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廬州之月

    是有關聯的,為什麼呢?因為宋欽宗是歷史上懦弱無能的昏君,是宋朝最無所作為的君主。他在位之時,性格懦弱,優柔寡斷、反覆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和敏銳力,並且忠奸不分在位的時候,許多正直大臣提出的有利於國家的政策,基本都被他否決了。不僅如此,他還,聽信奸臣讒言,罷免了李綱等忠臣。等金軍攻城的時候,宋軍一

    敗塗地,最終都城被破,他與其父宋徽宗並諸多宗室大臣,後宮嬪妃盡皆被俘,這就是靖康之恥,北宋也因此滅亡。

  • 2 # 周朝文DMU

    有聯絡的!

    歷史上北宋的滅亡稱之為靖康之恥,是在北宋兩位帝王宋徽宗宋欽宗被俘之後,北宋徹底滅亡。北宋是一個王權政治極為混亂的朝代,在宋徽宗時期就已經變得岌岌可危。他懼怕戰士在國家面臨危亡之際,將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宋欽宗,這一系列操作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宋徽宗時期,任命蔡京為宰相。當時的官員統治高層以蔡京為首,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應該就是高俅了。水滸傳也不都是杜撰,高俅確有其人,當時的北宋政治圈非常的腐敗,在宣和元年以及宣和二年時,爆發了兩次重大的農民起義,一次由宋江掀起,一次是方臘。這是因為當時統治者的無能,農民起義此消彼長,雖然其沒有得到勝利,但是其他地區的民族興起,也一樣會加速北宋的滅亡。

    雖然當時北宋統治者宋徽宗他的才能不足,但是作為帝王,他依然希望可以收復更多的疆土。當時的燕地也就是如今的北京一帶,宋徽宗就很希望可以收復燕雲十六州。在一次出使大遼的過程中,使臣結識了一個人,名叫馬植。這個人嫌棄說北宋可以聯合當時的金兵,兩面夾擊遼國就會不堪重負,燕雲十六州就可以被北宋收入囊中。其實這個計策才真正加速了北宋滅亡。

    當時的統治者聽到了這個好計策,便隨即開始下一步的動作,當時金兵攻打遼國遼國,岌岌可危。宋徽宗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趕緊和金兵協商如何共同攻打遼國,並在協商之時與金兵簽訂了海上之盟,雙方約定在工程之後,長城以南歸北宋所有長城以北歸金兵所有。戰事勝利之後,北宋需要把曾經進貢給遼國的錢財如數進貢給金國。

    本來這一系列約定是挺好的,但是在作戰過程當中,金兵發現自己驍勇善戰,而北宋軍隊卻實力不足。在戰爭勝利之後,金兵並沒有遵守之前的約定,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六州二十四縣可以交給北宋,但是北宋必須要在進攻遼國的基礎之上,將六州二十四縣的全部稅收如數上交。北宋自然是不會答應,但是最終也沒狠得過金人,答應每年上交100貫錢作為代稅錢。

    這樣的不平等條約,北宋都已經答應了,但是金人可不是那麼好說話。他們在撤離的時候,江城中所有的達官貴人以及錢財富商全速帶走,只留了空城給北宋。

    其實這一次的事件就已經預示著北宋的滅亡了,金兵在與北宋的交涉過程當中,看到了北宋的懦弱無能以及實力不足。也就絕對不可能放著這塊肥肉不吃。所有的條約不過是一種緩兵之計,在之後的幾年當中,金兵陸陸續續地攻佔了北宋的一些城池。當金兵長驅直入就要達到都城之下的時候,宋徽宗在此時居然想要逃走,將王位傳給了太子趙桓。宋欽宗和他的父親一樣,也是怕死,不想戰鬥。在之後的靖康二年金兵最終抓到了宋徽宗宋欽宗。同年的2月6日,金兵直接下詔廢除了這兩個前朝的皇帝。自此北宋徹底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從北宋的滅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國家是否能夠強盛,真的,看他們的領導人有沒有魄力。也要看領導人有沒有才能,能不能任人唯賢。北宋的最後兩位君王,宋徽宗,宋欽宗,他們都是鼠膽之輩,又怎麼可能帶領北宋走向輝煌。

  • 3 # 穿越再現彼岸

    有其父必有其子;性格決定命運。這在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嚇暈的宋徽宗。

    宋徽宗對治理國家不在行,也懶得自己直接管理,直接選拔蔡京等人管理朝政,將北宋搞得烏煙瘴氣。1119年,宋江起義爆發;1120年,方臘起義爆發,等宋朝將這些農民起義鎮壓下去的時候,已經虛弱不堪了。

    縱觀宋徽宗當政時期,可以判斷出宋徽宗的性格,缺乏管理國家的能力和熱心,性格懦弱,善變多疑。宋徽宗在1115年立自己的長子趙桓為皇太子,喜愛繪畫書法,自我陶醉的宋徽宗也將性格傳給了自己的太子,正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

    宋徽宗還是一個貪圖便宜的皇帝,和金朝結盟消滅遼國,遼國被消滅之後,金國反戈一擊,兵分兩路進攻北宋的都城。1125年10月,金國的兵峰直達汴梁附近的黃河北岸。在黃河浮橋南岸的宋軍看到金國軍隊的旗幟,馬上燒掉浮橋的纜繩,紛紛逃跑。金軍乘坐小船渡黃河,根本就沒有受到宋軍的截擊,順利登岸。

    當時北宋樞密院負責北宋軍事工作的是蔡京長子蔡攸,他將這一訊息告訴了宋徽宗,宋徽宗居然嚇得暈倒了。醒來之後,立馬讓人取來紙筆要禪讓帝位給自己的太子趙桓,也就是宋欽宗了。(宋徽宗、宋欽宗劇照,獻俘儀式“牽羊禮”,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

    哭著登基的皇帝——宋欽宗。

    宋徽宗打的什麼主意吶?他想讓自己的兒子背鍋,先把皇帝之位禪讓給兒子,自己看情況率領一部分人南逃。

    1126年1月19日,宋欽宗正式登基。登基之前,宋欽宗知道自己的父親是把黑鍋甩給了自己,讓他頂雷。在登基出發之前痛哭流涕,不肯動身登基,最終還是做上了皇帝的位置。宋徽宗成了太上皇,稱“道君皇帝”。

    宋徽宗時刻關注著金軍的動向,一旦危險立馬逃跑。為了逃跑,他稱自己病重的時候曾經祈求亳州的太清觀神仙幫助,果然痊癒,做皇帝的時候沒有時間去拜祭,現在有空了,去拜祭一下。什麼時候走,宋徽宗請了宮中的負責占卜的人占卜一下吉時,占卜的人知道宋徽宗越快逃跑越好,於是占卜的出行的時間定為1126年農曆的大年初四去拜謁亳州上清宮。宋欽宗知道自己老爸要逃跑,但也無可奈何。

    金軍的步步推進讓宋徽宗風聲鶴唳,到了正月初三就緊張的不得了,打算初三的晚上就逃跑,通知了皇后、帝姬(女兒)和侍衛人員,跟著走的大臣只有蔡京的長子蔡攸。宋徽宗一行人初三晚二更乘船直下東南。金軍於1126年正月初八到達汴梁城下,此時宋徽宗已經逃跑了5天了。

    具體路線路圖所示:(宋徽宗南逃路線圖,金軍第一次圍攻汴梁之前出逃)

    一路之上,宋徽宗還攔截了勤王汴梁的部隊若干為自己護駕,截留了對汴梁的貢品若干供自己享用。

    搖擺不定的宋欽宗。

    一、逃不逃跑?

    宋徽宗向東南方向跑,留守的大臣勸宋欽宗向西南的襄陽跑,父子不同路,避免被金軍抓住。多虧了主戰派李綱的勸諫,搖擺不定的宋欽宗才沒有逃跑。李綱剛剛部署守城事宜完成,金軍的先鋒就已經到達了汴梁城下。

    二、是和是戰?

    宋欽宗在和戰問題上也搖擺不定,一方面讓李綱堅守汴梁,一方面讓樞密院的最高長官去議和,金軍議和來了一個獅子大張嘴,要求如下:

    給金軍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

    北宋根本沒有這麼多金銀,根本滿足不了金軍的胃口,只得開始守城。各路勤王大軍彙集,約有20萬,與金軍作戰互有勝負,金軍只有6萬,只得退兵。1126年4月,宋欽宗委派李綱接回了遠在南方避難的宋徽宗。

    從以上宋欽宗執政情況來看,他性格軟弱,多疑,搖擺不定,而且執政經乏善可陳。(種家軍形象圖,北宋最後的精銳主力部隊。在第一次汴梁解圍戰後,由於宋欽宗等人指揮失誤而迅速敗亡,東京汴梁最後的屏障消失)

    種家軍滅亡誰來負責?

    金軍撤退之後,宋欽宗感覺志得意滿,覺得金軍沒有什麼可怕的,其實這是缺乏政治遠見的表現。宋朝能夠征戰的主力軍隊也就只有西北的種家軍了,這支部隊拒守在黃河浮橋的北岸,拱衛京師。

    金軍在汴梁沒有得到便宜,於是轉而進攻太原,太原請求援助的軍報不斷傳到京城。此時種家軍的种師道剛剛病故,种師中率領種家軍的主力,被嚴令要求援救太原。

    种師中是一個老成持重的將領,行軍作戰非常嚴謹,但樞密院的指揮者得到了金軍錯誤的訊息,以為金軍要撤退,急令種家軍、姚古軍、張灝軍共同援助太原。种師中行軍迅速,瞭解到其他兩軍沒有趕上來,於是停軍等待。主戰派官員不顧當時的戰況,迫使种師中孤軍進攻太原的金軍,由於行軍較快,後勤趕不上,宋朝中央政府答應的獎賞也沒有到位,种師中戰死,種家軍敗亡。《宋史》記載:

    李綱、許翰顧以為怯緩逗撓,動失機會,遂至大衄,而國隨以敗,惜哉!

    李綱、許翰顧是種家軍孤軍冒進的頂層指揮者,事後,宋欽宗將李綱強令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趕出朝堂,這也是為種家軍滅亡承擔軍事指揮責任。與此同時,宋欽宗處理了蔡京等“六賊”。

    其實,北宋最能征慣戰的軍隊就是種家軍,種家軍被消滅,北宋全軍動搖,北宋黃河以北無部隊可以抵擋金軍的步伐。

    此事,宋欽宗、李綱、許翰顧都有責任,稍有勝利就急功冒進,將北宋僅存的最強戰力種家軍喪失殆盡。(六丁六甲神仙圖,神鬼根本不能打仗,這事也只有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相信了)

    迷信——宋欽宗終至北宋滅亡。

    性格軟弱的人在遇到困難之際往往求助於神鬼,而不是採取實際的行動,將困難克服過去。宋徽宗如此,宋欽宗更是如此。

    《宋史》中記載兵部尚書孫博找了一個士兵“神人”郭京”,這事宋欽宗肯定是知道的,並且委任張叔夜和郭京共同守汴梁城。危機時刻,守衛汴梁這樣的大事,一個兵部尚書是下不了這個決斷的!

    郭京詐稱自己身負佛教、道教兩家的仙術,能施展“六丁六甲法”,讓人刀槍不入,只要在軍中符合六丁六甲計程車兵,組成7777人的軍隊,與金軍作戰必能擒獲金軍圍城的兩個主要將領——完顏宗望、完顏宗翰。

    1126年11月25日,郭京、張叔夜將城牆之上的宋軍全部下城出戰,郭京的六甲神軍遇到金軍的部隊根本就不堪一擊,死傷大半,逃回汴梁城。郭京謊稱下去做法,率領一部分宋軍向南逃跑而去。金軍見到汴梁城城牆之上沒有幾個士兵,於是一鼓作氣就把汴梁城的外城攻了下來。

    汴梁城有三層城牆,只是攻破了外城,還有內城和皇城。金軍不急於攻打,而是佯攻恫嚇。這幾個動作使得宋欽宗的小心臟受不了了,急忙派遣使者議和。金軍要求太上皇宋徽宗去金營談判,宋徽宗哪敢啊,只有二子宋欽宗去金營,他一到就直接扣押起來。接下來就是北宋的滅亡時刻了!

    設若性格堅強的皇帝,不會相信什麼鬼神。即便金軍攻破外城,內城也可以堅守,金軍也是不那麼容易攻破的。金國軍隊一嚇唬,兩個皇帝的小心臟都受不了,連忙求和,不亡國才怪。

  • 4 # 從頭越58139384382

    宋欽宗,性格懦弱,而且沒有主見,搖擺不定,優柔寡斷,聽誰說的都有道理,意志還不堅定,朝令夕改,這樣的皇帝在和平年代還好點,在戰亂年代就是導致國家滅亡的領導者。

    宋欽宗趙桓,宋徽宗趙佶的長子,北宋第九個皇帝,也是北宋的末代皇帝,同時也是個倒黴蛋皇帝。在金兵滅遼後,兵分兩路直逼宋朝都城開封,宋徽宗大為驚恐,甚至被嚇暈過去,醒來後急中生智,把皇位傳給趙桓,自己退二線了。宋欽宗臨危登基,改年號靖康,靖康恥就是從這來的。宋欽宗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蔡京和童貫等奸臣,重用李綱抗金,這也是宋欽宗辦的最正確最乾淨利落的事了。緊接著宋欽宗表現出了他的強項,懦弱加優柔寡斷。

    靖康元年正月,金兵渡過黃河很快要兵臨城下,宰相白時中、李邦彥勸宋欽宗棄城逃跑,宋欽宗默許,李綱據理力爭,要堅守城池,願領兵出戰,宋欽宗認命李綱率兵抗金,負責京城防務。剛下決心抵抗,聽內侍說皇后收拾好東西要離開開封,宋欽宗又坐不住了,哭著喊著要跟皇后一起走(這是什麼操作),李綱跪地苦苦哀求,講道理,宋欽宗才再次決定留下抗金。夜裡白時中、李邦彥進宮見宋欽宗勸他離開,結果搖擺不定的宋欽宗再次改變主意,決定第二天就走。第二天李綱去見宋欽宗,發現宋欽宗又要跑,再次苦口婆心的講道理,祈求宋欽宗留下抗金,這一次宋欽宗明白利弊,再次決定不走,派人招回皇后。在即將兵臨城下的時候還反反覆覆 優柔寡斷 猶豫不決,動搖軍心不說,還貽誤戰機。

    正在李綱組織防禦時,金兵佔領了城西北的牟駝岡,搶躲了宋朝的兩萬匹馬和糧草,宋欽宗驚慌失色,李邦彥獻計議和,李綱主戰,即使議和也得打完再議,結果宋欽宗發揮了他懦弱

    的強項,同意李邦彥的建議,派李梲去議和,李梲哪是去談判啊,是去接受任務去了,金人開出的天價賠償條件他一點沒反駁,照單全收,在李邦彥的勸說下宋欽宗答應照單賠償。而且還得派親王去做人質,最後康王趙構自告奮勇去金營做人質,好在援軍趕到,金兵撤退了。

    金兵撤走後不久,宋欽宗聽信讒言罷了李綱的官。迫於壓力,又殺了蔡京和童貫等六個奸臣。靖康元年八月,金兵捲土重來,再次長驅直入兵臨城下,因為李綱被罷官,朝中已無可用良將,出戰打了兩次敗仗,又想到了議和,這次金軍讓太上皇趙佶過營談判,趙佶不敢,宋欽宗只好硬著頭皮去金營談判,結果宋欽宗當了最後一天皇帝,離開皇城就再沒回去,沒多久,金軍把趙佶也帶回金營,兩個皇帝都被擄走,帶到五國城 (今黑龍江依蘭縣),再沒回到宋朝,這也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北宋滅亡。

    宋徽宗趙佶在南宋紹興五年,病死在五國城。紹興二十六年,五十七歲的宋欽宗趙桓被迫打馬球,墜馬被亂馬踩死,了此一生。

    宋欽宗趙桓應該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了,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坐了三十年的牢,最後慘死在亂馬蹄下。正是他優柔寡斷,懦弱,沒有主見的性格,錯過了給金兵的迎頭痛擊的良機,聽信讒言,罷免了令金兵膽怯的李綱,導致金兵再次攻打的時候,無可用之人禦敵,導致金兵肆無忌憚的燒殺掠奪,連自己也被金軍擄走,直接導致北宋滅亡。

  • 5 # 鄜延路節度使李

    金人已經毀盟大舉進攻,東路軍已長驅直入河北腹地,宋廷執政大臣還是將訊息藏匿不報。直到十二月九日郊祀大禮完成,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眼見邊報日急,城中流言甚雜,亦無從保密,才將此事上奏。宋徽宗在一片歌舞昇平聲中,突聞金兵兩路兼程南下的訊息,不啻是晴天解靂,時驚得手足無措。

    宋徽宗本非庸才,深知此時已是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為保帝位,收民心,便想方設法進行補救,廢除了那些不得人心的劣政弊法。十九日,宋徽宗下詔准許諸色人上書宰相府陳獻處理時政緊切事物之計策。這可是多年未曾有過的新鮮事了。二十日,宋徽宗御筆親詔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次日,皇太子入朝,宋徽宗賜一排方玉帶,命於二十六日起視事開封府。

    宋徽宗此日還只是想讓趙桓以皇太子的身份監國,使自己得以脫身逃離京城開封,南下避難。同日,傳來金兵圍攻中山府的訊息,宋徽宗窘迫無計,召字文虛中前來商議,宇文虛中建議應先降罪己之詔,更改弊端,以迴天意、順人心,至於城防,可委任將帥。

    為了表示悔過的誠意,宋徽宗還同時下詔革除那些不合民心的弊政罷廢為天子斂財或蒐括珍寶玩物的都茶場、應奉司、花石綱、採石所、行幸局、西城所等,將其所有餞物付予有司,將其所強拘的百姓土地還給原主減少內宮用度,減少待從以上官員的月俸;罷道官及拔賜道觀的房錢、土等;罷去免夫錢等。

    為表示抗金之決心,宋微宗於日前已決定召熙河(今甘肅東南一)經略使姚古、秦風(今甘肅天水市、陝西風二帯)經略使种師中率本路軍兵人援,會合鄭州、洛陽地區宋軍,外援河陽(今河南孟縣),內衛京。

    至二十ニ日,宋徽宗又任命宇文虛中為保和殿大學士,充河北、河東宣諭使,任命武將姚古為京畿輔郡兵馬制置使兼都統制,王蕃為兵馬制置副使兼都統制陝西刷兵(刷兵,是按丁籍徵石來計程車兵),命陝西援軍直接增援開封,為京城守衛戰作準備。但這些措施並不能消除宋徽宗君臣心中的恐懼心理,只想儘快逃出東京這塊危地。

    與此同時,宋徽宗又在暗中準備南下避難的另一手。先是,蔡攸將宋徽宗欲令皇太子監國、自己南逃的訊息,告訴與己關係甚密的給事中、權直學土院吳敏,並引吳敏入對於玉華閣。吳敏告訴宋徽宗:“如今京城中人聞知金人南侵,人心恍惚,有欲出逃者,有欲堅守者,有欲叛降者,以此三類人共守一城,此城必破。陛下定計巡率,萬一京師不守,則車駕必不能達於淮、浙。”

    宋徽宗所慮也正在於此,聽說此語,更是慌懼。於是吳敏獻策道:“若陛下於三日內委任有威信者城守,則守禦必固。不然,京師必危。”欲使宋徽宗當機立斷,即命皇太子監國。因為當時斡離不的東路軍已繞過中山府南下,計算其路程,約十日內可到京畿,所以吳敏以三日為期,以便監國者能組織軍隊;若三日以外,金兵日益迫近開封,京城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則皇太子監國也不能威伏人心,則大事去矣。

    宋徽宗對此建議大為嘉許。吳敏與掌管朝廷禮樂郊廟事務的太常少卿李綱關係密切,二十ー日夜,吳敏與李綱議論國事,李綱認為宋徽宗應該仿效唐玄宗天寶年間“安史之亂”時傳位於唐肅宗之舉,將大位傳於皇太子,並強調指出:“今敵勢猖獗,非傳太子以天子位號不足於招徠天下豪傑。”次日一早,吳敏即將李綱之語告訴宋徽宗,宋徽宗正茫無頭緒,得知李綱有處置紛亂之策,遂即刻召見其議事。

    李綱刺血上書道:“皇太子監國,禮之常也。今大敵當前,安危存亡在呼吸間,猶守常禮可乎?太子名分不正面當大何以號令天下!若假太子一大號,使為陛下守宗廟社稷,收將上心,以抗死敵,天下猶可保。”宋徽宗聽後有所觸動,但仍未最終決定。這也難怪,天子擁有最高權威,不到萬不得已,豈肯輕易放棄!

    二十三日晨,宰執大臣在宣和殿呈上金人聲討宋帝的檄文。這是童貫從太原帶回來的,此前一直不敢進奏。宋徽宗看到檄文中有“制信自藩邸,包藏禍心,陰假黃門(指太監)之力,算奪帝位(宋徽宗以神宗第九子越過其兄而為皇帝),因而熾其噁心,日甚一日,昏迷不恭,侮慢自賢(自以為是),謂己有天命,謂作惡無傷”等語,不禁涕淚俱下,只說:“體休!卿等晚間可來商議。”

    終於作出了傳位的決定。是日晚,宋徽宗於玉華閣召見大臣,字文虛中和吳敏也人殿請對。宋微宗急於禪位,先次第召見宇文虛中和吳敏,然後留吳敏在殿外,急召宰執入對。當宋徽宗面對眾宰執時,忽然一陣昏厥,跌落在御床之下,大臣們手忙腳亂地扶起皇上,換到保和殿東閣,灌入湯藥,宋徽宗慢慢才甦醒了過來,即要來紙筆,以左手寫道:“我已無半邊也(半身癱瘓之意),如何了得大事?”群臣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宋徽宗又寫道:“諸公如何又不語?”看到左右眾人無敢有應答者,便自書道:“皇太子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官。”停了一會又寫道:“吳敏是朕親自拔擢,今日不負朕,可傳來起草沿書。”並詔皇太子進宮。由於宋徽宗剛才已將禪位之事告知吳敏,故吳敏成竹在胸,很快寫好了退位詔書。宋徽宗之病好似中風,但從日後宋徽宗的言行來看並不像,大概是宋徽宗是為自己找一個合階而裝病。

    皇太子很快來到了宮中,宰相把宋微宗禪位之旨告訴他,併為他披上龍袍。皇太子極力推辭不肯接受,宋徽宗見此,便用左手書寫:“汝不受則不孝矣。”並派人叫來皇后曉諭皇太子:“官家(古代皇帝稱呼之一)老矣,吾夫婦欲以身託汝也。”皇太子依然不肯,宋徽宗命內侍太監簇擁他至福寧殿即位。

    此時百官已齊集垂拱殿等候,宰相白時中不管皇太子的反對,向群臣宣佈新天子已登基。在宋徽宗的不斷強迫下,在皇后、眾宰等人的一致動渝下,沒有其他選擇的皇太子不得不登位,成為一朝新天子,是為宋欽宗。

    縱觀中國歷史,有多少人為爭奪天子之位而骨肉殘殺,父子成仇,如宋就宗那樣一再推辭不就,誠為古往今來所罕見。但對欽宗來說,其中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其一,宋朝皇帝正常即位,猶有三推三讓之禮,況且在今日非常情況下;其二,宋朝開國至此,還未有皇帝內禪之事,現在性格強而不甘寂寞的父皇成為太上皇帝,自感才能平平的宋欽宗,深知這兒皇帝不好當;其三,此時國事危殆,人心離散,明知自己無挽狂瀾於既倒的力量,宋欽宗實不願背上亡國之君的惡名。但事已至此,也不容他不負起這抗敵救國的重擔 十四日,宋欽宗正式登基,於垂拱殿召見群臣,大放天下;上宋徽宗尊號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龍德官,皇后稱太上皇帝皇后,居擷景園;以李邦彥為龍德宮使,蔡攸、吳敏為副使。從此,宋徽宗交出了天子權柄,退出了政治前臺,這一年他才四十三歲。

    宋欽宗在成為天子以前當了十年皇太子,至此即位,釋出了一系列措施,欲鼎新政治,拯救危難:首先依宋朝舊制大放天下大逆、反叛以下罪進百官爵祿一等,賞諸軍錢帛,以一新視聽;然後依制度冊立皇太子妃朱氏為皇后。

    同日,宋欽宗還除吳敏為門下侍郎(宋朝副相名稱之一),以自己的師傅耿南仲籤書樞密院事,命致仕宿將种師道、步軍都指揮使何灌為河北河東路制置使兼都統制、副都統制,並手詔河北、河東沿邊州軍嚴飭守備。

    次日,因臣僚建議分長江以北地區為四道(河北西路和河東路已為戰區,故不包括在內),北道管轄河北東路、京東東路,以北京大名府染臣為都總管;西道轄京西北路、陝西諸路,以西京河南府帥臣為都總管;東道轄京東西路、淮南路,以南京應天府帥臣為都總管;南道總京西路等,以鄧州(今屬河南)帥臣為都總管,拱衛京師。

    二十六日,命宦官、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率馬軍七千守黃河北岸浚州(今河南浚縣,宋時黃河流經浚州城南),何灌統步兵二萬守衛州南黃河上的浮橋,以阻止金兵度過黃河進攻開封,並詔京東、淮西、江浙等地募兵勤王入衛。二十九日除夕夜,宋欽宗詔令明年改元靖康。

    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一日,宋飲宗在明堂受百官朝賀,並詔令中外臣僚民底上書直言朝政得失。宋飲宗為皇太子時即以恭儉仁慈、不好奢華、不好嬉戲遊畋聞名內外,其即位後,一反乃父所為,華人想望風采,以為宗廟社稷可保。誰知事與願違,華人所盼到的卻是更大的失望。

    宋欽宗是以宋徽宗嫡長子身份為皇太子的,但由於其言行性格均不為乃父所喜,故王黼等大臣曾勸宋徽宗另立皇太子,只是因遭到權相蔡京的反對而此圖謀告吹。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宋飲宗養成了謹小慎微、懦弱多疑而且猜忌心很重的性格,這種性格,加上其才能平平,根本不能勝任此非常時期的軍政重任,於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悲劇的產生便不可避免

  • 6 # 陳參

    首先回答:宋欽宗的個人性格和北宋的滅亡有直接的關係!

    關於宋欽宗趙桓的性格,可以從他的出生成長來尋證。宋欽宗趙桓,出生於公元1100年五月二十三,是宋徽宗趙佶的長子,母親是徽宗趙佶的第一位皇后王氏。趙佶是1100年正月繼位登基的,當皇帝四個月後,長子趙桓出生。而徽宗趙佶的首位皇后王氏,系開封本地人,父親是德州刺史王藻,出身官宦之家,生性恬淡,端莊恭儉。1099年六月嫁給趙佶為妻的,當時趙佶還是端王,婚後王氏被封為順國夫人,次年趙佶繼位登基後,王氏理所當然地升任皇后。趙桓作為徽宗趙佶的長子,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說其幸運,因為長子是太子名正言順的人選。說其不幸,因為母親王皇后得不到趙佶的寵愛,而且1108年十月,年僅25歲的王皇后就病故了,所以欽宗趙桓其實是幼年喪母,很不幸!而且眾所周知徽宗趙佶是個才華橫溢的皇帝,不但擅長詩詞字畫,而且風流成性。繼位皇帝之後,與王皇后的感情一冷再冷,甚至聽信宦官楊戩的讒言,認為王皇后有紅杏出牆之嫌疑,直接命刑部調查,最後卻是查無實據,王皇后因此鬱鬱而終。有了這樣的父母關係,趙桓在徽宗趙佶心中的份量可想而知。徽宗趙佶一生共生了31個兒子和34個女兒,在王皇后死後,趙佶又寵愛上了新歡鄭氏,冊封其為第二任皇后,並生下了皇子趙楷,趙佶愛屋及烏深愛趙楷,大有任其取代趙桓太子之意。

    九歲喪母的趙桓,既失去了母愛,也得不到父愛,趙佶對他的感情很平常。尤其是趙楷出生以後,徽宗不但封其為提舉城皇司,且隨時可以出入宮內!在後宮和朝臣看來,趙楷取代趙桓的太子之位是早晚的事。而趙桓呢,實在太平庸了,資質一般,算不上聰明,平常的一篇文章要苦讀數日才能背誦出來。雖然倚仗長子身份幸運成為了太子,但是這個太子隨時可能會被人取代。所幸趙桓雖不聰明,卻比較勤奮肯學,同時待人接物也恭謙有禮,是以接觸過的人,對趙桓的印象都還不錯。說來這謙卑寬厚的性格,也是幼年失母又得不到父愛造成的。所以在複雜多變環境中長大的趙桓,逐漸養成了謹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性格。事實上也不允許他有絲毫的過錯,否則隨時會失去太子之位。

    趙桓的幸運有兩次,一是生為徽宗長子順利成為太子,二是金兵突然南侵開封,徽宗趙佶懼怕失敗擔責,迫於情勢匆忙選擇了禪位於趙桓,趙桓才成功繼位,是為欽宗。而這一切,僅是趙桓不幸的加劇,也是北宋不幸的加劇。

    上面說過,徽宗趙佶是懼怕金兵迫於情勢的禪位,並非真心要讓太子趙桓繼位的,所以他禪位之後,不但準備了南逃,還帶上部分親信官員,這其中文武俱備,可以說留給趙桓的,其實就是個無法收拾的爛攤子。所幸上天給趙桓送來了一個幫手~~主戰派李綱,而趙桓軟弱猶豫的性格也使得手中優勢步步喪失。

    和父親徽宗趙佶一樣,趙桓對金兵是懼怕的,若是能逃早就逃了,只因無法逃脫又無人可用,才接受給事中吳敏的建議,啟用了李綱,任其為兵部侍郎,負責東京的保衛防守抗擊金軍事宜。結果李綱拼盡全力組織軍隊加強城防,又外召各地軍隊前來勤王,趙桓卻又在白時中,李邦彥的蠱惑下,準備南逃!李綱聞訊再次不顧一切才阻止這個逃亡。後來金軍迫於攻城不下,各地勤王之師陸續到來,才帶上搜刮敲詐來的財物退去,第一次東京保衛戰才取得勝利。

    金軍退去後,趙桓接回了徽宗在宮中靜養,其實收回了老爹的皇權軟禁了起來。這其實也不算錯,錯誤的是他罷免了主戰派,沒有積極備戰,組織調動軍隊佈防,而是忙著防備老爹奪權,任用主和派李邦彥等,準備對金割地賠款求和。結果半年之後,1127年9月金軍再次揮師南下,這次欽宗趙桓再無回天之力了,唯有失敗被俘一個選擇了。

    趙桓的性格,史書給的評價很恰當:事稍急,則恐懼而無謀,稍緩則遲疑不決乃變其意!也就是說,他不是個有始有終堅持如一的人!這性格說到底,還是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早年經歷,逐步養成的。作為皇帝,這樣的性格,在和平時期無可厚非,但在生死存亡的動亂時代,註定會害人害己誤國殃民的。

  • 7 # 世界全史羅銳

    不想當皇帝的皇帝

    從古至今,皇帝始終都是天底下最為美好的一份職業。畢竟,當數十、數百、數千萬乃至數億人的身家性命全都只憑你一句話就輕易主宰的時候,那種感覺肯定是妙不可言的。——君不見,世上多少人庸庸碌碌輾轉於仕途,熙熙攘攘浮沉於宦海,甚至不惜搭上老命或者小命,所為的只不過就是一個“權”字而已,而要論權,誰又能強過天字頭一號的皇帝呢?

    所以,一個人,只要思維還算健全,甚至只有部分健全(比如明朝的那幾位),如果有可能的話,其主觀上恐怕沒有不想當皇帝的。

    可是事實上,天下之大,確實無奇不有,遍閱我們數千年的歷史,偏偏就有這麼一位仁兄,別人送到手上的皇帝都不願當——不是趙匡胤欲拒還迎欲擒故縱欲蓋彌彰的那種,而是真真切切確確實實誠誠懇懇的不想當。而這個人,恰恰就是趙匡胤的後世子孫。

    公元1125年12月9日,時任大宋王朝太子、定王、太保的趙桓突然被急召入宮。

    茫然不知發生何事的趙桓一路狂奔,跑到皇帝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被老爹一把抓過來,摁在只有皇帝才有資格坐的龍椅上,接著給他披上只有皇帝才有資格穿的龍袍。剎那間,趙桓知道,自己擔心害怕了許久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老爹要傳位給他!

    明白過來的趙桓開始拼命掙扎,痛哭流涕,悲痛欲絕,苦苦哀求父皇,千萬不要讓自己去當那勞麼子皇帝。

    甚至,為了成功逃避“當皇帝”這一職務任命,此前表現得並不算聰明的趙桓居然急中生智,想出了假裝身患重病,無法正常履行公務的高招,突然之間說病就病了起來。

    可是,他那心腸如鐵的老爹卻絲毫不為所動,乾淨利落的就將這個不願當皇帝的兒子推上了皇帝寶座。於是,一個不想當皇帝的皇帝誕生了。

    幾十年後,他那接替他做了皇帝的弟弟給了他一個廟號——欽宗。

    “欽宗”誕生的那年,趙桓二十五歲,具備了獨立決斷的能力,無論生理、心理還是法理上都已成年,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完全責任人。

    而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居然會如此堅決的拒絕登上多少人夢寐以求甚至連做夢都不敢想的皇帝寶座,放眼古今,宋欽宗可能是唯一一個,而且很可能是空前絕後的一個。

    遭老爹忽悠的皇帝

    我們常說:“千好萬好,不如有個好爹。”可是宋欽宗能夠成為在歷史上享譽盛名的衰皇帝,其中很大部分可能要歸功於他那傑出的老爹——徽宗趙佶。

    宋徽宗應該是歷史上所有皇帝中書法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但與此同時,他老人家恐怕也是所有皇帝中對兒子最不負責任的一位。在此,我們可以盤點一下這位史上最不負責任的老爹為他那寶貝兒子留下的這副“爛攤子”。

    首先,是巨大的財政赤字。宋徽宗從他老哥哲宗趙煦手中接過大宋王朝江山的時候,他們那位責任意識極強的老爹神宗早早的就在國庫中存下了多達五千萬兩白銀的私有財產。

    可是,在宋徽宗他老人家以“花石綱”和“萬歲山”為重點的大力揮霍下,等到宋欽宗接手,為了滿足金國的索賠要求時,我們可憐的衰皇帝變賣了皇宮、宗廟以及各部、辦、委、局的辦公接待用品等幾乎所有資產,結果總共加起來才僅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八百萬兩。

    其次,是鉅額的不良資產。宋徽宗卸任的時候,經濟財富沒有留下多少,政治不良資產倒是有很多。比如號稱“一代權奸”的宰相蔡京,妄起干戈、窮兵黷武的太監王爺童貫,主持應奉局竭盡天下民力的王黼,憑藉“花石綱”成功打造出方臘近百萬人馬起義大軍的朱勔,連皇帝上廁所都如影隨形目的卻是為了權勢的宦官梁師成,利用職權將無數民田強行變為公田的宦官李彥。對於這六個人,民間百姓乃至朝廷士大夫都無比痛恨的稱為“六賊”。

    此外,還有積極為宋徽宗拉皮條勾搭京城名妓李師師的宦官楊戩,努力將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逼上梁山的太尉高俅,以及蔡卞、蔡攸、蔡翛等一系列知名壞人。

    事實上,自接手皇位以來,宋欽宗光是為了消化這一堆爛帳,就花費了他有限的執政生涯中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宋徽宗這個做爹的當真是了不起。

    再次,是巨惡的國際形勢。大宋王朝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可是二十五年前宋徽宗登基以後,年輕人喜歡衝動,居然主動再啟兵端,蓄意挑釁強大的鄰居遼國。更離譜的是,挑釁了以後,宋徽宗卻發現自己打不過人家,於是又找到遠在東北黑山白水之間的金國,約定兩面夾擊遼國。

    夾擊的結果是,遼國果然成功的被滅了,可惜中間沒有宋朝的什麼事。更嚴重的是,遼國被滅掉之後,宋朝的鄰居已經變成更加強大的金國。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大宋王朝偉大的開國太祖皇帝說過的一句明言,而如今,金國開始用這句話的精神來對付說這句話的人的國家了。

    當宋徽宗將皇位傳給兒子的時候,金國已經不費吹灰之力取得了剛剛被宋朝收回去的重鎮燕山,數萬精銳正雄赳赳氣昂昂的揮師南下,兵鋒所向,目標汴梁。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按照經濟學原理,再來投資皇帝寶座這一股票,實在是“萬本一利”的買賣,或許,這正是宋欽宗嚴重不想當皇帝的根本原因。

    忍飢挨餓的皇帝

    按常理來說,相對於所謂“藍領”、“白領”、“金領”,皇帝絕對是一個鑽石衣領的職務,一般而言,其幸福程度肯定遠遠超出“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窮開心境界。但是作為天生的衰皇帝,宋欽宗不但連這點基本的悠閒都享受不到,甚至連好好吃飯的權利都難以保證。

    剛剛上任不到兩個月,因為要賠償兵臨城下的金國軍隊的軍費開支,已經窮得一塌糊塗的宋欽宗只能“從我做起”,大幅度降低自己的伙食標準。甚至,為了進一步節省燃油照明費用,宋欽宗還堅持每頓飯都不在專用餐廳吃(避正殿,減常膳)。至於具體是到公家食堂還是直接到廚房吃小灶,那就難以確定了,估計是以後者的可能性居多。

    好不容易熬到二月底將金軍打發回去,終於又能夠堂而皇之地回到專用餐廳吃飯了,可不到四個月,錢卻又不夠花了,於是只好再度降低伙食標準(損太官日進膳)。堂堂皇帝之尊,居然連好好吃一頓飯都沒錢,宋欽宗對這一事件很是生氣。皇帝生氣了,後果自然是很嚴重的,起碼比葛優的黎叔嚴重。他決定找一個人來撒撒氣,選來選去,可憐已經死掉多時的高俅不幸中標——追削官職。

    宋欽宗不愧是高人一等的皇帝,別的皇帝通常都是“追封”官職的,他居然可以創造性的發明出“追削”來,實在是想不服都不行。可惜此創造非彼創造,最終他還是沒有創造出錢來。所以等到八月份,連燃油照明費用無法維持了,宋欽宗又一次回到了廚房——當然,為了顧及皇帝的尊嚴,他是以天上有掃帚星這個不詳的東西出現作為藉口的(詔以彗星,避殿減膳)。

    這樣一直熬到十月份,大概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超前進行了年終決算並上繳了中央財政的那部分,宋欽宗終於又可以回到專用餐廳吃飯了(御殿復膳)。

    從種種相關史料推測,宋欽宗應當是一個慷慨大方、與民同樂、熱情好客的皇帝。閏十一月,剛剛吃上幾頓好飯,宋欽宗就想到了他手下那些以守城士兵為代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於是大擺宴席,設下N座流水酒席,請所有守城士兵海吃一頓(以御膳賜士卒)。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大概餓得太久了罷,整個汴梁城內浩浩蕩蕩多達三四萬名計程車兵,一餐就吃掉了不知道他多少天的口糧。於是,我們以民為本的宋欽宗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離開了餐廳,走進了他已經非常熟悉的廚房(始避正殿)。

    然後,他被帶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國。——此後身處異國他鄉的宋欽宗可能會十二分的後悔,早如此,還不如自己好好的揮霍一頓。

    飽經風霜的皇帝

    在我們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衰皇帝不少,能夠衰到宋欽宗這個份上的卻著實不多。宋欽宗的衰,甚至衰到飯不能吃飽,風霜雨雪卻可以吹/淋得滿飽。

    當城外邊的金兵瘋狂的攻打城池時,城裡邊也隨之狂風大作,“髮屋折木”。

    當他為了鼓舞士氣,頂盔帶甲,親身登上城頭的時候,天上立馬又是暴雨又是大雪,冷得涕淚直流,噴嚏連天。

    他準備去宣化門去做戰時演講報告,結果到他預定去的那一天,恰好是大雨過後的一片泥濘和狼籍,連胯下的寶馬都抬不起蹄子。

    此後,天氣似乎又厭倦了他居然還能堅守城池,乾脆弄來一點“極度冰凍”,凍得守城士兵不但連兵器都不敢拿,而且還直截了當的凍死掉一批。把個宋欽宗逼得光著腦袋打著赤腳跑到皇宮的院子裡去祈禱——當然,從“破除封建迷信、普及科學知識”的角度來講,結果肯定是毫無成效。

    最讓人寒心的是,當他為了天下蒼生,痛苦的決定親身出城,到金國軍營乞降的時候,連續下了四天四夜的大雪竟然就那麼突然的停住了,而且還出起了太陽。——真他孃的簡直豈有此理,這不是擺明了讓他去送死嗎?

    此情此景,或許真的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天亡我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理解“人生有太多後悔的事情,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只能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