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賽先生科普

    是的,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因此它並沒有像地球那種巖質行星的固體表面,宇航員登陸木星只能一頭鑽進木星內部。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老大哥,它的質量是其餘七顆行星的2.5倍(質量總和的2.5倍)!而且它的體型相對於地球來說,也是一個天一個地,直徑達到了驚人的14.3萬公里,要知道地球直徑不過1.27萬公里左右。

    木星作為一顆氣態行星,它的足夠成分也與太陽類似,也是以氫、氦元素為主,不過它與太陽的質量相比,差距還是很大的,畢竟太陽質量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不過理論上,木星的質量只要高到一定程度,也是可以啟動核聚變的。但宇航員在進入內部的過程中,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不斷穿過氣體就行。因為他面臨的是不斷攀升的溫度以及壓強,畢竟在木星大氣層底部,氣壓已經是地球大氣壓的數百倍了,而到了核心區域,溫度能達到三萬攝氏度以上,氣壓則是地球大氣壓的數千萬倍之高。

    當然了,宇航員在這個掉落過程,會很快的被壓成碎片,成為木星的一部分。

    奇點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2 # 軟分享

    不行的,氣態行星是指不以岩石或其他固體為主要成分構成的行星。木星主要由90%的氫和10%的氦組成的,但並不是說木星就可以像地球的大氣一樣可以隨意穿越的。

    據推測,木星的核心也是一個石質的核心,但外面會有一層液態金屬氫包覆著。木星內部的壓強是有40億帕,在這個壓強下氫氣都是液態的。雖然是液態,但在高壓情況下密度可能會比地球上的很多固體都要大,想要穿越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氣體和液體都是有流動性的,所以我們沒辦法明確定義它的表面,但並不是說它就是像我們地球上的氣體一樣可以隨意穿越的。

    所以說,宇航員是不能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的,如果真的有航天器飛進木星的話,會被木星內部極大的壓強碾壓得粉碎。

  • 3 # 偉哥167017483

    以現有科技,不可能。木星大氣層厚度高達3000千米,大氣外層平均壓強約十倍大氣壓,大氣層表面溫度-170℃,在大氣層的底部,壓力和溫度急劇升高,壓力升至數十萬個大氣壓,溫度高達1000k以上,再往內,到達液態氫處,此時氫已經處於超臨界狀態,壓力和溫度繼續增加,穿過液態氫後,將到達金屬氫的核心,壓力升至數十億個大氣壓,溫度高達數十萬度,幾乎快接近核聚變反應的臨界溫度;實際上,木星質量再大13倍,就會點燃核聚變演化為褐矮星,這樣的極端的環境,是任何碳基生物都無法承受的。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木星既然是氣態行星,宇航員是否能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木星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但它同時也是一顆氣態行星,所以關於它的問題故事可以超過一抽屜,其中有一個就是假如一個宇航員降落或者掉落在木星上,他的命運會怎麼樣?

    木星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行星?

    木星的直徑達到了14.3萬千米,它是太陽系裡第一大行星,質量超過了其他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同時它擁有強大的磁場和太陽系裡最高的自轉速度,木星的範艾倫帶幾乎相當於微波爐,而木星的赤道自轉線速度高達12.6千米/秒!

    木星距離太陽大約的平均距離大約是5.2天文單位,公轉線速度約13千米/秒,因此每次從地球出發的外行星探測器,總是會路過木星並且利用它的引力彈弓加速,而木星也不會讓大家失望,所以木星在太陽系中的存在猶如一位老大哥!

    新視野號就路過木星加速了

    但其實木星是一顆失敗的恆星,原本它是要發展成恆星的,因為兩個原因導致它只能屈居最大的恆星!

    它起得不夠早太陽系物質不夠多

    據說木星誕生比太陽晚了數千萬年到一億年左右,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沒有那麼久,但不管是哪個答案,木星晚了一點是確鑿無疑的!但這一晚後果就嚴重了,太陽已經將太陽系塵埃雲中擄掠了99.86%的物質,剩下的物質即使全部給木星,它也只是一顆更大的行星,因為夠著恆星至少需要13倍木星質量(褐矮星標準,燃燒氘,壽命五千萬年到一億年)!

    當然另一個結果則是這個塵埃雲量太少了,如果多一點,木星也不至於那麼慘,不過這也沒事,因為木星還成功的讓它和太陽的質心落在了太陽半徑外,簡單的說,它們準確定義是木星和太陽是兩顆互相環繞的天體。

    降落在木星上或者掉在木星上會怎麼樣?

    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但它並不是一顆氣體行星,所以關於它的結構是非常有意思的!木星有一個固態核心,但到底是什麼元素構成還是個謎!因為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最初的核心都是固態,質量一直增加才會逐漸留住氣體元素形成大氣,但質量再無限制增加,連氫這種最活潑的元素都跑不了了,所以木星的成分中,氫和氦佔了很大的比例!

    在木星巨大的質量下,從外到內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木星大氣層,逐漸往下密度會越來越高,一直到超流體狀態層,再往下就到了氫相變區域成為金屬氫,最後就是固態核心!但也有理論認為因熱液態金屬氫與地幔混合的對流而萎縮消失,在這個核心邊界的溫度估計為36000K(35700℃),同時內部的壓力大約是3000~4500GPa。

    木星沒有一個固體表面,而且由外而內也沒有一個明顯的介面,所以當一個宇航員降落木星時會非常有趣,當然也將有一個無比驚悚的經歷!因為這臺飛行器不僅要極耐高溫,還要同時耐高壓!

    首先它將穿透木星的大氣層,一般木星大氣層按1MPa(10bar,十個大氣壓)位置算,所以飛船將一直都在穿透大氣層,一直!如果飛行器扛下這個高溫的話,它的速度會被濃密的木星大氣(氫、氦還有甲烷、氨等氣體)逐漸降速,最終變成自由“下沉”!

    這個下沉會經歷很久,因為會從高壓的氣體層一直下沉到超流體氫層,此處壓力將極高,如果飛船還沒有破損的話,它將繼續下沉,最終會在熱液態金屬氫與核心附近停留,它無法沉入木星核心!但假如核心已經徹底熔融的話,可能一直會沉到木星核心!當然飛船這點密度其實根本就沉不到底,畢竟木星會隨著壓力增加密度急劇增加,所有它會停留在超流體層某個位置。

    假如是穿了宇航服的人體的話,估計剛進入大氣層就被燒掉了,即使僥倖到達表面,十個大氣壓也會搖了宇航員的命,再僥倖往裡掉,壓力會越來越高,溫度也會越來越高,就像高壓鍋裡的豬蹄一樣被燒熟了!再往下,你可以想象一下將高壓鍋丟進高爐的結果!至於木星大氣層中的亂流或者木星液態氫層的流體運動,則不再本文考慮之列,如果將飛船換成人的話,根本就無法穿透大氣層就被燒燬,詳情可以參考1994年彗木相撞。

    所以宇航員如果降落木星,那麼他無法在表面停留,也無法穿過木星,會在漫長的時間後在核心外的液態氫與金屬氫位置停留,但更大的可能是連大氣層都無法穿過,因為木星強大的引力加速下,穿透木星大氣層的小型天體,都會被燒成渣渣!

  • 5 # 平常人246089341

    航天器進入不了木星表面,木星表面有一個跨越正個地球的,巨大而猛烈的風暴,從木星內部發出的熱量使氣流形成並以乳白,褐,紅色的雲的形式旋轉,這個紅色風暴三百年來依然強勁。

  • 6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木星既然是氣態行星,宇航員是否能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木星是太陽系內最大的一顆行星,同時也是從太陽內側算起第一顆氣態行星。對木星的觀測歷史非常悠久,因為它在天空中,是除了太陽、月亮和金星之外最亮的一顆星體,自古以來就有“歲星”之稱謂,並且用它來紀年,“犯太歲”之說就由此而來,表明了古代人們對於木星的敬畏之情。那麼,既然木星是氣態行星,宇航員是否可以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呢?

    人類對木星的探測歷史

    1972年2月,美國發射了先鋒10號探測器,其任務是為了探測木星及其周圍區域的空間環境,1年之後,在距離木星表面13公里的地方,向地球發回了第一幅關於木星的近距離照片。

    1973年4月,美國又發射了先鋒11號探測器,成為第一顆圍繞木星軌道執行的探測器,在距離木星表面4萬公里的地方拍攝了木星的照片,並且清晰地展示了木星表面大紅斑的清晰景象。

    1977年9月,美國發射了旅行者1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測木星、土星和它們衛星的基本情況,同時對太陽風粒子情況進行跟蹤探測,發現了木星背面的極光現象,併發回了1萬多張關於木星和土星的照片。

    1977年8月,美國發射了旅行者2號探測器,主要任務除了對木星和土星探測以外,還要對天王星和海王星進行探測。在距離木星35萬里處從外圍掠過,拍攝了木星環以及木星四個衛星表面的基本情況,確認了木星上大紅斑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木衛一上有活火山噴發跡象,木衛二上可能存在地下海洋。

    1989年8月,美國又發射了專門探測木星的伽利略號探測器,對木星大氣層的構成、溫度、磁場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人類深入瞭解這顆行星提供了大量直觀的監測資料和影象。

    1997年10月,美國和歐洲宇航局聯合發射了惠更斯號探測器,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探測土星,不過在到達土星之前,利用木星引力進行加速,在此過程中,拍攝了2萬多張關於木星的照片。

    2006年1月,美國發射了新視野號探測器,主要任務是對柯伊伯帶的一些矮行星,包括冥王星及其衛星卡戎進行探測,在行進過程中,也利用了木星的引力進行加速,並且拍攝到了木星全球性的大風暴以及木星衛星的大量照片。

    2011年8月,美國發射了朱諾號探測器,這是第二顆專門用於木星考察的探測器,其主要任務是深入瞭解木星的準確質量以及內部成分,並且監測大氣層中的含水量。在2017年,朱諾號探測器在木星表面9000公里處經過木星的大紅斑,為人類更距離的認識這個大線斑的形態和威力提供了更加直觀的資料。

    木星的主要特點

    透過科學家們持之以恆的努力,以及上述這些探測器的默默奉獻,關於木星的表面特徵以及內部結構的推測也逐漸明晰起來。

    從形態上看:木星的體積十分巨大,直徑達到14.3萬公里,質量是地球的1300多倍,比其它七大行星的質量總和還要多1.5倍。共自轉速度是八大行星中最快的,自轉一週所需的時間僅需要9.8個小時,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達到驚人的12公里每秒。

    從大氣層組成上看:大氣層包括四個隨著高度其性質發生明顯變化的圈層,從外向內依次是散逸層、增溫層、平流層和對流層。在外層以及對流層中,其大氣主要成為氫和氦,與太陽內部組成元素比例相近,另外還包括少量的甲烷、氨氣、硫化氫和水蒸氣。在木星的表面,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誌就是大紅斑,這也是多個木星探測器重點研究的物件,大紅斑位於木星赤道的偏下側,大紅斑的內部擁有能量十分巨大的環流結構,空氣對流運動程度非常劇烈。

    從圈層結構上看,木星從內到外可以分為固態核心、液態區和氣態大氣層三個主要部分,其中核心區半徑1.5萬公里左右,關於核心的組成,現在還沒有統一的說法,不過主流的觀點認為是以矽酸鹽和鐵、鎳為主,外圍包裹著固態氫物質,這裡溫度極高,達到3萬攝氏度以上,壓力也非常大,達到4000萬以上標準大氣壓。在核心區之上,是液態區,厚度近3萬公里,這裡主要是在高壓環境下形成的液態氫海洋。在液態區之上,則是剛才所說的大氣層,大氣層的厚度也很大,可以達到8萬公里左右,不過大氣層和液態層以及外圍空間的分界線並不明顯。

    從磁場上看,木星由於是體積巨大的氣態星球,在其快速的自轉作用下,核心處的液態氫發生渦流運動,從則產生強大的磁場,據監測,木星磁場是地球的14倍。而且木星磁場的變化非常迅速和明顯,在自轉作用的影響下,其表面經常有條狀的大氣風,而當這些大氣風向木星內部湍流時,由於溫度和壓力的上升,這些大氣風會慢慢發生電離,這種帶電的大氣風與本身的磁場發生相對運動,就會產生額外的電流和電磁場,從而與原有磁場發生相互作用,使磁場強度、運動規律發生變化。

    宇航員搭載航天器可以進入木星內部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首先明確一下什麼是木星的內部,是指核心還是指大氣層以下。在不考慮生命支援系統以及航天器承壓能力下,在木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航天器在進入到大氣層表面2.8米之處(假設的史瓦西半徑),就會不受控制直接被吸進去,而在墜落的過程中,將會與濃密的大氣分子進行劇烈摩擦而逐漸減速,即使降落到液態氫層之後,也會在重力作用下緩慢下沉,從而突破液態氫層直達固態氫表面,在這裡,航天器就會受到固體物質的阻擋,很難再繼續下沉了。因此,航天器最終停下來的區域,極有可能是處在液態氫和固態氫的過渡區域,這裡是不是木星內部,估計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剛才只是理論上的假設,而實際上,我們既不能製造出可以抵抗木星內部巨大壓力和溫度的航天器,我們的人體更加承受不住這種高壓、高溫、高重力加速度和高磁場的衝擊,以現有技術來看,任何人造物體在接近木星表面一定距離之後,就會因其強大的引力束縛到再也無法脫身,從而變為木星的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

    總結一下

    木星是一顆“失敗”的恆星,在其形成之初,由於能夠吸聚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物質,絕大部分都被引力更加強大的太陽“胚胎”所捕獲,所以留給木星的物質相當有限,在與太陽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雖然如此,木星以其巨大的質量和體積,成為太陽系中行星的老大,呈現出引力巨大、磁場強烈、內部高溫高壓、不同圈層結構、大氣層濃密、氣體湍流頻繁劇烈的特徵,以現有人類的科技技術水平,還無法制造出可以抵抗其內部惡劣環境的探測器來,當然載人探測更是遙不可及。

  • 7 # 星球上的科學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內,我們的地球是一顆岩石星球,但在太陽系內還有另一種形態的行星,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就屬於氣態行星,而其中的木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所以長久以來都吸引著人們的關注。

    木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氣態行星,而且在天文學方面,我們人類其實對木星的觀測很久之前就開始。於是就有人提出,既然木星是氣態行星,宇航員究竟是否能夠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呢?

    一直以來,一顆行星形成的標準模型都離不開吸積。

    木星也是吸積而成的嗎?

    木星曾經被所有人認為是在太陽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並且很有可能是太陽身邊唯一“朋友”,但是迄今為止木星的形成仍然是個謎。

    但是唯一值得肯定的是木星很有可能是由於太陽的拉攏將虛空中的塵埃聚集在一起而形成了現在的模樣的,之後它便開始抓取各種的塵埃物質,逐漸壯大自己的“軀體”……

    而人類關於木星的探索和研究一直都沒有停止,相信以後隨著人類技術水平以及航天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們終有一天會揭開木星這顆氣態行星的面紗。

    眾所周知,其他星球都是由岩石和金屬組成的,但木星卻是一顆特殊的星球。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其主要組成成分是氣體,因此,木星有著“氣體星球”之稱。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由於木星的核心很大,所以吸引力極強,是可以把周圍的氣體以氫氣的形態吸附過來,因此木星的最外層都是氣體,到了中層就是液體狀態的氫,其最內層是固體狀態的氫。

    木星還有著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大氣層,其大氣層的物質組成中有四分之三是氫,四分之一是氦,可以說木星中氫和氦的比例是非常接近原始太陽星雲的理論組成,但是大氣中的惰性氣體可是太陽的二至三倍。

    木星還有非常強大的內部能源,因此它的赤道與兩極溫差並不是特別大,致使木星上的南北風很小,而且在木星大氣還觀測稠密活躍的雲系以及閃電和雷暴,再加上木星的快速自轉,因此能夠看到與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的帶紋。

    還有木星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的14倍,是太陽系最強的磁場(除了太陽黑子)。木星還是行星中唯一一個與太陽的質心位於太陽本體之外的,但是也僅僅只在太陽半徑之外的7%,再加上其轉軸傾角與地球和火星相比都非常小,因此在木星上面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季節變化。

    木星標誌性的氣象——超級大紅斑。

    木星的大紅斑其實就是一場反氣旋(逆時針旋轉)風暴,可以說在太陽系中它是最大的風暴,與它相比我們地球的風暴簡直就是微不足道。這塊大紅斑位於木星赤道以南22度,是木星的“標誌”,而且還會跟隨著木星不斷的運動改變位置和大小。

    經過科學家們的觀測推算出,木星的這場風暴應該持續了346年,甚至還要久,而迄今為止我們人類已知的一次風暴直徑就大於40000千米,可見其風暴的厲害程度,雖然大紅斑的規模足以覆蓋2到3個地球,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它正在一步步縮小。

    在外表上,木星可以說是一件藝術品,木星獨有的大紅斑與渦旋使其看起來像是佈滿木質紋理,因此木星被譽為太陽系顏值最高的行星之一。

    但是木星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呢?

    木星是太陽系內一顆很大的行星,但也充滿了神秘感,就像木星有著非同於平常氣體行星的核心,在木星的內部,除了有大量的氫和氦,其中還有不少構成岩石行星的物質,而這些物質比較重,所以就在引力的作用下沉入木星的核心,因此木星的核心是與眾不同的。

    早期探測木星引力場的科學家發現,木星的核心裡面並不是充滿了岩石和冰,到了2016年美國宇航局發射的朱諾號太空飛船,發現木星核心應該是屬於非常緻密型別,這個核心應該是聚集了厚厚的氣體。科學家們又透過計算機模擬發現。

    在早期的時候,木星應該是和另外的大型的星體發生了劇烈的碰撞,而這個碰撞目前帶來的改變是非常大的,可能就是由於這種劇烈的碰撞導致木星之前的緊湊的核心被徹底的打碎了,所以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種分散的重元素組合。

    宇航員是否能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木星並不是由純氣體所組成的一個星球,它的存在不僅是因為它有穩定的公轉軌道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依賴木星表面的液態和固態物質。

    因此宇航員們想要進入木星內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木星擁有巨大的引力,如果宇宙飛船進入木星的引力範圍,那麼其飛船很有可能會失控,再加上加上無線電訊號也會受到干擾。

    可以試想一下,宇航員們很有可能會遭遇非常多的意外情況,並且根據目前科學家們的探測,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大約是30000攝氏度,壓力也高達3000-4000GPa。

    在如此高溫高壓的情況下,已經遠遠超過人造飛船的承受範圍,那麼身為人類的宇航員只要過於接近木星,很有可能會直接氣化。

    其實木星的內部環境是極其複雜的,作為“氣態行星”的木星,而“氣態”只是它的大致屬性,因此宇航員們想要進入木星內部探索幾乎是不可能的。

  • 8 # 科學黑洞

    宇宙是時間、空間加物質構成的一個集合體,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是古人對於宇宙最好的詮釋。宇宙中的物質主要會構成不同的自然天體,最常見的就是發光發熱的恆星,其次就是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其次就是圍繞行星運轉的衛星。除此之外還有矮行星、小行星、彗星以及一些小的天體碎片等,這些構成了我們的宇宙。

    以太陽系為例,八大行星中靠近太陽的四顆行星為巖質行星,主要的構造就是岩石。而距離太陽稍遠的四顆天體為氣態行星,因為質量和體積較大,因此又被稱為氣態巨行星,今天的主題就要來了解一下木星。

    什麼是氣態行星?

    氣態行星顧名思義是主要由氣體構成的行星,沒有明確的堅硬表面,但是科學家一般認為這樣的天體都擁有岩石結構的核心,但是外層主要都是由氣體構成。人類目前已知共有118種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還是氫和氦等輕元素。因為在宇宙大爆炸之初,粒子是逐漸形成的,最開始會出現電子中微子和質子中子等,而更重的元素一般都是透過輕元素聚變而來。

    因此宇宙中最多的還是氫和氦,它們也是構成恆星的主要成分,但恆星的狀態和氣態行星的狀態不同,雖然都是主要由氣態構成,但是恆星一般都是等離子體,所有的粒子都是遊離狀態的。科學家認為氣態行星在宇宙中是很常見的,由於它們的構成成分和恆星比較類似,因此一些氣態巨行星又被稱之為失敗的恆星。

    例如木星的質量雖然是其它七大行星總質量的2.5倍左右,但是卻僅為太陽的千分之一,對核心處產生的壓力和溫度,還不足以點燃氫核聚變。

    木星內部的情況如何?

    木星是太陽系內除了太陽之外的頭把交椅了,無論是從質量還是體積上都佔據了足夠的優勢,其實木星的存在對於地球來說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由於木星巨大的質量可以吸引很多奔向太陽系內的天體碎片等,避免更多的隕石墜落在地球表面。人類親眼所看到的第一次天體撞擊事件也是發生在木星的身上,1994年一顆短週期彗星蘇梅克-列維九號,由於距離木星較近被捕獲並且撕裂成碎片,它們排成一列撞擊到木星表面。

    木星作為一個氣態巨行星,沒有明確定義的表面,但一般把木星大氣壓強等於一個標準大氣壓的地方,預設為木星的表面。在這個表面向上延伸5000公里,被認為是木星的大氣層。木星表面最明顯的標誌是風暴氣旋,例如大紅斑,至少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300年,它在木星表面上的位置是南緯23°處。木星的大紅斑南北寬度在1.4萬公里,東西長度在3萬公里2.5公里左右。

    木星作為氣態行星有著明顯的分層結構,首先表面層是氣態的,隨著向木星內部延伸壓力和溫度的逐漸增大,氫將會以液態的形式存在,這個時候壓力已經達到幾十萬個大氣壓。繼續向下液態氫會發生相變,具備了金屬的性質,這個時候就變成了金屬氫,而金屬氫所包裹著的就是岩石核心了,科學家認為木星的這個岩石核心相當於地球大小。

    宇航員是否能進入木星內部?

    這是很多人疑惑的事情,既然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那麼如果在木星表面上停留,最後是否會自由落體一樣墜到木星的巖質核心處?

    實際上氣態巨行星和常規理解中岩石天體表面帶有大氣層是不一樣的,如果在地球上的高空墜落那麼最終會掉在地面上,因為大氣層較稀薄,同時如果速度較快的話也可能在大氣層中化為一到光消失殆盡。但是在木星上就不太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墜落在木星,最初的感覺可能是和地球的大氣層一樣,但是隨著下降壓力和溫度會逐漸的升高,甚至墜落不到液態氫層,在氣態氫層就被壓碎燒燬了。

    即使墜落在液態氫上,由於密度較大,和堅硬的岩石無異,那麼最終的結局也是死翹翹。當然問題中提及到了,是乘坐航天器在木星上著陸,但是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沒有能抗住木星內部高溫高壓的物質或者工藝。

    總結

    因此說即使木星是氣態巨行星,我們也很難直接穿越木星大氣層進入到液態氫、金屬氫甚至是巖質核心層。木星上的大氣層和普通行星上的不同,由於自身的質量原因,大氣層會更加的緻密,壓強自然也就會更大,那裡根本不是人類可以去的世界。

  • 9 # 知足常樂0724

    木星既然是氣態行星,宇航員是否能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現代地球人類的科技水平還不能夠使宇航員與航天器在木星表面著陸,更不能進入木星內部。因為木星上的磁場太強烈了,即便是上去了,磁場將航天器發射塔無線電通訊訊號裹得嚴嚴實實,無法與地球接收器聯絡。▲史前往木星的太空任務,第一個被派去探索木星的宇宙飛船是先鋒10號和11號,分別在1973年和1974年發射。緊隨其後的是“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它們都在1979年飛過木星,傳回了壯觀的影象。旅行者號拍攝的照片顯示,木星和其他所有的巨行星一樣,都被由非常細小的塵埃組成的微弱的窄環所環繞。他們還捕獲了三顆天文學家以前不知道的小衛星。

    另外,伽利略號宇宙飛船到達木星,它沒有像之前的飛船那樣飛過,而是進入軌道,這樣它就可以研究這顆行星和它的衛星好幾年。伽利略號釋放了一個小探測器,它降落到木星盧皮特的大氣中,它的儀器收集有關溫度、壓力和化學成分的資訊,然後透過無線電傳回地球。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超過地球的一千倍,質量超過太陽系中其他八顆行星質量的總和。與其他巨行星一樣,木星沒有固態的表面,而是覆蓋著966公里厚的雲層。透過望遠鏡觀測,這些雲層就像是木星上的一條條絢麗的綵帶。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氣態行星。最外層是一層主要由分子氫構成的濃厚大氣。隨著深度的增加,氫逐漸轉變為液態。在離木星大氣雲頂一萬公里處,液態氫在100萬巴的高壓和6000開爾文的高溫下成為液態金屬氫。木星的中央是一個由矽酸鹽岩石和鐵組成的核,核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0倍。

    ▲木星的大紅斑周圍,性感的風以每小時200公里的速度吹著。這是一場巨大的風暴,在太陽系最大的行星上肆虐了300多年。木星比地球大11倍。僅僅在大紅斑內,就可以同時容納兩個地球。木星是太陽之外的第五顆行星,多彩的雲團環繞著露皮特。它們被時速高達700公里的風推動著前進,這些風是由於地球自轉速度非常快而產生的。這些雲是由水、氨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冰晶組成,漂浮在空中的氣氛氫和氦。

    ▲木星的資料,赤道直徑:142,984公里,到太陽的平均距離:7.783億公里,繞軸旋轉所需時間:9.9小時,密度(水= 1):1.3,繞太陽公轉的時間:11.86年。

    ▲在木星包含的物質是所有其他行星的兩倍。大部分是氫,儘管在行星的中心有一個岩石核心。在大氣層之下,氫受到木星強大引力的擠壓,變成了液體。在木星內部深處,液態氫就像一個熔化的金屬。它可以導電,這使得木星很有磁性。木星的磁力比地球強4000倍。磁力的一個作用是把木星變成一個強大的無線電發射器。它的訊號可以被射電望遠鏡接收到。

    ▲木星的衛星→天文學家知道有28顆衛星圍繞著木星執行。其中24個非常小,直徑從20公里到200公里不等。火與冰洛城是一個非凡的世界,那裡散佈著許多活火山,經常噴出含硫的化學物質。附近的木衛二則完全不同。它有一層厚厚的冰殼,但它在一些地方被打破,並被脊線所交叉,就像液態水從下面滲出,然後凍結,它甚至可能是一個生命存在的地方。

  • 10 # 宇宙觀察

    按照人類目前對太陽系的瞭解,木星是太陽系內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表面一個小小的大紅斑,就能塞下整個地球

    和我們熟知的月球以及火星不同,木星是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陸地”的,因為它位於太陽系“零度線”以外,在那裡氣體可以獨立存在,而不會被太陽輻射剝離,所以木星才可以靠聚集氣體,擁有太陽系行星內最大的體積和最大的質量。

    上世紀70年代,先鋒者10號和11號,以及旅行者一號和二號,都曾略過木星並傳回木星表面影象,但它們並不能看到“木星內部”。

    現有理論認為,木星並非全由氣體組成,而是存在一個10倍地球質量的岩石金屬核心,這個核心依靠自身的引力,吸引力零度線以外的大批氫氣,而這個核心的體積質量,也在這個過程中極速上升。

    最開始“包裹”在核心外層的那些氫氣,被日益增加的溫度和壓力塑造成了金屬氫,而金屬氫再往上,是液態氫,液態氫再往上,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木星大氣。所以說從外向內深入木星的話,首先要經過8萬公里厚度的木星海洋,然後穿過3萬公里厚度的液態氫,最後到達半徑1.5萬公里的金屬氫和岩石金屬構成的木星核心。

    需要指出的事,木星的氣態液態固態三層圈結構,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也就是說宇航員如果進入木星,他只會感覺到周圍物質密度的增加,而不會向地球一樣穿過大氣層,再“自由落體”一段時間,才進入液態海洋。

    儘管木星的環境如此“可怖“,但它卻默默為地球付出了許多,因為沒有木星憑藉著自身質量帶來的引力,一直“維持”著太陽系小行星帶的穩定,偶爾有小行星或者彗星“搗亂”,木星也會第一時間把它們清理掉。

    人類文明未來能否進入木星? 1994年,人類親眼目睹了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木星的全過程,雖然該彗星在距離木星11萬公里時,就被木星引力撕碎成了21塊,但這21多塊碎片排列成的“宇宙火車”,還是撞進了木星內部,並在木星表面形成了,若干個數萬公里直徑的撞擊痕。

    列舉以上這個例子,是為了突出木星的引力和厚度,如果未來人類想要深入木星的話,首先就要擁有超級材料,因為僅僅是穿過木星大氣時受到的壓力,都要遠超馬裡亞納海溝,所以這種“超級材料”的密度,很可能需要達到,近似白矮星密度的水平,只有這樣才能抵禦木星內部的超高壓與高溫。

    但就目前而言,木星這種氣態行星是太陽系內最“沒有價值“的行星,沒有陸地的它只能作為核聚變燃料場,而不能成為人類殖民的目標,所以木星在未來被深入探測的可能性很小。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木星都變成過“恆星”

    但現實中的木星,雖然物質構成和太陽十分相似,但質量完全鎖死了它變成恆星的路,因為太陽系有99.86%的質量都在太陽身上,木星的質量大體只相當於太陽的千分之一,這意味著木星內部的氫元素,無法獲得足夠高的溫度和壓力,來發生核聚變反應。

    在目前的恆星理論中,恆星的質量下限是太陽質量的1%,也就是說只有近百個木星“扎堆”在一起,才能產生氫元素核聚變所需的溫度和壓力,才能變成最小的“紅矮星”

  • 11 # 宇宙與科學

    木星主要由氫氣和氦氣組成,是一顆氣態星球,這也就意味著我們無法在木星表面著陸,那麼我們有沒有辦法直接進入木星內部呢?其實是有辦法的,但是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水平是無法做到的,因為不用說木星內部壓力,就是大氣層的壓力都比金星表面的壓力高得多。

    木星內部不僅高壓,而且環境十分惡劣,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進行木星之旅,假如我們現在是宇宙級別文明,可以到達300公里以下的木星結構。在這裡,我們將體驗到木星旋風的持續轟擊,更值得說的是,這些旋風可不是地球上的颱風,這些旋風比地球都要大,而且這些旋風的轉速也不是地球檯風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木星是我們太陽系中旋轉最快的氣態行星,這點,木星大紅斑可以證明。想想,進入木星,只能隨波逐流了。另外,我們先不往深的地方說,就是300公里這裡,是一片漆黑,我們只能使用儀器探測周圍環境,而且這裡的壓力已經是地球表面壓力的100倍。

    假設我們可以繼續前進,你就可以發現木星這顆氣態星球的奧秘了,木星是宇宙中很普遍的,很普通的一種氣態星球,換句話說,你將成為探索木星的第一人,這甚至要超過登月第一人了。但是可惜的是,如果你的飛船用的無線電,不好意思,無線電不能傳出木星大氣,木星的深層大氣會吸收無線電波,你無法與外界聯絡。

    假如你到4000公里附近,這裡的溫度將高達3500攝氏度。它的溫度足以熔化鎢,這是宇宙中熔點最高的金屬。 只說溫度,大家不要忘了壓力,壓力和溫度是木星內部最致命的。如果你到達木星內部21000公里處,這是木星的最內層,這裡的壓力是地球表面的200萬倍。而且溫度比太陽表面還要熱。 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地球太平洋底部潛泳,那麼你身體的每平方英寸都會有四輛車的重量,而在木星核心,四輛車這個數字將成為16萬輛車,每平方英寸將承受16萬輛車的質量。

    總而言之這些條件非常極端,它會改變你周圍氫的化學性質。氫分子被迫靠得很近,以至於電子斷裂而損失,形成了一種不尋常的物質,這稱為金屬氫,金屬氫具有高反射性。

    如果我們想在木星內部,甚至是核心生活或者進行探測任務,壓力和溫度,還有推進力(木星內部重力極強,必須要擁有逃逸速度)等等因素都必須考慮到,而且所有這些還必須同時經受環境考驗。假設如果有一個飛船,把這個飛船放到真空室測試是肯定不行的,真空室環境相對於火星內部環境差得太遠。

    不過,我相信人類,未來人類不僅可以進入木星內部,還可以在中子星表面挖礦。

  • 12 # 科學新視野

    木星是太陽的第五大行星,是太陽系中除去太陽本身體積最大的天體,屬於氣態行星,儘管如此,它的質量仍然是其他各大行星的2.5倍。

    碩大的身軀主要由氣體和液體組成,成分主要是氫氦元素,平均密度1.326 g/cm3,略大於水的密度。目前我們對它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大氣層,內部因為被厚厚的雲層遮蔽,無法直接觀測。

    公眾對它印象比較深的,應該就是它表面的大紅斑,一個大小兩三倍地球的巨大風暴。

    由於木星並沒有陸地表面,所以一直也沒有探測器降落勘測,根據現有的觀測得到的有關木星的一些物理引數,科學家推測木星的內部結構應該這樣:

    隨著溫度和壓力的增大,組成木星主要成分的氫原子之間的距離和結構會有所變化,相變得到類似金屬態的結構,可以導電。

    這種固體物質,是航天器無法穿行的,甚至是液態的氫也是如此,所以即便我們稱木星是氣態行星,宇航員也不能搭載航天器直接進入木星內部。

  • 13 # 兔斯基聊科學

    我們把木星稱之為氣態行星但是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輕鬆的深入木星的內部。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宇航員搭載專業的航天器進入木星也是非常危險的。

    木星是太陽系中一個巨無霸般的存在。除了太陽,木星就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了。木星有多大呢?和地球比較一下。木星的直徑是142984公里是地球的11.2倍;木星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

    圖示:木星和地球

    木星這麼大,它的主要是由氫和氦兩種元素組成的。木星是氣態巨行星。有朋友會想,既然木星是氣態行星,那麼如果宇航員進入木星後會不會直接穿過木星呢?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咱們來了解一下木星的內部結構就知道了宇航員進入木星後會怎樣?

    首先,木星的大氣層非常的厚,而且非常狂暴。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它沒有實體的表面。因此它的大氣層沒有明顯的界限。科學家把十倍於地球大氣壓的地方作為木星大氣層的下限。這個厚度大約有5000公里。然而5000公里僅僅是木星半徑的7%左右。越往木星內部,木星的眼裡就會越大。

    圖示:木星的大氣層

    我們發現木星表面的一個最近本的特徵就是那些和赤道平行的黃白相間的條紋。如果近距離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條紋其實是木星大氣層中的風暴。這些風暴的風速可達130米/秒~150米/秒。木星上面著名的大紅斑風暴大的足以裝下地球。

    伽利略號探測器曾經向木星大氣層投放了一個木星大氣探測器。這個探測器針對狂暴的木星大氣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但即便是如此它在木星大氣層中下降了100來公里,僅僅1個小時就在木星大氣中被高溫高壓給摧毀了。

    宇航員要進入木星內部,首先面臨的挑戰就是安全穿過木星大氣層。

    圖示:木星大氣探測器

    其次,在木星內部氫氣變成了液體的海洋。隨著不斷木星內部,木星內部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木星上面的氫氣被壓成了液體形態。如果繼續深入木星內部大約在25000公里深度上,液態的氫又會被壓成了金屬氫。當我們到達木星的核心時,那裡的大氣壓已經達到了1億~3億個大氣壓,溫度高達20000~30000℃。這樣的高溫高壓環境我想是人類永遠也抵達不了的地方。

    圖示:木星內部結構

    因此,木星雖然是一個氣態行星,但它可不是像空氣那樣虛無縹緲。木星用它巨大的質量在警告著人類,“我可不是好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有一個後媽,對我並不好,沒跟我爸拿證,現在她老了病了,我有義務為她治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