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根285927616
-
2 # 史海撲通
如果曹丕不篡位的話,劉備根本都沒有理由當皇帝,也不知道劉備心裡是不是感激曹丕。中華大地四分五裂這麼久,戰爭打打停停的。當初還是草根的劉備,為了師出有名,為了天下大義,為了萬民歸心,少不了要玩一點精神層面的宣傳引導,要不然怎麼號召兵馬為自己賣命。啥都沒有的時候可以聊聊理想,有兵有將有地盤的時候就該聊聊權利了,已經坐擁蜀地的劉備,要說沒有進一步當皇帝的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其實在蜀地,劉備已然就是最高掌權者了,稱不稱帝只是稱謂禮制上的變化,其他的都沒什麼影響。儘管如此,皇帝的稱號仍然非常誘人,穿上龍袍,高坐金座,自稱一聲“朕”,接受百官朝拜,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圓滿人生啊!
只不過最開始的恢復漢室的旗號打出去了,這是劉備集團最高的精神宗旨,不能隨意更改。而劉備自己也已經老大不小了,離天下統一還很遙遠,可能自己都等不到那一天了,當皇帝也沒指望了。哪知曹丕搞了篡位這一出,這讓劉備的心裡就活泛起來了,他可是糾結了四個月,才終於想出一個合理的說辭,並拿出了自己一貫影帝級的表演,登基稱帝。
漢獻帝讓位給曹丕後,曹丕封劉協為山陽公,封地在山東。既然是匡扶漢室,要不要把漢室正統劉協接過來呢!當然是不能!而且劉備要想自己稱帝,不僅不能把劉協接過來,甚至劉協活著都構不成一個名正言順的稱帝理由。當時盛傳劉協遇害,於是劉備果斷選擇相信這個傳言,好開始他的表演。
劉備聽說劉協已死,自然是痛哭流涕,痛心漢室江山就此斷送,自己秉承匡扶漢室的宗旨,一定要全力剷除曹丕這個篡權奪位的奸賊,百官順勢就勸說劉備登基稱帝了。劉備這才應允,繼續延續大漢江山。追諡漢獻帝劉協為“孝愍皇帝”,為劉協舉辦喪禮。而其實劉協根本就沒死。
劉備為了自己名正言順的皇帝位,也是破費一番苦心啊!果然劉備只過了兩年皇帝癮,就駕崩了。
-
3 # 天空雖不曾留下痕跡
劉備沒起過義 倒是參與鎮壓過農民起義。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漢室江山搖搖欲墜,漢朝皇帝像是木偶一樣被人拎來換去。自詡為皇親國戚的劉備心目中肯定是有“匡扶漢室”的念頭。不過劉備的前半生日子也不好過,織蓆販履、顛沛流離的,他就算是有心匡扶漢室,也沒那機會,更沒人理會,也跟漢獻帝扯不上什麼關係。
直到劉備快四十歲的時候,才終於有機會見到漢獻帝,並且攀了親戚,賺了個“皇叔”名號。這還多虧了曹操的引薦,不得不佩服這位漢朝大丞相的思維——明明把劉備當做一個最有能力的潛在對手,卻就是一點也不著急!不但不著急,還老給這位劉皇叔領兵打仗的機會,最終養虎為患!
“衣帶詔”事件應該是劉備忠於漢室、忠於漢獻帝的最高潮表現吧?可惜這個事件從策劃到敗露,整個過程就如同過家家一般,能成功才算怪!此事過後,劉備估計也認識到,指著漢獻帝撥亂反正等於是白日做夢了,所以劉備開始了自己的真正創大業之旅。“匡扶漢室”也徹底成了他最好的幌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受禪讓登基稱帝,篡奪了漢室江山。此時的劉備已經坐擁荊州、益州、漢中三地,功業正盛,自然不肯居於人後,隨後也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此時的“匡扶漢室”在劉備的字典裡,估計已經變成類似東漢光武皇帝扭轉乾坤的意思了吧——
-
4 # 隨風而逝1800
劉備自己當皇帝就是在匡扶漢室。
很多人認為劉備還不如曹操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只是人家光明磊落就是要當小人。而劉備打著“仁義”的旗號,卻不幹好事對吧?這麼想的話大家進去了一個誤區,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一起來看看。
劉備的身份。根據《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 次日,獻帝設朝,操表奏玄德軍功,引玄德見帝。玄德具朝服拜于丹墀。帝宣上殿,問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說白了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的叔叔”,也就是皇族。所以漢朝的江山都是他們劉家的。漢獻帝在位的時候他肯定要幫助自己的侄子。但是漢獻帝被逼退位後,劉備自己當皇帝那是明正言順,理所當然之事。
曹操本身就是漢朝的臣子,如果曹操自己當皇帝那才是真正的以下犯上,名副其實的汗賊。這也是曹操一直不稱帝的原因之一。
劉備是漢朝皇族,是主而非臣子。不管是漢獻帝還是劉備自己稱帝,都是劉家的天下。
怎麼到你們這,人家劉備稱帝就是汗賊了?
-
5 # 九頭鳥漫談文史
漢獻帝退位後,劉備馬上當了皇帝,這個和劉備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匡扶漢室並不衝突,劉備也是劉家子孫,他和漢獻帝誰來做皇帝不都是匡扶漢室?從名義上來說,劉備還是漢獻帝的叔叔。
而且劉備自起事以來,打出去的口號不管是”匡扶漢室“或者“復興漢室”,都從來沒有說過輔佐現有皇帝來完成目標,在包括劉備在內的諸侯們眼裡,董卓進京之後,老漢朝其實已經亡了,皇帝都可以隨便廢立了,哪還有威望可言?袁紹在討伐董卓的時候都已經開始自己給自己加官位了。
劉備收義子劉封以及生出長子劉禪的時候,他還處於落魄狀態中,即使這樣都能從他給兩個兒子起的名字上看出來雄心壯志,哪還真把漢獻帝當回事。
劉備在漢中一戰時擊敗強大的曹操後,轉頭就自立為漢中王,是自立而不是先和漢獻帝打商量,連名義上的求表都沒有,是成王后才上書打個招呼,在三大諸侯眼中,漢獻帝比橡皮圖章都不如。
劉備初見諸葛亮時,倒是說過因“主上蒙塵”來求計謀的話,可諸葛亮在”隆中對“的結尾說的是:”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劉備馬上說“善”,諸葛亮提都不提漢獻帝,出計策就是幫劉備成就霸業來複興漢室,而不是成功後輔佐漢獻帝復興漢室。
大家心裡都明白得很,以前的漢室早亡了,以後是誰槍桿子厲害誰做主,劉備出身差,但他姓劉,他只能借用這個名義來招攬人才,而且這個名義也很不錯,畢竟兩漢歷經400年,地位在人們的心中還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劉備當皇帝沒有錯,在漢獻帝被廢掉後,他也需要有一個名義能和曹丕平起平坐,雙方爭霸,不能說劉備比曹丕低一頭,而且曹丕還是劉備的晚輩。
還有一點就是,當時劉備一方丟掉荊州後沒多久,需要提升己方士氣,討伐孫權也需要個名義,孫權說荊州是劉備借的,劉備做了皇帝后,可以說荊州是大漢朝的,以漢朝的名義討伐就是名正言順,因此,劉備必須當皇帝,下面的路才好走,至於後來的失敗,誰又能百分百的預料得到?
-
6 # 夏雨風
羅貫中憑一部《三國演義》成了中國古代小說第一人。而三國演義是歷經宋代及之後民間傳說之集大成。
現在有人又廣泛蒐集野史,很想再補充之,已經丟擲了諸葛亮就是漢獻帝的替身或雙胞胎兄弟之磚了。
曹丕逼妹夫漢獻帝禪讓,魏王朝替代了漢朝,孫權建立東吳,眼看要提前南北朝了。劉備做為漢獻帝當初血書籤字中的一人,理應為匡扶漢室營救漢皇而已任,怎能自己坐上了皇位?
實是諸葛(漢獻帝)請求之意日:汝為劉皇叔,漢帝巳被曹賊廢除,當初條件就是保全皇族而不能反悔,故皇叔出頭伸張正義為要。
兩人大肆設計三顧茅廬丶隆中對,既張揚諸葛天下無雙之智慧,又顯示皇叔仁義無敵之天下。從此,諸葛戴方冠丶坐小車,敵方從無識諸葛。
而野史更認可兩人密約中的一條款,在劉備臨死前交待;阿斗扶不起,君可自立也!
劉諸幾十年風雨同舟,情同手足。阿斗從小叫相父,情同父子。更劉備忠臣趙雲丶魏延皆萬夫不當之勇。諸葛想到忠於兩代,青史已為楷模,何有他念?連忙俯首泣告:我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巳。
劉備忙呼阿斗,一手握著阿斗手,一手握著諸葛(漢獻帝),口中連叫三聲:劉禪丶劉禪丶劉禪!氣絕身亡。後事所託,只有諸葛亮最明白啊!
怪不得曹丕連東吳五路攻蜀漢,朝上不見諸葛相,阿斗來到九曲橋,看見諸葛一人在觀魚,阿斗哭泣:外敵五路,相父猶有心情觀魚,我急得找你找了一上午啊!
皇帝,莫急,我早已安排,一一一安居平五路。小皇帝才破涕而笑:父皇說相父乃天下第一大賢人,將來要立武侯寺(這是後話,又有一段故事)。
-
7 # 史海鉤沉
劉備說自己起義是為了匡扶漢室,可實際上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在糊弄鬼呢?
如果說在三國裡,曹操是最大的真奸雄,那麼劉備就是最大偽君子了,曹操大奸大惡敢作敢當,劉備則是表面上看起來忠厚仁義,實際上都是一些假仁假義,如果要給三國裡面的人物頒一個影帝獎,那劉備肯定是當之無愧的影帝。
所以,劉備之所以不顧性命地起義,其實就是為了自己能夠當皇帝。
既然是劉備想當皇帝,那為什麼劉備還要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起義是為了匡扶漢室呢?這就是劉備最大的虛偽之處了。雖然東漢末年漢室衰微,但深受儒家正統思想薰陶的東漢百姓,仍然民心向漢。因此,“匡扶漢室”是塊兒金字招牌啊,劉備自然得高高掛起。
一、劉備大力宣揚自己是為了“匡扶漢室”,實際上是為了自己師出有名。
古代打仗講究師出有名,也就是說如果要發動戰爭,首先戰爭必須是正義的,這樣才能聚攏軍心,士兵才會死心塌地的死戰。
如果劉備是站在大街上,告訴大家,我要當皇帝,你們都來替我打仗吧,恐怕老百姓們會把他當瘋子看待。所以,劉備很聰明,他隱藏了自己想當皇帝的那點小心思,轉而告訴大家,我劉備是漢皇后裔,我要匡扶漢室,你們都來替我打仗吧,我們一起來匡扶漢室。
這口號多好啊,不一會兒就聚集了一大堆人為劉備賣命,前文說過,老百姓們仍人心思漢啊,為匡扶漢室而死,那是為國捐軀,光榮。關羽、張飛就是那個時候決定跟隨劉備的。
二、劉備大力宣揚自己是為了“匡扶漢室”,實際上是為了聚攏天下英才。
在諸多東漢老百姓中,誰最思漢,那是滿天下的讀書人啊,讀書人在哪個朝代都是很金貴的,尤其是在古代。
劉備“漢皇后裔、匡扶漢室”這一招高啊,天下士人盡歸心。於是,以織蓆販履為生的劉備僅僅用“漢皇后裔、匡扶漢室”這一招就白手起家了,還被天下百姓親切地稱作“劉皇叔”。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劉備不是漢皇后裔,不是以“匡扶漢室”為口號,諸葛亮、關羽、徐庶、龐統等一眾人才甘願為他驅使嗎?
所以說,劉備是三國中隱藏最深、最大的偽君子啊。
-
8 # 蘭臺
就是因為漢獻帝禪讓給了曹丕,所以劉備才必須要登基稱帝啊。
因為從法理上說,漢獻帝劉協把皇位禪讓給了曹丕那一刻起,就代表著劉協自願放棄了漢朝皇帝身份以及漢朝存續。從此,漢獻帝就不復存在,只有曹魏的山陽公劉協了。
劉備不稱帝,豈不是默認了劉協這個劉氏皇族的大宗嫡子族長把皇位和天下禪讓給曹丕,禪讓的對?
從劉氏宗族角度來說,劉協雖然是大宗嫡子,但是漢朝天下終歸是劉氏宗族的,不是劉協大宗嫡子一個人的。那麼,當劉協代表大宗嫡系把皇位和江山社稷禪讓給曹丕,只能代表劉邦的嫡系子孫把皇位和江山“轉讓”給了曹丕,可不代表所有劉氏宗親都承認這一點。
更何況曹丕在禪讓詔書裡說,之所以漢獻帝把皇位和江山社稷“轉讓”給曹氏,是因為種種祥瑞顯示劉氏的氣數已盡,天命已終,所以漢獻帝才會把皇位“禪讓”給自己,因為這是“天命”嘛,天命規定了劉氏氣數已盡,天命歸於曹氏。
如果劉備在知道曹丕篡漢後不稱帝,豈不是默認了曹丕在詔書裡聲稱的“劉氏天命已盡,現在天命在曹”?那那些拋家舍業跟著劉備的文武群臣和劉備豈不是都成了“違抗天命”的愚蠢之徒了?既然劉備都默認了天命在曹,那大家還幹個什麼勁兒?都投奔曹丕得了。
為了凝聚人心,同時反駁曹丕所謂“劉氏天命已終”的謬論,劉備才會第一時間稱帝,而劉備在稱帝詔書裡也全面反駁了曹丕禪讓詔書的全部觀點。
劉備稱帝詔書裡說大漢天命還長著呢,曹操父子不過是王莽一樣的“篡漢賊子”,自己是因為海內外依舊忠於漢朝的臣民公推為皇帝的,因為“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而且劉備還要代天行罰,天誅曹丕以及曹氏這群“篡漢逆賊”,所以劉備“畏天明命”,這才即皇帝位。
當然,劉備在漢獻帝禪讓後稱帝,在當時確實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比如費詩、劉巴以及雍茂等大臣確實反對。
但是,若干年後東晉、南朝大臣和史官如東晉習鑿齒以及後來的裴松之為劉備“平反”了,紛紛認為劉備著急忙慌的稱帝做得對,那些勸阻他稱帝的大臣才是鼠目寸光。
-
9 # 布衣學史
劉備起兵並不是什麼起義!而是應東漢政府的徵召自募兵馬,征討黃巾軍。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地方軍閥勢力不斷增強,東漢政府失去了地方的有效管轄,東漢陷入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經過多年的征戰,劉備在諸葛亮和關、張等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成就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業。這時,劉備進位“漢中王”,但政治上仍宣稱忠於漢室。曹操病亡後,其子曹丕迫使漢獻帝劉脅退位,自立為帝,建國號“魏”,東漢滅亡。
劉備在起兵時,就宣稱自己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按輩份是漢獻帝劉脅的叔輩,世人皆稱之為“劉皇叔”。曹丕篡漢後劉備稱帝,國號仍為“漢”,只是歷史上為了區分“漢”政權,稱之為“蜀漢”或是“蜀”。
在劉備看來,他的稱帝是重建漢朝,是延續“大漢”的江山社稷。以他漢室宗親的身份,這正是匡扶漢室的正義之舉。當然,劉備內心的想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10 # 愛尚文史
沒毛病啊!劉備確實在匡扶漢室啊!因為劉備自己就是漢皇后裔。但是!是“匡扶漢室”而不是“匡扶獻帝”,劉備從來沒有想過為他獻帝打江山。從起兵開始,他已經決定了,將來要建立自己的漢家政權,榮登九五。
所以!就算獻帝被曹丕取代之後,逃到了劉備的蜀漢地域,同樣不會有好的結果。
接下來,一起來看一下劉皇叔的帝王之志。在皇叔很小的時候。有一次跟小夥伴們在庭院外玩耍,看見庭院外的一顆桑樹,長得像一個大傘蓋。劉備指著桑樹說道:
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從兒時的劉備,就已經能夠看出了他的帝王之志了。他朝榮登九五的信念,在劉備的心中根深蒂固,可以說是他的畢生夢想。
劉備投靠荊州劉表期間,收了一個義子名叫劉封。後來劉備生了三個兒子,分別叫劉禪、劉永、劉理。連在一起就是“封禪永理”。
何為封禪?
封禪是封建帝王最高級別的祭天典禮。是一個非常神聖莊嚴的儀式,舉辦者必須是歷朝歷代君王。
而且不是所有的君王都可以封禪,夠資格舉辦封禪儀式的多為開國君主,或者是給國家帶來了太平盛世,對國家貢獻特別突出,能力非常出眾的君主。這些開國君主們會登上天底下的最高山“泰山”,祭拜過天神之後,才算是順應天命。
自秦始皇開始,“封禪”儀式成為了強調君權神授的重要手段。舉行過“封禪”儀式的君主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另外武則天“封禪”了嵩山。這些享受封禪的君主,都是歷朝歷代君王中的佼佼者,對國家作出的貢獻非常巨大。
當年齊桓公稱霸時期,也打算在泰山舉行“封禪儀式”,但被齊相管仲極力勸阻。最終齊桓公放棄了封禪的妄想。
所以說!這個“封禪”儀式,不是一般人就可以舉行的,劉備的野心非常之大。
那麼?何為“永理”?
“永”即代表永恆、永遠,“理”指的是事物的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而“永理”連在一起,指的就是他老劉家的帝位要世代相傳,永遠符合世界的規律。
劉備想效仿當年的秦始皇一樣,秦始皇是秦一世、秦二世、秦三世……代代相傳。劉備同樣要劉一世、劉二世、劉三世……代代相傳。
所以!劉備稱帝是必然的,即便漢獻帝尚在人世,豈能阻止劉備稱帝的步伐。
-
11 # 臨石觀海
劉備起義是為了建功立業,至於匡扶漢室,每個諸侯起義的時候都是這麼喊的,不必當真,而剛好劉備也算漢室宗親,因此這標籤格外醒目,劉備也確實享受到了匡扶漢室口號的福利。
劉備創業可說是白手起家,其中艱難困苦可想而知,初期可能是有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想法,但隨著實力的增強,其心裡必然發生變化。而當漢獻帝退位時,此時的劉備已經身居漢中王,原來不敢想的事情變得觸手可及,於是劉備邁出了這一步。
結論:劉備為了要建功立業所以才匡扶漢室,而不是為了匡復漢室才出山建功立業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劉備小時候的行為。劉備家邊上有棵大樹,狀如華蓋。而小時候劉備說到“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嚇得他叔叔馬上掩上了他的嘴,何為羽葆蓋車,是皇帝的專車。此時的劉備很像當年的項羽望見秦始皇座駕說出了“彼可取而代也”,叔叔項梁也被嚇的夠嗆,驚叫“族矣”。雖說童言無忌,但從這裡可以看出劉備是從小就有大志向的人。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叔父子敬謂曰:“汝勿妄語,滅吾門也!”—《三國志》劉備加冕漢中王赤壁之戰後,劉備否極泰來,先佔荊州四郡,後奪益州,當劉備拿下漢中,人生到達了巔峰,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於是感覺可以更進一步了,加上曹操已經稱王了,便加冕漢中王,那麼這裡也有兩個細節值得深思。
第一,劉備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卻在漢獻帝仍在時稱王,跟曹操殊途同歸了。
第二,為什麼稱漢中王,而不是川王,蜀王,益州王,成都王,也值得揣摩。
劉備稱帝是必然那麼當了曹丕稱帝之後,劉備為了表明對立之意,稱帝是必然的,無論漢獻帝在不在世已經無法阻擋,而劉備集團稱獻帝已經遇害,只是為了人們更能接受一點而已。
而劉備也完成了兒時的願望,乘上了羽葆蓋車。
總結:劉備身為一代梟雄,志向遠大,加上當時漢獻帝在曹操手裡,如果要傳統意義上的匡扶漢室,就必須除掉曹魏集團,那對劉備集團來說很不現實,於是劉備選擇了曲線救國,只能將自己當做漢室來匡扶了。 -
12 # 歷史湮滅的足跡
曹操到死都沒有稱帝,而一直以來打著“匡扶漢室”大旗的劉備卻稱帝了。不禁讓很多人猜疑劉備是否是“假仁義、偽君子”。
劉備為何不迎接漢獻帝而自己稱帝呢?其實劉備稱帝有其必然的理由。
漢獻帝已無法再扶持“或傳聞漢帝見害,先主乃發喪制服。”意思就是劉備聽聞漢獻帝已經遇害,於是穿喪服為他舉辦了葬禮。所以很能漢獻帝已經遇害了。
漢獻帝雖貴為皇帝,卻一直以來都被他人操控,沒有一天享受過皇帝應有的待遇。先後被董卓、李傕、郭汜、曹操控制,日日膽戰心驚。
對他而言甚至連過普通人的生活都成為了一種奢望。曹丕的篡位對漢獻帝而言到算一次解脫,這樣的皇帝也著實悲哀。漢獻帝讓位是昭告天下的,既然告示一下那就已經退位了,君無戲言,他已經不能再成為皇帝了。
漢室江山已不復存在曹丕繼位後,改年號為黃初,國號大魏,定都洛陽。由此漢室江山已徹底滅亡。劉備一直以來志向就是“討伐逆賊,匡扶漢室”。現在漢室已經徹底被曹魏篡取了,身為皇室宗親,他自立為帝不算謀逆。
為討伐吳國做準備在劉備稱帝之前蜀國的形式並不是很好,尤其是關羽敗走麥城不僅丟了性命還失了要塞之地——荊州。劉備此時對東吳是劍拔弩張,但曹丕已經稱帝,自己攻打東吳沒有聖旨名不正言不順。為了鼓舞士氣得到百姓的支援劉備選擇在關羽報仇前稱帝,其實也是為了攻打東吳做準備。
所以我人為劉備稱帝並非“假仁義”,而是大勢所趨!
-
13 # 滄浪水清纓濁足
首先劉備招兵買馬,征戰南北,不能叫作起義。早期的時候,東漢政權雖已病入膏肓,但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劉備早年是擁護中央政權鎮壓農民起義發家的,所以說劉備不是起義,而是為了東漢政權鎮壓起義。 劉備最初以“匡扶漢室”為名義主要處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1、東漢末年起義不斷,征戰不絕,老百姓渴望天下太平,並對東漢政權仍有感情,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名可以建立廣泛的群眾基礎。
2、劉備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以“匡扶漢室”為名是為了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優勢,以皇家正統自居,以最大化的賺取政治資本。
3、當時的大部分軍事力量雖各懷鬼胎,但名義上還都是承認東漢政權,擁護中央政府的,劉備以“匡扶漢室”為名可以避免成為眾矢之的,同時也可以獲得他們的支援。
4、當時東漢政權已搖搖欲墜,是“匡扶漢室”還是推翻漢家都是一種選擇,但當時無論從形勢、成本或者成功機率上看,前者明顯優於後者。
5、從劉備的個人感情來看,我個人並不認同“匡扶漢室”只是他實現帝王目標的由頭。劉備想有一番政治作為肯定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年輕的時候未必能看到自己有可以稱帝的資本,所以說最初的劉備很可能是真心想透過“匡扶漢室”建一番功業的目的,這跟利用“匡扶漢室”做跳板最終實現帝王夢的想法是不同的。
所以我認為“匡扶漢室”不只是名義,也可能是劉備的初心,那既然這樣,曹丕篡漢後劉備又為何稱帝呢?其實這並不難理解:
首先人心變了,亂了那麼久,老百姓對於誰當皇帝已經不在乎了,對舊漢的情節已磨蝕殆盡,誰能讓老百姓過上安定的生活老百姓就支援誰;第二形勢變了,由當初的群雄逐鹿,變成如今的三足鼎立,三方面的政治意圖已經很明顯了,沒有必要再遮遮掩掩;第三是劉備自己變了,隨著自己的政治資本不斷增多,勢力不斷增強,這時的劉備可以跟任何一股勢力叫板了,這時候他的情感會發生變化,與其扶持舊漢不如另起爐灶,居人之下哪如自己當一把手快活?雖說蜀漢也是漢,但對於帝位的血脈傳承來說,劉備不能作為正統的漢室繼承人,就是如果當時劉備還有心“匡扶漢室”的話應該扶持比他更正統的人當皇帝,而他沒有這麼做,說明他的初心已經變了。
以上是我對劉備開始以“匡扶漢室”為名義,在漢獻帝退位後自己稱帝的一點淺薄理解,忘批評指正。
-
14 # 我是星星之火
歷史結局總有偶然性,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孝景帝玄孫,剛開始時還是個織蓆販履的小人物,他不會有那麼大的野心,和關羽張飛結拜然後從軍參加鎮壓黃巾軍起義,為的是在在官場獲得一席之地,當個公務員,也是不負自己的帝室之胄的身份,後來隨著地盤的擴大,地位的提升,劉備開始有了做封疆大吏的野心,自從有個超級軍師諸葛亮的謀劃,又在赤壁之戰之後佔領了荊襄之地,劉備有了爭奪天下的基礎,又經過幾年的奮戰劉備集團又拿下兩川之地,曹操死後曹丕廢了漢獻帝自己做了皇帝,這時劉備在政治上有了稱帝的合理性藉口,於是劉備在公元221年稱帝,國號章武,縱觀劉備一生,可謂坎坷多難,從苦到甜,最終成為一代雄主,但又以悲劇結局結束了傳奇而輝煌的一世,也給我們留下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
15 # 戲君看史
劉備起義不是為了匡扶漢室嗎,為何他在漢獻帝退位後,卻自己當了皇帝?
我們從以下幾點來普析這個問題。
首先 ,劉備並不是起義的,而是靠鎮壓黃巾起義,建立功勳,才封的官職。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23歲的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被遣散,劉備又在下邳與盜賊力戰立功,被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投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等等,劉備一直宣稱為了匡扶漢室,怎麼可能起義造反。事實上漢末群雄開始都是鎮壓黃巾起義,慢慢發展起來的。
再說“匡扶漢室”,這就是劉備的初心。因為當時劉備提出“匡扶漢室”的口號的時候,肯定沒想到以後可以稱帝,最多是利用自己中山靖王之後的身份,換取更大的政治資本,畢竟當時的天下還是漢朝的,各地的達官士人包括劉備在內心中的理想還是“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劉備提出“匡扶漢室”可以獲得他們的支援,以便在亂世中走的更遠。
劉備為什麼要稱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魏文帝稱尊號,改年曰黃初。曹丕篡漢稱帝后,天下人都認為漢獻帝劉協被弒,所以諸葛亮等人才會請求劉備稱帝,以延續大漢朝的國祚。但直到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劉備才稱帝改元“章武”,這就說明劉備對是否稱帝猶豫了很久,衡量稱帝與他“匡扶漢室”的初心是否衝突,最後大家都說漢獻帝劉協已經被曹丕殺了,如果漢王你再不稱帝,難道要向魏文帝稱臣嗎?這樣劉備就被迫稱帝了。
曹丕稱帝,宣稱是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就是說魏國是繼承了漢朝的一個合法朝廷,曹丕是一個合法的天子,而劉備是漢王,孫權是吳王,都是臣子,如果不臣服,就是亂臣賊子。所以許靖等人對劉備說:“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天命不可以不答,祖業不可以不替,四海不可以無主”,劉備如果不稱帝,就不能名正言順,做什麼事情都是亂臣賊子,只有稱帝,才能與曹魏的名號抗衡,說自己才是漢室的延續,曹魏是竊國之賊。
劉備就是因為要“匡扶漢室”,所以必須時刻保持進取心,不能只守著蜀漢,包括他所建立的政權,也必須保持進取,所以在他死後,諸葛亮也沒有停止北伐,最後死在北伐的路上,姜維繼續用三十五年的時間對抗魏國,至死方休,直到蜀國滅亡。
最後,劉備既然要匡扶漢室,那麼在劉協退位,再無漢室成員稱帝的時候,必然要稱帝。
-
16 # 陳健4396
首先宣告一下,黃巾軍是起義,劉備是辦義兵,和團練相仿,目的是為了鎮壓黃巾軍,求取個人的榮華富貴和人生價值。
匡扶漢室的口號和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後的家世,是劉備起家和安身立命的本錢。
舉起匡扶漢室的大旗,對劉備吸納賢才,搶佔地盤,壯大實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覺得,劉備的思想有一個變化的過程,相信在他剛剛和關羽張飛起事的時候,勢力弱小,寸功未建,匡扶漢室可能不僅僅是口號,應該也是心裡真實的想法。
但是隨著劉備勢力的壯大,特別是從荊州起兵,攻佔了四川之後,劉備肯定會回憶起漢高祖劉邦當年從西川起兵,奪取天下的偉大過往。
劉備知道現在正宗的漢室,包括漢獻帝,已經腐朽不堪,自己也姓劉,為何不能自己取而代之呢?
所以,當漢獻帝被殺的謠傳傳到成都的時候,劉備的真面目就暴露了。
在聽到漢獻帝遇害的傳言後,劉備:“乃發喪制服,追諡曰孝愍皇帝。”
也就是說,馬上給漢獻帝舉行葬禮和尊諡漢獻帝為孝愍皇帝。
如果劉備是忠於大漢,忠於漢獻帝的話,應該帶兵去攻打曹魏,給漢獻帝報仇,而且尋找漢獻帝的兒子,或者漢獻帝的親支,立他們為帝。無論如何,自己不能稱帝。
但是劉備卻半推半就,在諸位大臣的擁戴之下,登基稱帝。
然後就出兵了,但是不是攻打曹魏,而是攻打東吳。雖然打著給關羽張飛報仇的名義,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劉備是真稱帝假復仇。
明眼人都看到劉備是一心為自己,滿口為漢室。
劉備和曹丕、孫權沒什麼區別,都是為了自己做皇帝。
匡扶漢室,只不過是一句動人的口號罷了。
-
17 # 寄暇學宮
劉備當上漢中王之後,一直保持著愉悅的心情。劉備在李嚴的陪同下出來散心,遠遠地就看見一群武將聚在一起。
劉備心中感覺奇怪,就走了過去。耳中就聽著他們在說:“當年主公從張角那裡搶了不少黃金,現在主公都當上王了,還不見把黃金分給咱們。”
劉備一聽這還了得,就走了過去:“你們都是從哪兒聽來的?”武將們道:“大家都這麼說。別人都來投奔你,你以為是靠著你的那些‘仁義’,還不是衝著你的黃金來的。”
劉備心道:怪不得我跑到哪裡,哪裡都收留我呢!
劉備自己又回憶了一下,就想起了曹操單獨約他喝酒的事情。劉備想起這件事兒之後,心裡立刻把曹操恨得牙根癢癢:怪不得他老是灌我酒呢,原來是想從我嘴裡套話啊!說曹操是奸雄,一點都不假!
李嚴看到劉備的臉色不好,立刻就訓斥他們:“張角是黃巾賊,不是黃金賊!整天不好好讀書,就知道玩兒什麼諧音梗兒!”
武將們辯解道:“有人說主公搶了張角的黃金,才有錢財招兵買馬起義的。”劉備一聽更暈了,這怎麼又冒出來劉備起義的事兒了?
劉備跟看著這幫沒文化的武將,一時之間也不知道怎麼解釋。只好對他們說:“那不是‘起義‘這兩個字,而是‘起意’兩個字。當初我‘起意’就是為了匡扶漢室。懂了嗎?”
武將們聽完後都點頭表示懂了,劉備看到之後心滿意足的走了。剛走了沒有幾步,就聽到背後傳來:“起意,見財起意。這不還是搶了張角的黃金了嘛!”
劉備心道:這還越解釋越坐實了!扭頭氣哼哼地就走了。李嚴對著那幫武將大聲地吼道:“看你們把主公給氣的,以後誰要再說諧音梗兒扣錢!”
李嚴把這件事兒壓下之後,劉備的心情又痛快了好幾天。
劉備決定出去散散心,剛一出門就看見那幫武將衝他奔了過來,後面還跟著一大群文臣。
把劉備嚇壞了,心道:黃金那事兒不是已經擺平了嘛!扭頭就往回跑,還沒跑幾步就被他們給追上了。
那幫文臣武將把劉備團團圍住,氣喘吁吁地對劉備說:“大事不好啦,曹丕當皇帝了!”
自打孫權問他要荊州,大臣們問他要黃金,劉備都被限制高消費了,還不讓他隨意踏出蜀國一步。
只要不是黃金的事兒,其它什麼事兒都不重要。劉備一聽原來是曹丕當皇帝了,懸著的心立刻放了下來。
劉備問道:“天子現在怎麼樣啦?”大臣們回道:“天子被封為山陽公,現在自己的封地裡,還是使用漢朝的正朔。”
劉備對大臣們說:“既然如此,曹丕願意當皇帝,就讓他當去。反正咱們也不聽他的!”大臣們一聽就急了:“曹丕可不是篡漢啊,是天子把位子禪讓給他的。現在已經沒有漢室了!”
劉備道:“天子不是在自己的封地還使用漢室的正朔嘛!怎麼能說沒有漢室啦?”
大臣們聽了趕緊回道:“天子禪讓給曹丕,就和舜禹那時一樣。漢朝的天命就轉到了曹丕身上了,所以也就沒有漢室了!”
劉備聽完好象沒有什麼反應,大臣們立刻都急了:“咱們出去做事,都是用的‘匡扶漢室’這個名義。沒有了漢室,咱們以後還怎麼做事?”
反正只要不是向劉備要黃金,劉備就一切都不上心:“天子又沒有被曹丕害死,我又能有什麼辦法?”說完劉備扭頭就走了,剩下那幫大臣們在那兒繼續探討。
第二天一大早那幫大臣們都跑來了,一起對劉備說:“主公大事不好啦!曹丕把天子給害死了,曹丕篡漢啦!”
劉備聽了大臣們的彙報:“噫!天子死矣。”大臣們看著劉備有點兒發愣,心裡想著是不是應該哭兩聲啊?
劉備看著那幫發愣的大臣們,大聲呵斥著:“都還愣著幹嘛,還不趕快給天子發喪!”
大臣們一看都由衷的佩服:果然是主公,做大事就不要太拘泥這點小細節。於是大臣們趕緊出去準備,隨後劉備親自主持給漢獻帝發喪。
給漢獻帝發完喪之後,劉備就整天在那兒哭“天子沒有啦,天子沒有啦!”
劉備邊哭邊往門外瞧,就看見許靖、糜竺、諸葛亮等一干眾臣向他走來:“主公,您不是漢室宗親嘛!”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
18 # 豹眼看歷史
劉備一開始並不是起義,恰恰相反,他是依靠鎮壓黃巾起義軍而起家的。此時的劉備的確是在匡扶漢室,這一點毋庸置疑。不管曹操、劉備還是其他人,也不管官階高低,只要是鎮壓起義軍,都是在替朝廷賣力。此時,還恐怕沒有人想著替代漢室自立為帝的。
但是在董卓篡權亂政之後,所有人都清楚漢室已經名存實亡啦。但凡有點野心的人,都在蠢蠢欲動。不管是明搶還是暗奪,都在擴充勢力,搶佔地盤,作為梟雄的劉備自然也不會甘於寂寞。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到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候了。
但劉備跟他們的套路不一樣,由於姓劉而且是劉邦的後裔,不管遠近,老祖宗劉邦的雨露均霑。劉備也聰明,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幌子到處忽悠。畢竟也有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以及一些不安分的人,想借此起事,成就事業。
曹丕稱帝后,給了劉備一個藉口,籍此也稱帝做了皇帝。但除了自己手下那些人,已經佔據的地盤,也沒有人把他當回事。沒有人計較他姓啥,也不管他是益州牧還是蜀漢皇帝,該咋辦就咋辦。比如江東孫吳,小小的陸遜就沒把他當回事,該燒就燒,該燎就燎。
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如你忙活半天,會讓別人替你入洞房嗎?
劉備不僅不會去匡扶漢室,而且死後還不想把皇位讓給別人。
儘管劉備的確說過,如果阿斗不聽招呼,就讓諸葛亮自己代替的話,但沒人會信,也不是劉備的本意。
劉備不是很會看人嗎?
阿斗行不行你還不清楚嗎?
還用得著讓諸葛亮試試看嗎?
其實,這無可厚非。這都是國人的習慣傳統,子承父業,天經地義。
只是不必過於粉飾就好。
-
19 # 佳寧姐姐說歷史
劉備起義的時候,一開始給自己打出了一張王牌,那就是他是漢室宗親,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
咱們先要明白一個點劉備所說的“匡扶漢室”並不是“匡扶漢獻帝”因為他自己就是漢室宗親,打江山就是給自己打的,並不是給漢獻帝打的,其實漢獻帝早就查過劉備的底細,他知道劉備的出身,哪怕他不是漢室宗親,漢獻帝也會預設,董卓,曹操兩次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父子早就變成任人擺佈的傀儡,這個時候他是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他需要一個幫手,而劉備的出現恰恰滿足了他。
按照史書的記載,劉備就算是漢室宗親,漢獻帝也不可能管他叫皇叔,而是漢獻帝比他要大好幾輩,之所以尊稱他一聲皇叔,主要也是利用他,劉備老謀深算也深知這一點,他的起義只有打出這張王牌才會更多的人來響應他,劉備揭竿起義,會得到更多人的擁護,如果沒有這張王牌,沒有人會理他的。
當劉備得知北方的曹丕稱帝了,這一下子他坐不住了,如果他不稱帝的話,就間接的承認了曹丕的地位,那他匡扶漢室的夢想,將會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第二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年號章武,國號還是漢,所以我們也稱之為蜀漢,其實劉備早就有稱帝之野心,這從他幾個兒子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端倪,首先義子劉封,嫡長子劉禪,次子劉永,幼子劉理,這4個字合在一塊念就是:封禪永理其實劉備的狼子野心比曹操還要明顯,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至死都沒有稱帝,雖然他的晚年被封為魏王,但他也是大漢之臣。
但是劉備不一樣,劉備一開始在天下江山就是給自己打的,並不是跟漢獻帝打的,要不然他就不會打出那張漢室宗親的王牌,在這一點上聰明絕頂的漢獻帝是知道的,但是他沒有辦法,他好比籠中之鳥,劉備是籠子外的人,他想借劉備的手放自己出去。,但是劉備只管著忙活自己的事,哪顧得上他呀,可憐的漢獻帝只是劉備的擋箭牌而已啊。
-
20 # 電視劇裡看歷史
匡扶漢室和自己當皇帝並不衝突,甚至可以兼得,既有名聲還有權力多好,實際上劉備也是做了這樣的選擇
劉備以匡扶大漢為名,這是有私心的。劉備作為是一代梟雄。自古大丈夫有長遠之志,更何況向劉備這樣的梟雄呢?他只不過是以此為藉口,來獲取民心,來提高自己的威望,畢竟和曹操袁紹相比,他也就這個優勢了
劉備之所以可以兼顧稱帝和忠義,這有兩個原因首先,劉備自己的是漢室後裔,所謂漢景帝閣下玄孫,中山靖王之後,雖然這個中山靖王太過濫情搞得後代一大堆,所以劉備是不是真的劉邦後人還是有疑問的。不過劉備皇叔這個身份使得他有權力去以匡扶大漢為名稱帝。
劉備稱帝要做到合情合法,還有一個條件什麼條件?所謂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劉備稱帝必須建立在前一個大漢皇帝,也就是劉協去世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劉備才可以用“延續大漢法統”為理由“僭居大位”,這也是為何劉協明明沒死,蜀漢政權卻為他發喪的原因
回覆列表
劉備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他生活的年代是皇帝昏庸無能,朝政日壞,外戚和宦官交替撐控政權的時代,正直計程車大夫不是被排擠,就是得不到重用,甚至有的還被迫害致死。當官的不管老百姓死活,整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劉備想改變這一切,這時趕上了黃巾起義,朝庭沒有能力來剿滅起義軍,就讓各地來招募軍隊,抵抗起義。這樣劉備就招募軍隊,來消滅起義軍。因在平叛中有功,所以獲得了一個小的宮職。後來因不願欺壓百姓,憤而離職。後來,十八路諸候討伐董卓,劉關張三英戰呂布,使劉備聞名於各諸葛。先投靠公孫瓚,後兵敗投於袁紹。受人指點結識了諸葛亮,便拜亮為軍師,亮為劉備指明瞭發展的道路,於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有了自已的地牌兒,後漢獻帝被曹丕威逼退位,漢朝滅亡。劉備以漢景帝玄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自稱,乃是劉協的叔叔,所以世稱劉皇叔。為了延續漢朝的統治,劉備在成都公開稱帝。達到他人生的最高峰。 以前劉備靠織蓆賣鞋為生,並不斷學習,想成就一翻事業,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這樣可以凝聚人心,劉備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漢室若是爭氣就扶一把,落個功成名就,當個大官也不錯。可漢室不爭氣,這個皇帝也只能我來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