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歪史
-
2 # 嶽劍
因為 建安23年的時候,曹魏和孫吳發生戰爭,曹魏大軍返回鄴城途中,王粲染上瘟疫,不久就去世了。因為王粲生前喜歡學驢叫,於是在王粲墓前,曹丕學驢叫來。
這個故事記載在《世說新語•傷逝》中:“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為什麼呢?
還得要從這個王粲開始說起。王粲是山東高平的人,是三國時期魏國的名臣,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當時建安七子中的一位,和曹丕相交甚好,王粲是建安七子裡的文豪,才華卓絕,為人率性幽默。他就常以模仿驢叫,逗趣友人,這才有了曹丕學驢叫的典故。
也許在我們看來,在墓前驢叫,非常不雅,但在那種社會氛圍下,人們追求自由,放蕩不羈,他們用驢叫的形式表達對死者的追悼,真實的反映了他們對死者的真情。
-
3 # 史裡淘聲
公元217年,建安七子中非常有才華的王粲與世長辭後,建安整個文壇大受震動,無不為之傷感。
為王粲舉行追悼會時,曹丕在會上說:“王,好驢鳴。”意思是說王粲生前非常喜歡聽驢的聲音,並常常學驢子叫。
以死者生前的愛好習慣“學驢叫”來加以悼念之。為了表達對王粲的哀思,曹丕下令在王粲的葬禮即將完成之前,在場全體人員都要學一聲驢叫。
那個時候曹丕還是一個是五官中郎將.副丞相。他的父親曹操是丞相。
於是,安葬這一天,葬禮特別隆重,當葬禮即將結束的時候,天空中響起了一陣陣驢叫的聲音。
由此可見,曹丕對於王粲的感情之深!
-
4 # 走著聊著
曹丕和“建安七子”的領袖人物王粲是好朋友,兩人互相唱合,惺惺相惜。
王粲文采出眾,經常以文會友,大家都知道他有一個喜好,那就是愛模仿驢子的叫聲。
每當這個時候,王粲神情高亢,極盡模仿之能事,居然能把驢的叫聲模仿的維妙維肖,這個時候他儼然就是一頭高昂著頭顱的倔強之驢,引得眾人笑聲不斷。
曹操雖說是三國時的一代奸雄,倒也喜歡文雅。曹操、曹丕、曹植父子被後人合稱“三曹”,因此曹氏父子在三國文學界佔有一席之地。除了曹植最厲害,曹操也算得上半個文人。因此王粲在曹操身邊任職,官拜侍中。
王粲當年在荊州劉表處供職,十年不受待見。劉表死後,王粲勸得劉表之子劉琮歸順曹操,曹操喜出望外,對王粲總能以禮相待。
王粲雖混跡於官場,很少玩弄權術,只醉心於詩詞文章,儘管和曹丕關係好一些,但是從不參與曹操立儲的黨派之爭,基本在這方面處於中立。所以王粲的聲名和造詣在於文學,以至於曹丕兄弟也不會刻意拉攏他,一個政治白痴誰會在意。所以無形中,王粲為自已在官場減少了很多麻煩,而不象楊修那樣顯山露水,招致殺身之禍。
有一次曹操東征,帶王粲在身邊,可能天妒英才,王粲身染重疾,不治身亡。據說那一次大瘟疫死了很多人,有人說王粲染上疫病而亡。
好朋友死了,曹丕主持葬禮。按常規大家要痛哭流涕,以示對死者的緬懷和敬重。曹丕建議大家都不要哭,每個人模仿幾聲驢叫,來表達他們的悲痛之情。
一時間,整個葬禮上都是一片悲愴淒厲的驢叫之聲。
此事原出自《世說新語》篇: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1、王粲生前喜歡學驢叫,死後以驢叫之聲送別,可謂別出心裁,既表達了思念之情,又顯得曹丕與眾不同。
2、曹丕帶著眾人模仿驢叫,有一種發洩的考量。或許整天太過嚴肅了小情緒無法排解,終於讓曹丕找到一個突破口,藉機發洩一下減減壓。
3、曹丕要借這個機會觀察一下,自已說出的話有沒有份量。願意跟著模仿驢叫的不用說就是自已的支持者,不願意或者弄虛作假跟不上節奏的絕對就不是自已人。
-
5 # 歷史時燒錄
曹丕學驢叫還是一個典故,叫做“驢鳴送葬”,217年,曹丕的好友王粲因染病去世了,因為這個王粲生前就比較喜歡聽驢叫的聲音,並且自己也喜歡學驢叫,所以曹丕就在王粲的葬禮上提議大家一起學驢叫,為王粲送行。
曹丕與王粲曹丕早年可以說是生活的很壓抑,論出身條件,自己有哥哥曹昂,論才華橫溢自己有弟弟曹植,論受寵程度自己有小弟曹衝,可以說曹丕起初是最平庸的那個,最不被看好的那個,而曹丕卻胸有大志,想要與眾兄弟比肩,所以當時的曹丕很矛盾。到了後來,由於朝中爭位之風已經很明顯,眾多大臣紛紛選擇站隊,這段時間顯得更是壓抑,但是這個王粲卻閒著與眾不同,總是一股雲淡風輕的感覺,絲毫感受不到壓抑,並且跟曹丕待在一起的時候從來不談政治,只談論文學雅事,這樣一來導致曹丕很喜歡跟其待著一起,感覺很輕鬆,所以二人關係漸漸變的很好,算是好朋友吧。
大家一起學驢叫217年,王粲隨曹操外出征伐歸來時染上了疾病,不久就離世了,而其舉行葬禮時。朝中大臣以及親朋好友什麼的自然都要出席,而曹丕更是如此,就在葬禮很順利的舉行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一聲“驢鳴”想起,大家均很詫異,尋思這是什麼情況,大家順著聲音找到了來源,原來是公子曹丕在叫,大家更詫異了。曹丕見眾人望向了自己接下來,於是開始解釋,王粲兄生前就比較聽驢叫的聲音,也喜歡學驢叫,我們就一起來學驢叫,為王粲兄最後一次送行吧!眾人一聽這是公子發話,不管願意不願意眾人也都跟著學驢叫了,一時間驢鳴滿天。
曹丕學驢叫有什麼意圖嗎?曹丕是一個政治家的坯子,要不然最後也不能成功坐上皇位,政治家做事就有政治家的角度,曹丕也是如此,而曹丕這麼做則有三點意圖:
一、觀察文武官員對自己的態度
一個人學驢叫,多少有些荒謬,更何況是具有身份地位的朝廷命官們呢!所以曹丕特意如此,就讓這些大大小小的官員們做一些難為情的事,看他們是否能聽命於已,或者說是看看他們的態度,頗有一些趙高指鹿為馬的感覺。
二、展示自己仁義愛才之氣
眾人學驢叫難為情,那麼公子曹丕學驢叫就不難為情了嗎!這麼的難為情,公子曹丕還是為了讓自己的好友一路走好,送出特殊的祝福,豈不是更顯著自己對身邊的人十分的友好,所以這樣就顯示出了曹丕的仁義愛才之氣。
三、真心為好友送行
曹丕對王粲還是有真感情的,王粲生前為人風趣幽默,常常學驢叫來逗公子曹丕開心,對於曹丕來說,整個朝廷中就這一個這樣的人,所以王粲的突然離世還是令曹丕很傷感的,為了讓自己的好友王粲一路走好,曹丕心想我也為你學一次驢叫吧,於是便有了“驢鳴送葬”。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曹丕的這種做法都令人拍案叫絕,想一想眾多平時身份高貴的達官貴人們一起學驢叫,頓時驢鳴滿天的這一場景,真是一個值得記載的畫面,當時就是沒有攝影機,不然肯定會卡卡的響個不停。
-
6 # 莫十四
其實,歷史上我們對曹丕的的印象還是很深的,他這個人從小就是文武雙全,博覽群書。但是最後也的確是為自己的學習,得到了應有的回報,他做出了他父親不敢做的事情,結束了四百年來的漢朝下的統治,當上了魏國的開國皇帝。
對曹丕熟知的人都應該知道,他八歲就能夠提筆寫文,相比而言我們真的是很自愧不如。8歲的時候我們才開始上幼兒園,現在的我們到了初中都還不一定能夠寫出三五百字的作文。不但如此,看了三國的人都會知道,曹丕這個人很聰明,文武雙全的他善於騎射,擅長擊劍,還喜歡文學,特別是在五言詩這一塊,所以能夠稱之為文人中的武將。整體來說,就是他的綜合素養很好。
其實曹丕這個人故事還是挺多的,不僅謀權篡位,還把他老爹的兩個女人也佔有了,不過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不是少見,當然同時佔有的還有劉協的兩個女兒。所以還是那句話和說得對英雄難過美人關,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當然它能夠這麼厲害的撩妹,更多的是因為他有著撩妹的能力和資本。
為什麼學驢叫呢?他的好友王粲41歲的時候去世了,他們兩個在當時的話關係是非常的好的,所以肯定是要去弔唁他的,但是又不能跟別人一樣,那樣就很平常了。他覺得別人過去大哭一場或者用錢財和言語來安慰家屬不能表現他們的關係。所以要把自己的弔唁方式弄得很特別,然後他就建議大家在靈堂上學驢叫來送他走。可能真的是大家惋惜王粲,也有可能是迫於曹丕的壓力,大家居然紛紛學起來了驢叫。
所以這件事後廣為流傳,也就成為了我們今天大家所流傳的“驢鳴送葬”的故事。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曹丕和王粲的關係也確實很好,而且也是很幽默的一個人。
-
7 # 小小小百科全書
騎驢的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舉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李白。李白就十分喜歡騎驢,《唐摭言》記載,李白騎驢在華山遊玩的時候,縣宰認不得他,並且恥笑他騎驢,之後李白說道:“曾用龍巾拭唾,御手調羹,力士脫靴,貴妃捧硯。天子殿前尚容走馬,華陰道上不許騎驢?”雖然一如既往的是李白的狂妄霸道的風格。但也不難看出李白是真喜歡騎驢。
那麼既然有喜歡騎驢的,也有喜歡聽驢叫的。那是不是還有喜歡學驢叫的呢?答案是有的。最早學驢叫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戴良的人。他之所以學驢叫也是出於孝道。本身戴良是沒有學驢叫這個癖好的。但是他為人至孝,而他的母親偏偏喜歡聽驢叫。但驢也通人性也不會一直叫。所以戴良就學習驢叫讓母親高興。而戴良學驢叫也驚動了左鄰右舍。雖然別人以為他瘋了。但是他依舊我行我素學驢叫使母親開心。
而曹丕學驢叫這件事實際上究竟有沒有過這件事情十分的讓人懷疑。因為曹丕學驢叫這件事是記錄在《世說新語.傷逝》之中。但《世說新語》很多的事情都存在杜撰的情況。所以曹丕學驢叫的真實性就不追究了。
曹丕學驢叫的由來是為了收買人心。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喜歡聽驢叫。而王粲在曹操麾下也頗受重用。再加上他在文人之中的地位,所以曹丕一直想要示好王粲。但一直沒等到這個機會。後來王粲去世了,曹操派曹丕去弔唁王粲。葬禮上曹丕吊唸完王粲之後,曹丕表示王粲生前最喜歡聽驢叫。讓我們共同抬頭,一起學驢叫,為王先生送行。”接著曹丕帶頭開嗓,“啊嗚啊嗚”,清亮的驢叫聲氣貫長虹。眾賓客也不敢落後,瞬間驢叫四起,葬禮現場堪比驢圈。但曹丕的此舉不僅沒有降低身份。反而在這件事之後受到了士林的讚歎。曹丕也因此廣收人心。
-
8 # 歷史百家爭鳴
曹丕是曹魏的第一任皇帝,他的老子曹操用盡一生打下了江山,可曹操始終不敢稱皇帝,畢竟輿論力量太大了。而曹丕就不一樣了,他等到曹操死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稱了帝,當然他也是有充足把握,要不然也不敢輕易稱帝,那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情。不過曹丕是皇帝身份不假,可他身上也有不少黑料,比如他學驢叫。
曹丕學驢叫的故事記載於一本大家耳熟能詳的書上,這便是《世說新語》。《世說新語•傷逝》中記載:“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當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死後,曹丕因為他喜歡學驢叫,便帶著臣子在他墓前學驢叫,以表示對他的尊重。而王桀能有這個待遇,也是因為其自身是個很優秀的人。首先他在文學上大有造詣,劉勰在《文心雕龍才略》中讚譽王粲為“七子之冠冕”,王粲一度被人和曹植並稱“曹王”,可見王粲的文學功底極強,曹丕對其必定是尊重的。除此之外,王粲與曹操的關係也相當好,他投奔曹操以後,曹操給予了他軍師祭酒的身份,要知道前任是郭嘉。王粲要是不受到曹操的信任,肯定是當不上這個官職的。王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中立,不結黨營私,當朝中就世子問題鬧的不可開交時,王粲就保持中立,這更為他增添了一個好名聲。
曹丕學驢叫,很有可能就是這幾方面原因的綜合,不可能是憑空學驢叫。
回覆列表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風流名士的時期,一方面征戰頻繁,民不聊生,一方面士族揮金如土,各種制度保證了他們可以生活奢靡。所有士族一分子都荒誕不經。甚至達到誇張的地步,大部分人都有特殊愛好,譬如喜歡驢叫的人。漢末的王粲就是一個喜歡驢叫的人,他因為喜歡驢叫而讓曹丕自發地為他學驢叫。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章深受曹丕曹植兩人喜愛。在那個年代能夠出人頭地必須是高門大族,王粲家族也是東漢的高門望族之一,家裡出過太尉,司空,他父親是大將軍何進的長史。雖然比袁紹家差一點,但是比起宦門之後的曹丕家好多了。在中原亂斗的時候,王粲拒絕了長安朝廷的徵召,依附荊州的劉表,後來劉表死後,極力主張劉琮投降曹操,認識了曹丕等人,隨後和曹丕、曹植等人深交。他比曹丕大十歲,但是依然不影響兩人交情。後來,王粲早逝,年僅四十歲,在葬禮上,曹丕當時已經是魏王世子,也出席了葬禮,告訴其他人說王粲活著的時候喜歡驢叫,我們都學一聲驢叫算是給王粲送行吧!說完他就學了一聲驢叫,然後其他所有人一起學驢叫,於是,莊嚴的葬禮上出現一片驢鳴聲!不知道王粲家屬作何感想。巧的是,十年後,曹丕也在四十歲的時候去世。另一個也喜歡驢叫的人還是三國時期的,他是司馬昭的女婿,晉武帝司馬炎的妹夫王濟。出生於太原王家的他,家裡生活奢靡,連晉武帝都自愧不如。司馬炎經常跑到王家蹭飯,王府的廚子端上一盤烤乳豬,司馬炎吃的津津有味,覺得御廚也做不出來這個味道,馬上詢問秘訣。王濟慢騰騰,不慌不忙地說:其實也沒啥,不過是拿人乳喂大的。前一秒感覺人間美味的司馬炎立刻胃裡面翻江倒海,沒吃完就膈應壞了,趕緊打道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