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思考的小燕
-
2 # 堯山峰
說到這個問題,想起晚清名臣林則徐的一句話:“兒若勝我,我留錢財有何用,若不勝我,我留錢財有何用。”看似不是一個問題,其實本質都是指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說到教育,現在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兒童教育書籍,方法也各不相同,現代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好多孩子在學校有學習的壓力,課餘時間還要上各種輔導班,當太多的東西讓孩子去面對的時候,孩子也會有應接不暇,不堪重負的時候,孩子的天性是好玩的,要不怎麼會有像“天真無邪,歡聲笑語,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等等這麼多形容童年歡樂的成語。當孩子面對太多壓力的時候,你又怎麼能讓他們開心起來,長時間的不開心,又怎麼能自信呢?凡事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想要讓孩子自信心增強,首先要讓孩子怎麼能快樂起來?當然,不是說就放手讓他們去玩,而是在玩的過程中教育孩子,比如說帶孩子爬山,當孩子累的時候,家長可以用鼓勵的話,教孩子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重要性;又比如帶孩子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告訴孩子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和寸草春暉的傳統美德等等,從言傳身教中,細小微末處引導。
引導孩子的自信心,就是一個教育的問題,孩子健康成長是家長殷殷關切的問題,要根據孩子天性的不同,找到相應合適的教育方法。
-
3 # 小明說聽看
孩子的自信心是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信心十足!
第一步良好正確的教育方式,溺愛或者過渡責罵對孩子的自信心都是非常大的打擊,前者經不起風浪,一經挫折就一蹶不振,後者容易養成自卑的心理。
第二步培養正確的三觀,三觀不正容易走上歪路,從小就應該開始提升世界觀,在能避免在一些小問題上犯錯,有目的的灌輸一些正確的人生觀,自信心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正確長遠的人生觀,才不會被眼前的挫折和困難擊倒。價值觀影響了很大一部分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的自信心,父母教育沒跟上的孩子會被其他小孩影響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前面兩步基礎打好了的小孩一般來說性格相對開朗樂觀。
如果要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就需要從實踐中獲得。引導孩子確定一個短期目標,讓孩子依靠自身努力去達到這個目標,儘量不要與其他人進行競爭性的比較,如果無法避免那麼就要告訴孩子勝不驕敗不餒。孩子達成目標應該給予獎勵和誇獎,並且可以適當宣傳,讓孩子的能力在小夥伴中得到認同。
長期注意細節,適當調整孩子的心態很重要!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東西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直拿某一種規則來對孩子進行強行要求只會適得其反。
每一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得到與眾不同的教育!
-
4 # 許願城英漢教學群孩子的自信心來自哪裡?
我認為孩子的自信心肯定是來自成功。而且他這個成功,又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正面的,成功第二種是負面的成功。
正面的成功,我們都知道。負面的成功是指那種透過耍賴,撒謊,欺凌以及其它的不正當手段而獲得的成功。
任何成功,不管正面,還是負面,哪怕是很小,如果都,得到別人的讚許和肯定,都會給小孩一種自信,讓他繼續的這樣做下去。儘管現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句名言是敗是成功之母。
我們要堅持讓小孩獲得正面的成功,並且獲得成功之後的自信。同時我們要一直他們那種負面的成功,讓他們感到那樣做是一種羞恥。
那麼怎麼樣培養小孩正面自信呢?
當然,孩子的自信心有大有小孩有各種不同的種類。
小的自信心往往來自順境。
比如說他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要糖果,終於得到了。這就是一種在順境中的自信心。下次他想要的時候他還會信心十足的問要。
大的自信心卻來自逆境,哪怕是小小的挫折。
比如說學會了騎腳踏車。在學習的過程中,小孩摔了很多跤,但是終於學會了。
再比如,做作業有些題目老是做不出,但是後來經過思考和努力終於做出來了。
當這一些小小的,經歷一定的挫折的成功以數學級數疊加在一起的時候,小孩的成就感就會以幾何級數的方式在疊加起來。
如果這時候再得到肯定,他們的自信心,還會增強。
實際上,小孩更喜歡這樣的成就和自信。他們會炫耀這樣的成就,相反他們會避免去炫耀那些在順境中的成就。一個人老是炫耀怎麼樣很容易的問老爸老媽要錢,就是小孩都看不起他。相反,如果一個人透過自己的努力賺的很多錢給老爸老媽,小孩都會尊重他,他不炫耀小孩都想幫他炫耀。
所以當我們在培養小孩的自信心的時候,我們要讚美他們那種經過努力而獲得的成就,要批評他們那種透過不勞而獲或者耍賴獲得的那種東西都行為。
具體的方法是,
第一,給小孩的任務,必須是先簡單後困難。在他們能夠做好簡單的事情的時候就要給讚揚。
第二,如果一個任務,要經過很多部,或者很多時間才能完成。我們就要注意化整為零,讓小孩一次只做這個任務的一部分。他們每做好一部分都要給予讚揚。
第三,完成一個任務之後,再給新任務。也就是說,要注意垂直度。
第四,要允許他們暫時休息。大人的過分的執著往往就是小孩灰心喪氣和討怨的開始。
第五,大人要做出表率。比如說我們讓小孩在那裡練習剪紙,而我們在旁邊打麻將,那是肯定不行的。如果這時候你一定要打麻將,請你到別家去,不要給小孩看見你。當大人比小孩做得更好的時候,小孩往往會努力做得更加出色。
第六,小孩的自信的培養最好的場所就是家庭,而不是任何的培訓班和補習班。
最後,祝大家家庭和睦,小孩聰明可愛,一身正氣,信心滿滿。
-
5 # 健康媛來說
度娘說:自信心是對過去獲得很多成功經驗的結晶。
那麼,首先,要自信,前提是成功過。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他的自信就來源於會唱一首歌,會畫一幅畫,成功了,得到成人尤其是家長和老師的讚美以後,他的自信心才會成長。反之,孩子用滿腔熱情自認為做成功了一件事情,滿心歡喜的展示給你看的時候,給他潑一盆冷水或者是敷衍迴應,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必然會受到打擊,會覺得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所以爸爸媽媽不肯表揚我?
所以說,孩子的自信心是從成功後別人的讚美中獲得的,我們做父母的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每一次讚美。但是要注意的是,讚美要適度,並且鼓勵以後做得更好,這樣才不會讓孩子自信過度變成自傲。
平時家長應該給孩子多多鍛鍊的機會,不要做包辦父母,讓孩子在體驗中獲得成功,從而獲得自信。
有自信的孩子樂觀,陽光,孩子長大以後可以更快,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所以父母應該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哦。
祝生活愉快。
-
6 # 愛伊兒
多多肯定和賞識兒女。“有個閨女/兒子真好!”或者是“生你養你雖不易,但是你給爸爸媽媽帶來比這多幾千倍的快樂!” ——每天都說三遍以上這句暖心的話!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因別人家的孩子優秀而指責自己的寶貝,告訴孩子:“寶貝,在這個世界你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像你,你也不用去代替誰,活成自己就好。” ——每天都至少說一遍這句神奇的話!
尊重遺傳,自己都不擅長的事,不要強迫孩子去做,只要求繼續努力就行。如果有些事情孩子做得不好,也告訴孩子:“只要寶貝努力了,無論表現得怎樣,都是我的驕傲。” ——每天都至少說一遍這句鼓勵的話!
孩子能自信,一定是孩子能有足夠的能力,就像一隻站在樹上的鳥,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有高超的飛翔技能。所以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相信孩子有足夠的能力來發展自我。比如做家務的習慣,整理作業的習慣,統籌安排的習慣,選擇興趣和愛好的權利等。只有讓孩子去做去鍛鍊才能有能力!有能力才能有真正的自信!
-
7 # 鳳山祥雲
孩子自信心來自哪裡?這是一個很專也的問題,我是個外行人,但我覺得應從幾方面入手,第一從小父母對他的培養分不開,比如跌倒,扶起來跟不扶起來,不扶,而鼓勵他自己爬起來,這一點使他樹立足夠自信心,再有下次跌倒,會自己爬起來,反之他會等你扶。第二自信心來自日常生日中各種挑戰,在學校哪怕老師的一個表揚,都會使孩子自信心倍增,相反就打擊自信心,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請多多美言。
-
8 # 烏辰子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應該從內因和外因來看。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或者第一任老師,孩子是所有行為和語言,都是從父母那裡習模仿過來的,故而大人在孩子面前,多做正面榜樣,正能量的事,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不平之事,即負面情緒,不要帶入家庭裡面來。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少傳播一些負能量的思想語言,鼓勵孩子多做嘗試。給孩子適當的選擇和思考空間。
多觀察孩子,看他的興趣增長點在哪一方面,多鼓勵他嘗試。獲取一個小小的成功,便是自信心的開始,有一便有二,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透過他的努力,獲得成功,自信心是不斷會累積的成長的,可以利用寒暑假短暫的日子,帶孩子出去,多接觸一下外界,拓寬視野豐富閱歷,增加一定的抵禦誘惑的能力。
孩子的日常表現,思維能力,當然可輔助引導,當你和孩子有外人接觸時,多從正面介紹你的孩子,鼓勵他讓他去自信你展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你可以完全放手,讓他去完成,透過小成功,能逐漸去培養他的自信心(例如打掃衛生,自己的衣服清洗,規劃自己的壓歲錢等等)。
-
9 # 學爸陪娃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父母的家庭教育。一個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充滿正能量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他的自信心也是滿滿的,他因為平時的潛移默化,他就能夠達到他有自信的正能量。平時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無時無刻的影響著孩子。如果父母經常嘆氣,而覺得自己自信心不足的時候,那麼孩子也會慢慢的學來這樣的行為,所以孩子的自信心一定是父母教出來,或者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的。如果想建立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身邊影響孩子的不自信。
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新鮮的事物,讓孩子去勇於探索發現更多更有趣的事情。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讓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問題的能力的時候,孩子的自信就會提升。
-
10 # 殷老師拉丁瑜伽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哪裡?
自信心強的孩子更能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並因此得到更多的智慧鍛鍊機會;如:拉丁舞、美術、聲樂同時,自信心強的孩子總會主動與他人交往,因而能獲得更多、更好的人緣;另外,這些孩子勇於面對困難,敢於嘗試創新。相反,如果孩子缺乏了自信心,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不願展現自己的才能,也害怕與同伴交往,將會給其身心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惡果。
父母,老師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在第一時間、第一起點為孩子上好信心培養的基礎課;並在其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堅持採取積極、適宜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始終保持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人格品質。
自信心與自卑情結
自卑感和自信心在我們每個人身上的表現都是密切相關的。我們追求自信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感到了自卑,因而試圖透過富有成就的追求來摒棄這種自卑感。只有當自卑感阻礙了我們對這種富有成就的追求,或者當自卑感因為對身體器官缺陷的反應加劇,並且達到某種令人難以承受的程度時,才會出現心理問題。而這時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就是我們自身的自卑情結。自卑情結是一種過分、過度的自卑感,它有一種力量,讓人們去尋求可以較容易獲得的補償和更加有欺騙性的滿足。而且,自卑情結要想誇大很困難,要想消解也需要勇氣,這一情結的存在容易堵死通往成功的道路。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以那個患有口吃的13歲男孩為例進行說明。就像我們知道的那樣,這個男孩是因為自己的灰心喪氣造成了他持續性的口吃,而反過來,他的口吃又強化了他的灰心喪氣。這位男孩就形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神經性自卑情結的惡性迴圈。男孩不想與人交往,他想讓自己藏起來,他已經放棄了全部的希望,他甚至想要自殺。他的口吃是他生活模式的一種表達和延續,這也因此成為眾人關注的中心,並且給周圍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也能緩解他內心的困頓。
男孩的人生目標過於高遠,他總是夢想著能成為一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一直在追求著聲望和來自外界的認可,所以他會表現得友好而和善,他會願意與人好好相處,並且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得富有條理。此外,為了防止突然失敗,男孩認為自己還需要一個藉口,而口吃就成為了他的藉口。這一案例的啟發性正在於這個男孩生活的絕大部分是向著對自己和社會有益的方向在發展,而僅僅在這一階段,他的判斷力和勇氣被毀壞了。
當然,口吃只是這類孩子喪失勇氣後所採用的眾多手段中的一種,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可以依靠天賦和後天的努力來獲取成功。這類喪失勇氣和自信心的孩子所採用的手段更像是大自然賦予動物界用來保護自己的鋒銳爪子和尖銳犄角等。很顯然,類似的手段源自這類孩子的脆弱和絕望。他們認為,如果沒有這些本不屬於他們的手段,他們就無法面對生活。其中一些孩子採取的唯一手段便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這說明,這些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告別自己的嬰兒期,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去告別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畢竟,那些無法控制大小便的孩子中,只有極少數孩子被確診為存在大腸和膀胱疾患。這些孩子使用這些伎倆僅僅是為了博取家長和老師們的同情,雖然有時候他們會遭到同伴的嘲笑。所以說,孩子們諸如此類的表現不應該被看作疾病,而應看作他們自卑情結的自然表露,或者可以說是他們追求優越感過程中的病態或危險的表現。
我們可以想象,這個男孩的口吃是怎樣從一種或許是很小的心理問題發展形成的。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家中的獨子,他的母親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到他身上。當他慢慢長大後,他開始感覺到自己不再受到家人足夠的關注,他能夠表現的機會也逐漸在減少,所以,他開始想出了一些新方法來吸引家人的注意力。正因為這樣,男孩開始變得口吃,他注意到,因為自己口吃,家人在與他說話時,便會更加註意去觀察他吐字時的口形。所以,他便透過口吃將原本可能屬於自己弟弟的關注和時間搶了過來。與此類似,他因為口吃,在學校時,老師便會花更多的時間在他身上。所以,無論在家中還是在學校,他都因為自己的口吃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優勢”。他能夠像那些好學生一樣,感受到他人的歡迎和喜愛,而這也正是他強烈渴望的。毋庸置疑,他是個好學生,只不過,他這個“好學生”的榮譽不是他透過勤奮努力換來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他雖然透過口吃得到了老師的寬容,但這個方法並不值得推薦。因為,這個男孩一旦沒有獲得外界足夠的關注,他就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受傷。因為此時弟弟已經成了整個家庭的中心,對他來說,努力保持自己曾經擁有的關注就越來越困難。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他沒有將自己的注意力和興趣轉移到別的地方。他認為,整個家庭中,媽媽對他來說是唯一最重要的人物,他對其他家人一概不感興趣。
在對這類孩子進行治療時,首先要去鼓勵他們,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力量,有不遜色的天賦。用同情的心態與這類孩子之間建立一種友好的關係,絕對不可以使用嚴厲的態度威嚇他們。上面說的這些非常重要,但是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用一種友好的關係去激發和鼓勵這類孩子,讓他們能夠不斷取得更好的成績。要想做好這點,我們就必須讓這類孩子自立,透過各種方法讓這類孩子相信產生於他們精神和身體上的力量,讓他們相信他們完全可以透過勤奮、練習以及毅力和勇氣來獲取他們一直嚮往著卻還沒有實現的一切。
在兒童教育方面,一個最嚴重的錯誤就是,家長和老師對一個偏離正道的孩子做出惡劣評價。這種評價無助於孩子的任何改變,相反,這種評價只會加重孩子的怯懦情結。所以,我們應該去鼓勵孩子。正如詩人維吉爾說的:“我可以,是因為我相信。”
千萬不要有這種想法:我們可以透過貶低或辱罵孩子來改變他們的行為,即使有時候這樣的方法奏效了——有些孩子因為害怕被恥笑而多少改變了他們的行為。但是,透過下面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這樣的做法是多麼的無用。一個小男孩不會游泳,就因為這個,他遭到了朋友們的嘲笑。終於,這個男孩忍無可忍,他從跳板跳到了深水裡。人們花了很大力氣才把男孩救上來。事情往往都是這樣,怯懦者更看重自己的尊嚴,當他感覺有失去尊嚴的危險時,他會為了克服怯懦鋌而走險。他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正確的。用這樣的方法來克服怯懦是懦夫的行為,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男孩真正的怯懦無外乎一個事實:他害怕承認自己不會游泳,他認為那樣會失去朋友,所以他不顧一切地跳下去,但這樣做並不會克服他的怯懦,反而加強了他不願意面對現實的怯懦心理。
怯懦的性格會破壞所有的人與人關係。怯懦者不懂得為別人考慮;他們常常不惜以他人為代價來換取自身的被承認和認可。怯懦帶給人們的是一種個人主義的、好鬥的人生態度。怯懦可以摧毀社會情感,但是卻遠不會摧毀對別人意見的恐懼。一個怯懦者總會擔心自己被他人嘲笑、忽視或貶低。所以,他總是會被別人的意見所束縛。怯懦者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充滿敵意的國度裡,並因此形成了多疑、嫉妒和自私的性格特徵。
有怯懦性格的兒童通常會成為挑剔的人。他們不願表揚他人,當他人被表揚時,他們會充滿憎憤。一個人如果並不是透過實現自己的成就,而是透過貶低他人去超越他人,那麼,這樣的人就是怯懦者。教育者一旦發現兒童存有對他人敵意的苗頭,首要任務就是將孩子從這種敵意中解救出來。如果教育者沒有注意到孩子的這種苗頭,尚且可以原諒,但教育者是無法矯正孩子因為這種敵意而滋生的不利的性格特徵的。不過,教育者需要做的就是指出孩子們的錯誤,向他們解釋他們的錯誤所在,告訴他們不要期望不透過努力就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瞭解了這一點,我們也就清楚了兒童教育的正確方向。正如我們所瞭解的,我們必須加強兒童之間相互的友好關係,教育他們即使別人做錯了事情,獲得不好的成績,也不可以看不起別人。否則,孩子就容易出現自卑情結,並逐漸喪失生活的勇氣。
孩子一旦被剝奪了對未來的自信心,他們就會在現實中退縮,就會去追求生活中一些無益和無用的東西,以此作為補償。教育者最神聖的職責,或者說最應該去做的,就是確保每個孩子不會喪失勇氣,並且讓那些已經喪失勇氣的學生透過正確的教育重新獲得自信心。這是每一位教育者的天職,因為只有讓孩子對未來充滿希望,充滿勇氣,我們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
孩子們喪失自信心都是暫時的,對於一些雄心過大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他們一般都曾經有過短時間內喪失信心的時候。雖然他們獲取過一定的進步,但有些時候他們還是會喪失信心,因為他們已經通過了最後一次考試,馬上就要開始選擇職業了。此時,如果他們的考試成績不是最好的,他們會在一段時間內停止努力,不再奮鬥。於是,他們從未意識到醞釀已 久的雄心和現實努力間的衝突會突然爆發。這時,他們會焦慮不安,會不知所措。如果他們沒有在短時間內及時認識到問題所在,沒有打消自己的氣餒心理,他們就會變得喜新厭舊,做事情也會有始無終,並且會頻繁更換職業,因為他們害怕失敗,害怕再次遇到挫折,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善始善終。
兒童對自己的評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可能只是透過簡單的詢問,就能夠了解兒童對自己的真實評價。無論我們提問的問題多麼巧妙,我們得到的回答只會是模糊和不確定的。有的兒童過分看重自己,有的兒童則認為自己一文不值。對於後者稍加觀察就會發現,這類孩子身邊的成年人總是會重複這樣的話:“你將來一定會一事無成!”或“你真是蠢!”
兒童聽到這類否定性的責備,很少不被深深刺傷。不過,也有些兒童常常會透過貶低自己的天賦和能力來進行自我保護。
我們無法透過對孩子的詢問來了解他們是如何自我評價的,所以我們只能透過他們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觀察他們是如何進行自我評價的,例如,看他們面對問題時是自信果敢,還是優柔畏懼。後者是孩子缺乏信心和勇氣最為常見的表現。我們可以透過一個兒童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這個孩子在遇到問題時,開始總是信心十足,但是隨著他與問題間的距離越近,他就越縮手縮腳,甚至會裹足不前,總是會與問題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兒童有的會被認為是偷懶,有時則被認為做事不認真。這兩種描述雖然不同,但卻有著相同的實質。他們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而只是將全部精神集中到自己遇到的困難和障礙中。有時候,有些孩子會矇騙大人,讓大人們錯誤地認為這些孩子缺少天賦、能力不足。但是在我們明白事情的原委,並用個體心理學的基本原則來加以解釋時,我們就會發現,這些兒童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自信和勇氣,而不是先前我們所認為的缺乏能力。
我們在探討這些對優越感的錯誤追求時,我們要明白,一個完全過於關注自我的個體是社會生活中的畸形人。我們常常看到,有些過於追求優越感的兒童從來不顧及他人,甚至仇視他人,仇視社會,他們過度貪婪、自私自利。如果他們知道了一個秘密,他們就會利用這個秘密來傷害他人。
即使是那些曾經的行為讓人有頗多指責的兒童,我們也總可以從他們身上發現一種明顯的特徵:他們有時會產生一種人群歸屬感。這些孩子對生活的規劃越是遠離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合作,我們就越難發現他們的社會情感,但是,每個人的自我與世界的關係總是存在的,總會以一定的形式暗含其中,或者表現出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揭示兒童隱藏其自卑感的表現形式。自卑感有很多種表現方式,孩子的眼神就是其中一種。眼睛對於人們來說,並不僅僅用於接受和傳遞光線,它還是每個人參與社會交流和理解的器官。一個人用眼睛看他人的方式就能表露出他與所看的人交往的傾向和程度。因此,每一位心理學家和作家都非常喜歡觀察人的眼神。所有人都可以根據別人看我們的方式來推斷出他對我們的看法;我們也可以透過別人的眼神看清楚他一部分的靈魂。儘管我們這樣做可能會判斷或理解失誤,但相比較而言,還是透過一個人的眼神來判斷他對你是否友善比較容易。
眾所周知,那些心存疑慮的兒童都不敢正視大人。這並不表示他們的良心都變壞了,也不表示他們都有不好的習慣。他們迴避的眼神只是在說明他們不願意與他人發生哪怕非常短暫的緊密關係,這表明他們想從人群中退縮出來。如果你讓一個小孩到你跟前來,他靠近你的距離也是一種與眼神迴避類似的訊號。很多孩子都會與你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會先對周圍的情形進行一番確定,然後再在必要的時候接近你。他們對一切緊密關係都保持懷疑,這也許是因為他們曾有過類似的負面經驗,而後他們將自己的片面認識普遍化,並且以偏概全了,他們開始濫用自己的片面認識。與此類似的有趣的事情是,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孩子喜歡依靠在母親或老師身上。孩子自身願意去親近的人相較於他所宣稱的最愛的人要重要得多。
有些孩子走路時會昂起頭,挺起胸,說話時聲音堅定,毫無畏懼,這些都是孩子們顯著自信和勇氣的流露。而有些孩子在與別人交流時,眼神會退縮屈從,這些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明顯是一種自卑感和不能應付處境的膽怯。
很多人在探討自卑情結時會持有這樣一種觀點:自卑情結是天生的。其實,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不管他們曾經多麼勇敢,我們都可以透過一定的方式讓他丟失勇氣,變得膽小怯懦。這也足以反駁上面所說的自卑是與生俱來的觀點。通常來說,父母膽小怯懦的,他們的孩子也可能膽小怯懦。但是,這並不是遺傳原因,而是因為他們的孩子一直生長在充滿怯懦的環境中。家庭環境及父母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一些在學校裡孤單的學生,他們的家庭通常也是與人交往甚少或沒有交往。說到這裡,人們自然會先想到性格的遺傳,但是,這一觀點依然站不住腳。一個人能否與外界建立交往關係,並不是由他們的大腦或者器官的物質變化決定的。當然,這方面的變化雖然與產生這種性格沒有必然關係,但也有助於對它的理解。
透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案例,我們可以在理論上理解這種事情。一個小男孩生來就有器官缺陷,他曾一度身染疾病,他的身體一直經受著病痛的折磨,他一直身體虛弱。這種孩子大都沉溺於自我,他們認為周圍的世界同樣是冷漠而充滿敵意的。此外,虛弱的孩子必須依賴他人的幫助來減輕自己的生存負擔,他們會依賴他人來得到照顧。而正是他人的照顧和保護,才使他強烈的自卑感產生了。因為兒童和成人在體型和力量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所以兒童也很容易產生一種相對的自卑感。如果兒童經常聽到(事實上確實經常如此),“孩子應該被看著,而不是被聽著”,那麼,兒童的那種相對於成人的自卑感很容易受到強化。
以上的這些印象都促使兒童認為,他確實處於一種弱勢地位。他會看到自己的身材要比他人(成人)矮小,自己的力量又很微弱,而這自然讓他感覺不平衡。兒童越是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的弱小,就越會希望自己能夠多於別人,強於別人。他的希望又讓他們多了一份額外的動力。不過,他並不是透過努力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而是為自己定下了這樣的處事原則,“凡事只為自己著想”。孤獨的孩子就屬於這一類。
因此,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我們可以認為,大多數體弱、殘疾和醜陋的兒童都存在一種強烈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通常表現為兩種極端的行為方式。他們說話時,要麼咄咄逼人,要麼膽怯退縮。這兩種表現看上去互無聯絡,實際上卻出於同一原因。他們要麼說話很多,要麼說話很少,但他們做這些都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他們的社會情感很脆弱,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抱著任何希望去生活,他們認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為社會做貢獻,或者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社會情感僅僅用於服務自己了。他們希望自己能成為領導者,能成為英雄,能夠為世人所矚目。
如果一個兒童很多年來一直沿著一個錯誤的方向發展,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期望僅僅透過一次談話就改變他慣有的生活方式。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如果一個兒童在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後又出現反覆,這時,教育者需要向兒童解釋清楚,每個人的進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兒童在聽到這樣的解釋後會稍微安心些,不至於信心全無。如果一個兒童持續兩年時間內數學成績一直很差,那他也不可能在兩週時間就將成績提升上去。不過,成績最終能提升上去是毫無爭議的,畢竟一個正常的、有勇氣的兒童能夠彌補一切。我們曾經一再指出,兒童的某種能力上的欠缺是因為他總體人格的發展方向出現了錯誤,因為他的總體人格偏離了常態,出現了欠缺,從而陷入了困境。只要這些存在行為問題的兒童在智力上沒有問題,那麼幫助他們肯定是可能的。
兒童能力上的欠缺,以及兒童所表現出來的愚蠢、笨拙和冷漠,並不是他智力存在問題的充分證據。我們可以發現,弱智兒童的大腦不正常大都伴有身體上的缺陷。因為如果大腦發育出現問題、大腦發育的體腺就會造成了兒童身體上的缺陷。有時,一些身體上的缺陷會隨著時間而消失,但是,最初身體上出現過的缺陷依舊會在兒童的心理上留下痕跡。換言之,曾經經受身體缺陷苦惱的兒童,即便在他們體質強壯後,他們仍然會表現得非常虛弱。
我們的理解甚至可以再深入一些。兒童心理上的自卑感和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不僅可以追溯到兒童的器官缺陷和身體缺陷,而且還可能是與這些缺陷毫無關係的環境問題造成的。例如,家長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失誤,或者家長缺乏慈愛,或者家長的管教過於嚴格。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會認為,生活就如同遭受一場苦難,於是他們便對周圍環境持一種敵對態度。兒童因為這類原因而產生的心理缺陷和因為身體缺陷引起的心理缺陷,即便不是完全相同的,起碼是相似的。
可以想到,針對這些在無愛環境下長大的兒童開展心理治療,將會困難重重。他會將我們看成那些曾傷害過他的人,這也會使我們付出的任何努力都被他理解為對他的壓制。他只會感受到自己被束縛了,而且只要是力所能及的,他就會奮起反抗。他們對於玩伴的態度也不正確,因為他們嫉妒那些童年幸福的孩子。
這些心懷怨憤的兒童通常會表現出一種試圖破壞別人生活的性格特徵。他們缺乏應對環境的勇氣,因此,他們會試圖透過欺凌弱小,或透過大大提升自己對他們的友善來補償其無力感。只有在別人接受了他們的控制後,他們友好的態度才會維持下去。很多孩子在這方面走得很遠,所以,他們要麼只跟一些處境較差的孩子交往,就好像一些成年人只願意與遭遇不幸的人交往一樣;他們要麼偏愛與一些年幼的、比他們窮困的孩子交往。這種型別的男孩有時還願意與一些溫柔、順從的女孩交往,但這不是出於對異性的好感。
兒童成長:預防自卑情結增強自信心
如果一個兒童用很長的時間來學習走路,那他在學會正常行走後,就不會形成影響他後來生活的自卑情結。不過,我們明白,一個心理發展原本很正常的兒童受到行動不便的影響總會非常強烈。即使隨著時間流逝,他身體功能方面的先前缺陷早已不存在,他依舊會覺得自己處境不幸,甚至因此形成悲觀的人生態度,而這些都會進一步影響他將來的行動。很多曾經患過佝僂病的兒童,即使在痊癒後,我們仍舊能看到這一疾病留在他們身上的痕跡:羅圈腿,行動笨拙,頭部畸形,脊骨彎曲,膝蓋腫大,關節無力,支氣管炎,體態不良等等。這些兒童在患病期間形成的自卑感和因這種自卑感而產生的悲觀的人生態度,即使在他們病癒後,仍然繼續存在。這些兒童看到小夥伴們輕鬆和熟練的行動,會感到一種壓抑的自卑感。他們要麼對自己完全喪失信心,低估自己,所以,他們很少會透過努力來獲得進步;要麼不顧身體上的缺陷,絕望地追趕那些比他們幸運的夥伴。很顯然,他們在正確判斷自己處境的方面還沒有足夠的認識力。
有一個重要的事實。天賦無法決定兒童的發展,客觀環境也無法決定。兒童自身對外在現實的反應以及他與外在現實的關係的看法,才可以決定兒童的發展。兒童與生俱來的可能性和能力無法佔據主導地位,同樣,我們從成人的角度來對兒童進行評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透過兒童的視角來看待他的處境,透過他自身的錯誤判斷來理解他們。我們沒必要期望兒童的行為不出錯,也沒必要期望他們按照成人健康的理智去行動,我們應該認識到,兒童在理解自身的處境時是會犯錯誤的。事實確實如此,我們要牢記,兒童如果不犯錯誤,那麼兒童教育不僅不可能,也毫無必要。兒童的錯誤如果是天生註定,那我們也不可能教好他,或者改善他的錯誤。我們如果相信兒童的性格是天生的,我們就不能夠、也沒必要來做教育兒童的工作。
常言說得好,健康的靈魂寓居於健康的體魄中。事實未必盡然。只要兒童能夠克服身體的缺陷,勇敢地面對生活,那麼健康的靈魂也完全可以寓居於存在缺陷的身體中。而反過來看,健康的身體也可能會擁有不健康的靈魂,如果一個兒童曾經遭遇過一系列不幸的事件,並因此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錯誤的理解,那麼任何一個小的挫敗都會讓他認定自己是無能的。這是因為這一兒童對困難非常敏感,他會把任何障礙都視同於他缺乏力量和毅力的證明。
有些兒童除了存在運動障礙,還存在語言障礙。兒童學習說話和學習走路通常是同步進行的。不過,語言能力和行走能力本身毫無聯絡,它們會不會出現障礙取決於兒童的教育和家庭環境。有些兒童本來不應該出現說話困難,可是,因為家人忽視了對他們的幫助,他們便表現出了語言能力方面的障礙。毫無疑問,那些聽覺器官和語言器官不存在缺陷的兒童,在一定年齡後就能學會說話。可是,在有些情況下,特別是在視覺較為發達的情況下,兒童說話時間會延遲。而另一種情況,例如,家長過於寵愛孩子,總會在孩子想開口前,代替他們說出他們想說的話,這樣也會阻礙孩子對錶達自我的嘗試。這種型別的孩子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學會說話,有些這種型別的孩子曾經甚至被以為是聽覺器官存在問題。但是這種孩子一旦學會了說話,就會非常樂於說話,並常常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甚至是演說家。作曲家舒曼的妻子——克拉克.舒曼——4歲時還不會說話,8歲時也只會說很少的話。她小時候性格非常古怪,而且特別內向,她喜歡一個人待在廚房裡打發時光。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她沒有得到家人的關注。她的父親認為,“非常奇怪,她那如此明顯的精神上的不協調,卻成為她異常和諧的人生的開始。”克拉克.舒曼的情況就是一個過度補償的案例。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該讓聾啞兒童獲得特別的訓練和教育,因為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完全耳聾的個例並不多見。不論一個人的聽覺存在多大的缺陷,他都應該最大可能地去接受治療和改善。羅斯托克的大衛.卡茨教授就曾證明,他曾如何成功地引導那些被認為是缺乏音樂聽覺的人,去全面地欣賞音樂,感受聲音之美。
很多時候,有些孩子的大部分功課都很好,只是某一科目,例如數學成績較差。這甚至讓人們覺得他對數學存在智障。但事實上,那些數學不好的兒童很可能曾經被某一觀念嚇住了,於是他們便不再往這方面下工夫,進而喪失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有些家庭中,特別是少數藝術之家,他們會以不懂數學為榮。另外,還存在這樣一種普遍的錯誤觀點,即在數學方面,男孩比女孩更擅長。所以,女孩在經常聽到“男孩比女孩更精於數學”時,她們自然就會對算術和數學失去信心。其實,很多優秀的數學家和統計學專家都是女性。
我們將一個孩子是否運用數學視為一個孩子是否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因為數學是少數幾個給人安全感的學科之一。數學上的思想操作,可以讓我們周圍混亂的世界,透過數字間的運算而穩定下來。但具有強烈不安全感的人通常在數學方面都有欠缺。
除了數學之外,其他的學科也是如此。寫作就是將只存在於內在意識的聲音話語表現在紙上,從而讓寫作者感到安全感。畫家就是用線條和色彩將流逝的光學印象挽留住。體操和舞蹈讓人感覺自身達到了一種身體安全感,而且他們會因為自己這種對身體有把握的控制,讓自己的精神感覺到一種安全感。這也許就是很多教育者熱衷於體操的原因吧。
兒童在學習游泳時有困難,也是自卑感的明顯體現。一個兒童如果很輕鬆地學會了游泳,那麼,這可能會成為他克服其他困難的一個好開頭。相反,一個學習游泳很困難的兒童會表現得對自己和他的游泳教師失去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曾經學習游泳有困難的兒童,最後卻成為了一名游泳健將。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兒童對最初遇到的困難過於敏感,耿耿於懷,而他們一旦學會了游泳,便大受激勵,開始追求游泳方面的完善目標,於是最終能夠成為游泳健將。
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我們要了解兒童是隻對一個人親密還是跟很多人都親密。通常來說,孩子和他母親的關係最為親密,即便不是如此,他也會和家庭中的另外一個成員建立這種親密關係。每個兒童都有這種能力,除非這個兒童存在某些情感或者智力上的障礙。如果一個兒童是由母親帶大的,而他卻與家裡的另一個成員關係更親密些,那麼,我們就很有必要明白其中的原因。很顯然,任何兒童都不應該將自己的全部興趣和注意力全部放在母親一個人身上,因為母親最應該做的是將兒童的興趣和信任擴充套件到其他的同伴那裡。兒童的祖父母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們通常都溺愛兒童,因為老人大都擔心自己不能再對社會產生用處,於是便產生了過於強烈的自卑感,這樣一來,老人們要麼會吹毛求疵,要麼就會心軟和善。他們為了能讓兒童感覺他們很重要,便從不拒絕兒童的任何要求。所以,那些在祖父母家中受到溺愛的兒童都不願意回家,因為他們在家裡要受到更多的紀律和約束。即便回家,這些孩子也大都會抱怨在家裡不如在祖父母家中好。在這裡,我們提祖父母在兒童成長中的作用,主要是為了提醒那些研究某一特定兒童生活風格的教育者,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重要因素。
兒童因為患佝僂病而引起的行動笨拙經過一段時間沒有得到改善的,通常都能追溯出他曾經受過太好照顧並被寵壞這一事實。對於母親們來說,對孩子的教育要保持理智,不要窒息和扼殺了孩子的獨立性。即便孩子生病,需要特殊照顧期間,也要注意這一點。
孩子是否製造了過多的麻煩,這一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情況的確如此,我們可以確定孩子的母親一定太過於溺愛他了,因為忽略了培養。
回覆列表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於外界的鼓勵,跟父母有著直接而不可分割的關係,一個好媽媽勝過一個好老師,一個好爸爸勝過一百個好校長,愛孩子,從陪伴做起,愛孩子,從鼓勵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