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立方
-
2 # 思想磨坊
在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什麼是自我實現?簡單說是實現自己所想,往極端了說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但現實中,人是不可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總要受到這樣那樣的外界約束。單從物質需求上看,就是缺錢,有時恨不得一塊錢掰兩半用。
但如果把這些外界約束都拿掉,或者外界條件都可以滿足呢?比如,有錢了,那麼,人在物質上的需求就可以一個接一個實現了,問題只是實現的順序而已。
與這一過程相伴而生的,是有些人驕傲自滿,止步不前了,更多的人則得意忘形,內心膨脹了。前者屬於沒有新的需求產生了,後者屬於不斷有新的需求產生,慾壑難填——人的本性往往如此。
驕傲使人落後,人們都希望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所以,後者本無可厚非。但“內心膨脹”的批評值得重視,往往意味著觸犯了他人利益,才會被認為“內心膨脹”“得意忘形”“不知所以”。
對“內心膨脹”的批評,還有另一層意思,就是“不要高興得太早了”,提醒人們在勝利面前要居安思危,時刻留意形勢的發展變化,因為“新的考驗馬上就要到來”,甚至已經到來而沒有被注意到。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從心所欲不就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境界嗎?從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規矩,不觸犯道德規範和他人利益,誰又怎麼會說什麼呢?
這就是真正的自由發展的境界。
應該是一種補償心理在作祟吧,所謂的暴發戶心理,當人沒有錢的時候人通常過得比較悽慘,人微言輕,唯唯諾諾,自我價值感比較低,在人群裡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甚至還會被有實力的人看不起和欺辱,內心雖然憤怒,但無奈沒有話語權只能把這種屈辱委屈和憤怒壓抑起來。
一旦平地一聲雷,陡然而富,轉眼富家翁之後,自然就想好好的發洩一下心中壓抑的那些怨氣,補償自己當年落魄時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也為了補償一下自己,於是內心就開始膨脹,正所謂財大氣粗,有物質條件支撐,說話辦事也有了底氣,甚至還會產生很強的優越感,尤其是面對不如自己的人,彷彿瞬間就有了巨大的優越感,這時人的內心就已經處在膨脹狀態了。
但其實這樣膨脹狀態不好,容易讓人迷失自己,看不清自己,很多人膨脹之後就會揮霍消費,結果好不容易積累的財富沒幾年就揮霍一空,甚至還欠下很多債,更重要的是膨脹的人會看不起身邊的人,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最後搞得眾叛親離,人人都遠離他,所以成功後的人們可以自豪,可以得意,但切記不要得意忘形,變得太過膨脹,否則必然會吃苦頭。無論什麼時候,人還是低調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