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
7
回覆列表
  • 1 # 西安交大黎荔

    曹雪芹的《紅樓夢》。

    《紅樓夢》在外描寫中國文化最精緻的一面,往內描寫人類心靈最精微的層面,它已進入了中國文化的傳統。作為這個傳統的一部分,《紅樓夢》反過來又對其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文學藝術本身的影響,一是對民族心理和民族個性的影響。前一種影響多為直接的,表現為對小說、戲曲、繪畫、詩歌、園林、建築等方面的影響。後一種影響多為間接的,表現為對讀者的情趣、心態、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影響。每一代人都深淺不同地受過《紅樓夢》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能在《紅樓夢》中找到他需要的東西。在文化意義上,《紅樓夢》尤其是屬於知識分子的,因為全方位、多層次呈現“人間悲劇”的《紅樓夢》,如生活本身一樣浩如煙海、難以窮盡,為各種各樣文化心理的生成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 2 # 黯淡幾何

    紅樓夢,曹雪芹,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其內容深度、廣度非一般小說所能比,集詩詞飲食服裝宮廷禮教花卉占卜等知識餘一體,包含永珍,其主旨也很深刻,一個“情”字,道盡了天下心酸事。其寫作手法更是草蛇灰線,伏筆千里,在最開端就奠定了人物的結局,所以這是一部超越時代的偉大著作,尤其延伸的“紅學”更是人們津津樂道,本人也是紅迷一枚。本人即將發表的小說《舊城》也深受其影響,如有感興趣的,可關注本人動態,體驗風花雪月的孽戀,感悟人生皆如過客的悲涼。

  • 3 # 恆恩Donkey

    史鐵生。

    "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這句話出自「我與地壇」,當時他四十歲。而這句話也是我第一次讀他的文字時看到的,在語文書裡,我當時十四歲。

    後來我找了許多他的書來看,說實話,很多地方不懂,需要停下來考慮思索半天,但想通了,才領會他文字裡對世事的理解,惆悵好久。

    "一個人總得信著一個神話,要不他就活不成他就完了。”

    "要麼從惡夢中醒來,要麼在美夢中睡去,都是可取的。可在我,這事恰恰相反。 "

    他的文章我認為和周國平先生既有相同之處又藏著別的一些東西,這和他本人的經歷不無關係。

    "職業生病,業餘寫作。"這句對自己揶揄的話,笑著說出來該是多麼不易。

    我一直覺得它是一個被低估的作家,人們更多的在消費他的經歷,而他的文章本身寫的是極好的。

    史鐵生先生在2010年12月31日去世了,而他的部落格最上面一篇名字是"我二十一歲那年"。

  • 4 # 活著就是一種情懷

    最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少平的原型也許就是路遙老師本人,前天看一篇文章說當時《平凡的世界》獲獎,需要路遙老師去北京領獎,結果是路遙老師沒錢買票,跟弟弟借了錢才去的北京。

    作為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對少平一家的生活深有體會,雖然我所生活的農村時代要比那個少平那個時代好了很多,但是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和那個時代差不多少。

    四個個孩子,三四種不同的性格,四種不同的人生。

    少安,本也可以走和妹妹一樣的道路,透過求學實現人生軌跡,社會階層的改變(那個時代好像透過求學還真的可以,當今要難多了)。但是,作為兄長,為了托起這個家毅然放棄求學。但內心對新世界的嚮往與對新生活的追求,回家務農,並沒有使少安成為一箇舊社會的農民。內心的不安分,和飢餓的肚子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使的少安能夠解放思想(有句話說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道路),冒著絕大的風險私分豬飼料地,組織聯名搞個人承包責任制,承包磚廠……敢為人先,不在於你蹲在哪個窩子裡,而在於你腦子的思想於敢於行動的勇氣。

    少平,同樣出生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爛包家裡。求學路比哥哥走的遠一些,與新的時代,新的潮流接近的更早更快一些。但也要承擔比哥哥來自新時代的衝擊更強一些的壓力(哥哥周圍的人都差不多的窮,沒有誰笑話誰。弟弟卻要躲在最後一個去吃黑麵膜,他害怕城裡人異樣的目光)。由於有著哥哥或多或少照顧,少平有著多一些的時間用來讀書,思想上可以更快的往前走一步,他才有機會和城裡人曉霞一起討論人生,談論愛情。但,家庭的背景,使的他不得不放棄很多機會,去和哥哥一起挑起這個家的擔子。扛包,砸石頭……身體的疲憊,沒能壓垮少平對前途,對知識的尊敬,才有機會成為一個礦上的國家人。內心充滿對命運不公的不屈服,堅持自己良心的本色,充滿對新生活的嚮往,使的少平走出了那個爛包的飢餓的陳舊生活。

    蘭花和蘭香,我覺得就是路遙老師對《平凡的世界》的一個補充。姐妹倆代表了兩個世界的人。蘭花,就是一個普通的在普通不過農村女孩,並順利成長為一個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農村婦女。蘭香,應該就是路遙老師最理想的人物吧,人生一路順暢,學業有成,愛情美滿,真真實實的實現了人生軌跡的改變。

    今天只寫一下《平凡的世界》的生活之旅,愛情之路,想好了再寫

  • 5 # 末末地讀書

    尼采以及他的《權利意志》。

    寫出這個答案,可能有人會覺得我矯情,故弄玄虛,覺得尼采的哲學晦澀難懂,怎麼會真的有人喜歡讀這樣的讀物呢?

    之所以喜歡,是因為,如果想學習西方哲學,必看尼采。而《權利意志》包含了三千多詞條,幾乎涵蓋了尼采畢生的哲學思想的精華。

    也反映了哲學最基本的思想,懷疑一切為起點。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由於人的意志為出發點。

  • 6 # 浪子與俠客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已經離世三十多年的古龍先生。

    古龍先生創作了無數的作品,有自己寫的,也有別人帶筆的,有一蹴而就,也有虎頭蛇尾的,要是在眾多作品中挑出一部最喜歡的,我選《七殺手》。

    《七殺手》寫捕快柳長街為調查京城附近的三百三十二件巨案的主謀,接近龍五,並得到龍五的信任,以超凡的智慧與絕世的武功為龍五,從其前妻相思夫人處取得所謂的解藥,爾虞我詐中,與龍五合謀揭開了巨案元兇的真面目的故事。

    這本書敘述上較為平淡,就連人物也是如此,柳長街恐怕是古龍筆下的主角中最不顯眼的了,沒有顯赫的出身,也並非江湖中有名的英雄豪傑,但偏偏,我最喜歡的正是這本書。

    與其說是喜歡這本書,倒不如說是喜歡柳長街這個人。

    因為他真實。

    真實的沒有一點野心,龍五調查過他,胡力調查過他,除了知道他是個小捕快,其餘什麼都沒能查到。

    是柳長街掩飾的好?看慣了古龍作品的我也不相信柳長街的真正身份就是一個小捕快,可知道最後,被自己先前的想法活生生打臉。

    有人渴望名滿天下,有人想要錢財如山。而柳長街,就想做個平平常常的捕快。

    最好的掩飾,就是真實。

    柳長街打動我的正是這一點,世界上有那麼多的英雄豪傑,我都不想,我只想活成我向往的模樣。

    一步一步,柳長街最終成了劍神謝曉峰想活卻活不成的樣子。

    在生活中也是這樣,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也不一樣。

    面對選擇,往往選擇的不是自己嚮往的。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最灑脫,就是不偽裝,活成最真實的自己。

  • 7 # 啟航6643

    天涯有個帖子,看官自己評判,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大明的亡國史,裡面的人物都是暗喻明朝的歷史人物,他是實際作者是大才子傅山。

  • 8 # 血染戰旗紅

    我喜歡看政治、歷史、軍事方面的書。張召忠的《下一場戰爭》《百年航母》《明天,我們安全嗎?》(與郭碧松合著)《下一個目標是誰?》都不錯。李莉的《高技術武器與現代化戰爭》,喬良、王湘惠合著的《超限戰》,張雄文的《無冕元帥——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粟裕》《毛澤東、粟裕與淮海戰役》《名將粟裕珍聞錄》,張維為的“中國三部曲”,即《中國觸動》《中國震撼》《中國超越》,金一南的《心勝》(一二三部),《苦難輝煌》,武更新的《敗因:蔣介石為什麼失去大陸》《勝因:毛澤東為什麼統一大陸》,還有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華民國史》,黃濟人的《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沈醉的《我的特務生涯》《我這三十年》《人鬼之間》《戰犯改造所趣聞》,宋希廉的《鷹犬將軍:宋希廉回憶錄》都不錯。

  • 9 # 伊南農夫

    這個問題外延太大。中國上下五千年,燦爛文化浩瀚如海。近代現代當代如星光熠熠生輝。各有千秋,不能說最。若真要硬說出最,那只有魯迅了。差不多的作品都有味,不只是三味。

  • 10 # 繁華世界讀自己

    一、我最喜歡的作家是餘華。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他寫的《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他是中國“先鋒文學”代表作家,文字冷靜裡透著力度,就像是一把泛著銀光的手術刀。

    以上是大家對餘華的初印象。而在之前的《朗讀者》第二季收官之夜請來了餘華,透過節目,我對他的印象大為改觀。原來這位具有批判現實、看似冷酷的作家居然還有這麼可愛的一面。小時候經常用裝病逃避父親的責罰,有一次裝肚子疼,父親問他哪裡疼,他回答哪都疼,結果就躺上了手術檯。可是等他反應過來父母是動真格了,便開始求饒“我現在不疼了,你們能不能讓我下來。”結果他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做了闌尾炎切除手術,從此與空中飛行員的夢想說拜拜了。

    小時候在醫院的經歷,對餘華日後的犀利文風產生了深遠影響。十歲的時候,他家離太平間很近,他經常上廁所經過那兒,甚至在夏天天氣熱的時候還經常跑到太平間午休。想想這一畫面都令人毛骨悚然。可是這卻沒有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晦暗的一面,長大後第一份工作又是牙醫,正如他所說:“我在醫院的環境裡到處轉,見過各種各樣的病人。然後長大以後第一份工作又是牙醫。從我做了作家以後,我才終於遠離了鮮血。”雖然遠離了鮮血,可是文字這把刀更能讓人讀一字就足以血崩,比如《第七天》,批判現實,揭露現實,直戳人內心深處不敢觸碰的痛點,令人深感痛心,哽咽不止。

    餘華棄醫從文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餘華兩次高考都與大學失之交臂,只好在父親的安排下做了一名鎮衛生院的牙醫。他第一天上班就開始了拔牙生涯,因為他的師傅也是從未上過醫學院,都是自己靠自己摸索上手的。當董卿問他總共拔了多少顆牙齒時,他不假思索:”一萬顆“。18歲到23歲,他做了五年牙醫,閒暇之餘望著窗外,他想自己難道要在這看一輩子的風景嗎?世界上最沒有風景的地方就是口腔了。當時他最想去的地方就是縣文化館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經常看到在文化館工作的人在街道上游蕩。他覺得這樣很自由,這麼好的工作,除了文化館以外,恐怕只有天堂才有了。於是他就決定開始寫作了,雖然他自認為認識的漢字不多,但足夠寫小說,儘管被退稿無數,但在投稿上仍表現出無比的韌性。於是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大作家餘華。

    二、我最喜歡的就是他寫的《活著》。在《活著》中,餘華對生命飽含敬畏,“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是作品傳達給我們的豁然與樂觀。其實他的作品我都很喜歡,比如《第七天》、《在細雨中呼喊》、《許三觀賣血記》、《我只知道人是什麼》、《我能對現實發言了》,這些都讀過,但我以後會時不時再讀的,都是佳作,還有他寫的幾本我還沒看過的,不過都列在我的2019書單了:《世事如煙》、《兄弟》、以及他的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

  • 11 # 心似雙絲網19

    我的過去一片朦朧。最先了解到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是看王小波提到莫迪亞諾小說《暗店街》這驚豔的開頭。

    我的過去一片朦朧。一句話盡顯無盡滄桑,就像張愛玲《金鎖記》中所寫的三十年前的月亮一樣無比蒼涼。莫迪亞諾是真正的簡約大師,他惜字如金,慣於喚醒你生命中美好的、糟糕的、迷惘的、痛苦的回憶,那些消逝的過去,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或許靜靜地呆在一個角落裡,等待他人聆聽,共鳴。讀它,你彷彿在一天之中過盡了自己的一生。

    莫迪亞諾就像我在海邊撿到的一枚精緻的貝殼,難免會時常把玩,逐漸喜歡,成為最愛。

    莫迪亞諾於201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算是爆了一個冷門,他的作品在中國出版經年鮮少有人提起,只有資深文青才知道他的存在。 但是他又是那麼專一地沉迷於記憶的萬花筒中,不斷旋轉出迷幻的文學形式,諾貝爾文學獎對他的頒獎詞是: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捕捉到了二戰法國被佔領期間普通人的生活。他的作品是碎片化的,那些單一的碎片、零散的現像,曖昧不明的事相,光和影的交界的邊緣,這些事件可能與某個無邊的全體、暗物質息息相關,使生命變得飄浮不定,就像無比孤獨的人進入到另一個無限的世界中去,我們只能抓住自身的小碎片,那些邊緣和丟失的時刻。

    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品形態不同於十九世紀那種“整全性”時代,十九世紀時間比今天過得緩慢,那時的文學家,像托爾斯泰、狄更斯、司司湯達、大仲馬、巴爾扎克、雨果這樣的作家,能夠以緩慢的節奏構建起類似天主教堂一樣宏偉壯麗的文學大廈,後來的現代主義文學,其實是一個出走的文學,個人逃離了歷史的整全性,個人也找不到整體性的依靠,如果把作家分為兩類,那麼像托爾斯泰、雨果、大仲馬、巴爾扎克等都是熱愛生活的作家。另一類是拒絕生活的作家,像卡夫卡、加繆、莫迪亞諾是拒絕生活的,莫迪亞諾的小說越寫越薄,越寫越碎。他筆下的生活總是突然斷裂,變得寒冷,總是要離去、失蹤或者死去,他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崩潰的世界,他們代表人類去逃離,替人類走上贖罪的逃離之路。

    《暗店街》是莫迪亞諾的代表作,小說講述的是二戰後的巴黎,一個被稱為居依•羅朗的男人,在數年前因偷越瑞士邊境遭遇劫難,失去女友,精神受到極度刺激從而喪失所有的記憶,在給私人偵探於特當了八年的助理偵探後,開始用探案技術在茫茫人海中調查自己的身世之迷和過往經歷。他透過種種線索蒐集的許多片段,仍無法完整拼出自己的既往,他到底是誰?那個有著多重身份的人是不是他自己?還是他冒名頂替的另一個人?莫迪亞諾塑造了一個尋找自己身份的男人,不知自己來路、沒有歸宿的“海灘人”。他神秘的過去被掩藏在德佔時期,那是法蘭西記憶中的黑洞——每個人都活得謹慎、惶恐而焦慮。他執著尋找自己,但是沒有成功,最後的線索終斷於羅馬暗店街2號。透過迷霧般輕盈憂鬱的語言,我們只能在照片上看到他昔日的女友:黃昏時分,一個小姑娘和母親從海灘回家。她無緣無故地哭著,她不過想再玩一會兒。她走遠了,已經拐過街角。我們的生命不是和這孩子的悲傷一樣迅速地消逝在夜色中嗎?

    你是誰,你,影子裡的偷窺者?莫迪亞諾就是這樣躲在影子裡,捕捉那些碎片,那些邊緣和丟失的時刻。

  • 12 # 人心厚道

    問:你最喜歡的作家是誰?最喜歡他的那本書?答:我最喜歡的作家是羅廣斌,喜歡他的書是《紅巖》。今天說喜歡,不如說“難忘”更確切一些。因為那是我這一生中認真仔細讀過的第一本書,也是在少年時期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小學時,看過一些書,都是翻翻,沒細讀過,都沒什麼印像了。唯有一部“紅巖”,我一直沒忘。那是文革時期,學校鬧革命,我參了紅衛兵,鬧一陣後,在1966年底父母把我抓了回來。父親單點陣圖書館封了,管理員讓我每天早起幫他放廣播,條件是可以看書。我就這樣走進了圖書“世界”。在近兩年裡,看了不少書。記得看的第一本書,就是羅廣斌寫的《紅巖》。我雖是小學文化,但書中的文字和內容很好懂。我一字一句,認真仔細的讀著,被書中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所感動,所鼓舞,也為烈士的犧牲而痛心,而流淚。14歲孩子的心靈中第一次有了一種衝動,有了以前所未曾有過的願意為革命犧牲的念頭。這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人生底色吧!《紅巖》,它給了我人生中第一抹鮮紅的底色,讓我萌發了一生跟共產黨走的意識和態度。1969年,我如願參加瞭解放軍,也入了黨。50多年過去了,像江姐那樣,為黨獻身的初心,沒有動搖過,彷徨過,衰減過。《紅巖》帶給我的,是刻入腦海的信念,淌在血脈中的忠誠。這是一部影響了我一生一本書。今天的年輕人,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我們這一輩人這樣的感受。只希望所讀不同,但對人生的積極作用是相同的吧!

  • 13 # 鶴飛甌越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曹雪芹,最喜歡他寫的《紅樓夢》!

    這本書,我從高考結束之後的那個暑假開始看,至今已經不記得看過多少遍了。

    那年高考結束之後,作為對自己的獎勵,我去鎮子上的書店裡,買了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用閱讀《紅樓夢》來緩解和放鬆自己的大腦,以此來轉移等待高考分數出來時的緊張和焦慮。

    記得當時,不到三天的時間裡,我就已經看完了,然後合上書本的時候,我的腦子裡面可以完整的複述出主要故事情節。

    那個時候,裡面的很多詩詞曲賦,基本上都是跳讀過去的,根本不知道什麼判詞,隱含著那個人物的什麼命運,只感覺故事非常吸引人,拿起來就捨不得放手,只想深深地沉浸其中。

    我本來就對歷史王朝故事比較感興趣,《紅樓夢》又是講述賈史王薛四大家族故事的小說,所以一下子就將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翻開《紅樓夢》,隨著畫卷的展開,榮寧二府的富貴氣象,大家族過日子的氣派奢華,賈寶玉的靈性才情,林黛玉的愛耍小性子,薛寶釵的端莊大方,王熙鳳的“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特別是其殺伐決斷的當家少奶奶氣派,給了我這個農村裡出來的窮小子太深太深的震撼了。

    窮家小戶出身的我,哪裡見識過所謂的的貴族生活啊?所謂的“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所過的日子,那個奢華啊、簡直是氣象萬千!

    暑假裡後來又多次反覆閱讀,慢慢的知道了“金陵十二釵”的悲劇命運,賈府的註定敗落,賈寶玉的出家,特別是黛玉之死,看的我眼淚吧嗒吧嗒的忍不住直掉!

    尤其是後來賈母去世的時候,拉著手賈寶玉的手說的那一句話,“我的兒,你要爭氣啊!”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當時是失聲痛哭啊,不只是流眼淚,而是很大聲很大聲的哭出來的,因為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奶奶,在我讀高一的時候去世的,而我家裡又是很窮的家庭,奶奶也是一次囑咐我要爭氣、要好好讀書!

    所以高考結束之後的那個暑假裡,我一直深深地沉浸在閱讀《紅樓夢》給我帶來的多種感受裡面,有感到、有喜悅,但是更多的是悲傷,深深地、不可遏止的悲傷,因為受《紅樓夢》悲劇藝術的感染比較深,也因此而聯想到自己家裡的一些情況,忍不住的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很多人喜歡看《紅樓夢》,是因為裡面寶黛愛情、寶黛釵三人之間的青年男女故事,而我因為當時家裡窮,升學考試壓力太大,可能因此開悟的時間比較遲,對男女愛戀一事,並沒有多少感受、也沒有多少迫切需求,因為生存、升學壓力太大了。

    所以真正吸引我的反而是賈府的盛衰之變,我並不是事後吹噓自己覺悟高啥的,因為當時的確就是這個情況,愛情在當時,並不是我所迫切需求,也不是當時的我所能夠真正懂得的。

    反而是這個家族的盛衰,引起了我探究的慾望,我當時一直在慨嘆,為什麼這麼一大家族,好好兒的,怎麼就突然敗落了呢?

    還記得當時的我,像在做歷史試卷的問答題一樣的列出了一二三四點原因,我至今記得,當時歸納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賈府這樣一個大家族,在年輕子弟的教育問題上出了大問題,後繼無人,自然就在官場上吃不開了。

    現在想想,這個原因也不無道理,只是稍微簡單了點。

    後來進了大學之後,《紅樓夢》這部小說,也是經常讀、反覆讀,不僅讀原著,而且也開始閱讀紅學家的一系列解讀《紅樓夢》的著作。

    然後慢慢的感覺自己對《紅樓夢》的理解,就又加深了很多,像馮其庸、周汝昌、王朝聞、劉心武、王蒙等名家,都有很好的解讀《紅樓夢》的著作,對比閱讀之後,就能更深入的理解作者曹雪芹及其不朽名著《紅樓夢》。

    當代解讀《紅樓夢》不得不提到的兩位著名作家分別是蔣勳、白先勇,他們都有很好的《紅樓夢》解讀著作:

    兩位大家、兩套書,各有側重,蔣勳的書,有音訊,非常適合聽,因為蔣勳的聲音本身就是一件不可複製的藝術品,聽蔣勳老師的講解音訊,就是一種藝術享受!

    白先勇老師的細說《紅樓夢》,非常適合閱讀,因為有對不同版本《紅樓夢》的對照講解,一比較就能發現問題的確是如白先勇老師所說的那樣,版本不同就會有太多的不一樣!印象最深的就是講解尤三姐的片段,不同版本寫到這一段故事的時候,尤三姐的人物形象真的完完全全的不一樣。那麼從中就可以發現白先勇老師真的是在非常非常細的細說《紅樓夢》。

    透過反覆對比閱讀,不僅不會感覺到膩煩、膩味,而且會覺得越讀越有更多新的發現,這樣一來,就會更加加深了我對作者曹雪芹及其不朽名著《紅樓夢》的喜愛!

    我相信,真正讀過《紅樓夢》的人,是肯定會如我一樣愛上《紅樓夢》的!

  • 14 # 浙江湖州羅林

    我喜歡的作家是誰?我也常常問自己!但總是確定不了是那一位?我比較喜歡俄羅斯文學,凡俄羅斯古典作家中的任何一位都喜歡。大詩人普希金是最早接觸到的,可其他多位作家,象果戈裡!他的短篇《外套》戲劇《欽差大臣》給我最早的印象也很深的,一個老實巴交的公務員的悲劇!一個小城市中一群貪官汙吏的醜惡嘴臉!揭露得十分地深刻。普希金之後的另一位大詩人萊蒙托夫的詩和小說《當代英雄》讀後也是讚歎不已!有比《當代英雄》寫得更富有詩意的小說?恐怕沒有幾部能比得上。至於俄國文學中的三巨頭之一的屠格涅夫。他的《前夜》《貴族之家》等六部長篇小說及《獵人筆記》。不僅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變革所帶來的思想激盪的情緒,而且也表達了當時先進青年的理想信念追求!而屠格涅夫總是帶著淡淡的抒情筆調,設定場景,刻畫人物。他所描繪的一幅幅自然美景:森林,草原,草原上的孩子們,河流,白樺林…是何等的純淨透徹!讀者彷彿有身臨其境的體會。那末,契訶夫短篇小說告訴你的是一件件十分清晰的各種人物的幽默風趣的故事,有時也顯得十分地沉悶,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但充滿著希望,契訶夫希望人們擺脫庸俗,走向健康,走向幸福光明!而對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一系列作品,無論是三大部長篇和二十來篇中短篇小說,其藝術價值是超越世界文學之上的,也是我所說不清道不明的!只能夠簡述一下普希金!普希金的童話故事是讀完了的。最著名的那篇《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年輕時就背過。對那位漁家老婆子由於貪得無厭所受到的懲罰,深感心慰!特別對普希金那些短小的詩:《一朵小花》《給娜塔莎》《致凱恩》《致大海》,《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等,也背過數遍。普希金的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情,洋溢著對理想的追求。對我們這代人的青年時期,起著鼓舞的力量!無論當時條件如何差,書是如何難以尋覓,總是想盡辦法弄到普希金及其他經典作品,認真閱誤,尋求精神力量的支撐!也無論當時生活條件多麼清苦,即使在上山下鄉的日子裡,我的同學朋友們高頌的是普希金的詩篇!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藝術之春!普希金的全部作品得以閱讀。被稱之為俄羅斯生活百科全書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一書的各個新譯本逐個問世。這又是一次重新溫習普希金偉大篇章的機緣!對熱愛普希金詩歌的人是十分欣喜的心好事!普希金的詩意話題是不可完盡的!

    注:認真閱誤X

    應改正:認真閱讀,

  • 15 # 有話少說

    大仲馬。大仲馬的小說寫作技巧無人可比,大故事套小故事,引人入勝。最喜歡《基督山伯爵》。還有三部曲也不錯,《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布拉日隆子爵》。

    看小說,主要是娛樂。看了大仲馬小說,其它如白開水。

  • 16 # 陌上書香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誰?最喜歡他的哪本書?

    一瞬間,很多作家的名字及他的作品出現在我的腦海:

    1、德萊塞的《甄妮姐姐》、《嘉莉妹妹》。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夏洛蒂·勃朗特《簡愛》、川端康成《陣雨前的車站》、曹雪芹的《紅樓夢》、畢飛宇的《玉米》、魯迅的《吶喊》、李娟的《阿勒泰》、莫言的《豐乳肥臀》、遲子建的《我的世界下雪了》、亦舒《我的前半生》等等,喜歡的作家太多太多,喜歡的作品也太多太多,誰讓我是個書痴?

    呵呵!天大地大,茫茫人海,名家眾多,到底誰是我的最愛?猶豫再三,輸出這幾個字:

    2、蕭紅,《呼蘭河傳》。

    開啟《呼蘭河傳》,就是開啟故鄉,就是開啟童年,就是開啟苦難,就是開啟往事的大門,就是回到童年時代的村莊。

    慈愛的祖父,老胡家吝嗇而又悲苦的婆婆,受盡磨難的小團圓媳婦,有點陰險的母親,狠毒的父親,嘮嘮叨叨的有二伯,像小驢一樣活著的馮歪嘴子……

    每一個人物都出現在我的眼前,除了祖父的慈愛,其餘的人都是一副被苦難生活折磨得失去本性的模糊的臉。

    小團圓媳婦,黑黝黝的臉蛋,兩條粗粗的麻花辮子,一個健康壯實的姑娘,十三歲就做了人家的團圓媳婦,被人家當著一個大人使喚,稍有不慎就又踢又打,一天天的消瘦,生病了,買她的錢可不能白白浪費,請來跳大繩的為她治病,腳底被燙傷了,最後被按進大水缸裡,用開水燙……反覆的沒有人性的愚昧的折磨,最終把她送上了死亡之路。

    不說了,眼淚要出來了。馮歪嘴子有過自己的一段愛情,那個笑起來眼睛像葵花一樣美麗的王家大姑娘,為他生育了幾個孩子,可是封建世俗不容他們的愛情,窮就不配結婚,人們的譏諷加上飢寒交迫,母親死了,然後孩子也一個個死去了。馮歪嘴子獨自木偶一樣活在世上。

    3、呼蘭河水一年又一年靜靜的流淌,可是蕭紅家的後院慢慢的淒涼了,荒蕪了……

    那個不到二十歲離家的逃荒的作家——蕭紅,最終悽慘的死在遙遠的香港。死時據說身邊一個人也沒有。

    童年和她一起燒雞蛋的那些孩子還在嗎?她家後園的李子樹還在嗎?傍晚巷子裡賣豆腐的人還在嗎?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子還會淹死小豬小雞小鴨嗎?

    4、其實何止這些呢?《呼蘭河傳》描寫的是舊社會人們生活的一部苦難史,一部血淚史。

    有的人用童年來治癒人生,有的人卻要用盡一生來治癒童年。看來蕭紅屬於後者,可惜她來不及治癒心頭的創傷就匆匆悽慘的死掉了。

  • 17 # 在下千城

    如果你問一個人,他喜歡的明星是誰,估計很多人能說出來,自己特別喜歡某個男明星或女明星,還能提到他們的經典歌曲、代表作等等。

    但如果你問一個人,他喜歡的作家是誰,估計很難有人能說出來。因為我們通常只是看一個人寫的一本書,偶爾看一個人寫的兩三本書。

    而且寫書也需要很長的週期,一年出一本就不錯了,出個五六本就了不得了了。所以,綜合原因導致,想找出一個自己特別喜歡的作者,其實是蠻難的。

    僅從我讀過的少數幾個作者的書來說,我比較喜歡李娟。她的代表作是《阿勒泰的角落》,還有《冬牧場》、《春牧場》、《深山夏牧場》。

    01李娟是一位非常有靈性的作家不管是文學書還是實用書,其實都是從作者自己的經歷或某個生活當中感悟到了一點點的思考,然後把它放大變成了一本書。這些書有虛構的、也有真實的,而李娟寫的書就是真實的故事。她把她在阿勒泰生活的每個細節,用一種非常積極向上、溫暖祥和的方式寫了出來。在這個充滿焦慮的時代,讀完李娟的書,你會有一種對生活的嚮往和衝動。原來不管你過得多麼的困難、窮苦,你都會收穫一絲正能量,在書中的某個瞬間,獲得積極的力量,讓你堅持下去,更好的生活。

    比如,在李娟筆下,原本非常窮苦的遊牧民族生活,卻變成了一種充滿樂趣的人生狀態。

    所以讀完這幾本書後,原本心情非常壓抑的我,慢慢變得開朗起來,也由此把李娟寫的9本書全部看完了,也對這位作者產生了很大的興趣。

    02從她身上,我學會了一個關於人生的道理其實,在很多作者的書裡,我都能或多或少的收穫一些感悟,包括實用類書籍、文學類書籍、思想類書籍、科學類書籍等等。而從李娟的書裡,我學到了一種在生活中善於發現美的方式。

    其實,沒有一個人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在80%的痛苦和20%的快樂中波浪前行。我們必須要在那20%的美好瞬間,積蓄起足夠的勇氣和力量,來應對那80%的苦難。

    而讀完她的書,你會對你當下的生活有一種別樣的認識。而這種認識,會給你下一步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幫助。

    最後,推薦閱讀上面這幾本書哦~

  • 18 # 大翎愛寫字

    恕我花心,在不同時期,不同階段,我最喜歡的作家會不一樣。

    就目前來講,我最喜歡的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最喜歡他的作品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先說說馬爾克斯。

    很多人認識馬爾克斯是因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百年孤獨》。個人認為,《百年孤獨》並不易讀,因而很多人對他的喜愛也就止步於此。

    其實,讀懂《百年孤獨》的人,一定會對馬爾克斯愛不釋手。那句包含將來時、現在時、過去時的完美開頭足夠讓我們玩味良久,甚至會忍不住在寫作中模仿。

    “許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的時候,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一定會想起父親帶他去看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而讀不懂《百年孤獨》的人,如果再翻一翻馬爾克斯的其他作品,也許會對他“作品艱澀難讀”的印象有所改觀。

    比如,他的長篇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情節之曲折,節奏之緊張不輸於任何一位偵探小說大師,絕對可以讓你一口氣讀完。

    再比如,短篇小說《禮拜二的午睡時刻》,剋制精準的語調飽含濃郁厚重的情緒。讀完後,內心深處有一股莫名的震撼,彷彿心臟被猛烈敲打,久久不能平息。

    這些作品閱讀起來並不艱澀,反而非常通俗流暢,語言犀利不累贅,閱讀感受十分舒服。當然,還有我等下會著重提到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因此,如果讀多了馬爾克斯,就會漸漸發現他獨特的文風:剋制、果斷、精煉,故事再怎麼奇葩荒誕,都是一副“天塌下來仍面不改色”的語氣。

    現在,即使拿出一本書,不告訴我書名和作者,我也能識別得出,這就是馬爾克斯。

    再說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到目前為止,我讀過的書(主要指文學類作品)不多也不少,大概100本左右吧。

    這裡頭,只有《霍亂時期的愛情》能讓我一目十行,而且還帶著詩意般的唯美意境。

    這種流暢感是我讀過的其他作家、其他作品所沒有的,彷彿所有的似水柔情全都是一氣呵成,甚至一瀉千里,以至於閱讀時總有一種想要不換氣讀完的錯覺。

    我到現在仍無法解釋:為啥如此詩情畫意般的語言,能讓我讀得如此暢快,甚至一目十行也能領會到每一個字的情緒,每一句話的情感呢?

    我只能、只可以、只願意歸功於馬爾克斯的生花妙筆。

    至於《霍亂時期的愛情》這部小說本身,可以說是一本綜合了“只有你想不到”之形式的愛情百科全書。

    一個跟六百多個女人有魚水之歡的男人,心裡永遠只把最珍貴的那份真誠留給那個她。

    這如同一個童話般的故事。不對,童話裡的王子不會有那麼多露水情人。

    這應該是一個魔幻到、荒誕到、極致到讓人願意去相信的故事。

    我想象過愛情無數的模樣,唯獨沒想過這一種。

    為什麼我會喜歡《霍亂時期的愛情》多於《百年孤獨》?除了閱讀暢快之餘,更多的是這部作品重新整理了我的愛情觀,讓我看到愛情的另一面,讓我知道原來愛情還能如此“霍亂”。

    最後,真心推薦大家去閱讀馬爾克斯的作品,不管你喜歡不喜歡,閱讀總會讓你得到點什麼。

  • 19 # 手機使用者20875613658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這是雲南藝術學院小提琴家李丹和夫人方於大士用了47年的時間才全部翻譯完畢的一部鴻篇鉅著。維克多.雨果最愛中國,書中有很多預言和情節都出現在中國。

  • 20 # 劉楚雲817

    我最喜歡的作家是:享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世界名著一一瓦爾登湖

    他是美國作家、哲學家、思想家。1837年8月畢業於哈佛大學,1845年7月4日,梭羅來到距離高康科德不遠的瓦爾登湖畔,在愛默生名下的一塊土地裡蓋了一間林中木屋,嘗試過一種簡單的隱居生活,希望以此證明,人可以生活得簡單從容,不必耽於物質追球而喪失高尚的精神。

    在木屋裡他著手寫作《瓦爾登湖》書中詳細記載了他在湖畔林中的生活經歷和所思所悟。

    梭羅在書中寫了許多含有哲理的至理名言,他說到大多數奢侈品,還有生活中諸多舒適享受,不僅並非必不可少,而且有損於人類的進步。談到諸侈和舒適,其實最明智的人過的是比窮人更簡單更樸素的生活。中國、波斯、印度、希臘的古代哲學家,全都屬於這一類人:他們外在的貧窮無人可比,內心的富有無人能及。而奢侈可讓國家衰敗毀滅。

    梭羅書中眾多的哲理名言讓我讀了受益匪淺,收益多多,每天必讀一、二才欣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慈禧的妹妹結婚以後為什麼同姐姐關係不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