家祭祖的說法。

  • 15 # 青青園園

    什麼地方?誰不是父母生養的孩子?怎麼說不給女兒去掃墓沒有這種道理我也是女兒從懂事起就去給祖宗上墳,父母離世後年年清明節都給他們上墳誰說不給去?除非沒有教養的人才不去。

  • 16 # 謝永球539

    不知道外嫁女不能回孃家掃墓祭祖是哪裡的規矩?在我們廣東客家人的風俗裡,家族中嫁出去的女兒,有一個專門的詞語:“五姑”。不管是本家族中有紅白喜事,還是清明祭祖,那是一定得通知五姑,最好五姑能帶上丈夫和子女,屆時到場的。這是家族認可血脈,認可子孫後代的表現!

  • 17 # 天天有驚喜193

    現在都新社會了。新事新辦,沒有那些規矩。 身體不好的。孕婦。小孩兒。不可以上墳。其餘的隨便誰都可以去了,沒有啥說法,

  • 18 # 山頂之松2297

    難道真的商女不知亡國恨?或是逼其忘記父母恩?有些舊思想是自討苦吃,只要你有這種舊觀念、女兒就是有錢也不願接濟你多少。

  • 19 # 一株吊蘭

    這是不可能的,違背綱常倫理。不可能有人這樣做。

    孤陋寡聞,沒聽說過這種說法,不知是哪地方風俗。

    (紅樓夢 元春省親 劇照)

    過去人們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也只是說嫁出去的女兒如果回孃家要有正當理由,不能是被休才會的孃家。

    《紅樓夢》中賈元春作為貴妃,皇帝還允許她回家省親呢!

    千百年來,我國封建王朝始終以孝治天下。為父母奔喪乃人之大倫,作為子女如果不去奔父母的喪、拜祭父母,那是不孝,朝廷是要治罪的。話又說回來,誰又敢攔著不讓去拜祭父母?真如此,那這個人恐怕就有牢獄之災了!

    就是擱現在,也是違反人格權、身份權的。

    所以,不可能有這樣的說法和做法。

  • 20 # lihhsd

    規矩都是人定的,更多的規矩是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

    我結婚的時候那會女方父母還基本上沒有去男方家的,但那時我岳父母都去了,當然他們也特別高興,以前嫁閨女只能送人,不能去現場。可現場結婚的雙方父母基本上都是到現場的,以前的老規矩都沒有人提了。

    我大姨子的孩子結婚,當是要很多彩禮,因為在他們那裡女孩不參與養老,可他們來山東後發現男女都需要養老後,再嫁閨女就不再要那麼多彩禮了,更成要房子、車子,這些東西要了也是小兩口的,不付出彩禮的代價就是岳父母也要養老。

    說到回鄉祭祖,原來是因為回鄉不方便,再有就是女方經濟不獨立,現在的女同胞們都掙錢了,很多比男方掙錢還多,說明自然就腰桿硬了,所以想拜就拜。再不同意,就不看孩子,不做家務,不給錢,你看哪個男方敢再說話。

    風俗都是隨時變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術生在畫裸體的時候如何克服自己的生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