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正七邪
-
2 # 銘宇天下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請大家不要相信一個信譽破產的人在這裡胡說八道…方舟子的言論沒有那麼大影響力,只存在正面或者負面的影響,不存在贏不贏。
不管什麼影響,對茶葉的品質會起到一個監督和自我反省的作用,我覺得挺好
-
3 # 怡和福寧紅
這是所有類食品安全問題,不只是普洱茶的問題,是企業問題,是中國的問題,方舟子本身不是行業中人,他只是個半專業演員,但是酷愛男主角角色,幫普洱茶策劃個廣告,方祖貨收點演員出廠費,專家收點,大家闔家歡樂!
-
4 # 長亭晚茶葉
如果打贏此戰,有關部門應該會增加對茶葉的管理,例如統一標準,強制認證註明保質期不超過3年,強化從源頭的可追溯性,並且對包裝和生產進行規範;
至於黃麴黴菌和其他有害菌的檢查,這應該列入市場管理抽檢的範疇內;食品被汙染其實是常見案例不僅茶葉,其他食品,其他國家也都存在,前階段歐盟不是還發生了毒雞蛋事件嘛,但加強監管是沒錯的;
從方和他的支持者來說,雖然導火線是點了普洱茶的名,實際他們手裡還有很多證據,也陸續披露,至今來看,這次他們打的要點,現在已經很清晰了:
1、他們反對銷售-散裝,容易受到汙染的裸茶,要求茶葉都應該按包裝食品執行;
2、他們反對越陳越香的說法,要求所有茶葉(包括普洱茶或黑茶,白茶)按全國其他茶葉標準執行保質期不超過3年的規範;
3、他們反對虛假宣傳,要求未經過臨床或者其他認證,不能誇大茶葉功效,尤其是把抗癌,減肥等國家明令禁止的功效用於營銷文案;
如果:方若一戰成功!論受傷,應該來說,首先是 手裡囤積大量老茶的香港,臺灣人,其次是廣東芳村或者東莞的投資客;然後就會輪到控制普洱茶或者黑茶,或者白茶這些品種的大牌企業!
因為市場流通渠道和消費者手中,存有大量庫存,並沒有實際消費掉,有些人是存放等年份,有些人是投機投資等升值;那麼一旦立法監管,那麼他們就會拋貨,至少不再繼續囤積,那越是均有壟斷地位的品牌(太益,下光,百沙溪等),它們將面臨出貨無人接手的尷尬局面,如許多評論裡面說的,這些品牌本身的繁榮就是建立在透支之上,甚至有的還有變相金融傳銷導向!
總結:
出來混遲早要還,方能否打的贏,取決於消費者和管理者的智慧,既得利益集團也不會那麼容易認慫,鹿死誰手還真不一定呢?!
-
5 # 大菠菜
就普洱茶事件而言,方舟子可能已經有所獲益【只是猜的,並無根據】因為這件事情上,方舟子打假的動機讓人費解,邏輯極為混亂。【曾發現普洱茶事件的挺方派有搗騰鐵觀音,龍井茶的商人。加之,其在提到普洱茶致癌的文章中兩次提及【暗示?】雲南滇紅茶健康且味道好。很難讓人相信背後沒有獲利。】
-
6 # 猴哥27601801
對於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致癌問題,應該早有定論,茶,穀物,堅果均可能發生,方舟子給你的是消費提示,監管的是政府,能否上市政府必需作為,但一定要搞清黃麴黴菌素與黃麴黴毒素的區別。
-
7 # 該名字尚未註冊
普洱茶是食品領域投機資本最密集的區域,一樣東西要能適宜炒作,產量彈性小、保質期長、持有成本低三者缺一不可。方舟子的爆料,揭穿了普洱茶保質期的謊言,提高了普洱茶的倉儲成本,整個事件受到打擊最大的是普洱茶的炒家。
-
8 # 蒲公英27810082
不是方舟子打贏了黃麴黴毒素這一戰,而是科學研究發現的結果或者說是生活常識打贏了這場有關黃麴黴爭論之戰,方舟子只是轉載研究成果。這場論爭是科學與反科學之戰,與方舟子個人品質無關。至於哪種茶哪個品牌會受傷,可以肯定的是一切可能危害健康問題的食品都會被大眾拋棄,劣質食品受傷越多大家才會少受傷。
-
9 # 倚慵莊主
一個美華人,針對中國幾大傳統產業全面開撕,無論輸贏,均已傷及大面積低科技含量高就業水平的傳統產業。配合班農“一百年後人們會記得我們在此阻止中國……”的言論,背後險惡用意不容輕視。別被其打著“為消費著想”的旗號矇蔽啊!
-
10 # 看海oscar
方舟子對普洱茶的質疑之聲,一方面最起碼能引起食品安全監督部門的關注,更有可能引起官方對普洱茶相關生產儲存的規範化乃至制定相關標準,這是對消費者有利的,畢竟是入口常飲的飲品,再一方面普洱生產以及流通環節的商家和所謂的協會也正好對質疑聲做個迴應,正本清源。只是現在看來,面對質疑,普洱商家和所謂的協會坐不住了,再搞大此事,普洱茶炒作過頭的泡泡會被戳破,方舟子緊咬不放,好戲在後頭!
-
11 # 瀟瀟風雨19777005
如果方博士打贏這個官司(如果打,肯定贏,不過現在好像只是停留在輿論階段),普洱、黑茶等發酵茶都會受到打擊。不過最受傷的是炒(炒作)茶人,特別是現在近似於傳銷模式運作的黑茶。
-
12 # 退休太極拳
腦洞大開,我來一個方案,普洱茶,茯茶等都可以贏的,不是說可以植入有益菌嗎?今後支援改工藝了,植入有益菌,註明(新工藝),新的發酵茶的時代開始了。給方舟子博士發一個大獎。(促進步獎)
-
13 # 霧雪寒梅
就事論事,是就是非就非,跟提出問題的人無關,哪怕是十惡不赦,但是提出的問題有積極的建設性我們就應該,虛心接受,國家職能部門對市場銷售的普洱茶做一次抽檢,並公佈檢測結果,這對於食品安全以及大眾健康是有益無害的,管他那種產品如果真的含有黃麴黴素就應該下架,難道誰還會諱疾忌醫繼續喝不成,就和中醫中藥一樣這不良反應未知,這就是大問題,中藥的毒副作用作用也是有的,要注意在臨床上追蹤觀察總結出,有哪些不良後果以後注意改進,這才是一種科學的態度,推動社會的進步其主要動力來自於理性的分析和看待問題,在科學這個領域最要不得就是以感情代替理性。
-
14 # 李醫生70937311
這是條慕洋犬,迎合西方,一根一根地搬掉、砍倒中華文化的千年支柱,讓華人失去對中華文化的自信。這是"文化漢奸",他若贏了這一戰,就是對"文化自信"的傷殘,只會增加幾支狂吠中華文化不行的慕洋犬。
-
15 # 動向1
國內所謂保健市場多年來就是忽悠,弄出一個概念,跟風吹牛,跌入塵埃,再換一個,誰抓住機會就能賺一把。本質都是心理暗示的安慰劑。
什麼太陽神、三株口服液、三株口服液、最噁心的腦黃金、螺旋藻、冬蟲夏草、納豆、富硒,不變的就是蒙你的錢。
-
16 # 周天13568
此一物非彼一物,轉基因食物,是有害的,方舟子說是無害的,不可信。而方舟子所說普洱茶有黃麴黴素,是可信的。普洱茶是種飲料,在製作上應有衛生要求,並應有保質期。可是,所飲用的普洱茶都是陳茶,而且越陳越好,在包裝上又都是用紙質的,容易受潮,黃麴黴素產生就不奇怪了。如果不信,可以抓些陳的普洱茶聞一下,不是香味,而是有黴味。有黴味,就有黃麴黴素。現透過普洱茶黃麴黴素的訴訟案,查明陳普洱茶的黃麴黴素的實際情況後,有關部門應對普洱茶的製作、包裝和保質期做出明確規定,使普洱茶更受歡迎。
-
17 # 阿J76118221
撇開方過往的事情不談,這次黃麴黴素事件,讓吃瓜的大眾更多的偏向了方,方這次論戰比較理性,論點明確,論據也較為齊全。反之,反方的一派更多的是攻擊,包括漫罵和人生詆譭,還有就是偷換概念等,這不是有益的論戰。如這次論戰方勝了,最益的是吃瓜的大眾,增加了知識,下次喝茶時需要想一下,作個決斷;最受傷的是御用專家,降低了權威,有時可以閉著眼睛說話;最觸動的應該是政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應完善監管面和提高自律。至於最受傷的茶葉,必定是普洱,不管生或熟,這類茶的產量大,消費量大,可替代性高,喝的人少了,很受傷!
-
18 # 心理醫生巡診
決定輸贏有多個層面的因素,首先當地法院與異地法院的態度可能不同,其次,不同法官的觀點可能不同,再者對被告文章內容的關鍵詞含義的界定不同,還有對普洱茶經濟造成損害的因果關係的認定可能不同,總之勝負是次要的,還消費者一個安全的普洱茶是應該做到的!
-
19 # 柳下讀書
從目前的論戰情況看,方舟子已經打贏了這一戰。一是究竟有沒有黃麴黴素?方舟子提出的證據都是歷史上公開的學術證據,是公正的第三方檢測資料。雲南茶會始終拿不出有力的反證說沒有黃麴黴素,只是打打擦邊球,說什麼毒少,沒事,雲南省喝了那麼多年也沒事。但對於喝茶的普通人來說,哪怕只有一丁點一丟丟黃麴黴素,都會避之不及。君不見現在連最主要的調料(油鹽醬醋)中的醬油都有人不吃了。二,論戰局勢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方舟子單槍匹馬,竟然頂住了對方一個集團軍的衝鋒圍攻。大有趙子龍長坂坡七進八出威震四方的雄風。從公眾同情弱者的心理來分析,方舟子的理論更容易為普羅大眾接受。
普洱茶還喝不喝?對真正的愛普洱者來說,仍然會喝,就好像大家都知道醬油有黃麴黴素,但絕大部分華人,絕大部分的中國餐飲業仍然會年復一年的喝醬油,何況茶呼?提供一點選普洱小經驗來儘量遠離黃麴黴素:買緊壓茶,買大廠茶,買大量出口的茶,比如下關茶廠的甲沱,特沱,多少年一直是國家出口免檢產品,製作工藝嚴格。買生沱比熟沱好。買新茶比陳年茶更安全。自己幹藏(下關沱茶出廠時,每5沱就有一個防潮袋子),三年一輪,不必迷信陳年老茶。
-
20 # 深山的四葉草
最受傷的肯定是發酵茶和茶農。國內是沒有像立頓這樣呃呃呃大的茶葉品牌的。正因為沒有所以質量參差不齊。解釋權也基本在批發商手裡。如果這場爭論可以讓茶業行業更正規當讓是最好的。當然方舟子的目的如果不是這個那普洱也許只是開始。
回覆列表
哪個茶和品牌也不會很受傷。網上炒的熱鬧,網下無人關心。人們都是依據習慣生活,就像吸菸致癌宣傳了這麼多年,該吸菸的還吸菸。所以該喝普洱的還會喝普洱,即使一些人看了論戰不喝了那也是極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