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安全生產警示錄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同的崗位,要制訂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到每個崗位。

    加強企業安全教育,對新進廠的職工必須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對轉崗復崗人員必須進行安全教育後方可上崗。

    2、加強安全生產檢查工作,責任部門必須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產檢查,車間、班組要進行周檢或日巡檢,操作人員開前必須做好裝置檢查,在確保裝置、電器完好的情況下方可開機生產。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必須及時整改。、加強勞動保護用品的管理。

    不同工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應不同,企業必須根據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發放,職工工作時須穿戴勞動防護用品上崗。

    3、對特殊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後持證上崗。對外來施工單位的管理,外來施工單位承接本單位施工專案的,施工單位必須三證齊全(法人、資質、營業執照),並簽訂協議書,明確各自責任。

  • 2 # 暴怒的中年

    無人則安,把人都撤了就安全了。

    當然,做不到全部機械化,那就規規矩矩按照企業主體責任清單一條條對著做吧。

  • 3 # 陽光書法工程藝術FXM

    首先感謝提問,由於從事二十多年安全工作、還在國家報刊上發表過安全書法作品,副教授級別。安全工作是門綜合性學科,真正做好不出事故並不是靠人情關係,內容及專案很多,企業安全文化、要有細緻、專業知識、技防人防、預案、檢查、評估等等提前識別發現不安全因素,從宣傳安全、人性化管理,檢查、整改到企業及所有員工對安全重視程度等。一次事故就可能讓企業破產,或讓法人或責任人終身不得翻身、區域責任人政治前途受影響,由於現在有的企業或地區不懂安全的人管安全,或一味追求節約成本或效益利潤、事故就會發生不斷,隨著企業安全文化提升、企業安全資金投入,配安全總監(安全工程師、消防工程師類等)落實,安全人才素質提升,監管檢查整改力度加大,安全會有所改善,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機構請第三方來檢查、很多國家和企業都重視安全的原因!

  • 4 # 平“安”一生

    從企業層面來說,簡單來說就是“合規合法”。

    一是關於組織機構或人員要合法合規。對於哪些該成立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哪些企業該配多少註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中有明確的規定。

    二是要建章立制。安全生產首先要有符合行業標準和企業實際的安全管理制度,重要的操作要有操作規程。建章立制是管好安全的基礎。

    三是要賦予安全管理人員足夠的權利。目前國家正在推行安全總監機制,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要把安全管理人員提高的足夠高的位置。企業層面要善於傾聽安全管理人員的意見,凡是法律法規規定的,都要考慮如何去落實。企業高層如果只把安全推在安全管理人員身上,而相反不給與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支援,那這個企業是危險的。

    四,在以上基礎之上,就要看安全管理部門的能力或者說力量的強弱了。安全管理人員,一是要擅於溝通和彙報,將安全方面的問題向公司說得清楚明白,動員領導來支援。二是得到領導支援後,要大膽開展,形成各類風險得到管控的機制。三是可以建立一些成熟的安全體系,推進安全標準化等等。使安全變成一種文化,變成大家的習慣。這樣的企業,無疑就是安全的!

  • 5 # 全球探美

    一、首先確保:

    1、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條件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工作環境必須符合

    安全生產要求)

    2、安全生產組織機構與人員配備

       (公司合理分配負責安全生產人員)

    3、安全生產責任制

       (公司健全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且嚴格執行)

    4、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公司健全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如崗位操作

    流程等、且嚴格執行)

    5、安全生產資金保障

       (設立專項用於安全生產投入的保障資金如

    防護用品等)

    6、安全生產教育培訓

       (新入職員工三級安全教育、在職員工的安

    全生產教育等)

    7、安全生產日常監督管理

       (有規章制度、有操作規程,設定專人每日

    巡查監督)

    8、應急救援和事故報告

       (制定有效可行的應急救援預案)

    二、不安全因素

    1、人的不安全行為

    2、物的不安全狀態

    3、管理上的缺失

    二、安全隱患排查

  • 6 # 職場妞

    企業經營生產,只要有人活動,就存在風險。企業向本質化安全目標邁進,個人認為安全生產管理主要需做好以下兩大方面:

    一、管人。

    人是企業生產活動的組織者、操作者與把控者,也是安全風險誘因的最高因素。

    那麼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管好人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明標準,控風險。

    (1)安全類規章制度、安全規程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要符合國標、行規。

    (2)安全類規章制度要有系統性:風險專案--風險辨識--風險防控--應急處置--責任追究。示例表格:(3)強化學習培訓。

    時時處處講安全,將安全意識輸入每位人員心中。

    那麼,在管理過程中,一是要落實三級培訓,二是要多種形式培訓,如現場問題分析處置會、作業影片分析等,讓人員時時處處都能以小見大,警鐘長鳴。

    2.管領導,立原則。

    在安全管理部門與生產部門之間,總存在一道安全與生產不可融合的微觀鴻溝。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人們總覺得:生產部門只負責生產,安全是安全部門的事。所以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安全與生產部門矛盾此起彼伏。

    因此,要想管好安全,首先要管好領導。

    (1)不管是部門領導還是班組級,他們是生產指令的下達者與把控者,如果領導缺乏安全管理意識,安全部門的任何獎懲都是無用之功。

    所以,安全管理制度,首要明確部門安全管理職責,部門領導安全管理責任,與相關領導簽訂《安全生產責任制》,讓他們覺得安全是懸在自己頭頂的利劍。

    (2)安全管理部門負責的是宏觀上的整體安全,包括安全方向等。

    生產部門才是生產的實際指導者、操作者與把控者。

    (3)安全管理部門管理範圍點多面廣,即使建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同步安全監管全覆蓋也是紙上談兵。

    因此,管好生產部門領導,管好班組長,是一勞永逸的辦法。

    一則可以起到從作業源頭管控安全的作業,因為部門領導在進行生產安排時,會綜合考慮好安全作業。

    二則可以起到安全管理的震懾作業,部門垂直管理,作業人員更不敢馬虎大意。

    三則緩解安全管理部門與一線作業人員之間管與被管的矛盾。因為一直以來的安全管理過程中,一線人員更討厭安全管理部門運動式指導檢查,他們會覺得華而不實。

    3.正激勵,樹標兵。

    人都喜歡被肯定和讚揚。管理也亦然。 正向激勵與負向考核,人們更喜歡正向激勵。

    所以,企業安全管理,要制定合理薪酬體制,要有正向激勵手段和員工晉升空間。 要樹立標兵,給人們榜樣的力量與追求,築好人們心中的安全信念。

    二、管物。

    這裡的“物”是一個大的範疇,包括了環境和裝置。

    1.生產作業的環境安全。

    以吊裝作業為例,作業前,必須進行環境勘測:高空架線、地埋物、作業區域的周邊環境等,有了細緻的前期環境勘測,才能有具體的作業措施與作業安排。

    2. 生產裝置的作業安全。

    以吊裝作業為例:吊裝工器具的檢查及定期檢修維護,作業勞保用品、作業安全防護裝配等,每一環節、每一要素檢查必不可少。

    從某種程度上講,管物是硬性條件,它是企業必須配備的安全裝置,同時也需完善軟體管理,因為物需人進行維護、升級與保養。

    安全管理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企業安全生產是不變的主題。

    各企業安全生產,必須站在制高點,多舉並施,靈活應用,一步一紮實,向本質安全化目標推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吉他和普通吉他最大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