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0
回覆列表
  • 1 # 揚善星星家園

    能否完全康復,要看小孩的自閉症確診程度,還要看康復的進度,這個話題不能給予完全的答案,但是如果沒有去做康復就一定不會康復,康復過程其實在專業的康復外,家庭上的康復引導也非常重要。

    我不是一名專業的人,只在是多年做自閉症公益的道路上,接觸了很多自閉症的家庭,相對了解的比較多些,總結髮現家長能夠配合專業康復機構的康復需求,以及家長積極的心態,生活環境的引導,溶入社會與其它小朋友的接觸等,都會對小孩子的康復有很大的幫助。

  • 2 # 使用者67929653876

    隨著診療水平的提高,自閉症不再是不治之症。無論是輕度、中度或重度自閉症,都需要高強度的干預,越早干預越好,在及時和正確的干預下,自閉症患兒均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自閉症兒童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干預訓練要有耐心,也要對孩子抱有信心。部分患兒在訓練之後是可以擁有獨立生活和學習工作能力的。

    自閉症康復訓練:

    兒童自閉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又稱孤獨症。兒童自閉症的出現其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為6比9。因此,專家表示,兒童自閉症的康復訓練方法是許多患兒父母最有必要了解的一門健康學問,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恢復健康是有很大意義的。那麼,自閉症康復訓練有哪些呢?

    1、藝術康復訓練法:藝術康復訓練法即一般所謂的繪畫治療。其目的是是藉著繪畫及其創造性的自由表現活動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衝突呈現出來,並且從繪畫過程中獲得抒解與滿足,而達到診斷與治療的效果。

    2、行為康復訓練法:行為康復訓練法是自閉症教育治療中最常被採用且有效的方法。其乃是應用個體自發性的反應行為,及所謂的操作制約,來改善與去除自閉症狀與不適應行為或者形成適應行為與日常生活自理及專業技能。

    3、音樂康復訓練法:音樂康復訓練法可分為團體治療與個別治療;主要的治療工具為大鼓和銅鈸,讓自閉症兒童即興、自由的敲打以達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現的目的。音樂治療可協助自閉者集中注意力、培養想像力、穩定情緒、促進社會化與語言互動、發展新的休息技能與新的興趣。

    兒童自閉症測試量表:

    兒童自閉症測試量表,又稱自閉症行為量表(ABC量表),是用於醫生檢測兒童是否患有自閉症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只能做為一個參考診斷依據,並不能單一地做為判定診斷結果的依據。

    自閉症行為量表是又一具有診斷價值的量表,(回答為 是 或 不是 2種。是 得題後分數,不是 得0分,例如第一題如答 是 得4分,如答 不是 得0分,餘類推。把所有分加起來得總分。總分57分為篩查分、67分為診斷分。)

    1、喜歡長時間自身旋轉 4

    2、學會做一件簡單的事,但很快就忘記 2

    3、經常沒有接觸環境或進行交往的要求 4

    4、往往不能接受簡單的指令(如坐下、過來等) 1

    5、不會玩玩具(如沒完沒了地轉動、亂扔、揉等) 2

    6、視覺辨別能力差(如對一種物體的特徵、大小、顏色、位置等辨別能力差) 2

    7、無交往性微笑(即不會與人點頭、招呼、微笑) 2

    8、代詞運用顛倒或混亂(你、我分不清) 3

    9、長時間總拿著某種東西。 3

    10、似乎不在聽人說話,以至讓人懷疑他有聽力問題 3

    11、說話不合音調、無節奏 4

    12、長時間搖擺身體 4

    13、要去拿什麼東西,但又不是身體所能達到的地方(即對自身與物體的距離估計不足。 2

    14、對環境和日常生活規律的改變產生強烈反應 3

    15、當與其他人在一起時,呼喚他的名字,他沒有反應 2

    16、經常做出前衝、旋轉、腳尖行走、手指輕掐輕彈等動作 4

    17、對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沒有反應 3

    18、說話時很少用“是”或“我”等詞 2

    19、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與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4

    20、不能執行簡單的含有介詞語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裡) 1

    21、有時對很大的聲音不產生吃驚反應(可能讓人想到他是聾子) 3

    22、經常拍打手 4

    23、大發脾氣或經常發點脾氣 3

    24、主動迴避與別人的眼光接觸 4

    25、拒絕別人的接觸或擁抱 4

    注:按每道題後面的分數給分,例如 第一題如回答 是 則給4分,如不是 給0分,餘類推。把所有分加起來得總分。

    每項的評分是根據它在量表中的負荷大小分別給予1、2、3、4級評分。每項都歸屬於特定的因子,而在量表中每項都標明瞭相應的因子和相應的得分。如第24題屬於交往因子,分值為4分。將各分項得分相加即為量表總分。

  • 3 # 心格育兒部落

    自閉症被確症後一般不說能否痊癒,我們只看孩子是否能更好地融入社會,這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一般透過合理的訓練干預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 4 # 你好children

    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關於自閉症有以下幾個原因。

    1.遺傳遺傳因素對孤獨症的作用已趨於明確,但具體的遺傳方式還不明瞭。2.圍生期因素圍生期各種併發症,如產傷、宮內窒息等較正常對照組多。3.免疫系統異常發現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輔助T細胞和B細胞數量減少、抑制-誘導T細胞缺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減低等。4.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

    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孤獨症患者的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5-HT)和兒茶酚胺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減少。

    目前,全世界都沒有完全治癒的案例。提早發現並進行干預的話,是可以和普通人一樣上學、生活、社交的。但很多家長髮覺得晚,甚至會逃避,稍微一晚,就會錯過干預的黃金時間。即使是重度自閉症患者,及時治療也可以培養很好的自理能力和行為規範。

    自閉症兒童康復的黃金時間是3——6歲。如果您的寶寶很幸運,發現的早,干預的早,康復效果會很好。很多8、9歲的孩子是確診後進行康復訓練的,只能說,訓練效果和年齡成反比。建議您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進行階段性的訓練,比如,根據估量表和孩子的行為表現,把孩子較弱的方面進行補充訓練。即使準備停止機構的訓練,也不要間斷家人對孩子的日常指導。

  • 5 # 暖心理

    要回答“兒童自閉症可以痊癒嗎”,首先我們討論一下這個“痊癒”痊癒的標準是什麼。可能說到自閉症,大家都不瞭解,不知道如何去討論,所以,我們來換一個討論議題:近視眼。如果現在有人問近視眼可以痊癒嗎?那我們可能內心就會想,近視眼的痊癒指的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標準:有人覺得,雙眼綜合視力達到1.0,甚至有人要1.2,還有人要1.5。有人覺得,不要1.5,不要1.2,單眼視力,1.0就行了。又或者還有人覺得只要能夠滿足我正常的工作、生活就可以了,我就一中年家庭婦女,每天就做做飯、澆澆花的,視力恢復到200度以下,就行了。

    所以,我們發現其實從題主的提問裡,我們並不清楚題主真實的標準是什麼樣子的。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科普的角度來解答一下。

    自閉症兒童的免疫系統異常,主要表現為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輔助T細胞和B細胞數量減少、抑制-誘導T細胞缺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減低等。並且,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主要表現為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5-HT)和兒茶酚胺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減少。簡言之,神經系統跟一般兒童有差別。那神經系統可以改變嗎?基因可以重組嗎?目前的科技醫療水平來看,不能,所以不能讓自閉症兒童完全變得和正常孩子一模一樣。但是,如果只是希望他們能夠應付得了生活,那這個希望的實現就還指日可待,主要需要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耐心與愛。有個叫蔡春豬的人,兒子自閉症,他把對兒子的愛寫進了一本感人至深的書,叫《爸爸愛喜禾》。哲學家周國平特別寫了推薦語——“悲痛的極限是哭著笑,笑對人生最悲慘的苦難,人因此而成了半神。成為半神已經是苦難之子的最高成就了。”

    最後想說的是,自閉症的孩子被稱為是一群“來自星星的孩子”,他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著、支援著。如果有條件,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光興是國內知名的兒童自閉症診斷、治療和教育專家,建議題主也可以跟他取經。

  • 6 # 鵜鶘心理陳小康

    兒童自閉症也稱兒童孤獨症,這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神經精神疾病,一般在三歲以前發病,大多數患兒在七、八月齡時就表現出異常。主要表現為對父母的愛撫和擁抱全無反應,也不期待父母的親近。從不和父母目光接觸,開口說話時間明顯比其他小孩子晚,言語表達能力也非常差,不會使用手勢、表情來表達,也讀不懂別人的肢體語言。到三歲以後孩子無法參加團體活動,顯得孤僻、自閉。對別的孩子喜歡的玩具沒有興趣,喜歡玩些特殊的物品。多數患兒還同時存在智力的缺陷。

    目前將兒童自閉症歸類於廣泛性發育障礙疾病,雖然對自閉症的研究尚未明確此疾病具體的發病原因及致病機制,但較為一致的認為自閉症是由於大腦的發育異常而致出現上述症狀。患兒可能在胚胎期即出現發育的異常,或者在圍產期時發育受到干擾,此後大腦的發育出現延遲和停滯。導致患兒大腦發育異常的原因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則是患兒自身的基因異常,現今已發現十個基因位點和兒童自閉症的發病有關,外因則是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或者營養不良,腦外傷,中毒等干擾了腦的發育。由於自閉症的發病因素中遺傳所佔比例較大,且是大腦的發育受到干擾,出現延遲、停滯或扭曲,故此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經過積極治療後,部分患兒的腦功能發育能有所改善,腦發育可出現追趕趨勢。但總體而言患兒都會終生遺留社交障礙,言語困難等症狀。

  • 7 # 妙來小姑姑

    自閉症是一種遺傳性的社交障礙,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它也不算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社交行為上的障礙。因為它是遺傳性的,先天的基因突變所造成的,所以更不能談痊癒了。

    自閉症只能通過後天的行為矯正,比較好的情況,就是行為矯正效果好,能夠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來。

    自閉症的矯正一方面要看孩子本身的程度,如果非常嚴重,那麼想要矯正到獨立融入生活,是非常困難的。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專業系統科學的方法。

    建議當家長髮現孩子有自閉傾向時,儘快帶孩子去專業的機構進行診斷。確診後,儘快帶孩子在專業的機構,進行矯正康復。第一,自閉症一定是年齡越小,矯正效果越好,所以一定要及時。第二,因為自閉症的普及程度還不是很高,很多家庭都不瞭解,所以在治療上非常盲目,導致耽誤了黃金時間,所以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機構。第三,家長一定要調整心態,配合矯正,不要放棄希望。多些耐心,打起精神,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 8 # 海納百川87019432

    身邊就有一個小朋友是自閉症,他確實是小男孩。剛出生時體重偏輕,出院回家後晚上睡覺不哭鬧,甚至一晚上不出聲老人害怕嚇得半夜往醫院送。醫生說體徵一切正常才放心回來!就是一歲之前特別乖,誰抱都可以,玩具不知道搶也不知道護。還有就是自閉症最基本的特徵不與人對視,呼其不應。再後來說話晚,走路晚,走路時喜歡腳尖著地平衡感很差!睡眠少晚上經常不睡。吃飯就是挑食,對一種食物情有獨鍾。說話不用帶稱。想要的東西不說,要牽著別人的手拿!喜歡的玩具可能玩很久很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智力低下,沒法溝通!

  • 9 # 小記1

    痊癒不太可能,但是經過康復肯定都能有進步。

    說一說,我帶過的幾個自閉症。

    1.小A

    小A,自閉症,程度較嚴重。鈍感,需要大量的感覺刺激,教學的時候,以給感覺刺激為主,教學都是次要的。

    並且情緒不好,上學期還把我們一個同學的耳朵咬傷了。

    小A經過康復最後大概能夠生活自理、社群生活。

    2.小B

    小B,自閉症,程度不嚴重。帶他去吃飯的時候會鬧,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鬧,其他時候都還挺好。還有就是愛哭。

    學習很快,模仿能力強,我教了他一個《眼睛、鼻子、耳朵、眼睛》的手指操,他一節課就會了,並且他認識很多的字。

    小B,肯定能上小學,初中的,甚至高中,他應該是可以找到工作,養活自己。

    3.小C

    小C,應該屬於亞斯伯格,他在普通小學讀書,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是很聰明,他說話的時候音調比較高,閱讀讀快了就讀不清楚。

    他每次下課一定會去踩路巖,然後從固定的那條路(每次)到小操場去。看到排水口很感興趣,看到廣播都會問我“那是什麼?”N次。

    小C肯定是能夠上高中,甚至大學的,他的發展會更好。

  • 10 # 鹿媽說育兒

    兒童自閉症可以痊癒嗎?相信這是大部分家長都想要知道的一個問題,在這裡我想要藉助北京星星雨的創始人田惠萍老師的一句話來回答大大家。她曾經說過,你來的時候帶著一個自閉症的孩子來做訓練,當你走的時候,帶走的還是一個自閉症孩子。

    看到這裡,相信絕大多數家長都能夠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了。孩子一旦被診斷為自閉症,那麼就是終生的事情。他們自閉的程度雖然會隨著干預訓練的深入而不斷的減輕,但是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是永遠都無法消除的。

    那麼很多家長可能又要問了,既然自閉症不能痊癒,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給他做干預訓練呢?那麼你想象一下,如果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百年之後,作為自閉症孩子父母的你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你們會有要離開他們的時候,那麼如果你們離開了,那麼他們又將該如何生活呢?如果為了孩子長遠的發展,干預訓練對於孩子來說是提高他們將來生活質量,讓他們有尊嚴的活著的最有力手段。

    你這孩子的干預訓練雖然不能完全消除他們的核心症狀,但是卻可以教會他們用其他能力去代償他們不足的地方,這樣一來他們也就更容易融入生活,走向社會了。

  • 11 # 閒人1975

    幼兒期每天都有必須學習的內容,一旦錯過,之後幾乎無法替代補償,就像狼孩,被救出後一群專家也沒能教會他做人的基本技能,只會狼嚎。所以自閉症必須早治,早一天,好一天,治療得當成為正常人是有可能的,機率還很大,甚至成為某方面的專家都有可能。但是現在把自閉症當精神病對待、治療,南轅北轍了,耽誤了很多孩子。

  • 12 # 心靈諮詢療愈莉枝老師

    我就屬於自閉兒童,2歲厭世,11歲封閉了整個世界,自閉的人有多痛苦只有自閉過的小孩知道,那時候的想法,為石為木都不會再世為人,就是一塊石頭,一根木頭都比我幸福。我是靠著超強的忍耐力,內在超大的能量,才隱忍到現在。我的自我封閉讓我感受不到一點愛,自己超強的控制,讓我得到什麼都迅速失去,每日都痛哭失聲,到三十多歲哭起來還跟個孩子一樣,哇哇的哭。我三十歲跟前夫吵架,說不成一整句話,蹦著詞說,因為我內在有智慧,並且讀了超多的書,所以比前夫懂得多多了,但是開始就表達不出來,現在想想,那時候實際上腦神經,語言神經都沒連成線,都是片段的,所以說話蹦著詞說,後來,就為了跟他辯論,說服他,我努力的搜腸刮肚的表達,才把語言練好。因為前夫非常善於狡辯,不說直理,我只要一個詞沒表達準確,就抓住我那個詞開始諷刺我,那時候暴怒啊,脾氣非常差,擱誰也生氣啊,但是,我一念就轉了脾氣,在我前面問答寫過,怎樣改掉壞脾氣。

    後來父母相繼離世,又跟前夫離婚,帶著抑鬱症的孩子,分文未有離開了家門。

    從未後悔過,非常慶幸當時的決定,因為如果不離開那裡,我只有死路一條,活不下去了。離婚那年我37歲。從此走上了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我因為自閉,實際上涉世未深,非常單純,並且自閉的人非常害怕別人的負面思想,不會搞人際關係,那時候找工作,只要是男老闆沒有一個不想佔我便宜的,只要是女老闆沒有一個看上我的,必定會有矛盾,辭職成了家常便飯。現在想想,內在的那份孤傲也很傷人啊。

    每個人都有個人生轉折,我在2010年的時候遇到名師,學到了作為地球人應該知道的知識,從此以後,我就不斷的用這些真理清理自己身體的負面思想負面情緒。

    我從小有很多為什麼?內在總會冒出個答案。幹工作,只要我喜歡,就會成為專家,摸的非常透。老師的課,我特別喜歡,別人都聽不懂,很多人抱怨,我聽懂了,並且很多細節的東西都吃透了,並且會用。心理方面的,一說就能說準,一下就說到心裡去,並且知道根本原因,給朋友做清理,朋友都說管用,改善很多。孩子的心理,家長不知道為什麼,我知道,一看就能明白。開發孩子潛能,我都是接收別人搞不了的,到我這非常容易。過一年我會去學唱歌,我的聲音非常好聽,唱歌也能釋放,還有跳舞也非常喜歡。

    我說到這裡,其實我想告訴自閉證的家長,我走過的路告訴我,放手是關鍵,放下控制,放下脾氣,放下負面思想,還給孩子自由吧。我離婚後,雖然經濟上一度陷入困境,但是精神上自由了,就能夠把本我智慧的東西發揮出來,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生存之路。我現在做兒童過目不忘教育和成人心理療愈,自我感覺非常好,家長們都是粉絲級的。

  • 13 # SUM電影

    之前就有個專家因為回答了一個“不能”讓許多的自閉症家長放聲大哭。所以,對這個問題,現在一致的觀點是:孩子會越來越好!

    因為你描述中的“正常"多少對自閉症帶有著誤解的色彩,什麼叫”正常“,每個人的對這兩個字的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從內心深處就覺得孩子”不正常“,那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有的人覺得孩子如果能夠擁有簡單的語言表達就算正常,那麼,孩子還是有可能達到的;有的人覺得孩子必須要如同一流的交際家那樣的水平,那普通的孩子都達不到你說的”正常“!從另一方面來說,自閉症孩子本就是正常的,只是以不同的形態來展現生命的多樣性。

    說到機率,我見過康復效果非常好的,從表面幾乎看不出來自閉症的特徵,只是話少一些,但是可以獨自出門辦事。所以,這個也和家長的干預訓練有關;有的孩子早期干預效果不盡如人意,那麼很多的孩子就只能呆在家裡,父母寸步不離左右,年齡越大越難干預。最後機構不接收了,家長就是他們的避風港!

  • 14 # 琴姐心理師

    感謝邀請!自閉症的孩子,在三歲之前進行行為密集治療,效果好,有的恢復看起來跟正常人沒啥區別。舉個例子,伊瓦.落瓦斯博士和她的助手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過三十年的研究,令人信服的表明治療能顯著改善孤獨症兒童的功能。1987年和1993年發表的追蹤研究表明,19個接受行為治療的孩子,有9個能成功的完成教育課程,並在智力測驗、適應技能和情緒方面,看不出他們和同伴有什麼差別。即便是那些沒有獲得最佳結果的孩子,也在語言、社交、自理和遊戲技能方面有重大收穫,除了兩個人以外,其他孩子都發展出功能性語言。

    最佳治療時間是三歲之前,兒童再大點,就要調整治療方法,緩解家長的焦慮、壓抑、壓力,只有家長愉快了,才能開心的陪伴孩子。

    要注意孩子的破壞性行為,吃飯問題,睡眠問題,遊戲和社交技能。強化孩子的行為,不是無節制的獎賞,而是花樣多,時間間隔靈活,不去過多的關注。

  • 15 # 吉家凡

    可以,但更多的孩子會成為一個有點怪僻的正常孩子:不太會說話,不太理人,不太愛和人玩,但一切正常。

    兒童就像一個空瓶子,透過和外界的資訊交換,不斷的用資訊、知識填滿瓶子,自閉症兒童的瓶口太小了,外界的資訊很難裝進去,所以他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就需要我們聯絡不斷的往裡面裝東西,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有足夠的時間,再加上正確的方法,瓶子總是可以裝滿的。網亭子裡面裝資訊裝知識的過程就是干預。

    自閉症兒童治療是沒有用的,必須經過干預:長期的,連續不斷的、耐心的、科學的干預。

  • 16 # 心理諮詢師高巧雲

    什麼才是正常呢?接觸的人越多,就越覺得所謂正常,只是給我們自己設限,可能我不是康復專業的特教老師,而是心理專業背景的特教老師,對於他們所謂的康復,我的目標一直是怎麼讓這樣不同的他們過得幸福快樂,不單單現在過得幸福,未來也具備讓自己幸福快樂的能力!不管能力如何,都能活成最好的自己!

  • 17 # 愛陪娃的熊叔

    壞訊息是,目前自閉症還沒有痊癒的說法,這不像一般的疾病,某些生化指標恢復到一定的範圍內就算痊癒了,這是腦神經發育障礙,目前也沒什麼確切的量化診斷指標,當然也就沒有康復的量化指標。而且即便恢復得再好的患者,依舊會在一生中和核心障礙鬥爭,即便影響微乎其微,但不會消失。

    好訊息是,即便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痊癒,依舊可以看到透過科學系統和堅持不懈的康復訓練,很多ASD的孩子各項能力不斷提升,和普通孩子一樣可以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可以擁有獨立的生存能力,可以擁有高質量的生活,儘管他們一生可能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社交障礙,儘管他們在人群中總是有些特別,但並不妨礙什麼。

    現在ASD越發得到重視,很多孩子都能及早地診斷,並得到很好的康復訓練,尤其是大量輕微程度的孩子,都有不錯的預後,而中重度的患者也透過康復訓練得到持續地進步,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人的負擔。

    所以,對於ASD,是否痊癒的標準需要明確,並不是具體的生化指標,或者完全變成普通孩子,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他們本就生而不同,這種不同如果可以得到一定的引導,使他們可以理解和適應普通人的生活,那麼即便有不同,也不會很影響他們的生存和生活,那麼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就達到目的了。

    當然,ASD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至少目前階段,康復訓練是唯一被廣泛證明有效的方法,但對於不同程度的孩子,對於同一程度不同的孩子,效果也不盡相同,尤其是前者,也許我們需要針對嚴重程度來設定預期。

    DMS-V中對ASD劃分了三個嚴重等級,主要依據也是孩子的生存和生活需要何種程度的支援:

    對於輕度的孩子,透過良好和持續的康復訓練,他們完全可以具備很好的獨立生存和生活能力,完成義務教育應該沒有問題,尤其是過往單獨劃分的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孩子,他們在智力上基本沒有落後,只是社交存在障礙,情緒容易失控,學習和工作的能力是不成問題的。

    對於中度的孩子,具備較好的獨立生存和生活能力,完成一定階段的學習,從事某些職業也並不是奢望,也許將來其他人只需要提供些許的支援,就可以幫助他們無障礙地生活下去。

    對於重度的孩子,預後往往是悲觀的,康復訓練的效果也總是緩慢的,但堅持下去,依舊可以看到進步,最大程度提升他們的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努力的目標,因為每一點小的進步都意味著生活質量的提升,也以為著對外界支援的減少,能夠減輕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 18 # 星星也閃亮

    真正的自閉症恢復正常是很困難的,除非這個孩子是輕度的並且在不斷地干預訓練。我有一個12歲的自閉症女兒,我說一下我的經歷。我是在她3歲時知道她是自閉症的,而且還是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的,我當時一點也不信,因為我女兒11個月就會說話(其實是仿說),古詩,兒歌教幾遍就會(其實是機械記憶),就是不和其她小朋友玩,不會做遊戲,自言自語。但當醫生告訴我,我女兒不但是自閉症,而且還是中度自閉症時,我是崩潰的,我覺得我的天都塌了,我這一輩孑完了,但當我看到她清澈無辜的眼神時,我想我必須救她,我想讓她在6歲之前好起來,不影響上小學。於是我輾轉全國各大訓練機構,起早貪黑地給她訓練,剛開始有一定效果,表現在語言上有些被動語言,比如你讓她叫某個人她會叫。但行為越來越差,情緒很緊張。在加上訓練的費用也很高,八年前以琳一個月的學費是3000。總共給她訓練3年,她已6歲,我也覺得沒了希望,就回來要了二胎。現在她在一個託養機構,語言有,但從來不主動說,情緒比較差,沒有安全感,經常哭鬧,讓她做任何事都很懶,除了吃。她是懶的吃,懶的做。雖然她現在表現很差,但我不會放棄她,我現在正在和機構的老師溝通,積極訓練她的生活自理能力。雖然沒能上學,但以後她自己能照顧自己我就滿足。

  • 19 # 雞蛋殼裡的蝸牛

    上述中可以恢復正常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當初誤診的孩子

    2.譜系中發育遲緩,或者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

    3.疑似,邊緣化自閉症兒童

    上面三種都會有可能在積極的康復訓練中,逐漸恢復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而所謂成才的那些自閉症兒童,也只佔整個群體的8-10%,甚至還少,不要盲目崇拜這些“天才”,他們只是單項興趣發展突出,而核心障礙仍然根除不了,社交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很有限,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的障礙恰恰成就了他們的“才華”,作為家長,其實更渴望的是孩子能夠正常,而非成才。畢竟,三大障礙嚴重的,會影響和導致這些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也談不上與人相處,建立友誼等等,根本不具備這些能力。

  • 20 # 兒童康復呂智海

    自閉症的治療比較困難,預後也不太樂觀,綜合國內外大咖們的研究成果和觀點,自閉症診斷、治療的越早,效果會越好。

    2歲以前發現和治療大約有80%能正常上幼兒園;

    3歲以前發現和治療大約有50%能正常上幼兒園;

    6歲發現和治療大約只有9%能入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特別累,生活沒有方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