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理學充電時間
-
2 # 暖心理
這是一個很好的、困擾精神科多年的問題
如何判斷精神病人是否真的精神異常。精神病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由受過專業訓練的演員扮演精神病人,摻雜在真正的精神病人中交由精神科醫生診治,醫生根本難以分辨哪些是真的病人,哪些是演員。
但這種情形的成立需要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就是扮演者必須足夠專業,有非常豐富的精神病學知識和實踐,才能表演得像一名精神病人,足以迷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很多情況下,足以扮演這種角色的人都是經年的資深精神科醫生。
如果是一般對精神病學沒有太多瞭解的人,恐怕是不能在經驗豐富的醫生面前偽裝成功的。雖然我們都知道抑鬱心境的表現狀況,但表現程度如何,對待事物的態度如何,沒有長年診斷的經驗,是完全無法拿捏的;無論是表現得非常劇烈還是表現得過於平淡,都會很容易地被拆穿。因此還請您信任精神科醫生的診斷能力,不推薦您用這種方式干擾精神科醫生的正常工作喲。
如果您想了解自己或身邊人的心理狀況,推薦您到正規有精神相關科室的醫院進行嚴格的診斷,不要輕易相信資質不足的諮詢師或簡單自評量表的診斷,更不要僅憑一己之見盲目診斷。由於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一知半解而引發的疑病症,有時比心理疾病本身對一個人有更大的傷害。
如果您對精神科醫生的診斷不夠信任,推薦您在沒有其他證據的情況下,還是相信精神科醫生,因為醫生沒有任何動機做出不真實的診斷,而有時對醫生的不信任卻可能極大的延誤診斷和治療的時機。
-
3 # 紫花地丁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假裝抑鬱症有會被診斷為抑鬱症嗎?”,答案是:“有可能!”
到目前為止,精神醫學還屬於“軟科學”的範疇,也就是說,它不像軀體方面的疾病那樣,具有非常明顯、客觀、外化的指標,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診斷,其實還是靠病人與醫生溝通,醫生根據病人的言語、行為,以及參考部分家屬提供的資訊,形成的主觀判斷結果。既然是主觀判斷,不存在硬性指標,那麼當然就有可能出錯,也有可能被騙。只要患者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儘量按照診斷標準上的症狀去描述和“表演”自己的抑鬱症病情,還是很有可能騙過一大部分醫生的。在這一點上,早有研究者做過實驗,讓一些正常的個體冒充精神病人到精神病醫院就診,結果幾乎所有人都成功“騙過”了精神科醫生,得到了精神疾病的診斷。
另一方面,從職業倫理的角度來說,由於醫生這個職業,從根本上來說是幫助患者來發現疾病、處理疾病的。因此醫生會預設患者是為了自身的健康來求助,從而不太會考慮欺騙這個問題,也不會懷疑病人的動機。因此,更容易得出患者存在一定疾病的診斷,這也等於給了那些想要欺騙醫生的患者一個可乘之機。簡單來說,就是醫生的職業道德要求他們無條件相信你,所以更容易被你騙。
最後,我們不得不提到法律方面的制約。在世界各國,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醫患衝突和矛盾大部分集中醫生的漏診方面,也在這方面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法律規則。但是對於病人故意欺騙,因而得到了更嚴重的診斷這個方面,並不存在相應的法律制約。也就是說,如果患者得了某種精神疾病,但是沒有被醫生診斷出來,那麼醫生會承擔較大的法律責任;但如果病人並沒有得精神疾病,或是精神疾病症狀水平比較低,但是被醫生診斷為較為嚴重,那麼並沒有太多法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醫生基於對自身的自我保護,也更容易做出有病診斷的判斷,而不敢輕易做出無病的判斷。
正是基於以上三點,所以說,完全可能欺騙精神科醫生,得到抑鬱症的診斷。不過,我也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雖然看似得出正確的判斷艱難重重,但是精神科的醫生也並不是任人擺佈的傻瓜。一個人如果完全沒有抑鬱症的病情,憑ta再怎麼表演,醫生還是會根據一些非言語資訊有所洞察,只不過,基於我上文中提到的職業道德和法律考量,也許醫生並不會質疑你,而是會在診斷上做出一些更加模糊的處理,比如說不寫“抑鬱症”而是寫“抑鬱狀態”等等。
-
4 # 喵喵70878914
會的,大概六年前,我高中得了很嚴重的抑鬱症去醫院看病,去了三四家醫院,包括上海精神衛生中心,專門看精神病的,也只是口頭問我一些心理症狀,有的醫院是叫我做一份測試表,比如問有沒有對未來感到絕望,有沒有對周圍的事失去興趣之類的,雖然診斷出嚴重抑鬱症,但那是我就想這些測試完全靠主觀的判斷,我想說的嚴重點就嚴重點,就算沒有抑鬱症我也可以假裝有的。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有可以檢測大腦抑鬱成分的機器,我希望有這樣的裝置可以客觀地判斷出我真的抑鬱,身體真的是出了問題而不是我假想出來的,因為那會兒我跟我爸媽說我得了抑鬱症我想退學,我爸媽都不屑一顧,說我是學習壓力大想不開而已,還說我心理承受能力低,後來我真的退學了,他們也不重視這個問題,仍然覺得是我太矯情,還不讓我吃藥,說精神病才吃藥呢,導致後來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我退學後去外地打工一年,其實有10個月時間每天躺在床上,渾渾噩噩的,早上一醒來就感覺絕望,但我沒有跟我爸媽說,他們一直以為我在外地上班呢。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某某得了抑鬱症殺人了,有些網友就調侃這年頭不得個抑鬱症都不好意思出門或者說得精神病太好了可以隨便殺人之類的,其實當你真的得了抑鬱症,根本不敢跟周邊的人說,真的,別說親朋好友,連親媽都不會理解你!
-
5 # 會行走的書櫃
你想開病假條也不用裝抑鬱症吧,萬一弄假成真該多悲慘啊,再說檢查不僅僅是量表和口述還有綜合檢查比如腦電波等。一個負責任的醫院你是假裝不了抑鬱症的
-
6 # 使用者50268103770
這貌似需要很好的演技才行,還真正的瞭解抑鬱症的狀況。抑鬱症患者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併發症,焦慮,以及妄想症等等。如果演技不好,被發現就尷尬了,如果被醫生髮現你是在裝,他不會說你裝,他可能會診斷你為詐病,甚至癔症。我已經抑鬱症兩年多了,稍微瞭解一點點。
-
7 # 清茶一杯清香一縷
肯定會!不過你得有足夠的關於抑鬱症的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演技。不過,最關鍵的是,一般疑似抑鬱症的,醫生都會下抑鬱症可疑或者抑鬱症待排的診斷。因為萬一你在看了他門診後自殺了,你的家屬不會輕易放過他的,為了他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給你個疑似抑鬱症的診斷,讓你休息幾天,不就得了,何必拿自己的前程工作開玩笑呢
-
8 # 飯小夕
有可能。因為基本的診斷是都是需要經過測試題的,基本上,醫生最終的判斷也是經過那些心理測試題,畢竟,抑鬱症沒有什麼可以透過實際指標檢查出來的手段。基本上,怎麼喪怎麼答。。。。。嗯,就重度抑鬱了。。。
-
9 # 琉璃小妖兒
我認為應該是會的,因為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他無法透過任何的儀器來準確的測定,不是做個ct病原就一目瞭然,也不是抽個血就可以判定。
一般情況下,都是透過一些問題的詢問達到對當事人的精神的評估,在一方面就是醫生透過觀察這個人的行為等方面做判定,但是抑鬱症又是不是時時刻刻都有的,所以這個也是不準確的,唯一的就是醫生的問卷了!
那麼偽裝一個抑鬱症患者就簡單多了,演技加上一定的抑鬱症瞭解,我覺得醫生也是不敢判斷的。
-
10 # 慧心笑笑
只要你的表現符合抑鬱狀態,一般會診斷為抑鬱症。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認為自己沒病,在醫生眼裡,你情緒低落是抑鬱,精神矍鑠是躁狂,就是雙向情感障礙。只要被送進精神病院,很難洗白,或多或少都會說你有精神問題。
-
11 # 我說精神
這要從精神科醫生日常的診斷方法來說,精神科疾病大多是功能疾病,無法透過影像檢查或檢驗結果確診,需要了解患者病史後透過對患者的精神檢查確定診斷,而這個精神檢查的形式就是與患者聊天來獲取患者疾病程度。所以如果一個有表演經驗的人而且他還了解抑鬱症患者的想法想到醫院騙一個診斷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過精神科疾病臨床確定診斷需要長時間觀察確診,所以如果是住院確診的話,假裝抑鬱症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
12 # 鵜鶘心理陳小康
有可能,但我覺得更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被診斷為別的精神疾病。
因為一般人詐病的時候,只是大致瞭解一下疾病的描述,然後就開始裝。所以表現出的症狀會非常的散漫,不典型,甚至是表現出其他病種的特點。當然,醫生對前來就診的患者不會抱著是詐病的假設,總是會假定他是存在某個問題而來,所以可能就會傾向於做出某個診斷。
要裝的話,首先問問自己抑鬱症的診斷標準能回答上來嗎?不是說很喪,很頹廢,想自殺就是抑鬱症。作為一個精神疾病的疾病診斷,需要在症狀的表現上,症狀的時間上,症狀的嚴重程度上,以及排除其他可能導致該症狀的情況,才最終會去落實一個診斷,並且隨著繼續觀察和治療,患者的病情演變,也有可能會讓精神科醫生改變診斷。
精神科中會有詐病的現象,也和精神病學採用的診斷體系有關。不像其他更為成熟的醫學分支,診斷往往是超越經驗觀察的,會透過生物學的檢測來最終確定。比如表面看上去視力下降的患者,會根據檢查結果,得到各種診斷,可能是近視眼,可能是白內障,可能是青光眼,但精神科目前只能做到的是,就症狀歸類,就症狀來決定診斷。也就是說,精神科的思路,就會把所有表現視力下降的患者歸位一類。
我們知道,精神活動的基礎,是我們的大腦,而科學對人腦的瞭解程度可能遠不如其他物理世界。目前對精神疾病的研究中也發現了很多背後的大腦異常,但這些異常卻不具有相當的特異性,也就說,許多精神疾病都可以表現出相似的大腦異常訊號,無法單憑某一個大腦異常指標來確定患者屬於哪一類精神疾病。
或許現在去裝的話,精神科醫生的確可能會中圈套,但是這個學科的進步也是非常迅猛的,相信有一天,人們對自身精神世界和其物質基礎的理解會有飛躍式的進展,那時候,可能就會被一眼識破。
-
13 # lianxiaoqingqing
肯定會的,因為抑鬱症屬於精神類疾病,完全根據自我表述,臨床症狀確診,幾乎沒有相關的輔助檢查,所以 只要掌握抑鬱症的特徵,是可以裝出來的,但誰會去這麼幹呢?有意義嗎?
-
14 # 心岸姐姐幫你成長
這個問題特別有意思。
因為心理是內隱的
單憑外表看不出來
它不像身體疾病,可以用儀器檢查出來
如果一個人特別瞭解心理知識
瞭解抑鬱的症狀學
去精神科看醫生,按照抑鬱症的症狀來表述病情
真的可以被精神科診斷為抑鬱症
很多人害怕自己得抑鬱症,還擔心別人知道了,應該不會有人去假裝這麼無聊的問題。
有一種情況會假裝,想在單位請假,就是去開個假條?
不過這個情況也得需要膽兒大的,真不在乎人家看法的,在單位上也不害怕的。
一般人如果不瞭解抑鬱症的知識,假裝有可能會露餡。
表述的時候有可能出現矛盾,醫生在判斷的時候,只要你說一句錯的,基本上就能夠知道你在幹什麼
所以還是奉勸不要去假裝啦,就當成一個玩笑吧,這個問題。
-
15 # 考拉讀書會
您好,如果你偽裝得比較好,被誤診的機率幾乎是100%,即使沒有被確切診斷,你也會被買一堆藥回來。吃一段時間,醫生會讓你過幾天再來。藥物濫用是國際心理社工組織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去醫院,自己學習心理治療,只有時間夠了,大部分抑鬱症會不吃藥而自愈。
自我心理治療的前提是患著有足夠的治癒願望。別去找二級心理諮詢師,80%都不合格,治不好你,反而會害了你。包括我在內。
-
16 # 雲曦的碎碎念
我是雲曦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你
這個世界我覺得其實並不是完全是有惡意的,不可能所有的惡意充滿著我們生活#但是我想說抑鬱症並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不要把矯情,懦弱,裝逼這些標籤往抑鬱症人的身上貼上,抑鬱症並不等於低人一等,希望不要把抑鬱症的人,尊嚴隨便踐踏。
題主會不會把抑鬱症想的太過於簡單了呢?我覺得在去 醫院確診之前一定會有人看得出來你到底有沒有抑鬱,畢竟誰也不可能滿世界嚷嚷我心裡難受。
有一些的抑鬱症還是有有理智的時候就能維持正常社交活動,沒有人喜歡另 人把自 己當異類的。
儘管抑鬱症心裡那種痛苦和絕望是真的隨時快把退下深淵的。有的人得抑鬱症還是在臉上掛著笑容的,心理卻每天都是一天煎熬,甚至於每天都在害怕。
-
17 # 透過光與影的折射
雖然假裝抑鬱去醫院查是否會被診斷為抑鬱症,取決於你的演技,也取決於醫生的水平。但是基本上只要人為刻意假裝抑鬱,被認定為抑鬱症的可能性是很大的。這裡不是說醫生沒本事,看不出真假。問診首先會做問詢狀況記錄,有心裝病的人肯定能夠陳述一堆編造的謊言,本著重視患者陳述的職業操守,醫生會認真對待問題,分析問題,要知道,抑鬱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種,正常狀態下精神疾病的顯像特徵並不明顯,一系列的檢查做下來也不見得就能定論你是裝的。而事實上,心理素質極高的人連測謊儀都能欺騙,何況寬鬆有度的抑鬱症範疇。有心欺騙肯定是能夠成功的(因為做足了功課),而且抑鬱症是分輕重度的,就算演技再爛(其實裝抑鬱也不需要多好的演技),還有編造的陳述為證,真有心那麼操作,收穫一個輕度抑鬱症的診斷應該沒有多大問題的。那麼問題來了,題主想要這麼做,意欲何為呢?純粹是為了學術論證報告,而做的實踐測試嗎?別是因為那句“這年頭沒點精神病抑鬱症都不好意思出來幹壞事”就行。
-
18 # 無方無圜
當然不會了。一般的的假裝抑鬱也就是表現得不開心吧,裝作對生活失去希望,整日鬱鬱寡歡,怎麼能騙過精神病院呢。抑鬱症除了心理也是有生理症狀的啊,生理症狀裝不出來呀。心裡沒黑狗,何必強裝有。比如內分泌的某些激素指標都是不一樣的。肯定會被醫生識破的吧。
-
19 # 希樸羊
抑鬱症是有分程度的。輕度抑鬱,中度抑鬱和重度抑鬱。 一般好的醫院,可能會從三個方面來診斷,一個是量表,一個是生理指標,一個是醫生的診斷,結合這三個的結果來進行診斷。 一般性的醫院,可能大概就是量表和醫生的評估。
按我目前知道的知識,可能重度和長期的抑鬱可能在生理指標上才會有比較明顯的差異,輕度的抑鬱可能並不是特別明顯,根據量表就可以直接進行評估。
所以,按照網上抑鬱症的診斷標準,無意義感,無興趣,沒有熱情,提不起興趣,不開心的狀態,食慾下降,起不了床或者睡不著等,把這些傳達給醫生的話,我覺得可能是可以假裝自己有抑鬱的傾向的。
但是醫生見過很多的病人,一個人是不是真實的有這樣的一些感受我想醫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吧。 同時需要跟大家說的是,不建議大家為了一些事情去偽裝自己有抑鬱症的樣子,我記得之前在心裡治療診所實習,在學校一些學生為了想要延遲考試就會想到拿到病假單,如果和學校申請說自己有抑鬱症的話就可以拿到病假單,於是就可以不用考試了。但是雖然抑鬱症並不是一個特別特別嚴重的病,至少不算是重症精神病(例如雙相等),但是得了精神類疾病並不像是得了感冒一樣簡單而有輕鬆。至少在很多人眼裡,這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病。
所以如果沒什麼必要就不要假裝自己有抑鬱啦。
個人想法。
-
20 # 楠99669966
假裝?如果是你自己想拿到抑鬱症的診斷證明那還是要先了解下抑鬱症有哪些臨床表現,然後好在醫生那裡應付。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瞭解後裝出來應該可以矇混過關的。如果是要拆穿別人應該是有難度的。真是裝的話估計也會去了解這個病是個什麼情況。
回覆列表
首先你的想法很有趣,去醫院裝成患有抑鬱症,可不可以被發現呢?我想雖然心理學或者是精神科沒有科學那麼神奇,但是依然有一定的能力能夠判斷病人是否真的得病。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人們對於抑鬱症還不是非常的瞭解。當自己有消極或者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就懷疑自己患有了抑鬱症。
由於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的身心確實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承受著各個方面帶來的衝擊,稍有不注意,或者是不及時的去調節,就容易使得產生心理疾病。現在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都處於亞健康的過程,也就是說雖然能夠承受一些負面情緒,但是若不及時調節,就可能往壞的一面發展。
擁有抑鬱情緒不代表就患有抑鬱症,抑鬱作為人們的一個情緒,在正常人中產生是很常見的,從正常的抑鬱變成病理性的抑鬱,這個變化的過程還存在爭議,一些專家認為這個改變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有的專家認為兩者不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但是無論爭辯如何,判斷病理性抑鬱是有嚴格的症狀標準的。
並且在心理諮詢、治療、或者是精神科中,是擁有專業的測量抑鬱的方法和工具,量表就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具,透過量表的輔助,醫生會更加準確的判斷病情,不會僅僅因為個體存在抑鬱的消極情緒,就判斷其為抑鬱症患者。抑鬱測評的方法一般有自評法和他評法,常用的自評量表有(SDS)抑鬱自評量表,(BDI)Beck抑鬱問卷等,他評量表屬HAMD最為常見。這些工具都能夠幫助醫生進行判斷。
在面對消極的事件時,應該鼓勵自己積極的去面對,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困難,這樣帶有正能量,抑鬱就會離你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