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彩影視片段放映機

    康熙康熙,吃糠喝稀。這句話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裡康熙經常唸叨的一句話。原本以為開創盛世的康熙皇帝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認為天下太平,歌舞昇平,一切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其實只不過是他一廂情願罷了,底下的大臣們為了粉飾太平,把天下描繪的太過於完美了,那麼康熙時期究竟是個什麼狀況呢?

    其實仔細回顧一下康熙的英明之處,我們不難發現他一輩子有大半輩子都是在打仗,打仗打的是什麼?打的就是錢糧,而這些錢糧來自哪裡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都是來自老百姓們的稅收嘛!康熙的戰績確實很漂亮,滅三藩,收臺灣,剿滅葛爾丹,晚年又一直派兵鎮壓邊境叛亂,戰火連綿,最苦的當然要數老百姓了。民富國強,老百姓富裕了,國家才能夠強大起來,所以說康熙時期帶來的更多的其實是老百姓流離失所,痛失親人,貧困不堪的生活。但是攘除奸兇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又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因此康熙有時候也是很難,以至於康熙晚年整個大清王朝還是處在了即將崩潰的邊緣,這裡主要是指吏治腐敗,康熙歲數大了,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改革吏治,邊境又是戰事不斷,達清王朝潛藏著一股危機感,故此康熙把希望寄託在雍正跟乾隆的身上。

    雍正即位之時,國庫僅僅不到八百萬兩白銀,而面臨著千瘡百孔的國家,雍正也是頭痛,看過電視劇《雍正王朝》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雍正登基之初,政局極其不穩固,他素來有冷麵王之稱,滿朝文武很少有人跟他私交甚好的。相反,眾多大臣反倒是跟八阿哥胤禩走的特別近,這必然給新朝帶來險阻。雍正推行新政,主要有三條,攤丁入畝,士紳一體化,火耗歸公,這三條分別在河南、浙江以及西北試著推行,最終在李衛跟田文鏡的支援下,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雍正在位十三年,著實的使得天下勞苦大眾達到了溫飽,待雍正逝世的時候,國庫稅銀達到了六千萬之多,這足以說明雍正在位期間,真正的達到了民富國強。

    待到乾隆上位的時候,老爹雍正已經給他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起初乾隆也是勵精圖治,開拓進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到了晚年也確實給嘉慶帶來了隱患。就拿閉關鎖國政策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直接導致原本科技發達的中國漸漸的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迅速發展起來,科技興國,科技達到了先進水平,它才敢仗著這點本錢興風作浪,夥同另外七國一起瓜分中國這塊肉。不僅如此,乾隆還養出了清朝建國以來最大的蛀蟲,那就是和珅,和珅的家產價值兩億兩白銀,這要比整個國家一年的賦稅還要多兩倍。乾隆晚年,吏治更是猖獗,作為一國之君,為了財源廣進,竟公然支援賣官鬻爵,這也是康乾盛世走向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康熙、雍正和乾隆同樣作為守護大清江山的掌門人,每個人經歷的環境不同,也就造成他們有著不一樣的治國體系,畢竟祖孫三代開創出了一個康乾盛世,而真正的盛世也就是在雍正跟乾隆統治的一段時間內,祖先打江山,後代守江山,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若論功績來看,康熙更多的是維護祖國統一,雍正更多的是勵精圖治,乾隆更多的是粉飾太平。

    這麼一來,康熙的功績確實很咋眼,但是他的遺留問題也是特別多,雍正能夠及時的力挽狂瀾,在康乾盛世的中間時期,他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僅僅在位十三年,被稱為滿清十二帝裡面最為勤奮的一位帝王,每天只睡四個小時,衝著這份幹勁,衝著這個成績,我覺得雍正是這爺三個當中功勞最大的一位,無可比擬!

  • 2 # 安平144796971

    康乾盛世,雍正的功勞更大。康熙前半段,平三藩收臺灣伏蒙古,征戰不斷,後半段才有和平發展的機會,只是盛世的開創,故史雲康熙,名守成實開創。但隨後,康熙的仁政,造成了官僚貪汙腐敗,致影響民生的局面。

    雍正登基,大力整肅吏治而惠小民,平青海而定天山,基本上解除了北面的威脅。內政上,雍正首創了“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當差”“改土歸流”等新政,影響十分深遠。特別是“改土歸流”,實現了拓土置府,穩定了邊疆,促進了民族融合,真正體現了中華一家。這些新政,是康熙盛世得以延續的根本保證,雍正起的作用,也是名為守成實為開創。沒有雍正的新政,就沒有後來的乾隆盛世。

    為什麼康乾盛世把“雍”排除在外,因為雍正嚴整吏治,“士紳一體當差”新政,受惠的是小民,得罪的是官僚和“讀書人”的特定利益集團,被“讀書人”認為是暴君。可以說,雍正被他們抹黑,也是所有得罪特定利益集團的人的下場。

  • 3 # 蘭臺

    清朝對目前貢獻最大的皇帝當然是乾隆帝。

    大家知道不知道前段時間我們與印度發生了邊境衝突,我們拿出來的證據都是清朝乾隆年間的。

    如果沒有乾隆帝派福康安出兵尼泊爾,一直打到加德滿都,今天恐怕我們連和印度談判的必要都沒有了。

    至於乾隆帝的父親雍正帝,我一直主張他是清朝最被高估的皇帝,沒有之一。

    我不是說雍正帝沒有能力,而是說他實際能力遠遠不足以讓他擁有今天這麼大的名氣。

    小說《雍正王朝》裡的雍正帝三大貢獻其實是被大大的誇大了的。

    所謂攤丁入畝,實際從順治皇帝開始就一直在許多省份實行,到了康熙帝末年,大多數可以實行“攤丁入畝”的省份都已經實行了“攤丁入畝”,不具備實行“攤丁入畝”條件的,即使雍正帝要求“攤丁入畝”也都實行不下去。

    “耗羨歸公”這就是雍正帝版本的“費改稅”,“耗羨”就是明清地方官給朝廷收稅的時候多收一些錢當做自己的收入;雍正帝礙於自己父親康熙說過“永不加賦”,所以不好意思明著加稅,所以把原本屬於灰色收入的“耗羨”歸於朝廷。

    很多人說雍正帝實行“耗羨歸公”有利於遏制貪腐,這簡直是胡說八道!

    雍正六年,雍正帝親自給山西各州縣劃了耗羨紅線,要求山西各州縣徵收耗羨不得超過正稅的13%,結果當年年底御史報告,山西沒有任何一個縣遵守了雍正帝劃的紅線:

    錢糧耗羨,定議加一有三(13%),臣巡察所至之州縣,有加一四五(14%、15%),加一七八(17%、18%)以及加二者。(20%)

    至於所謂的“官紳一體當差”,這一項政策只在河南短暫的實行過,乾隆帝繼位後就叫停了。

    不可否認康雍乾時期,清朝確實面臨“虧空”,但是“虧空”主要不是貪汙造成的,而是清朝稅收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清朝各地稅收起運到中央的高達70%—92.3%(浙江),這麼高的起運量,地方根本就沒有錢幹事,地方花錢地方又多怎麼辦?

    只能“借國庫”的錢,也就是把本來應該起運到各省藩庫的錢,挪用來做地方建設;這個道理雍正帝自己都懂:

    諭戶部。京師大興宛平二縣知縣。常以虧空被參。朕體察其故。二縣在輦谷之下。每有一時速辦之公事、不能遲緩者。那移庫銀以濟用。而支領還項、未免遲延時日。其上司察知庫帑有虧。不得不行參劾。此等虧空實有可原之情…

    雍正帝這篇上諭說的很明白,大興和宛平之所以經常被彈劾“虧空”,不是因為縣令貪汙,而是因為許多上面交代的公事不能拖延,只能先挪用庫銀,之後再走手續,但是走手續需要時間,從程式上看,大興和宛平縣就等於是“虧空”。

    最後雍正帝的解決辦法是特批給大興和宛平縣,每縣一萬兩特別辦公經費,遇到事情從這個特別辦公經費裡出。

    這一萬兩相當於大興縣田賦的好幾倍,也就是說雍正帝解決辦法是給了大興和宛平縣比正稅多好幾倍的辦公費用,徹底解決了兩個縣的虧空。

    但是,這種好事只有大興和宛平才能享受,其他州縣,對不起,分配比例不變。

    那麼地方官也不能點石成金,怎麼辦呢?

    雍正帝想出來的辦法就是“耗羨歸公”,用新徵收一項稅來衝抵各州縣虧空。

    為什麼雍正帝要在雍正六年給山西各州縣劃定“火耗紅線”?

    就是因為雍正元年到雍正六年,山西“火耗銀”每年要還之前造成虧空,每年還二十萬兩白銀,到了雍正六年還完。

    所以雍正帝假模假式的給山西各州縣劃定“火耗紅線”,結果當年山西沒有一個州縣遵守。

    面對山西各州縣集體違紀,雍正帝也無可奈何,只能聽之任之。

    而且最過分的是雍正十三年,雍正帝下文要求各省把“耗羨歸公”收上來的銀子登記造冊,報戶部,等於是把“火耗銀自”收歸中樞,這就是100%的“費改稅”。

    只不過雍正帝在雍正十三年去世後,被乾隆帝暫時叫停了而已。

  • 4 # 天天一起哇塞

    康熙的主要功績是安天下,穩固了清朝江山,文治武功都十分突出,只是到了晚年,腐敗成風,官場混亂,再加上九子奪嫡,導致國庫空虛。

    雍正的主要功績是治天下,其勤勉敬業程度在歷代歷朝帝王中都極其罕見,為後來乾隆時期全面繁榮奠定了堅實基礎。

    乾隆的主要功績分兩部分,前半生強天下,平金川、滅準格爾、拓新疆、收西藏、經略西南,奠定了國家的基本版圖,後半生特別是晚年則是毀天下,是導致大清走向衰敗的直接推手。

    這爺三個以雍正在位時間最短,但功績確實最明顯。本人認為乾隆功勞更大。雖然導致大清走向衰敗,但功績放在那裡,皇帝大多晚年都是腐敗昏庸。我人到晚年都玩心計!從人性的本性來說,說明乾隆不會玩心計唄。雍正早年敬業。現在人早年那個不敬業了,你認為皇帝都很傻嗎,不是,是玩不過大臣,比如現在的老闆真的玩得過手下嗎!不是,因為手下所做所力,不是老闆都清楚,只是知道一小點以,所以說雍正一般兒以。康熙和他都有同一個特點,早年很敬業能幹,晚年,玩不過大臣,所以老闆玩心計真的玩不過手下。因為老闆所做所為,手下一清清楚楚。你說那個強,晚年那個皇帝玩過大臣。只有功績說明乾隆功勞更大。

  • 5 # 那努坨

    糾正一下,歷史上並不存在康乾盛世!這種笑掉大牙的說法沒必要再提!

    為什麼不存在康乾盛世

    乾隆

    雍正

    康熙

    好大喜功 不體恤民力的康熙帝

    我們只要看過一點辮子戲,都知道一點,康熙皇帝8歲登基,16歲親政,69歲翹辮子,實際執政時間53年!而在這53年中,都幹了些啥?

    康熙12年至20年,平三藩!

    康熙22年,平臺灣!

    康熙24至28年,雅克薩之戰!

    康熙29至36年,葛爾丹之戰!

    從上面可知,這位皇帝一多半時間都在打仗,更不用說他沒事搞搞文字獄,遷界禁海,煽動士兵屠殺百姓等等惡行!到其統治中後期,吏治腐敗不堪,官員貪汙腐敗嚴重,百姓吃糠喝稀!

    歷史轉折中的雍正

    雍正,在清朝皇帝中的存在感低,只做了13年皇帝!他的主要作用,就是替偉大的康熙皇帝收拾帝國的爛攤子!

    康熙是一個殘忍好殺,好大喜功的皇帝,其執政後期,吏治極度腐化,老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很多人認為,雍正為了人民,開始了政治改革!顯然,這是胡說八道!

    雍正的改革,其目的在於充實國庫,加強中央集權。當然,在此過程中,老百姓得以苟延殘喘,實屬意外之舉!請永遠不要相信,統治者愛護人民!人民就像韭菜,割完一波還會再長一波!

    命最好的乾隆,一個廢物點心皇帝

    乾隆25歲登基,89歲去見他爺爺康熙,實際執掌中國有64年之久!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這個皇帝,不是再談戀愛,就是和和珅,紀曉嵐逗樂!妥妥的愛民如子,心繫百姓!儼然是為人民服務的好家長!

    這不過是遺老遺少惡搞歷史的結果!正如易中天評價這個皇帝一樣,他其實很符合王八這種動物的一切特性!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民間叛亂已經頻發!而這位好皇帝,為了自己的十全武功,到處發動戰爭,又搞所謂的六下江南,空耗國力!吏治腐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綜上,這樣一個時期,怎麼可以稱得上盛世!若論無恥,無有超過此朝的!

  • 6 # 歷史飛凡觀

    其實相對於歷史上其它的王朝盛世,康乾盛世的水分比較多,最起碼從康熙到乾隆年間並不是十分太平的年代,不說剿了又反覆出現的白蓮教起義了,就是朱三太子康熙朝都抓了不知幾次,更不要說一直到乾隆年間才徹底平定的準格爾部了。

    康熙

    但是相對於清朝其它時期,康乾盛世確實是了不起的時候,起碼那時候國庫充盈,想打仗也有錢打仗,不像道光後期,遍地的綠營兵除了拿煙槍之外,已經拿不動長槍了,這也是後來“湘軍”、“淮軍”之流能夠成名的主要原因,因為正規軍實在爛得不成形了,而湘軍、淮軍之流究其本質只是民團而已。

    曾國藩

    所以清朝自入關之後的十位帝王來看,康雍乾三位帝王的統治時間就要佔到一半,說到功勞這三位當然是康熙的功勞更大一些,畢竟康熙名為守成實同開創,所謂“祖有功而宗有德”,所以康熙廟號“聖祖”雖然有吹捧的嫌疑,但也不是無的放矢,至少像乾隆那樣好大喜功的皇帝也沒有臉說自己的廟號配得上祖,即使他也為自己的十全武功而沾沾自喜。

    乾隆

    至於夾在康熙與乾隆之間的雍正皇帝,其實也是一位有為的君主,至少在康熙的子嗣之中,他的才幹是完全配得上這個皇位的,當時在部裡辦差的雍正就已經感覺到大清帝國在走下坡路了,因為康熙晚年的無為而治,朝中貪汙腐敗行為盛行,如果再不治理整頓收取民心,那麼蒙元無百年國運的故事又會重演。

    雍正

    所以康熙治國以寬他就要找一個治國以嚴的接班人來保全他的帝國,而胤禛也沒有辜負康熙的希望,他一上臺就推行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改土歸流”和“官紳一體納糧”等有利於國家財政的舉措,其中影響最大的“官紳一體納糧”,這也讓雍正在讀書人之中的名聲降到了歷史最低,但是這沒有讓雍正畏懼,因為他知道這個口子不能開,若是官紳有免糧的特權,又會重演明朝末年官宦佔地數萬畝的荒唐事。

    雍正

    雍正很好地完成了王朝的承前啟後工作,並且將康熙末年盈餘幾百萬兩的國庫充實到八千萬兩,最後將之交到乾隆手中,也正是因為手中有錢,乾隆才能夠任性的施展十全武功,要知道雍正時連木蘭圍獵都省略了,就是為了省點錢,所以清朝入關之後的十位帝王,康熙功勞最大,雍正其次,主要是因為雍正沒有開疆擴土之功,要不然他的排名不弱於康熙。

  • 7 # 鬼谷先生歷史館

    論功勞,還是康熙皇帝最大。雍正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礎。

    康熙皇帝主要做了以下幾件事:

    一、擒鰲拜,平三藩,加強了皇權的穩定和中央政府集權統治。

    二、收復了臺灣,建立了臺灣省,對祖國統一有貢獻。

    三、平息內亂,締結和約。保持了領土的完整,平息了和鄰國之間的領土紛爭。對內平息了葛爾丹起義,對外跟沙俄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

    四、加強對蒙古的統一,進一步保持民族的融合。

    五、重視民生工作,減賦稅,六次下江南,視察民情,新修水利,促進經濟發展。為大清康乾盛世打下經濟基礎。

    六、重視教育,編撰古書,建立圓明園,承接傳統文化,文化遺產得到延續和保護。

    雍正皇帝,在康熙的基礎上,也是更加的進行改革,尤其是重視吏治,對反腐工作很重視,雍正皇帝個人很勤奮,很敬業的人。

  • 8 # 兵夏333

    應該是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起到了上承康熙皇帝,下啟乾隆皇帝,對於康乾盛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康熙晚年國庫空虛,天災不斷,留給雍正皇帝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爛攤子。雍正皇帝收拾的還是比較好的。

    2、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任用能臣張廷玉,李衛,田文鏡,鄂爾泰等革除弊政,實行新政,火耗歸公,攤丁入畝等,使國庫充盈,而且還提拔年羹堯、嶽鍾琪等將領對西北用兵解決了邊疆的問題。

    3、給乾隆皇帝打下來一個比價好的基礎。雍正皇帝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獻給了政務,他去世的時候,國庫中有8000萬兩的存銀。

  • 9 # 娛樂精品屋

    應該說雍正比較靠譜,清朝巔峰是康乾盛世。那麼實際上沒有雍正在中間架構,就沒有這一說法了。首先康熙前期戰亂後期空虛,不能單獨作為一個盛世。他留下的實際上是個爛攤。而雍正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攤子重新整理後,採取一系列穩妥和行之有效的改革,把這艘大船重新揚起大帆。此後的乾隆,順勢而為,繼續光大,從而使康雍乾成為一段可觀的歷史盛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成績不好可以當歌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