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周山砍

    因為需要老師啊!

    輔導機構的老師,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講師,一種是課程顧問,也就是銷售。

    講師不用說了,就是講課的,他們是輔導機構的主要生產力。

    課程顧問,也就是銷售,他們的作用就是拉客戶,就是開拓生源。

    輔導機構不是國家機構,人員流動很頻繁。

    無論是講師,還是銷售,都有自己的職業規劃。他們在崗的時間,不是固定的。

    這樣的話,機構就需要不停的招聘新的老師,來代替那些不穩定的工作人員。從而讓整個機構保持在一個動態的平衡。

    輔導機構不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一直招聘,本質上是在搜刮應聘者的人脈。輔導機構還是有自己的服務專案,是為學生服務的。

    只要有錢掙,這工作就能幹。

    能不能看長久,就看你對工作的要求,還有工作給你帶來的待遇之間能否找到一個長期的平衡點了。

  • 2 # 歷史伴學

    輔導機構全職教師較少,更多是兼職性質。老師也更願意兼職,在多個機構代課,一般兼職賺的更多,且不受約束。但兼職會導致師資不穩定,而全職教師收入上提升不多,大都作為臨時安置自己,很少有在機構待幾十年的打算,隨著考公務員和其他機會,人員流動很正常。

  • 3 # 黃禾觀察

    機構不斷招老師說明老師的流失率很高,穩定性不強。在機構做了兩年,總結下來原因有三。

    一、對於那批特別厲害的老師,基本都是在校區教了4,5年的,有豐厚的學生基礎和良好的口碑積累。但是老師的待遇並不會一直高速上漲,一月能到1萬5就算頂尖了。但對比一下,這種老師自己出去帶學生,1對1兩個小時起碼500起,高中的起碼800起。我見過一高中物理老師一個暑假賺15萬的。比機構老師一個暑假賺的錢還多。還有部分老師就是自己出去開工作室,或者創業,前景都不錯。在輔導行業,只要教學能力強,學生是不差的。

    二、對於教學能力一般的老師。基本是畢業2-3年的,工資一般在6-7千,就是夠吃飽吧。這個年齡段的老師都會面臨結婚,找物件的問題。做老師是能一眼看到頭的,到什麼級別幹什麼活,那多少錢。現實的壓力也會導致老師流失掉。

    三、對於剛畢業,入職的老師。這部分老師是最不穩定的。一方面教學經驗不足,能分到的學生肯定少,收入自然低。另一方面,剛畢業的小孩子,要面對各種老狐狸式的家長,這可是極大的挑戰。很多新老師是被家長質疑,心理承受不了而離職的。

    綜上,就是大概的原因了。

  • 4 # 家教言行工作室

    輔導機構教師流動太快,原因如下兩點:

    一是教師一旦發現自己教學很強時,那他就可自立門戶,畢竟這個行業做工作室門檻太低。

    二是很多水平不高的老師,只有透過流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或是保證自己的收入達到一定的水平。

    我自己來辦培訓機構做高中輔導三年,見識了太多教師的流動。他們沒有為學生的提分而有過多少自責,更多是在思考能賺多少薪水。試想捫心研究教學水平的教師能夠不斷的流動嗎?有必要流動嗎?就如其他職場的人,不斷跳槽註定是更多的關注自己的需求!

    可能本文有人吐槽,但我可以說這個行業大部分教師都是這樣的心態。我不否認少數的優秀,但一定是少數。

    在此,也建議家長把孩子送到補習班前多瞭解補習的價值,不要為了表面的責任。

    尤其那些小學就開始補習的孩子、家長,太可怕了,需要訓練習慣的時期你交給了補習班那可能未來有好的大學可上嗎?沒有習慣、毅力、目標支撐的孩子,沒有可能學習很好!

  • 5 # 一隻大鴿子

    一個輔導機構的主力就那幾個,課多忙不過來,但是絕大多數機構還有附贈的一些內容,比如看班輔導檢查批改作業,這些就需要其他人來完成。

    但長期下來成本過高,就會走偏門,顧大學生以實習名義招聘,實習期過後成本增加就開除。

    而口碑已經有了的輔導老師,工資不會有突破性漲幅。合集一下自己幹更好,或者幾個老師合夥。

    所以培訓班人員流動極大

  • 6 # 小帥談教育

    這也反應了一個輔導機構的生存現狀-缺少優質老師。探討其原因無非這幾點。

    第一,輔導機構規模小,教師的工資待遇低,沒有職業規劃與發展前景。很多大學生剛畢業把輔導機構當做臨時性工作,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備考教師招聘統考,而輔導機構只是暫時安身之處。

    第二,教育培訓行業門檻不高,找個教室,再找個大學生,或者剛畢業學生,就能開輔導班。輔導機構跟其他行業不同,商家的目的是掙錢,而輔導機構我個人覺得社會效益要大於經濟效益才是長久之道。原因是,開輔導機構我不能僅僅接送孩子放學,中午託管,下午監督學生寫作業這麼簡單,要教會稍微落後的學生怎麼才能努力進步。這才是開輔導機構的本意。而現在恰恰缺失這個!

    所以有家長想給孩子報輔導班,一定各方面考察,綜合比較。找一家有責任心,積極向上,能幫助孩子進步的機構,這才是我們的本意!

  • 7 # 晨風說語文

    首先輔導機構很多都是年輕的又是大學剛畢業,在輔導機構純粹為了鍛鍊,不少也只是當做跳板,一旦能力可以了,不是考編求穩定就是自己辦輔導機構。

    其次不排除輔導機構辦的好,生源好,為了擴大規模,辦分機構,擴充輔導教師隊伍。

    當然也可能為了降低成本招剛畢業的大學生工資開資少一點。

    最後就是有可能輔導機構招聘門檻低,而師範畢業生很多,不愁招不到人。希望招符合他們機構理念的老師吧

  • 8 # 歐巴的小火爐

    大家說的原因挺全面的了,我說一個親身經歷。

    我就職於一家還算大型教育機構,今年有四位成熟教師(在職兩年以上,年齡都在27以上)離職。

    機構一直在控制成本,績效一年改兩次,條件很苛刻,成熟教師沒有升職加薪機會,所以離職。

    校區寧願把課排給新老師,因為新老師課時費低。

    加班時間太長,教師上自習到晚上十點半沒有報酬,稍有怨言就被排擠,沒課上沒有收入。校長說,封殺一個老師還是很容易的。

    公司的核心崗位是銷售,銷售上班時間短,升職快,受老闆誇獎,開會時趾高氣昂,普通崗位銷售都可以直接命令指責老師。

    如果在一個地方幹得開心,我覺得大部分老師還是不願意辭職的。

    引用別人的一句話,提倡狼性文化,就先讓狼吃飽。

  • 9 # 微公考123

    近年來輔導機構越來越多,種類也五花八門,有英語輔導班、小學初中高中課後輔導班、公務員輔導班等等。我認為輔導機構不停招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社會有需求,培訓行業有發展前景。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普遍重視教育,從小就報各種興趣學習班和課後輔導班。

    二、輔導機構是一個暴利行業。現在的各種培訓班有的都是按小時算錢,一小時幾百、幾千的都有。昨天看了一個新聞,公務員培訓機構中公教育成為教育領域的新首富。由此可見,輔導行業是個暴利行業。

    三、行業競爭。為了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就不得不擴大市場份額,在各個地方都設立分部,所以就需要很多人。

  • 10 # 歡樂小年糕一家

    作為教育機構創始人,我有如下看法:

    第一點,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它並不是待遇,而是有個好領導。我現在並不負責機構運營,這就給了我更多跟老師們談天的機會。他們說的最多的一點就是我在這裡一定要看到發展方向,有個清晰的規劃,有個人領導老師們走向正規職業發展道路。

    第二點,是教育機構的整體氛圍。如果一個教育機構各位老師之間死氣沉沉,校長面露兇色,估計沒有老師想待下去!

    第三點,說到待遇了。一個機構,如果薪資待遇安排不好,也是導致老師們離職的重要原因。

    當然,別的各種小原因也很多,但是自從機構創辦以來,個人理解的大原因就如上幾點。

  • 11 # 伍拾柒的保溫杯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一、輔導機構和公立學校最大的區別在於公立學校是國家編制、沒有利益驅動的教育機構,完全是出於職業道德來教書育人,而輔導機構是以利益捆綁來約束僱傭的老師,當然會導致哪家機構給錢多輔導老師就去哪兒的結果;

    二、真的好老師都會以考編為目標,利用大量時間備考,業餘兼職於輔導機構。這樣的老師一旦考到正式編制就會離開輔導機構,輔導機構就需要重新招考老師。

    基本上就是以上原因,而一般的私立學校也是同樣的道理。

  • 12 # 幸福的孩子321

    第一輔導班老師流動性比較大。

    在輔導班的老師大多比較年輕,當然也有部分少數經驗豐富的元老級別的老師。

    輔導班老師壓力比在職老師多得多,一方面要照顧好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喜歡自己的課。

    另一方面還要面對各個家長們的考驗。每天笑臉相迎,還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遇到調皮的學生,需要變換招數讓他們喜歡。如果遇到學霸型別的,估計可以把老師問懵,講一堂課,要複習很多內容,讓學霸們信服。

    最重要的是,輔導班老師的休息日和常人的錯開, 她們沒有時間和朋友愛人相聚。長久下去會感覺很孤獨。

    吸引她們的是高薪資,但隨著年紀增大,大家都不想每天戰戰兢兢的怕學生,家長投訴。大多會選擇考在編老師或者繼續提升學習。有了一定經驗,再加入其它會更加方便。

    第二學生在不停的成長,家長們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鳳,期望比較大,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落後去別人,都想為孩子挑選一個好的輔導班。

    因此需要參加輔導班的人數只增不減,而老師們離去的頻率太高了。一個小白到經驗豐富的老師,需要一段時間,所以輔導機構一直招老師,儲備後期力量。

  • 13 # 華生的課堂

    教育培訓學校之所以總在招人,有以下幾點原因

    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學點知識,考個好的學校,有比較好的將來,所以他們比較捨得花錢,這也衍生出了巨大的市場有市場就會有人做,市場越大做的人就越多,在裡面也就會魚龍混雜,參差不齊,導致市場的混亂每個行業都有其起步階段,發展階段和高階階段教育培訓這個行業,現在正處在一個發展階段,每年都會有新的教育培訓機構出現,因此對人才的需求比較大,也造成了一些原有機構的人會跳槽到新的機構,尋求更高的收入水平。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教育培訓機構他釋出招聘廣告呢,其實是為了做自己的招生廣告,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他們的機構名稱,課程設定。

  • 14 # 天氣與生活

    因為在培訓行業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是很少的,換句話說就是透過工作的長時間積累難以持續的提升你自身的價值。因而在培訓機構混得好的人往往都企圖往管理層方向發展,但是能進入管理層的畢竟是少數,其他的員工不安於現狀就會跳槽到其他有晉升機會的培訓機構或者其他行業,從而造成了培訓機構員工較大的流動性。培訓機構的一般基層員工跳槽的成本相比其他行業低得多,以英語培訓機構的一般員工——培訓講師為例,你謀生的技能就是英語和如何教英語,一旦你熟識這兩方面技能,你在任意一家英語培訓機構都能存活下去。另外培訓機構的組織結構和晉升機制相對簡單,這就導致了培訓機構對員工的粘性不夠大,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也不會特別的強,流動性自然會比較大。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機構所招收的學員數量在一年四季波動比較大。因此,四季招老師也不足為奇。

  • 15 # 普通的李老師

    因為輔導機構老師的流動性很大,所以一直在招。

    大多數輔導機構的老師只是為了過渡

    不管哪個城市裡的輔導機構,大多數老師進入這個行業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藉此過渡的情況。不少人是在上一份職業中疲倦了,辭職後發現不上班會有些恐慌和失落,但是又很難短時間內找到滿意的工作,或者壓根還沒想那麼快地再次進入同樣行業內,就考慮找個其他工作過渡下。還有的是迫於家庭或其他原因沒辦法選擇其他對時間要求比較嚴格的工作,只能做輔導機構老師這一時間相對靈活的工作。

    畢竟進入輔導機構工作的要求沒那麼高,基本上學歷差不多過了大專就可以,有無教師資格證都另說。輔導機構就是以盈利為目的,廣告做得再好也是這樣的本質,所以招聘老師時只要能為輔導機構著想,別惹到學生和家長,基本就沒更多門檻。

    薪酬問題註定輔導機構老師流動性很大

    輔導機構給老師的工資基本都不高,除非是特別優秀的老師,但是進入這行的優秀老師也不會甘於一直給別人服務,有更大實力的就自己開輔導班去了。

    所以,對大多數輔導機構老師而言,得到的薪酬比較微薄,即使看著很高也是大量課時換來的。有的老師做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就會離開尋找其他機會。

    而輔導機構也不愁招不到新的老師,畢竟門檻在那放著,剛畢業的學生還是很容易招來的。

    輔導機構老師地位差加速了流動性

    有過親身經歷的人會明白,輔導機構的老師就是夾在中間的受氣包。機構管理者不斷強調老師需要做到哪些事情,既不能影響機構利益又不能得罪學生和家長。而家長投訴時呢,老師是一定會被批評的,有時候遇到什麼問題機構也會把責任推老師身上,即使老師是按機構規定做的。

    另外,輔導機構非常重視課程顧問和諮詢等負責拉業務的人,因為這些是為校區帶來直接利益的,家長的錢是透過他們的手到機構的。老師的地位相對較差,雖然沒有規定,但是基本上都是老師屬於被動配合者。

    有的老師覺得心累,就會辭職。我見識過各種老師的流動,做了幾天或幾周就離開輔導機構的老師比比皆是,能堅持在一個輔導機構一兩年的基本就屬於老員工了。

  • 16 # 喜行碼英語

    輔導機構應該是一種商業機構,輔導機構的老師就是商業機構的員工。就像其他商業公司一樣,員工都是有一定流動性的,輔導機構的老師也一樣。感覺機構的老師流動性大,可能是和公立學校的老師比,公立學校的老師有事業編制,如果不出現大的意外,一輩子都不會換工作。但是機構的老師是不同的,作為商業機構的員工幾年換一次工作屬於很正常的現象。老師有一定流動性,機構又需要老師,所以就一直在招老師了。

    其實商業機構的老師想轉行也不是很容易,就像其他的行業一樣,一旦選擇做了這個行業,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換工作的時候,一般是換公司,而不是換行業。在不同的教育培訓機構所從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一類。要麼講班課,要不一對一,要不上網課。所講的課程類別,也不會有大的區別。一般一個機構的老師在教育培訓行業摸爬滾打幾年也都漸趨成熟,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比公立學校的老師也不差。

    現在不少學生和家長到機構找老師的時候,總是指名要找公立學校的一線教師,而有的機構也對外宣稱自己機構的老師都是公立學校的,這其實就是在借力公立學校的公信力。其實現在各個地區的教育局都有明確規定,不準公立學校的老師出來有償代課,如果代課被人知道的話,是要被開除的。所以一般公立學校的老師不會到機構來代課,而機構一般也不會花過高的薪資來請公立學校的老師。機構都是自己培養老師或聘用社會上的一些老師。

    現在國家不斷出臺一些相應的規定,對整個教育培訓業不斷地規範。比如教師資格證考試,不光公立學校的老師可以考,機構裡面或社會上的一些老師都可以考。這個資格證是證明老師資質非常權威的一個證明,現在不少機構聘用老師都要求有這個證件。現在很多機構在對外宣傳的時候,介紹自己的師資力量就是光明正大的說我們的老師都是自己培養的,不再借用公立學校的名義。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苗頭和趨向,本來公立學校老師和機構老師就是兩個系統的老師,機構的老師也應該有自己的職業尊嚴,不應該老披著公立學校老師的馬甲工作。教育機構和公立學校比有一定的短處,但是也有自己的長處,那就是機動靈活,針對性強,開發的課程靈活多樣。培訓機構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才能把這個屬於商業公司的教育培訓機構做好做強。

  • 17 # 高考數學孔老師

    非營利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簡稱EPI)上週釋出了一份報告,該報告稱,美國缺乏優秀教師的問題比人們想象的要嚴重得多。報告還指出,中國的情況也不太樂觀,在2017-2018學年,中國教師短缺保守估計超過11萬人。其實,長期以來,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教育專家們一直都在擔心優秀師資短缺的問題。但光是擔心改變不了任何現狀—近年來,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

    尤其是對於眾多校外教培機構而言,優秀師資短缺的問題在過去的日子裡,讓他們走的異常艱難。然而就算教培機構不惜重金請來各科目的專業名師,也難以抵抗師資頻繁流動的風險。薪資待遇、工作環境、個人的職業規劃等都是影響師資流動的重要原因。

    ●優秀師資短缺、師資流動頻繁會對教培機構造成什麼影響?

    ◆師資流動帶動學生流動,學生跟著教師走的情況極為常見;

    ◆頻繁更換老師非常影響學生的學習,需要花時間互相適應;

    ◆引起家長不滿的同時,側面降低家長及學生的粘性;

    ◆不利於機構自身品牌與口碑的傳播,無法形成教學特色與核心競爭力。

    目前家長以及學生對校外輔導機構師資水平的滿意度並不高。從調查中可知,家長的不滿集中反映在教師流動性大、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功利心重等方面。調查顯示,輔導機構的教師5年內流失率高達81.2%,其中新教師入職前6個月離職率最高,達36%。同時,輔導教師教學積極性隨教齡增長呈逐年下降趨勢,3至5年教齡教師離職出現一個高峰,離職率達到24%,而此時“教學積極性”降至低谷(11%)。

    作為教學和服務的提供者,師資力量是輔導機構的核心力量,對輔導機構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教培機構想要快速走出這種運營迷區,需要制定“與時俱進”的運營策略—降低教師在整個運營中的重要性,從而減少教師流失對於整個培訓機構的影響。

    ●接下來我們再一起看看具體的做法

    一、合理的薪酬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

    薪酬制度主要有能力工資制和績效工資制,如能做到二者結合最好。培訓機構可以參考當地的經濟水平,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師的綜合能力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體系。在設定激勵機制時,可以考慮結合績效考核,使用睿培後,教培機構管理者可以及時有效的在後臺看到每位教師所帶學生的學習情況,直觀的教學成果展現也有利於管理者對每位教師進行適時的鼓勵或獎勵。

    二、打造不依賴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

    我們都知道,教師只會在自己的教學能力可以獨當一面時才會出走。所以,教培機構應當建立一個區別於教師團隊的教學系統(睿培),構建教研體系。機構所有的教師都使用統一系統出來的教材、題庫或教學計劃等,這一舉措,大大降低了對教師的要求,因為教師本身不需要有極強的講述感染力或者課程設計能力。即使教師離開了這個體系之後,優勢也不明顯了。

    三、構建從“千人一面”到“因材施教”的特色教學體系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這也是古今中外高度認可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多人教學的情況下,理想狀態的因材施教並不容易實現。

    現實中,面對同一班級的學生,教師授課的內容和進度,只能基於平均水平,也就是中間大多數學生。而睿培能夠基於學生使用者資料進行個性化分析,實現大規模教學形態下的個性化因材施教。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無感採集,精準識別每個孩子的情況,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育教學計劃,實現因材施教。

    四、利用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

    沉浸式、場景式的教學從傳統的由教師主動傳送知識過渡到孩子自主學習知識,而知識傳遞的發起處的變更不僅可以大大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不斷的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而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將讓孩子受用終身。

    AI助教小睿,互動性強、資料分析快且準,並且能夠增加學生學習趣味。

    學生越沉浸其中,“被騙”越深則體驗越好。這種感覺與人們的觀影體驗有相似之處,如果觀眾能隨著導演的引導而沉浸在劇情之中,就越容易與導演產生共鳴,這存在一定的情景移情。

  • 18 # 白麵書僧

    教育培訓機構壓力大,工作時間長。

    教培行業有這樣一句話,拼到最後拼的就是身體。從這句話反映出一個問題——這個行業很累,身體不好就熬不住。

    記得上班時間最久的一天上了17個多小時(從上班打卡到下班打卡),暑假連續兩個月的班且每天工作10小時往上。因此,教育培訓機構工作壓力大,工作比較累是人員流失佔比較大的因素。當然也不完全是這樣,也還有其他幾個方面的原因。

    維持公司成本,達到高利潤。

    教育培訓機構人力成本佔總成本的很大部分,新老師和老教師相比工資一般低很多,一些機構為了維持既定目標利潤,就控制老教師的數量,新老師多才能降低人工成本,那麼人員大量流動就可以實現新老師的高佔比,從而降低成本達到高收益高利潤。

    工資不高。

    新教師工資不高,實際上老教師工資也不高。舉例23線城市,一箇中學生一對一繳費200元/小時,老教師到手課酬40—50元。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收益率偏低,那麼一些教學能力較好的老師就會想著出去單幹,去提高自己的單價課酬。因此也有可能產生人員流失。

    除上面幾個方面之外,還有一些可能就是和個人發展願景等等相關的一些較小因素了。

  • 19 # 崔老實

    培訓機構,不管規模大小,都是新老師居多,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招一大把。機構老師主要靠課酬,底薪少,所以機構用人成本很低。做的時間久的老師課酬會越來越高,多上課的意願就小了,機構也不喜歡,除非是特別厲害,有一定名氣的老師,要不然還會想法趕你走。而且這個行業也補輕鬆,一對一老師跟外賣員沒什麼區別。

  • 20 # 陽光下的菠菜82828089

    輔導機構大部分招聘都是在校兼職的大二大三學校,一旦學生畢業離開,輔導機構就要從新尋找新的學生來兼職,畢竟兼職學生費用低很多,機構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學生也得到了工作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風帆時代的海軍名將中,李舜臣能排第幾,哪些人能排到他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