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凌小松

    六言絕句又稱“六絕”,全詩共四句,每句六字。六絕有嚴謹的格律要求,屬近體詩範疇。

    給大家分享幾首唯美六言絕句:

    《春眠》

    唐.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山行》

    唐.杜牧

    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

    短髮瀟瀟暮雨,長襟落落秋風。

    《開元樂》

    五代.李煜

    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

    《煙雨》

    唐.韋應物

    煙雨湖光軟漾,空濛山色生奇。

    憶自段家橋水,流連不覺遄飛。

  • 2 # 青創365

    六言絕句是說白了就是六個字,它有著嚴格的韻律,來自唐宋時期。

    七言絕句

    這個時期是經濟文化的高速發展時期,不單單有六言絕句,五言絕句,四言絕句,請欣賞王安石六絕《題西太一宮壁》

    柳葉鳴蜩綠暗,

    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頭想見江南。

    從中可以看到是這一韻律是6個字,4句詩。

    另外一塊,6言絕句還有它的規律可尋。

    其中“暗”字是四聲仄聲,“酣”字是一聲,用的是平聲,春水的“水”字是三聲,用的仄聲,江南的“南”字是二聲,也是平聲。下面是遵循的規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其中都是遵循左邊跟右邊是相反的,第一句跟第二句最後一個字相反音韻,這個是高中知識哈。

    六言絕句

    總規律是“仄起平收”

    小技巧來了哈,今年過年有個朋友問我對聯也是這麼貼的,遵循“仄起平收”的規律

    五言絕句

  • 3 # 老街味道

    問題:什麼是六言絕句,有哪些名作?

    前言

    絕句,是四句的詩,六言絕句就是每句六個字的絕句。

    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一樣,也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他們的出現都早於格律詩的出現。

    一、六言詩的起源

    宋朝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寫到:

    五言起於李陵、蘇武,七言起於漢武《柏梁》,四言起於漢楚王傅韋孟,六言起於漢司農谷永.....

    不過,六言的詩句早在詩經中就已經很多了,例如《國風·邶風·北門》: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

    這一類六言的詩句雜在四言詩句之中。在漢朝出現了通篇的六言齊言詩,漢朝人梁鴻《適吳詩》:

    逝舊邦兮遐徵,將遙集兮東南。心惙怛兮傷悴,志菲菲兮升降.欲乘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競舉枉兮措直,鹹先佞兮唌唌.

    不過,這種詩中有不少沒有實際意義的“兮”,還沒有沒有脫離騷體詩的風格。

    二、 絕句的起源

    絕句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齊梁時期,南朝梁、陳詩人徐陵《玉臺新詠》中有古絕句四首,但都是五言絕句,例如:

    藁砧今何在,山上覆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不過,早於絕句這個詞出現以前,就已經有齊言的五絕和七絕了。東晉王嘉編寫的《拾遺記》中有歌謠《行者歌》:

    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臺。

    早在東晉時期,庾闡有一首《遊仙詩》:

    熒熒丹桂紫芝。結根雲山九疑。鮮榮夏馥冬熙。誰與薄採松期。三、有名的六言絕句

    唐朝詩人王維寫過不少六言絕句,如《田園樂七首 》: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上面兩首可以看出,很注意兩字一組平仄的交替協調,可以算作格律詩。

    下面幾首,就不太注意平仄的協調,可以參考我劃線的字,不能算作格律詩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蘇軾晚年時,曾經做過一首六言絕句,算是最短小的人生總結吧: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

    王安石也有: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題西太一宮壁》 四、詞中的六言

    詩中的六言不多,但是詞中的六言句不少,例如《西江月》中以六言句為主: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還有的詞,直接就是六言的絕句。在《欽定詞譜》中,收錄的這幾個詞牌都是唐朝人的六言絕句。

    例如《塞姑》: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仄韻

    昨日盧梅塞口,整見諸人鎮守。●●○○●▲ ●●○○●▲都護三年不歸,折盡江邊楊柳。○●○○●○ ●●○○○▲

    《回波樂》: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

    回波爾時酒卮,微臣職在箴規。○○●○◎△ ○⊙●●○△侍宴既過三爵,喧譁竊恐非儀。◎◎●○⊙● ○⊙●●○△

    《舞馬詞》: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

    彩旄八佾成行,時龍五色因方。●○●●○△ ○○●●○△屈膝銜杯赴節,傾心獻壽無疆。●●○○●● ○○●●○△

    《三臺》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

    池北池南草綠,殿前殿後花紅。○●○○●● ●○●●○△天子千秋萬歲,未央明月清風。○●○○●● ●○○●○△

    從詞譜中可以看得很清楚,有的是律詩,有的是古體詩。

    結束語

    詩從先秦的四言,到漢朝五言,唐朝的七言, 六言詩一直沒有佔據過主導的地位。六言絕句也同樣遠遠不如五絕和七絕影響深遠。

    為什麼六言詩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呢?清代趙翼在其《陔餘叢考》中解釋說:

  • 4 # 傘30

    《客中春思》唐:李中

    又聽黃鳥綿蠻,目斷家鄉未還。

    春水引將客夢,悠悠繞遍關山。

    《尋張逸人山居》 唐·劉長卿

    危石才通鳥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園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 5 # 一憶一

    六言絕句(簡稱:六絕),全詩共四句,每句六字。六絕節奏感強烈,其平仄轉換皆以音節為準。比較出名的有:

    王維《自適》

    山南結其蔽廬,林下返吾初服。

    寧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滿腹。

    王維《田園樂七首》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杜牧《山行》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短髮瀟瀟暮雨,長襟落落秋風。陸游《感事六言》麥熟與人同喜,虜驕為國私憂。身似五更春夢,家如一宿山郵。
  • 6 # 曉行凌波

    六言絕句,簡稱:六絕,全詩共四句,每句六字。屬近體詩範疇,與五絕、七絕之格律不同,但都有嚴謹的格律要求。

    我以為,在六言絕句中,最有名也寫的最好的,應該是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六》:

    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這首六言詩中,詩佛用各種顏色、氣象、人物活動,勾勒出一副攝人心魄的田園山水畫卷,展現了集畫家、詩人、禪者、音樂家於一身的王維的出色才華,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以上幾種身份的人能繪成這麼意象豐富的圖畫。

    因為王維這首六言詩太有名了,就不多說了。

    下面的這首是顧況的《過山農家》,不太有名,但也寫得很好。

    板橋人渡泉聲,

    茅簷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

    卻喜曬穀天晴。

    和王維那首脫離凡塵,不食人間煙火的田園樂相比,這首更接地氣,更有煙火氣,也更反映出普羅眾生的生活常態,一副忙碌的農家田園景象,也是別具情調。

  • 7 # 竹林堡人

    《送冠瘟》

    大愛情此時真,

    萬眾齊心百應;

    衝鋒陣鬼神逃,

    風雲後豔陽高。

  • 8 # 詩詞與美文欣賞

    六言絕句(簡稱:六絕),全詩共四句,每句六字。屬近體詩範疇。六絕有嚴謹的格律要求,與五絕、七絕之格律不同。

    六絕節奏感強烈,其平仄轉換皆以音節為準。正格為二/四分(也可四/二分)但四句分法大多統一,每句各兩節拍,押平聲韻,仄起(首句不入韻)。

    也有三/三分法,但在六古中較多見。例如:五尺童/知大義,三家市/有公言。又如:骨硬非/黃閤相,眼青見/白蘋洲。

    一聯中,若用三/三分法,則兩句須用一樣的分法。

    六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近體詩的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根據每句字數,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當前所言近體詩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從唐詩看,有四絕、六絕,唐宋及以後諸代,六言絕句不乏名篇。

    詩體格律

    六絕主要使用以下三個句式進行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一聯慣用對仗,可不對,有時兩聯全用對仗。

    常見格

    正格:仄起交替格(七成以上按此格)

    首句:中仄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仄,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仄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仄,

    尾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特別注意:此格最好規避孤平(單句中任何一處有兩個相連的平聲字,則不犯孤平),押韻句第五字須為平,不可拗救。首聯慣用對仗,有時兩聯皆對仗。

    大多為統一句式,或四句都以二/四分,如:門對/鶴溪流水,雲連/雁宕仙家。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或四句都以四/二分,如:青草池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萬里湘江/客到,有風有雨/人行。

    變格:仄起粘連格

    首句:中仄中平中仄,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平仄中平仄,或:中平中平仄仄,

    尾句:中仄中平仄平。(韻)

    注:此格最好規避孤平,二句第五字須為平,尾句第五字須為仄。

    大多為交錯句式,如: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又如: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其它格:平起首句不入韻

    格一:

    首句:中平中平中仄,

    二句:中仄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仄中平中仄,

    尾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例:廣平作梅花賦,少陵無海棠詩。正自一時偶爾,俗人平地生疑。——陸游《雜興》

    格二:

      

    首句:中平中仄中仄,

    二句:中仄中平仄平。(韻)

    三句:中仄中平中仄,

    尾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例:惠崇煙雨蘆雁,坐我瀟湘洞庭。欲買扁舟歸去,故人云是丹青。——蘇軾《惠崇蘆雁》

    格三:

    首句:中平中仄中仄,

    二句:中仄中平仄平。(韻)

    三句:中平中平中仄,

    尾句:中仄中仄平平。(韻)

    例: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王維《田園樂七首》

    格四:

    首句:中平中平中仄,

    二句:中仄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平中仄中仄,

    尾句:中仄中平仄平。(韻)

    例:買田何須近郭,作屋卻要依山。青松共我縱始,白鳥隨人去還。——彭汝礪《擬田園樂》

    其它格:平起首句入韻

    格一:

    首句:中平中仄平平,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平中仄中仄,

    尾句:中仄中平仄平。(韻)

    例:欲行水遶山圍,但聞鯤化鵬飛。女憂鬢髮盡白,兄嘆江船未歸。——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

    格二:

    首句:中平中平仄平,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仄中平中仄,

    尾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例:淨幾橫琴曉寒,梅花落在弦間。我欲清吟無句,轉煩門外青山。——楊簡 注:幾是桌子,平聲

    注意:首句入韻,前兩句第二字皆為平。

    例詩:

    仄起交替格:(加粗的為孤平句)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王維《田園樂七首》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王維《田園樂七首》

    身與杖藜為二,影將明月成三。骨肉未知訊息,人生到此何堪。——秦觀《寧浦舊事》

    老去轉無飽計,醉來暫豁憂端。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陸游《感事六言》

    黑犢養來純白,睡蛇死後安眠。但有漉籬可賣,不妨到處隨緣。——陸游《感事六言》

    五尺童/知大義,三家市/有公言。但使一眠得熟,自餘萬事寧論!——陸游《感事六言》

    麥熟與人同喜,虜驕為國私憂。身似五更春夢,家如一宿山郵。——陸游《感事六言》

    高岸眼看為谷,寸根手種成陰。一卷楚騷細讀,數行晉帖閒臨。——陸游《感事六言》

    李白嶔崎歷落,嵇康潦倒粗疏。生世當行所樂,巢山喜遂吾初。——陸游《感事六言》

    有飯那思肉味,安居敢厭茅茨。未論顏淵陋巷,老農自是吾師。——陸游《感事六言》

    看著莊周枯槁,化為胡蝶翾輕。人見穿花入柳,誰知有體無情。——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門對鶴溪流水,雲連雁宕仙家。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李白《春景》

    竹簟高人睡覺,水亭野客狂登。簾外薰風燕語,庭前綠樹蟬鳴。——李白《夏景》

    昨夜西風忽轉,驚看雁度平林。詩興正當幽寂,推敲韻落寒幀。——李白《秋景》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落前村。——李白《冬景》

    青草池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萬里湘江客到,有風有雨人行。——王建《江南》

    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短髮瀟瀟暮雨,長襟落落秋風。——杜牧《山行》

    聽月樓高太清,南山對戶分明。昨夜姮娥現影,嫣然笑裡傳聲。——王昌齡《望月》

    水落溪流淺淺,寺秋山靄蒼蒼。樹色尤含殘雨,鐘聲遠帶斜陽。——張仲素《山寺秋齋》

    夾岸人家臨鏡,孤村燈火懸星。喬木千枝鷺下,深潭百尺龍吟。——岑參《村居》

    煙雨湖光軟漾,空濛山色生奇。憶自段家橋水,流連不覺遄飛。——韋應物《煙雨》

    行盡風林雪徑,依然水館山村。卻是春風有腳,今朝先到柴門。——朱熹《鉛山立春》

    山路只通樵客,江村半是漁家。秋水磯邊落雁,夕陽影裡飛鴉。——徐有貞

    門外青山朵朵,窗前黃葉蕭蕭。獨坐了無言說,回看妄想全消。——憨山大師

    雪裡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飛來,正對寒燈獨坐,忽將鼻孔衝開。——憨山大師

    松下數椽茅屋,眼前四面青山。日月升沉不住,白雲來去常閒。——憨山大師

    雲散長空雨過,雪消寒谷春生。但覺身如水洗,不知心似冰清。——永明智覺禪師

    空谷諸塵盡謝,止留一片閒雲。伴我松根揮塵,堪多麋鹿成群。——永明智覺禪師

    靜夜鐘聲不住,石床夢想俱空。開眼不知何處,但聽滿耳松風。——永明智覺禪師

    清淨涵空寶鏡,春來水滿澎湖。照徹廬山面目,月如額上明珠。——永明智覺禪師

    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但見冰消澗底,不知春上花枝。——永明智覺禪師

    雨洗山光綠淨,波涵天影清空。草際自浮鵝鴨,柳陰分坐兒童。——朱繼芳《溪村》

    壯歲喜新兇物,老來惜舊年華。病後都盧不問,家人時換瓶花。——范成大《自嘲》

    仄起粘連格:

    早歲已歸南陌,暮年常在東籬。短衣幸能掩脛,長劍何須拄頤?——陸游《感事六言》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王維《田園樂七首》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王維《田園樂七首》

    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空山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李煜《開元樂》

    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蘇軾《題王晉卿山水》

    仄起特殊格:

    萬里草荒先壟,六年蟲蠹群經。老喜寬恩放去,心似驚波不停。——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潘岳一篇秋興,李成八幅寒林。舍北偶然倚杖,盡見古人用心。——舍北閒望·陸游

    平起首句不入韻:

    從來不似一物,妄欲貫穿九流。骨硬非/黃閤相,眼青見/白蘋洲。——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惠崇煙雨蘆雁,坐我瀟湘洞庭。欲買扁舟歸去,故人云是丹青。——蘇軾《惠崇蘆雁》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維《田園樂七首》

    廣平作梅花賦,少陵無海棠詩。正自一時偶爾,俗人平地生疑。——陸游《雜興》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尤眠。——王維《田園樂七首》

    買田何須近郭,作屋卻要依山。青松共我縱始,白鳥隨人去還。——彭汝礪《擬田園樂》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王維《田園樂七首》

    攢眉輒作山字,啾耳惟聞水聲。人應見憐久病,我亦自厭餘生。——范成大《自嘲》

    平起首句入韻:

    淨幾橫琴曉寒,梅花落在弦間。我欲清吟無句,轉煩門外青山。——楊簡注:幾是桌子,平聲

    欲行水遶山圍,但聞鯤化鵬飛。女憂鬢髮盡白,兄嘆江船未歸。——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幽州已投斧柯,崇山更用憂何。且喜龔鄒冠豸,又聞張董上坡。——黃庭堅《次韻石七三六言七首》

    入聲韻:

    山南結其蔽廬,林下返吾初服。寧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滿腹。——王維《自適》

    關於聲韻的猜想

    古音分平、上、去、入,入聲在聲調中居中,與陽平的發聲類似,但比陽平要短。見古人寫的近體詩多有押入聲韻,而壓上聲和去聲韻的卻很少。故而筆者認為古人極有可能在一些特定的詩句中有將入聲字作平讀或暫代為平讀的習慣。以上列出的孤平句多數都拗在入聲字上,例如:“但有漉籬可賣”的漉字,“心事數莖白髮”的白字,“正自一時偶爾”的一字,“醉看墨花月白”的月字,都是入聲字。而這些詩句的作者都是大文豪,應當是不會犯孤平的。以上內容僅為猜想。

    六言絕句的缺失

    六言絕句屬於一種特殊的近體詩,每句由三組雙音步的詞構成,停頓節奏為二二二,在誦讀時,所有音步的時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詩那種單雙音步交相迭代的變化感,顯得單調呆板。同時,由於沒有五七言詩那種單音步的調節,因而其兩聯之間的平仄無法形成粘的關係,與近體詩的聲律相矛盾,不符合粘對的規律。這種節奏單調、平仄失粘的詩體是不適合吟詠的。唐代六言絕句如張說《舞馬詞》、劉方平《擬娼樓節怨》、王維《田園樂》、張繼《塞姑》、韋應物《三臺詞》、王建《宮中三臺詞》、《江南三臺詞》等等,近半數為樂府詩,尚可配樂而唱。而在宋代,詩與樂進一步分家,六言絕句幾乎全是無音樂伴奏的“徒詩”,其聲律方面的弱點便暴露無遺。換言之,與五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是最缺乏音樂美的詩體。

    夏景

    唐-李白

    竹簟高人睡覺,水亭野客狂登。

    簾外薰風燕語,庭前綠樹蟬鳴。

    春眠

    唐-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尤眠。

    感懷

    唐-劉長卿

    白雲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後溪。

    惆悵長沙謫去,江潭芳草萋萋。

    過山農家

    五代-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開元樂

    五代-李煜

    心事數徑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空山有雪相待,野路無人自還。

    題西一太宮壁

    宋-王安石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王安石重遊西太一宮時即興吟成,題寫在牆上。蘊含了落葉歸根之意,亦兼有韶華易逝的慨嘆和日暮鄉關的愁緒。第一首詩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聯想起江南故鄉的風光,勾起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今日重來白首,欲尋陳跡都迷。

    王安石回憶初遊西太一宮的情景,當年父兄同遊,如今再來卻只自己白首一人,想看一下以前陳年舊跡都失去方向,隱隱透出一股傷感之情。

    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二首

    宋-蘇軾

    秋早川原淨麗,雨餘風日晴酣。

    從此歸耕劍外,何人送我池南!

    但有樽中若下,何須墓上徵西?

    聞道烏衣巷口,而今菸草悽迷!

    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

    宋-黃庭堅

    風急啼烏未了,雨來戰蟻方酣。

    真是真非安在?人間北看成南。

    晚風池蓮香度,曉日宮槐影西。

    白下長幹夢到,青門紫曲成迷。

    蘇軾和黃庭堅的題詩足見他們對王安石的讚賞,詩中又不乏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尤其是黃庭堅,它是後來北方文壇興起的“江西學派”的開山祖師。名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其實他最崇拜的卻是王安石。

    六言

    宋-陸游

    溪漲清風拂面,月落繁星滿天。

    數只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這首詩為陸游晚年退居山陰時之作,描繪的是山陰三山夏夜的景色。

    六言絕句,為絕句的一種形式,以節奏舒緩見長。

    此詩短短二十四字,一句一景,調動了讀者的多種感知,虛實相生,動靜相宜,層次分明,將一幅清新、恬淡、靜謐、悠遠的山鄉夏夜圖呈現與讀者面前。

    無題

    宋-楊簡

    淨幾橫琴曉寒,梅花落在弦間。

    我欲清吟無句,轉煩門外青山。

    溪村

    宋-朱繼芳

    雨洗山光綠淨,波涵天影請空。

    草際自浮鵝鴨,柳陰分坐兒童。

    六言絕句

    明-趙南星

    昨夜雷聲送雨,朝添綠水滿池。

    船尾新來翡翠,沙邊久立鷺鷥。

    復字閒詠六言絕句

    明-張含

    花影重重疊疊,風聲刁刁調調。

    日暖群蜂釀蜜,春寒獨鳥棲巢。

  • 9 # 藍天楷書

    六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近體詩的範疇。根據每句字數,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當前所言近體詩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從唐詩看,有四絕、六絕,唐宋及以後諸代,六言絕句不乏名篇。

    《歸山作》

    【唐】顧況

    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作者回到山中,有一樣一番景象:空空的山林有雪似乎在等待著,小道旁只有我一人歸來。雪似乎在等著你,多麼自然而愜意呀。

    《春景》

    【唐】李白

    門對鶴溪流水,雲連雁宕仙家。

    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

    有點像《獨坐敬亭山》!美不勝收之極,只是讀過李白傳之後,他所有的幽意都不可信了。

    《春眠》

    【唐】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尤眠。

    懶人出好詩!而且符合“春困秋乏”的自然規律,桃紅、柳綠、花落、鶯啼,可以想象輞川是多麼好的隱居之地,必須去看一看。

    《山行》

    【唐】杜牧

    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

    短髮瀟瀟暮雨,長襟落落秋風。

    有人說這首《山行》好過那首《山行》。尤其是落落秋風吹長襟,極富畫面感,遺世獨立的孤獨感撲面而來。

    《尋張逸人山居》

    【唐】劉長卿

    危石才通鳥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澗水浮來落花”,循著落花的蹤跡尋找桃源,沒有預約,想去就去,這樣的訪客情景只能令我們羨慕了。

    《答樂天臨都驛見贈》

    【唐】劉禹錫

    北固山邊波浪,東都城裡風塵。

    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想起劉禹錫,我就想起這隻魚的眼睛,那是說話不饒人的主。終歸是“波浪”“風塵”之後,才能體會到“故人”情深,或者說“故劍情深”。

    《剡山夜月》

    【唐】朱放

    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溪邊。

    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

    山中夜月,令人嚮往,有點像《鳥鳴澗》,白鷺不時地驚動了船隻,好一幅靜謐的場景。

    《過山農家》

    【唐】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這是一首訪問山農的紀行六言絕句。六言絕句一體,整個唐代作者寥寥,作品很少。顧況的這首六言絕句質樸清淡、蕭散自然,寫出了地道的農家本色。

    《小江懷靈一上人》

    【唐】皇甫冉

    江上年年春早,津頭日日人行。

    借問山陰遠近,猶聞薄暮鐘聲。

    江上年年的春早,渡頭每天都有許多人,想借問目的地還有多遠,只聽到一陣日暮的鐘聲。

    《客中春思》

    【唐】李中

    又聽黃鳥綿蠻,目斷家鄉未還。

    春水引將客夢,悠悠繞遍關山。

    《詩經》裡的黃鳥是很重要的鳥,《小雅·黃鳥》則是懷鄉之作,“言旋言歸,復我邦族”,在這首詩裡,遠行的人在夢中思念家鄉,悠悠之情繞遍關山。

  • 10 # 周雨璇

    六言絕句

    六言絕句(簡稱:六絕),全詩共四句,每句六字。屬近體詩範疇。六絕有嚴謹的格律要求,與五絕、七絕之格律不同。

    六絕節奏感強烈,其平仄轉換皆以音節為準。正格為二/四分(也可四/二分)但四句分法大多統一,每句各兩節拍,押平聲韻,仄起(首句不入韻)。

    也有三/三分法,但在六古中較多見。例如:五尺童/知大義,三家市/有公言。又如:骨硬非/黃閤相,眼青見/白蘋洲。

    一聯中,若用三/三分法,則兩句須用一樣的分法

    1、《田園樂七首·其三》唐·王維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譯文:採菱泛舟體驗渡頭疾風正吹,拄著柺杖到樹林西面看夕陽西斜。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裡的人家。

    2、《田園樂七首·其四》唐·王維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譯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綠色。高大挺直的松樹,夏季的樹蔭涼爽。牛羊無需人們去驅趕,自己會回到村裡的小巷子。孩子們天真爛漫,不認識達官顯貴。

    3、《田園樂七首·其六》唐·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譯文:紅色的桃花還含著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著淡淡的春煙。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閒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4、《夏景》唐·李白

    竹章高人睡覺,水亭野客狂登。

    簾外薰風燕語,庭前綠樹蟬鳴。

    譯文:竹簟清涼,高雅之士臥榻入眠。湖心小亭,攬勝的遊客跨步飛登。窗簾之外,暖風習習傳來幾聲燕叫。庭院之前,喬木鬱郁飛出一片蟬鳴。

    5、《山行》唐代杜牧

    家住白雲山北,路迷碧水橋東。

    短髮瀟瀟暮雨,長襟落落秋風。

    譯文:家住在白雲山的北邊,在碧水橋東卻迷路了。短髮曝露在夜晚的小雨中,身上的長衫被秋風吹得隨風飄搖。

  • 11 # 梧桐樹邊羽

    什麼是六言絕句,有哪些名作?

    何為六言?六個字一句。何為絕句?四句整飭的句子即為絕句。

    六言古詩在唐朝以及唐以前是大量存在的,這是詩歌本身發展的探路,不僅僅六言,從《詩經》的四言,《楚辭》的雜言,整飭到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都曾經大量出現過創作,只不過隨著音律的發展,詩人們發現五、七言最適合吟誦節奏感的突出,後期逐漸淘汰了其它言格式,只剩下了單字和雙字互相配合的五、七言格式。

    所以,六言詩同樣存在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

    六言的句式結構

    而六言絕句,簡稱“六絕”,實際上是近體詩的範疇。也就是說,六言絕句有嚴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韻要求。

    但是六言絕句和我們熟知的五絕、七絕的格式有一些不同。五七絕的格律要求我前面有大量的文章和專欄闡述,這裡就不再重複,我們重點看六絕的格律要求。

    六絕因為每句六個字,是穩定的雙音節重複三次的節奏,在創作過程中容易陷入慵懶、平淡的節奏。所以一般六個字採取二、四分法,或者四、二分法(正格),四句分法一致(加強節奏),每句兩節拍(儘量不用三節拍、避免死氣沉沉),仄起不入韻,尾字押平聲韻。當然也有三、三分法,不過相對較少。變格有使用二、二、二分法的,明顯可以感覺到節奏感的放緩,如李冶著名的《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其實仔細讀下來,也可以看作是四、二分法,總的來說,節奏感與多變化的五七言詩歌是沒有辦法比的。

    六絕的平仄格式

    六絕主要使用以下三個句式進行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一聯慣用對仗,可不對,有時兩聯全用對仗。

    仄起交替格

    首先是佔六言絕句絕大多數的格式,我們稱之為正格:

    首句:中仄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仄,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仄平平仄仄,或:中仄仄平平仄,

    尾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仔細看,其實就是“一三五不論”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何謂交替格?實際上就是五絕、七絕中的“折腰體”,相替、相對都符合,上下兩聯的平仄卻是一樣的,是五七絕的“失粘”。這種格式在押韻句的第五位置必須是平,不允許變化拗救。如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一》: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秦觀的《寧浦舊事》:

    身與杖藜為二,影將明月成三。

    骨肉未知訊息,人生到此何堪。

    大約有七成的六言絕句都遵守這種格式。正格一般是統一句式,首聯尾聯斷句節奏感一致:青草池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萬里湘江/客到,有風有雨/人行。

    仄起粘連格

    學過五七言格律規則的朋友自然知道,粘連是近體詩必須遵守的規則,否則就是“折腰體”,不過這種五七絕正格在六絕中卻屬於變格,大家要注意區分。

    首句:中仄中平中仄,

    二句:中平中仄平平。(韻)

    三句:中平仄中平仄,或:中平中平仄仄,

    尾句:中仄中平仄平。(韻)

    梳理清楚,其實就是“一三五不論”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或: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

    可以看到第三句的平仄和第二句的大致相同,即“粘連”。還是看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五》: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如蘇軾的《次韻子由書王晉卿畫山水二首其一》:

    老雲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

    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變格的節奏感上句式劃分和正格有所區別,正格一般一個句式,要麼四二、要麼二四,而變格則一般後面兩聯的句式和首聯句式相反,相對更加靈活。我們稱之為交錯句式: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其他格式:平起不入韻和平起入韻

    平起不入韻,即平起仄收起句格式(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平起入韻格式(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這些格式相對較少,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話說回來,對詩詞格式套用劃分是後人為了方便歸納而進行的整理,詩人在創作這些絕句的時候肯定沒有進行如此詳細的考慮。

    寫詩,最主要還是清朗通順,對於五七絕句,格律的整理幫助學習還是很重要的,六言詩在唐宋以後逐漸式微,對於我們今天的詩歌學習者來說,懂得也可以更便於欣賞,不清楚關係也不大。

    要學習近體詩,還是抓住五七言格律學好更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說犒勞三軍,這三軍指的是什麼?海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