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迷谷歷史
婁圭的死,史書上說是因為說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為樂也”,就被曹操殺死了。虞世南所謂“婁生斃於一言,桓邵勞於下拜”,裡面的“婁生”就是指婁圭。
陳壽說:“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不虔見殊。而(崔)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陳壽意思說,就是婁圭和孔融、許攸、崔琰一樣,仗著自己跟曹操關係好,不把自己當外人,“恃舊不虔”,因而被殺。
但是我覺得這話有問題——許攸之死,確因“不虔”,孔融則不是。他的死因,不是“不虔”,而是“作對”。崔琰呢?既無“不虔”,也不曾“作對”。所以,曹操殺人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為他們態度不恭敬,而是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開始掃清繼承人曹丕的潛在威脅了吧。
-
3 # 走著聊著
一、婁圭投曹
婁圭,字子伯。東漢未年名士。
婁圭本來過著富足而平靜的日子,有一天有個多年未見的朋友前來投靠,類圭不知他是一個朝廷通輯犯,就收留了這個人。
沒想到事情敗露,婁圭被下了大獄。婁圭在牢裡呆了一段時間,挖了一條地道就逃跑了。官兵知道他逃跑,就在後邊緊追不捨。婁圭在半道上換了衣服,隨便往臉上抹了些泥巴,把自已打扮成了一個逃荒的難民,這才逃過官兵的追捕。
婁圭眼見天下四分五裂,群雄並起,自已卻毫無立錐之地,自覺慚愧。後來聽說劉表割據荊州,實力不容小覷。婁圭就散了些家財,聚集了一部分兵馬前往荊州投奔劉表。
也該婁圭和劉表無緣,眼見快到了荊州地界,婁圭遇到馬賊王忠,打了一架,隊伍被衝散了。婁圭沒有了“見面禮”也不好意思去打擾劉表,一打聽曹操就在附近,只好去投曹操。
二、婁圭炫富
婁圭是曹操麾下有名的謀士、將軍。
少年時婁圭很有志向,經常對人說:大丈夫在世,一定要帶領著千軍萬馬才顯得有氣魄。
因為婁圭年輕的時候和曹操有私交,所以曹操對婁圭還是比較瞭解。不知是出於忌諱婁圭那句志向遠大的話,還是對於婁圭壓根就不很抬舉,雖然婁圭是一位在職將軍,奇怪的是曹操用婁圭在軍中效力,常常只用其計謀,卻很少讓婁圭帶兵。
大漢宗親劉表去世,其子劉琮請求率荊州部眾歸順。曹操的謀士大多人認為這麼大一塊肥肉喂到嘴邊,唯恐有詐。婁圭據理力爭說:試問當今天下誰不想找棵大樹做依靠,如今主公實力雄厚,劉琮無能之輩能來投降是很正常的事,切不可懷疑而寒了所有歸順者的心。於是曹操親自前往迎接劉琮,果然收復了人心。
曹操吃了肥肉不忘婁圭,厚賞婁圭。為何說厚賞,總之賞賜了非常多的財物。曹操打冀州,徵劉表多次採用婁圭的主意,每次都是很豪爽的厚賞。婁圭本來就是有礦之人,追隨曹操時間久了,就肥的流油了。
曹操平生節儉,不喜鋪張。婁圭見曹操一副窮酸樣,見人就得意忘形的嘰諷曹操,到處說自已如何如何比曹操富有。曹操知道了這件事,只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我沒有子伯錢多,子伯沒有我權大。
三、禍從口出
關中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曹操和馬超決戰關中。曹操佔據渭水之南,馬超、韓遂在渭水之北。
馬超的西涼兵擅長騎兵作戰,對曹操的兵力形成優勢。曹操大營扎於曠野,多次遭到騎兵突襲,曹操著急想建立一座簡易城池用於防禦,無奈沙土堆不起來就垮了。
當時北方天氣嚴寒,婁圭建議曹操在沙土中摻水,趁著夜色掩護連夜築城。第二天一早,一座冰城就砌成了。馬超看到曹操一夜之間建了一座防禦工程,以為有神靈相佑,所以不敢越雷池半步。曹操嘆道:子伯之謀,孤不如也。
有一次,婁圭和同僚習授(荊州南郡人士)同乘一車。他們看見曹操和幾個兒子整裝待發,很是威風。習授感嘆道:看他們多快活瀟灑,比我們強多了。婁圭不以為然道:這有什麼好羨慕的,人生在世很多事情要靠努力爭取,不能只看別人。
習授把婁圭的話報告了曹操,曹操認為婁圭本來就有才氣,這是不願屈居人下的表現,就找了個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婁圭。
-
4 # 豹眼看歷史
為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我專門查閱了相關的一些史料。
史書對於婁圭的記載很少,經常看到的多是《吳書》所記載的事蹟。
但透過這些記載,可以看出一些細節,特別是《魏略》的作者有個評價,基本可以推測曹操誅殺婁圭的原因。
我認為,曹操誅殺婁圭,不是錢的事,而在於婁圭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曹操是不想留下後患,因為誅殺了他。
01
婁圭其人
婁圭,字子伯,荊州南陽郡(治今河南南陽)人。曹魏勢力著名謀士、將軍,婁圭年青時與曹操有交情,曾經隨曹操平定冀州,南征劉表,擊破馬超,立有功勞,連曹操都感嘆他的計謀。史料記載,婁圭年輕時與曹操有交情,就說明曹操對婁圭一開始就是了解的。
曹操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僅是很會用人,而且更會識人。
據《吳書》記載:
婁圭年輕時就有雄才大略,對人說“男子漢在世,就要得到千軍萬馬,馳騁天下。”
後來,因藏匿囚犯被捕入獄,趁機越獄逃跑,矇混逃脫。
初平年間(190--193年),在荊州北邊招募軍隊,依附劉表。
王忠率領流浪部隊擊敗了婁圭,而且奪走了婁圭千餘人的隊伍,投奔曹操而去。
婁圭無奈也投奔了舊相識曹操。
曹操任命婁圭為大將,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但不讓其掌管兵士。
這就很能說明問題,婁圭是有想法的人,也是不安分的人。
曹操因為對其熟悉瞭解,就不把軍隊讓他帶領。
但曹操也知道婁圭是有能力的人,因而遇到軍國大事常常請教他。
02
屢有戰功
建安五年(200年),婁圭在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及之後平定冀州時,立下了功勞。
建安十三年(208年),婁圭跟隨曹操南征劉表,劉琮投降。
曹操的諸位大將都懷疑有詐,但婁圭卻說:“現在天下紛亂,為求自保,劉琮以禮節歸順,這一定是真誠的。
曹操表示贊同,遂進兵接受劉琮投降。
建安十六年(211年),婁圭隨曹操在關中進擊馬超。
婁圭建議曹操利用天寒,澆水結冰築城。
一夜之間,曹軍在渭河南岸築起一座沙土城,為戰勝馬超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對於婁圭的功勞,曹操也是大加賞賜,給與其優厚的待遇。
對婁圭的才能,曹操也是非常讚賞,曾經感慨地說:“婁圭的謀略,我比不上啊。”
03
婁圭被殺
曹操對婁圭的評價有兩點:
一是子伯之計,孤不及也;
二是婁子伯富樂於孤,但勢不如孤耳。
從這兩點就看出,曹操與婁圭的關係就是僱主與僱工的關係,曹操從沒有把婁圭看作是自己信任的人。
充其量就是一種交易,你替我出力,我付給報酬。我不虧待你,你也別有其他任何想法。
曹操不會因為婁圭比他更有謀略就殺了他。
否則,那麼多的謀士還能有活路嗎?還有人敢給他出個主意嗎?
從第二點就完全暴露了曹操的心理:你可以比我更有財富,也可以更有機會享受快樂,但你不能有權勢,你的一切還得我說了算。
可婁圭不明白啊,實力在,逼迫他低調不下來啊。
婁圭跟習授同乘一車,看到曹操父子乘車外出,習授很感慨。
婁圭說:“父子如此,看上去都很開心啊。"而且還說:”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麼能光看別人呢?“
這還了得,明目張膽地想鼓動別人造反啊。
習授報告了曹操,曹操認為婁圭心懷不滿,就把他殺啦。
上面說了,曹操跟你做得就是一種交易,當他認為你已經失去作用,或者對他已經構成威脅時,就離死不遠啦。
《魏略》的作者,魏末晉初時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魚豢有一段評價,很能說明問題。
古人有言曰:"得鳥者,羅之一目也,然張一目之羅,終不得鳥矣。鳥能遠飛,遠飛者,六翮之力也,然無眾毛之助,則飛不遠矣。"以此推之,大魏之作,雖有功臣,亦未必非茲輩胥附之由也。魚豢說得很清楚,大魏能成就霸業,是許多人的功勞。譬如沒有羽毛,鳥是飛不起來的;但一隻羽毛自己也是不能飛翔的。
有種觀點認為,婁圭跟許攸等人一樣,自恃與曹操有交情,而且立有功勞,自以為很了不起,經常嘚瑟,不能保持低調,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我認為此觀點很有道理。
-
5 # 老白的歷史課
婁圭還是不瞭解曹操,曹操生性多疑(被害妄想症),婁圭禍從口出,自爆了!
婁圭與曹操外出,習授感嘆曹操父子的權勢,對身邊的人說道:“父子如此權勢,多麼讓人快活。”婁圭則說:“人生在世,便要達到這樣,怎麼能光看別人呢?”習授將婁圭的言語報告給曹操,曹操認為婁圭有異心,於是將婁圭殺害。
婁圭此言,猶如當年項羽劉邦之觀始皇,難怪曹操會疑其不臣。
婁圭早年與曹操便有交情,而少有大志,曾言"男兒居世,就應該統率千騎萬兵"
婁圭初平年間歸附劉表,負責接納躲避戰亂的北方民眾,但卻被王忠襲擊奪其兵眾,投靠曹操。婁圭無法向劉表覆命,於是也去投奔舊友曹操。
曹操很器重他,經常同他商量國家大事,但卻從不讓他領兵。婁圭也很有智謀,從平冀州,荊州,因勸曹操速納劉琮投降被曹操厚待,家累千金,曹操曾誇其家富。
征馬超時,因天氣寒冷,獻計以土沙築基,灌水,則天明時便堅如石鐵,曹軍才得以穩住陣腳,事後曹操曾感嘆“子伯之計,孤不及也”。
如此賢才,因說錯話便讓曹操疑心,便殺之,實在可惜,但是曹操就是這樣的人,便是好朋友許攸得瑟兩句,也立馬玩完,更別說謀逆之言了,
況且曹操曾說“婁子伯富樂於孤,但勢不如孤耳”,曹操都表明了婁圭做富家翁沒問題,但必須仰仗自己的勢力,老實聽話,說白了就是隻有錢的蒼蠅,能隨手拍死那種,平時也不太在意,但偏偏口出狂言,惹曹操生氣,又加上智計過人,曹操自然容不下他!
回覆列表
漢末三國是一個超級大亂世,與局勢動盪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他們宛如流星,在歷史的天空中劃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輝。在這些奇人異士當中,曾讓曹操自愧不如的婁圭,堪稱典型代表。
在羅貫中的筆下,婁圭被設定為京兆人士,隱居在終南山,道號為夢梅居士,在下山之前跟曹操並不相識,但史實卻並非如此。其實,婁圭是荊州南陽郡人,早年間並未修仙學道,而是遊學京師洛陽數載,並在此期間跟曹操結為好友。青年時期的婁圭志向遠大,曾嘆息著對同學們講:“男兒在世最暢快的事情,是能統率數萬軍隊,讓千萬匹寶馬跟在身後,建立一番大事業”。
志向遠大之人往往有過人之處,婁圭最值得令人驚歎之處,便是他的隨機應變能力超強,總能在別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尋找到破解難題的“出路”。例如,婁圭曾因藏匿亡命之徒被判死刑,並關入牢獄之中,但不久便想方設法逃出。當發現追捕他的官吏後,婁圭急中生智,在隱蔽處更換衣服,看起來像是幫助捉拿逃犯之人,從而迷惑住官吏並得以逃脫。
宗室大名士劉表出任荊州牧後,婁圭因為仰慕他的德行,便在荊州北部招募了一支軍隊,然後帶領他們投奔劉表。劉表統治荊州期間,重用外戚蔡瑁家族及大謀士蒯越、蒯祥兄弟,但出於嫉妒或防範的心理,對跟他關係一般的才能卓絕之士,卻採取疏遠的態度,其中便包括婁圭。因而,婁圭在劉表手下做事並不開心,每日鬱鬱寡歡。
婁圭投靠劉表後,被委以籠絡、招降北方流亡士人的工作,但成果並不明顯。尤其是扶風郡流民首領王忠,因為不願歸順劉表,竟然率領部眾襲擊婁圭,奪走他麾下大量計程車兵和馬匹,然後將他們作為“見面禮”,獻給此時已出任兗州牧的曹操。“光桿司令”婁圭進退失據,由於沒有臉面再見劉表,加之本來就不滿意於受輕視的處境,於是在猶豫一番後,也北上投靠老朋友曹操。
對於老友的歸順,曹操欣喜異常,即刻任命婁圭為將軍,命他參與謀劃軍國大事,但不親自領兵作戰。由於為人低調內斂的緣故,婁圭的名氣雖然遠不及荀彧、郭嘉、程昱等人,但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能力,跟以上三人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建安五年(200年)平定冀州的系列戰事中,婁圭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其重要性絕對不亞於郭嘉。
建安十三年(208年),荊州牧劉表薨逝,幼子劉琮繼承職位,曹操認為有機可乘,遂親率大軍南征。在出兵之前,曹操已做好打一場惡戰的準備,然而他剛剛進入荊州境內,劉琮便派人上遞交降表。對此,諸將都有懷疑之心,紛紛勸說曹操不可中了對手的詐降之計,唯有婁圭拍著胸脯保證,劉琮此舉乃是出於畏懼的本性,絕無欺詐之理。曹操覺得很有道理,遂接受劉琮的歸降,使荊州避免戰火。
3年後,馬超、韓遂在涼州舉兵造反,兵鋒直逼長安,曹操聞訊後率婁圭等人平叛。時值寒冬時節,曹軍雖然順利地搶佔渭河南岸,但是一到南岸便遭遇馬超騎兵的輪番騷擾,加之岸邊皆是沙地,根本沒有辦法紮營。有鑑於此,婁圭提議用沙土築城,然後灌水使之結冰,以此來快速扎穩營寨,抵禦馬超的進攻。
曹操依計行事,使得軍隊在沙城的掩護下全部渡過了渭水,最終變被動為主動,一舉大敗馬超。事後論功行賞,婁圭因獻策之中獨佔鰲頭,甚至連曹操都由衷地讚歎道:“子伯(婁圭的表字)謀略出眾,連孤也遠遠趕比不上啊。”(從破馬超等,子伯功為多。曹公常嘆曰:“子伯之計,孤不及也。”引文見《三國志·卷十二》)。
婁圭雖然功勳卓著,並且備受曹操的器重,但結局卻很慘,因為說錯一句話而遭遇殺身之禍。原來,婁圭某日與同僚習授結伴出遊,恰巧看到曹操父子外出時聲勢浩大的場面,習授不禁感慨道:“父子皆是如此,是何其快樂的事情啊!”婁圭聽後,卻說了一句曖昧模稜的話:“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麼能光看別人呢?”
婁圭說這句話的本意,大約是勸慰習授要安於現狀,尋找屬於自己內心的快樂,不要攀比別人,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然而,習授卻認為婁圭的話有譏諷曹氏父子之意,遂將其告發。此時的曹操,早已失去當年對臣下的寬容態度,而是變得雄猜陰刻、喜好誅戮,容不得一點逆耳聲音。所以,曹操也誤以為婁圭心懷不滿,竟然不容老友辯解,便將其下獄賜死。一帶蓋世奇才,最終卻因為說錯話被殺,實在令人唏噓。
後與南郡習授同載,見曹公出,授曰:"父子如此,何其快耶!"子伯曰:"居世間,當自為之,而但觀他人乎!"授乃白之,遂見誅。”引文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