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輝650

    可控核聚變

    形象的說就像一支燈,有燈碗,燈芯,

    目前可控聚變是以鐳射點火,以磁瓶為燈碗,怎樣設計一根燈芯為它添燈,維持持續的正輸出?

  • 2 # 隔壁的隔壁君

    可控核聚變是人類走出搖籃期的里程碑。人類要想星際旅行,要想開發別的行星作為人類的第二第三家園,可控核聚變是必須要做到的。所以不管多久能實現,投入多少資源個精力都是值得的。如果把可控核聚變比喻成內燃機的話,那麼人類目前只是發現了石油而已。前路漫漫,但必須一路高歌!

  • 3 # 可樂愛奶茶

    科學有時候有偶然性,至少我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實現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的意義是獲得能源的方式改變了,不是因為核聚變能產生大量能源。

    你可以設想,外太空,我們沒有石油,也沒有天然氣,維持燃燒的氧氣也沒有。但是核聚變資源氘氚是有的。隨時隨地隨處都可以獲取,就像你從來不擔心沒有空氣一樣。

    除了核聚變,宇宙空間還有其他能源形式,比如引力和暗物質。不過他們的利用門檻估計更高

  • 4 # 與自然做鬥爭

    可控核聚變太難了,它被能量守恆死死的控制!就好比地上的空氣飄入天空,它們要形成雨滴與閃電一樣在落入地球,如果沒有太陽的熱量地球沒有烏雲,因為熱量的蒸發形成的,沒有熱量地球就是個大冰球。

    核聚變原理也是一樣,它是往外擴散,最輕的氣體撞比它重的氣體為二次爆炸,被彈射回去再次衝擊出來為第三次爆炸,一直炸到所有氣體消失為止,它有空間值計算,氣體都散開了肯定不可能自動回來再爆炸,所以又得人工重新壓縮製造新的核裂變與核聚變,因為鎖不住氣體所以無法一個週期之間的對撞所以無法實現更永久的氣體,除非我們可以製造普通地球一樣的大氣層,如果用磁力鎖住,那麼能量守恆定律對消沒有多大作用,飛起來都是個問題,產生一個超大的磁力去鎖住核聚變與核裂變,那麼磁力產生也消耗大量的燃料與能量,所以比例上是行不通的。現在核聚變核裂變只能靠壓縮慢性釋放,利用地球引力,或太陽引力做跳板飛行。

    估計很多人關於利用引力做跳板估計大家不明白什麼意思,我就打個比方,人的重量站在陸地上,那麼陸地是人的跳板我們人可以在陸地上跳躍,那麼鳥類飛行利用地球大氣壓為跳板,我們看見氣體都是往天上飄,那麼這些氣體就是跳板,所以翅膀只有速度頻率達到就可以飛行,因為它有彈性空間彈性,所以叫大氣壓力飛行,到了宇宙都是引力,因為太陽系有自己的引力,銀河系有自己的引力,宇宙之間有萬能引力,我們飛行時候,核聚變爆炸推力就撞擊到引力,這時候引力形成一種波動,就是我們所說的宇宙波動,引力之間形成一種橋式間接,相當於我們的梯子在接一個梯子,那麼外來波動從間接點進行傳波或感測到我們的太陽系,然後我們透過探測器發現這個波段,萬有引力可是個高階網際網路通訊啊,如果沒有引力存在我們不可能看見太陽系以外的波動。

    所以核聚變要是可控就是永動機了,無限迴圈爆炸,那麼要超光速飛行必須用到反重力還有反物質力量,如果能找到光的反光子,那最好不過了,保證速度是光的2倍,加上反物質,反重力,速度是光速的好幾倍,但這都是夢想,實現哪裡容易,我覺得持續永恆動力應該屬於黑洞粒子,唯一辦法就是黑洞,高速永遠只是一炮而已,打完了可沒有了,必須要持續動力!

    可控核聚變是我們人類動力最強,持續最久的動力,是可知,以上永動機,反重力,反物質都是未知,先做看見用到的,再去實現其它的!

  • 5 # 使用者9192181847190

    做什麼事都要有決巧,早期人類鑽木取火多難,後來人們發明了火藥造出了柴可以拎著煤爐到處跑了。掌握了核聚變技術決巧後,每個人都能懷揣反應堆到處飛了。

  • 6 # 光環74037448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曾經想過,目前所有聚變方法都是耗時耗力耗資金,體積大,而且成不成功也不確定。我設想一個新方法,叫懸浮脈衝點火反應法,不用複雜的磁環裝置,可以大大縮小反應堆體積。如成功可解決核聚變發電難題,還有望應用在航母、輪船上,期盼有研究機構立項研究。

  • 7 # Jokerwhy

    一切探索都是值得的,未來人會為現人而自豪,可控核聚變按現在發展速度,在30年之前可能就完成了,但是一般政府是不會公佈的,因為這涉及聯合國條約,因此要廣泛使用可能要至少五個國家擁有,且達成相互共識的前提來實現的,因此就算出現了,不是內人一般是會五年以上才知道。

  • 8 # 先生8795435236706

    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室溫核聚變的報到,當時人們認為可控核聚變的時候到了,可惜後來證明是判斷錯誤。三十多年過去了,可控核聚變也只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離正在有意義的應用還差很多。特別是用電磁結構約束的安全性有待於進一步分析,現在的結構試驗也許行,要是真正正常執行的話安全性是有待於商榷的,一旦出現故障,那將是災難性的。

    可控核聚變短期內投資不看好。當然,如果你是一個有鉅額財產的公司,又有強有力的支撐產業做後盾,嘗試一下也不是不行。過去有句話:望山跑死馬。看著好像行,越做陷的越深。

  • 9 # 邱華偉259

    我個人認為核聚變讓科學家搞到死路上了,強強對幹,我們的材料有很大的侷限。如果還沿著這條路預計得50年,當然有人在另闢蹊徑以及科學發展的不可預見性以及可能某人的靈光一閃,這就說不好了,但是5年內肯定沒戲。

  • 10 # 曼斯坦因4

    各國現有技術大多處於實驗室(實驗堆)階段,國內EAST也僅僅處於5000萬度持續等離子體放電,每次實驗消耗巨大,大量元器件損耗。但每次實驗也驗證了幾年來的各種方案與構思,進步不快也不慢。但考慮到電離1克水只需7塊錢,獲得的材料在核聚變反應中可釋放800萬度電,再加無放射性汙染,不存在可用燃料耗盡等因素,這絕對是一本萬利的事!

    至於時間,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到目前已經第二個50年了。有科學家預測2050年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的目標,似乎只要50年就會成功。磁鏡,仿星器,託卡馬克等技術路線不斷出現,但沒有一個可以長時間執行,維持磁場消耗電力也遠大於輸出電力,第一壁的輻照損傷亦難以短期解決,鐳射對焦,氚收集及連續投放的完善都是長期的課題。以上問題的解決基本是以50年為一個週期。解決一個問題又會發現新問題。所以說,可控核聚變始終只需50年。

    但迴避問題不是辦法,持續不斷的投入才是硬道理,問題與困難總會一個一個被解決。二戰時期德國曾要求新武器研發不超過六個月,最長為一年,所以德國輸了,最終大殺器原子彈在美國出現。

  • 11 # 二苯胺

    你這問題有些“鼠目寸光”!首先,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看。可控核聚變必須要做,等到現有能源用盡再去想就遲了。第二,為什麼是自己做而不是讓別人做?你看看晶片、光刻機等等,你有錢人家不買給你!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可控核聚變並不僅僅是個反應堆。要把它商用,是需要集全部的工業能力才行的。你看看當年美蘇爭霸搞軍備競賽。以現在的眼光看,這件事是不對的。但是蘇聯當年打下的基礎,俄羅斯現在還在用。美國搞登月工程,真正的花錢如流水。但是登月衍生出來科學技術,讓美國人割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所以可控核聚變必須要搞出來,不說到時候割韭菜,至少不能自己不能被別人割!

  • 12 # 煎餅vs腸粉

    早就實現了。大家在糾結的是,現有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輸出能量低於輸入能量,根本不能對外發電,而是個燒錢吃電的無底洞。

    即使把它改進到輸出稍微大於輸入也是沒用的,熱機與發電機的轉換效率都是有限的,經過兩次轉換髮出的電能約為核反應輸出的36%-44%。反應堆本身的建造與維持、核燃料的費用等等都是很昂貴的,輸出必須超過輸入數十倍以上才有應用在生產中的價值。要讓輸出的電力達到輸入的10倍、成功接入電網,在2025年之前可以說不可能。要讓輸出的電力達到輸入的30倍以上,才能在其它能源面前有足夠的競爭力,這就不一定在20年內能辦到了。

  • 13 # 大白鯊nice

    擁有掌握和控制核裂變的國家當今也不多,其安全生產還是主要制約因素(三里島、契爾諾貝利、福島)。

    至於核聚變可控利用,任重道遠,個人認為中短期很難實現,首先面臨極高溫營造及控制環境建立。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理論支撐—推導演算—實驗室氛圍搭建—實體模擬—失敗與成功的多次往復——...。可以這麼說,一旦掌握和控制核聚變能量輸出,就掌握了人類一切,也是人類飛離地球之日。

    誠然,社會的進步就是發明高效能源及合理利用現有能源的進步。每一次社會變革與發展都和新興能源開發與利用分不開。

    作為人類主體民族,我們一方面要搭建人類基礎科學的基石(廣納世界奇才),一方面要努力創造觸控人類智慧成果,但我們千萬不要忽視合理利用現有的文明成果,也是進步的主要驅動力。我國急需要搭建以消耗能源為主去合理開發合理利用的大框架,有序的彎道超車。以交通為例:輪船(節能不節時)、飛機、飛艇(旅遊)、軌道交通、新能源公交、腳踏車、共享交通工具等多維度的節能立體交通網路(當西北歐多以公共交通、小排量汽車、腳踏車為主流方向的綠色出行時,我們還為豪華與大排量ZB而奮鬥。舉目望去世界上有擔當有情懷的頂級大佬那個不是粗茶淡飯棉衫布履)。將大能耗用僅在工業、農業、及軍事方面。減少石油利用和盈利佔比。有了正向傳導,又會減少大氣汙染治理投入,相關空氣汙染帶來的醫療投入等。

    若投入大量資金在核聚變控制上,最好先判斷研發團隊組成(謀事業、謀生活),有幾條突破路徑和方法,先駐紮在必經控制點,建立相關的專利組團。失敗本身也是一種試錯的進步。

  • 14 # 嶺南粵水一孤舟

    用於商業發電的可控核聚變目前著還是遙遙無期,可控核聚變原理看似簡單,但實現起來極難,最主要是能夠承受上億攝氏度的材料無法解決。現在中外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尋找方法實現目的,但目前還一無所獲。中國的試驗堆前段時間實現功率輸出30秒,已經是世界最高水平了,要想實現商業化,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走。

    儘管可控核聚變實現商用還很遙遠,投入也很巨大,但這投資極有價值,人類的進化史,就是人類掌控能源的發展史,人類一但掌握了可控核聚變,將使人類完全進入一級文明,到那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將不復存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現在相比是天壤之別,星際旅行,開拓其他星球將不再是夢想,人類將成為太陽系的主人。將有能力向更遙遠的星系進發。

  • 15 # 軍武資料庫

    雖然說各個國家都在搞著長脈衝可控核聚變裝置,各個國家類似的裝置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個磁性約束環境下約束著超高溫的等離子體進行核融合。

    溫度的確是可以達到一億度以上了。

    而問題則是磁性約束環境下的超高溫等離子體是執行在十分接近於真空的環境下。這樣雖然有溫度,但是沒有熱能。

    以至於現在大家看到可控核聚變模型都是示意模型,實際的腔體內的反應遠遠沒有模型的激烈程度。甚至可以說是很弱的一個反應。

    如果說量級的問題,咱們的東方超環本身以5000萬度的溫度執行100秒。在這段時間內儲能達到300千焦。這個能量大約是多大呢?

    一盞漆油燈,如果將火開的大一點,能夠在100秒內消耗6.5克的汽油,這時這盞漆油燈的輸出功率實際上是和東方超環的功率相同的。

    從某一個方面的意義上來講人們投入資金過百億,在地球上其實也就造了四五個這個的汽油燈而已。目前指著這種裝置發電,還真的不如用這種汽油燈帶一個小渦輪發電的效率高。

    但是剛剛說了汽油燈在100秒內要消耗6.5克汽油才能達到300千焦的發熱量。但是如果用核聚變的方式進行核融合要達到300千焦的發熱量僅僅需要消耗“十萬分之一克”這一量級的氘氚燃料。效率是汽油燃料的幾萬倍。所以從長遠的考慮上來說可控核聚變還是有著極好的前景的,如果能達到4.4億的溫度我們就可以大量的使用氦3進行核融合反應了,這時效率還可以成倍的提高。

    這也就是搞這種裝置的價值所在了。畢竟氘氚和氦3在地球上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和目前所投入的幾百億資金來比,這幾百億資金也就相當於根本沒成本一樣了。所以說——值得啊!

  • 16 # 愛寫文章的大叔

    利用核聚變作為動能功效,這是國家高度科研專案,都還在試驗進行中,要有個十拿九穩的把握才能確定,一旦可靠成功了,將是世界國際上一項新先進技術,成功了也會很快上馬的,也很有投資的價值性,因它可免除對環境的很大汙染率。

  • 17 # 極目天舒

    科學問題常人無法判斷,只能祝願和猜測。我感覺中國在核聚變方面一直走自己的路,從於敏氫彈開始,我們就不落後了,甚至是世界領先。民用的核能

    需要的核聚變更復雜,關鍵是需要每次核聚變保持儘可能長的時間提供能量但還不能爆炸,當然還考驗能達到的可控的溫度。從各方面看,國家對能源原來越自信,相信也有對核聚變發展的自信,也許十年內甚至三五年就有好訊息。目前有訊息是我國核聚變實驗已經從幾秒的幾千度經歷幾十秒的上萬攝氏度發展到超過一百度的五千萬攝氏度,是太陽中心溫度的三倍,已經是真正的人造太陽!從實驗室走向實用再走向商用需要過程,需要時間,我們拭目以待!

  • 18 # 嘉郭天下

    可控核聚變真正難的是具備商業化價值

    也就是如何讓核聚變產生的能源具有價值

    也就是

    產生核聚變過程所消耗的所有能量

    (激發核聚變的初始能量、製造提純燃料的能量、維持裝置執行的能量、製備裝置耗材消耗的能量等)

    必須小於核聚變的最終可利用的能量

    (需要考慮熱電轉換效率)

    要達到>1:1的奇點時刻,理論上人類就可以擁有幾乎無限的能源

    這也將是人類文明的鉅變時刻:有了無限能源,理論上人類可以接近零成本進行任何工業化生產,最終無限接近神

    但目前還非常遙遠。有生之年未來基本不抱希望。

    回到技術層面,可控核聚變的基本原則是製造出小範圍極端環境(高壓、高溫等)造成燃料(一般為氫的同位素)聚變

    目前比較熱門的:

    磁約束聚變----顧名思義用磁場約束等離子態的聚變燃料。著名的托克馬克裝置屬於此類。

    慣性約束----典型為鐳射約束。神字輩工程----神光工程屬於此類。另電磁內爆也可以達到約束效果。

    另還有一些路徑

    但,終歸,一切太遙遠

  • 19 # 物理老年人

    無法判斷需要多少年,過去的經驗並不可靠,也無特定經驗可循。

    至於是否值得,很難回答。一旦人類擁有幾乎無限的能源,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將發生鉅變。這些鉅變將導向何方,無法判斷。

    不過,其實並沒有花多少錢。起碼和人類在戰爭機器上的投入相比,小巫見大巫。

  • 20 # 宇宙的指紋

    最好找一個大國,還有成熟經驗的公司合作,投資大約要40億美元,還要看看自己的年齡,如果自己年齡偏大,還沒等資金收回來,人就死掉了,與其這樣,還不如不投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相親的女生突然冷淡了,能直接問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