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竹清韻
-
2 # 歷史冷知識鉤沉
民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這個時代承上啟下,新舊思想交替,湧現出不少的紅粉佳人。要說這個時代最耀眼的女神,非林徽因莫屬。林徽因美貌與才情病重,是那個時代不可複製的存在。有人稱讚林徽因的才情,也有人罵她是綠茶,玩弄感情,林徽因的一生可以說充滿爭議性。林徽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接下來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林徽因,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林長民思想開明,從小就讓林徽因接受最好的教育。兒時的林徽因聰慧過人,一學就會。少女時代的林徽因長得亭亭玉立,在她16歲的時候,就隨父親遊歷了歐洲多個國家。正是由於不俗的經歷,讓林徽因的身上有一種說不出的氣質。
林徽因在遊歷歐洲期間,讀了不少英文鉅作,她的美可以說是內外兼修,就連徐志摩見了林徽因,也覺得驚為天人。在遊歷歐洲期間,林徽因對建築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志成為一名建築師。林徽因的願望也最終實現,不僅在設計大賽中一舉奪魁,還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國徽的設計。
林徽因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要說林徽因這一生最為詬病的地方,就是她的感情。林徽因這一生與三個男人糾纏不清,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嶽霖。16歲的林徽因,在歐洲遇到了24歲的徐志摩,徐志摩一眼就喜歡上了頗有靈氣的林徽因。當時的徐志摩已經有了家室,徐志摩為了林徽因,和懷孕的妻子離了婚。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林徽因並沒有嫁徐志摩,反而跟了梁思成。
在與梁思成結婚後,還與徐志摩有來往,當時的徐志摩也已經再娶陸小曼。若不是兩人之間的來往,再加上徐志摩對陸小曼的不滿,也不會有後來徐志摩飛機失事的事。除了徐志摩,林徽因也和金嶽霖糾纏不清,讓對方苦等大半生。從這個角度看,林徽因還是很自私的,希望天下所有的男人,都對她痴情不已。在你心裡,林徽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完美無缺的女神還是深藏不露的綠茶?
-
3 # 驛棧長陽
簡單說一下林大才女,供參考哈!
生得好:
林徽因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貴族家中,因為林家當時是福建的一個大族,而林徽因的祖父又是當時的進士,父親又曾是秘書長,司法總長,他的堂叔又是黃花崗的烈士,所以出生在一個這樣的家庭,不管是在教育上,還是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都給了林徽因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在加上後天的努力,所以說林徽因生得好。
長得好:
看過林徽因照片的人,應該都知道,那些所流傳下來的老照片當中,林徽因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她的一瞥一笑都散發著美麗的光芒,而林徽因的美麗不僅僅只是體現在她的外在,因為林徽因有著知性的美麗和優雅,從她的骨子裡就能透漏出刻骨銘心的美麗,而林徽因的氣質也是不容置疑的,並且也有很多名人曾經評價過林徽因,大概的語句說的就是林徽因的確非常美麗,也很有才氣。當然如果林徽因不美,又怎麼讓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等為她傾倒呢?所以說林徽因長得好。
嫁得好:
在林徽因的一生中都是有梁思成陪伴著一起走過,而梁思成的父親又是梁啟超,梁思成本人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建築師,所以不管是在家境上還是才華上,都跟林徽因是非常相配的,而在他們之間的婚姻中,梁思成一直都以好丈夫的楷模來扮演,生活中,對於林徽因的起居以及脾氣各個方面,梁思成都非常的包容和愛護,他們一起共患難走過27個春秋,最後在林徽因病重的時候,梁思成還親自為林徽因煮藥,打針,輸液等等,十足的護士水平,所以說林徽因嫁得好。
學得好和幹得好:
我們都知道曾經林徽因和梁思成都曾學習過建築學,而他們又是建築學的佼佼者,也曾為我們國家的建築當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林徽因身為一名作家,在她的作品中《你是人間四月天》《九十九度中》,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也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歡,而身為建築師,她曾參與過國徽的設計方案,包括一些人民英雄的紀念碑也有林徽因的設計,而且在最後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林徽因也是病重的情況下和他的丈夫梁思成一起設計出來的。所以說林徽因不僅學得好更是幹得好。
真實的林徽因就是這樣,不管是在一個什麼樣的年代,沒有一個女人是可以靠著自己的臉蛋和緋聞成為一名大師,更不要說林徽因在去世之後被葬入了八寶山中,這是國家對於林徽因的認可和尊重。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4 # 寰宇之內
林徽因基本資訊大都知道才女,美女,頗受爭議的是她的感情經歷
雖然她的標籤很多,"綠茶婊鼻祖"、"好出風頭"、"用情不專"……可是有一樣,林徽因勝過好多人,那就是做人的分寸。於陸小曼相比,林徽因的童年並不算幸福,也因此養成其堅強隱忍的性格。據歷史記載,林徽因的少女時代大多在孤單中度過。在倫敦留學的日子,父親外出講學,只有空空四壁和無數卷藏書陪伴林徽因。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女,在這種時候,遇到愛慕自己,自己也喜歡的男子,大概會一頭墜入愛河,再也不願放手。可是林徽因沒有,林徽因在見過張幼儀之後:"從她眼中看到躲閃的哀怨與傷痛。"所以林徽因痛定思痛之後選擇理智退出,當然,這對十多歲的林徽因也是一種傷害。印象中,林徽因不是豪邁的女子,身體瘦弱,樣貌清新,一副可人小女人的形象。可是她的心智和格局卻遠遠超出了一個小女子的眼界。你可以說她愛慕虛榮,於梁思成婚後在自家客廳舉報學術沙龍,引數人景仰,當然也遭人妒。你可以說她用情不專,曾於梁思成表露心跡:"喜歡上兩個人。"這也是人只常情,只是有人不表露不被外界知曉罷了。可是在行為上,林徽因從來沒有逾矩。喜歡徐志摩卻因為其有妻兒忍痛割捨,婚後喜歡上金嶽霖也因梁思成的寬容,金嶽霖的理智而止乎於理。林徽因的為人,對於張幼儀是善良,不傷害。對於梁思成是信任,投桃報李。我相信梁思成說過:"跟林徽因在一起有時候會很累。"一個對自己要求高,事事掌握分寸的人是會讓身邊的人很累。因為只有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摒棄人性中那些醜惡的部分,你才能配的上身邊的她。
-
5 # 頭號看電視
1.沈從文眼裡的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蕭離則稱林徽因是“聰慧絕倫的藝術家”,費慰梅認為林徽因“能夠以其精緻的洞察力為任何一門藝術留下自己的印痕”。
2.在建築學的領域,林徽因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倡導保護古建築,以現代方法研究古代建築學。
3.林徽因還是三個著名的愛情故事的女主角,一個與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傷片,浪漫詩人對她痴狂,並開中國現代離婚之一個是和梁思成這個名字並置在一起的婚戀正劇,建築學家丈夫視她為不可或缺的事業伴侶和靈感的源泉;另外,還是一個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場,邏輯學家金嶽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時間“逐林而居”。
-
6 # 吾立秦磚漢瓦
世人(包括名人大家)對林徽因的評價有褒有貶, 其中褒的部分無可爭議,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才女,有的何止傾國傾城之貌,更有人間四月天的詩情和堅實的中外建築學根基。何況,她的詩情滋潤並還滋潤著說不清的文藝青年們,她的建築學貢獻曾挽救過多少我們傳承千百年的古建築,一些建築著作至今日也是建築學必學之科目。實非我等凡夫俗子可以評論。故藉此表示自己仰慕和崇敬之情而已。貶的部分,無怪乎說她的兩段感情和與三個才子的糾葛。一說,她破壞了徐志摩和張幼儀固有的家庭。而當徐志摩拋棄張幼儀(當時懷二胎)後,林徽因卻選擇了梁思成並遠離徐志摩留學美國。誤認為,林具有心機。這當然是誤解。當時林徽因剛16歲(生於1904年),一個未踏入社會的中學的女孩子。另一方面,如果你是林徽因看到徐志摩心狠手辣的拋棄懷孕的張幼儀,你當時也要想,是不是將來某一天你會變成張幼儀呢。據林徽因曾告訴自己的孩子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這說明林徽因當時已經開始理智起來,一是考慮到徐志摩可能用浪漫主義對待新鮮事物態度對待自己,而自己認為自己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將來一定會出問題,鬧第二個張幼儀。一是,也許自己退出徐志摩可以重新跟張幼儀複合,畢竟他與張幼儀有兩個孩子。
林徽因跟梁思成的愛情四平八穩,恰是這種穩定使得夫妻二人靜下心來搞專業研究和潛心著作。期間比較代表的著作: 《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徵》、 《平郊建築雜錄》(與梁思成合著)、《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築預查紀略》(署名林徽因、梁思成)、《由天寧寺談到建築年代的鑑別問題》(署名林徽因、梁思成)、《中國建築史》(遼、宋部分)、《中國建築發展的歷史階段》(與梁思成、莫宗江合著)。
且在此期間雖然,林徽因心裡還有初戀徐志摩但是始終保持恰當距離,這點可在徐志摩失事後,林徽因的做法看得出來。她和徐志摩的愛情只能存在浪漫的詩篇中,不能生存於現實的婚姻裡。
其三,林徽因和金嶽霖。愛情不一定要佔有。金嶽霖愛護和保護了林徽因一生,可以說他是心甘情願的做為愛情的殉道者,值得世人尊敬。
-
7 # 公子靈均
感謝悟空問答,林徽因個性鮮明、爭強好勝、疾惡如仇、才思縱橫。她生於1904年,死於1955年,在她短短的一生中,歷經清朝、民國、新中國三朝;在那種動盪不安的年代,她個人的命運緊緊地和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聯絡在一起。
林徽因是一個美女、才女;但又知識淵博,學貫中西;更是一位極有氣節的高階知識分子。無論說民族氣節、愛國氣節、學術氣節、人格氣節,林徽因都表現的格外突出,最能代表林徽因的也就是孟子的三句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林徽因就是這樣一個富貴不能淫(迷惑)其志,貧賤不能移其志,威武不能屈其志的“大丈夫”。
富貴不能淫在三十年代,林徽因的生活條件相對非常富足,在那樣的情況下,她為了鍾愛的古建築研究事業,自願陪伴梁思成在當時極為落後的窮鄉僻壤進行野外考察。她不顧自己不太好的身體狀況,騎驢坐騾車,住雞毛小店,甚至在泥濘路途長距離步行。在那些年久失修的廟宇裡,作為唯一的女性的她和同事們一起爬上爬下,去丈量、測繪和探索中國古建築做法,而樂此不疲。
貧賤不能移抗戰期間,林徽因主動隨丈夫一起攜全家南渡逃亡,並無任何抱怨。國難當頭,她認為個人吃苦受累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逃亡途中,梁家不僅缺衣少吃、困愁交加,還經常遭受空襲帶來的死亡威脅。對此林徽因並不以為意,顯然她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她說:“我們太平時代(考古)的事業,現時談不到別的了,在極省儉的法子下維護它不死,待戰後再恢復算最為得體的辦法。個人生活已甚苦,但尚不到苦到‘不堪’。我是女人,當然立刻變成純淨的‘糟糠’的典型,租到兩間屋子烹調,課子、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中間來幾次空襲警報,生活也就飽滿到萬分。”
等到在四川李莊長期停留下來以後,在缺醫少藥、衣食不濟、極端困頓的時候,林徽因徹底病倒了,從此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臥床生涯。在病榻之上,林徽因一直堅定支援著梁思成的學術事業,關心著中國營造學社的發展,扮演著營造學社總設計師的角色。
因此,梁思成會說:“她雖罹患重病,卻仍葆其天賦的機敏與堅毅;在戰爭時期的艱難日子裡,營造學社的學術精神和士氣得以維持,主要應歸功於她。”
威武不能屈抗戰勝利後,林徽因一家回到了北京清華園,她先後幫助梁思成籌建建築系、設計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工藝美術探索,並且參與北京市政建設。
建國後,新中國實現社會主義計劃體制,一些單純的學術問題、都市規劃問題、文物建築保護問題等都打上了政治的烙印。
建國之初,北京市急於基本建設,損壞了一大批文物與古建。林徽因在發表的文章中,大聲疾呼保護祖國的文物建築;在會議上慷慨陳辭,對著北京市委領導痛切指責。
最讓人難以忘記的是,林徽因在1953年夏的一次歐美同學會聚餐中,她指責當時負責北京城建的副市長吳晗破壞文物建築,據與會的陳從周教授回憶:“林先生的感情更衝動了,她指著吳晗先生的鼻子,大聲譴責,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嗓失音,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1954年,林徽因抱病與北京市委領導當面辯論,對著北京市委領導的面,她義憤填膺地說了那句千古名言:“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曆史的真古董!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真可謂擲地有聲!
在梁思成和她自己的建築思想和學術追求被錯誤批判之時,林徽因不畏強權、不避人情,堅持獨立客觀的學術主張,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和一身正氣。
林徽因做事幹脆利落、毫無退縮、不留餘地、鋒芒盡現,她不低俗、不媚上、不逢迎、不矯揉,她堅守正義和信念,尊重事務本身的發展規律。無怪乎陳佔祥說她是“敏捷銳利、鞭辟入裡,不是不讓鬚眉,簡直是讓鬚眉汗顏!”
文明守衛者林徽因的哭、林徽因的罵、林徽因的憤怒、林徽因的失落,都不是小女人般的惺惺作態,而是一種從大處著眼的學術方向、建築歷史觀、和針砭時政,是一個有良知的建築學家遭到不公平對待時的不屈抗爭。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林徽因對關於被批判的建築思想和理論,一直都想不通。她明顯地感到困惑與彷徨,她已經疲憊不堪。在醫院裡,她甚至拒絕吃藥,用生命和沉默來表示無聲的抗議。
林徽因並不是在意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因為“所有這些,對於詩人淡泊的情懷來說,都是無所謂的。”她主要是心疼那些儲存了幾百年文物建築,質疑“正義被踐踏,信念被摧毀”。因此,在她死時,“她只是總在遺憾:‘當我去了,還有沒有說的話。’”
在歷史的長河中,看待一個人是否有價值,要看他是否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對於文化或文明傳承是否有意義?對於國家和民族是否做出了貢獻?在這一方面講,林徽因無疑是精神的巨人,中華民族的文明守衛者。 -
8 # 富元製作
林徽因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的貴族大家族,因為家庭條件好,受了很多教育,很有才華,長得也非常漂亮,屬於才貌雙全
-
9 # 名人史海觀心閣
民國時期的林徽因是建築師、文學家、畫家,她出身名門,才華橫溢、熱情爽朗、浪漫美麗且堅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了解她的一生:
家世林徽因祖籍福州,家學淵博。爺爺林孝恂進士出身,歷官浙江金華、孝豐等地。父親林長民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擅詩文,工書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等職。她出生在杭州,從小就受到爺爺、奶奶、姑姑和父親的啟蒙。然而,因為母親何雪媛的性格固執且急躁,與林家人格格不入,導致了林徽因在小時候就感覺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氛圍。
林徽因年幼時就展露出了過人的才華和智慧,小小年紀就把一個大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父親林長民對她也寄予了厚望。
初戀林徽因16歲那年,林長民帶她遊歷歐洲,並就讀於聖瑪麗大學。房東太太是一位建築師,受她的影響,林徽因在那時就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在此期間,浪漫詩人徐志摩走進了她的生活。在徐志摩的影響下,她對新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徐志摩對她一見傾心,林徽因也愛上了他。徐志摩為了娶回心儀的林徽因,決定和原配張幼儀離婚。
當林徽因知道徐志摩已有髮妻和孩子的時候,理智地忍痛斬斷情絲,和父親回了國。
真命天子林徽因繼續回到北平培華女中唸書,和梁啟超家中的大公子梁思成有了不少共同話題,兩家為他們定下婚事。隨後,林徽因和梁思成一同到美國攻讀建築學。當時賓大建築系不招女生,林徽因就先報了美術專業,然後選修建築系。由於出色的表現,第二年她就在建築系擔任助教。
賓大畢業後,他們選擇回國開創建築事業。在回國之前,梁家大姐在加拿大為二人舉行了婚禮。
事業1,東北大學
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國後,受聘於東北大學,並創辦了建築系,由夫婦二人擔任教授。他們結合國情,開設了《中國宮室史》《營造則例》《東洋美術史》等課程,為祖國培育著新一代的建築師。
在東北大學期間,林徽因設計的東北大學校徽,以著名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
2,北平
東北氣候嚴寒,林徽因患上肺病後回到北平香山休養。當梁思成也從東北大學辭職回來後,倆人一起加入了由著名建築學家朱啟鈐先生和中華教育基金會共同組辦的中國營造學社。
那時,許多日本建築師對中國的許多古建築遺址測量、收集資訊並整理,寫成了一篇篇屬於他們的論文,在國際上得以揚名。以至於全世界的建築專家都認為,是日本人發現了中國古建築的價值和中國古建築之美,這讓他們憂心忡忡。於是,不顧身體的虛弱,林徽因和營造社的同事們,毅然像一名勇敢的戰士一樣,起早貪黑、風餐露宿地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對各類古建築進行考察、勘測。
林徽因30歲這年,梁思成出版了《清式營造則例》。這是他的第一部破解清代建築之謎的專著,林徽因撰寫了第一章《緒論》。
33歲那年,林徽因的雙肺已經出現了空洞。然而,當時的處境容不得她住院。她和梁思成帶著母親何雪媛及一雙兒女,和營造社的同事們歷經苦難,經天津輾轉逃到了武漢、昆明。一路上,除了躲避硝煙炮彈,都沒有停止營造社的工作。
3,昆明
在昆明期間,林徽因和梁思成雙雙被病痛折磨。為了支撐家庭開支,林徽因在雲南大學找了一份教英語的工作,每天要翻越幾個山頭才能到達。那段時間,林徽因還擠出時間設計了雲南大學的女生宿舍“映秋院”和食堂“澤清堂”。這兩處建築,至今仍在雲南大學佇立著。
梁思成身體恢復後,又帶著營造社的同事們跑遍了中國的西南地區的35個縣,調查了古建、崖墓、漢闕、石刻、摩崖等各類藝術建築730餘處;林徽因則留守在興國庵這個簡陋的“大本營”中主持著日常工作。
4,李莊
到四川李莊後,林徽因肺病復發,接連幾個月都在夜晚發燒。她不顧體弱,為了協助梁思成創作《中國建築史》,她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翻遍了《史記》《漢書》,為梁思成準備了珍貴的資料。並在梁思成撰寫完成後,她也親自檢閱書稿。
在美國盟軍要去轟炸日本的時候,林徽因和梁思成不約而同地畫出了在日本京都和奈良的歷史文物的座標,請求盟軍對它們“機下留情”。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些寶貴的古建築不是哪個國家的,而是屬於全世界的文化瑰寶。
當時,林徽因的雙肺和一個腎已經被感染,美國胸外科專家預計,她只能延續五年的生命了。美國的幾所大學想聘請林徽因和梁思成去美國任職講學,同時也能為林徽因提供先進的醫療條件,林徽因卻斷然拒絕,她要留在國土上,為中國的建築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5,北京
回到北平後,梁思成擔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開學前夕,受教育部委託,梁思成不得不遠赴美國考察戰後的建築教育。為了讓清華大學建築系順利開課,林徽因竭盡全力,義務協助系裡唯一的任課老師吳良鏞,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安排妥當。
1947年冬,林徽因做手術摘掉了一個因為感染了結核病菌而壞死的腎臟。從昏迷中醒來後,林徽因繼續投入工作。
後來,林徽因又陸續參與設計了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八寶山革命公墓。同時,她還搶救了中國即將失傳的景泰藍工藝,並把它傳承給了學生,使景泰藍在新時代繼續綻放異彩。
其他林徽因在香山休養期間,她身體稍好一些後,就被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聘請,講授《英國文學》課程。另外,她還負責《大公報•文藝叢刊•小說選》《文學雜誌》等雜誌的工作,也經常參加北平文學界讀詩會等活動。
在短暫的一生中,林徽因對詩文、書法、繪畫創作的熱情始終不減。
在文學上,她留下了不少傳誦至今的經典佳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除夕看花》《茶鋪》《小樓》《對殘枝》《對北門街園子》……
在繪畫方面,她的仕女圖系列、花鳥水果系列都筆觸細膩、別具一格。
結語如果把詩詞、文學、美術比作“文”,把建築比作“武”的話,那麼林徽因就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弱女子。體格雖然弱,意志卻堅強。她充滿著大智慧,對日常瑣事並不在意。對她喜愛的事業,也不忘初心地貫徹始終。
說她是“女神”,一點也不為過。
-
10 # 影視職員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想知道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要去看一看她的感情經歷:
1、與徐志摩
1921年,18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對她評價甚高,為林徽因寫過很多情詩。兩人也都是以書信來往。在後來的《猛虎集序》(1931年)中有提到,他在二十四歲以前,與詩“完全沒有相干“,是與林徽因的相遇,激發了他的新詩創作。同年3月與髮妻張幼儀提出離婚。
之後,他們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並常有書信來往。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擔任翻譯,之後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當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見面的時候,已是四年之後。這期間,林徽因已嫁給梁思成。徐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已嫁做人婦的陸小曼很快兩人就相戀了,陸小曼為了徐也跟丈夫王賡離婚了。1931年11月19日準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的徐志摩遭遇墜機事故遇難。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1]
2、與梁思成
林徽因與梁思成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合在當時可以說是新舊相兼,郎才女貌,門第相當。他們在婚前既篤於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又因林長民是段祺瑞內閣中的司法總長,梁啟超做過熊希齡內閣的司法總長、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所以說是門當戶對。
新婚之夜,梁思成問她:“這個問題我只問一遍,以後再也不提,為什麼你選擇的人是我?“林徽因說:“這個問題我要用一生來回答,準備好聽我回答了嗎?“
1928年,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渥太華梁思成姐夫任總領事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梁對林呵護倍至,夫妻二人致力於他們所熱愛的建築事業,林徽因不僅具有詩人的美感與想象力,也具有科學家的細緻和踏實精神,他們在山西對古建築所做的調查和實測工作,不僅對科學研究貢獻巨大,也使山西眾多埋沒在荒野的國寶級的古代建築開始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知。
3、與金嶽霖
金嶽霖哲學家,邏輯學家。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回國後主要執教於清華和北大。他終生未娶。一直戀著林徽因。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裡幾乎每週都有沙龍聚會,金嶽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長期以來,一直是毗鄰而居。金嶽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十分呵護;林徽因對他亦十分欽佩敬愛,他們之間的心靈溝通可謂非同一般。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仲裁。金嶽霖自始至終都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自己的感情,愛了林徽因一生。
五十年代後期,林徽因已經去世,追悼會上,他為她寫“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著名輓聯。
-
11 # 聊哥說歷史
民國四大美女之一林徽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兩方面來說一是學術成就,二是豐富個人感情生活。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結婚,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國,一起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透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大石橋、武義延福寺、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等。也正是由於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考察,使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1952年,梁思成、劉開渠主持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林徽因被任命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委員會委員,抱病參加設計工作,與助手關肇鄴一起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在文學上,她的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以“徽音”為筆名,1931年4月發表於《詩刊》第二期。以後幾年中,又在《詩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報》《文學雜誌》等,先後發表了幾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詩歌,也有散文、小說、戲劇和文學評論。她的詩多數是以個人情緒的起伏和波瀾為主題,探索生活和愛的哲理。詩句委婉柔麗,韻律自然,受到文學界和廣大讀者的讚賞,奠定了她作為詩人的地位。
林徽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一代才女,詩歌、建築、文學,皆有造詣,而更為精彩的是民國第一女神的感情生活。
徐志摩是林徽因的初戀。當時,林徽因隨父親在歐洲遊歷時,遇見了徐志摩,兩人互生情愫。徐志摩為了同林徽因在一起,竟決議與原配張幼儀離婚,他全然不顧當時的妻子已經懷上自己的骨肉。徐志摩是個視愛情為生命的人,他就像飛蛾撲火一樣不顧一切的去愛。但這份愛太過熾烈,太過沉重,林徽因既感到幸福、甜蜜,也感到躊躇和不安,她更不忍成為破壞家庭的插足者。她思來想去,不願就此淪陷,只得把這份美好的愛意和深情都埋藏心底,最終她拒絕了徐志摩。在歐洲之行結束後,林徽因便跟隨父親回國,她的不告而別讓徐志摩傷痛欲絕。
回國後,在林梁兩家的撮合下,林徽因同梁思成正式開始交往。林徽因喜歡交際,性情奔放,但嚴謹沉悶的梁思成,一心撲在學術上。兩人性格的巨大差異,導致彼此之間常有矛盾和衝突。在美國留學期間,兩人就曾劇烈的爭吵過。好在兩人磕磕絆絆,分分合合,最終感情漸漸穩定了下來。林徽因心裡明白,儘管梁思成不解風情,沒有徐志摩那般的詩情畫意,但他卻是最總懂她的,他的胸懷和風度一直深深影響著她,他給了她最寬容,最深沉的愛。據說在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中,還有一個人也曾是對她動過情的。他就是中國著名的邏輯學家金嶽霖。當時林徽因左右為難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梁思成,自己同時愛上了兩個男人,怎麼辦?梁思成心裡是難受的,但他仍告訴她,她是自由的,不論如何選擇,他祝她幸福。梁思成的心胸寬廣令她感動。至此,兩人發乎情止乎禮,只存留朋友間的情誼。
骨子裡,林徽因是個理性的人,她識大體,懂局勢,她明白,愛情並非全部,婚姻與浪漫,她是分得清的。同時她也知曉梁思成對她的好,對她的呵護,她亦懂得感恩與付出。至此,兩人一起攜手走過一生,互相扶持,共同奮鬥,吃過苦,流過淚,一同抒寫了中國建築史上的傳奇。
-
12 # 烽火戲諸侯之菜刀
關鍵詞:現代文學家、建築學家、國徽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
林徽因是中國現代一個世紀的才女代表。在中國現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極有天分、極具個性、極為獨特的一位,她在建築學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為研究者所關注的話題。深受後人尊敬。
20世紀30年代初,與夫婿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抗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為其與梁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
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
-
13 # 看歷史大講堂
林徽因出生於1904年6月10日,浙江杭州人,於1955年4月1日病逝於北京同仁醫院,她是中國的建築師、詩人和作家,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在才女輩出的民國,林徽因無疑是多數男人心目中最溫暖和最溫柔的印記,她的生命裡充滿了浪漫色彩,徐志摩想了她一生,金嶽霖為她終身未娶,梁思成更是寵了她一生。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認識的林徽因。
一、她的感情生活
1.與徐志摩
1920年4月,林徽因隨父遊歷歐洲,在倫敦受到房東女建築師影響,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在此期間,她還結識了父親的弟子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
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對她評價甚高,為林徽因寫過很多情詩,例如《月夜聽琴》、《青年雜詠》、《清風吹斷春朝夢》。1922年3月徐志摩與髮妻張幼儀提出了離婚,已有兩個月身孕的張幼儀毅然同意。生下第二個孩子後,張幼儀很快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回國後辦雲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儲蓄銀行,均大獲成功。難能可貴的是,她回國後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
之後,林徽因與徐志摩一起組織新月社活動,一起演戲,並常有書信來往。1924年泰戈爾訪華期間,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擔任翻譯。
之後徐志摩陪同泰戈爾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當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見面的時候,已是四年之後。這期間,徐志摩已與陸小曼完婚,林徽因也嫁給了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準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的徐志摩遭遇墜機事故遇難。
林徽因最後為什麼沒有選擇徐志摩呢,她曾冷靜的對自己的兒子梁從誡說:“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張幼儀曾評價林徽因,她是一位思想更復雜、長相更漂亮、雙腳更自由的女士。
2.與金嶽霖
金嶽霖,身高一米八,長相英俊、風流倜儻、生活西化,紳士風度十足,1914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留學美國、英國,又遊學歐洲諸國,此時在清華大學任教的金嶽霖與林徽因、梁思成毗鄰而居。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家裡幾乎每週都有沙龍聚會,金嶽霖始終是梁家沙龍座上常客。他們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金嶽霖對林徽因人品才華讚羨至極,久而久之便有愛慕之心。金嶽霖的愛意,林徽因心領神會。面對兩個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優秀男人,她心受煎熬,痛苦不堪。
一天,林徽因對梁思成說:我愛上了你和金嶽霖,不知怎麼辦才好。梁思成經過考慮後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他,我也會祝你們幸福。林徽因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金嶽霖後,他的坦誠回答更是令人驚異:看來思成是真的愛你,我不能傷害這樣一個人品俱佳的人,我應退出。從那以後,他們仍然毗鄰而居,三人的關係依然親密,相互間也更加信任。
1955年,林徽因因病去世。在以後的日子裡,每到林徽因的生日,金嶽霖都會祭奠、悼念。特別是林徽因去世多年後的一天,金嶽霖在北京飯店請客,應邀前來的好友們到齊後,金嶽霖才告知大家,今日是林徽因的生日,請大家一聚,為的是紀念她。從此事可以看出金嶽霖對林徽因是真的是愛到靈魂深處了。
3.與梁思成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啟超的安排下,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合在當時可以說是新舊相兼,郎才女貌,門第相當。他們在婚前既篤於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又因林長民是段祺瑞內閣中的司法總長,梁啟超做過熊希齡內閣的司法總長、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所以說是門當戶對。
林徽因對婚姻的認識很清醒,她在美國讀書時說,女性的婚姻是嫁給一個家庭,而不是一個人。從這裡,我們大體可以知道原因了,林徽因真正選擇的是梁思成的家庭。
二、她的事業
林徽因從小受女建築師鄰居的影響,立下了投身建築事業的志願,她不遠萬里赴美國留學,卻得知這裡的建築系不招收女學生,於是她便就讀美術系,選修了建築學的全部課程,隨後便全身心投入學業,以優異的成績成為該課程的助教。
學成歸國後,林徽因與梁思成受聘於東北大學,隨後建立建築系,將留學時所學的經驗應用於教學。
20世紀20年代末期,時任東北大學建築系教授的林徽因,參與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的設計,她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拿下本次比賽的最高獎金。
從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二人共同走了中國的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築物,很多古建築就是透過他們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國的認識,從此加以保護。比如像河北趙州大石橋、武義延福寺、山西的應縣木塔、五臺佛光寺等。也正是由於在山西的數次古建築考察,使梁思成破解了中國古建築結構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
她還最早加入新月社,在從事建築科學研究之餘從事文學創作,1931年4月她在《詩刊》第二期發表了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然後相繼發表了《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著名代表作。
總之,我認識的林徽因,是智慧、美貌、氣質、知性才女的化身,大家覺得呢?
回覆列表
林微因:中國建築師、詩人、作家、教師。
在民國時期的著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和張愛玲等顯得更全面一些,人生際遇也更幸運。她不僅最早加入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就斐然。她幾乎標誌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築學家的科學精神和作家的文學氣質糅合得渾然一體。她的學術論文和調查報告,不僅有嚴謹的科學內容,而且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和讚美祖國古建築在技術和藝術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而在文學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築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詩中,就以古塔簷邊無數風鈴轉動的聲音,比喻笑聲的清脆悅耳,直上雲天,既貼切,又新穎,別具一格。由於她兼通文理,在建築學和文學創作上都顯露出驚人的才華,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譽,被列入當時出版的《當代中國四千名人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