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豫中原豫L
-
2 # 裡郎苗寨艾岡
應用科學方法進行餵養。
(一)調節適宜溫、溼度,提高雛雞成活率。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C。以後,每5天降溫1-2°C,一個月齡後,如外界氣溫在20°C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溫度適宜與否,可觀察雛雞的形態表現:如雛雞擠成一堆,不愛活動與吃食,不時發出“吱、吱”叫聲,音長而無力,是溫度過低的表現;如果雛雞兩翼下垂,張口喘氣,拍翅搶水喝,不時發出“啾、啾”聲音,叫聲尖而短,則是溫度過高,只有雛雞分佈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糞後糞便多呈現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等說明溫度合適。
調節雛雞溫度的方法很多,小群雞可放於紙箱或木箱,箱內鋪墊乾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大群雞可採取溫室保育。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對雛雞生長不利;若溼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溼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黴雨季節溼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的墊料並及時清理潮溼墊料即可。
(二)及時供水開食、搞好日糧搭配
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餵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溼羽毛。
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溼,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雛雞的飲料配合。根據其營養需要特點:要求較高的能量和較高的蛋白質。一般日糧中,谷實類(玉米、碎米等)為50-60%;糠麩類(米糠、麥麩等)為5-10%;油餅類(花生餅、豆餅、芝麻餅等)為20-25%;動物性飼料(魚粉、肉粉等)為7-20%;骨粉、貝殼粉4-5%;食鹽0.3-0.5%。青飼料另外加喂,尤其沒有維生素新增劑時,不能斷喂青料,喂量約為精飼料的30-50%。
不同日齡雛雞耗料(克/每隻、每日),因品種、個體發育。
(三)調控適宜光照,促進雛雞發育
日光照射可以增溫、增加食慾,利於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髮育,並能殺菌。但光照強而又時間長(包括人工充實光照),易使雛雞過量運動,得不到適當休息而影響雛雞正常發育。因此,應採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於消化、增重和換羽,同時還可以防啄肛、啄羽等惡癖。適宜的光照和運動時間為:一週齡內的雛雞可全日24小時光照,並在每次喂飼前後各活動10-20分鐘。一週以後,若天氣晴朗,溫度許可的情況下,白天採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曬一次太陽,頭一、二天曬半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20日齡前每天可使雛雞活動6-7小時,(包括採食時間),20日齡以後,晴天可整天活動,但中午炎熱時節應收回遮光休息2-3小時為宜。
-
3 # 澤弟兒在農村
春季氣溫逐漸回升,是育雛旺季,為了提高雛雞的成活率,應嚴把育雛六大關。
一、消毒關。先將雞舍徹底清掃沖洗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所有的用具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做完這些工作後,方可接雛入室。
二、飲水關。雛雞開食前,首先要給予飲水,最初幾天,可在飲水內加入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起消毒飲水和清洗胃腸,促進小雞胎糞排出的作用。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可在飲水中加入5%左右的葡萄糖,以幫助消除疲勞,儘快恢復體力。所用飲水要預先加溫,使水溫與育雛室溫基本一致。
三、開食關。雛雞出殼後24~36小時,才可開食。 開食的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於雛雞啄,營養豐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後再喂,這樣有利於雛雞消化。每日喂5~7次,開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雛雞混合料進行正常飼餵,每日喂4~5次,要少喂勤添。可在出殼後第4天起在飼料中拌些切碎青菜葉或嫩草葉,飼餵量約佔飼料總量的10%左右,以後逐步加大喂量到佔飼料總量的20~30% 。
四、營養關。雛雞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要喂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全價配合飼料,同時配喂適量青綠多汁飼料。使用單一飼料或營養不全的飼料,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
五、溫度關。春季雖然氣溫回升,但氣候仍然寒冷,保持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首要關鍵。雛雞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環境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有著直接的影響。進雛前育雛舍要先預溫,達到育雛的溫度要求。1 周齡內的雛雞需要雞舍溫度為30℃~32℃,以後每週遞減2℃~3℃,直到舍溫為21℃為止,且該溫度要保持到育雛結束。 育雛溫度適宜與否,可透過觀察雛雞的表現掌握。育雛溫度合適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飽食後休息時,分佈均勻,雞舍內極為安靜。溫度過低時,雛雞行動緩慢,羽毛蓬權,身體發抖,聚集在熱源下,不時發出尖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張口呼吸,飲水星增加,嚴重時雛雞表現出脫水現象。
六、溼度關。適宜的溼度可以保持雛雞體內水分蒸發恆定,提高雛雞的成沃經。在通常情況下,10月齡前,因育雛溫度較高,空氣的相對溼度往往太低,必須注意補充屋內水分,使育雛室內的相對溼度達到60%~65%。10 月齡以後,隨著日齡增長,體重增加,小雞的採食量、飲水量、呼吸量、排糞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雛溫度又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內潮溼,小雞對這種潮溼環境極不適應,因此,育雛屋要加強通風,勤換墊料,加添飲水時要防止水溢於地面或墊料上,儘可能將育雛室相對溼度控制在55%~60%。
-
4 # 牧羊姑娘圖雅
剛出生的小雞餵養起來會非常的艱難,小雞的一生大約會存在著五六十種的疾病,如果我們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到位的話,小雞的成活率就會很低。對於一個已經飼養了三年小雞的我來說,在日常生活中,我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在這裡也想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少走彎路。
工具/原料
小雞 料桶 木屑 溫度計 燈泡
方法/步驟1: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
方法/步驟2:
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
方法/步驟3: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我用了洗澡用的那種烤燈,既可以提升溫度,還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小雞活動自由,精神十足。
方法/步驟4: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方法/步驟5: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方法/步驟6:
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注意事項
小雞的體溫比人體的溫度要高,它會有41-42左右的溫度,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溫度也會相對的較高。
-
5 # 湖北三小姐
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洩,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洩物,以免弄髒屋裡。
2、觀察它的雞嗉子,一般會儲存很多食物,所以不要急著餵它東西,否則會撐到小雞的,撐過勁了會導致小雞死亡的,先餓它幾天沒關係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
4、剛出生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5、可以讓小雞曬曬太陽,日光照射可以增溫、增加食慾,利於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髮育,並能殺菌。但不能曬的時間過長,如果經常被太陽照射,小雞也受不了,應採取遮光的辦法使雛雞得到適當的休息,以利於消化、增重和換羽。
-
6 # Mark11
當小雞成功孵化出來之後,由於小雞的生命力比較弱,如果照顧不合理的話,小雞容易出現病害情況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拉稀,因此需要在小雞剛孵化出來的時候及時對拉稀情況進行防治,防止出現因為拉稀導致小雞大批死亡的情況。
想要防止小雞出現拉稀的情況,首先需要及時對小雞進行補水,避免小雞出現脫水的情況,因此第一次的喝水的時間一般為小雞剛出殼之後的三個小時,注意餵食小雞喝的水不能是直接從水龍頭或者是井裡打出來的水,最好是燒開了的水放涼之後給小雞進行飲用,第1次的時候讓小雞喝清水就完全足夠了,而等到第2次喂小雞進行喝水的話,最好可以在水中加入適量的紅糖等能量物質,因為此時小雞的脾胃比較虛弱,紅糖水可以讓小雞最快的消化同時還可以幫助小雞最快的補充能量。
小雞在剛剛出生三天左右的時間是最容易感染腸胃疾病的時間,因此在小雞出生之後進行防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除了紅糖之外,還可以在水裡面加上一些食用醋,醋飲用的話具有一定的消毒滅菌的作用,當小雞飲用了還有醋的水之後,水會順著小雞的腸道流淌,將小雞腸胃之中的一部分病菌給殺死,使用了食用醋之後還可以在給小雞喂一部分的酵母水,酵母水有利於保證小雞腸道之中的菌類的平衡,從而促進小雞腸道的健康
除了在飲水方面對小雞拉稀進行防治之外,小雞的飲食也是重中之重,如果飼料情況不好話,也容易導致小雞出現拉稀的情況,首先剛出生的小雞所吃的飼料中需要儘量避免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因為剛出生的小雞腸道功能比較弱,不適合攝入大量的蛋白質,容易造成小雞腸道的負擔,從而導致小雞出現拉稀的情況,另外如果飼料儲存不合理的話,容易出現發黴等狀況,將這些飼料餵給小雞的話,也容易造成小雞出現拉稀的情況,還有一種則是飼料中並沒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但是小雞吃了仍然出現拉稀,這種可能是因為小雞不適合吃這種飼料,養殖戶需要換一種品牌的飼料來餵養小雞。
-
7 # 青島華星裝飾
主要是保溫,至少35度左右,雞品種不同育雛溫度不同,當然你就一兩隻,弄個燈保溫或者弄個電熱暖寶寶…小雞吃啥都行,最好是小雞飼料,不然就米,主要是要適口性好。喂點水可以加一些葡萄糖。
-
8 # 鄉村黃先生
1.小雞前期的溫度基本上是這樣的3-7天是32-34℃;第2周為30-28℃;第3周為28-26℃。
2.溫度必須控制好,要不然小雞感覺冷會擠到一起,擠到一起的話會死很多雞,雞舍內要放置電燈取暖。注意消毒和防疫。
-
9 # 柚子果香
剛出殼的小雞最脆弱,對於溫度、開食和光照都非常敏感,那麼就需要合理完善的飼養過程,才能避免小雞死亡。根據多年養殖經驗,下面介紹剛出殼的小雞怎麼飼養,供廣大農村養殖戶參考。
一、提供有利於小雞生長的環境 剛出殼的小雞個體小、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還不夠完善。因此,適宜的溫度,是養好小雞的關鍵,也是提高小雞成活率的前提。調節溫度的方法有:箱內鋪墊乾草或棉絮,墊料下還可放置熱水袋,或用電燈照明取暖。一個月後,外界氣溫在20°C以上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
二、保證充足的飲水,開食日糧搭配合理 飲水要充足,避免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逐漸用新鮮清潔涼水取代溫開水,同時防止小雞弄溼羽毛。根據小雞的營養需要,合理搭配日糧。小雞要隨時有飼料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餵次數,喂料不宜過溼,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以八成飽為宜。
三、合理光照,可促進小雞發育,適宜的光照可以增溫、增加食慾,利於消化,促進鈣磷代謝、維持正常生長髮育,並能殺菌。剛出殼的小雞一週齡內的雛雞可全日24小時光照,並在每次喂飼前後各活動10-20分鐘。一週以後,若天氣晴朗,溫度許可的情況下,白天採用自然光照即可。最好每天能曬一次太陽,頭一、二天曬半小時左右,以後逐漸延長。20日齡前每天可使雛雞活動6-7小時,(包括採食時間),20日齡以後,晴天可整天活動,但中午炎熱時節應遮光休息
-
10 # 小賴沒有料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 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突胸總目,雞形目,雉科,原雞屬,家雞種。
第一
剛出生的小雞要吃什麼?怎麼吃?
小雞出生的時候用小米用開水泡半個小時,把水過濾了,切一點青菜剁成細末和泡好的小米拌在一起。雞也和人一樣一天吃三頓,每次吃一小瓶蓋。等小雞長出來白翅尖的時候,開始喂蟲,一天一隻喂四隻蟲子分兩次。
第二
剛出生的小雞,保溫也很重要。
準備一個泡沫箱,不用太大,在泡沫箱裡墊一些穀殼或者稻草,這樣小雞在夜晚睡覺的氣候也不會冷。
三
適量的活動可以促進小雞的生長髮育,有助於日後雞肉的口感好,一隻好吃又健康的雞離不開主人的精心餵養。
這些送給那些不會養雞的朋友,希望我這點小小的建議能幫助到你。
-
11 # 江東記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
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很麻煩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需要很細心的去照料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
12 # 琳琳的農村
1剛出殼的小雞前兩天都不需要餵食,小雞在雞蛋裡帶了足夠的營養,兩天後可以開始喂。2,先喂點水,和弄破碎的煮熟的蛋黃,注意不能喂太多,因為開始的時候還不能吃太多。3因為小雞沒有牙齒,所以食物裡還需要放一些土壤和沙子,前兩天喂蛋黃,然後吃一些蛋黃和雞飼料的混。
-
13 # 貴州小凱子
一、消毒關。先將雞舍徹底清掃沖洗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所有的用具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做完這些工作後,方可接雛入室。
二、飲水關。雛雞開食前,首先要給予飲水,最初幾天,可在飲水內加入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起消毒飲水和清洗胃腸,促進小雞胎糞排出的作用。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可在飲水中加入5%左右的葡萄糖,以幫助消除疲勞,儘快恢復體力。所用飲水要預先加溫,使水溫與育雛室溫基本一致。
三、開食關。雛雞出殼後24~36小時,才可開食。 開食的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於雛雞啄,營養豐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後再喂,這樣有利於雛雞消化。每日喂5~7次,開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雛雞混合料進行正常飼餵,每日喂4~5次,要少喂勤添。可在出殼後第4天起在飼料中拌些切碎青菜葉或嫩草葉,飼餵量約佔飼料總量的10%左右,以後逐步加大喂量到佔飼料總量的20~30% 。
四、營養關。雛雞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要喂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全價配合飼料,同時配喂適量青綠多汁飼料。使用單一飼料或營養不全的飼料,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
五、溫度關。春季雖然氣溫回升,但氣候仍然寒冷,保持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首要關鍵。雛雞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環境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有著直接的影響。進雛前育雛舍要先預溫,達到育雛的溫度要求。1 周齡內的雛雞需要雞舍溫度為30℃~32℃,以後每週遞減2℃~3℃,直到舍溫為21℃為止,且該溫度要保持到育雛結束。 育雛溫度適宜與否,可透過觀察雛雞的表現掌握。育雛溫度合適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飽食後休息時,分佈均勻,雞舍內極為安靜。溫度過低時,雛雞行動緩慢,羽毛蓬權,身體發抖,聚集在熱源下,不時發出尖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張口呼吸,飲水星增加,嚴重時雛雞表現出脫水現象。
六、溼度關。適宜的溼度可以保持雛雞體內水分蒸發恆定,提高雛雞的成沃經。在通常情況下,10月齡前,因育雛溫度較高,空氣的相對溼度往往太低,必須注意補充屋內水分,使育雛室內的相對溼度達到60%~65%。10 月齡以後,隨著日齡增長,體重增加,小雞的採食量、飲水量、呼吸量、排糞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雛溫度又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內潮溼,小雞對這種潮溼環境極不適應,因此,育雛屋要加強通風,勤換墊料,加添飲水時要防止水溢於地面或墊料上,儘可能將育雛室相對溼度控制在55%~60%。
七、密度關。合理的密度可使雛雞均勻攝食,保持雞群整齊發育。密度的大小應根據雛雞日齡的大小、品種、飼養方式、季節和雞舍結構等的不同而進行適當調整。平養雛雞的合理密度為:0~4周齡,20~25只/平方米;5~7 周齡,10~20只/平方米。網上育雛的合理密度為:0~4周齡,24~28只/平方米;5~7周齡,15~20只/平方米。
八、光照關。合理的光照時間是:0~3周齡24 小時光照,4~14日齡的光照時間為16~19小時,15 日齡以後採用自然光照。光照強度,按每15平方米的雞舍在第一週時,用一個40瓦燈泡懸掛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週開始換用 25瓦燈泡就可以了。
九、通風關。在育雛階段,由於雞舍溫度較高,雛雞密度較大,雞糞和浪費和飼料極易腐敗發酵,產生大量的氨氣、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因此要加強育雛室的通風,以保持育欠舍內空氣新鮮。為解決通風與保溫的矛盾,通風之前先提高育雛室溫度1℃~2℃,待通覓完畢後基本降到了原來的舍溫,通風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晴天中午前後,通風換氣應緩慢進行,門窗的開啟度應從小到大最後呈半開狀態,切不可突然將門窗大開,讓冷風直吹,使舍溫突然下降。
十、防疫關。根據當地實際,選擇合理的免疫程式接種疫苗,應定期對雞舍徹底消毒,保持雞舍乾燥、清潔、衛生;堅持在飼料和飲水中新增預防藥物;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治療,死雞要遠離雞舍焚燒或深埋。
不要喂太多食物給它,要做到少喂多餐。其實在家養最好餵飯,也可以喂飼料。最好是兩樣輪著喂,主要餵飯,經常再喂點飼料就好。關於食物定量的問題不好說,沒有什麼資料,用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小雞是否飽了就可以,也可以根據它的吃食速度來看,一般飽了的話,吃食就會變慢。
在雞很小時最好用養鳥用的陶罐來給小雞喂水,讓它自己喝就可以了,不用管它。
不要讓小雞到外面吃東西,很不安全的。在家養雞完全不需要餵它蟲子,不過你要喂也可以,總之一些比較小的蟲子都可以餵養它,但一定不能被殺蟲劑噴過。
你的小雞的前胸要是有些突出來,應該是吃得過飽。減少一點食物吧,不要喂太多了,只有不是太過突出也不用管。
其實小雞是很好養的,不要以為很易死。我就這樣養過好幾只小雞,最後都能長成大雞。
你的小雞的前胸要是有些突出來,應該是吃得過飽。減少一點食物吧,不要喂太多了,只有不是太過突出也不用管。
其實小雞是很好養的,不要以為很易死。我就這樣養過好幾只小雞,最後都能長成大雞。
養小雞要保持在30度以上的溫度,要少吃多餐,雞舍要保持乾燥
吃飯或是米,給點青菜加點沙子。注意保暖不要讓它感冒了就行。
你的小雞的前胸要是有些突出來,應該是吃得過飽。減少一點食物吧,不要喂太多了,只有不是太過突出也不用管。
其實小雞是很好養的,不要以為很易死。我就這樣養過好幾只小雞,最後都能長成大雞
-
14 # A講究原著
第一最重要的是溫度,要三十三度至三十五度左右,這樣能避免受寒和小雞因溫度低而擠壓致死,另外一定期飲水也很關鍵。
-
15 # 蜂哥農業
剛出殼的小雞體質嬌弱,因此需要精心照顧,控制好雞舍的溫度、溼度、密度,並提供稀料以及溫開水給小雞開食開水。
一 小雞出殼後飼養方法: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
二 剛出殼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三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四 小雞的體溫比人體的溫度要高,它會有41-42左右的溫度,所以它需要的環境溫度也會相對的較高。
-
16 # 農村小安哥來了
剛出殼的小雞是最需要精心照顧的時期,它需要有34-37度左右的溫度小雞才會不擁擠,不扎堆,自由活動。溫度千萬不能有太大的波動,波動太大容易使小雞造成呼吸道方面的某些疾病。一旦生病治癒起來就會非常的麻煩。
如果是在密閉的雞舍裡面養雞,一定要有光照。我家的小雞是五月份買來的,溫度還不是太高,所以我用了洗澡用的那種烤燈,既可以提升溫度,還可以照明,一舉兩得。小雞活動自由,精神十足。
剛買來的小雞千萬不能直接放在水泥地上。因為水泥地太涼了,小雞容易拉稀,以後成活率會大減。應該用乾燥的木屑鋪上1釐米左右的一層,這樣小雞踩在乾燥的木屑上就會很溫暖,不會著涼。
餵食的時候要用料桶,並且要多放幾個。這樣飼料不容易浪費,小雞也不會為爭食而造成踩傷。
剛買來的小雞最好喂溫開水,有多少小雞都不要嫌麻煩去燒水,溫開水對小雞是最有利的。
-
17 # 阿虎帶你走農村
剛出生的小雞一定要細心照顧、特別是溫度方面要弄好、光線也要好、喂水需要溫開水、睡覺的地方不能太冰不適合到地上、地上要墊一點稻草或者暖和一點的東西
-
18 # 小李的扶貧日常
提高雛雞成活率的方法:
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溼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雛雞適宜的溫度為:30~32℃。以後,每5天降溫1~2℃,一個月齡後,如外界氣溫在20℃以上時,可以自然給溫,否則應繼續保溫。溫度適宜與否,可觀察雛雞的形態表現:如雛雞擠成一堆,不愛活動與吃食,不時發出“吱、吱”叫聲,音長而無力,是溫度過低的表現;如果雛雞兩翼下垂,張口喘氣,拍翅搶水喝,不時發出“啾、啾”聲音,叫聲尖而短,則是溫度過高,只有雛雞分佈均勻,活動、吃食正常,羽毛平整光亮,排除糞後糞便多呈現條狀,睡眠時頭頸伸直,安靜等說明溫度合適。
另外,育雛舍(室或箱)內若太乾燥,雞體內水分散發量大,不利於雛雞的生長;若溼度太大,空氣不流通,雛雞容易感染病。適時的相對溼度為55~65%。調節的方法,只要飲水器內不斷水即能達到要求;黴雨季節溼度偏大時,可加厚乾燥的墊料並及時清理潮溼墊料即可。
-
19 # 春有春花
作為一個愛養這些小動物的我,每年都喜歡自己孵化點小雞小鴨養著。小雞出殼後,一定要注意保暖,最好就是找個燈泡,放在小雞的上方。可以把手放在小雞身上,試試燈烤的熱不熱。小雞熱了就會四處散開,冷了就會扎堆。所以要隨時觀察,隨時調整。二要注意飲水。小雞出殼毛幹了以後儘快飲水,水要燒開的溫開水,加適量葡萄糖,買點開口藥拌水裡讓小雞飲用。三是要注意餵食。現在大部分都用開口飼料,如果用小米,我的習慣是把小米蒸熟,喂3天左右。家庭養的數量比較少,一般不會去打針做防疫,但要勤觀察,發現有問題的小雞就要及時隔離,喂點藥。第一年孵化16只小雞,除了淹死一隻,其他全部安全長大[呲牙]
-
20 # 邊緣的荳子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一、落盤1、適當提高溼度,溼度控制在70~80%。2、適當降低溫度,溫度控制在37.1~37.2℃。3、落盤時用手工將種蛋從孵化蛋盤移到出雛盤內,操作中室溫要保持25℃左右,動作要快,在30~40分鐘內完成每臺孵化機的蛋,時間太長不利胚胎髮育。
二、雛雞出殼後:雞孵化到20.5天大批破殼出雛,整批孵化的只要撿2次雛即可清盤;分批入孵種蛋的,由於出雛不齊則每隔4~6小時撿一次。操作時應將臍帶吸收不好、絨毛不幹的雛雞應暫留出雛機內。提高出雛機的溫度0.5~1℃,雞到21.5天后再出雛作為弱雛處理。
回覆列表
一、消毒關。先將雞舍徹底清掃沖洗乾淨,然後用福爾馬林(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燻蒸消毒,關嚴門窗12~24小時後,開啟門窗通風換氣。所有的用具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做完這些工作後,方可接雛入室。
二、飲水關。雛雞開食前,首先要給予飲水,最初幾天,可在飲水內加入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起消毒飲水和清洗胃腸,促進小雞胎糞排出的作用。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可在飲水中加入5%左右的葡萄糖,以幫助消除疲勞,儘快恢復體力。所用飲水要預先加溫,使水溫與育雛室溫基本一致。
三、開食關。雛雞出殼後24~36小時,才可開食。 開食的飼料要求新鮮,顆粒大小適中,易於雛雞啄,營養豐富、易消化,常用的有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後再喂,這樣有利於雛雞消化。每日喂5~7次,開食料喂2~3天后,逐步改用雛雞混合料進行正常飼餵,每日喂4~5次,要少喂勤添。可在出殼後第4天起在飼料中拌些切碎青菜葉或嫩草葉,飼餵量約佔飼料總量的10%左右,以後逐步加大喂量到佔飼料總量的20~30% 。
四、營養關。雛雞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全,要喂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全價配合飼料,同時配喂適量青綠多汁飼料。使用單一飼料或營養不全的飼料,不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
五、溫度關。春季雖然氣溫回升,但氣候仍然寒冷,保持適宜的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首要關鍵。雛雞體溫調節機能不健全,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十分敏感,環境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髮育和成活率有著直接的影響。進雛前育雛舍要先預溫,達到育雛的溫度要求。1 周齡內的雛雞需要雞舍溫度為30℃~32℃,以後每週遞減2℃~3℃,直到舍溫為21℃為止,且該溫度要保持到育雛結束。 育雛溫度適宜與否,可透過觀察雛雞的表現掌握。育雛溫度合適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食慾良好,飲水適度,羽毛光滑整齊,飽食後休息時,分佈均勻,雞舍內極為安靜。溫度過低時,雛雞行動緩慢,羽毛蓬權,身體發抖,聚集在熱源下,不時發出尖叫聲。溫度過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張口呼吸,飲水星增加,嚴重時雛雞表現出脫水現象。
六、溼度關。適宜的溼度可以保持雛雞體內水分蒸發恆定,提高雛雞的成沃經。在通常情況下,10月齡前,因育雛溫度較高,空氣的相對溼度往往太低,必須注意補充屋內水分,使育雛室內的相對溼度達到60%~65%。10 月齡以後,隨著日齡增長,體重增加,小雞的採食量、飲水量、呼吸量、排糞量等都逐日增加,加上育雛溫度又逐周下降,很容易造成室內潮溼,小雞對這種潮溼環境極不適應,因此,育雛屋要加強通風,勤換墊料,加添飲水時要防止水溢於地面或墊料上,儘可能將育雛室相對溼度控制在55%~60%。
七、密度關。合理的密度可使雛雞均勻攝食,保持雞群整齊發育。密度的大小應根據雛雞日齡的大小、品種、飼養方式、季節和雞舍結構等的不同而進行適當調整。平養雛雞的合理密度為:0~4周齡,20~25只/平方米;5~7 周齡,10~20只/平方米。網上育雛的合理密度為:0~4周齡,24~28只/平方米;5~7周齡,15~20只/平方米。
八、光照關。合理的光照時間是:0~3周齡24 小時光照,4~14日齡的光照時間為16~19小時,15 日齡以後採用自然光照。光照強度,按每15平方米的雞舍在第一週時,用一個40瓦燈泡懸掛在2米高的位置,第二週開始換用 25瓦燈泡就可以了。
九、通風關。在育雛階段,由於雞舍溫度較高,雛雞密度較大,雞糞和浪費和飼料極易腐敗發酵,產生大量的氨氣、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因此要加強育雛室的通風,以保持育欠舍內空氣新鮮。為解決通風與保溫的矛盾,通風之前先提高育雛室溫度1℃~2℃,待通覓完畢後基本降到了原來的舍溫,通風的時間最好選擇在晴天中午前後,通風換氣應緩慢進行,門窗的開啟度應從小到大最後呈半開狀態,切不可突然將門窗大開,讓冷風直吹,使舍溫突然下降。
十、防疫關。根據當地實際,選擇合理的免疫程式接種疫苗,應定期對雞舍徹底消毒,保持雞舍乾燥、清潔、衛生;堅持在飼料和飲水中新增預防藥物;發現病雞要及時隔離治療,死雞要遠離雞舍焚燒或深埋。
不要喂太多食物給它,要做到少喂多餐。其實在家養最好餵飯,也可以喂飼料。最好是兩樣輪著喂,主要餵飯,經常再喂點飼料就好。關於食物定量的問題不好說,沒有什麼資料,用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小雞是否飽了就可以,也可以根據它的吃食速度來看,一般飽了的話,吃食就會變慢。
在雞很小時最好用養鳥用的陶罐來給小雞喂水,讓它自己喝就可以了,不用管它。
不要讓小雞到外面吃東西,很不安全的。在家養雞完全不需要餵它蟲子,不過你要喂也可以,總之一些比較小的蟲子都可以餵養它,但一定不能被殺蟲劑噴過。
你的小雞的前胸要是有些突出來,應該是吃得過飽。減少一點食物吧,不要喂太多了,只有不是太過突出也不用管。
其實小雞是很好養的,不要以為很易死。我就這樣養過好幾只小雞,最後都能長成大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