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棲哈丶

    詩句出自《詩經》裡的《采薇》篇,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了。但是為何能成為千古名句呢?確實值得思考。

    《詩經》成書於春秋時期,但它的產生可能更早。按中國歷史朝代劃分,夏商周,春秋戰國秦,這樣看來,《詩經》的內容,囊括的至少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事物。它必然會反映那個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的社會面貌。

    這首《采薇》,就是寫的戍邊的征夫退役還鄉的感慨。尤其是像“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樣的句子,讀起來總讓人百感交集,心中有著無限的酸楚。

    奴隸社會等級森嚴,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顧老百姓的死活,他們會頻仍地發動戰爭,到各地去征夫戍邊。勞動人民完全沒有人生自由。儘管如此,那時候因為人口少的緣故,自然環境,自然風景都還不錯。這一點,也是我們從詩句中可以體會到的。甚至在許多古詩中也能領略這樣的風景。那就是“楊柳依依”。古人習慣將楊柳合稱,古詩文中楊柳通用,泛指柳樹。依依:輕柔的樣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這就表明,看似簡單的楊柳,卻寄寓著人的無限情感思想。哪怕離家多年,腦海裡念念不忘的還是這個畫面。

    這樣借美好的自然風景來表達內心感情的方法,直到如今,人們也很喜歡。毛主席也有名句“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楊柳是美好的,對故鄉的懷念就在她那婷婷嫋嫋的柔軟枝條中。

    關於這句詩就說這麼多。為什麼能成為名句,因為它能借景傳情,也是一種睹物生情!

  • 2 # 浙江湖州羅林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四句出自《詩經》小雅〈采薇〉篇。〈采薇〉寫的是古代戍卒邊塞士兵的艱苦生活經歷。緊張激烈的軍旅生活,思歸家鄉的心情,頭頂雨雪,腳採泥濘,身受嚴寒,忍飢挨餓,所帶乾糧極少,靠採集野菜(采薇)充飢。更何況家鄉遙遠,歸程無期,一別經年,不知家人怎麼樣了?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得迴歸之際,怎不能百感交集呢!終於有了與家人團聚的時刻。一連串的回顧與聯想,湧現心胸。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短短四句詩,平平道來,卻充滿著強大的感情力量。回想當年是春柳盪漾的季節離開了溫暖的家,而今歸來已是雨雪之中的人。這時間上的往來,是生命的往來,也是歡樂和痛苦的往來。令人讀後,不禁黯然神傷。

    歸來的主人公透過季節景象不同變化,以昔日的"楊柳依依“,來對照今日之“雨雪霏霏”,表達出人物內心的痛苦程度,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更顯出了詩的藝術概括力量。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四句是千古名句,可視為《詩經》三百首中的一流佳作,它的藝術魅力來自對生活的高度概括,詩的藝境是情與景的和諧完美的統一。

  • 3 # 山之石

    簡潔凝鍊,對仗工整,寫的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卻也是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畫的是再平常不過的景,卻也是幾乎每個人都見過的景;離鄉與返鄉,楊柳和雨雪,樂景寫哀,哀景寫樂,明麗中帶著鄉愁,那是觸動千百年來多少人心絃的共鳴,所以是千古傳誦的名篇,

  • 4 # 沖天一鵠2017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四句詩出自《詩經》小雅“”采薇”篇。全詩如下:

    詩經·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詩經》小雅“”采薇”篇全詩並不見好,談不上名詩佳作,但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卻成為全詩裡的千古名句,為世人廣為稱頌和流傳。

    在這裡,我們就必須首先明白一首千古流傳的名詩佳作的評判標準。

    一,名詩佳作必須語言通順流暢,不拗口,適合普通大眾朗讀和吟誦

    一首詩是不是名作,首先是必須要做到語言通順流暢,易於為人民所吟誦和稱頌。

    只有為廣大人民所接受和吟誦、稱頌的詩歌作品,才有可能上升成為名詩佳作。反之,一個艱深晦澀、不被人民群眾所接受和朗讀、傳頌起來比較拗口的詩歌作品,它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為名詩佳作的。所以成為名詩佳作的首要前提是語言通順流暢,為普通人民大眾所接受和傳頌。

    二,名詩佳作必須語言優美

    詩歌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就詩歌語言要求通順不拗口而言,來自老百姓和民間的口語也可入詩,但是口語化的詩,卻不能成為名詩佳作。口語化的詩不能成為名詩佳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詩歌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是卻高於生活。或者我們這樣說,詩歌是使用高於生活的書面化文學化的高雅的語言的藝術。

    因為詩歌是使用高於生活的書面化文學化的高雅的語言的藝術,所以詩歌的語言要做到優美生動,文學氣氛濃郁。

    三,名詩佳作必須講究藝術美

    詩歌區別於一般的文學,它也是一門藝術。詩歌不僅要講究使用流暢的書面化的優美生動的語言,而且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具有藝術美。

    詩歌的藝術美體現在排列的形式美以及反覆、排比、對偶、對仗等各種修辭方法的使用。

    四,名詩佳作必須要做到形象生動

    詩歌是形象思維,所以詩歌要用形象(意象)說話。而要做到名詩佳作,其中一個標準是詩歌裡面使用的形象必須要做到生動。

    這樣我們看到,《詩經》小雅“”采薇”全詩雖然不能稱作是名詩佳作,但是此詩裡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詩句,卻符合成為名詩佳作的語言通順流暢、語言優美、講究藝術、形象生動等四個特點(具體分析我就不說了,請讀者自己分析),所以做到了千古流傳。誠哉斯言!

  • 5 # 鵲橋生

    這幾句話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句,歸根結底,在於使我們產生了共鳴,能讓我們在抒發的情感中產生某種思想的同頻共振,其實,都是尋常字句,一旦結合在一起,一種淡淡的憂傷,躍然紙上,確實讓人讀之而欲罷不能,不愧為詩三百中最佳詩句之一。

    首先,我們應從字面上來了解這幾句話的大意。拋開背景,大意是:以前我離別的時候,是在陽春三月楊柳輕撫的時候,當時折柳告別,依依不捨;現在回想起來,那麼美好的日子卻再也回不去,如今有的是雨雪紛紛而落,讓本就傷懷的心,更加冷落!

    其次,我們看看這幾句話的句式以及所表達的思想。都是由四字構成,對仗工整,有“昔”、“今”對比,“楊柳”、“雨雪”對比,“依依”、“霏霏”對比,非常緊湊而和諧,正是在這種對偶、對比中,表達出了對從前的眷戀,以及對現在所處環境的不滿,這不正是生活的錘鍊嗎?

    再次,我們看看這幾句話的出處。出自於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采薇》,創作於西周時期,為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體現了戍卒遠別家室、歷久不歸的悽苦心情。全詩透過描述將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尤其是這幾句抒情,特別感人至深。正如結尾所言:“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附:《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 6 # 我的原上草

    因為大家都喜歡,看過的人都記住了這句話。讓人有感觸非常精煉的提煉出來當事人的心境,而當事人就是我們每個人。

  • 7 # 詩意捕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在東晉被謝玄推為《詩經》中最動人的千古名句。

    “昔我”四句是《詩經》中以景寫情的成功範例。“楊柳依依”,在春風吹拂下的楊柳搖曳不定,是多麼輕柔,就像親人們分別時的依依深情;“雨雪霏霏”就彷彿是戍卒此刻的心境:一片悽迷,一片冰冷。

    這兩種不同的景物都非常貼切地渲染出不同的感情氛圍,同時把不同時空的景象統攝融為一體,極大地增加了詩歌的魅力,故得以世代相傳。因此,在後世詩歌中楊柳代表了送別,雨雪象徵著悽苦傷悲。

    詩中將時序今與昔進行對比,將物候楊柳與雨雪進行對比,將姿態依依與靡靡進行對比,巧妙的對比手法,使讀者體會到強烈的反差,春天楊柳隨風輕拂,生機盎然,而冬雪飄灑紛飛,冷冽悽苦。

    另外,這四句也將人生隱喻為四季,出發時正值花樣年華意氣勃發,滿懷保家衛國和建功立業的美好理想,歸來時卻已經發如霜雪,英雄遲暮,怎教人不感慨時光荏苒歲月易逝。

  • 8 # 鬼谷書生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讓那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無盡。這四句詩被後人譽為《詩經》中最好的句子。這是寫景記時,更是抒情傷懷。這幾句詩句裡有著悲欣交集的故事,也彷彿是個人生命的寓言。是誰曾經在那個春光爛漫的春天裡,在楊柳依依中送別我?而當我在大雪飄飛的時候經歷九死一生返回的時候,還有誰在等我?是《木蘭辭》裡親人歡迎的盛況,還是《十五從軍徵》裡荒草萋萋的情景?別離時的春光,迴歸時的大雪,季節在變換,時光在流逝,我們離去,我們歸來,而在來來去去裡,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呢?沒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飛雪中一個被沉重的相思和焦慮燒灼的又飢又渴的徵人孤獨的身影,步履蹣跚地,戰戰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來。

    《小雅·采薇》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是一首戍卒返鄉詩,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全詩六章,每章八句。詩歌以一個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興,前五節著重寫戍邊征戰生活的艱苦、強烈的思鄉情緒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從中透露出士兵既有禦敵勝利的喜悅,也深感征戰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緒;末章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結束全詩,感人至深。此詩運用了重疊的句式與比興的手法,集中體現了《詩經》的藝術特色。末章頭四句,抒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言淺意深,情景交融,歷來被認為是《詩經》中有名的詩句之一。

    《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翻譯: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於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閒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裡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飢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託誰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閒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什麼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麼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飢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獫狁的兇悍,周朝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戍役,守衛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作者的愛國情懷是透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的。更是透過對他們忠於職守的敘述——“不遑啟居”、“不遑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和他們內心極度思鄉的強烈對比來表現的。全詩再襯以動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寫: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軍士們“日戒”的生活,心裡卻是思歸的情愫,這裡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是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這一首詩與《詩經》中的其它篇章如《邶風·擊鼓》《豳風·東山》《秦風·無衣》對讀,可以讀出更完整的故事,更真切的生命感受。如果可以想象,這個戍卒是那位吟出“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計程車兵,也是那唱著昂揚的戰歌“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行”計程車兵,同時還是那位在濛濛的細雨裡唱著歸鄉的“我徂東山,滔滔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計程車兵。那麼,《小雅·采薇》的故事就更豐富了,事實上,這一首詩裡的確有著太豐富的色彩,太深沉的情懷。相思之情與報國之志,豪放與蒼涼如此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奏響的是真實的生命樂章。在後來的如陳陶《隴西行》,如范仲淹的《漁家傲》等作品裡,也能依稀地聽到這首詩在時間和生命的河流裡所激起的遼遠而空曠的迴音。

  • 9 # 趙二小的文藝江湖

    首先,是因為它語言優美。

    一個"昔",一個"往",一個"依依",一個"霏霏",這些都是非常動人和優美的字眼,它們被詩人自然天承的組合在一起,讓人讀來有種美好的享受。

    其次,是因為它韻律優美。

    四個字四個字,發音錯落有致,前後還有對仗,非常有節奏感。一般能千古流傳的東西,朗朗上口是第一個重要條件。

    再次,字詞簡單,沒有一個生僻字。

    要千古流傳的東西,就必須要大眾化通俗化一點,要是字詞生僻拗口,立馬就會拒絕一大批讀者的。太拗口,更不利於擴散和傳播。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兩句包涵的情感,飽滿厚重!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說的是,當初我出征時,是大好的春天裡,楊柳依依綠意盎然。可如今我回來的路途中,卻是北風呼呼,大雪漫天紛飛。

    由季節更替,讓人撫今追昔,想到物是人非,思緒紛繁,百感交集。

    同樣,讀這句詩,也會帶給我們沉思,引起我們對歸鄉戰士心中情緒的共鳴!

    一共鳴,必然念念不忘了!一念念不忘,必然就產生迴響了!所以,也自然千古流傳了!

  • 10 # 文物樑子

    這是華人表達內心的最早形式。

    采薇(節選) 鑑賞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我心悲傷,莫知我哀!

    不是直接地說我如何如何,愛呀,恨呀,想呀的,透過擬人、借喻。

    往,出去,從所在到他處。從整體詩意看是寫離開家 人,再回來的感謝與回顧。

    依依,一是不想, 不願,不捨(媽媽離開)狀,就像小孩不想幹什麼事時,直搖頭一樣。二是,點明時間,柳葉茂盛時,也就是春暖花開時。正是春明景和,你耕田來我織布的美好時光。卻要分離,自然不捨不願不想。

    經過大半年的在外艱辛(多為戰事),已經是秋去冬來,雨雪紛飛。

    歸來的路異常遙遠而充滿坎坷,心裡充滿惆悵與思念。想念很苦,甚至到了,哀傷可憐的地步了。這也是思念到極端,但又沒有辦法的千古共通的感情。因而成為千古名句。

  • 11 # 無名觀

    其實不喜歡回答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值得我回答。關於詩句基本資訊很多人都回答了,網上也很多,就不多說,說點自己的東西。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第一次聽到這句詩的時候是語文課上,當時高三,老師朗誦的也只有這四句,當時聽完頭三句腦子就抽了,第四句都沒聽清。這幾句有著太強烈的畫面感了,聽到的那一刻,彷彿置身於那個場景,好像這詩是當年自己內心真情的流露。

    週末第一件事就是去書店,找詩經,買了一本。當時讀完之後並沒有課堂上那個感覺強烈,後來也淡忘了,如今想來20年了,最近研究古文字,對此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是讀音。這四句很押韻,尤其是昔、矣、依三個字。實際上思與霏也是押韻的。只是古音轉變,現在普通話不在押韻,很多方言也不在押韻,我不知道是不是還有押韻的方言來朗讀。就中原官話還能找到蛛絲馬跡。思發音應該是sei,與霏的fei音押韻。

    臉在口語中叫做腮幫子,這個腮音sai,在中原官話中讀sei。所以推斷思與霏押韻。

    或許讀起來不習慣,但是更加的押韻,也符合文言文特點。

    古人寫作很有特點,除了周易這樣純思辯的乾貨外,大部分寫感情的文字喜歡寫景,以景寓情。上學時候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手法,而現在我們更可以看做那是人性的洞悉,娃哈哈有句經典廣告語“媽媽我要喝”,就是透過孩子看到了人性的特點。以景寓情有著強烈的代入感,使讀者如同作者一樣感同身受,即使作者所處環境與讀者有所差異,但是很多生活元素基本一致,也就可以勾勒出此情此景。

    昔,這個字所表達的意思是距離現在很久了,不是一兩年,所以不能說去年或者前年。當然也可以表示很短的時間,但是從感受上來說,那個時間點距離現在很遠,即使是一日,也如三秋一般。

    往,是要去遠方,遠方在哪裡?自己也不知道,但是知道要去做什麼,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楊柳,在中國文化中所代指的事物很明確,因為人們遠走他鄉一般都是開春,這個時候楊柳初綠,枝葉柔展。風輕雲淡,一股柔情隨天地而生。所以這個柔情又寓意到了女子身上,楊柳腰並非指外在的苗條,而是內在的柔情,這種柔情只有在心上人面前才會展露。所以這裡的楊柳也可以理解為作者的有情人。

    依,往一個人身上靠的樣子,有依戀,依偎,依靠等詞。而依依,這個詞直到今天所蘊含的情感也是不變的。依依不捨,也是戀人分別時候的狀態。這個依依就是不斷的往那個人身上去靠,卻知道兩個人不得不分別。此情此景,即是路人,也難能不動容。

    所以捨不得作者走的,是鄉,是景,是人,是情。

    今,指現在,來是歸來,而思,可能只是一個語氣詞,與矣一樣。

    雨:讓人愁,或者也讓人痛快,讓人有所希望,清醒

    雪:讓人冷。或許也讓人忘記憂愁,有所暢想。

    而雨雪一起,則是心靈的愁思與肉體的寒冷一起襲來,讓人很不舒服。

    霏霏,更使得這個感受紛亂不定,一刻不能安寧。

    在詩文裡,我們看到的依然是無盡的飢渴,傷悲,哀愁。

    是吃了敗仗?如果是,或許很多人回不來,不是戰死就是被俘;

    老子說,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戰爭給人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也是永久性的。我們追求和平與安定,卻也要正視戰爭。

    哪裡有那麼多的歲月靜好,只是有些人在為你我負重前行。

    一些地方戰爭已經開始,讓我們珍惜當下的安康,致敬邊疆的子弟兵。

  • 12 # 戚十九

    雖然說有“一葉落而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有規律的事物可以透過推測得知,但詩歌卻不能僅根據一句話就能理解的。需要結合全詩而理解。

    一、原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豆苗從剛剛冒出水面,到嫩綠,再到莖葉變老,人們採了一茬又一茬。說要回家回家,卻總沒實現。為了打仗,沒有成家,也沒有固定的居所,更別提給家裡捎去一封信。邊關不穩,每個月打好幾次,將軍乘坐高馬,裝備精良,驅車啟程,將士又哪裡有休息的時間呢?

    這首《采薇》歸類於《小雅》,寫的是一位戍邊的戰士歸途追憶之唱。

    二、妙在哪裡

    最後一段是全詩的高潮,“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離開之時楊柳隨風搖曳,現在歸來途中,大雪紛飛。古人送別時贈送楊柳,“柳”,“留”,惜別質疑,楊柳依依的樣子,也是親人、自己不捨的心情。楊柳是三月份的風景,大學是寒冬之景,聯絡上文的”采薇采薇“,今昔景色的對比,說明離開的時間之久,寫出了時間和情景的變化,甚至是心境的變化。

    後半段,“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隊伍回家的路上緩慢前行,又渴又飢,我內心的傷悲,無人知曉。傷悲的是什麼呢?

    宋之問有一首詩《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離開時還是個對戰場一無所知的少年,不懂得害怕、悲涼是什麼感覺,雖然懷有對“楊柳依依”中那些送別之人的不捨,但內心或許以為,也存有一絲”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雄心。

    卻誰知,事實是:“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多年戰爭,沒有建立起偉業,卻被時間和戰爭磨鍊成一個粗糲大漢,一想到回到家鄉,那個送別的人,或許已經不在了,就彷如立於“大雪紛飛”之境,遍體生寒。

    以上。

  • 13 # 文化百說

    這段是出自詩經裡的《采薇》,大概意思是說:“當初我出征時,春分拂面,楊柳依依隨風飄。現在我回來了,卻是滿天大雪紛飛,物是人非,古來征戰幾人回!”詩句中前後場景、情感對比很強烈,容易引起讀者共鳴。

    《采薇》是一首反映戍邊士卒思鄉情愫的悲歌,一個老兵背井離鄉,為了保衛國家在外征戰多年,現在老了退役了,歸途中觸景生情,百感交集,不禁陷入深深的追憶之中。為什麼說最後一句是全篇最為出名的呢?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1、文筆優美,音韻十足,且意境深遠。詩歌是一種寫作文體,一般篇幅不長,字數也不多,而且還要朗朗上口,所以在寫的時候文筆要凝練,音律要婉轉起伏且包含感情,最重要的是裡面要有意象。意象是一個民族文化長的積累沉澱,是我們情感上的一種載體,由意象引出意境,再由意境進入到心境,這是古代詩歌情感發生的一般規律。所以,這首詩中的楊柳、雨雪等意象,既是寫實,更是寫虛,寫出了一種迷茫、無助的心態。

    2、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讓我們看到當時普通百姓的生活面貌和心理活動。戰爭勝利了,終於可以回家了,往昔楊柳下依依惜別的親人,如今還在麼,為何我望盡這蒼白大地,卻看不見他們的身影。年輕的時候被徵召入伍,多年過去了,自己沒有盡到一絲孝道,還讓父母整日擔心受怕,直到埋入黃土都未曾見最後一面,“雨雪霏霏”這是何等地淒涼宕機,毫無生機,哀大莫過於心死,今歸家無人,讓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生活的疾苦與無奈。

    3、最能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句乃點睛之筆,讓滿腔悲憤噴湧而出。詩歌的前面幾段都是在描述和鋪墊,到結尾之時採用“賦、比、興”的手法,一氣呵成。我們來看,“昔”和“今”是時間對比,‘楊柳’和“雨雪”是場景對比,“依依”和“菲菲”是心態對比,看似是在寫景,其實是作者借用“興”來寓景於情,抒發內心極度的悲涼和對戰爭的厭惡,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

    沒背進離鄉過的人,或許體會不到這句詩的情感和意境,但凡在外打拼多年回來的,只要聽到這句詩,就算他是個文盲,也會淚流滿面,心裡百感交集,一時不知如何言語。

  • 14 # 淡看雲起看紅樓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這四句詩出自《詩經》“小雅”“采薇”篇。這一句詩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鏗鏘的韻律,卻成為千古名句。

    《詩經》“小雅””采薇”寫了一個長年征戰計程車兵,在長久的盼望中,終於能返回家鄉了。歸途中,天氣寒冷,大雪紛飛,“行道遲遲,載渴載飢”。道路難走,飢寒交迫,“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在這惡劣的環境中,不禁回憶起出征時的情景來。“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那時候是春天,柔軟的楊柳枝條隨風飄拂。想到這兒,思歸的心更切了。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句詩的描寫極有畫面感,不得不感慨我們古詩的精煉,寥寥幾個字勾勒出了兩幅畫。“昔”與“今”,“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照。昔日意氣風發,鮮衣怒馬,為建功立業奔赴疆場;幾年的征戰磨滅了銳氣,只想迴歸家鄉,表現了深切的厭戰情緒,“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寫人的心境寫的切,所以任何時代的人讀都有不同的感觸。王夫之《姜齋詩話》評價這句詩“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劉熙載《藝概》說“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 15 # 一老沈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采薇》裡的這兩句詩,能稱是千古名句麼?

    就算是吧。

    可以說是“千古名句”的依據有兩個——第一,《詩》是“六經”之一,儒家的千古經典,照此說,《詩》裡的每一句,都可算“千古名句”;第二,史上確實有人讚歎過這兩句,清晚期的方玉潤在《詩經原始》裡讚道:“絕世文情,千古常新”。

    詩歌的功能,在於引起共鳴。方玉潤空有才情,可一生仕途不暢,十五次應試不第。沒準這兩句詩勾起了他的什麼回憶也未可知。不過,關於評《詩》,方氏確見解獨到,敢於突破《詩序》、《毛傳》的囹圄。

    這兩句詩,譯成白話不難——

    “當年出發值初春,楊柳依依葉正新。如今歸家歲已暮,雨雪漫天落紛紛。”

    “楊柳依依”,確為佳句,現在人們也常用。“依”與“霏”,古韻皆在“微部”,就是說,“依依”讀為“微微”。這就與“霏霏”押韻了。此詩緊接著的最後兩句:“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悲”和“哀”,古韻亦在“微部”。

    《采薇》,可算是“邊塞詩”之鼻祖。唐宋的“邊塞詩”全是其“子孫”。

    全詩六章四十八句,講述戍邊將士歸鄉途中對長期守邊的愁苦回憶、馳戰疆場的艱辛,還有慶幸生還反而產生的悲傷。

    現代文學史家陳子展於《詩經直解》中說:“《采薇》,描述邊防軍士服役思歸,愛國戀家,情緒矛盾苦悶之作。”

    如此說,《采薇》是“千古名詩”,比說這兩句是“千古名句”更靠譜。

    這首詩,在《詩》中,歸入《小雅》。

    關於《小雅》,胡適認為:“《詩經》不是一個時代輯成的。《詩經》裡面的詩是慢慢收集起來,成現在這麼樣一個集子。最古的是《周頌》,其次的是《大雅》,再遲一點是《小雅》,最遲的就是《商頌》《魯頌》《國風》了。《大雅》《小雅》大半是後來的文人做的,真幾首並有作者的有名;《大雅》收集在前,《小雅》收集在後。……我們研究《詩經》裡面的文法和內容,可以說《詩經》裡面包含的時期約在六七百年的上下。”

    按照他的說法,《采薇》是佚名的,當創作的比較晚。但再晚,也一定在春秋之前。因為,孔子整理《詩》,三百一十一篇裡,是包括《采薇》的。後來亡失了六篇,才成了現在的三百0五篇。

    顧頡剛對於《詩》以及民歌,有深入的研究。按照他的說法,《采薇》屬於“徒歌”,就是無伴奏,隨便在山上河邊吟唱的歌謠,但是經過整理,“升級”成為了“樂章”。

    《采薇》分為六章,就是證明。

    著名學者魏建功不很贊同顧氏的意見,他說,古代歌謠“表現法之最要緊者”,是“重奏復沓”。

    《采薇》中,前三章,都是以“采薇采薇,薇亦某某”開頭的,這就是“重奏復沓”。他的意見是,即便經過整理,但保留了“重奏復沓”特點的,仍視其為歌謠。

    那麼,本題目說到的《采薇》中的兩句,有什麼創作特點呢?

    《詩》三百首,“賦比興”為要,主要採取“賦比興”的手法。

    朱熹《詩集傳》界定了何為“賦比興”。

    他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者也。”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顯然,這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屬於“賦”的手法了

  • 16 # 丸蘭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不看出處,讀起來有種唯美的情境,楊柳綿軟,依依勃發,我往矣;有種言不出的離愁別緒,物是人非,今卻是雨雪霏霏,鋪天蓋地的茫然和惶恐;什麼情感使得內心焦灼,步履遲緩,不敢前行?心裡巨大的傷悲沒有人能體會,中心如噎的可視感,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為我何求!

    想不到這位詩人是一位老兵,常年征戰在外、保家衛國,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近鄉情怯,心中莫大的悲哀感由生,有時候歸來比在外更讓人恐懼。賀知章一直在朝為官,遲暮之年、鬢角斑白回到家鄉,寫下《回鄉偶書》,“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看似平淡的語句,卻充滿了回到家鄉的無奈和哀婉。這位老兵因戰爭離家,如今歸來,又要如何面對家鄉、親人的變化?楊柳依依、意氣風發已經不復存在,如今雨雪霏霏,心中複雜之至。

    這是《小雅·采薇》中的第6段,也是最後一段,老兵心中有著哀傷,卻不僅僅是悲痛。讓人情不自禁反覆誦讀的詩句竟然出自有關戰爭的詩歌,就像我們也想不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生死誓詞是出自和戰爭有關的《擊鼓》。《采薇》這首詩有點長,共有5段,前3段主要是寫出徵計程車兵對家鄉的濃烈思念,總是曰歸曰歸,可是豌豆苗都開了一茬又一茬了,從年初盼到年末,可是玁狁之故,我戍未定,無法歸家,時光重複,細思極恐。士兵慢慢的生出怨恨。第4、5段,描寫了戰況,展現了士兵內心的轉變,一個為國赴難、鬥志昂揚的戰士的情懷,豈敢定居,一月三捷。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東晉名將謝玄,極具軍事才能,組建了“北府兵”,能征善戰,精銳無比,在著名的淝水之戰中以少勝多,成果顯著。謝玄是至情至性的人,在外征戰時常釣魚,並自己烹飪,然後快馬加鞭送給家中妻子,這是怎樣的體貼與浪漫。後來主動讓出兵權,回到家鄉,回到親人身邊。他曾對叔叔謝安說,自己最喜歡的詩句是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采薇》中的老兵年邁回到家鄉自然傷感,可是他曾經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個驕傲、堅強、保家衛國的戰士,是讓人敬畏的,戰士的心中盛開著棠棣之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戰士儼然成為了一個詩人。

    全詩: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飢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 17 # 白溪釣客

    【有詩可寄江濤友】

    獨立蒼茫醉不歸。對問斜暉,明日重來。扁舟不泊待何時?今我來思,楊柳依依。

    閬水悠悠吻岸堤。一片閑愁,芳草萋萋。有詩可寄江濤友,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一一《一剪梅•江邊》閬水漁民白溪釣

  • 18 # 信陽光大成人學歷教育

    《小雅·采薇》這首詩背起來比較輕鬆,因為線索很明晰,就是采薇。采薇冬天發芽, 春天長出嫩葉,然後長出堅硬的莖,四季過了幾個輪迴。可在外計程車兵卻沒有歸期,戰亂連年,王事未盬,載飢載渴,一月三捷。在外戍邊生活條件艱苦,但戰馬依然被養的高大雄壯,因為這是將士們勝利的倚仗,人不如馬的無奈,皆因戰事而起。長年累月的戰役使得這位老兵飽經風霜,只想迴歸故里,看看記憶里美好的春色。等到回家的時候,昔日楊柳依依的溫柔春色還在腦海中久久停駐,這正是將士們在睡夢中也思念的家鄉之景啊!但歸途只有雪花紛紛揚揚,物是人非,我心傷悲。王夫之曾說這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但實際上卻難以從詩歌裡看到樂情。值得一提的是,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是理想與現實的交錯對比。古代文學史的老師說《詩經》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文學作品,《采薇》也不例外,但在“楊柳依依”這句裡,卻罕見地看到了一抹浪漫的色彩。那是我日夜思念的家鄉最美好明媚的景色,夜裡傷口疼痛的時候只有她能撫慰我入睡。可當真正踏上歸途的時候,家鄉卻完全換了景色,我的理想破滅了,雨雪霏霏,飢寒交迫。這樣的現實使“我心傷悲”,物換星移,故人也不在了,更無人知曉我的哀傷。這樣處境下的情感是能延續千古而仍得共鳴的。歸結起來,就是老兵的生理與心理,皆有所思而不可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覺得現在的愛情還靠譜嗎?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