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宋史裡岳飛打的金兵不要不要的,金史裡岳飛就一嶽跑跑。同一主編寫的兩個同一時期歷史。居然裡面有一個完全相反的人。
20
回覆列表
  • 1 # 檸檬不再萌

    從宋史和金史來全面看岳飛岳飛是大英雄,說岳全傳幾乎將他位列仙班。但是歷史上的岳飛並不是這樣。建議大家看岳飛的時候也看看他的對手, 岳飛的傳記是元代著名史學家脫脫寫 的, 而金史也是脫脫寫的, 脫脫的高官身份使得他可以看到很多當時的第一手材 料,而且脫脫治史嚴謹,所以宋史和金史都是比較可信的良史。金史?完顏宗弼傳記載的很清楚:詔“諸州郡軍旅之事,決于帥府。民訟錢穀,行臺尚書省治之”。宗弼兼總其事, 遂議南伐。太師宗幹以下皆曰:“構蒙再造之恩,不思報德,妄自鴟張,祈求無 厭,今若不取,後恐難圖。”上曰:“彼將謂我不能奄有河南之地。且都元帥久在 方面,深究利害,宜即舉兵討之。”遂命元帥府復河南疆土,詔中外。宗弼由黎陽趨汴,右監軍撒離喝出河中趨陝西。宋岳飛、韓世忠分據河南州郡 要害,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制。宗弼遣孔彥舟下汴、鄭 兩州,王伯龍取陳州,李成取洛陽,自率眾取亳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 下。時暑,宗弼還軍於汴,岳飛等軍皆退去,河南平,時天眷三年也。上使使勞 問宗弼以下將士,凡有功軍士三千,並加忠勇校尉。攻嵐、石、保德皆克之。宗弼入朝,是時,上幸燕京,宗弼見於行在所。居再旬,宗弼還軍,上起立, 酌酒飲之,賜以甲冑弓矢及馬二匹。宗弼已啟行四日,召還。至日,希尹誅。越 五日,宗弼還軍,進伐淮南,克廬州。宗弼上幸燕京,宗弼朝燕京,乞取江南,上從之。制詔都元帥宗弼比還軍,與 宰臣同入奏事。俄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太保、都元帥、領行臺如故。詔以燕京 路隸尚書省,西京及山後諸部族隸元帥府。乃還軍,遂伐江南。既渡淮,以書責 讓宋人,宋人答書乞加寬宥。宗弼令宋主遣信臣來稟議,宋主乞“先斂兵,許弊 邑拜表闕下”,宗弼以便宜約以畫淮水為界。上遣護衛將軍撒改往軍中勞之。可以看出來, 完顏宗弼並不是一直在帶兵作戰, 他當時已經轉型為一個政治家, 經常要回燕京都是進行戰略的謀劃, 之前宋軍的很多勝利都是和其他金軍將領作 戰時候取得的, 而且當時是完顏宗弼在進攻宋軍防區而不是岳飛北伐。而且召回 岳飛的時候,完顏宗弼及其下屬的部隊已經奪佔河南和安徽大部,結合宋史?劉 琦傳來看, 當時只有順昌還未被攻克,而完顏宗弼之所以不顧及傷亡全力攻打順 昌就是為了收攏包圍圈,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將岳飛所部包圍,如果順昌被攻克, 岳飛所部的後方補給線就將被切斷,和韓世忠所部的聯絡也將被隔斷,岳飛所部 將陷入 2 倍於其兵力的大包圍中,這種情況下就是攻佔汴梁也沒有實際意義,金 軍完全可以堅壁清野和宋軍對耗。岳飛的勝利確實有,但是並不像說岳裡面那麼多,朱仙鎮大捷是編的,郾城大 捷對上的是完顏宗弼的偏軍, 只有 1 萬多,這種戰鬥屬於完顏宗弼可打可走的戰鬥, 如果真的是要消滅岳飛, 完顏宗弼應該率領其全部主力, 至少也要 6 萬以上, 而且戰鬥進行不過一天,完顏宗弼就撤退了。不是他害怕,當年富平大戰,宋軍 喊殺聲已近營壘的時候他都不為所動, 唯一的解釋是完顏宗弼有更重要的事情去 做。是什麼史書沒有細說,但是結合之前金國主和派的所作所為,能夠讓完顏宗 弼不顧前線戰事而率偏軍回撤的只有一個可能,金國大汗的決心又動搖了,又想 劫掠一通之後就回草原放羊, 所以完顏宗弼才放棄前線戰事急匆匆地回軍。看完 顏宗弼的傳記還可以看到, 裡面多次記載他回軍怎麼樣,這說明他當時主要的工 作集中在做金國上層貴族的工作,要這些只知道圍獵、喝酒、玩樂的老爺們贊同 他的觀點,在中原建立政權,形成一個新的帝國。

  • 2 # 陳夏昕

    《宋史》的材料來源是南宋遺民提供的宋代的各種實錄筆記,對岳飛必有拔高之處。《金史》的材料來源是金國遺民提供的金代的國史和筆記,對岳飛必有貶低之處。而且無論《宋史》《金史》都有溢美傳主的問題,在《宋史》岳飛的本傳中會大肆褒揚岳飛,在《金史》中嶽飛敵人們的的傳記中又必然貶損岳飛~~~這樣的情況其實很普遍,在南北朝的史書中就出現過。比如在《梁書》中光彩奪目的陳慶之,在《魏書》中被打敗了好幾次。

  • 3 # 林哥哥的劉哥

    那麼為什麼岳飛的形象會和歷史上實際的岳飛差別這麼大呢?

      宋史岳飛傳的史料是岳飛的後人岳珂提供的,當然會寫一些來誇大自己先祖的功德,而後來由於編寫《宋史》和《金史》、《遼史》時間緊任務重,所以編寫者就不加甄別地把岳珂的文章收入岳飛傳,這就是為什麼在《宋史》和《金史》中,出現了編寫史書的作者一樣,但是記載岳飛的戰爭狀況卻不一樣。

    歷史學家呂思勉在其《白話本國史》中有這麼一段話,是在講述宋金戰和問題時說的。南宋抗金,究竟能不能取勝?傳說中的“岳家軍”是否常勝軍?呂思勉把《宋史》和《金史》對照著讀,發現《宋史》誇大了岳飛的戰績。 岳飛與金兵作戰,只在偃城打過一個勝仗,而所謂進兵到朱仙鎮,離汴京只四十里,根本沒有那回事。當時南宋兵弱敵強,將驕卒惰,軍政不肅,韓世忠、岳飛等“削平內亂、撫定東南”確有功勳,但“一遇女真,非敗即遁;縱有小勝,不能補過”。

    馬端臨在《文獻通考》中就已經有這樣的卓識。呂思勉認為,從當時的情形看,南宋根本無法同金兵作戰,更別說是收復失地了,所以議和是件不能免的事。和議的條件,對南宋來說是屈辱的,所以後來讀史的人,都痛罵秦檜,但呂思勉說:“然而凡事要論事實的,單大言壯語無用。” 《白話本國史》1923年出版時,就有人斥為“詆譭岳飛、危害民國”,後來也不斷有人攻擊。呂思勉在五十年代時曾就此事說:“欲言民族主義,欲言反抗侵略,不當重在崇拜戰將,即欲表揚戰將,亦當詳考史事,求其真相,不當禁遏考證也。”

  • 4 # 新晴辛靜

    看歷史要全面,國家有一個重要的基礎是經濟、財政!趙構議和的根本原因是國家財政己崩潰,當年4600萬貫財政收入連軍費也不夠,積欠了許多官員薪酬、軍隊的糧草給養軍資!別以為凍不入戶、餓不搶糧是絕對好事,只能證明北方民眾不積極!(宋稅賦是金的2倍以上)中興4將、吳玠兄弟爭著要軍費怎麼辦?逼民眾急了再來一次揚么起義?

    再看為岳飛平反的宋孝宗積極北伐,經濟恢復了年財政收入7600萬貫,軍費6000萬貫,北伐還是失敗了。因為內部由於稅賦太高又起義頻發。(公認的宋稅賦是唐的6-7倍)

    最後看宋朝虛高的財政收入,曾經超過1億貫,但軍費還是達到70%,經常連朝庭賑災款也不足,為什麼?宋孝宗的6000萬貫軍費還是軍備不足?因為是虛的數字,從財政徵收的糧草、各種產品的實物資料統計,根本折算不了這麼誇張的數字。

  • 5 # 鐵騎無聲

    中國歷史上的規距,都是隔代修史,後一個朝代有義務為前一個朝代,修訂歷史。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史籍的客觀、真實。史料的來源主要是前朝秉筆史官的記錄,和當時的聖旨、敕喻、以及重臣的奏摺等檔案為基準。要求能相互印證,方可入史。[宋史]就是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元順帝降旨,由承相脫脫(也作脫脫帖木兒、托克托。不知提問者所言歐陽脫脫是誰?)主持,設Quattroporte七人,(包括帖木兒塔識、賀惟一、歐陽玄…。)下設編修官二十三人。成立了一個龎大的機構,同時修訂[金史],[遼史]事實證明:這一決定是非常睿智的。因為宋、遼、金三國存亡於同一歷史時代,成敗利害互相糾結,在重大歷史事件中互為因果。把這三國的歷史,放在一塊、由同一班人馬修訂,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後的結果完全證實了當初的決策是英明的。到至正五年,三國史書皆修竣,並且,其中的[宋史]卷軼浩繁,為廿四史中,最為宏大的一部。值得一提的是:提問者指責的那個“歐陽脫脫”不知是哪一位?如果指的就是丞相脫脫帖木兒,那就更沒有道理,因為主持修史的工作,脫脫僅僅參加了一年,於至正四年初就因故辭職了。後二年的主持工作,由中書右丞相阿魯圖擔任了。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有不少心懷叵測的人,對脫脫進行人身攻擊,實在是無理並且無知!談到宋史和金史,在某些事件上記載不一,這正說明修史人員忠於各朝的史官的記錄。沒有按照自己的好惡和見解,“強求統一”。其實參加修史的人員都是朝庭認真遴選的,品學兼優的官員。七名Quattroporte更是朝臣中的佼佼者。其中帖木幾塔識、歐陽玄等人都是方正、博學、正直、忠誠的楷模,是皇帝的股肱之臣。

    歷史雖然是人寫的,但是,不是一些心術不良的“半吊子”們胡謅的。我們要了解歷史,官修正史是最接近歷史事實的文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拋開“正史”去相信個別人的揣測。那樣只能使我們離真實的歷史越來越遠!

  • 6 # 銅車馬cc

    清朝著名史學家趙翼在他所著《二十二史札記》(清代三大史學名著之一)中有一節叫做《宋金用兵需參觀二史》,專門論述宋金『兩國交兵,國史所載,大抵各誇勝而諱敗』。

    趙翼指出:要了解宋金戰事,必須參照《宋史》和《金史》兩書所載,進行全面考辨分析才可以還原真實的歷史,他舉了許多例子說明此點。趙翼還認為『若徒據一史,必不能得其真也』,故任意肯定一個、否定一個,是極不公正的。

    根據《宋史》中的大量記載可知,公元1140年(南宋紹興十年,金國天眷三年),兀朮(即完顏宗弼)破壞和議,率兵攻宋,在順昌(今安徽阜陽)被劉錡打敗。接著,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連袂進軍,把戰線從淮河沿線推到黃淮之間,其中以岳飛取得的勝利最輝煌,《宋史》對此有清楚的記述。

    然而《金史》卻避而不提金國軍隊吃了敗仗,只說『(兀朮)自率取亳州及順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時暑,還軍於汴。岳飛等軍皆退去』,短短几句話就把在宋金兩國之間持續了三個月的一場全面戰爭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僅僅依據《金史》的這點記述就能說宋朝三大將的戰績都是宋人捏造嗎?當然不能!

    關於公元1140年的那場持續了三個多月的宋金全面戰爭,清朝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其所著的《二十二史札記》《宋金用兵需參觀二史》一節中考證如下:

    『金天眷三年(宋紹興十年)宗弼再取河南地,《金史》本紀但書:五月河南平,六月陝西平,《金史 宗弼傳》亦不書戰敗之事。然是年六月以後,宋劉錡有順昌之捷,岳飛有郾城、朱仙鎮之捷,韓世忠有淮陽之捷,張俊有永城、亳州之捷,王德有宿州之捷,《金史》皆不書。或疑《宋史》各傳特自為誇大之詞而非實事,然《金史宗弼傳》謂是時宋將岳飛、韓世忠等分據河南州郡,復出兵涉河東,駐嵐、石、保德之境,以相牽制,又《金史 阿魯補傳》謂宋將岳飛、劉光世等果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則《宋史岳飛傳》所云克復京西州郡、並遣梁興會太行忠義及兩河豪傑,累戰皆捷者,必非虛語』

    根據趙翼的考證,《金史》中所說的“宋將岳飛、韓世忠分據河南州郡”及“宋將岳飛乘間襲取許、穎、陳三州,旁郡皆響應”等記載就已經足夠印證《宋史》中所記載的三大將北伐的勝捷,特別是印證了《宋史》中嶽飛取得穎昌大捷之後,派人聯絡太行山義軍及兩河豪傑,得到響應的記載。在這種有利的條件下,岳飛發出豪言壯語,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是非常正常的事。所以,《宋史》中的這段記載“絕非虛語”,這是趙翼得出的結論。

    可以看出,因為完顏宗弼(兀朮)打了大敗仗,修《金史》的人臉皮再厚,也最多隻能輕描淡寫、語焉不詳,而不能顛倒是非。

    很顯然,《金史》中關於宋金戰事的記述,因為對金國軍隊敗績的隱瞞和對金將戰績的片面誇大而失實。而《金史》對於1140年宋金戰事的敘述更是避重就輕、欲蓋彌彰,輕描淡寫、一帶而過,以致自相矛盾、錯漏百出。

  • 7 # 夜夜龍泉壁上鳴

    好多知識份子如呂思勉之流讀書讀傻了,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宋史是宋朝遺留文人或其後人執筆,必然專注於本國史實。金史是金國遺老編寫,隱瞞先人敗績也很正常!

    先不說岳飛的功績如何!我們只說一些公認的史實,就可以讓謠言不攻自破!

    1、岳飛不科班出身,;2、岳飛出身普通百姓之家,沒有什麼政治背景;3、岳飛脾氣硬,不善逢迎;4、岳飛不貪汙,不會行賭上級;5、岳飛也無漂亮的姐妹入宮伴駕,所以也不會有衛青的機遇。以上5條恐怕連那些抹黑岳飛的也不會懷疑吧。

    那麼這樣一個人又憑什麼做到樞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而且是最年輕的!他們天天吹噓的吳玠(意圖壓低岳飛),好像也只做到宣撫使!唯一的理由就是他有異於常人的戰績、軍功!否則岳飛憑什麼從一個士兵一路升官呢!宋朝還一個人的升遷之路和他一樣,就是:狄青!

    歷史看起來很複雜,實際攤開來,從高處看很簡單!不要書讀的越多越傻,埋於故紙,終不能出!

    岳飛之死,實際是抗戰派與投降派之爭,岳飛主戰,秦檜主降!戰雖有勝算,但風險很大,降,雖然屈辱,必竟苟且!趙構非漢武、秦皇,不敢選戰,選擇了降!但,投降議和不該殺人!當年檀淵之盟是寇準主持的,武將如楊六郎等人不聽朝中停戰詔書,常常擅自出擊,攻擊退卻的遼軍。但冦準因為他們是忠義之將,也就算了,並沒有因為他的驕悍而加以斥責。而秦檜為了鞏固和議,成就自己功業,竟然要殺一儆百,就挑中了最有功勞也是名聲最大的岳飛。

    作為一國丞相,且是皇帝要依賴其達成和議的人-秦檜(封建文人一般都恥於稱臣求和,割地賠款),要想弄死個在外且不得寵的武將,太輕而易舉了。

    讓秦檜跪了千年,而且一直要跪下去。1、因為秦檜是構成岳飛冤獄的策劃者、實施者!2、向世人昭示,不要做傷天害理的事,否則即使官方答應,百姓也不答應。

    正邪自古同冰炭!秦檜還繼續跪著吧!

  • 8 # 山野論史

    這種現象很正常,《金史》和《宋史》雖然都是脫脫主編的,但他做的是統籌工作,實際編撰基本不參與,《金史》的編纂除了漢人還選了一部分金國遺老,部分美化是不可避免的。《宋史》也存在著相同的問題,因為立場的問題,編纂時候有所偏向是必然的。元脫脫主編的不僅有《金史》和《宋史》,還有《遼史》。三部書中,公認的《金史》編纂的是最好的,可信度最高。《宋史》是遺存資料最豐富的,但來源較複雜。排在第二。《遼史》是最差的,錯誤和遺漏太多,資料缺乏,編纂時間緊,導致缺漏眾多,前後矛盾隨處可見。

    至於岳飛的問題,《宋史》美化成分肯定少不了,但絕對沒有人們感覺的那麼多,對岳飛的吹捧,岳飛的孫子嶽柯功不可沒,美化最厲害的是在明朝,只有殺了岳飛才能和金國談和就是明朝人說的,《宋史》里根本沒有,《滿江紅》嶽柯的《金佗稡編》、《鄂王家譜》裡都沒收錄,最早也是見於明弘治年間。雖然不能確定是偽作,但可以看出,明代對岳飛的研究美化是非常多的。

    《金史》李對岳飛應該是沒有太多醜化,但因為對自己一方的美化,使得岳飛一些勝利被掩蓋是有的,但對岳飛戰爭的勝利肯定會標榜一下,這個手法歷代都存在,把己方的戰爭不利說成是戰略撤退,甚至同一場戰役中雙方都認定是自己是勝利一方。

    另外《宋史》記載了岳飛大量對內農民起義和對偽齊劉豫的勝利。而這些《金史》記載或沒有或非常簡單,這也是人們直觀感覺《宋史》裡岳飛是常勝將軍,而在《金史》裡是常敗將軍。

    歷史記載的事實部分相差不大,關鍵是對這部分事實的觀點和看法,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相對來說,《金史》和《宋史》在古代歷史中是比較客觀的歷史,受政治影響比較小,如果是其他朝代的歷史,問題更加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電影還有機會重回巔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