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大飛熊騎士
自從李存孝去世後,“王鐵槍”就是成了“天下第一”了,但是一個國家的興廢不是一員大將所能左右的,特別是王彥章常說“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典型耿直的武將性格。因此,在後梁末期的政治漩渦中,王彥章這樣的“第一猛將”,卻不得不走向失敗被俘之路。
(“王鐵槍”王彥章)
後梁本來實力是很強大的,只是因為唐末節度使割據情況,在後梁沒有得到解決。再加上朱溫被兒子朱友珪所殺,朱友貞又殺朱友珪,圍繞王位的爭奪,導致後梁實力大減,烏煙瘴氣,百姓生活困苦,矛盾激化。
這直接導致後梁在軍事上一個重大損失,就是魏博鎮的丟失。魏博鎮在唐朝就是軍事重鎮,戰鬥力很強,悍兵也多,自成一個體系,一直讓唐朝頭疼。到了後梁,節度使楊師厚又建立了牙軍“銀槍效節軍”,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冠於天下。楊師厚一去世,為奪位立了大功,梁末帝的親信,李巖出了把魏博鎮一分為二的“餿主意”,於是這支“銀槍效節軍”轉投李存瑁。
(銀槍效節軍)
所以,後梁軍事上開始屢屢被動,直到啟用王彥章。王彥章到達前線後,效果立竿見影,幾次差點攻破李存瑁,李存瑁素來不敢小看王彥章,建立堡壘,防守反擊,王彥章戰敗。王彥章雖然敗了,但是要堅守應該問題不大。這時,李巖這些人又出餿主意,用段凝取代王彥章,結果被打到後梁都城。這時,誰都無力迴天了,王彥章隨後在戰鬥中,寡不敵眾被俘,不屈而死。
所以,後梁的軍事失敗問題主要出在內部爭鬥,還有李巖這些誤國之人。王彥章即使是天下第一將,也無法改變後梁被滅的下場。
-
3 # 代牧益州閻文平
天下第一與否且兩說,就看全域性。
唐朝末年,朱溫有計劃地擴張、篡位,李克用卻是一通亂打,扶起來一個劉仁恭還叛變了,最後連自己女婿王珂的河中護國軍都被朱溫拿下了,自己也被兵臨城下,要是意志不堅定又要跑到沙漠去了。
柏鄉之戰後,兩邊局勢開始逆轉,半獨立的成德軍、義武軍都背梁事晉。後來朱溫被殺,河中朱友謙等就和晉國眉來眼去了;朱友貞在汴州登基後,忌憚悍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趁他去世想把魏博軍拆分了,但魏博軍士兵彼此關係盤根錯節,哪能忍受被拆分,於是發生了兵變,李存勖趁機接收了魏博軍。王彥章當時奉命處理拆分,寡不敵眾,家屬都被俘。李存勖把魏博軍改編為銀槍效節都,後梁大將楊師厚的精銳就這樣成了李存勖的了。也有趙季良這樣的文官因為魏博兵變成了晉國公務員。八卦一下,楊師厚當初是在李克用這裡出不了頭才投靠朱溫的。
如果沒有魏博兵變,晉滅梁要等到下輩子。
朱友貞其實好過很多昏君,在位十年,五代最長,如果說一個昏君和李存勖對峙了十年,李存勖都不答應。但朱友貞耳根子軟,導致姐夫趙巖、妻族張漢傑等人弄權。本來朱溫時期已經開始有大將被冤殺了,朱友貞年間此風繼續,大將劉鄩被賜死,謝彥璋(史書謝彥章,我按墓誌)因與賀瑰不合被誣殺。賀瑰、霍彥威、戴思遠都不是晉國對手,還被李嗣源偷了鄆州。不過晉國也出了叛徒,昭義軍節度使李嗣昭鎮壓成德軍時陣亡,兒子李繼韜奪權後叛變。八卦一下,他有個手下勇士叫郭威。要不是郭崇韜有方,王彥章差點拿下德勝城把李嗣源變孤軍了。
需要為李思安、劉鄩之死和梁亡背鍋的段凝其實也有奇襲衛州的硬戰績,後唐有些糊塗蟲比如馬紹宏還想鄆州換衛州暫時以黃河為界言和。段凝的四路計劃被叛將康延孝出賣的時候,李存勖也是驚呆了,這說明段凝的計劃對當時的後唐是很有威脅的,是靠譜的。然後康延孝點出了破解之道,在郭崇韜力挺下,李存勖繞過段凝製造的黃泛區,去鄆州和李嗣源會合,然後打敗王彥章。
康延孝為什麼叛逃,很可能就是因為小人專權讓他看不到前途。
段凝計劃的短板就在這裡,軍隊都給段凝了,王彥章這裡沒兵了,一戰過後更是光桿司令了。王彥章為了阻攔唐軍,沒有去堅固的兗州,而是去了無防的中都,結果可想而知,逃跑時又遇到了老戰友夏魯奇,被擒。在李嗣源堅持下,李存勖拒絕了奪取其他重要城池的不同意見,直趨汴州。
朱友貞在汴州登基本身也有失誤,朱溫起家汴州,經營多年,汴州早就是漕運樞紐了,朱溫登基後卻遷都洛陽,肯定不是閒得蛋疼有錢沒處花。朱友貞在東都留守任上政變登基,覺得在哪登基都一樣,就在汴州就地登基。這會兒唐軍兵臨城下了,段凝的軍隊被黃泛區阻隔了,他沒處哭了。其實他可以憑藉汴州的城防,賭唐軍和之前滅成德軍一樣不擅長攻城(碾壓優勢打了一年多,陣亡李嗣昭等三將,氣死一將,靠敵人糧盡投降才贏),被援軍反殺。李存勖自己其實也有覺悟,出發前對妻兒說:如果此行不利,你們自焚吧。
朱友貞沒有抵抗,命令手下殺了自己,後梁滅亡。
至於王彥章,此前李存勖一直有招降他的打算,也厚待過他的家屬,但王彥章就是不肯,李存勖知道沒轍,就送他昇天了。至於家屬,有記載說早就殺了。但王彥章是有後人存活的。
-
4 # 漢之遺風
在古代打仗不是武力的,眾所周知自古己來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事實上在後梁內亂之前軍隊實力遠強於後唐,當時後梁佔據中原經濟人口一直最強,朱溫雖殘暴,且私德不行但是對中原的生產恢復了很大貢獻。還有武力在古代起不了大勢,雖有項羽這種猛人但他也不是靠武力而靠其出色的戰術指揮,古代歷害的也就百人斬。
-
5 # 有書共讀
首先,我們是在談真實的歷史,所以有書君建議題主:
咱們先把演義和歷史小說放到一邊。
後梁之所以即使擁有名將王彥章也依然打不過後唐。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書君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後梁的政局不穩,繼承人能力太差朱溫是五代十國的梟雄,但其繼承人遠遠不如他,《資治通鑑》裡面提到,朱溫病重時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
對近臣說:“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
沒辦法啊,誰都希望“生子當如孫仲謀”,朱溫和李克用嘛,也就伯仲之間。
但在繼承人方面,李克用有英明神武的李存勖,朱溫由於智勇兼備的長子朱友裕早亡。
所以在其他幾個兒子的皇位繼承問題上陷入選擇恐懼症,最終被次子朱友珪(後梁廢帝)所殺。
朱友珪本來就是朱溫和軍妓所生的兒子,繼位之後荒淫無度、民怨四起,913年第三子朱友貞(梁末帝)策動禁軍政變,殺朱友珪。
朱友貞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主,他在位的十年(913-923)就是後梁走下坡路直至亡國的十年。
政治上疏遠敬翔、李振等舊臣、能臣,重用趙巖、張漢傑、段凝等庸臣、奸臣,在任用將領方面。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個朱友貞倒好,總是猜疑部將,而且是在關鍵戰役中猜疑,這就要命了。
比如923年同州之役,朱友貞聽信尹皓、段凝的讒言,賜死名將劉鄩(自毀長城啊)。
還是這一年,德勝之役,已經到了快要亡國的關鍵時刻了,後梁宰相敬翔在梁末帝面前以自殺脅迫要求起用王彥章。
可就因為戰局僵持不下,梁末帝臨陣換將,讓段凝帶領5萬主力出擊,結果人家主力不和你玩。
偷襲汴京得手,一舉滅梁,段凝帶著5萬大軍一仗沒打,直接投降了。
二、後梁的綜合國力並不比晉(後唐)強後梁雖然號稱中原王朝,但實際上控制的範圍有限,而且處於四戰之地中原地區。
南有吳(楊行密),北有晉(李克用)、燕(劉仁恭),西有岐(李茂貞,控制了戰略要地關中)。
哪一個都是五代十國的狠角色,要不是因為朱溫,宣武鎮早就在藩鎮時期就被滅了。
比如楊行密,在897年清口之戰把朱溫打得大敗(此戰後,天下中分,終後周世宗時期,中原王朝都沒有能力掌控江淮東南半壁江山)。
後梁在與晉(後唐)的爭鬥中更是互有勝負,處於纏鬥狀態。
但在朱溫統治末期,後梁接連遭遇潞州之役、柏鄉之役兩場大敗。
朱溫賴以起家的“龍驤”、“神捷”等精銳全軍覆沒,河北基本丟光,後梁在與晉(後唐)的對抗中已經處於劣勢。
三、後唐也是名將輩出五代十國是戰國之世,當然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
後梁方面有楊師厚(其實此人才是後梁第一名將,他建立的“銀槍效節都”是五代十國時期最精銳的部隊);
王彥章(外號“王鐵槍”,《射鵰英雄傳》裡面的鐵槍廟就是紀念他的);
葛從周、龐師古、謝彥章(葛從周的義子兼徒弟);
賀瑰(賀瑰善將步兵,謝彥章善用騎兵,一時稱為“雙絕”,可惜謝彥章被嫉妒他的賀瑰害死);
劉鄩(號稱“一步百計”,打仗善用計謀,但風格偏軟,太喜歡以計取勝,遇到李存勖這種敢打硬仗的老是被剋制)、氏叔琮、牛存節。
而後唐的名將也是一大堆:
周德威、李存審(此人在歷史書上較少被提及,但實際上絕對是五代十國第一流名將,一生百餘戰,無一敗績!917年幽州之役以7萬步兵大破契丹十幾萬騎兵);
李存孝(五代十國第一猛將,號稱“霸不過項羽,武不過存孝”);
李存勖(後唐莊宗)、李嗣源(後唐明宗)、李嗣昭、郭崇韜(五代十國第一流的戰略家)。
-
6 # 陽子餓
歷史@陽影片 不太懂,不過我看過一個動漫《畫江湖之不良人》,是根據歷史改編的一個動漫,雖說是動漫,但它在怎麼改,編劇也不敢篡改歷史。
王彥章是大梁皇帝朱友貞的一員大將,朱友貞進攻汴州城時讓王彥章用“無敵大將軍”(火炮)屠城,殺光城裡的所有人,王彥章有點懷疑,並說:那都是平民百姓啊!而朱友貞則咄咄逼人說:要不你坐這,指著龍椅。王彥章只好照做,之後又把“無敵大將軍”自己徒手推下懸崖。給我的感覺是:雖說是一個好將軍,但自己也無能為力,也一心為主。
王彥章也挺厲害的,功力最多處於中天位,因為天下第一猛士是同文館的老十李存孝,而王彥章是大將第一猛士。在鳳翔對戰幻音坊的六大聖姬(大星位)時只上不下,
王彥章用龍吟功對陣六大聖姬,一剎間六個聖姬的武器(撫琴,笛子,扇子…全都斷裂),雖說王彥章也受傷了,不過比起她們自己也也只是輕傷,(“兩敗俱傷”)。
王彥章只是中天位而後唐則大天位之多,後唐:同文館李嗣源(後唐第二個“皇帝”)處於大天位;幻音坊女帝高於李嗣源也有大天位功力;不良帥就不多說了一個bug;同文館其他門主也不遜於王彥章,高手眾多,大梁也只有一個鬼王朱友文(朱友貞的哥哥)有大天位功力(女帝可以打過),至今也生死未卜。
雖說李存孝被鬼王朱友文打死後,王彥章能稱的上天下第一猛士。不過實力還是……
上面有兩個比較權威一點的回答推薦看。
-
7 # 沂藍書院趙月光
後梁僅僅存在了17年就被後唐滅了,只有三個帝王,最主要的原因是後面的人主不行。後梁內耗非常嚴重,最後的大將王彥章也像廉頗一樣被後梁輕視。王彥章最後在汶上被後唐大將夏魯奇生擒。
爭奪天下不是僅僅靠幾員猛將,否則項羽早就應該奪了天下了。按唯識史觀講,是社會意識與社會名色的相互依持,簡單講是精神與物質層面的相互依存。
1,王彥章號稱王鐵槍別人的槍是木杆的,王彥章的槍是鐵桿的。
王彥章是後梁大將中有勇有謀的。臨兵鬥者皆列陣在前,王彥章經常奮不顧身,身先士卒地拼殺。李存勖帶兵圍攻黃河北岸,王彥章只一艘船過了黃河,單獨一人去救援。李存勖聽說王彥章來了,掉頭就走了。
王彥章特別擅長兵貴神速。
王彥章被重新起用後,馬不停蹄兩天後到達滑州前線。在接風宴上,王彥章就暗中派遣六百名斧手、鐵匠,乘船前往黃河德勝口。王彥章在宴會中,說去更衣,其實他率數千人沿黃河直奔德勝口。燒斷鐵鎖、斬斷浮橋,攻破南城,此時從王彥章從朝廷出發算剛好三天。
2,王彥章最後被夏魯奇生擒夏魯奇是山東青州人,早年在後梁當兵,與長官不和,投奔晉王李存勖。此人非常強悍,李存勖曾中了後梁劉鄩的埋伏,夏魯奇在護衛李存勖時殺後梁百餘人,名副其實的百人斬。
李存勖親征後梁中都(今山東汶上),王彥章的梁軍大敗。夏魯奇認出王彥章,便單槍匹馬追趕,用槍抵住王彥章的脖子。王彥章說:“你是我的故人啊!”夏魯奇生擒王彥章,獻給唐莊宗李存勖。
3,後梁王朝的昏庸及自相殘殺梁太祖朱溫晚年已經變得荒淫亂倫無道,猜忌大將,導致許多後梁大將投靠了李存勖。最後,朱溫被為三兒子朱友珪所殺。第二年,朱友珪又被四弟朱友貞所殺。
後梁在後期不停的內耗中喪失了力量。
4,後梁魏博鎮的銀槍效節軍投靠後唐,抽走了後梁的尖刀力量從晚唐開始,魏博節度使的牙軍就成了中原最強悍的驕兵。
後梁大將魏博節度使楊師厚將魏博牙軍改編成銀槍效節軍,是在黃河以北屏障後梁對抗後唐的強勁力量。楊師厚在後梁前期的威名遠高於王彥章,曾南攻荊襄,西奪長安,多次打敗李存勖。
楊師厚死後,梁末帝感覺魏博鎮的銀槍效節軍驕縱難治,準備分而治之,結果導致銀槍效節軍叛亂,投靠了後梁的死對頭後唐。
五代十國時期,短命的各個王朝還沒有制約武將的好辦法。
5,後梁是一個四戰之地後梁佔據了黃河下游的肥沃土地,但北邊是後唐、燕,西邊是岐,南部是吳。哪一家都不好惹。
6,朱溫的白馬之禍大殺文臣,喪失人心朱溫看不起文人,在白馬驛,一次屠殺唐朝大臣衣冠清流三十餘人,投屍在黃河,號稱把清流投進濁流。
朱溫依靠的是一群武夫。武夫比拳頭硬,沒有多少忠誠。所以後梁一直存在上下相忌,是後梁政局不穩的一個根本原因。
-
8 # 天意難知
後梁名將很多,戰力很強,在晚唐基本上吊打四方。從與河東軍對戰歷史上看,後梁軍與河東軍交手,雙方戰力在伯仲之間,互有勝負,後梁軍並不弱於河東軍。
同時後梁的地盤兒比河東要大的多,佔據了中原最精華的地方,無論經濟及人口,國力都比河東要強的多。
單純對比似乎後梁不應該滅亡 ,事實上在早期朱溫時代,後梁甚至好幾次差一點攻下太原,滅掉河東。
主要是朱溫之後,後梁的皇帝都只能算是水平中庸,偏偏對手趕上了軍事奇才李存勖。
朱溫之後,後梁與河東的形勢,類似於長平之戰時的秦國和趙國。秦趙兩軍的戰力差不多,主要是後臺謀劃者水平差異太大。
-
9 # 江湖小曉生
陳友諒那樣一個英明神武的人,手裡也有號稱天下第一的猛將張定邊,還不是丟了天下?所以說後梁之所以打不過後唐,可不是王彥章一個猛將所能決定的。
王彥章號稱天下第一猛將,因為他比較驍勇。古代的猛將,跟現代戰爭的將領可不一樣。古代的將領中被稱為猛將的,往往是擅長衝鋒在第一線的人。比如說王彥章就是這樣的人,儘管他是一軍統帥,但是他為人比較勇猛,善於衝鋒,所以總是親自帶著幾百個敢死隊員,衝鋒在第一線。
而且他這種戰法十分有效,士兵們看到自己的將領捨身忘死,衝在最前面,他們自然也是熱情高漲,戰鬥力超強。所以王彥章所帶領的人馬真的戰無不勝,為朱溫打下後梁的江山,立下了無數功勞。
當然了這種戰法只適合武功卓絕的人才行,如果你是明朝後期那些進士出身的儒將,那千萬別玩這一招,因為一旦你衝在最前面,第一個被對手殺掉了。那後面的弟兄們一定會望而卻步,從而潰不成軍。
王彥章顯然就是那位武功卓絕的武林高手,所以他衝鋒在最前面,不僅可以殺敵無數,還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我感覺是個奇蹟,古人的能力真的很難去估計。
王彥章被自己人陷害,最終喪失兵權。王彥章戰功卓著,也深得朱溫的信任。可是王彥章本人的性格原因,導致他跟關羽一樣,總是直言不諱。這是非常容易得罪人的,他似乎不在乎這一點。等到朱溫被殺,後梁內亂後,王彥章也因為讒言被罷官。
李存勖的大軍進攻後梁後,王彥章被重新啟用,他揚言會在三天內擊敗對手。可是梁末帝朝中的官員們都在冷冷偷笑,認為王彥章吹牛。他們不知道王彥章是想要鼓舞朝中士氣,而且他有這個自信心。
六月,晉王親援其城,彥章之軍,重壕復壘,晉人不能入。晉王乃於博州東岸築壘,以應鄆州。彥章聞之,馳軍而至,急攻其柵,自旦及午,其城將拔,會晉王以大軍來援,彥章及 退。七月,晉王至楊劉,彥章軍不利,遂罷彥章兵權,詔令歸闕,以段凝為招討使。---《舊五代史》所以王彥章對這些嘲笑他的官員非常痛恨,直言他們是朝中奸臣,等到他如約得勝回朝的時候,一定要殺掉這些奸臣。那這些人聽到這種話,立刻就笑不出來了,他們必須要想辦法阻撓王彥章擊敗對手啊,否則他們就得死。
結果王彥章果然在三天之內擊敗了李存勖的大軍,不過李存勖的後備力量強大,所以與王彥章大戰了一百多次都沒有分出勝負,結果這個時候因為王彥章的後備力量掉鏈子了。他們認為王彥章對劉楊的戰況不利,所以撤掉了王彥章的軍權,讓段凝取代了王彥章。
段凝上臺後不足一百天,後梁就被李存勖給滅亡了。所以光有猛將王彥章還是沒用的,後梁內部的問題才是亡國最根本的原因。
後梁內耗太大,壓根就沒有同仇敵愾的決心。後梁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從建國到滅亡只用了17年的時間。這17年的時間內,居然有3位皇帝在位。而且每一位皇帝上臺的手段,都是殺掉上一任皇帝。
比如說朱溫滅了唐朝以後,建立了後梁政權。而朱溫在立嗣的事情上犯了難,在他61歲的時候,被自己的親兒子朱友珪所殺。沒過多久時間,篡位上臺的朱友珪,被朱溫的小兒子朱友貞又給殺了,年僅27歲。政變之後,朱友貞成功地成為了後梁末帝。
友珪親吏馮廷諤以劍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劍擊柱者三,太祖憊,僕於床,廷諤以劍中之,洞其腹,腸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寢中,秘喪四日。乃出府庫,大齎群臣及諸軍。遣受旨丁昭浦矯詔馳至東都,殺友文。---《新五代史》所以後梁從建立的時候開始,其實就存在嚴重的內部問題,皇族之間互相仇殺,其實這本身就是王朝不穩定的顯著表現。
每一代皇帝的落幕,其實就預示著一套領導班子下臺,另一套人馬上崗。王彥章是朱溫時期的領導班子,在朱溫被殺了以後,王彥章也跟著下崗了。
一直等到梁末帝上臺以後,不得已之下才重新啟用王彥章,所以王彥章壓根就沒辦法改變當時的戰局。這之後他還被朝中奸臣所汙衊,剝奪了軍權,那就更沒辦法改變後梁敗亡的結果了。
總結:後梁的敗亡,其實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朱溫篡唐的時候,其實已經非常不得人心了。因為朱溫本人原先是黃巢起義軍的領袖人物,後來背叛了黃巢,被唐朝皇帝封為節度使,從此成了鎮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而後他又滅了唐朝,所以朱溫是那種三姓家奴的形象,並不得人心。
而且他的家族內部也是一片混亂,他兒子居然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在皇族之中,其實也是不得人心的一個原因。
從建立後梁開始,朱家的皇族子孫們就沒打算為了開疆拓土而努力,反倒是為了皇位掙得你死我活,這樣的後梁不亡國也是難事。
-
10 # 煮酒君
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群雄並起,社會動盪。不過,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樣複雜的時局下,出人頭地,成為一方諸侯的機會比起太平盛世可謂是多上不少。舉例來說,梁王朱溫就抓住唐末的機會篡逆稱帝,建立了後梁。
早在朱溫建立後梁之前,他就一直和晉王李克用矛盾不斷,後梁建國後,朱溫就和割據河北地區的前晉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公元932年,晉王李存勖正式建立後唐,並在同年攻打後梁。即使後梁有著名將王彥章,但還是無力迴天,最終首都洛陽被攻破,國家滅亡。那麼,後梁擁有"天下第一"的大將王彥章,為何還是打不過後唐呢?
王彥章在五代史上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另一本歷史小說《殘唐五代史演義》中,他被譽為"鐵槍王彥章",曾經回馬槍挑死威震天下的猛將"白馬銀槍"高思繼,在與李克用的大戰中,他斬殺四十三名上將,勇猛無雙。在許多人眼裡,他是僅次於唐末第一猛將李存孝的風雲人物。
而在明代學者謝肇淛的著作《五雜俎》中寫道:"王彥章鐵槍馳突,勇冠三軍,而與夏魯奇一戰而躓。雖有絕藝,困於敵也。"在我國另一名著《水滸傳》中,王彥章的名字也有登場,當時,張清靠飛石擊敗了梁山的十五名好漢,於是軍師吳用感嘆道:"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從這些記述可以看出,王彥章確實是一時豪傑,不過,我們還是要從史書切入,看看更加真實的他。
唐懿宗鹹通四年(863),王彥章出生於鄆州壽張,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一帶,他出身平凡,祖輩都未曾有什麼作為,到了他這一代,正值朱溫參加起義軍、歸附唐朝,他加入朱溫的軍隊,並立下了不少戰功,等到公元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時,王彥章因功被封為開封府押牙,掌管儀仗。
第二年,王彥章升任左龍驤軍使,王彥章升遷的腳步沒有放慢,又過一年,他兼任左監門衛上將軍。乾化元年(911),朱溫之子朱友圭弒父篡位,封王彥章為行營左先鋒馬軍使,並賜予他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的榮譽官職。
兩年後,朱溫的第三子朱友貞率領禁軍發動兵變,將朱友圭誅殺。隨後,朱友貞加封王彥章為濮州刺史及馬步軍都指揮使,並在不久後改封他為澶州刺史,賜爵"開國伯"。此後,王彥章漸漸從中央走向地方,在北方與前晉的國界上駐防。
乾化五年(915),後梁北部邊境的魏州投靠前晉,王彥章南逃,並在家屬被俘虜的情況下毅然斬殺前晉勸降的使者。此後,前晉與後梁多次交鋒,"彥章常為先鋒。"後來,朱友貞任用無能的大臣,疏遠王彥章這樣的老臣,於是後梁不但國力漸衰,在軍事上也少有建樹。
龍德三年(923),前晉軍隊攻佔鄆州,後梁則節節敗退,這種情況下,朱友貞終於在宰相敬翔的死諫下重用起王彥章,封他為北面招討使,總理北方戰事。朱友貞詢問王彥章破敵所需的時間,他信心滿滿地回答只需三天,這一舉動引得大臣們鬨笑。王彥章本就厭惡那些庸臣,便在臨行前對親信說道:"待我立功之後,回軍之日,當盡誅奸臣,以謝天下。"
後來,奸臣們害怕王彥章功成之後懲治他們,便想法設法阻撓。王彥章北伐,三天之內就攻佔了滑州南城,並一度快要攻破黃河重要的渡口楊劉。隨著李存勖在東岸修築堡壘吸引王彥章進攻,消磨其實力,後梁的北伐宣告失敗。很快,奸臣們便進讒言召回了王彥章,並讓其副將段凝接任。
回到朝廷的王彥章面見朱友貞,"以笏畫地,自陳勝敗之跡",但末帝昏聵不已,在奸臣的挑撥之下讓他回家賦閒。王彥章在前線的繼任者段凝堅持不到百天便失利,敵軍攻向離首都更近的兗州。朝廷將僅有的五百騎兵交給王彥章,讓他出徵。
與敵軍兵力相差懸殊的王彥章很快被重傷擒獲,昔日故人詢問他為何防守沒有工事的中都時,他嘆道:"大勢已去,非人力可為!"隨後,他寧死不降被殺。後梁擁有王彥章卻打不過後唐,一是君主昏庸,不能重用他;二是奸臣陷害排擠;三是後梁本身實力稍遜;四是後唐兵多將廣,後梁的最終滅亡也在情理之中。
-
11 # 小編虎哥
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這一時期群雄並起,社會動盪。不過,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樣複雜的時局下,出人頭地,成為一方諸侯的機會比起太平盛世可謂是多上不少。舉例來說,梁王朱溫就抓住唐末的機會篡逆稱帝,建立了後梁。
早在朱溫建立後梁之前,他就一直和晉王李克用矛盾不斷,後梁建國後,朱溫就和割據河北地區的前晉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對峙。公元932年,晉王李存勖正式建立後唐,並在同年攻打後梁。即使後梁有著名將王彥章,但還是無力迴天,最終首都洛陽被攻破,國家滅亡。那麼,後梁擁有"天下第一"的大將王彥章,為何還是打不過後唐呢?
王彥章在五代史上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另一本歷史小說《殘唐五代史演義》中,他被譽為"鐵槍王彥章",曾經回馬槍挑死威震天下的猛將"白馬銀槍"高思繼,在與李克用的大戰中,他斬殺四十三名上將,勇猛無雙。在許多人眼裡,他是僅次於唐末第一猛將李存孝的風雲人物。
而在明代學者謝肇淛的著作《五雜俎》中寫道:"王彥章鐵槍馳突,勇冠三軍,而與夏魯奇一戰而躓。雖有絕藝,困於敵也。"在我國另一名著《水滸傳》中,王彥章的名字也有登場,當時,張清靠飛石擊敗了梁山的十五名好漢,於是軍師吳用感嘆道:"我聞五代時,大梁王彥章,日不移影,連打唐將三十六員。"從這些記述可以看出,王彥章確實是一時豪傑,不過,我們還是要從史書切入,看看更加真實的他。
唐懿宗鹹通四年(863),王彥章出生於鄆州壽張,也就是今天的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一帶,他出身平凡,祖輩都未曾有什麼作為,到了他這一代,正值朱溫參加起義軍、歸附唐朝,他加入朱溫的軍隊,並立下了不少戰功,等到公元907年,朱溫建立後梁時,王彥章因功被封為開封府押牙,掌管儀仗。
第二年,王彥章升任左龍驤軍使,王彥章升遷的腳步沒有放慢,又過一年,他兼任左監門衛上將軍。乾化元年(911),朱溫之子朱友圭弒父篡位,封王彥章為行營左先鋒馬軍使,並賜予他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的榮譽官職。
兩年後,朱溫的第三子朱友貞率領禁軍發動兵變,將朱友圭誅殺。隨後,朱友貞加封王彥章為濮州刺史及馬步軍都指揮使,並在不久後改封他為澶州刺史,賜爵"開國伯"。此後,王彥章漸漸從中央走向地方,在北方與前晉的國界上駐防。
乾化五年(915),後梁北部邊境的魏州投靠前晉,王彥章南逃,並在家屬被俘虜的情況下毅然斬殺前晉勸降的使者。此後,前晉與後梁多次交鋒,"彥章常為先鋒。"後來,朱友貞任用無能的大臣,疏遠王彥章這樣的老臣,於是後梁不但國力漸衰,在軍事上也少有建樹。
龍德三年(923),前晉軍隊攻佔鄆州,後梁則節節敗退,這種情況下,朱友貞終於在宰相敬翔的死諫下重用起王彥章,封他為北面招討使,總理北方戰事。朱友貞詢問王彥章破敵所需的時間,他信心滿滿地回答只需三天,這一舉動引得大臣們鬨笑。王彥章本就厭惡那些庸臣,便在臨行前對親信說道:"待我立功之後,回軍之日,當盡誅奸臣,以謝天下。"
後來,奸臣們害怕王彥章功成之後懲治他們,便想法設法阻撓。王彥章北伐,三天之內就攻佔了滑州南城,並一度快要攻破黃河重要的渡口楊劉。隨著李存勖在東岸修築堡壘吸引王彥章進攻,消磨其實力,後梁的北伐宣告失敗。很快,奸臣們便進讒言召回了王彥章,並讓其副將段凝接任。
回到朝廷的王彥章面見朱友貞,"以笏畫地,自陳勝敗之跡",但末帝昏聵不已,在奸臣的挑撥之下讓他回家賦閒。王彥章在前線的繼任者段凝堅持不到百天便失利,敵軍攻向離首都更近的兗州。朝廷將僅有的五百騎兵交給王彥章,讓他出徵。
與敵軍兵力相差懸殊的王彥章很快被重傷擒獲,昔日故人詢問他為何防守沒有工事的中都時,他嘆道:"大勢已去,非人力可為!"隨後,他寧死不降被殺。後梁擁有王彥章卻打不過後唐,一是君主昏庸,不能重用他;二是奸臣陷害排擠;三是後梁本身實力稍遜;四是後唐兵多將廣,後梁的最終滅亡也在情理之中。
-
12 # 尚武菌
國家和國家的比拼是很複雜的。在五代時期,後梁和後唐可謂是死敵,兩國之間爭鬥不斷。按理說後梁可是擁有傳說中天下第1大將的,幹掉後唐本是輕而易舉的事,可事實上兩者卻是難分勝負。為何呢?兩國之間的爭鬥哪有那麼簡單?要想打敗一個國家,首先必須要有好的君主來領導,其次強悍的作戰部隊,還得有眾多出謀劃策的文臣,最後還要有能文能武的將軍。我上面所說的那些要素缺一不可,否則想要除掉後唐哪有那麼容易,畢竟人家後唐也是人才輩出的。
眾所周知後梁統治者朱溫是五代十國的梟雄。那麼他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嗎?他不是!此人私生活比較糜亂,他有個兒子叫做朱友珪,據說就是他本人與軍妓所生的。另外,他連他兒媳婦也要去寵幸,這樣的君主也太無恥了。如此不顧倫理的君主怎會令眾將士臣服?此外,朱溫這種人重武輕文,他骨子裡覺得文臣難堪大用。要想贏得一場戰爭,可不光是隻靠武力的,有時候也是靠智力取勝的。
那些將士們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哪裡會動腦筋呢?這個時候就要靠文臣來出謀劃策。可是後梁的統治者不喜文臣,據說在白馬驛,他斬殺了30多個大臣。如此殘暴嗜血的君主,哪裡值得眾將士們跟隨?如此行為只會讓其追隨者們心寒。他不是一個好的領導者!要想對外安心抗敵,國家政局必須要穩定,可惜後梁並不是這樣。為了奪得統治者的帝位,他的兒子朱友珪殺死了自己的父親。
朱友珪對自己的親身父親都沒有心軟,他又怎會對百姓和大臣心慈手軟呢?他在位期間,只顧自己享受,壓根不顧百姓死活。沒有民心的他很快被朱友貞趕下臺。梁末帝朱友貞是否是個好的領導者呢?也不是。他在位10年,幾乎沒做過什麼利民的事。他將親小人、遠賢臣的事,倒是做的極為淋漓盡致。那些忠心耿耿的大臣所說的話他不聽,他對那些小人倒是親近的很。
他如此做,只會加進後梁亡國的步伐。天下第一大將王彥章,當然是有真本事的。此人有個外號叫做“王鐵槍”,他不光有著超高的武藝,也有著不俗的頭腦,是個打仗的奇才。如此厲害的他,為何也不能輔助後梁拿下後唐呢?因為後梁的統治者們一直在作死呀。人家後唐也有許多不俗的將才,周德威、李存審等人可不是小角色,再加上後唐的統治者也很給力。區區一個王彥章如何能敵過呢?
-
13 # 南方鵬
作為五代第一家的後梁,雖有名將王彥章,又據有中原腹心之地,兵力甲於天下,但存在先天缺陷,短期內難以撫平傷痕,和內部混亂,人心不附等嚴重問題,導致它無法長期自立,終於被李存勖所滅。後梁的開創者朱溫,原是黃巢義軍出身,狡詐多智,從降唐到廢唐,其中用了二十年的時間,拉打結合,擁有了包括今兩河、山東、江蘇西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一部份。周邊大勢力小勢力林立,表面服從,卻順逆不定。
王彥章是後梁大將,勇名在外,每戰常為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號為王鐵槍,深受朱溫父子看重,是晉軍的天敵和惡夢,一次李存勖領兵進逼潘張寨,王彥章軍隊隔著黃河,不能救援,他一急之下抄起鐵槍上了船,一人過了河,單獨前去救援。李存勖聽說王彥章來了,連面對也不敢,馬上領兵退走。晉王李克用對他也非常忌憚。也曾以弱勢兵力,在晉軍氣勢如虹下,三天擊敗他們。
這樣一位名將,卻得不到梁末帝朱友貞的賞識,又受到奸臣的中傷,趙巖、張漢傑聯合段凝打壓王彥章,導致他在對陣李存勖時兵力捉襟見肘,無法全面防守,被後唐軍擊敗俘獲。不降而死,他一死,宣告後梁最後的軍事屏障失守。
-
14 # 弋北談古今
戰爭不是一個人的遊戲。王彥章雖強,但是內憂外患之下的後梁根本沒有實力能夠擊敗後唐,苦苦支撐數年已經是後梁的大限了。後梁由唐末藩鎮朱溫建立,朱溫一共在位六年,後期昏庸無能,整個後梁被朱溫搞得分崩離析,君臣離德。朱溫又極其好色,曾經叫自己的兒媳侍寢,最後朱溫也是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
王彥章綽號“王鐵槍”,在後梁與後唐大戰中成名,曾經以一人一船解除後唐的包圍,後唐對王彥章也保持著極高的尊重。在王彥章的最後一戰中,王彥章率領著500名士兵前往支援被包圍的後梁城鎮。但是王彥章被後唐將領俘虜,誓死不降,最後被後唐殺死,年僅61歲。後梁原本有著大好形勢,卻敗給了後起之秀,我認為一共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君臣離德。
朱溫當上了皇帝之後,後梁的形勢並不是很明朗,朱溫應該藉機會收復整個唐朝的失地。但是朱溫貪戀榮華富貴,無心應戰。而且朱溫重用奸臣,那些優秀的將軍、大臣紛紛離開後梁投靠其他的陣營。後梁的實力大減。
二:皇權不穩,政權更迭。
朱溫在後梁只做了6年的皇帝,最後死在了自己兒子的手中。在政權建立初期,開國先祖就被殺身亡,非常不利於整個國家的穩定。隨後他的兒子又被殺身亡。皇位再次易主。要想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後梁屢次更換車頭,車速已經降下來了,拿什麼去和後唐競爭。
三:人心渙散。
唐朝經歷了安史之亂,天下早就已經分崩離析,百姓的民心已經很難再次集中在某個國家朝代身上,五代十國更是如此。後梁是唐亡之後,五代十國期間第一個朝代,本就民心不穩。再加上朱溫一家人亂七八糟,哪有什麼人還會支援後梁。
後梁已經是一個紙糊的老虎,王彥章再強,卻沒有拿得出手的軍隊支援他,沒有兵的將軍就像沒有牙齒的老虎,後梁也只有被後唐打敗的份。
-
15 # 夏有涼風61
要說“後梁”王彥章,為天下第一,到是有些過了!
王彥章作為後梁勇將,善使鐵槍,人稱王鐵槍。跟隨朱溫打天下,是衝鋒陷陣打先鋒。
朱溫滅唐建了後梁,本來版圖也不算大,就佔據著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後晉李存勖和承德蕃鎮“王熔”、“王處直”結盟,滅了建了燕國的劉守光,擊退侵佔幽州契丹人。攻破了河北、山東等地的大部分後梁城鎮,尤其是923年“李存勖”稱帝后的梁末帝時期“李嗣源”為了彌補“胡柳陂”大戰沒跟隨晉王李存勖參戰的過錯,就想立功補過,在李存勖授權下(當時郭崇韜不贊成打鄆州)率軍攻破佔據了“鄆州”,使得後梁末帝大為震驚,後經老臣“敬翔”力薦了“王彥章”代替了北面招討使“戴思遠”。
後梁“王彥章”承諾後梁末帝以三日為限破敵,左右皆失笑,王彥章倆日經“滑州”三日攻破“德勝”,一直追後晉軍於“楊劉城”,楊劉在後晉軍的頑強保衛下,王彥章大舉攻城都一直沒能攻下,且舟筏被後晉軍燒燬,王彥章以為後晉援軍到了,就撤除對“楊劉”的包圍,逃往一個叫“楊村”的地方退守。
在軍事上失利的“王彥章”之前就痛恨朝中;趙巖、張漢傑亂政,曾揚言要除掉二人,結果他在前線打仗,趙、張二人在朝中使壞,王彥章被剝奪了指揮權,最終攻鄆州失敗,退中都逃亡,被後晉“龍武李紹奇”刺傷俘虜,不降而死!
-
16 # 一條忍著不死的魚
在近兩年國漫有著崛起之勢,而有著一部以五代時期被背景的動漫,更是被很多人所喜愛,而其中有著一位將領的出場卻是十分的霸氣,一句“大梁王彥章”更是讓人記住了這個人物,然而在後梁擁有著“天下第一”之稱的大將王彥章,為什麼還是打不過後唐呢?
可以說後梁的存在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17年時間,而這十來年的時間裡竟是出現了3位帝王,而之所以會被滅掉,主要是由於其內耗太過嚴重,另外就是在後期的時候對於王彥章也並不是那麼的重視,在最後的時刻他被敵將生擒。當然一個國家的興亡不僅僅是靠著能征善戰的將領,而是有著諸多方面的因素的,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下後梁的滅亡以及其滅亡的原因。
一、王彥章號稱王鐵槍
對於這樣的稱呼主要是因為他所使用的槍是鐵桿的,對於王彥章這個人評價的話,他不僅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更是一個十分忠誠的將領,但凡是在打仗的時候,他基本上都是身先士卒的衝在前面拼殺的,對於這樣的一個將領更是使得李存勖為之膽寒的,據記載在李存勖圍攻黃河北岸的時候,他只是隻身一人駕著一艘船前去救援,然而當李存勖得知是由他來了,立馬就撤軍了。這可以說是對他的絕對肯定。
他還特別擅長兵貴神速。在他被重新起用的時候,也就是與後晉的征戰中,他承諾三天的時間便會破敵,之後便直接是帶領著將士前往了前方戰場,而從他出發開始算到他大破敵軍,剛好三天,可見他不只是勇猛,在帶領上也是有著自己獨有的策略的。
二、王彥章最後被夏魯奇生擒
對於夏魯奇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他在早期的時候也是後梁的將士之一,不過因為和上司之間存在矛盾,便投在了李存勖的帳下,之後在李存勖攻打兗州的時候,王彥章奉命帶著500將士前去救援,這樣的情況下還無疑問輸掉了戰役,在敗了之後,被夏魯奇認出,並將其活捉獻給了李存勖,而李存勖對他是十分的欣賞的,想要將其說服,讓他為自己效力,但是失敗了,最終不得不將他給殺了。
三、後梁王朝的昏庸及自相殘殺
可以說朱溫在後期的時候是十分的荒淫無道的,不僅是對手下的大將有所猜忌,更是動不動就會濫殺無辜,另外他的好色也是令人髮指,甚至是讓自己的兒媳婦侍寢,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是使得很多的大將投靠了李存勖,更是在後來的時候被自己的兒子朱友珪給殺了,而之後的時候,朱友珪又被朱友貞殺死,這樣一來使得朝政不穩,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力也是不停的損耗,可以說這前後的幾年間,喪失了很大的一部分力量。
四,後梁魏博鎮的銀槍效節軍投靠後唐,抽走了後梁的尖刀力量
在唐的末期,魏博所率領的軍隊可以說是當時中原最為強大的一支軍隊,而在之後的時候楊師厚將其進隊接管,成為了後梁對抗後唐的中堅力量,而楊師厚在前期的時候名望是在王彥章之上的,然而在其死後,帝王感覺這隻軍隊過於驕縱,便向將其分開治理,而這樣的舉動卻是引起了軍隊的反叛,更是轉而投靠了後唐,這無疑是使得後梁雪上加霜的。
五,後梁是一個四戰之地,朱溫的大殺文臣,喪失人心
後梁所佔據的土地無疑是最為肥沃的,但是在後梁的四周卻是沒有一個好惹的國家,這樣一來邊境的長期戰亂,使得其實力不斷的消耗,而且沒有時間發展經濟,也就變得越來越弱了。另外就是朱溫看不起文人,在白馬驛,一次屠殺唐朝大臣衣冠清流30餘人,投屍在黃河,號稱把清流投進濁流。朱溫依靠的是一群武夫。武夫比拳頭硬,沒有多少忠誠。所以後梁一直存在上下相忌,是後梁政局不穩的一個根本原因。
-
17 # 文藝範的清新女
在近兩年國漫有著崛起之勢,而有著一部以五代時期被背景的動漫,更是被很多人所喜愛,而其中有著一位將領的出場卻是十分的霸氣,一句“大梁王彥章”更是讓人記住了這個人物,然而在後梁擁有著“天下第一”之稱的大將王彥章,為什麼還是打不過後唐呢? 可以說後梁的存在時間並不長,只有短短的17年時間,而這十來年的時間裡竟是出現了3位帝王,而之所以會被滅掉,主要是由於其內耗太過嚴重,另外就是在後期的時候對於王彥章也並不是那麼的重視,在最後的時刻他被敵將生擒。當然一個國家的興亡不僅僅是靠著能征善戰的將領,而是有著諸多方面的因素的,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下後梁的滅亡以及其滅亡的原因。 一、王彥章號稱王鐵槍對於這樣的稱呼主要是因為他所使用的槍是鐵桿的,對於王彥章這個人評價的話,他不僅是個有勇有謀的將領,更是一個十分忠誠的將領,但凡是在打仗的時候,他基本上都是身先士卒的衝在前面拼殺的,對於這樣的一個將領更是使得李存勖為之膽寒的,據記載在李存勖圍攻黃河北岸的時候,他只是隻身一人駕著一艘船前去救援,然而當李存勖得知是由他來了,立馬就撤軍了。這可以說是對他的絕對肯定。 他還特別擅長兵貴神速。在他被重新起用的時候,也就是與後晉的征戰中,他承諾三天的時間便會破敵,之後便直接是帶領著將士前往了前方戰場,而從他出發開始算到他大破敵軍,剛好三天,可見他不只是勇猛,在帶領上也是有著自己獨有的策略的。 二、王彥章最後被夏魯奇生擒對於夏魯奇可能大家並不熟悉,他在早期的時候也是後梁的將士之一,不過因為和上司之間存在矛盾,便投在了李存勖的帳下,之後在李存勖攻打兗州的時候,王彥章奉命帶著500將士前去救援,這樣的情況下還無疑問輸掉了戰役,在敗了之後,被夏魯奇認出,並將其活捉獻給了李存勖,而李存勖對他是十分的欣賞的,想要將其說服,讓他為自己效力,但是失敗了,最終不得不將他給殺了。 三、後梁王朝的昏庸及自相殘殺可以說朱溫在後期的時候是十分的荒淫無道的,不僅是對手下的大將有所猜忌,更是動不動就會濫殺無辜,另外他的好色也是令人髮指,甚至是讓自己的兒媳婦侍寢,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是使得很多的大將投靠了李存勖,更是在後來的時候被自己的兒子朱友珪給殺了,而之後的時候,朱友珪又被朱友貞殺死,這樣一來使得朝政不穩,在這樣的情況下,實力也是不停的損耗,可以說這前後的幾年間,喪失了很大的一部分力量。 四,後梁魏博鎮的銀槍效節軍投靠後唐,抽走了後梁的尖刀力量在唐的末期,魏博所率領的軍隊可以說是當時中原最為強大的一支軍隊,而在之後的時候楊師厚將其進隊接管,成為了後梁對抗後唐的中堅力量,而楊師厚在前期的時候名望是在王彥章之上的,然而在其死後,帝王感覺這隻軍隊過於驕縱,便向將其分開治理,而這樣的舉動卻是引起了軍隊的反叛,更是轉而投靠了後唐,這無疑是使得後梁雪上加霜的。 五,後梁是一個四戰之地,朱溫的大殺文臣,喪失人心後梁所佔據的土地無疑是最為肥沃的,但是在後梁的四周卻是沒有一個好惹的國家,這樣一來邊境的長期戰亂,使得其實力不斷的消耗,而且沒有時間發展經濟,也就變得越來越弱了。另外就是朱溫看不起文人,在白馬驛,一次屠殺唐朝大臣衣冠清流30餘人,投屍在黃河,號稱把清流投進濁流。朱溫依靠的是一群武夫。武夫比拳頭硬,沒有多少忠誠。所以後梁一直存在上下相忌,是後梁政局不穩的一個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認為後梁的敗亡不是王彥章一個將領能夠左右的,其敗亡的原因也是很多,一方面是對於王彥章的任用,一方面是由於朱溫的殘暴使得很多將領投敵,還有就是在軍隊的治理上沒有有效的方法,致使最為強大的一支軍隊投敵,另外就是內部的不穩定造成損耗太過嚴重,失敗也就成了定數。
回覆列表
五代時期,天下第一的大將是李克用手下的大將李存孝,天下第二的大將是後梁朱溫的手下大將王彥章,天下第三的大將是李克用部將高思繼。李存孝被李存信陷害,被李克用下旨五馬分屍而死,由此天下第一的名號就落到了天下第二的王彥章頭上。
王彥章最牛時,連挑後晉李克用三十六員名將,威震敵膽。李克用悔恨殺了義子李存孝,哀嘆說如果李存孝若在,何置於此。但雙方軍隊的勝敗,並不在一員兩員戰將的武藝,而在於兩支部隊的綜合實力。王彥章雖勇,但正象朱溫所說,他的兒子都形同豬狗一般,是扶不起來的阿斗,根本比不了李克用父子的。
王彥章雖勇,但朝中奸臣當道,趙巖、段凝、張漢傑等人在梁末帝朱友貞面前總進讒言,朱友貞也非雄才大略之主,竟然撤掉了王彥章的職務,自毀長城,接替王彥章的段凝哪是李存勖的對手,僅僅一百多天,後唐就滅了後梁。無兵無將的王彥章僅率五百新兵抵擋李存勖的大部隊,結果好漢禁不上人多,受傷被俘。所以,王彥章的失敗,不是敗在武藝上,而是敗在朝廷的奸臣上。後梁的滅亡,也不是敗在沒有人才上,而是亡在了有人不用,奸臣當道上。朱友貞就是個亡國的昏君,是非不明,有多少個王彥章也沒有用。朱溫預言他的兒子們豬狗一般,事實上他的兒子們豬狗不如,連他自己都喪身親生兒子之手,跟李存勖不在一個檔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