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映紅
-
2 # 胡涵marvin
對教育沒什麼影響,對真正的學術進步也沒什麼影響,倒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意味著更不可理喻的瘋狂的新一輪競爭開始了。
雙一流名單,幾乎可以確認就是此後高考和考研之中廝殺最激烈的戰場了。參考過去的經驗,不管是985還是211名單,都是行政體系對高校的認可,連帶著就是此後各類行政資源的傾斜,包括財政撥款的支援、學位點的申請,小的方面,就是畢業論文的透過率、畢業生在體制內認可的程度。
比如說,未來不少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聘就會寫上雙一流名單優先考慮,甚至是北京上海的戶口指標等等,都將被這份名單所裹挾。
來自行政體系的認可,就意味著整個行政系統的傾斜。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學術地位競爭原本是中立競賽,學科是否一流,要靠市場和學術成績說話。但行政系統標籤出一流二流之後,就會帶動整個社會的權力體系開始對高校進行各種各樣實質意義上的歧視。
在這種歧視之下,就造成了學生和家庭之間的瘋狂競爭。選擇大學,原本應該按照興趣和天賦來,卻過早變成了爭奪行政權力的認可。
在中國當家長和學生,實在是太難了。
-
3 # AI財經社
什麼是雙一流?
雙一流(Double First-rate),即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2015年10月24日,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要求按照“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槓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從建設、改革兩方面共安排了10項重點任務。5項建設任務包括: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5項改革任務包括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的領導、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實現關鍵環節突破、構建社會參與機制、推進國際交流合作。
2017年9月21日,“雙一流”大學名單終於公佈,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其中A類36所,B類6所。與此前39所985相比,新疆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三所高校躋身42所一流建設高校。鄭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入選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所在的河南省是人口第一大省和高考考生第一大省,但長期以來高等教育發展比較滯後,尤其缺少一所與985地位相當的國家重點建設高校。而周邊的陝西、安徽、湖北等省都有985大學。此次鄭州大學入選,既是學校自身實力的體現,也是國家最佳化高等教育戰略佈局,充分考慮河南等中部省份群眾呼聲的重大舉措。雲南大學入選,既是對該校歷史貢獻的充分肯定,也是對雲南省——這個“一帶一路”南下橋頭堡的重大扶持。如果說鄭州大學入選佔了“人和”,雲南大學入選佔了“天時”,那麼新疆大學入選基本上就是“地利”的結果。新疆大學1997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西部大開發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12月,新疆大學與原新疆工學院合併組建新的新疆大學。新疆大學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的重點高校。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新疆的區位優勢和戰略重要性日益凸顯。該大學入選“雙一流”既是對少數民族地區高等教育的重大扶持,也是5個民族自治區大學中唯一一個入選的,其代表性不言而喻!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據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介紹,“雙一流”建設不是“211工程”、“985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升級版,更不是山寨版,它是一個全新的計劃。據教育部介紹,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並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Ai社長髮現,在6所B類高校中,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此前就在“985”名單中,而新疆大學、雲南大學、鄭州大學三所高校非為985高校。此次“雙一流”的名單,“建設”兩字不可或缺,即“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雙一流”有進有出,不搞終身制,“985”&“211”自確定名單以來,並沒有任何高校被除名,也沒有新的高校進入名單。“雙一流”在建設期末,將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範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雙一流”建設是中國特色的產物,“211工程”、“985工程”是“雙一流”建設的邏輯起點和繼承基礎。它是新時期中國追求世界一流大學的政府行為,代表著國家意志,因此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既要創新,也要繼承,這樣才能穩中求進,平穩過渡。“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然而無論在哪所學校,哪個學科,學會努力奮鬥才是最重要的。
-
4 # 千千千里馬
中國近代一百多年,主要的任務是努力學習和趕上世界,這一時代我們叫它“逆學時代”好了。
為什麼這樣說?這樣說有什麼根據?當然是有根據的。
中國的科學文化有一套自己東西,這就是“國學”。具體說主要就是“四書五經”。
但是,鴉片戰爭打破了我們安安靜靜去讀天朝“四書五經”的美夢,也打破了世界文化互相封閉的局面,割地賠款淪為殖民的被動挨打之下,終於驚醒發現自己太夜郎自大,於是批判國學大興西學之風百年不衰。
中國差不多150年的奮鬥歷史,主要就是在“逆學”之中渡過的。
為什麼我們學習西方是“逆學”?難道是叛逆之學?
那是一個誤會。所謂“逆學”,主要是說,我們的“學習”本來不是也不應該從零開始,但是進入一個西學世界的時代了,我們必須從零開始。差不多等於一個大學生進入小學,你說這是怎麼回事?這是不是一次歷史性的“重新學習”?這是不是逆差之學?所以,我簡單說,這就是一次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逆學”。同時,說明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之大!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過漢族失去統治地位的時代,但是,文化科學方面,我們從來沒有完全學習外族文化的歷史。
事實上,我們從晚清到民國有將近一百年的學習,但是成績不是很理想。
中國真正大幅度提高學習成績,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三十餘年的時間。特別是近十年,各種條件成熟,我們已經到了需要有自己引領世界潮流的時候了。
世界文化,自從歐洲工業文明興起,就開始加快了文化中心的形成。
第一次在歐洲,以英法德為代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轉移美國。
文化中心集中了經濟優勢,文化優勢和科學軍事優勢。
擁有世界文化中心地位意味著世界繁榮的中心地位。這是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的必須結果。
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經濟體,沒有自己的中心吸引力,肯定不會對世界有所作為的。
改革開放幾十年的發展,需要有自己的世界地位。
建立自己具有世界第一流的大學和科學研究體系,這是華人民實現偉大夢想的不懈追求,是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得來的新局面新訴求,我們非常高興,但是,光高興不管用,要奮鬥要努力,要有能夠走在世界最前端的自信和自立。
建設中國自己主導的“雙一流”大學,意義當然是重大的,這說明我們在科學文化領域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辦好自己具有世界一流科學文化研究的大學。
這對於提高中國在世界文化科學研究的地位,有了現實的基礎。同時,也可以吸引世界一流人才進入中國,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世界一流人才的中心,對中國的下一個一百年的發展,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性意義。
-
5 # ww3721王建文
從國家層面,確定了考博士,學士的圈子。排出名次。指出方向。是一次真正全國大學名次排行榜出爐。是對北京大學華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獎勵對國防科技大學,蘭州大學鞭策。對新江大學鼓勵,當然對野雞大學有力打擊。又對高考考生指明進校方向和重點。選擇全面。明確人才出處,所學專業。是很好規畫。對未來人才確認和發展有非凡指導意義
-
6 # 科學時評
雙一流公佈的影響
雙一流高校名單的公佈是近幾天科教界的大新聞,既有因為“一流高校”名單與以前的985變化不大(只是增加了新疆大學、雲南大學和鄭州大學)而挖苦其換湯不換藥的,也有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一流學科,如華南理工大學這個鮮有農業研究的重點高校獲選“一流農學”而抨擊評估過程不科學的,當然也有不少對其的讚譽,尤其是指出評選程式上,這次評選不折騰高校,不用費時費力地申報,在評估中則把戰略需求、對教育部既往工作的配合(參加2012年學科評估)以及第三方評估(如ESI學科全球排名)結合在一起,總體而言對於懂行者來說,結果還算可以接受。
但雙一流到底對中國高教有什麼影響呢?實際上從評選過程中我們可以斷言,它既不會造成新的負面影響,也難以帶來新的完全不同的格局和契機。因為,雙一流的評選本身就是國家主導型的科研趕超戰略的產物,只要這個基本思路不變,沒有“雙一流”,也會有其他名目的專案來集中資源支援一批強校和強勢學科繼續實現趕超。有人說,評選雙一流是教育部管得太多了。這個評語的後半句我同意,教育部的確管得多,但並沒有因為雙一流而管得更多。因為,只要是國家主導的進行科研趕超,就一定需要集中資源,並進而需要一套體系來決定誰多誰少。在這個邏輯下,“雙一流”還是有助於克服985、211工程的僵化,能有助於動態地淘汰入選的不合格高校(但雙一流榜單中囊括了所有985和211說明實際上真的淘汰是很難的)。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講,我們也要思考,是否趕超型教育、趕超型科研還應該是我們的至高無上的目標?筆者的碩士母校清華大學已經在統計最高引期刊發文指標的Nature Index上全面碾壓了目前筆者所在的康奈爾大學。再往前趕超,究竟目標是什麼?這些都需要我們深思。另一方面,為了趕超必然需要政府集中調控資源,但這與科學的自由探索之間的衝突,恐怕會隨著趕超的硬指標達成之後,變得越來越尖銳。恐怕這些都需要教育和科研政策的制定者進行思考。
-
7 # 高考志願肖老師
這次的雙一流名單,教育部所屬院校全部榜上有名,可以說是收穫滿滿。雖然說是5年一評,進了名單只是剛剛開始,在建立雙一流的工程上,仍然在路上…但是,誰這麼想呢?!
除了最高管理層,誰都不這麼想!
高校不這麼想,據說名單公佈後,有的高校就差鳴鞭放炮了…
考生不這麼想,誰都覺得只有考進名單裡的,才有了保障…
用人單位不這麼想,他們過去唯985/211論,這次又多了一項…
……
那麼給高校格局帶來的真實影響就是,升學或是就業時,有人開始關注“四是”了!!!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回覆列表
不言而喻,“雙一流”,即建設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學科,是從國家層面提出的高等教育戰略規劃與部署,這次教育部公佈“雙一流”的高校、學科建設名單,應該就是這個國家層面高等教育戰略的具體落實和實施。
從戰略管理的角度來看待這次教育部頒佈的建設名單,看不出與國家高等教育的戰略願景之間有什麼邏輯上的必然關係,更像是一次敷衍搪塞的新瓶裝舊酒。
根據教育部2016年2月印發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學(應為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制定“雙一流”實施辦法。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教育部牽頭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應為高校)和一流學科,意在提高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支撐。
根據這個戰略目標可以解析出幾個關鍵詞:世界一流、國際競爭力,以世界一流作為建設標準,以提高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作為戰略目標。
那麼,何謂“世界一流”,不同學科當然有著不同的意蘊。理工科學科,與社會意識形態關係不大,主要是自然科學和技術學科範疇,那麼用國外發達國家的標準來衡量,以國外著名大學作為參照來建設,沒有太大問題。
但是,社會科學學科,如法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等學科,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與歐美國家有著涇渭分明的意識形態界限。像法學一些專業課程,如西方法制史,就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的意識形態來講授和研究,國外的資料必須經過稽核和修訂才適合提供給學生學習使用,學位論文以及學術報告,必須經過意識形態審查才能發表。也就是說,這些與社會意識形態高度相關的社會科學學科範疇,不能像理工科學科一樣參照國外大學的標準,必須建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下獨立自主的建設標準。那麼“世界一流”的提法就不妥,很容易造成誤導。正確的提法應該是“中國特色,世界影響”,要使貫徹著中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中國特色的法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等學科在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
還有中國獨有的一些學科,中國當然早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還建設個屁呀?像中西醫結合,中國高校當仁不讓就是世界一流,其他國家的大學壓根兒就沒有開設有這個學科,在教育部一流學科建設名單裡赫然在列。這樣的做法往輕了說是敷衍搪塞,往重了說是涉嫌騙取國家建設經費。
至於雙一流高校建設名單,不過是在原來985高校名單的基礎上再排排坐吃果果地增加了幾所原來缺乏985高校地區的學校罷了。這種新瓶裝舊酒的做法,與原來的211、985高校建設有什麼本質區別?恐怕不過是新一輪換湯不換藥的套取經費競爭罷了。
至少從目前教育部頒發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來看,除了名單內的學校能獲得鉅額的國家經費支援外,整體上看不出對中國高等教育有什麼新的積極的影響。具體分開來看,對理工科類學科可能會帶來積極的促進;對與意識形態高度相關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類學科,更可能帶來混亂,引發新一輪唯西方學術馬首是瞻的“錯誤”;對中國獨有的學科,除了搞到更多的經費,看不出還有其他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