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小白私房菜

    皇后最大,皇貴妃次之,其次是公主,最後是郡主,皇后是一國之母,皇貴妃等於是小妾,公主是皇家的人,與她的母輩小一輩,而郡主大致相當於你父輩兄弟家裡的孩子,也是領俸祿的,只不過沒有實權,而且,按理說郡主是不住在皇宮的

  • 2 # 一綹春風79682225

    古代人對正室配偶稱呼好象是以身份來叫的,普通人一般稱家妻,內人,有知識的稱(拙荊)稍有功名的稱(娘子)!官員正室配偶稱(夫人)!皇帝的正室配偶稱(後)!老皇帝的配偶就加個(太)字!皇后與貴妃的區別就是正室和偏室的意思!平常人也就是老婆和小三的意思!官員也就是夫人和妾的意思!皇帝的小四,小五也就叫梓童,彩人等不同層次的叫法!

  • 3 # 刑部小書吏

    皇后是在秦始皇確立了皇帝作為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之後才出現,因為有了皇帝的出現,將原本的王后升格為級別更高的皇后,成為帝國內唯一能與皇帝平起平坐的地位與角色。現存的史料文獻無法確定秦始皇是否有冊立皇后,而秦二世亦然。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正式記載的皇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雉。皇后的產生需經過皇帝冊立。冊立皇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國家事件,要詔告天下,普天同慶,同時還有一項正式隆重的立後儀式。除了正式的詔書外,頒發印章做為信物。

    漢朝呂雉“皇后之璽”玉印(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

    皇貴妃是中國明清兩朝存在的后妃等級,最早冊封皇貴妃是公元1457年明景泰帝的寵妃唐氏,但明英宗復辟之後,唐氏的皇貴妃身份就不再被明朝承認。明憲宗寵妃萬貞兒為明代首任得到認可的皇貴妃。之後,皇貴妃是為僅次於皇后的后妃位號,是明朝後宮中最為尊貴的的妃嬪,但有明代皇貴妃的人員沒有定數。清朝將皇貴妃定為一個,是僅次於皇后的位號,因此清朝皆不輕易冊封嬪妃為皇貴妃。

    皇后與皇貴妃的區別有兩點:

    一、出現時間不同:皇后最早出現在漢朝,歷史記載第一位是呂雉。皇貴妃最早是明景泰帝的皇貴妃唐氏,但後不被承認。明憲宗寵妃萬貞兒為首任得到認可的皇貴妃。

    二、政治地位不同:皇后是正配的稱號,皇貴妃的出現就來於寵妃。

    喜歡歷史,專注碼字,圖片有缺,文物圖補。敬請關注治史局

  • 4 # 遺產君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制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的后妃制度,但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漢高祖劉邦首立呂雉為皇后。

    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孝武帝劉駿於孝建三年在妃嬪中設立貴妃,其地位次於皇后,後宮第二尊貴的封位,貴妃這一封號一直延續到清末,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楊貴妃了。到了明朝,明宣宗朱瞻基首次設立皇貴妃封位,地位僅次於皇后,他破例將他情投意合的貴妃孫氏提高一個等級升為皇貴妃,她就是英宗朱祁鎮的母親;而正式冊封為皇貴妃的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氏。

    皇貴妃,在貴妃前面加一個“皇”字,可見其地位非同一般,以表示皇帝的格外恩寵,在明朝皇貴妃可以為多人,而在清朝,皇貴妃只設立一人,皇貴妃相當於側皇后,也就是皇后的備胎,當皇帝尚在,而皇后先他而去或者皇后被廢時,皇貴妃就可以取而代之。

    皇帝的正妻稱為皇后,自秦漢一直延用到清末,皇后在後宮的地位相當於皇帝在前朝的地位,皇后作為六宮之主,主管後宮一切事務,甚至有生殺大權,皇貴妃、貴妃以及其他的妃嬪都要向皇后稱臣,都得向她請安,都要受她管轄。

    皇貴妃是後宮側室中級別最大的,是最高一級的妾,如果皇后過世或者被廢,則皇貴妃可代行六宮之主。

    皇后的產生需要經過皇帝的冊封,冊封皇后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要昭告天下,普天同慶,同時還有一項正式而隆重的立後儀式,這是所有的後宮妃嬪們最為嫉妒的。

    特別是皇貴妃最最吃醋,自己與皇后就差那麼一點點,她是多麼的希望自己也有這麼一天。(貴妃)

    皇帝的後宮等級森嚴,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等等,她們吃飯、穿衣、喝茶、取暖、香脂粉等都是嚴格按照級別供給,像皇后的年俸銀是1000兩,配宮女10人,皇貴妃的年俸銀是800兩,配宮女8人,貴妃的年俸銀是300兩,配宮女6人,而最底級的答應年俸銀只有30兩,宮女1人,可見其差別之懸殊。因此這些妃嬪們爭取最大利益的唯一途經就是爭寵,只有得到皇帝的寵幸他們才能一步步高昇出人頭地,爭風吃醋、互相打壓就成了後宮的常態。正是因為有了這許多的等級,後宮才有了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在後宮上演了一幕幕的悲喜劇,正所謂有人歡喜有人愁,還有她們無盡的淚水,後宮既是皇帝的天堂,也是妃嬪們的煉獄。

  • 5 # 中孚鑑

    古代皇帝是九五至尊、天子之尊,在平常百姓之家是夫妻相同,但對於貴為皇帝天子之尊,妻子是不能和皇帝平等的。

    所以在古代天子獨大、不與妻齊,妻與齊同,所以皇帝的正室就居後,為後。同時後也代表著女性權利地位最尊貴的。

    皇帝是天下之主,而皇后就是後宮之主,是太太上皇和皇太后、太皇太后,雖然地位比皇帝、皇后要尊貴,但實際上皇帝卻是王朝的掌權者,皇后是後宮之主,只不過他們要對皇太后、太皇太后孝順,所以有時會聽皇太后和太皇太后的。

    皇后就是皇帝的正室,她的兒子就嫡子,有時雖然皇后的兒子不是長子,但因為她是皇后,所以她的兒子雖然不是長子,但地位卻是嫡子。地位要高出很多。

    而皇貴妃是皇帝的妃子,地位比皇后要低一等到要比皇帝別的妃子要高。

    同時皇宮內,皇后在同時只有一位,而皇貴妃卻可以同時有兩個一上。

    古代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但他並沒有立皇后,而正史中第一個皇后是劉邦的皇后呂雉,劉邦去世後,呂雉之子劉盈登基為帝,呂雉尊為皇太后。

    皇后地位尊貴,是女性中地位最尊貴的,皇貴妃雖然地位也尊貴,但終究比皇后低了一級。

    通俗一點,就是在普通之家,男子的正室為妻子、為夫人,而男子的侍妾就不是正室,地位要低,同樣正室正妻只有一個,而侍妾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兩個以上。

  • 6 # 雪說生活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只有一個,皇貴妃是皇帝的側室妃子中位份最高的一個,也只有一個,相當於副皇后。在古代,皇后死了,皇貴妃就是最高品階的,可以代替皇后行使後宮的權利,處理後宮的事情

  • 7 # 澹奕

    皇貴妃位同副後,尊貴無比。在歷史上皇帝后宮妃嬪的各種封號名目繁多,而“皇貴妃”之號只出現在明清兩朝。皇貴妃雖然尊貴,但並不常設,因為皇貴妃是嚴重威脅皇后地位的存在。

    皇貴妃一般只有皇后失寵、病重,六宮之權暫時無人統攝的時候才會設立;或者寵妃病重、故去,冊封皇貴妃以表示榮寵。

    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寵妃孫氏,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的母親。宣宗的胡皇后多年沒有生育皇子沒有寵愛,宣宗寵愛孫氏想要廢胡氏冊立孫氏,但被群臣反對,所以在孫氏貴妃之銜前加一“皇”字,以示尊貴與盛寵。

    原本明朝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同時擁有金冊金寶的只有皇后,然而因為宣宗對孫貴妃的寵愛,所以給予孫皇貴妃跟皇后同樣的金冊金寶。以後,皇貴妃擁有金冊金寶就逐漸成為了慣例。

    清朝在皇后之下,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妃位四人,嬪位六人,貴人與以下的低等妃嬪沒有人數限制。整個清朝,皇貴妃普遍都用於嬪妃病重沖喜或者嬪妃死後追封,皇后正位中宮的時候幾乎不會設立皇貴妃。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順治帝福臨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無寵,董鄂氏被冊封為皇貴妃寵冠六宮;同治帝載淳雖然寵愛皇后阿魯特氏,但慈禧太后寵愛慧妃富察氏,將其冊立為皇貴妃與皇后分庭抗禮。

    其他,比如雍正帝貴妃年氏病重的時候被冊封皇貴妃,不久之後就死了;乾隆帝富察皇后升遐,後宮無人主事,嫻妃那拉氏升格皇貴妃,統攝六宮之權。

  • 8 # 1107lh

    有可能是看宮鬥劇比較多,以下都是自己的觀點。

    一般後宮和前朝是聯絡在一起的,女子的家庭地位也就決定了她在後宮的地位,如果一個女人能成為皇貴妃,那說明她的母家是非常尊貴的,但是這一般都是不存在的。也為什麼說不存在,因為古代尊卑分的特別清楚,君臣之分,再尊貴也是奴才,也是為皇帝服務的。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比肩而立。雖說有皇貴妃這個編制,但是皇帝基於前朝後宮的平衡也不會讓一家獨大,反而皇后在這裡起了重要的作用。管理後宮。

  • 9 # 麻雅憶

                                                                     皇后為古代皇帝的原配,皇貴妃為中國古代皇帝妃嬪的等級之一。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續後孫氏。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

     

    皇后(拼音:huáng hòu)簡稱為後,是世界歷史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正配的稱號。

    “後”與“後”,古已有之。“後”字原指君主,以前的夏啟就稱作夏啟後,後引申指“君主的妻妾”,這是一個位份、稱謂,而不僅僅是”皇帝后面的女人“。

    因為漢字被簡化的原因,我們習慣將”後“與”後“兩字均合併為”後“,取其”後面“的意思。這是誤解。在以前王朝運作中,外事五權,內事五枚。五枚均為”後“所執掌。

    根據荀子的觀點,天子獨大,沒有人可與之平起平坐,所以天子的配偶不可以取“齊”的諧音“妻”,只能叫“後”。

    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的后妃制度。較完備的后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

    皇貴妃,中國古代皇帝妃嬪的等級之一,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設皇貴妃一人。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續後孫氏。

    孫氏自小被接入宮中撫養,宣宗即位後冊封為貴妃,依例,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因宣宗寵愛孫氏,破例讓她得享像皇后一樣的金冊金寶,“皇貴妃”之稱由她而始。

    宣德帝駕崩,其子朱祁鎮即位為明英宗,因土木堡之變被扣留,其弟郕王朱祁鈺即位為明代宗,年號景泰。景泰帝冊封寵妃唐氏為皇貴妃,由此延續下來。

  • 10 # 一執一念一份愛

    關鍵我感覺這個就是把,皇貴妃再得寵再這個那個的,在重視禮法的古代,皇后是正妻,貴妃是妾啊,哈哈哈哈哈,不能嘮了完事。

  • 11 # 熊沾沾

    皇后是正妻,皇貴妃位同副後,但是還是妃妾的位置。

    皇貴妃這個封號最早出現在明宣宗的寵妃孫氏。明宣宗當時的正宮是胡皇后胡善祥。在為廢掉之前,為了提高寵妃的位置,明宣宗設立了比貴妃高一個級別的位份,皇貴妃。表示比皇后低一些,但又區別於眾多妃嬪。

    為此,皇貴妃這個位置自初設起,就對皇后的絕對地位產生了威脅。一般人會認為這是後宮權力格局變化的徵兆。

    清朝開始,皇貴妃的位置變得更加微妙。被冊封為皇貴妃的人,即使沒有皇后的名分,也有了皇后的權力。

    比如清朝康熙皇帝的孝昭仁皇后,就是以皇貴妃的身份掌管後宮多年,病重的時候才會被追封為皇貴妃。

    也是因為這種微妙的平衡,使得清朝出於安撫皇后的考慮,皇后地位穩固時,很少冊立皇貴妃。一旦皇后意識到自己還健在,皇帝就設立皇貴妃,他們針對皇后的血雨腥風可能就來了。就有人猜測,乾隆皇帝的繼後烏拉那拉氏為什麼會發狂減法,就是乾隆想冊立令妃為皇貴妃,令她心意難平,激憤不已。

    假如皇后死去,後宮無主,皇帝又會設立皇貴妃這個位份,保證後宮有人主導。道光皇帝的孝靜成皇后也是在孝全皇后死後,以皇貴妃的身份掌管後宮多年。

    總而言之,皇貴妃有可能是皇后的替代者,但是大多數時候距離後位還是一步之遙。

  • 12 # 任馳贏天下

    皇后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妻子,為正室。皇貴妃,妃意指妾,也就是除了皇后之外,皇帝找的老婆,統稱叫做妃嬪,均屬側室。而皇貴妃則是這些妃嬪們中級別最大的妃嬪,地位僅次於皇后。

    皇后,是創世紀以來開始有帝王就有的,身為一國之君的皇帝不可能沒老婆,所以皇后這個尊貴的稱號便應運而生。而皇貴妃這個稱號最早出現在明朝憲宗時期,皇貴妃的出現,無疑會在後宮引起爭議,因為之前都是皇后一人掌管後宮三宮六院,一手遮天,可是自打有了皇貴妃這個名額,皇后自然要有所顧忌,因為皇貴妃的地位僅次於皇后,稍有不慎皇后的地位就會被取而代之。說不定那一天皇帝喜新厭舊把皇后廢了,皇貴妃受寵了,一下子被冊封為皇后,就很容易變成正室。

    所以皇后和皇貴妃之間,雖然是一個正室,一個側室,但是彼此之間的紛爭確實不可忽視。當然啦!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這種現實的,通常都是皇后突然去世,或者真的被廢掉後,皇貴妃才有可能取而代之,一般情況下想爭到皇后的位置幾乎不可能。因為能做到皇后的女人,絕不是簡單的人物,沒有點姿色和手段怎麼會成為後宮的主人呢,所以作為後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皇貴妃這個位置做的也是不上不下,距離皇后僅僅一步之遙,同被皇帝寵幸,地位卻是不同。讓坐在皇貴妃這個位置的上的女人情何以堪?

    所以,後來據說到了清朝後期,這個皇貴妃的等級好像就被徹底取締了,皇后下來直接就是貴妃啦,這樣也就沒有明顯的等級劃分,也避免了一些后妃們之間的權利紛爭。

    總之一句話,怎麼論也是皇后為大,皇貴妃為小,一個為正宮娘娘,一個為側室妃子,俗話說就是皇后為妻,皇貴妃為妾。大概就是這麼個區別。

  • 13 # 歷史課課代表

    在古代,皇貴妃與皇后都是皇帝后宮地位尊崇的人,但是皇貴妃與皇后有著本質區別:皇后是皇帝的正妻,而皇貴妃只是皇帝眾多妾中級別最高的一位。古代嫡庶有別,皇貴妃雖然地位尊崇、位同副後,但是說白了仍然是皇帝的小妾,只不過這個小妾是地位最高的小妾,我們可以理解為眾多小妾中的常務小妾。

    皇貴妃這個稱號並非自古有之,而是僅僅出現在我國明、清兩朝的嬪妃的等級之一,皇貴妃地位尊貴無比,位同副後,並不輕易設定,通常只有在皇后被廢、皇后失寵、妃子病重沖喜、妃子寵冠六宮、妃子死後追封這幾種情況下才會設立,另外,很多皇貴妃也是妃子升為皇后以前的一個必要的轉正考核期。

    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繼後孫氏,孫氏之前,貴妃只有金冊並無金寶,孫氏因受宣宗寵愛而被賞賜金冊和金寶,宣宗打算廢去皇后胡氏封孫氏為皇后,但是皇太后張氏和群臣激烈反對,宣宗只好作罷,於是便採取折中方式在貴妃孫氏的封號前加上一個皇貴妃,以示與眾不同。而明朝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皇貴妃則是明憲宗時期著名的萬貴妃,憲宗時期,萬貴妃寵冠六宮,皇后吳氏因廷杖萬貴妃而被廢為庶人,繼后王氏也因為萬貴妃深受寵愛而空有皇后之名。與萬貴妃相比,萬曆朝有位更為臭名昭著的皇貴妃,他就是萬曆帝寵愛的鄭貴妃,正是這位鄭貴妃把萬曆帝的的後宮攪得烏煙瘴氣,明末三案件皆與她有撇不清的關係。

    皇貴妃到了清朝以後開始變得規範化了,不僅在等級上規範化,同時也在人數上作了具體的規定,清朝後妃分為八個等級,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其中皇后和皇貴妃都是各設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由於位份較低,所以沒有定數。

    清朝第一位皇貴妃就是赫赫有名的順治帝董鄂妃,她和順治帝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甚至有傳出了順治帝在董鄂妃去世後因傷心欲絕而出家的故事。此外康熙朝的貴妃佟佳氏和雍正朝的貴妃年氏都是因為病重即將去世而被皇帝晉封為皇貴妃,這種現象在清朝相對較多,值得一提的是乾隆朝的令貴妃,他是在乾隆帝繼後烏拉那拉氏“被廢”後而被晉封為皇貴妃的,後來繼後烏拉那拉氏病死,後宮沒有皇后,乾隆帝也再沒有封后,這時候令皇貴妃就成了乾隆帝后宮中統攝六宮事務的副後了。另外,嘉慶帝孝和睿皇后和道光帝孝全成皇后則是由皇貴妃轉正升為皇后的,還有就是康熙帝的敬敏皇貴妃,生前本無尊號,由於兒子有功,被雍正帝追晉為皇貴妃。

    皇貴妃雖然只能有一位,但是並不是說每個皇帝的一生只能有一位皇貴妃,在皇貴妃死後或者升為皇后之後,是還可以有別的妃子增補到皇貴妃的位置上的,不過由於皇貴妃位份太高,易對皇后產生威脅,所以,未免後宮不睦,一般皇后在的時候是不輕易設定皇貴妃的。

  • 14 # 師明禮

    (1)出現的時間不同。

    皇后,比較正式的說法是秦始皇時候正式確定下來的,即皇帝的正妻。比較規範的後宮制度是西漢時期逐步確立的。

    皇貴妃,明朝時期才設立,到了清朝沿用,也就是說,皇貴妃這個稱號,只存在於明清時期。

    (2)性質,級別,待遇不同。

    皇后,是“後”,明清後宮的名義上的唯一主宰者,後宮裡所有的妃子,宮女都是她的部屬。

    皇貴妃,是“妃”,又分兩種,攝六宮事和不攝六宮事的皇貴妃。攝六宮事的皇貴妃有管理六宮的權力,不攝六宮事的則只是地位崇高而已。

    皇貴妃在後宮的待遇也比皇后低。

    清朝時期,皇貴妃的設立有過渡作用,即先做皇貴妃,考察合格之後,升為皇后。

    (3)冊封典禮不一樣。

    皇后,要昭告天下,經過一系列極為繁瑣的程式才能冊立。

    皇貴妃,並無此繁瑣程式。

    皇后,一般是活著的時候就會冊封的;

    皇貴妃的冊封有三個原因(特別在清朝):一是新帝即位,追封先朝的皇帝的妃嬪;二是追封已經死了的妃嬪;三是冊封皇貴妃,作為皇后的過渡。

    (4)數量不同。

    明朝有皇后35人(含追封,追廢,改封,廢后等),清朝有皇后27人(含追封,追廢,改封,廢后,自順治開始計算),明朝皇貴妃有14人,清朝皇貴妃28人,明清兩代皇后計有62人,皇貴妃計有42人。

  • 15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最近熱播的延禧宮略使得沉寂已久的宮廷戲再次火爆起來。皇帝坐擁天下,其後宮與前朝一樣重要,那麼後宮裡面的人員制度究竟是怎樣的呢?

    實際上後宮人員眾多,等級也是極為嚴格。後宮以太后皇后為尊,以大清後宮為例。皇帝的女人可以按金字塔形狀分為九個級別:從上到下分別是皇后(正室) 一個,皇貴妃一個,貴妃兩個 ,四個妃,六個嬪 , 貴人,常在,答應,宮女更是數不勝數。

    所以皇后和皇貴妃是處於後宮金字塔頂端的等級

    實際上後這個字,以前是用來代指最高統治者的,比如夏朝皇帝就是後,是一個極為尊貴的字眼,皇后中國古代皇帝的正配,掌管六宮有生殺大權。而皇貴妃是中國古代皇帝妃嬪的等級之一,地位雖高但是不及皇后,當然也有例外,比如歷史上第一位皇貴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續後孫氏,由於宣宗對其極為寵愛,所以雖是皇貴妃之名但有皇后之實,所以皇后與皇貴妃的權力區別,主要還是看皇帝的態度了。

  • 16 # 老照片

    皇后是皇帝的嫡妻,居住在中宮,掌管後宮,統率妃嬪;皇貴妃則是皇帝的側室,地位僅次於皇后,輔佐皇后管理後宮。根據清朝的制度,皇后、皇貴妃都只設一位。

    清朝制度規定,冊立皇后,要授以金冊、金寶。金冊10頁,每頁重18兩;金寶交龍紐,方4寸4分,厚1寸2分,用三等赤金550兩。歲給年例銀1000兩,隨侍宮女10名,出入用儀駕。冊立皇貴妃,授以金冊、金寶。冊10頁,每頁重15兩;金寶,蹲龍鈕,方4寸,厚1寸2分,用6成金,重400兩。居東宮或西宮,隨侍宮女8名。歲給年例銀800兩。出入用儀仗。

    而有的皇帝在中宮空虛時,也不會再冊立皇后,僅設皇貴妃來管理後宮,此時皇貴妃的地位在後宮是最高的。如乾隆皇帝的令皇貴妃,也就是嘉慶皇帝的生母。令妃本為貴妃,但是隨著乾隆帝元皇后富察氏的去世,以及繼後烏拉納喇氏的貶黜,乾隆皇帝無意再立皇后,於是冊立其為皇貴妃,行使皇后之權。

  • 17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皇貴妃最早出現於明朝宣德初年,最初皇貴妃的設定實際上就是妃嬪倒逼皇后的產物!明王朝的首任皇貴妃是明宣宗孝恭皇后孫氏,孫氏是明宣宗的生母——明仁宗誠孝皇后張氏選中的兒媳,十歲左右便葬在了自己身邊,與明宣宗青梅竹馬,明宣宗也認可了孫氏的身份。可就在這個時候,明成祖亂點鴛鴦譜,硬是給孫子明宣宗重新安排了一位正室,即明宣宗的廢后胡氏。明宣宗打心眼裡不喜歡這位原配,他更喜歡的還是青梅竹馬的孫氏。但是,胡氏是明成祖選的,彼時作為皇太孫的明宣宗根本無法拒絕,只能接受既成事實。

    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之後,因為名分早定,明宣宗只得冊立胡氏為皇后。孫氏雖然受寵,卻只能屈居貴妃之位。明宣宗為了彰顯孫氏特殊的身份,違背祖制,給本應有冊無寶的孫氏也頒發了皇后才配擁有的金寶。即便如此,明宣宗仍然不滿意。不久之後,又在皇后之下給孫氏特設了一個臨時等級,即皇貴妃,一應待遇只象徵性地比皇后略低些許而已。宣德二年,孫氏生下了明宣宗的長子明英宗。當然,也有一說是孫氏與明宣宗聯手以明宣宗與宮女所生之子冒充孫氏親子,但是並無確實證據,這種說法我們就不採納了。次年、也就是宣德三年,明宣宗以“無子”為由,逼皇后胡氏遜位、正式廢后,改立生下皇子的孫氏為皇后。之後,經過一些波折,皇貴妃最終成為了明朝後宮的一個編制等級。所以說,皇貴妃當初設定時實際上就是妃嬪倒逼皇后的產物。因此,皇貴妃無論地位、待遇等等,距皇后僅僅只有一步之遙,而這也註定了皇貴妃這一後宮等級的特殊性!

    清朝同樣設定了皇貴妃這一等級。後金時期和清初,由於制度不健全,並沒有後來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的等級設定,直到康熙年間,才逐漸形成定製。但是,清朝首任皇貴妃卻不是出現在康熙年間,而是更早的順治年間,清朝的首任皇貴妃就是著名的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彼時董鄂氏的地位實際上和明朝的孝恭皇后孫氏有些類似,多少有那麼點兒倒逼皇后的味道!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康熙年間形成定製之後,清王朝規定,皇后在位期間不設皇貴妃!為的就是避免皇貴妃倒逼皇后、威脅皇后的地位。那麼,皇后和皇貴妃的區別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是宗法地位的差別。皇后的宗法地位是妻,皇后所生之子為嫡出。皇貴妃雖然位居所有妃嬪之上,地位僅次於皇后,但是她的身份仍然是妾,皇貴妃所生之子也依然是庶出!雖然皇貴妃號稱“副皇后”,卻不是皇后的“副職”,只能算皇后的下級!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將皇后比作現在的省部級正職,那麼皇貴妃只能算是享受副省部級待遇的正廳局職,根本不能算作省部級副職。即便是加上了“攝六宮事”,最多也只能算作現在所謂的“以副代正”,勉強算是主持工作的省部級副職。當然,這個比方有些牽強了,但大致是這麼個意思。

    其次是職權的差別。皇后是妻、是主母,理所當然的後宮之主,皇后管理後宮是本分!皇貴妃則不同,清朝的皇貴妃分為四類:一類是去世後的追諡、一類是臨終前的安慰獎、一類是新皇帝給庶母提高待遇(含追諡),最後一類是皇后出缺時冊封的皇貴妃。前三類基本上都是象徵性的,沒有任何實權可言。最後一類皇貴妃在冊封時通常會被加上“攝六宮事”這四個字。換言之,皇貴妃管理後宮不是理所當然的,她並不是理所當然的後宮之主!只是因為“攝六宮事”這四個字,她才能夠擁有管理後宮的權力。一旦冊立新皇后,皇貴妃該幹嘛還幹嘛去!當然,清朝除了皇貴妃扶正,並沒有跨過皇貴妃直接冊立繼後的例子。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清高宗孝儀純皇后魏佳氏等,就曾經充當過這樣的角色。

    其三是待遇的差別。雖然皇貴妃與皇后只有一步之遙,但是無論是政治待遇還是生活待遇,與皇后還是有一定差距的。並不是說皇帝缺這點兒養老婆的錢,主要是為了讓皇貴妃擺正自己的位置,你雖然攝六宮事,幹著皇后的活兒,可你不是皇后!即便是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去世之後,雖然彼時她的兒子已經被密立為儲君了,她被追諡為皇后只是時間問題,清高宗給她的喪儀也基本上是按照皇后規制進行的。但是,依然在禮器數量上象徵性地比皇后少了一件。

    總而言之,清朝的皇貴妃用大白話講,就是一個備胎。在皇后出缺之後,皇帝拿這個備胎來頂皇后的職權缺口。如果幹得好,過兩年扶正,皇貴妃變皇后。如果幹得不好或者皇帝不想冊立皇后,那皇貴妃一輩子都是皇貴妃。除了備胎這個功用,皇貴妃就只有“提高待遇”這一個作用了,但前提是你快死了或者已經死了,又或者你的皇帝丈夫已經死了!

  • 18 # 有書共讀

    古代皇帝貴為天子,開枝散葉也是國家的大事,因為後繼有人啊。所以在皇宮中不僅只有皇后一個人,還有其他妃嬪們。

    妃子的等級也是有好幾種,在明朝時,皇帝的妻妾配置是,一個皇后,一個皇貴妃,四個妃和六個嬪,但是在清朝以後,嬪以下的貴人對人數是沒有限制的。

    而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思想深入人心,有很嚴重的階級等級觀念,女子的地位都是十分低微的。但唯一不同的只有皇帝的皇后,也就是說女人一旦有了這個身份,就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但是在這裡我們還是要特別提一下皇貴妃這個角色,她可是僅次於皇后的,相當於副皇后。其實皇貴妃的名號始於明宣宗時期,他最喜歡的寵妃孫氏。

    孫氏因為深受寵愛,所以皇帝破例在皇后之下設立了這麼一個位子,讓她與皇后一樣擁有榮寵。

    所以孫氏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貴妃,她的級別可是僅次於正主皇后的。倘若皇后去逝了或是不得恩寵,那麼皇貴妃就是後宮的主人了。

    既然皇貴妃的品級這麼高,那到底跟皇后有什麼區別呢?

    一、皇后的出身和地位不是皇貴妃可以比的

    皇后可是古代帝王的正妻,可以說是皇帝唯一明媒正娶的人。皇后可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當的,首先她必須要出身高貴,絕對不是一般官員人家的女子。

    而且皇后要相貌出眾,儀態端莊,她的選拔可是要經過多方面的稽核的。

    有的直接就是皇太后欽點的,所以在這一點上,皇后的身份那絕對是高貴無比的。

    而皇貴妃其實也就是一般妃嬪們一步步升上來的,有的是因為皇帝的寵愛直接提攜上來。

    她們的身份怎麼也不如皇后身份高貴,有的可能也只是一般家庭的女子而已。

    而且皇后的身份不僅是皇帝的正妻,後宮之主,更是朝廷國母的身份。在古時候,冊立皇后可是一件大事,那是要昭告天下,普天同慶的。

    而且皇后和皇帝的婚禮,不但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這六個步驟,還要用九鸞金鼎大儀車,從正門入宮。

    就像在清朝,只有皇后在結婚時是從紫禁城的正門進入的,而其他妃嬪都只能從偏門迎娶進宮。

    清朝冊封皇貴妃的禮儀也並不低,冊封當天,皇貴妃要到宮門口迎接金冊、金寶,行三叩九拜的禮節。

    而且皇貴妃的金冊每頁也達到三等赤金十五兩,這些冊封跟皇后的差距並不算大。

    但是還是有差距的,她是不能從正門進入的,而且冊封皇貴妃時,皇貴妃還要到皇后跟前行禮,這一點是必須的。所以皇貴妃的地位還是跟皇后有差距的,肯定是不能平等的。

    而且皇后的禮儀上還要和皇上平起平坐,出去坐同一輛車,坐呢是並肩坐在一起。在古代的佳節時,皇帝和皇后都會接受百官的朝賀。

    在皇帝參加重大典禮時,如果有現任皇后,只要條件允許,就必須陪同參加。

    而且跟皇帝一樣,皇后也需要給全國做榜樣。皇帝每年春季,都象徵性的下地耕種。而皇后也會在同樣的時期,帶領嬪妃、公主、親王嬪妃等人,一同在後宮採桑舉行祭祀。

    而且皇后還會在皇宮,接受命婦們的朝拜,就是接受各官員大臣的妻子的朝拜。所以皇后的地位,那可是高高在上的。

    這些皇貴妃可都不會享有,她若能享受這種待遇那可了不得了,那絕對是掉腦袋的事。所以即使皇貴妃受寵,那她的地位也是不能跟皇后相提並論的。

    二、皇后和皇貴妃的各方面的待遇也是不一樣的

    在服飾上,皇后是可以穿龍袍的,皇貴妃的禮服雖然可以繡龍紋,但是禮服的顏色是絕對不能使用明黃色。明黃色的龍袍禮服只能是皇帝和皇后專享的。

    在朝冠上,皇后朝冠上的垂珠是302顆,而皇貴妃的朝冠垂珠是192顆,172顆則是妃子所能享有的。這些規矩是絕對不可以僭越的,否則可是會被問罪的。

    在使用吃飯的碗時,皇后用的是金黃碗,而皇貴妃可不能使用全金黃的碗,她使用的規格是白裡黃碗,就是碗的裡面是白色的,外面是黃色的。

    妃子則使用黃地綠龍碗,嬪使用的是藍地黃龍碗,貴人則用的是綠地紫龍碗,由此可見,碗的規格級別是隨著地位而逐層降低的。

    後宮的俸祿也是不同的,皇后的地位最高貴,她一年的俸祿是白銀一千兩,皇貴妃地位雖不低相當於副後,那她的俸祿也不會和皇后一樣,她的是白銀八百兩。

    其他的妃嬪隨著等級的降低,銀兩也會降低。

    後宮子嗣問題,皇后生的孩子是嫡子,而皇貴妃身份再靠近皇后,她所生的孩子也是庶子。皇后的嫡子一出生地位就比皇貴妃的庶子出生地位高。

    而且皇后的兒子肯定是最有可能成為太子的。光這一點就直接甩出皇貴妃所生的庶子的。

    由此而見,別看皇貴妃相當於副皇后,那她的各方面還是與皇后所不能比的。皇后的身份永遠高於妃的身份,除非皇后被廢,皇貴妃才可以代替皇后統領六宮。

    只要皇后在,皇貴妃是決不能掌握後宮所有的事和生殺大權的。只是皇后如果生病,才可以讓皇貴妃暫管後宮,只是暫時管理,生殺大權還是握在皇后手裡,這點是絕不能僭越的。

    皇上是天下的儲君,他也要顧全大局。他即使再喜歡皇貴妃,不喜歡皇后,那這兩個人的身份也不能等同,也絕不能平起平坐,各種待遇必須還是要按照規定來走的。所以說,皇后與皇貴妃之間的差距還是不小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19 # 知鴉

    古代皇后和皇貴妃的區別是:

    1.皇后是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即皇帝)的正配夫人,相當於當今總統的第一夫人,設計時間較早,夏商周時期就有過明確記載。皇貴妃是古代妃嬪等級制度之一,明朝出現,清朝要用,一般只設一人,以皇后為正,皇貴妃為副。

    △電視劇《甄嬛傳》中的皇后2.從地位上來看,皇后的稱謂來源已久,為後宮之首,相當於皇上在朝堂上的地位。皇后大都出身名門望族,身份尊貴,可身著龍袍,頭頂302顆垂珠,以示身份,而皇貴妃的待遇則明顯降低。在皇后面前,皇貴妃要行妻妾之禮,遇到皇后的轎子也要主動避讓。雖然在很多宮廷劇中皇貴妃覬覦皇后的位置,仗著皇上的寵愛,處處擠兌皇后,這種現象在歷史中雖時有發生,但都是在暗處,且不敢僭越權利和觸犯禮儀。3.權力上講,皇后負責主持後宮大小事宜,手中的金寶、金冊、金印,即為權力的象徵,而皇貴妃手中只有金冊、金印。從職能上講,皇貴妃相當於副後,是接管皇后權力的人,當皇后已死不能執掌後宮,或生重病沒有能力管理時,皇貴妃才會接管皇后權力。所以在《延禧攻略》中,皇后娘娘透過和親王聽說,皇帝準備立魏瓔珞為皇貴妃,直接方寸大亂,就是因為她知道皇帝下定決心要對她動手,所以才聯絡和親王密謀謀反。在真實的歷史上,皇后和皇貴妃的區別,也大致如此,這種制度,是清朝沿習明朝冊立皇貴妃的慣例。

    4.從後代待遇上來講,皇后的兒子是太子的第一候選人,為立嫡。中國古代世襲制度:立嫡,立長,立賢,立愛。如果這個孩子是皇后所生,且為長子,那麼他就必定是皇位繼承人。皇貴妃的後代出身則稱為庶,即宗族的旁支,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在《紅樓夢》中身為嫡子的賈寶玉高高在上,意氣風發,而出身庶子的賈環則猥瑣不堪。這就是出身嫡庶兩者之間的區別。

  • 20 # 圖文繪歷史

    皇后,這個大家都知道,能與皇帝平起平坐的一國之母,在這裡不多講,主要說一下皇貴妃的由來,和皇后的區別。以前妃嬪等級最高只到貴妃,再上面就是皇后,且皇后有些權利是獨享的,貴妃遠遠不及,明朝時宣德皇帝非常寵愛孫貴妃,想讓她享受像皇后一樣的待遇,但當時已經有了胡皇后,所以宣德皇帝就搞了個皇貴妃,既能享受“皇”的待遇,又不與皇后衝突,所以皇貴妃成了僅次於皇后的等級。

    歷史上最早的皇貴妃,是明宣德皇帝的孫氏,先是封為皇貴妃,又借胡皇后生不出兒子廢掉皇后,再把孫氏扶正為孫皇后,圖為孫皇后畫像。

    清朝借鑑了明朝的后妃制度,第一位被冊封為皇貴妃的是順治的董鄂妃,後來追為皇后,由於皇貴妃的權利很大,在後宮僅次於皇后,又被稱為副皇后,所以清廷統治者為了規避後宮亂權,不輕易設皇貴妃,後來康熙的佟佳氏要立為皇后,先冊封為皇貴妃練練手,雍正的年氏病危時,晉升為皇貴妃沖沖喜,乾隆的富察氏死後,追封為皇貴妃給個安慰,而有清一朝,除了順治的董鄂皇貴妃與皇后同朝外,其它有皇后時均無皇貴妃,於是有清一朝形成了有皇后時不立皇貴妃的不成文規定。

    董鄂妃,清朝第一位皇貴妃,唯一一位冊封皇貴妃大赦天下的妃子,清朝唯一一位擁有獨立諡號的皇后,圖為順治與董鄂妃合葬的孝陵。

    後來的清朝,活著的能被封為皇貴妃的,都是預備皇后,代管著中宮事務,一段時間後就扶正為皇后,比如前面說的康熙的佟佳氏,乾隆的輝發那拉,嘉慶的鈕祜祿氏,都是先封為皇貴妃,有個考察期後,再晉封為皇后,而其它的皇貴妃,都是快死了的,或者死了的,或者是先帝的太妃,統統屬於給個安慰獎,一句話,皇后健在,皇貴妃這個位置是虛而不設的。

    圖為嘉慶帝生母令皇貴妃,後追封為皇后,圖為令皇貴妃像。

    既然是不成文的規定,沒有形成在案上,就會出么蛾子,乾隆時期的第二任皇后是輝發那拉氏,當年她就是在乾隆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去世後,自己先升皇貴妃攝六宮,2年後再扶正的,可是乾隆對她很冷淡,兩人關係很不好,1765年乾隆第4次下南巡,途中乾隆告訴輝發那拉氏,自己想立令貴妃為皇貴妃,輝發那拉氏無法接受,認為威脅到了自己在中宮地位,和乾隆吵了一架,衝動之下剪掉了自己的頭髮,乾隆就把輝發那拉氏打入冷宮,廢掉皇后稱號,輝發那拉氏不久死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聊時做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