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常隱聊文史習俗

    從當今漢文化的興起(孔子學院興辦)的程度上來看,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漢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認同程度越來越高。

    儒家文化思想文化中,當今的“仁””禮”,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推崇,尤其是在反霸權主義的今天,謙和禮讓,仁義智信一直是影響著我們的國人,在我們的國人的血液中難以抹去。

    從我們的外交政策上也可以看出,早些年我們一直用的是“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的做法來實行我們的外交政策。我們肯定的是說我們的儒家文化就不是軟弱的文化,你看看我們的文化有多麼強硬,而當今的青少年對這一點往往認識是絕對不到位的,認為那就是一個腐朽的老夫子所說的一套的沒用的理論。

    當年的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儒家就是能文能武,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你看讓子路去治國,“千乘之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尤其是中庸之道,我覺得更值得很多國家推崇。所謂的“過猶不及”,過和不及效果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做很多事情不必做過了頭,也不必做不到位,恰到好處。

    老子曰:治大國若烹小鮮。

    大國不強霸(英美加),弱國也要自信(朝非拉),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外交政策,我們對他們和他們對我們我覺得都應該審視和反思。

    就是最好像今天很多外交關係的處理,我們也要把捏分寸做的恰到好處,為人處事也如此。

    希望每一個人用儒家的思想精髓來武裝自己,做一個優秀的中國人。

    個人愚見,請斧正!

  • 2 # 藝博國際直播線上

    儒家思想,很早就在東亞、東南亞國家、西亞國家根深蒂固了。西方國家也慢慢地在悟到中國儒家思想,慢慢地在接受。

  • 3 # 老外二三事

    儒家文化圈在古代主要是中國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總感覺不太算儒家文化圈,日本文化裡佛教作為外來元素文化地位高一些。現在來看,韓國朝鮮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個已經是基督教國家了,越南對於漢字影響很反感,所以去掉了漢字。所以儒家文化圈這個說法,現在差不多已經不存在了。

    所謂的「儒家文化圈」就是小圈子自嗨的產物,毫無現實基礎。既然談文化,那起碼要有文化共同點吧?但根本沒有啊。西方同一文化圈的前提是各自語言相近,屬於同一語系。德國人和法國人即便是沒學過對方的語言,連猜帶比劃也能大致聽懂。你隨便找個中國人,他能聽懂幾句日語啊?儒家文化作為封建思想,本身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在現代化較早的港臺地區已經基本產生了斷代,只侷限於老人之間。連中國人都已經不認同的落後思想,怎麼談得上讓別人去認同?不是所有中國元素都能和儒家掛鉤,儒家也不代表所有來自中國的文化產物。所謂的「儒家」,在境外基本就剩下平時歷史課講講孔聖人的生平,至於別的......連中國人都不教,指望別人用愛發電嗎?他們可以認同本國文化有儒家因素,但絕不會認為自己國家屬於「儒家文化圈」。如果按照這種道理,信上帝的都是基督文化圈嗎?

  • 4 # 微播文化

    有的,美國夏威夷大學東西方研究中心、日本國立島根大學、俄羅斯、哥倫比亞等國家都對儒家思想有研究,18世紀的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狄德羅、盧梭等都受過儒學思想影響。

  • 5 # 好劇放映官

    儒家思想對韓國和越南同樣影響深遠。

    韓國:春季祭孔大典

    位於韓國首爾的成均館,每年都會在大成殿前舉辦春季祭孔大典,又稱"釋奠祭",祭奠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韓國的儒學大師。

    越南:河內孔子文廟

    長期以來,外國領導人和代表團訪問越南,都會被安排參觀文廟。河內文廟建於1070年,與國內文廟一樣,供奉有孔子及其弟子以及越南先儒。文廟上高懸註明為"康熙御書"的"萬世師表"匾額。

    韓越兩國都曾是中原王朝的屬國,都曾使用漢字,學習漢文化。後來為了消除中國對其影響力,韓國創造了拼音文"韓文",越南曾在漢字基礎上創造喃字,隨著法國殖民者的到來,越南開始使用拉丁文字。

    由於古代書籍都是漢字書寫,現在兩國都看不懂自己國家的古書,造成文化斷層。

  • 6 # 任東昇

    所謂的「儒家文化圈」就是小圈子自嗨的產物,毫無現實基礎。既然談文化,那起碼要有文化共同點吧?但根本沒有啊。西方同一文化圈的前提是各自語言相近,屬於同一語系。德國人和法國人即便是沒學過對方的語言,連猜帶比劃也能大致聽懂。你隨便找個中國人,他能聽懂幾句日語啊?

    儒家文化作為封建思想,本身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在現代化較早的港臺地區已經基本產生了斷代,只侷限於老人之間。連中國人都已經不認同的落後思想,怎麼談得上讓別人去認同?不是所有中國元素都能和儒家掛鉤,儒家也不代表所有來自中國的文化產物。

    所謂的「儒家」,在境外基本就剩下平時歷史課講講孔聖人的生平,至於別的......連中國人都不教,指望別人用愛發電嗎?他們可以認同本國文化有儒家因素,但絕不會認為自己國家屬於「儒家文化圈」。如果按照這種道理,信上帝的都是基督文化圈嗎?

  • 7 # 使用者呂有虎

    回答如下:

    一,儒學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了中國範圍,向東南亞及東北亞輻射,形成了〈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眀的發展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和民族精神,而且是東亞乃至世界思想史和文明史的建設支柱。

    二,儒學文化從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法國主張以儒家道德取代基督教,並將〈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日,韓等東亞各國取得經濟上的騰飛,與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就此,海內外學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三,孔子有〈聖人〉之稱,他被評為對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前百名,他所建立的儒文化不只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將使儒文化更加發揚光大,同時,這也是中國的驕傲。

  • 8 # 神農架冷杉

    有很多國家認同,不然孔子學院不會世界開花。儒家思想是中國特殊地理條件下產生的,是中華民族的脊樑。2000年的千禧之年,在美國紐約的全世界宗教大會上,“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被評為人類共同的道德準則。

  • 9 # 中和至道

    有別的其他國家的認同。儒家思想出現於中國春秋時期,在2500年前。據記載,儒家文化是在公元285年,日本應神天皇時期傳入日本的。

      最早是孔子的《論語》和一卷《千字文》到達日本。這是儒學經典著作《論語》第一次到達日本,日本貴族和僧人開始研習《論語》、《千字文》和漢語,全面學習中華文化。

    中國儒學文化思想在日本傳播的高峰。盛唐時期是日本吸收和學習中國文化的高峰時期。據考證,日本遣唐使共派出12次,每次最多時300人到800人不等,中國先儒家文化思想及政治體制,均在唐朝時期由淺入深地被日本民族吸收。當時儒家思想影響日本國民的道德生活極深,自從聖德太子執政時期獎勵儒學以來,經過不斷提倡,社會上很快形成學習漢文化的風氣,儒家思想很快普及到日本各地。孝德天皇在位時期主張“孝為百行之先”。可見儒學文化思想影響了日本的歷史發展過程。對日本民族精神的影響。還有包括朱熹理學思想對日本的影響,明代王陽明心學對日本的影響更加深遠。

      其他像對日本宗教“神道”的影響,對日本“武士道”的影響和對日本企業文化的影響。

    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像:韓國、朝鮮、越南及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後來還有其他歐美國家。

  • 10 # 土右鍾海濱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家庭美德和傳統文化。完善的禮儀文化成為企業職業文化、規範化管理和國際化程度的標誌。已被世界上許多國家認同。

    關於“儒家思想在世界上還有別的國家認同”的問題,不能僅憑理解和猜測推斷來回答,必須用大量的事實來證明。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有關情況,就問題所指簡明扼要如下:

    據相關資料介紹,日前與我國在貿易問題上爭端的美國也十分認同儒家思想。美國在1980出版的《人民年鑑手冊》中,曾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被推舉為十大思想家之首。據統計,《論語》在全球最重要的十部名著中,被翻譯的語種數量居第二位,著名的漢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推測:“早在公元2世紀,關於儒家的一些傳說似乎已傳入歐洲。”

    據資料介紹,百科全書派領袖霍爾巴赫反對法國和歐洲野蠻的君主專制制度,推崇孔子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對孔子的思想十分推崇,他慨嘆:

    “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這真是大不幸";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庇爾在他起草的1793年《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引用孔子的格言,成為佳話。萊布尼茨斥責了那些在中國傳統思想面前夜郎自大的歐洲學者,他對中國文化的重視而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一位名叫五來欣造的日本學者認為:“儒教不僅使萊布尼茨受到了影響,也使德意志蒙受了影響。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呼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 11 # o輕羽o

    儒家思想不僅是中國的主流思想文化,而且是東亞文化的主流思想文化。東亞各個國家的文化雖然各有差異,但都是在中國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雜糅自己國家的獨有特色,形成自己國家的文化。因此,亞洲的大部分國家都是認同儒家思想,尤其我們的近鄰韓國、日本受儒家思想影響最深,他們國家的文化帶走有濃厚的儒家色彩。

    現在中國專門設立中國漢辦,負責在世界各地開辦孔子學院,美國、英國、西班牙等等北美、歐洲國家幾乎都有孔子學院,傳播中國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文化。

    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的至善思想,是人類社會的共識,只要學習過儒家思想的國家,幾乎都會認可儒家思想。

  • 12 # 瘋哥哥l

    沒有。

    中國人也不是完全信奉和踐行儒家思想。

    佛心道骨儒表。中國人講究善,但骨子裡是信奉道家思想的多,儒家思想主要用其功用性,也就是儒家更多的是工具。

    所謂的儒家文化圈,有時候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日本是嗎?

    日本信奉的是武士道,信奉的是菊與刀。

    日本從公元前300年就開始學習中國文化,但學的也都是表象。

    比如面子上的仁義禮智信,其實人家還是信奉實力主義,靠的是刀子。和你再好,該殺你還是殺你。殺你之前,還先給你鞠一躬。

    所以,日本人並不認同儒家思想,只是儒家思想對他們有一些影響,被他們借用了一點東西而已。相對來說,佛文化的影響可能更大。

    韓國是嗎?

    韓國人比較剛,動不動就剁手指,死磕的那種。

    韓國的國旗是八卦。雖然韓國也講忠義,但是他們講的忠義和儒家的思想還是有些差別的,但是對忠學的更多一些,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這就差的遠了。

    個人覺得,道家可能對韓國影響更多一些。

    當然,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現在的韓國是基督教的天下,基本上所有人都信上帝了。

    緬甸、泰國、寮國等東南亞國家是嗎?

    這些國家受南亞大國印度的影響更多一些,這是佛教的地盤。儒家文化因為有華人在這些東西,會有一些影響。

    華人到哪了,只要還說中文,基本就逃不掉儒家文化的影響。

    越南

    越南是要好好說說的,以前就是屬於中國,王勃就是去越南的時候死了的,因為這,所以我特別恨越南。哼。

    你會發現越南什麼都跟中國很像,政治制度、風俗習慣、人民性格、戰術戰法、做事方法等等。

    要說現在有那個國家是信奉儒家思想的話,越南應該算最接近的一個吧。

  • 13 # 日月明rym1220

    儒家思想除了中國漢地外,主要還是在日本、韓國等漢文化圈流傳。至於西方,主流文化以及價值觀還是基督文化及其價值觀。東方文化,包括孔子思想,還屬於小眾文化,主要只在華人中有流傳。中國人也不要夜郎自大,沾沾自喜。

  • 14 # 佈道188

    謝謝邀請。本人可能令你失望了,儒家思想,精華與糟粕並存,有些糟粕內容毒害國人好多年,大家想一想至漢代獨尊儒術開始,到建國前止,中國有沒有產生對世界有影響的思想家?有沒有出現對世界有影響的科學家?思想的禁錮,文字獄的束縛,使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至5.4運動開始的思想解放運動,國民思維活躍起來,毛澤東領導共產黨成立新中國,在49年天安門城樓上大聲宣佈《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是中國人民徹底的思想解放,擺脫了舊的精神枷鎖的束縛,人人平等,男女平等。毛澤東是破除腐朽思想的領導者和實踐者,建國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生活逐漸改善,中國在國際地位逐漸增強,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儒家思想產生的比較早,受當時社會環境及生產水平的影響肯定有很多不適應現在的社會,如果生搬硬套就會阻礙社會的正常進步。要學習不管它什麼思想,我們只學習對現代人精神上有用的精華部分,摒棄那些對現代人有影響的腐朽的內容,使社會充滿正能量。使國人在健康的精神環境裡幸福的活著。不論什麼思想它的精華部分,都會得到有識之士的認同,這一點不用質疑。(孔乙己可以細讀)

  • 15 # 九天攬月8

    這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如強勢文化的國家就不認同,比如俄羅斯,日本,法國,英國,德國。。。

    弱勢文化屬性國家和需要文化輸入的國家,比如落伍非洲和小邦

    文化是自然法則屬性,不具有統一性。儒家文化早已經不適合當下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這個是個進步的人都可以看出來。

    因此,希望不要拿傳統文化的道德來綁架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更不要綁架政治!!因為政治是強權文化,儒家奴才文化。。。。不是一個格局和範疇

  • 16 # 蓋天宣夜說

    讀懂了李白(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合掛左袂。後人得傳之,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所說的“後人得傳之”=“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老子(道德經)真諦!就能知道儒家的原罪與其處境了。“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愛民治國能無知?天門開闔能無雌?明白四達能無知”?

  • 17 # 韓翊梵

    儒家思想在日本 韓國 朝鮮 越南佔據很大的思想空間,同時也在新加坡 印尼 泰國 馬來西亞 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華人 華僑中佔據重要思想空間。

  • 18 # 攻常清391

    樓上居然有人說日本不認同儒家文化,搞笑吧,知道孔子在日本是什麼樣的存在嗎?如果問中國人最尊敬哪個古代人物,可能答案許許多多,但是在日本要問哪個中國古代人物最受尊敬,毫無疑問是孔子。儒家文化對東亞甚至東南亞影響甚深。當然主要是東亞,中日韓。

  • 19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第一 儒家思想對東南亞的影響。

    從漢代一下,中國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對周邊國家就有著很大影響,尤其是唐朝對日本影響巨大。朝鮮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的屬國,其影響不言而喻,看看今天的韓劇就很清楚這種影響的深刻性。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朝鮮其國家精神中,儒家思想還是很突出的。泰國、越南、寮國等國家主要受中國佛教文化影響比較大,自然也會伴隨有儒家思想的影響。

    第二 近代中國儒家思想的對外傳播。

    遠在十三世紀義大利冒險家馬可波羅就來到中國,他的《馬可波羅行記》激起了歐洲人對中國的嚮往。十六世紀世紀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中國傳教,他把《周易》等儒家經典翻譯介紹給了西方世界,這都涉及到不同程度的儒家思想的傳播。

    鴉片戰爭一來,西方世界的一些學者對中國文化很有研究,著名的有英國近代科學史專家李約瑟,荷蘭漢學家高佩羅,日本的漢學家更多,井上靖,吉川幸次郎等。他們的著作在很大程度傳播了儒家的思想。

    第三 孔子學院遍佈全球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隨著世界交流合作的密切,很多國家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有著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國外漢語熱逐年升溫,截止2018年,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建立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箇中小學孔子課堂,註冊學員210萬人。孔子學院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的機構,儒家思想必然會得到廣泛的傳播,也得到了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不同程度的接受。

    總結

    當今世界區域性衝突不斷,很類似當年的春秋戰國。儒家的和為貴思想,可以作為解決世界問題的大綱,這是儒家思想越來越得到世界普遍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 20 # 青山不敗

    當今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大文明,分別是產生於耶路撒冷的基督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以及產生於中國的儒家文明。基督文明向歐洲傳播;伊斯蘭文明在中東、西亞、中亞、北非和東南亞傳播;儒家文明源於中國,在東亞傳播,受儒家文化深遠的國家是日本、韓國、朝鮮和越南。

    十八世紀地理大發現及大航海之後,由於基督文明首先進入工業文明,透過殖民戰爭的形式把基督文明傳播到美洲,大洋洲等殖民地,覆蓋並消滅了當地的土著文明。

    殖民戰爭及貿易往來導致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滲透與融合,證明儒家文明是能夠與時俱進並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儒家文明價值觀的核心。天人合一,“己所不為,勿施於人”的理念為各種文明普遍認同,而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則為大多數人類的共同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郭德剛徒弟們的相聲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