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鑫源商貿184

    承蒙抬愛,本女子才疏學淺,哪裡懂什麼思想啊,流派的。您若是問家長裡短的還能湊合著答,這道題純屬蒙!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個方面的思想一直影響至今。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 老子、莊子。

    墨家: 墨子。

    兵家: 孫武。

    法家: 韓飛、李斯。

    醫家: 扁鵲。

    還有,一些挺有名的人物,我不知道算哪家: 蘇秦、張儀、呂不韋、鬼谷子……

    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還比較熟悉。比如:孔子在政治上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貴君輕,提倡統治者實行仁政。其他的就記得有句話是:“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應該是法家以法治國的思想吧?

  • 2 # 爛木劍

    主要流派主要是儒,墨,名,法道,陰陽。還有其他包括,縱橫家.,兵家,雜家

    儒家——孔孟荀——仁政

    道家——老莊——清靜無為

    法家——韓非等——主張嚴刑峻法

    墨家——墨子——兼愛、非攻、尚賢

    兵家——孫武——兵法

    雜家——博採眾長

    農家——注重農業技術

    縱橫家——蘇秦張儀——合縱連橫

    陰陽家——陰陽五行學說

  • 3 # 夜談春秋肥星星

    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定的背景下誘發出的思想文化的碰撞。主要流派有以下這些:

    1、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要作品:《論語》、《孟子》等。儒家文化自漢代後一直是封建社會延續的根本,主張仁政,中庸之道。倡導仁義禮智信,今天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是借鑑了儒家了思想。

    2、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主要作品:《道德經》、《莊子》等。道家文化主要闡述萬物本源,認為天道無為,萬法自然,主張無為而治、清靜無為、以柔克剛。

    3、法家

    代表人物:韓非子;主要作品:《韓非子》,主張依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4、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主要作品:《墨子》,主張兼愛非攻,視人如己,愛人如己。天下兼愛,就可達到和平共處的目的。

    5、縱橫家

    代表人物:蘇秦、張儀;主要作品:《戰國策》,縱橫家是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的謀士,為統治者服務,合縱連橫,爭霸天下。

    6、還有名家、陰陽家、農家、雜家、兵家、小說家等等。

    百家爭鳴在歷史上留下了思想的瑰寶,引發文化的思潮,主要的文化流派就是這11種,當然還有很多小眾的思想流派。戰國時期主要的思想還是儒道墨法四家,有思想大神的存在,主要的流派當然更加容易被主流文化所接受。

    春秋戰國處於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國諸侯爭霸,為了在爭霸中處於優勢地位,統治者爭相招賢納士,引進人才,這就為百家爭鳴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而且當時學術團體相對獨立,很少附庸政治權勢,他們議論時事,闡述觀點,統治者不接受就自動離去,精神獨立自然就不會為了統治集團的利益去趨炎附勢

  • 4 # 鄭三笑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都非常輝煌燦爛的時代,這一時期湧現出各種思想流派。

    各大思想流派相互爭風,群星璀璨,形成了盛況空前的百家爭鳴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諸子百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社會正處於大變革時期,動盪不安,諸侯割據林立相互爭雄稱霸。各大諸侯求賢若渴,運用不同的思想學說治國,以求富國強兵,在諸侯中脫穎而出。這就為各大流派的思想學家提供了歷史舞臺,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雖然思想流派眾多,但是流傳比較廣,影響比較深遠的,名氣比較大的僅有十二家。分別是:儒、道、墨、法、兵、名、陰陽、縱橫、雜、農、小說、方技。

    今天我們也來簡單瞭解一下這影響重大的十二家思想流派,領略一下古代賢仁的思想與胸襟。

    一、儒家

    開創者:孔子;代表人物孔孟荀。儒家主張德治和仁政,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視人的思想教育和自身修養。

    二、道家

    開創者:老子;代表人物老莊。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提倡清靜無為,守雌守柔,以柔克剛。

    三、墨家

    開創者:墨子;代表人物墨子。墨家主張非攻,兼愛,尚同。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基礎。

    四、法家

    開創者:不明確,先驅為管仲、子產;代表人物李悝、商鞅,韓非。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五、兵家

    開創者:孫子;代表人物孫子、孫臏。兵家思想主要反映在經典著作《孫子兵法》中,兵家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

    六、名家

    開創者:鄧析;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名家以嚴謹邏輯思想而聞名,作為一個學派並沒有共同的思想主張。

    七、陰陽家

    開創者:鄒衍;代表人物鄒衍。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學說,將自古以來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與其變化法則。

    八、縱橫家

    開創者:鬼谷子;代表人物蘇秦、張儀。縱橫家以縱橫捭闔之策遊說諸侯,從事政治,外交等活動。

    九、雜家

    開創者:不詳;代表人物屍佼、呂不韋、劉安。雜家並不是一門有意識,有傳承的學派。其號稱兼儒墨、合名法,可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多少痕跡。

    十、農家

    開創者:不詳,尊神農氏為祖;代表人物許行。農家主張推行耕戰政策,獎勵發展農業生產,研究農業生產問題。

    十一、小說家

    開創者:不詳;代表人物虞初。小說家主要從事記錄民間街談巷議並呈報上級,雖然自成一家,可是被視為不入流。

    十二、方技家

    開創者:不詳;代表人物扁鵲、秦和。方技家以醫學為理論基礎,研究範圍寬廣,特點是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

  • 5 # 梧桐雨1849

    春秋戰國時期是由奴隸制度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過程,這個時期由於生產力的不斷髮展,隨之而來的作為上層建築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藝術領域出現了“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的局面。各種思想流派向各個諸侯王推薦自己學說以統一天下,加之東周(春秋和戰國)以來周天子大權旁落,各諸侯國之間連年不斷的戰爭也是的這一時期思想文化和思想流派的發展提供了可觀環境。下面再下就粗略介紹一下這一時期的主要思想流派: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他們主張“仁”,“仁者愛人”,“仁義禮智信”。由於孔子生活的年代禮崩樂壞,孔子一直希望透過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來鞏固周天子的權威,維護奴隸制。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論,強調人之初,性本善,加之後天的教育可以成為聖人。還有“民為貴,江山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對日後西方啟蒙運動時期的思想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荀子提出“人性本惡”,主張人生來就是惡地,可以通過後天教育矯正人性的惡。人性善惡是和他生活的環境有莫大的關係,而不是單純本善或是本惡;整個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

    儒家教育方式對現在都有很很大借鑑意義,比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對現在中美競爭中人才這個核心要素的培養具有指導作用!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據說孔子是老子的弟子。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等思想!

    墨家,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對非正義的戰爭。比起其他的思想流派墨家學派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一個組織嚴密的政治組織,而其他學派不具有嚴密的的組織性;後世的中國文化中“俠客”的思想淵源就是來自墨家學派。

    法家,代表人物李斯和商鞅等人。法家學派主張“依法治國“,用嚴苛刑罰來維護國家穩定鞏固皇權。“法”“術”“勢”結合的治國方略,“”是指健全法制;“”是指君主的權勢,要獨掌軍政大權;“”是指駕馭群臣、掌握政權、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這些主要是為了察覺、防止犯上作亂,維護皇權的地位。

    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和孫武!《孫子兵法》是兵家極大成者的代表作,集中反映出他們的思想。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於《孫子兵法》也是如此。掌握《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是利用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哲學原理,透過在博弈時間和空間中的順勢設局,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最小化成本最大化收益的戰略目的,並獨立思考,用現代價值觀繼承和重構《孫子兵法》中的精華,循著巨人的腳印繼往開來,這才是孫子所著幾千言兵法的千年後的目的和意義。由此,我們才能掌握謀略之道。

  • 6 # 歷史檔案館

    除了儒、墨、道、法之外,戰國時期的思想流派還有陰陽家、名家、農家、縱橫家、兵家等,正是這些思想的相互碰撞,對當時的社會變革及文化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成為以後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源頭。

    陰陽家

    代表人物:

    鄒衍

    創立五行相勝說,

    用五行相勝說來解釋朝代的變更。

    圖片來自北京大學

    閻步克老師《中國古代史》課件

    陰陽五行是西周時期產生的樸素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它用陰陽的對立和相互作用來說明自然現象變化的原因;用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來說明各個事物的構成。

    陰陽

    五行相生說:《禮記·月令》

    A.用五行相生說解釋四季變化——樸素唯物主義因素

    B.神學:進而把一切人事和陰陽五行附和,吉或象徵

    五行相勝說:鄒衍

    名家

    代表人物

    公孫龍

    “白馬非馬”

    惠施

    “大同異”

    “小同異”

    “合同異”

    由於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變革,舊有的稱謂不能適應新的內容,新起的稱謂又沒有得到一定的公認,因而在意識形態上反映出澄清名師不符的要求,產生了“名家”。“名家”主張辯別名實關係,主張名須符實,追逐概念遊戲,往往趨於詭辯。但在中國古代邏輯發展史上,名家作出了巨大貢獻。

    圖片來自北京大學

    閻步克老師

    《中國古代史》課件

    兵家

    代表人物:

    春秋末:孫武

    戰國:孫臏、吳起

    其他:

    《吳起兵法》

    《商鞅變法》

    《龐煖兵法》

    《信陵君兵法》

    《尉繚子》

    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不斷暴發戰爭,從事軍事的智謀有識之士,總結軍事方面的經驗教訓,研究制勝的規律,這一類學者,古稱之為兵家。凡論述軍事的兵家著作,稱為兵書。《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漢以前兵家著作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圖四十三卷,分為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家。

    圖片來自北京大學

    閻步克老師

    《中國古代史》課件

    農家

    代表人物

    許行

    許行提倡“神農之教”,主張每個人都該以自己的勞動果實維持生活,國君也如是,不能不勞而獲,反對社會分工,等級差別,反映理想社會(無剝削、人人勞動)

    圖片來自北京大學

    閻步克老師

    《中國古代史》課件

    雜家

    代表人物

    呂不韋

    雜家,中國戰國末至漢初的哲學學派。以博採各家之說見長。以“兼儒墨,合名法”為特點,“於百家之道無不貫通”。《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之一。雜家的出現是統一的封建國家建立過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結果。雜家著作以戰國《屍子》、秦代《呂氏春秋》、西漢《淮南子》為代表,分別為戰國時期商鞅門客屍佼秦相呂不韋和漢淮南王劉安招集門客所集,對諸子百家兼收幷蓄,但略嫌龐雜。

    秦相呂不韋當政,召集部分門客給他寫文章,編成《呂氏春秋》

    糅合各家,班固列為“雜家”,呂企圖用來作為作為實現統一的指導

    收輯一些珍貴史料,對研究古代天文、農業生產有重要價值

    縱橫家

    代表人物

    蘇秦

    張儀

    蘇秦和張儀進行合縱、連橫活動的遊說詞,為當時遊說之士所傳習,所以合成縱橫家。其祖乃鬼谷子,又名王禪,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人;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

    縱橫

    縱橫家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的技巧,他們注重揣摩遊說物件心理,運用縱橫捭闔的手段,或拉攏或分化,事無定主,說無定辭,一切從現實的政治要求出發。縱橫家在戰國時期的社會舞臺上非常活躍,其思想和活動對當時的政治、軍事局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7 # 浮萍青虹

    “百家”的意思是有很多家,但不是真的有百家。其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有三家。

    首先是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雖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他的思想是很不受重視的,孔子周遊列國時,有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戰國時,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也不受重用,但儒學成為了顯學,孟子和荀子的處境比孔子好多了,至少可以衣食無憂。秦朝焚書坑儒,儒學遭遇較大的挫折;西漢時,漢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董仲舒的新儒學就是用陰陽學說重新解釋儒家思想,屬於理論創新。他宣城“君權神授”,強調“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皇帝變成了“天子”,是天的代言人。董仲舒在這裡確立三綱裡面的“君綱”就是“君為臣綱”,臣必須服從君,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有利於加強君主專制。因此儒家大受重用,從此就成了中國的主流思想。~儒家的統治方式被稱為“王道”。

    其次是法家。法家其實也是由儒家轉化而來。荀子強調“性本惡”,要去“惡”就得讓他接受教育,還要輔之法律手段;韓非子是荀子的學生,他也主張“性本惡”,但他認為靠教育沒用,得用法律手段,得靠刑罰,因此他就變成了法家。所以法家其實是脫胎於儒家的。法家強調重農抑商,發展小農經濟,支援地主階級;政治上強調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所以法家的思想適應了當時的歷史發展趨勢,也有利於富國強兵,因此被重用,也成為歷代改革家的進行改革思想武器~這是霸道

    再來談道家。中國古代哲學能跟西方對話,全依靠道家。特別是老子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在政治上,它主張“無為而治”,並不是真的無為,而是要達到無為而無不為。道家也成為很多讀書人的精神信條,如唐朝的詩人李白,宋朝的范仲淹,他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裡面是有道家思想的。

    以上三家最為主要。其它的還有兵家,墨家,陰陽家,農家,醫家,縱橫家,雜家等等。其它家也很重要,但比不上前面的三家。如陰陽家是比較古老的,董仲舒的新儒學就吸收了陰陽家的思想,還有我們中醫的理論基礎也是陰陽學說,你說它有沒有一定的合理性?這次新冠肺炎,中醫可是發揮了大作用。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所以每一家每一派都是有貢獻的!

  • 8 # 我有我的世界觀

    我如果僅僅是回答“有哪些思想流派”,那就太過於膚淺了。這樣簡單的“名詞解釋”,大家完全可以從搜尋引擎上面去得到答案。

    所以,本人準備將“有哪些思想流派”作為次要位置,而將“為什麼會產生諸子百家,以及為什麼會形成百家爭鳴”作為重點。

    “諸子百家”的來歷

    諸子百家,是對先秦時期各學術派別的總稱。據《漢書·藝文志》的記載,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但是,有許多學術流派,由於並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的觀點和為統治者提供工具的理論依據,而逐漸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其中,流傳甚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的,也就不過幾十家而已。

    後世為了區別諸子百家,有許多就將“百家”按照“百家姓”的“姓”,以“子”為尊稱,稱呼那些各個派別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墨子”、“韓非子”、“莊子”、“老子”……

    起初,各學術派別,並沒有給自家思想定性,諸如“本派是法家,我派叫道家……”等說法,關於對諸子百家的劃分,傳統上認為是最早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司馬遷世代為史官,其父司馬談也是“太史令”。他推崇黃老思想,而對其他的學說都持批評的態度。因擔心學人不通曉先秦諸子百家的意旨而師法邪說,曾著《論六家要旨》。

    在書中,他首次將“百家”劃分為六家——陰陽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後來,王莽時期的目錄學家、劉向之子劉歆,又在其所著的《七略》中,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增加了“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十家。到了漢明帝時期,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沿襲了劉歆的說法,只是並不認同“小說家”。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後來,人們略去“小說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自此,中國古代學術界都依從班固。“百家”從此變成了“九流”。這種觀點延續了近兩千年。

    直到近代,中國歷史學家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中,又增添了“兵家”、“醫家”。他認為:

    故論先秦學術,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小說、兵、醫十二家也。

    今天,我們都是依循呂老前輩的歸類說法。

    諸子百家的思想內涵及代表人物

    法家——相傳“法家”的創始者為輔佐舜帝的伯夷。他製作禮樂,立法設刑,主張“禮法並用”。到了戰國時期,管仲成為中國第一個提出“以法治國”的政治家,把法律、刑罰視為“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主張以法治為核心,否定世襲特權的等級制度,徹底與傳統文化決裂。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

    代表人物——管子、韓非子、李斯、商鞅等。作表作有《韓非子》。

    儒家——儒家思想是孔子創立的,後經孟子、荀子發揚光大。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其中,“仁”是核心中的核心,主張“博愛”。

    但是,孔子向諸侯國推薦以儒術治國時,並沒有得到各諸侯國君的採納。到了秦始皇時,更把儒術視為毒瘤,“焚書坑儒”是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思想所遭受的一場浩劫。

    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加塞了“天人感應”的說法,迅速被漢武帝採納,並詔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西漢的董仲舒,唐朝的韓愈、宋代的朱喜等人也對儒家思想的充實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代表作有《論語》、《孟子》、《荀子》。

    墨家——墨家的創始人是墨翟。墨子最初在儒家門下學習儒術。

    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準南子·要略》

    可見,墨家是從儒家分離出來的。因其對儒家觀點有許多不滿,逐對儒術進行了批判和改造,從而自樹一面旗幟。

    墨家紀律嚴明,“傷人者刑,殺人者死”。若被派往各諸侯國做官,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若行不通,寧可辭職。做官的墨者,必須向團體捐獻俸祿。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愛”。要求人們平等互愛,相互援助。

    墨家“尚同尚賢”。要求百姓與天子上下同心,實行義政。選舉的天子國君和官吏,都必須是賢能之人。墨子反對不義的攻戰,而支援誅討的防守戰。

    代表人物——墨子、田俅子、孟勝等。代表作有《墨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翟)

    道家——道家思想起源於黃帝的“天人合一”,老子正式創立學派,所以,後世又將道家的鼻祖並稱為“黃老”。

    道家主張清虛自守、無為而治,遠離政治、逍遙自在。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有陰陽、剛柔、強弱、興廢等對立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所謂“物壯則老”、“剛甚易折”,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道家思想,具有樸素的辯證法的哲學觀點。千百年來,它影響著中國的哲學、倫理道德、政治、文化甚至是華人的思維。

    代表人物——老子、莊子、列子等。代表作《道德經》、《莊子》、《列子》等。

    名家——名家所從事的學術活動,是論辯“名”(名稱、概念)與“實”(事實、實在)之間的邏輯關係。由於他們所論辯的內容,大多與政治務實無關,因此得不到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援。加上後來的弟子們又沒有超出前人的創新主張,便逐漸沒落了。

    代表人物:鄧析、惠施、公孫龍等,代表作有《公孫龍子》。

    (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

    陰陽家——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學說”。所謂“陰陽”——就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和轉化的力量,可用來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所謂“五行”——指的是世間萬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五行之間“相生相剋”,此觀點可用來說明宇宙萬物的變化和起源。

    按陰陽家的說法,宇宙萬物與五行對應,各具其特;而天道的執行、人世的變遷、王朝的更替等,都是“五行轉移”的結果。

    漢初,陰陽家還存在。由於其觀點與儒家和道家在許多方面存在著交叉和重疊,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後,陰陽家部分內容融入儒家體系,部分內容被道家所吸收。此時,作為獨立學派的陰陽家,便不復存在了。

    代表人物——鄒衍。代表作:《鄒子》、《鄒子終始》,現已佚失。

    縱橫家——戰國時,一大批巧言善辯之士,縱橫捭闔於各諸侯國之間,遊說諸侯,從事著政治、外交的活動。

    戰國時,南與北合為“縱”;西與東連為“橫”。縱橫家最著名的莫過於蘇秦和張儀,二人出於同一師門——鬼谷子。

    學成後,蘇秦力主六國合縱抗秦,而張儀則力破合縱、連衡六國,分別事秦,陰陽家的活動,對於戰國時的政治、軍事格局的變化,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代表人物——鬼谷子、秦、張儀、藺相如、範睢等。主要言論見於《戰國策》,代表作品有《蘇子》等。

    (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

    由於篇幅所限,以下幾家簡略。

    雜家——代表人物有呂不韋,作品有《呂氏春秋》。

    兵家——代表人物有孫武、司馬穰苴、孫臏、吳起、白起等人。今存兵家著作有《六韜》、《三略》、《孫子兵法》、《司馬法》、《孫臏兵法》、《吳子》等。

    醫家——代表人物有扁鵲等人。著有《難經》。

    各家學派思想的要點和弊端

    任何理論、學說都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同樣,諸子百家也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陷或遺憾。

    儒家——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2000多年,它對我們人格的塑造、品德的養成等都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它已融入了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液之中。

    舊時官場有句話,叫“半部《論語》治天下”。什麼意思?就是你只要通曉了《論語》的其中一半,你就具備了治理天下的才德。可見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但是,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一個字:繁。儒家以《詩》、《書》、《禮》、《樂》、《易》、《春秋》六藝作為法則,六藝的“經”和“傳”的字數動輒以千萬計,即使是幾代人,也不能完全通曉。一個人終其一生也不能盡數知曉其禮儀。

    所以說,儒家是重視廣博而缺乏扼要,辛勞多而功效少。

    道家——《道德經》的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道家思想起源於黃帝的“天人合一”,是中國起源最早的思想流派。它以“虛無”為本體,以順乎自然為功用。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它的“事物都有正反兩個對立面”、“物極必反”等辯證思維,具有深刻的理論厚度。為中國哲學思想中所有其他傳統提供了創造力的源泉。

    但是,道家的“萬物不爭”觀念,主張人們只能順應時事,不如儒家的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被認為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

    法家——法家認為:是非曲直的準則都要依法律來判斷,而不考慮血緣關係的親疏和社會地位的差別。當然,法家思想強調了法律的威嚴,對打擊犯罪、懲兇除惡具有非常大的震懾作用。

    但是,法家思想只可作為一時的措施,而不可長期使用。中國曆來治法治政,都講究“亂世用重典,盛世施仁政”。如果在盛世年代,也因為些微的混亂,而強力打擊,而將安撫的措施棄之不用,則會造成本來安平的環境動盪不安。

    所以,法家思想過於嚴厲而缺乏恩德,被認為是薄情寡義的思想流派。

    陰陽家——明陽家認為:一年的四季、八方位、十二星次、二十四節氣都是各有月令的,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陰陽家雖然道出了四季變換的規律不可丟棄不顧,時令節氣對於人類活動的安排非常重要。但是,什麼時辰安床、今年吉星何方、哪一年適宜嫁娶、何日“諸事不宜”等等論調,使人們束手束腳,幾乎無法根據自己的實情安排生活和工作。

    (兵家代表人物:孫武)

    名家——名家是一種“邏輯學”,論證了“名”與“實”的內在聯絡。讓人們瞭解事物的因果關係有幫助。

    但是,名家過於注重瑣碎的細節,使人不能返回事物固有的真理,而專以名稱來判斷。所以,名家讓人拘於名數而容易失掉真實。

    墨家——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被並稱為“顯學”。墨家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用”為支點,其“兼愛”、“非攻”、“尚賢”、“非命”、“天志”、“節用”等觀點,至今為人們所認同。

    但是,墨家卻不切實際,脫離社會現實。墨家認為:世上不應有尊卑貴賤的差別,天下所有人——包括國君和平民,一律平等。在兩千多年的戰國時期,沒有階級、沒有身份貴賤是不可能的。這隻能是空談,太理想化了。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

    所以,墨家空抱理想,卻難以在現實中遵行。

    談完了諸子百家,就不得不聊到“百家爭鳴”。也許,我們更感興趣的是: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始於“儒墨之爭”

    墨子師從於儒家門下,但與孔子並非同一時代的人。孔子去世三年後,墨子才出生。

    墨子在學習儒術的過程中,逐漸對儒家思想的許多觀點持否定和批判的態度。於是自收門徒,獨樹一幟。

    墨子批判儒術主要在幾下幾點:

    儒術不信天,不信鬼神,主張以“道義”作為人們的行為準則。墨子批判儒術會導致社會上的惡人毫無宗教敬畏感,民眾也失去了批判社會的武器。儒術以死者為大,主張“厚葬久喪”。墨子批判這會既耽誤生產,又靡財耗時,加劇生活貧困。墨子主張“薄葬”。儒術的《禮》,鼓勵絃歌鼓舞,享受美好生活。墨子批判這會助長統治者的奢侈腐化。墨子主張“節用”。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儒術宣揚“命定論”,主張人們安分守己,貴族和平民應“各安其命”。而墨子提出“非命論”,人們透過努力奮鬥,是可以改變社會地位的。墨子批判儒術會使人們喪失積極向上的鬥志。儒家承認階級差別和身份的尊卑貴賤。而墨子認為:不應有尊卑差別,國君也要與平民處於同等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首先是“血緣之愛”,以“孝”為中心,然後才在家庭、宗族、鄰里、鄉黨等之中次第展開。而墨子認為:“仁”不應該有私心,要以對待親人的同樣方式去對待他人。

    所以,儒、墨兩家爭論的焦點是“博愛”與“兼愛”。

    “儒墨之爭”持續了一百多年。雙方各執一詞。後來,墨家夷子卻厚葬其親,違背了自家的說法——薄葬。

    孟子對墨家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指出:““厚葬”並不是指所費財產的多寡,而是源於子女發自內心對父母的真愛情感,是指“情感的厚重”。至於耗費,儘量厚葬,但須建立在“量力而行”的基礎上。

    孟子認為:墨家的“兼愛”思想,是把特定情感庸俗化了。如果“將他父視為己父”,則消弭了父母的特定內涵,這與“禽獸”何異?

    最終,在這場持續一百多年的“儒墨之爭”中,儒家勝出。墨家逐漸沒落下去了。

    此後,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於是,盛況空前的“百家爭鳴”的學術局面,就此形成了。

    (醫家代表人物:扁鵲)

    “百家爭鳴”形成的條件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思想和文化群星璀璨、輝煌燦爛的時代,這也是中國思想和文化園地的一筆寶貴財富。但是,為什麼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呢?

    原因很多,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政治因素——當時正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紛爭加劇。各諸侯國君都在尋找理論支撐,作為指導本國的治政良策,便競相招賢納士。於是,各家學派紛紛“推薦”自家學說,以便使自家理論處於正統和領導地位。這便給“百家爭鳴”提供了土壤和學術氛圍。經濟因素——當時經濟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一部分人,不再為“溫飽”發愁。這其中又有一部分人,他們有文化底蘊和學術研究的夢想。此時,正好可以實現他們的“文學夢”,從而從事學術研究的活動。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光學、數學、力學、聲學、醫學等,在當時均達到了較高水平。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又有了更高境界的精神世界。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此處“四夷”並不是指東夷、南蠻、西戎、北狄,而是指各諸侯國)。什麼意思?就是周天子已失去了他的官學館,各諸侯國紛紛私辦學堂。這就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局面。從此,由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開始向社會下層擴散。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由於不是官學的觀點統一,各諸侯國都堅持本國的思想體系。這是“百家爭鳴”的先決條件。

    (縱橫家代表人物:蘇秦)

    學術自由因素——各個學術團體,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政,闡述哲理,自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與“政治、權勢”是相對獨立的。所以,他們並不是政治附庸,沒有依附於某個政治或權勢集團。這樣,他們的學術研究,就可以自由發揮。同時,各個學派之間,以及同一學派的不同派別之間,既互相批駁和鬥爭,又相互學習和借鑑。他們沒有功利性,完全是為了自家學說的完善和發展。

    有了以上幾個方面的因素,“百家爭鳴”才成為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百家爭鳴,發端於春秋進入戰國之際的“儒墨之爭”,繁盛於戰國時期。它是中國教育、思想、文學史上,空前繁榮和極為活躍的一次盛會。是中國思想界和學術界的瑰寶。

    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為“百家爭鳴”而驕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那些童年發生的搞笑趣事你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