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邦興諮詢

    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

    大膽放手給孩子實踐

    老人家對孫子孫女的愛,會建立在對您曾經的虧欠基礎上加倍補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決定老人家對孩子會特別溺愛,怕穿不好拍怕穿不暖怕吃不飽怕吃不好。

    知道緣由,我們不難理解老人家堅持自己觀點,所以和老人家進行深入溝通比“我不想你干涉我怎麼教孩子”更好。

    和老人家回想下以前是怎麼對您的,分析下為什麼那個時候沒做到應給的愛,然後再引到對著孫孫女如此做法不恰當,可能導致的後果,這個過程是要解開老人家的心結。

    再和老人家,小朋友一起開家庭會議,把你認為有分歧的地方拿出來,讓老人家的孫子孫女給出解決方案,這樣既尊重了老人家,也讓老人家參與到家庭中,不會產生被隔離的孤獨,同時讓老人家對您充滿信心。

    一個家庭,充滿愛,相互信任個尊重,這個家才會是您忙碌一天的港灣

  • 2 # 立小一

    1、對老人一定要嘴甜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平時對他們笑呵呵的,嘴甜一些,關係融洽了溝通起來就會變得簡單了。 而且,老人有時候也是像孩子一樣,需要哄的。 所以不要吝嗇感謝的話,有事沒事送點小禮物,不用太貴重,關鍵是心意,陪她們出去逛逛街,先讓她們從心底信任你的為人,再認可你的教育方式就不會那麼難了。 (什麼?要照顧孩子還要哄老人,感覺好累啊……) 那麼,請想想沒有老人幫忙搭把手的日子! 2、聰明藉助外援的力量 在老人的眼裡,我們都是新手,都不如他們來的有經驗。所以直接跟他們理論,被ko的機會會很大。 那麼,我們不妨聰明地藉助下「外援」:比如老師、醫生、育兒專家來傳達。樂媽就時常用這招!(偷笑~) 比如孩子因為吃糖牙齒長蛀牙了,去醫院時我就會帶上他奶奶,然後再偷偷去跟醫生“串通”一下,讓他當著奶奶的面強調一下這個問題。 透過專業人士來說明一些原則,老人一般就會接受了。而且以後再遇到這個問題,也有底氣的告訴她:“媽,上次醫生說了……” 3、說話講究方式方法 不要直接反駁。 老人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不要一上來就說“媽你這樣是不對的”“媽你不能這麼做”,設身處地,你做什麼旁邊都有人告訴你錯了,你肯定是想著:有本事你自己來啊! 4、發揮好老公的作用 很多時候,有些話讓老公出面來說,老人沒有那麼容易咋呼。 所以,搞定老人之前先搞定自家的老公,老公既是孩子的爸爸,也是婆婆的兒子。讓他出面去溝通,絕對事半功倍! 5、在適當場合說 別傻傻的以為在人多的時候,說出你的“正確”觀點,讓其他人幫著自己說話,會讓老人家反駁不了從而接受。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你想想,如果你自己當眾被指責了,肯定是覺得下不了臺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這個時候更是不可能聽你的意見了,弄不好還覺得你故意給她難堪。 因此,給老人家提意見真的要天時地利人和,要假裝不經意地可以透過別人的事例聊起來。這樣心平氣和地交談更容易成功! 6、不妨從孩子下手 俗話說,隔代親。 其實很多時候,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的話會更讓老人順從。 所以不如把孩子培養得獨立,讓他們學會自己吃飯、穿衣、做點簡單的家務,在老人家想插手的時候,由他們自己去拒絕,那問題就簡單多了。 在帶孩子的問題上,不管是與自己的父母還是公婆,都會有出現分歧的時候,既然避免不了,不如迎面而上,磨合和解決才是最好的辦法!

  • 3 # 小蔥媽媽的親子時光

    作為一名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與媽媽,婆婆共同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分歧。

    當時生大寶的時候,自己年紀小不懂事,另外當時的資訊沒有現在發達,帶寶寶的時候都是老人怎麼說就怎麼弄,大寶是08年夏天出生的,當時正好是江蘇最熱的時候,婆婆說要給孩子綁上腿,以後腿才能長的直,後來我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發現孩子屁股上,大腿根上面都是一片一片的紅疹,跟婆婆說不要綁孩子腿了,要勤換尿布,婆婆還是堅持她自己的意見,最後孩子整天整夜的哭鬧,她說給孩子塗點燒鍋的草木灰就好了,為此我和她吵了一架,自己抱著孩子回了無錫。

    今年有了二寶,是我媽媽照顧我,平時一切都好,就是在孩子可以新增輔食以後,我發現我媽媽會給孩子做輔食時偷偷加鹽,有時候大人吃飯還會喂大人的菜給孩子吃,還說小孩子吃點鹽才有勁,一副振振有詞的樣子,跟她說一歲以下孩子不能吃糖和鹽,她會反駁,說你小時候我就是這麼帶的,你現在不也長得好好的。

    跟她多次溝通無效的情況下,我把她拉進了幾個母嬰交流群,讓她多瞭解其他人的育兒經驗,還會帶著她一起看影片,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以及看別人分享的輔食做法,育兒技巧。每當看見他人分享的育兒路上踩過的坑,她還會特意告訴我,提醒我要注意。

    透過這些事情,我覺得其實老年人並非都是特別固執己見不肯接受新鮮事物,而是我們年輕人要注意方法,不能生硬的要求老人一下子就接受,畢竟他們的理念在他們心裡幾十年了,早已經根深蒂固,我們可以帶著爸媽一起學習,多聽多看多交流。

  • 4 # 小東北ai

    這個真是難倒了在一起住的。因為孩子,和老人紅臉過,爭辯過,而且她們真的是很倔強,咋說都不聽的,偷摸的你看不見還那樣。為了孩子,我也真是絞盡腦汁了……

    1我家二寶13個月。母乳餵養,輔食也是我自己做,有些容易過敏的我都要避開,自己都不敢吃的。像花生。二寶吃了以後會引起尋麻疹,這個告訴過婆婆,幾次叮囑,還是偷著喂。我真是氣死了,過年了,家裡瓜子,花生很多,沒事他們吃就偷摸給孩子吃一顆。那幾天孩子的腿都抓破了……後來我說了也不聽,還整個那啥也別吃了,。沒辦法我就上網下載了專家的文章,裡面說花生是高治敏食物,我又給他們看的孩子腿,這才制止住。看來醫生,專家的建議比我們好用。

    2就是兒子比兒媳婦說話管用。這個不說都知道,所以有啥事讓老公去溝通,基本沒問題的。

    3平時多給她們發些育兒知識。現在都有手機。讓他們看看。遇到分歧找例子對比,比我們用嘴說管用。

  • 5 # 安寶的日常

    現在的年輕父母經常因為工作的原因,將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來照顧,但是,當老人的教育觀念跟自己出現分歧時,如何調整呢?

    第一,夫妻倆需統一戰線。比如,如果是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當婆媳因孩子出現分歧時,最有資格調停的人莫過於孩子的爸爸了,若是寶爸能夠,從客觀事實出發,勝算會加大。

    第二,尊重老人,端正說話態度。老人和孩子都是我們的親人,初衷都是為了將孩子帶養好,老人花費了心力。我們要給予老人尊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運用科學依據擺事實。此外,必要時讓醫生充當你的說客,醫生的一句話頂的過你10句話!

    第三,回報老人一些精神、物質方面的獎勵。

    老人沒有義務幫助我們帶孩子,我們要心存感恩。平時多關心老人的身體和想法。老人生日、特殊的節日,可以精心挑選一些實用又新穎的禮物送給老人,發自心底地表達我們感激之情!

    總之,所有的爭論都是為了孩子健康成長,不是什麼你死我活的矛盾。

  • 6 # 胖丁米婭

    老一輩人畢竟年紀大了,文化程度不高,面對新思想,新科學,適應能力弱,很多觀念很難改變。所以和我們年輕人在育兒方面有分歧,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態度要好,尊重老人,不要有很煩的感覺。

    其次,可以給老一輩人展示一下影片,或者科學家的科普。

  • 7 # 臭臭家的手工帽

    兩個小孩了,基本上不會聽,有他們自己想法,很難去改過來,反正一年到頭很少生活在一起,就過年一段時間,忍忍就過去了

  • 8 # 哈哈育兒

    記得有次去飯店吃飯,看到一個老人把自己吸過的菜給孩子吃,孩子媽過來了立馬就正常喂,等孩子媽一走去拿其他東西就又給孩子吃自己吸過的東西。

    當時我無語了,事後跟老媽吐槽了一下,本以為她可以跟我一起吐槽這個老人,沒想到她竟然說你小時候我也是這樣餵你的。“你嚼不動,我嚼了再餵你,你不也長這麼大了麼”。還說什麼以後給你帶孩子也一樣的。我驚了,原來老一輩帶孩子的方式如此雷同,我怎敢把孩子交給她,且不說吃過的東西再給孩子沒什麼營養,就衛生這一關都過不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習慣,而老一輩他們的三觀已經定型,很難改變,還不能說,一說就站在道德制高點綁架你。

    所以要想沒有分歧,那就自己帶孩子,或者你在這個家有絕對的話語權,而你老公又支援你,分歧就會沒有或者少點。

    如果剛好因為各種原因不得不讓老人幫忙帶孩子,那首先要確認老人的身體健康,沒有什麼傳染病。

    其次如果是婆婆幫忙,那就儘量讓老公去協調之中出現的問題;如果是自己父母,那就自己出面解決。不管是自己還是老公態度堅決點,育兒教育自己做主,老人只是幫忙照顧。

    如果時間精力經濟都允許,那就讓老人去學點育兒知識,讓他們接觸一下科學知識,知道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傷害,我想,只要真心是為孩子考慮的,都應該會做好。

    對於老人的一些錯誤做法,我們可以誠懇的溝通,不要生氣,發脾氣,有些老人是犟,但不至於不分是非。

    最壞的結果,老人不聽,而且一直不改,已經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性格造成影響,那就選擇自己帶,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有些影響也會跟隨孩子一輩子。如果家裡經濟允許,那就找個經驗和專業知識都豐富的保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希望父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的成長環境。

  • 9 # 愛寶貝兒媽咪

    家有倆寶,老大今年9歲,老二未滿週歲,現在和老人一起住,在育兒這一塊兒還是比較和諧的。下面來說一說我的經驗吧。

    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的時候,寶媽要提前給老人普及一下育兒知識,普及的手段有很多,可以透過看電視。和他人聊天,及自己的講述等多渠道進行。讓老人瞭解一些必要的育兒知識。在帶老大的時候,因為是家中第一個孩子嗎,大家都比較重視,我就買了幾本書回來學習。並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有意無意的講給老人聽。老人也會反饋給我們一些育兒經,因為他們也會害怕我們年齡小沒有育兒經驗,老人更害怕我們帶不好孩子,所以當時我們交流的比較多。有時帶孩子出去玩兒時,我也會請婆婆和我們一起帶孩子出去玩。在孩子外出玩時,我會找一起玩兒的寶媽聊天,大家一起分享育兒知識,老人聽多了也會了解一些,知道哪方面可以做,哪方面不可以做。

    老人帶孩子出現錯誤時,我們要平心靜氣的跟老人解釋哪一方面出錯了,應該怎麼做。畢竟老人幫我們帶孩子是出於好心。只是他們的知識有限,所以會做一些不利於孩子的事情。而且大多數老人,他們的目的就在於帶好孩子,這樣說清楚對孩子有利的事情,他們都會樂於改正。

    如果老人真的做錯了還不聽勸,寶媽可以找和老人關係比較好的人或是在老人面前說話比較有權威的人,去勸解老人,擺事實講道理,相信老人還是能聽進去的。

    個人認為老人的育兒經,還是需要年輕人平時多多普及。因為有時有的事情說一遍,可能老人不上心,但說的次數多了,老人會上心的。比如我們家,平時不自覺就在交談中就會說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對於自己不懂的還會去請教醫生。老人在家接觸多了耳濡目染,時間長了,他們的老觀念也會隨之改變。而且我婆婆會在學習了新東西以後,會和她經常一起帶孩子的奶奶們炫耀,告訴他們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樣子的。

    改變老人的育兒觀是一個長時間的事情,不是短時間一句話兩句話都能說的清楚。就像我們自己在育兒過程中,也有錯誤的現象出現。當老人帶孩子出現一些錯誤時及時制止,在下一次老人可能出現這種錯誤前,我們及時提醒老人,不讓他們出現同樣的錯誤。像我們自己一樣,意識到了錯誤馬上改正。也請給老人一點時間,讓他們及時改正。這樣我們和老人的育兒道路,才會越來越好走。

  • 10 # 媽咪驛站

    育兒的問題老人有老人的帶法,寶媽有寶媽的帶法,磕磕絆絆很正常,總結起來,無非就是兩點主要矛盾,第一,孩子吃東西的問題。第二,孩子為人處世的問題。。。

    先說孩子吃東西的問題

    在孩子吃東西的問題上,寶媽講究科學育兒,而老人則沒有那麼多講究。比如一歲之前該不該吃鹽的問題,老人覺得不吃鹽沒力氣,影響孩子學習走路等問題,我媽媽曾經跟我講,誰誰家孩子,一歲半了都不會走路,後面開始吃鹽了才慢慢會走路了。而我堅決依照科學育兒的方法,一歲之前沒有給寶寶吃鹽,一歲之後才給她吃的,而我寶寶也是剛好在11個月的時候會扶站,12個月的時候開始慢慢的學走路,事實證明,寶寶一歲之前不吃鹽是不會走路沒力氣的,不過至於說的一歲之前吃鹽會加重腎負擔,讓孩子以後形成重口味的習慣,這個倒是似乎沒有看到科學的跟蹤依據。因為我家孩子一歲之前從沒吃過鹽,可是自從我給她的麵條加鹽後,她再也不願意吃沒鹽的麵條了,這是不是可以說明寶寶的味蕾會自動告訴他們什麼口味才是他們喜歡的呢?

    總體說來,如果寶媽總是跟老人因為寶寶吃飯的問題發生矛盾,那麼我是建議寶寶的輔食由自己來製作,零食由自己來買,因為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有文化,可以跟你一起研究科學育兒,遇到沒有文化的老人,寶媽要麼親力親為,要麼就採取“眼不見為淨”的方式任由老人去帶孩子,畢竟老人帶大了我們,也不能全盤否認傳統育兒,有的傳統育兒的道理可能科學育兒還沒有探索到而已。

    對於零食問題我是堅持在寶寶2歲之前不讓她接觸飲料等物品的,現在生活好了,老人總想給孩子吃好的,卻有時候會“好心辦壞事”,比如我爸媽就認為乳飲料是好東西,覺得可以給孩子喝,我不讓的話,他們還一副我虐待孩子的表情,所以如果家裡老人沒文化,就不要試圖去糾正他們的育兒觀念,自己親力親為,不用他們操心,他們也就沒有這麼多話了,否則你說你有理,他說他有理,這個家就有的吵了。

    再說說教孩子為人處事的問題

    老一輩帶孩子,孩子有點好吃的,老一輩會給孩子講“快藏起來,一會小夥伴看見了都給你吃沒了。”而年輕一輩的是主張孩子去分享自己的東西;老一輩帶孩子,孩子被欺負了,老人會替孩子“出頭”,而年輕一輩則主張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解決;老人帶孩子去超市,會撿一些不能試吃的產品給孩子吃,佔點“小便宜”,而年輕一輩卻很少有這種情況……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在老人帶孩子的同時,寶媽寶爸們下班後別忘記詢問寶寶這一天都幹了什麼,跟小夥伴有沒有衝突,這樣可以幫寶寶梳理一下一整天所遇到的問題。這種情況完全不用去跟老人爭個你錯我對,只需要把道理講給寶寶聽,讓他們自己去判斷即可。

    總而言之,大家都是為了寶寶更好,那麼就要分清楚誰是帶孩子的主力,誰是搭把手的副力,如果孩子主要是交給老人帶,你還去指手畫腳,跟老人爭個高下,家庭戰爭肯定是一觸即發的,如果孩子主要是自己帶,那老人講的對的你聽著,講的你認為不對的,就別做,當做耳旁風即可,這樣才能保證家庭和諧。

  • 11 # 空媽是個處女座

    其實育兒分歧,是家庭當中特別常見的一種現象。相信很多寶媽也因為這問題,跟家裡人發生過許多大大小小的矛盾。

    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說服”。

    就像問題中描述的那樣,很對家長把這個分歧的根源,放在了“說服對方”上面。

    其實這本身就是“很難做到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經歷過的人都知道“觀念”這種東西,其實是特別頑固,最不容易更改的了。

    但空媽想強調一下的是,獲得認同其實根本就不是事情的關鍵點。

    我們家長最終的目的,歸根究底是想要“寶寶”獲得我們認為科學有效的撫育過程。

    “寶寶”其實才是這個矛盾點的核心。

    所以空媽的建議是,家長真的大可不必把太多的經歷花費在,跟老人解釋、溝通,試圖改變他們的觀念,求得認同這個問題上。

    那樣真的太耗費精力,而且還非常難以“成功”。家長們需要做到是,把關注跟把握的重點,放在寶寶身上,只要是目前公認有效的、科學的育兒方法,如果能夠得到老人的理解,當然最好,得不到老人的“認同”也沒有必要糾結,家長自己把控住就好。

    育兒是個非常漫長,且需要耗費巨大心力的事情,在這期間我們家長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明確事情的目標,不要在“無休止”的反覆拉鋸中,耗費太多精力,要改變一個人的觀念真的是非常艱難的一個過程,尤其是老年人,所以家長一定要想明白這個道理。

    我是空媽——育兒是個繁瑣長遠的事情,願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和父母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 12 # 皮皮媽育學園

    1、以身作則。

    老人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已經固化,很難聽進不同的意見,最關鍵的是,他們很難客觀清楚的評價自己在育兒科學性方面的劣勢。此時,只靠語言溝通,即使老人內心已經在思考了,言語上也很難承認。

    但是,如果寶爸寶媽有意識的在老人面前,用行為做出榜樣性質的行為引導,那麼當老人看到孩子的進步成長之後,老人自己就會不自覺的向孩子爸爸媽媽的言語和行為靠攏。

    2、提前溝通很重要。

    畢竟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能幹的、被認可和被尊重的。兩代人之間遇到育兒分歧說實話是很正常的,我建議寶爸寶媽提前學習孩子成長每個階段的育兒知識;並將你學到的科學育兒知識、和你個人比較重視的方面(比如從外面回到家,必須先洗臉洗手換衣服,然後再抱孩子),提前灌輸給老人,既可以讓老人提前有個概念和心理準備,又可以讓老人真正不多心,愉快的和你一起學習。等到真遇到這種情況了,就算老人不知道科學的做法,具體到底該怎麼做,但是也會更有意識的觀察和模仿,學起來會更容易。

    3、不要直接發出指令,要將背後的道理揉碎掰開了,講給老人聽。

    沒有人希望被命令,即便是很小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後,他也會反抗自己認為沒有道理的直接的命令。更何況是已經有了很多生活閱歷、對各方面都已經有了自己根深蒂固的想法、而且確實付出了實實在在辛苦的老人呢?

    而且,我們還可以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老闆指示你去接待一個客戶,但是沒有給你任何背景資料,你按照常規的接待流程來熱情接待客戶,自己許可權內該給的方便都給了,最終也成了大單。結果卻發現,這個客戶已經列入了公司的黑名單,過往已經有過不少壞賬及拖延款限的歷史記錄。你成交了這個客戶,不僅給自己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後續遺留問題,還因為給公司帶來了潛在損失,被老闆在公司大會上嚴厲批評、扣除績效工資。你此時會是什麼心情,委不委屈?

    面對和老人的育兒分歧時,這個問題就更要揉開了掰碎了給老人講明白。不要指望你一個簡單的指令,老人就能和你心有靈犀,這是不現實的。要知道老人的生活環境、受教育程度和你是有很大的差異性的,而這些決定了你們在很多方面的代溝的客觀性。

    但是,畢竟你們的初心是相同的、目標也是一致的,這就決定了,此事可溝通。只是講究方法和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

  • 13 # 宇兒樂園

    1.肯定老人家的育兒出發點(你們的出發點都是愛孩子)

    2.做足育兒功課(你覺得不好,怎麼不好,有什

    依據)

    3.尊重老人(耐心溝通,語氣平緩)

    4.包容,理解(不要全部否定,可以在她基礎上加入你認為好的)

  • 14 # 李家大妞

    面對隔代之間的分歧,怎麼才不能傷感情,且能有效的溝通呢?耐心+真心+技巧

    1.對老人一定要嘴甜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你平時對他們笑呵呵的,嘴甜一些,溝通起來就比較融洽容易一些

    而且老人有時候也像個孩子一樣,需要哄,所以不要吝嗇感謝的話,有事沒事送點小禮物,不用很貴重,有那個心意就行,禮輕情意重,讓她們從心底信任你的為人,在慢慢認同你的教育

    2說話講究方式方法

    不要方面跟她們理論,老人有什麼做的不對的地方不要一上來就說你哪哪不行做的不對,設身處地想,你做什麼旁邊人告訴你錯了,別人肯定會想有本事自己來啊

    3不如從孩子下手

    俗話說,隔輩親,有些話其實從孩子口裡傳出會讓老人順從,所以不如把孩子培養的獨立,讓他們自己學會穿衣吃飯等一些簡單家務,他們想要插手的時候 由她們自己去解決,這樣就簡單了。

  • 15 # 銘花爸爸

    一般情況下,老人是不會聽的。

    老人生活了一輩子,培養出來了幾個孩子,甚至把你們都教育成才了,你現在告訴他有些育兒的方法不對、不科學,他會很難接受,表面上的妥協,不代表心理上的認同,所以才會在你面前是一種做法,在你背後是另外一種做法。

    但是我們要認清一點,老人的出發點和初心是好的,你和老人的方法雖然不一樣,但都是想把孩子撫養好,都是在給予孩子愛,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講究科學育兒。要想和老人溝通好,讓老人接受科學育兒,接受新方法,需要在溝通方式上講策略、講方法。

    以鮮活的事例打動老人再大的道理,如果沒有事例佐證,也很難讓人信服。我們需要拿出有說服力的事例,讓老人看到後果,他們才會從心底裡贊同。

    比如,對於尿不溼,老人總是抱有恐懼的態度。尤其是老家有人用了便宜的尿不溼之後,孩子受感染住院,我家老人聽說了之後堅決不再讓用尿不溼。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你再怎麼解釋,我買的尿不溼是貴的、質量好的,老人也不認同,堅持讓用尿布。直到有一天,一個同事的兒子,由於尿布清洗不乾淨,又加上空氣比較潮溼,尿布沒有曬乾,孩子尿道感染住院,在住院期間又交叉感染流感......幾個月的孩子受了太大的罪。我透過這個事例,讓父母明白尿布雖然透氣,但是也是有隱患,質量好的尿不溼能避免孩子感染。老人也是出於對孩子的愛,只要是對孩子好的方面,他會認同,從此以後他們也就不怎麼管尿不溼的事了。

    在尊重老人的基礎上,廣泛交流老人需要尊重,尤其是年齡大的老人,更需要尊重和肯定。

    老人一旦上了年紀,心理會和從前不太一樣,有點孩子氣,有點偏執。你若一開口就說,爸,你的經驗過時了......那麼你接下來再說什麼,估計老人也會聽不到,他的感覺會不斷地停留在你的第一句話,他會覺得你嫌他老了,不中用了。接下來的交流就會變得很困難。

    你需要尊重老人,承認老人,才能有效的展開交流。比如,你說,爸,我覺得你教育孩子方面真是一把好手,我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跟你的不斷的鼓勵是分不開的,你教會了我......但是,我覺得有些地方咱們還是要注意一下。這麼交流,不會讓老人家抗拒,反而會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

    夫妻雙方,選擇自己方的老人交流。

    媳婦和婆婆是天敵,如果讓媳婦和婆婆去溝通,十有八九是不會很順暢,甚至有可能會吵起來,但是兒子和自己的婆婆溝通會很順暢。所以如果是孩子的姥爺和姥姥需要說服的話,那就只能妻子出面;如果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需要說服的話,那就需要丈夫出面溝通。血濃於水,自己的親兒子親閨女說的話,不管怎麼樣,老人都會接受。而且話容易說開,不會有誤解。

    老人和孩子一樣。多鼓勵老人,多讚揚老人做得對的地方。那麼老人也會多為你考慮,雙方對教育孩子多探討,達成一致見解,一定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 16 # 養育兩隻吞金獸

    看長輩是哪種型別的。

    長輩如果是知識型的,這種最簡單也最難

    簡單的是她願意去學習新的東西,難的是,因為現在各種育兒觀念層出不窮,而且不少都是不一定科學的,一旦她接受到不太合適的育兒觀念,會非常堅持,很難說服。所以針對知識型的長輩,最好是提前做好準備,先找宏觀的育兒知識,至少大家大方向要一致。比如媽媽認為親密育兒法更合適,長輩認為孩子一哭就抱是太寵著孩子了,那這種情況下,不妨給長輩看看西爾斯育兒,大家先把大方向協調到一致,再抓細節。

    長輩如果是頑固型的,這種只好採取同樣頑固型的方式對待,直接簡單粗暴做好分工。

    比如我在養大寶的時候,孩子奶奶總覺得母乳不夠她孫子吃,趁我不在,偷偷給孩子餵奶粉,結果一次因為我外出兩個小時,她餵了幾次,我回來的時候孩子乳頭混淆了,怎麼都不肯吃母乳,我當時特別難受,孩子才不足兩個月,萬一以後就不肯吃母乳了,那真的是對我這個堅定的母乳餵養者最大打擊了,於是忍不住哭了,孩子爸爸出面了,很嚴肅的和孩子奶奶說,以後關於孩子吃的喝的穿的,奶奶一概不可以干涉,奶奶只負責做飯,洗孩子衣服,打掃家裡衛生,抱孩子玩玩等除去孩子吃喝穿以外的事情,同樣,孩子媽媽不得干涉孩子奶奶做的這些,不管做的好不好,都需要接受。哈哈,後來我們就這樣做的,真的是非常省心了,加上孩子後來母乳餵養的白白胖胖,孩子奶奶再也不說什麼餵奶粉,包括後來喂輔食,我堅持一歲內不加鹽,她也只是說了幾句,也不好再提,畢竟說的多了,她的兒子也會提醒她注意之前約定。所以我們相安無事,畢竟各司其職了,就簡單多了。

    不過說起來,長輩的不少育兒觀念雖然粗糙,但是也是帶了好多孩子積攢下來的,有些雖然沒有啥科學依據,但是不得不說也是實踐出來的,真心好用。比如孩子摔了,頭上一個大包,奶奶建議抹一點豬油,結果果然特別快就消腫了,雖然第一次抹之前內心也是忐忑,結果很讓我欣喜。於是也會在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諮詢孩子奶奶,再上網簡單看一下,沒啥副作用就遵循她的辦法。長輩也覺得她自己有價值,反過來也會在帶孩子的時候很盡心,大家處的不錯,什麼育兒分歧就會少多了。

    還有一種屬於蠻橫專制型,躲為上策

    這種我沒有遇到過,但是看到一些媽媽群裡的吐槽,感覺這種只能是遠離一些合適,不然分分鐘戰火就起來了。願意身體辛苦還是心累,這個就看孩子媽媽的選擇了。

  • 17 # 會子樂生活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在這裡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人,年輕人更加喜歡科學養娃,老年人更喜歡經驗養娃,老人有時還是比較固執的,利用其他條件來達到輸入觀念的目的,就是我經常用的方法喲,認為說的有道理的可以嘗試一下哦!

  • 18 # 李書瑜vlog

    我覺得這是一個歷史難題:但是隻要是為孩子好,我會堅持我的意見,也會接納老人的意見。但現在都講究科學育兒,自然媽媽的陪伴是很重要的,我選擇在我年齡最好的時候,選擇生了孩子,那麼我自然會擔當起陪伴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可能我的想法比較簡單,我的孩子我既能生,我也能養我也能教育,父母長輩老人的想法看法我會聽取,但主要以我自己為主,公婆為輔助,如果做不到輔助,那就只能不聽不想不看。哈哈哈哈

  • 19 # 家有魔娃

    兩代人不同,都需要溝通,大家劃清楚教育邊界線。而且,父母的言行舉止最重要!

    在實際生活中,其一,要看老人家或者自己是否強勢?其二,自己的溝通技巧,其三,自己的育兒的知識是否不斷學習?

    一方過於太強勢,會導致老觀念與科學觀點想衝突,引起家庭矛盾,而實際情況不同,所以不能同日而語。最好的辦法,舉例子,拿著書本的觀點,以及相關的影片給他們看。

    跟老人溝通,注意語氣,先肯定他們的觀點,但是再搬出道理跟他們分享。

    還有就是不斷學習育兒知識,以及有效的實踐,總結結果,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堅持自己的觀點,原則,例如,寶寶吃飯的習慣,學習的習慣,生活的習慣,這些都是要家人統一口徑。

  • 20 # 一熹爸爸

    在育兒方面,與老人有分歧,又要老人聽從你的分歧,首先要確保你的分歧是科學而且可行的,而且你也在執行中,不然就白扯了。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是最難的,一個是賺別人兜裡的錢,另外一個就是把你的思想裝在別人的腦袋裡。老人活了大半輩子,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做事習慣了,想要改變他們真的不容易,更何況你作為年輕人是晚輩。一個晚輩分量不夠,就多叫幾個晚輩輪番洗腦,如果你有好幾個兄弟姐妹的話。又或者請與老人同輩的長輩或者用官方權威資訊輪番洗腦,有例項加以印證就更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房子比較適合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