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人之學
-
2 # 久哥解讀國學經典
日本為什麼要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八世紀時,鑑真為了弘揚佛法,傳道,促進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毅然開啟了東渡事宜。從公元743年第一次開始東渡起,鑑真一次次地做足準備,他不僅帶了糧食、藥品等物,為了成就修建寺廟這樣的功德事,他還約集了一批批雕刻、繪畫、建築的工人,經過五次失敗,付出了三十六人性命的代價,特別是在第五次的東渡失敗後,他不僅失去自己的愛徒,就連他自己的雙目也失明瞭,但是堅強的信念讓他矢志不渝。終於在公元753年成功抵達日本國薩摩的秋妻屋浦,實現了自己十二年來的夙願。
當時,日本國內尚不發達,經濟文化還處於低速發展階段,而以鑑真為首的僧團給當時的日本人民帶去了八世紀時中國高度發達的文化,建立了以唐律招提為中心的文化寶庫,從而贏得了日本人民世世代代的敬仰。
然而,這位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起到極大作用的鑑真大師,雖然現在還受到兩華人民的崇敬,但關於他的事蹟,所留下來的文獻記載卻不多。
此外,在揚州的地方誌上面也沒有留有他的具體姓名,在國內也幾乎沒有任何蹤跡和遺物。但是,鑑真高僧始終忠於自己的信仰,並堅韌不拔地為之奉獻一生,他為中日兩華人民的友好、文化交流而奮鬥不息,足以在青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則出自《東征傳》,全句是這樣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是繡在當年日本國長屋王子贈送給中國的僧衣上的幾個字。
遺憾的是,長屋王有生之年並沒有來到大唐,一睹我中華之風采。公元729年3月16日(神龜6年2月12日),長屋王遭人陷害,被迫與妻子自殺,這便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長屋王之變”。但是這十六個字卻成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無言使者”!
鑑真作為中國第一位到日本開創佛教律宗的大師,對於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十六個字中的“緣”字的內容雖有所變化,但是鑑真大師為中日兩華人民結緣的苦心,卻永垂不朽。
筆者猜想,日本民眾送來的這批物資上之所以會寫上這八個字,其實就是為了表達“雖然山川雖然有界,中日兩國也屬於不同之國度,然而風月無界,在災難面前,大愛無疆!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要在上面寫“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緣由。
-
3 # 康帥傅A1
最近,日本捐贈中國的抗議物資上頻頻出現表達祝福之情的詩句,令許多中國網友倍感親切。這些詩句大多取自中國古典文學,例如來自《詩經》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昌齡《送柴侍御》中的“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還有張九齡所作《送韋城李少府》中的“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令人們印象最深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雖出自日本國長屋王的一首偈子,卻並不妨礙理解其中的深意。
衣裳、雲雨、山川、風月……這些都是中國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描繪物件,在日本古典詩歌中,類似的事物也佔據了不少篇幅,但這並不足以解釋為何來自不同文化的兩個群體能在同一句詩中產生共情。有趣的是,在讀到“山川”和“風月”時,我們都很清楚它們指的是什麼,但事實上,這句話中既沒有說明是哪裡的山川和風月,也沒有仔細描述它們的形象,正如在“與子同裳”一句中,兩人共享的究竟是一件什麼樣衣裳也不得而知。
-
4 # 天下文樞2020
武漢疫情期間,日本贈給中國湖北高校的援助物資上,貼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詩句,意思是說:“雖然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起頭來時,看到的卻是同一輪明月”。
這是日本人長屋所做的詩,當時是綉在1000件袈裟上,委託譴唐使贈給中國僧人,以示中日友好。
當時中日文化往來十分頻繁,佛教當時在唐朝十分盛行。公元743年,日本天皇派出僧人隨譴唐使一同前往,想請中國的僧人到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於是有了歷史上艱苦卓絕的“鑑真東渡”。
鑑真,揚州人,十四歲出家為僧,遍遊長安、洛陽,廣泛學習,專研戒律,26歲回揚州,主持大明寺。此後三十餘年,弘揚佛法,終成一代高僧。
當時去日本,東海風驟浪高,百無一還,無人願往。鑑真說“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眾人不去,我即去而”,決意東渡。
此後,六次東渡,五渡未成。或船覆,或糧匱,或失向,幾經絕境,前後歷盡12載,鑑真在此途中雙目失明,大徒弟圓寂,而始終不改其志。
終於,公元753年,隨第十批日本譴唐使坐船一起,漂泊40余天,日本到達。六次東渡的12年間,有36人死去,先後有200多人陸續退出了東渡,而鑑真篤志不移。
鑑真東渡帶去了大量書籍和書法作品,到日本後,在建築、醫學,文學,書法,繪畫方面,廣泛交流,對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被皇室授與“大僧都”職務,仿照唐朝寺廟建設“唐招提寺”,被譽為日本的國寶。
1963年,1200年過去了,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位“鑑真大師顯彰年”。1980念,在鄧小平主席的斡旋下,唐招提寺住持奉鑑真漆像回到揚州,大明寺也得以重修,此後歷經10年左右繪出的《鑑真東渡圖》,見證了中日友好文化交流。
鑑真76歲,在日本圓寂,國內揚州佛教界弟子的全體服喪三日,真正體現了佛教無國界,大愛無國界。
今天日本人重提“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也是當年鑑真大師東渡,中日友好精神的一種延續。
-
5 # 木木的小島
日本防疫物資的捐贈標語,火了有一陣了。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取自盛唐時期日本權臣長屋王贈給中國高僧大德袈裟上刺繡的字。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取自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同氣連枝的表達,出自南朝的《千字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大家已熟悉到背誦全文了,是《詩經》裡的話。
初看這些文字,就覺得很是震撼人心。華夏語言博大精深,竟能用風月、雲雨之物,刻畫出如此赤忱的同理之心。這樣的文字,竟完完全全出自於中國古詩文。
這些文字與“武漢加油”,其實表達的是一個意思。都表達了友邦與我們並肩作戰的決心,表達著對身處疫情中每個人的善意。這份善意的本身,並不涉及美醜之別。
你說風月同天,是很動人肺腑;而你說武漢加油,也不見得就擲地無聲。
另外,還是要強調一下,中華文字真的很美。記得之前我們曾在評價日本的花樣滑冰選手羽生結弦的時候,用了“容顏如玉,身姿如松,翩若驚鴻,宛若游龍”的形容,驚呆了日本媒體,並大肆宣揚中華文字之美。
華夏泱泱大國,我們應當為我們的文化感到驕傲,不是嗎?
回覆列表
表達一下,日本人民感同身受。透過兩華人民在古往今來的文化交流中的歷史經典故事,感情愈加親近。闡明瞭日本的立場是不同於美國的,這一次站在了道德高地上,有利於進一步鞏固同中國的友好關係。著眼於未來,中國在亞洲和世界上實力的快速增長,是未來的世界領導者。日本必須用這樣的機會,改善兩國關係,為自身發展找到一座靠得住的新的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