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悟空科學

    太陽已超過3月無黑子!太陽活動還在“極小值”時期,地球可能真的要降溫了,而且還可能將要進入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到底會給人類帶來什麼?

    根據科學家們目前的觀測情況來看,太陽活動真的減弱了,正如太陽黑子已經超過三個月時間都沒有再次出現,這也是研究人員判斷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所謂的“太陽極小期”的主要依據。也就是說,太陽活動進入到了低谷期,於是,部分專家認為,我們的地球很可能將要進入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小冰河期跟冰期完全不同,冰期會導致大量動植物滅絕,小冰河期則相對要暖和得多。在人類的現有記錄中,曾經也出現過所謂的小冰河期。要說跟平時有什麼不同,首先,小冰河期的溫度會比平時低一些,這會導致糧食在全球範圍內出現較大幅度的減產。

    所以,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主要以農業為主的那個時期來說,糧食減產自然就會引發社會的不穩定,現實的飢餓問題也造成了人口數量明顯減少。距離現在最近的一次小冰河期始於13世紀,大約是在200年趨於平緩,當17世紀小冰河期威力最大的時候,曾導致了北歐、挪威和瑞典的大量人口都死於饑荒。

    可以說當時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其實都經歷了比較漫長的寒冷氣候,而這些地區關於小冰河期的記載也相對更為全面。比如,在1664年到1814年之間,泰晤士河的河面的凍結次數超過了20次,當時的畫家們也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了這些他們習以為常的特殊地貌。事實上,當大家看到小冰河期相關的研究時,有的人只會將其當作是杞人憂天,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擔心地球氣候,真的可能會發生給人類帶來危險的變化。

    科學家們為什麼說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

    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對太陽活動這個詞的含義有所瞭解,其實它指的就是在太陽大氣層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包括、但不侷限於日冕、耀斑和太陽黑子。由於太陽活動在不同的時間會表現出強弱程度不同,所以,科學家們透過觀測將其平均週期確定為11年。比如,當太陽活動特別強烈的時候,我們便可以在地球上看到極光,同時還會有電離層擾動之類的特殊現象。

    不少科學家都認為,太陽活動的情況跟地球進入到小冰河期有關,所以,由於在過去的三個多月時間裡,研究人員都沒有觀測到太陽黑子的出現,於是判定了太陽很可能正在進入所謂的太陽極小期。其實,太陽極小期(太陽黑子和其他磁場活動都會明顯減少)就是11年太陽活動週期的一個極端時期,太陽活動週期的另一個極端時期則是太陽極大期(能夠觀測到的太陽黑子會明顯高於平時,我們看到的極光現象會比平時更多)。

    人類應當如何應對太陽極小期和小冰河期?

    首先,對於太陽活動正在進入極小期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大家都不用擔心,因為,太陽在此期間向地球輸出的能量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差別,大家是無法透過自己的肉眼、或身體覺察出任何異常的,更不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什麼明顯的改變。

    反而是當太陽進入到極大期的時候,更有可能造成衛星通訊中斷,這是因為太陽活動劇烈的時候會向地球發射大量帶電粒子。事實上,太陽活動進入到極小期,是否真的就意味著地球會進入到小冰河期至今並沒有定論,雖然過往的實際情況表明,太陽活動在16到17實際出現的極小期,似乎與當時小冰河期的出現存在關聯,但這些證據還存有不足。

    如果地球有一天真的進入到了小冰河期,其實大家也不用驚慌失措,畢竟現代人類社會文明已經今時不同往日。原本小冰河期會導致糧食減產的問題,其實也可以透過現在的科學技術來減少損失,至少,不太可能再像歐洲當時面臨小冰河期那樣,部分地區出現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死於饑荒。總而言之,不管是太陽極小期,還是小冰河期,我們只需要充分了解它是怎麼一回事就行,並不需要擔心地球會不會變得徹底不適合人類居住。

  • 2 # 賽先生科普

    小冰河期沒什麼好驚訝的,人類歷史上也曾遭遇到,但仍舊活了下來,就是在小冰河期的氣溫低了點而已,何況人類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今天這種地步了,何懼小冰河期,或許還能從這個方面來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科學家為什麼會預測未來幾十年內地球會遭遇小冰河期呢?

    這是從太陽活動強度的角度考慮的,比如說這兩年,已經觀測發現了太陽黑子數量明顯下降了,也就是說太陽活動可能已經進入了極小期,而太陽活動強度的減弱可能會導致地球所能接收到的輻射量減少了,也就是地表溫度會下降。

    但實際上,關於太陽活動與太陽輻射總量之間的關係似乎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嚴重,也就是說上段所說的結論僅僅代表了一部分學者的觀點,但即使如此,當太陽活動進入了極小期,對地球溫度的影響實際上也是非常微弱的,可能會下降了0.3度左右吧,遠沒有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增強溫室效應所帶來的影響大(也就是說,小冰河期或許能減弱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

    總的來說,我們不必為地球進入小冰河期而感到擔憂。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 3 # 兔斯基聊科學

    現在全球變暖是大家普遍關心的一個話題。由於人類的活動向地球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這些溫室氣體造成了全球溫度的上升。

    不過有科學家卻預測地球會在2030年左右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這可能會讓地球低溫大幅降低。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說好的全球氣候變暖呢?一會熱一會冷的這不是很矛盾嗎?

    其實是這樣的。目前人類的活動使用了大量的化石燃料,例如煤炭和石油等等。這些燃料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是一種溫室氣體。人們在釋放大量二氧化碳的同時又破壞了大面積的森林。這樣就導致了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加,從而使得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

    從裡可以看出,全球氣候變暖是主要是由於人類的活動引起的。

    圖示:全球氣候變暖

    那麼,科學家預測的小冰河期的出現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科學家認為它是由太陽的活動引起的。一些科學家透過對太陽活動週期的研究預測太陽活動將會在2030年左右減少60%左右,這意味太陽將會進入“休眠”。這樣的話,地球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就會大大減少,就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期”。

    在1645年到1715年的這70年間,地球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較為寒冷的時期。這個時期後來被稱為“蒙德極小期”。英國天文學家蒙德研究發現,地球上這段較為寒冷的時期正好是太陽活動非常微弱的時期。但是兩者是否有關聯,至今還沒有定論。

    圖示:冰河期的晚上

    因此,2030年是否會再次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只是科學家的推測。即使10年後小冰河期如期而至,我們無需驚慌。300多年以前的“蒙德極小期”的寒冷我們也挺過來了。而如今科技發達的今天,氣候變得寒冷一點人類一定能夠很好地應對的。

    此外,如果2030年真的會有小冰河期發生的話,那麼全球變暖的趨勢會得到暫時遏制。小冰河期也會因為全球氣溫上升的趨勢而變得不會很寒冷。

    圖示:冰河時期

    那時候低碳減排環境問題仍然不能忽視。如果在小冰河期我們不加節制到排放溫室氣體的話,那麼等到小冰河期過去時,地球氣溫將會升的更高而且更加難以控制。那時候我們在開始重視氣溫上升問題就會為時過晚了。

    大家說是這樣吧?這個觀點你認同嗎?

  • 4 # 鍾銘聊科學

    地球即將進入小冰期?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發布了一則報告,報告中指出,太陽活動的第25個週期峰值在2022年,之後太陽活動會下降60%,接近地球歷史上1645年小冰期時的狀態,地球有可能進入小冰期。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其實是基於以往的觀測以及模型判斷。天文學家根據以往的經驗,總結出了太陽活動週期是10-12年左右,大約每11年太陽就會發出強烈的太陽風,此時將會引起地球磁暴現象。但造成太陽活動週期的原因,現在還不知道。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蒙德極小期,在19世紀時,科學家們對以往觀測的資料進行了整理,德國天文學家斯玻勒研究太陽黑子變化時發現,在1645年到1715年間,幾乎沒有太陽黑子。後來英國天文學家蒙德總結了它的發現,並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太陽黑子延長極小期”,也被稱為“蒙德極小期”。

    科學家們根據這個思路,建立了太陽資料模型,在以往的資料觀測中,該模型的準確率達到了97%以上,也就是說這個資料模型預測未來的能力極高。

    根據該模型,科學家們預測了太陽未來的活動,結果發現在2022年時太陽活動將達到峰值,之後會降低,直到下一個峰值的到來。

    在這兩個峰值之間,地球或許會迎來小冰河期。

    太陽黑子會引起地球降溫嗎?

    雖然英國皇家天文學根據歷史總結出了規律:當太陽黑子減少時,地球就會降溫。但其實太陽黑子和降溫之間並不是必然的聯絡,這是因為能夠影響地球環境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有很多因素會導致地球增溫。

    以溫室氣體為例,當空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較低時,此時太陽光子經過地球的反射後,有一部分會被反射到宇宙中,此時地球很難升溫。當空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較多時,那麼溫室氣體會阻礙太陽光子的反射,導致地球增溫。

    除此之外,冰川也會影響地球溫度變化。我們知道,冰川中含有大量溫室氣體,比如:甲烷,這種氣體的保溫性是二氧化碳的幾十倍,而在溫度極低的環境下,甲烷會以甲烷冰的形式儲存在冰川中。

    一旦冰川融化,那麼甲烷就會被釋放出來,導致地球進一步增溫。

    冰川面積的減少,也會導致地球升溫,這是因為冰川能夠將太陽光子反射出地表,其反射率達到了50%以上,在極地地區的反射率達到了85%以上,這也是為什麼極地地區溫度較低的原因。

    最近這幾十年來,隨著人類的生產活動,導致大量的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大氣層中,除此之外人類還砍伐了許多森林,使得森林無法消化較多的溫室氣體,以至於全球變暖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話題。

    這意味著,即使英國皇家天文學會預測的結果準確,太陽黑子會減少,但地球溫度也不一定會降低,主要還是看是哪種因素對地球溫度的影響更深。

    小冰河期對人類的影響

    如果小冰河期真的來臨了會怎麼辦?

    其實小冰河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地球歷史上曾經經歷過許多次小冰河期,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次要數“明清小冰期”。

    在1550年到1851年間,我國發生了大規模極寒天氣,極端寒冷的天氣造成了農業減產,使得我國境內爆發了能源危機。

    由於這場降溫是全球性的,並且越是高緯度地區,降溫的幅度越多,農作物受災的情況越嚴重,以至於北方的遊牧民族也出現了嚴重的能量危機。

    為了尋求生存,北方的遊牧民族採取南下的措施,而明朝境內,又因為農民受災嚴重而出現農民起義等,明朝就在這場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滅亡了。

    雖然小冰河期在歷史上曾經改變過世界格局,但在科技發達的現在,我們可以使用先進的技術來應對小冰河期的到來。

    比如:如果我們預測的足夠準確,那麼我們可以提前種植耐寒性農作物,建設溫室大棚等措施來應對降溫危機。

    總結

    影響地球溫度的因素有很多,太陽黑子只是其中一個,地球溫度究竟是升溫還是降溫,其實不僅取決於太陽黑子變化,還取決於地球上冰川面積的多寡、空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人類的行為活動,以及太陽系的執行軌道等眾多因素。

    即使未來小冰河期真的到來,我們也不必太過擔心,因為目前我們的科學技術水平,可以大大減緩環境對人類的影響。

  • 5 # 御玄君的星辰大海

    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讓我們越來越關注氣候天氣的話題,小冰河期在今年也是數度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不止這種國際性的話題,我們身邊但凡有特殊天氣發生基本上都會火遍朋友圈,“我的車是不是又被砸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這三天兩頭的大雹子著實讓我有了一種每天出門必須要夾著我高價搶購的頭盔出門的衝動,萬一被砸在了地上那可咋整!?

    ▲冠狀冰雹

    我國曆史上曾先後遭受了4次“小冰河期”的衝擊,最後一次是明末清初時期。處在小冰河期天氣會相對較冷,但遠遠達不到毀滅大量動植物的程度。歷史上的小冰河期使全球糧食大量減產從而引發了連鎖反應社會動盪、人口銳減。小冰河期有一個比較顯著的特點就是天氣的差異性變化非常大,也就是極端惡劣天氣的發生的頻率會比較高。那麼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小冰河期”的出現呢?

    ▲冰凍的地球

    太陽活動週期—極小期對小冰期的出現有著怎樣的聯絡?

    之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就對太陽極小期的再次出現做過預測,大約在今年的4月份上下誤差在6個月之內,或許我們現在恰好就處於太陽活動週期的極小期。

    什麼是太陽極小期呢?所謂的太陽極小期就是在太陽活動週期中太陽黑子和閃焰出現的頻率最低也就是太陽最不活躍的時期。太陽的活動週期通常能夠直接反應地球的氣候變化,而處於太陽極小期時地球溫度會相對比較低。

    在1645年~1715年出現的太陽極小期也被稱為“蒙德極小期”太陽活動非常衰弱,持續了將近70年。而這一時期正好就處於地球的小冰河期,再加上之前幾次的太陽極小期全球的平均氣溫都會有明顯下降,所有很多人就會把小冰河期與太陽極小期聯絡起來。

    ▲小冰河期的景象假想圖

    太陽極小期與小冰河期是否有關聯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論,或許是其中一個導致小冰河期出現的因素吧。畢竟氣候的變化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並不是一種因素就能起到主導作用的。

    全球變暖對小冰河期的出現又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

    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一直在持續,今年4月全球平均氣溫就達到了有史以來第二個同時段高溫,說明地球是在不斷變暖的。那麼這不就與小冰河期導致全球變冷矛盾了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冰川融化

    全球變暖會加劇南北兩極的冰川融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光在南極就有3萬億噸的南極冰蓋冰雪融化那再算上北極呢?大規模的冰川流失會對全球洋流變化造成直接影響,而洋流的型別直接影響了所處地域的大氣,也可以說大氣和洋流是一體的。冰川的大規模融化造成的洋流變化也會直接作用於大氣,造成大氣流向發生變化也就是風向變化。會造成多種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發生,比如美歐多國遭受的暴雪襲擊。再加上兩極冰川融化附近海域海水溫度必定會有所下降,在洋流的作用下勢必會引起全球海水溫度的下降可能就會迎來受洋流變化導致的小冰河期,所以全球變暖也會成為導致小冰河期出現的一個因素!

    ▲冰凍的城市

    總結一下:小冰河期的出現,對人類的影響如何?

    小冰河期出現或許是一種福音吧,起碼能有效的減緩全球變暖。就有專家表示小冰河期造成氣溫跌幅遠遠達不到全球變暖造成的氣溫漲幅,但是小冰河期過後的氣溫回暖可能會與全球變暖形成氣溫的雙重上升,這方面對人類的影響就比較大了。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

  • 6 # 科學美少男

    普爾科沃天文臺曾表示地球將在2030年~2040年進入低溫期,並持續200~250年。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則表示小冰期會到來,但只會持續30年,應該屬於迷你小冰期。

    圖:俄羅斯普爾科沃天文臺

    地球正經受著全球變暖,怎麼畫風說變就變?小冰期人類並不是沒有經歷過,何況如今人類的科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冰期

    一提到冰期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冰河世紀》的畫面,似乎到處都是冰天雪地,實際上小冰期並沒有那麼可怕。

    圖:《冰河世紀》動畫

    動畫片中是冰期,指的是地球被大量冰川所覆蓋,嚴重的時冰川會蔓延到赤道附近。地質學家推測,地球上甚至出現過幾次連赤道都被冰封的現象,取名為“雪球地球”。休倫冰期可能就是其中之一,生物只能出現在海中厚厚的冰層之下。

    圖:休倫冰期雪球地球假說

    每次冰期都伴隨著動植物大量的滅絕。有科學家推測,大熊貓就是度過了最近的一次冰期的少數物種之一,由於地球環境惡劣,食物稀缺,所以從食肉演化出了食草的本領。

    小冰期

    小冰期則是屬於溫度相對較高時期的低溫時期,持續時間較短,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個概念不應該存在,只是正常的氣候波動。小冰期並不會造成物種大量滅絕,但是由於溫度較低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出現饑荒。

    人類經歷了數次小冰期,明朝滅亡小冰期就是誘因之一。明清小冰期,持續了300多年,沿海地球例如廣州,福建等地區都出現了厚厚的積雪,長江也出現冰層,北部地區,用毛主席的話說就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常年低溫還會造成乾旱,有些地方多年,甚至十多年不下雨。食物減產與物資匱乏帶來的壓力,朝廷也是力不從心,但是糧餉還得發放,稅收不能停,於是引發農民起義。

    歐洲同樣是饑荒、戰爭,大量冰川挺進歐洲北部地區,東歐一些國家凍死人是常有的事,這是一個至黑至暗時期,這裡不贅述了。

    圖:歐洲小冰期畫作

    平常太陽總會向四處吹出大量高速帶電粒子流,也叫太陽風。地球的磁場可以抵禦粒子流落到地球附近,從而避免干擾地球衛星及地面用電裝置及電解帶走水資源。有些時候太大了會形成太陽風暴,地球如果被波及就會出現磁暴現象。

    圖:磁場是地球的保護傘;極地極光的形成

    太陽風暴與太陽黑子的出現息息相關。當太陽某些區域溫度相對較低,亮度較暗,就會呈現出黑色的斑點。

    圖:太陽黑子,及地球大小的參考

    黑子一般並不會單獨作戰,它們主要是由於太陽磁場極度混亂,不均勻,不規則的活動造成的。下面是太陽的磁場圖,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圖:凌亂的磁場

    太陽磁場每隔11年就會完全顛倒一次,黑子數量隨之呈現11年的週期性變化。當達到峰值,伴隨著耀斑出現,釋放出大量能量,促使日冕(太陽大氣,引力較小)拋射出高溫的帶電粒子流,即太陽風暴。

    圖:黑子、耀斑與能量釋放

    小冰期是否會到來?

    科學家認為太陽將要進入極小期,黑子的數量在逐漸減少,並且曾經出現過三個月內幾乎為零的現象,預示著太陽輻射的強度再減弱。

    圖:黑子數量歷年記錄,左下角就是人類12世紀~16世紀經歷的多次極小期

    如果把溫度曲線與太陽黑子曲線進行比對,就會發現它倆是息息相關。

    圖:溫度曲線與太陽黑子曲線比較

    而近年來,黑子數量銳減又出現,似乎又要重蹈覆轍。

    圖:最近幾年太陽黑子走勢

    溫室效應

    對於地球光考慮太陽能量釋放,不考慮地球對能量的吸收是不全面的。就目前而言我們正經受著溫室氣體劇增的困擾,此時此刻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漲才應該是我們所擔心的,而不是擔心冰川凍住。

    圖:二氧化碳排放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未來的降溫並不足以顯著減緩人為的溫室效應。中國科學院秦大河院士曾在2015年表示,未來2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0.3至0.7攝氏度,而從小冰期的模型來看會使地球溫度降低0.3度左右,二氧化碳減排任重而道遠。

    退一萬步假設

    事情都要做最壞的打算,如果地球達到了明清小冰期的溫度,防寒保暖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糧食問題,不過這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會有太大問題,對於貧窮落後國家如何進行人道主義救援,或許才是最壞情況下應該考慮的。

  • 7 # 科學船塢

    太陽活動或正在經歷極小期,這會對地球氣候產生哪些影響?是不是預示著地球要進入小冰期了呢?

    太陽活動極小期

    2012年,日美的科學研究小組曾表示太陽活動在近20年以來呈現出逐漸減弱的趨勢,如果這種情況繼續,地球可能進入到一個變冷的週期內。研究小組使用位於日本長野縣的野邊山太陽觀測站,對太陽進行了長期觀測,發現了上述的這一結果。至於這會不會導致地球變冷,研究人員表示還需結合目前地球氣候正在變暖的趨勢,所以現在還無法斷言。

    種種跡象表明,太陽活動或可能正在經歷極小期。

    什麼是小冰期?

    冰期,顧名思義,就是地球進入到一個變冷的週期內,冬季更加寒冷,河流冰封,大雪覆蓋。在我國明清時期就曾發生過一次小冰期,大約從明代中葉開始,至清光緒年間,斷斷續續出現了三個較為明顯的寒冷期。其中1645-1715年是最寒冷的一段時期。在小冰期內,氣溫降低,糧食減產,在以農業為主體的古代社會,這會成為誘發戰爭的導火索。

    1645-1715年又被稱為蒙德極小期,在這長達七十年的時間裡,世界各地的天文記錄中有關發現太陽黑子的記錄很少很少,平均每年只有一兩個,按理說不應該這麼少。人類自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正常來講,就算當時的天文學家還沒有建立起日常觀測太陽黑子的習慣,就算是偶爾觀測一下,也不應該那麼少。這表明在那七十年間,太陽活動是極度衰微的,當時的北美洲與歐洲都異常的寒冷,倫敦的泰晤士河甚至都整體結冰了,居民都可以在河面上溜冰娛樂了。

    氣候變化與太陽活動的聯絡

    太陽活動,簡而言之就是太陽大氣層以內一切活動現象的統稱,包括太陽黑子、耀斑、日珥、日冕等,太陽活動減弱代表著發生這些現象的次數降低。次數處在較低值時,太陽平靜。太陽黑子數量的多少有著11年的週期性。

    太陽活動降低,是否預示著地球變冷?

    雖然說太陽活動減弱時,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總量會有所減少,但是我們需要知道,太陽到達地球的輻射包含了多個電磁波波段,而造成地表升溫的是可見光波段,地球接收這部分的輻射並不會減少,可能還會有所增加,繼而導致地表升溫,這與我們原先預想的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

    其實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沒有完全證實太陽黑子活動極小期與地球氣候變冷存在多少的因果關係,這是因為科學家們還沒有真正的觀測到極小期,並不特別清楚極小期會對地球環境帶來哪些具體影響。

    無論太陽活動的週期性變化在地球氣候變化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我想都沒有溫室氣體扮演的角色重要,如今全球氣候正逐漸變暖,即便太陽活動減弱能夠導致地球些許降溫,但地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它也是無力改變的。

  • 8 # 江南曉月912

    不要信,也就不要預測,更不要防範。

    理由很簡單,大機率的事情是,一百個科學家就有一百種預測,宇宙氣象變幻莫測,或許總要一個蒙對的。但肯定有99%的是蒙不對的。

    即使是在大自然間(不說地球,不說宇宙),人類是渺小的,真要面對“天災”,絕絕絕絕大多數的人壓根就是無能為力的。

    中國有個成語叫杞人憂天,你不是專業的“科學家”卻胡思亂想,容易患精神病的。還是輕輕鬆鬆過好當下 陪伴好家人、朋友,做好手中的工作,這樣才有意義。

  • 9 # 環球科學貓

    我們地球是越來越冷了?科學家發現太陽黑的還在不斷減弱,並且正在進入“衰弱”期,是真的要進入到小冰河時期嗎?然後來改變我們的地球氣候狀態?對於地球的氣候變化如今是“各有各”的理由,並且還具有一定的論點支援,下面我們來看看情況,氣候到底是如何發展,小冰河會到來還是我們地球氣候會不斷上升。

    根據科學家的監測資料來看,如今的太陽依然是保持在“減弱”的趨勢之中,其中太陽黑子的活動依然保持最低狀態。同時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專家指出,已經超過數月沒有看到太陽黑子的變化,這意味著太陽活動的最弱期即將到來。但是部分的專家卻出現了不一樣的觀點,那就是我們地球可能進入到小冰河時期,也就是說地球會走向“極寒”的狀態。

    小冰河的氣候到底是什麼樣子?

    在科學記錄的歷史之上,小冰河時期主要是長期穩定的低溫狀態,導致我們全球多處地區遭遇冬天異常寒冷,也就是比我們常年的冬季天氣情況還要“寒冷”,這就是科學家們稱之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而前面這句話我們可能重點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多處”地區,也就是說並非是整個氣候狀態都會進入到“極寒”狀態,按照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曾指出,在歷史上有三個比較寒冷的“冬天”。

    分別為1470—1520、1620—1720及1840—1890年期間。而最冷的時候就是在17世紀,特別是在約1650—1700年間,也就是我們說的第二個寒冷冬天。在這段時間之中,IPCC也說是我們地球進入到了小冰河時期,中國明嘉靖年間也有這個記錄。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小冰河或者公認的小冰河時期,這個時間段出現了一場的寒冷模式。

    從這種記錄的氣候模式來看,就如我們說的全球變暖發展趨勢是一樣的,科學家認為隨著全球變暖的持續發展,“極端性的寒冷”天氣會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所以天氣會在部分時段變得越來越冷。而對於小冰河如果真的出現了,那麼也只是針對部分地區的一個氣候變化,並不會全部進行大改變。

    太陽黑子活動如今是什麼樣子?

    根據5月釋出的最新太陽黑子活動情況來看,科學家認為太陽黑子還將持續走低,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小冰河時段。按照《每日郵報》的說法,那就是地球將在未來10年進入到小冰河時期,科學家警告稱太陽將在2030年“休眠”,這將導致地球氣溫大幅度下降、使得地球步入“小冰河期”。因為在2030年左右,太陽的活動將會減少60%,屆時很可能會進入到小冰河時代,所以2030年可能是氣候的拐點。

    同時在2020年,美國宇航局(NASA)專家認為,我們地球也會因為冰川快速融化,北極洋流變得更加湍急,從而導致大氣環流出現不穩定性,導致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時期,所以確實不少的科學家都認為我們地球要進入到小冰時期,而2020年這個觀點是比較符合全球變暖的趨勢,它並不違背全球變暖的說法。所以說,我們是無力反駁的,確實氣溫上升之後,我們冰川會加速融化,從而導致更多寒冷水流入到海洋之中,確實也會導致環流的變化,“冷熱不均”必然引起海洋區域的波動。

    那就是地球要進入小冰河時期了?

    然而建立在這個觀點的基礎之上,以前至少90%以上的科學家還是看到地球會持續變暖下去,而美國宇航局(NASA)的專家最多定義為是“異常寒冷”。雖然透過如今的太陽黑子變化來看,我們太陽活躍程度確實屬於“低迷”,但是接下來它將進入到新的活躍時期,所以這就引發了大家的問題,進入活躍期,那不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就不可能了?

    從現有的科學資料分析來看,沒有證據表明我們太陽黑子與地球進入小冰河是存在關係的,上一次的明朝小冰河時期可能也只是一個巧合,所以具體地球是否進入小冰河時期,如今都沒有辦法給出確定答案,反正“兩方”科學家或者專家都是爭議不斷,沒有停止過,因為都是根據現有的記錄資料來進行確定的,所以綜合情況來說,太陽的活動雖然確實對地球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會不會帶來小冰河還不能確認。

    綜合情況而言,科學家或者專家說的都是“有理有據”,但是地球的氣候變化主要問題如今還是全球變暖,並且是真的“越來越熱”了,如今四季不明顯,夏季也比以前來得早,除了熱我們就只感受到冷了。

    所以如果真的出現小冰河,說不定還是好事情,將人類活動引起的地球上升緩解一下,你覺得呢?

  • 10 # 想法捕手

    其實不必過分擔心,即便進入小冰期(Little Ice Age),對我們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什麼是小冰河期?

    當提到冰期,或者說“冰川時期”,大多數人常常想象洞穴人,長毛象以及廣闊的冰原。就像那些影視片中揭示的發生在更新世(約260萬至11700年前)或石炭系晚期到二疊紀早期(大約3億年前)的場景。

    在地球的冰川歷史中,一千米高的冰原曾覆蓋了大陸的大部分,這些冰原的存在也確實影響了遍佈世界各地的氣候。

    事實上,在大約在7.2億至6.35億年前的史前時代,有證據證明整個地球要麼被冰封住,要麼可能存在大量冰層覆蓋,只留赤道附近的一層薄薄的淤泥。

    現在的土衛二:歐羅巴或許就處於這樣一個“冰期”,但真正的冰河時代和小冰期還是大不相同。

    歷史上的小冰期

    小冰期並不神秘。人類早就經歷了從14世紀初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期的漫長小冰期,全球並沒有像史前冰河時代那樣被深深凍結。

    雖然小冰期對人類社會也造成了一些災難,但人類文明程序的大趨勢並沒有被小冰期所阻擋,大航海時代開啟了探索新大陸,隨後便是對新世界的殖民。

    當然,小冰期時期發生了許多對人類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

    大饑荒

    從1315年春天開始,寒冷的天氣和暴雨就摧毀了整個歐洲的農作物和牲畜。階級鬥爭和政治紛爭在歐洲世界越演越烈,國家動盪不安,數百萬人挨餓受凍,為中世紀後期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黑死病

    由老鼠和跳蚤作為傳播媒介的黑死病,爆發在14世紀中葉,對歐洲、北非和中亞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據估計,它造成了7500萬人死亡,其中包括30%至60%的歐洲人口。後來一些專家將黑死病疫情與小冰期的食物短缺聯絡在一起。據稱小冰期削弱了人類的免疫系統,同時讓老鼠繁衍生息。

    獵巫

    在1484年,教皇順應民眾的情緒,將小冰期帶來的寒冷和由此造成的災難歸咎於女巫的存在。這樣的宣告開啟了大西洋兩岸歇斯底里的指責和女巫處決的時代。

    歷史學家已經證明,歐洲女巫審判的激增與16世紀和17世紀的一些小冰期最糟糕的氣候時間段是一致的。

    滿族入主中原

    17世紀上半葉,異常寒冷、乾燥的天氣也造成了中國的饑荒與洪水,使得當時的明朝逐漸衰弱。

    農民們無力交稅,吃不飽穿不暖便開始起義,到1644年推翻了大明的政權。也才給了北方的滿族入侵中原的契機,越過長城,與叛軍結盟,最終建立起清朝。

    三十年戰爭

    整個中歐的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間殘酷的三十年戰爭與小冰期有關。寒冷的氣候限制了農業生產,抬高了糧食價格,助長了民眾的不滿情緒,削弱了歐洲大國的經濟。

    這些因素間接地使該大陸大部分地區從1618年到1648年陷入戰爭。

    科學是如何判定小冰期的氣溫的?

    在繪畫、航海日誌、科學檔案以及其他歷史著作中,不難發現在這段時間裡,歐洲許多地區的天氣氣候都比現在更寒冷。

    但那時的人們並沒有留下準確的天氣記錄,現在的科學家只能透過一些間接方式來推測小冰期時代的氣候資料。例如,珊瑚生長、湖泊沉積物的岩心、常年積雪地的冰芯以及古樹的年輪。這些都能反應出一些區域或全球在小冰期的氣候情況。

    這種氣候測量方式稱為代理記錄。在小冰期期間,北半球打多數山區的冰川都在生長,北半球的平均年氣溫比公元1000至公元2000之間的平均氣溫低0.6°C。

    從格陵蘭島西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不列顛群島和北美西部收集到的代理記錄表明,在這些地區的平均氣溫一起下降1–2℃之後,每一次都還會持續幾十年的酷暑。

    然而,這些區域氣溫的下降很少同時發生。此外,中國東部和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氣溫一直相當穩定,而南歐、北美的密西西比河流域以及非洲和亞洲的部分地區則變得更加乾燥,乾旱一次持續幾年。

    所以,小冰期並不就是說會變得冰天雪地。

    是什麼導致了小冰期呢?

    這個並不確定,只能說包括了很多因數。比如,太陽黑子數減少、火山爆發的影響,大氣迴圈中的不規則波動。

    雖然小冰期並不是真正的冰河時代,但人們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個與影響世界上許多不同地區的各種氣候變化有關的重要現象。

    地球的氣候變化通常是波動的,所以地球歷史上涼嗖嗖的這450年,並不是鋼板一塊,也有溫暖的間隔。比如,最近的氣候變暖(由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共同造成)始於小冰期結束並一直持續到今天。

    另一個例子是極具爭議性的中世紀暖期,根據一些科學家的說法,這段時間大概是公元900到公元1300。然而,與最近的變暖時期不同,對於造成中世紀暖期的原因以及它是否發生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總結

    小冰期的到來,並不會對現在的人類構成太大的威脅。每一次寒冬的來臨,也並不意味著長毛猛獁的迴歸。相比於自然的週期變化,人類對氣候的爭論,更多是擔心我們正處於自己製造的末日前夕之中。

    人類文明發展至此,在保證族群延續的問題上,我們已有足夠能力處理這顆行星上能出現的任何災難,能毀滅我們的或許不是天災,而是人禍。比如由核爆炸引發的“核冬天”,由碳排放引發的“全球變暖”。

  • 11 # 李志勇LZY

    我從事天地基礎科研,古天文地理規律瞭解很少,但可能地球將會出現低溫期,試給理由供參考。

    因為,地球溫度被世界人口增多;到處開礦;工廠林立;城面積高;硬道路長;機汽尾氣;等建設後。所以,才導致地球折日光熱,才溫度升高。為什麼當代科學家,預測將要出現小冰河期,是否如下:

    宇宙使用基本元素週期,最初差異微旋集原分子;物質存構體;塵粒在隕衛;木地又恆星;活立體空間。

    各種宇空分支獨立多樣宙間互益共運,故此,他們會在各自不同溫度電位磁力影響下,相互調解有關星間的距離。

    我看現在的地球;從地面建設增多設高;地球空間不斷升溫高闊;好多地表水蒸被蒸上空;時地瀑雨大雪;各陸地水位還再下降;疫情黃災森火難控。地球氣溫升高之後,日凸光熱咬地凹溫差旋轉時。

    地球溫度還在升高,必然加大太陽與地球間距離,近日地月三星,相互執行不永總正圓動,當地球遠離太陽光照,表面光熱接觸略少,難免出現低溫,科學家說法會有道理。

  • 12 # 沙漠的森林

    以後地球沒有什麼小冰期只會越來越熱,因為工業氣體排放越來越多,產生的熱量也越來越多,城市化建設造成的植被減少,地面和樓體導熱面積增大也會加劇地球溫度的上升。所以說地球小冰期不科學的無稽之談。

  • 13 # 科學黑洞

    網上有新聞說太陽活動減弱,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大約有兩個時間2020年和2030年。銀河系內數千億顆恆星,太陽僅僅是其中普通的一顆,但對於地球生物來說是最重要的能量來源。太陽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氫和氦在高溫作用下,成為等離子體。核心處在進行著劇烈的核聚變,其表面上猛烈的爆發出輻射風暴把光和熱帶到地球。太陽活動例如黑子、耀斑等會影響其輻射的能量值,這對於地球來說影響的就是溫度變化,例如本問題中所說的小冰河期

    太陽內部每秒鐘有6億噸的氫核聚變生成5.95億噸的氦,損失的500萬噸質量轉換成了能量,這相當於10億個百萬噸級的氫彈威力。太陽核心處的核聚變發生在一個小區域內,這個區域內可以持續保證高溫和高壓。太陽核心的核聚變程度是動態穩定進行的,當核聚變較劇烈的時候釋放出巨大能量,會膨脹太陽核心,膨脹的太陽核心意味著壓力和密度的減小,因此核聚變和緩慢下來。當核聚變放緩向外釋放的壓力減小,那麼在太陽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太陽核心緊縮核聚變開始劇烈進行。這是一次週期性的動態變化,太陽核心處的核聚變時強時弱。

    NASA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資料收集建立出的太陽活動預測模型,發現太陽黑子的數量在持續性的變少,太陽活動的減弱意味著輻射能的減少,大約從2020年開始到2070年這五十年間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簡單理解就是整體溫度可能有所下降。這樣的時期對於太陽來說被稱為“太陽活動極小期”,上一次極小期發生在17世紀,導致了全球氣溫的降低。

    NASA的報道稱太陽黑子活動在2014年是巔峰時期,隨著時間太陽黑子逐漸減少,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但是對於地球的影響科學家認為根本不需要擔心。太陽在活動極小期內輻射量減少7%,但是可能導致地球的平均溫度僅僅變化0.3攝氏度左右,這個程度遠遠沒有溫室效應給地球升的溫度。

  • 14 # 宇宙觀察

    太陽作為方圓4.22光年範圍內唯一的一顆恆星,一直以來就是地球所有動植物的唯一能量來源,可以說太陽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地球上物種的生死存亡

    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講的就是太陽提前氦閃導致的災難迫使人類駕駛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而在一些科幻電影中也出現過“太陽核聚變反應強度減弱,人類發射核彈飛船重新啟用太陽”的情節,這些雖然都只是科幻故事,但卻實實在在的指出了太陽對人類以及整個地球的巨大影響。

    從恆星物理角度來看,我們的太陽確實存在週期性的“休眠”,但這種休眠不是說太陽從此“降溫熄熱”,而是指太陽活動進入一個低潮期,這個時期內太陽仍會釋放出光和熱,地球溫度也不會發生什麼大的變化。

    宇宙中所有恆星的光度其實都是在逐漸增加的,太陽作為一顆黃矮星,其光度每隔1.1億年就會增加1%,因此我們的地球只能在太陽系宜居帶內再待10到20億年,這個時間過後太陽系的宜居帶就會後退到火星甚至是木星軌道上,地球將變成一個草木生煙的死亡星球。

    其實相比太陽休眠期給地球帶來的變化,人類工業革命以來釋放的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其實對地球的影響更大,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了全球變暖帶來的危害,所以低碳環保才會被倡導。

    可惜的是人類文明已經離不開工業了,沒有工業就沒有今天人類的高科技生活,所以的工廠很可能會遷移到太空甚至月球以此來恢復地球的環境,總而言之我們並不需要擔心太陽未來可能進入的低潮期。

  • 15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現在在網路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報道,說是地球已經進入冰河時期,大部分割槽域的氣溫會出現下降的情況。從歷史監測資料來看,在一定的時間範圍,的確有這樣的趨勢,但也不至於像電影《後天》展示的那樣嚴重,大可不必恐慌、不知所措。下面我就給大家簡要分析一下2020年地球會不會進入小冰河期:

    一、冰河期的概念

    從概念上來看,冰河時期是指地球上存在那麼一個時間段,大範圍的地區氣溫下降,陸地和海洋都被冰雪或者冰層覆蓋,從而改變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生物的生存環境也遭到破壞,宜居帶嚴重縮減。根據地質探測和相關研究表明,地球上的確存在週期性的冰河時期,根據週期長短和影響範圍的不同,又把冰河時期分為大冰河期和小冰河期。

    在大冰河期,可能整個地球都被冰雪或冰層覆蓋,它的週期很長,經過估算應該在1.5-2.5億年之間,目前能夠探測發現的,地球上曾經發生過4次大冰期。大冰河時期的形成,目前推測可能是由於太陽繞著銀河系中心週期性的運動所致,當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的遠心點時,我們所處的太陽系的整體溫度就會逐漸降低。

    關於小冰河期,這個也是科學界關於冰河時期爭論最多的地方,有人認為根本不存在小冰河時期,理由是在兩個地球溫度處於高位的時間點之間,肯定會存在一個低溫區間,這是一種正常的氣候波動。但相當部分的科學家還是認為,這種氣候變化具有明顯的週期性,一般是3-4萬年一次,已經超出了氣候波動所帶來的影響範圍,因此,可以定義為迷你冰河時代”。而且其週期性的時間間隔正在不斷地縮短到1萬年左右。

    二、小冰河期的成因猜測

    雖然科學界關於小冰河期的成因問題爭論較大,但透過監測發現,小冰河期的形成與太陽活動週期性的變化存在一定關聯。也就是說,當太陽活動有明顯減弱時,一定程度會影響到地球的溫度,有人甚至預測下一次的小冰河時期可能在2030年出現,持續時間為60-100年,屆時太陽活動將會減少60%左右,這是很多科學界人士持有的觀點。但從目前來看,太陽活動的強弱與地球氣候的變化程度到底有什麼關聯機制,還沒有令信服的定論。

    三、太陽活動與地球溫度到底有沒有關係

    我認為,即使如很多人說的到2020年或者2030年左右,太陽活動會下降60%,也不等同於太陽的溫度下降60%,當然更不會等同於地球溫度下降60%。我們都知道,太陽活動的強弱,是由太陽黑子的爆發強度和太陽磁場的變化來決定的,而太陽黑子的爆發和太陽磁場的變化是呈現每11年輪迴一次的週期性,透過觀測,在這11年中太陽黑子活動強度降至最低時,我們地球的平均溫度也沒有出現明顯的降低。

    另外,更重要的是,太陽活動的變化不會影響太陽輻射能量的顯著改變,所以地球接受太陽輻射的強度也不會因太陽活動的變化而改變。而且,從全球氣溫監測的資料來看,目前我們地球整體的溫度還是呈緩慢上升趨勢的。

    基於以上分析,我覺得2020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的論斷是缺乏必要和充分的科學依據的,它只是由近年來地球區域性地區遭受嚴寒天氣所引發的一種思考和猜測,需要指出的是地球整體溫度並沒有呈下降趨勢,這點很關鍵。大家在對待一些事件時,需要全面地考慮和分析問題,這樣才能正確地理解和作出應對。

  • 16 # HDHDjdjsudu

    我要這天。再不能著我的眼。我要著低。再不能。阿明有我不由天。只要大喊一聲。天地不仁。就能境界提升。小冰河時期算什麼。麼洗我不是主角

  • 17 # 火星一號

    早在2011年,就有研究[1]預測,地球有可能在未來幾年進入小冰河期。那麼,為什麼說地球在未來幾年有可能會變冷呢?這會對人類產生什麼影響呢?

    雖然地球內部會產生熱量,但地球表面上的熱量大都是來自於太陽。如果地球上變冷了,都是因為地表接收到的太Sunny變少了。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一個原因是大量灰塵進入地球大氣中,它們會大量反射太Sunny,超級火山大規模爆發、大型小行星撞擊地球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還有一個原因是太陽活動降低,導致太陽輻射量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地球不會被完全冰凍,但溫度也可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引發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出現小冰河期。

    根據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規律,天文學家預測,太陽活動在未來幾年將會處於低水平,這會導致地球降溫。早在數百年前,天文學家透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數量遠低於平均水平,而在那時,地球上出現了長達幾十年的小冰河期,歐洲冬季氣溫下降了1至1.5攝氏度。因此,太陽活動減弱和地球溫度降低被認為存在因果關係。

    據估計,當太陽活動在未來幾年處於極小期時,地球的平均溫度將會下降大約0.3至0.4度。而全球氣溫已經比幾百年前升高了1度,所以這種降溫幅度並不會讓地球進入小冰河期,只會讓全球變暖得到一定的緩和。但在地球上的某些區域,溫度可能會有超過1度的下降。

    從長遠角度來看,太陽輻射只會變得越來越強,因為太陽的核聚變速率在不斷加快,每秒產生的能量也會越來越多。早在四十多億年前,太陽剛誕生不久,那時太陽產生的能量只有現在的70%。而在距今十幾億年後,太Sunny度將會比現在增加超過10%,導致地球溫度變得過高,液態水將不復存在。在那之前,人類需要想辦法應對逐漸變熱的太陽所造成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Georg Feulner, Are the most recent estimates for Maunder Minimum solar irradiance in agreement with temperature reconstruction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1, 38, L16706.

  • 18 # 宇宙探索

    地球表面溫度的變化主要受太Sunny照射的影響,雖然地球核心溫度也高達幾千攝氏度,但相對於太陽照射到地球的熱量,地球核心的高溫對地球表面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一般來說,太陽時非常穩定的,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也非常穩定,但也不排除某個時期內太陽活動出現微弱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就會對地球表面溫度有所影響!

    科學家們透過對太陽活動的不斷觀察發現在2020年前後太陽活動將會有所減弱,稱為“太陽活動極小期”,時間一直持續到2070年前後,持續報個世紀!不過太陽活動的減弱並不會給地球帶來很大的溫度起伏,平均溫度估計會下降0.3攝氏度左右,不排除某些地區的溫度變化會相對較大!

    這樣的溫度變化對於地球氣候的影響也會非常明顯的,不過在溫室效應越來越強大的背景下,0.3攝氏度的下降會被溫室效應造成的氣溫升高抵消掉,總體來看,地球平均氣溫還是會升高的,只不過升高的幅度會有所降低!

    長期來看,沒有人能阻止地球溫度的升高,這並不是因為溫室效應,而是因為太陽核聚變的速度越來越快,太陽輻射強度越來越強,同時在漫長的時間之後,太陽會逐漸向紅巨星過渡,這意味著太陽體積會逐漸膨脹,距離地球更近!所以地球溫度升高是必然的,在遙遠的將來地球也將不適合人類生存!

  • 19 # 種植恆星

    小冰期確實存在,但並非你我想象中的那樣可怕,舉個例子好了,在公元1645年到1715年這段時間當中,全球各地都出現了極端寒冷的氣候,例如當時中國的福建省,廣東省,甚至是海南省都狂下暴雪。

    在極端嚴寒的天氣之下,全球的人口大幅度的銳減,而且有些資料認為,中國明朝的滅亡,就和小冰期的影響有很大的關係,因為糧食作為的減產,導致社會越來越混亂,最終明朝在種種打擊之下就滅亡了。

    那麼小冰期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有些人認為和太陽的活動有關係,例如在1645年到1715年這70年當中,當時的天文學家幾乎沒有觀測到太陽黑子的出現,於是有些研究者就認為,當太陽的表面活動趨於平靜的時候,地球就會出現小冰期。

    但這種說法一點都不靠譜,科學家們曾經進行過科學計算,結果顯示即使太陽黑子,日冕等活動完全消失,地球的表面溫度最多隻會下降0.3攝氏度左右。

    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即使在未來的數十年當中,太陽將會進入一段平靜期,地球也不會因此進入小冰期,那麼真正會造成地球溫度大幅度下降的因素,實際上還是地球內部的一些原因有關

    明朝之所以會如此寒冷,是因為火山灰遮擋了太Sunny,當大量的太Sunny無法直射到地面的時候,地表的溫度自然就會下降。

    另外太Sunny的減少肯定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於是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之下,當時的人類社會就發生了種種危機,而今天人類的科技發達,即使出現極端嚴寒的小冰期,我們也不會像古人一樣自亂陣腳……

  • 20 # 來看世界呀

    傳言到2030年前後,太陽活動將下降60%,使地球迅速降溫,導致地球小冰期的出現,但這種說法只是誤解,由太陽活動導致的地球降溫可能還比不上溫室效應導致的升溫。

    小冰期地球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先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的,人類可是從幾百萬年前一直延續到了現在,連赤身露體的原始人都沒有造成亡種,對於科技發達、擁有眾多保暖手段的現代人來說更是不足為懼,只不過小冰期的出現必然會導致全球農作物種植範圍和產量的變化,對人類的生存還是有一些影響。地球將進入小冰期的說法來源於國外媒體的一篇文章,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數學教授瓦倫丁娜·扎爾科瓦根據近些年太陽黑子活動規律,自制模型預測太陽的活動規律,認為2030年前後太陽黑子、日冕丟擲物等會降低60%,而不是說太陽釋放的能量將降低這麼大的幅度。這位教授也並沒有對地球2030年的氣候做出預測,地球將出現小冰期的說法只不過是媒體的誤解,藉助媒體釋出此研究也是想讓更多的人參與近來以驗證他的模型是否準確。

    而且地質學研究表明,地球歷史上的一些小冰期更多的是由於火山活動等造成的,是由於大氣層的緣故導致的到達地面的太Sunny的直接減少。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一種臨時現象,是由於磁場的活動造成的太陽表面區域性溫度降低,相比周圍低1000℃左右,在太陽炙熱的表面之中,相應的區域就顯得比較黑,被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每11.2年有一次較大規模的集中出現,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產生影響,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極和赤道的大氣環流作經向流動,從而造成惡劣天氣,使氣候轉冷。太陽有一些週期性的活動,會對地球的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儘管週期性活動的的間隔時間比較穩定,但是太陽的這種週期性的活動現象又呈現出每個週期強弱不同的特點,現在仍沒有辦法可以準確地根據太陽黑子等太陽表面物質活動規律準確預測地球的氣候變化。

    這位教授的說法也並未在科學家成為主流,科學家們更多地認為,未來太陽活動強度的降低帶來的氣候變化,甚至還比不過溫室效應帶來的全球升溫。不管地球氣候將如何變化,人類要做的就是趕緊提升自己的科技實力,以便面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不良氣候事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