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比海洋大的是天空
-
2 # 驅魔大俠
應該會,崇禎不死,吳三桂的價值對清朝的價值更大,更吃香,崇禎皇帝應該會去臺灣,後面吳三桂應該也不會被平三蕃,因為對於清朝他活著更重要,
-
3 # 東北亞之窗
當時的局面是清軍已經征服蒙古了 可以從內蒙古的地盤入關 山海關已經不是唯一的入關通道 清軍四次入關 最遠達到徐州了 明軍也沒像樣的反擊
-
4 # 一個失業中年領隊
殺袁自毀長城,攘外必先安內它沒做到,安撫後金,剿滅李自成,大明休養生息幾年後在出手滅後金,可是崇禎太鋼了,結局是肯定的
-
5 # 青年論
西不能討賊,東不能守關,一戰再戰,降是必然。
吳三桂是明清革鼎之際重要的歷史人物,深刻影響著當時的歷史程序。面對崇禎皇帝身死煤山,君死國滅之際,吳旋即與清軍統帥多爾袞合作,後因多爾袞威逼利誘徹底降服清朝。
試想,如果崇禎皇帝不自掛於煤山的歪脖子樹下,吳三桂會投降嗎?答案是必然的。
吳三桂生於軍旅世家,自幼習武,善於騎射。其父團練總兵吳襄,舅舅祖大壽更是著名的明朝大將,這樣的家庭氛圍下,愛國主義的基因想必是深深地刻在吳三桂的骨子裡。吳年輕時確實表現得還不錯,20歲出任遊擊,至27歲時一路升到寧遠團練總兵。
寧遠可是個重要的戰略地點,當年袁崇煥正是在此背水一戰大敗努爾哈赤。而此時的明朝亂作一團,李自成起兵造反已近十年,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清軍在皇太極的率領下亦是勇猛異常,在山海關近處如入無人之境;旱災、瘟疫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民心不齊,明王朝大廈將傾!
回到正題,此時年輕氣盛的吳三桂仍是懷抱著滿腔愛國之心,夾馬山一戰拼命衝殺,與清軍血戰,雙方皆沒有佔到便宜。
轉折點來到1641年,松錦大戰中因用兵如神的援軍洪承疇也被大敗,在錦州城苦苦堅守的祖大壽終於被迫降清。
此次失敗給了吳三桂當頭一棒,明朝的軍隊實力又一次無情地暴露在敵我雙方面前。兵力匱乏、糧草短缺的吳三桂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奈只能待在寧遠頑強抗擊清軍的一次次進攻。
忠心未曾改,疑心漸悄生。1643年初,李自成的軍隊在陝西、河南和湖北一帶勢如破竹,明軍戰敗的訊息傳回京師,朝堂之上人心惶惶。與此同時,吳三桂給已投降的舅舅祖大壽寫了封無關緊要的信。正是這封信,讓皇太極看到勸降的機會,也給吳三桂自己留下降清的後路。
同年九月,清軍繞開寧遠,打下後所,前屯衛,中前所三座城池,吳三桂的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1644年初,即便理想主義如崇禎也不得不面對即將國破家亡的慘痛局面。李自成已在西安稱帝,清朝方面遼東狠人多爾袞全面執掌大權,視中原為囊中之物。明王朝已是彈盡糧絕,崇禎一方面昭徵天下勤王,另一方面命令吳三桂火速進京帶兵衛京。
與此同時,李自成滅明之心急不可待,大軍揮師北上。在這場競爭中,吳三桂與大明的存亡賽跑,由於歷史的種種變故,吳三桂未能力挽狂瀾,明朝覆滅,崇禎自縊。
吳三桂也不能不思考自己接下來的命運了,死忠大明?順清?降大順?他不是史可法,死忠大明他做不到;愛妾陳圓圓又被奸賊李自成掠去,大順已成死敵;唯有順清,不甘而又無奈。乞師於清,是他最後的體面,因為在時人看來,這是一場無異於包胥哭於秦廷的忠義之舉!
在李自成看來,降清即為敵人,汝父必殺之,於是在京師攻陷中被俘的吳襄及其家人便成刀下亡魂。奪愛殺親之痛,吳三桂將其在戰場上化為巨大的力量,一片石之戰後,大順成落日餘暉。
回到崇禎自縊之時,崇禎除了自盡,還有別的選擇嗎?在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京師後,崇禎已無路可逃,自縊是崇禎作為一國之君的最後威嚴。
因為落入農民軍手中,崇禎斷然不能苟活於世,李自成不答應,受盡苦難壓迫的起義流民百姓更不能答應!因此吳三桂又回到當初的那個選擇:死忠大明?順清?降大順?退一萬步來講,即使崇禎有幸免於被抓住,逃到南方建立一個偏安一隅的小南明,雄心勃勃的吳三桂甘願落難至此嗎?況且統一中原勢在必行,多爾袞決不會辜負女真一族先輩的夙願。
倘若這大明國力強盛,文臣將才輩出,你追我趕,吳三桂定不會也不能投降,然而此時的明朝全無半點希望,審時度勢下的英明決策唯有降清。
-
6 # 逐夢速剪
先說結論,崇禎即使逃到南京也沒用,也阻止不了明朝的覆滅。
崇禎十五年的時候,當孫傳庭戰死,明朝丟失了最後一支朝廷直屬的軍隊,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各個軍頭,不管是左良玉還是吳三桂就沒有再把中央的命令放在眼裡。在剩下的兩年時間裡面,崇禎完全拿各地的軍頭一點轍都沒有,除了把不多的稅收撥給他們,哀求他們幹好本職工作,坐等明朝滅亡,在這種情況下崇禎跑到南京也不會有奇蹟發生。
另外崇禎在北京,擁有全國的行政資源都維持不下去,憑什麼到了南京就能夠扭轉局面呢?
-
7 # 中璃華殤
崇禎不死吳三桂不會投清,我認為有三點理由。
(1)吳三桂的父母、妻兒都在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
(2)明朝儒家文化盛行,非常重視封建等級和君臣觀念,吳三桂如果背叛明廷,他首先會落到一 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3)崇禎不死,吳三桂沒有背叛明廷的動機,畢竟崇禎不會去找他老婆(小妾)不是嗎?
回覆列表
崇禎皇帝的性格決定了明朝的悲劇命運。明朝的賢臣良將基本都被崇禎殺的差不多了,崇禎皇帝不自殺,那麼他也只能被李自成所殺,所以對於吳三桂來說,聽到的都是崇禎死亡的事實,所以結果都是一樣的。
假如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到來之前能夠遷都到南方,那麼歷史的走向將會不同,許多歷史人物的命運也會由此而改變。
崇禎如果南遷,那麼明朝會延續若干年,但是中國北方將徹底與明朝無關,吳三桂有可能陷入孤軍作戰,因此吳三桂會要麼被清帝國和李自成中的某一方或者雙方絞殺。而如果吳三桂也能夠南遷,那麼日久天長,吳三桂將會走袁崇煥的老路,被崇禎冤殺,歷史上將會少了一個引清兵入關的大漢奸,多一個精忠報國的嶽武穆。
而對於南明的歷史人物,則有另一種命運,比如史可法,因為清高正直,嫉惡如仇而又重視名聲,將會有兩種可能性,要麼就不會被明朝皇帝重視,因而平庸渡過一生,而不會在清史上留名,要麼可能會被崇禎迫害,多了一個冤魂,當然也有可能會走了洪承疇的老路。
對於崇禎皇帝本人,則改變不了自殺的命運,只不過換為在江南自殺或者在緬甸自殺而已,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