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潘洪文632

    中國的航天事業,也是在無數的失敗中取得的成功!千萬不要嘲笑、譏諷印度在強國方面的努力,更不要對這個鄰國的發展表現出盲目的無知和無視!借鑑人家的經驗和教訓,重視人家的長處和發展,埋頭做自己的事業和默默發展國家的強國偉業,才是我們應該有的胸懷和氣度!

  • 2 # 南海風雷

    如果是印度人,一定覺得有點遺憾和失落。無疑更堅定下次成功的信心。中國人更應覺得印度人也挺厲害,他們趕上來了。

  • 3 # j菸嘴

    我的心情其實並不重要!那拖著個下巴的白鬍子老頭他的心情不知道咋樣才比較重要!呵呵我認為當時他是這麼想的,全球飛去月球的人類探測器不知道有多少直接撞擊月球!不撞擊就說明沒那能力飛往月球!呵呵

  • 4 # 吃不胖餓不瘦的牛

    我此刻很高興!因為印度總是把超過我中國為目的,而不是真正奉獻科學。這樣的小肚雞腸的國家,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摔!如果它們心術正點,可能在某些領域還真能超過我國!畢竟科學就是你追我趕攀高峰,誰超過誰並不是很重要,這正是科學的含義,不斷揭密宇宙更神秘的現象,更有益於人類的發展

  • 5 # 紅色微平臺

    作為人類探索太空,任何一次失敗,我都很痛心疾首!我只想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探索太空路上不忘初心。

    初心很重要,這“心”是人類對宇宙神秘事物的探索,說科學範疇內的嚴謹科學,是人類科技共享的財富。

    如果打著科學幌子,搞政治陰謀,武器試驗,這樣的空間探索,失敗是天註定的。心不正,行不穩!

  • 6 # 宇宙時空聯盟

    我猜這很可能是印度發射這個月球著陸器玩意之前沒去相關管理部門申請必要的審批手續,結果肯定玩完了!

    這就叫印度發射月球著陸器又沒辦理好必要的合法審批手續的必然後果吧!

  • 7 # 好雨知時節當街賣花生

    科學是無國界的。當三哥的登月衛星失聯的訊息傳來,我黯然的抬起頭望了望天空,接著舉起二兩酒,心中默默的說了句:歐耶✌!

  • 8 # 男兒至死心如鐵

    首先祝賀印度今天登月的不成功!我沒有寫錯字,就是不想做一個“大愛無疆”的聖母。科學無國界?省省吧!當中國缺少什麼科學技術時,科學是有國界的,只有當北斗升起,神舟起航後,歐美想來搭免費便車了,科學才在這些人口中無了國界。想想印度如果今天登月成功了印度媒體,印度人會是怎麼樣一付嘴臉?會無國界地和巴基斯坦分享麼?航空工業是科技的集大成者和領頭羊,它帶來不單單是宇宙探索,是偵察衛星,是遙控技術,是遠端導彈,是先進戰機等等軍事技術。真正掌控了這些技術,對敵人就是一場災難,印度是我們朋友麼?不是。那我寧願做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祝福印度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 9 # 兔波波

    世界上只有之前美蘇中三國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以色列失敗了,印度是第五個,怎麼說在世界上都能算科技不錯的國家,關鍵看印度怎麼比!非要跟前三個比那就是自找沒趣了!

    另外印度也沒有掌握核心技術,發射探測器的火箭第二級發動機買的俄羅斯,探測器和俄羅斯合作的,打算登陸的月球車就是俄羅斯研製的,深空控制訊號是美國NASA幫忙建立的。

    航天是龐大的系統工程,舉個例子:測控系統中國在境內有北京、西安、喀什、渭南、青島、太原、西昌、鄭州等幾十個測控站,境外在巴基斯坦、阿根廷、吉里巴斯、肯亞有測控站,海上還有4艘遠望號測量船,太空還有幾顆中繼制導衛星,這些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建立的,世界只有美俄和歐空局能達到,印度每次都需要找他們合作。中國目前航天技術在大推力液氫液氧和液氧煤油發動機上跟美俄還有差距,但是相關科研正在進行中。

    中國每次航天發射你能聽到:東風跟蹤正常、遙測訊號正常……。只有到總指揮宣佈成功後測控室才會掌聲雷動!所以,希望印度人做事還是踏實點一步一步來,不要急著和誰比。

    要鼓掌可以留到成功以後!

  • 10 # 務必要追求真相

    印度人的勤奮努力探索還是很值得讚揚的!

    在中國,許多人一邊鄙視印度人,一邊又去寺廟燒香跪拜尊崇印度人(諸佛諸羅漢諸菩薩都是印度人),並信仰印度人所創造的佛教,這是否很矛盾?

    佛教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但印度卻幾乎無人信佛了,反說佛教是地獄教,會帶去貧窮…

    佛經明說佛不佑人,但在中國,佛弟子卻把佛給神化,編造謊言說那些印度人能保佑人…

    尼泊爾是印度的分割槽,但佛陀的悟道和傳教都是在印度,僧團人員也是印度人,這些人被佛弟子演變成了羅漢或菩薩…

  • 11 # 君無戲言博主

    看到印度的大國雄心,四處買軍火,在四鄰前咄咄逼人,航天上不惜代價。。。

    回頭看印度國內,各種落後,讓人無法與真正的大國、強國聯絡到一起。

  • 12 # 一代好賊

    我也參加討論吧。印度的航天科技是碎片性的。它本來就是一支雜牌軍,有的技術是印度人自己研發的,有的技術就是外國學的,還有一些技術是別國給的,這樣的技術結構不能確保全國產,質量就很難保證。組裝起來的計算機如果遇到配件質量好的話是一部非常不錯的計算機,但是如果有哪個軟體趴窩了,那就整臺計算機成了廢物了。

    印度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它太注重跟中國比了,這樣是自己給自己壓力,太過緊張要求過份自然就很難確保品質了。再之,印度從來就是一個不求精益求精的國家,如今摔了一架遙控車,不正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所至的嗎?

  • 13 # 使用者51463321422

    印度人雄心壯志,只是他們的手不乾淨(用手擦大便),觸犯了天神,所以有去無回。等到把所有的廁所建回,改變了惡習,再想著去見嫦娥。

  • 14 # 德義6

    印度登月失敗是正常之事。試問哪一個國家的科學家們沒有失敗過???失敗的次數多著呢!只不過有的事是屬於軍事或是國家絕密的東西而沒有對外公開而已。話又講回來印度登月失敗這一事,印度失敗了是好事!如果印度登月成功了,那他在太空科學技術上肯定進步不少。到時候的印度更加目空一切!對鄰居不會是一件好事,現在的印度整天自居於世界第三大強國。印度人心目中只服美,俄兩國,其他的國家不是印度的對手,特別是在軍事上印度就是這樣自居的。我是這樣認為的,印度登月失敗了就是好事,再好印度永遠不成功就更好!

  • 15 # 梁兄4751

    個人總結阿三此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有幾點;一是阿三一直都奉行實用的拿來主義,從民用到軍備到這次航天,都是萬國產品,自己核心技術儲備還不夠,二是急於求成,這次發射推遲了幾次,其中原尾,阿三自己心裡明明白白,自己對這產品心裡根本沒底;三是,估計莫迪連任,急需一些雞血打給老百姓,所以在自己心裡沒底的情況下強行發射,最後一點估計和咱們中國有關係,你中國都在月球背面著陸了,你讓阿三怎麼想?阿三一直自認是千年老二,除了米國就是它阿三最強大,你中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而且還在背面著陸,這不是把阿三往絕路上逼麼?

    綜上所述,印度發射失敗是沒有貫徹好毛主席所說的“實事求是”精神,一味的好高騖遠,攀比,不清楚自己幾斤幾兩,所以發射失敗也是註定的,但願阿三能腳踏實地,認真總結教訓,下次發射能射得更遠。

  • 16 # 使用者4401155122

    想笑話他們,又覺得他們可憐。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飛機一架接一架摔,連航天器也接力摔。缺乏科學嚴謹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來做,有點好高騖遠。我相信他們的科學家也盡力了,關鍵是基礎薄弱,關鍵技術缺的東西太多,不是一朝一夕能補上。又不肯沉下心,踏踏實實埋頭苦幹,總想弄出點東西炫耀,挫折是必然的。

  • 17 # 王懷成退休教師身份證

    拍巴掌不敢太急躁,真正落實已經成功了再公佈於世,再拍巴掌不遲!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周總理一問再問,一再落實,隨後才向全國全世界宣佈此特大喜訊。唉,工作態度,作風截然不同。

  • 18 # 孫戰2016

    印度人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幹同樣的事,探測器沒有安全落月,沒有人敢鼓掌,甚至落月後,還要等專案總指揮宣佈落月成功,才會掌聲雷動。印度人還沒等落月,就高興的忘乎所以鼓掌,說明內心極為浮躁,立功心切。等最後失敗,都傻眼了!

  • 19 # 變形金劍

    我作為一個被印度時刻當成對手的中國人,當然很高關。咱們國家任何事惰,從來不和印度比效,可是印度這個二貨就不是這個心態,相反總是找事惰來噁心咱們。印度就是一大糞蒼蠅,惹人討厭。

  • 20 # 上林院

    現在國內很多網友對印度的嘲諷有點類似臺灣主持人笑話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的感覺。航天事業是整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印度的努力也值得中國人尊敬。現在世界上明確提出登月的只有中國、印度、美國三個國家。這也將是21世紀人類航天領域探索的三個主要力量。印度此次的失敗原因還不明確,今天凌晨4:45分左右,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時失去聯絡。由於印度選擇月球南極登月,難度也較高,情況比較複雜。現在也還不排除未來幾天能再收到飛船訊號的可能性。

    “月船2”號計劃耗資大約1.4億美元,原定2018年3月發射,由於修改設計等原因4次推遲發射時間。一旦著陸成功,印度將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即使此次失敗,印度仍然是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航天技術最成功的國家。月船2號”是印度第二個月球探測器,於7月22日發射升空,它重達3850千克,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3個模組,攜帶了10多個各類研究裝置。印度曾於2008年成功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獲得了大量影象和探測資料。

    印度在航天上的實力已經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其中一次成功發射104個人造衛星,打破了世界記錄。美國、俄羅斯和歐洲探索火星,失敗了很多次才成功,但印度第一次探測火星就成功了。歐洲阿麗亞娜的發射價格接近1億美元,美國幾個公司的價格大約在6千萬美元,而印度是1500萬美元。而且印度打算把價格降低到150萬美元。印度打算在2030年實現火箭重複使用,進一步降低成本。2014年印度把探測器送入火星軌道,成本僅為7400萬美元。

    印度航天事業是在蘇聯的技術援助下建立起來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是執行航天計劃的主要機構之一,有1.68萬人,具備製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地面控制與回收等技術,建成了空間研發體系。近年來印度在航天領域與美國、俄羅斯都進行了深度合作,未來很有可能在美俄幫助下獲得快速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不違法的前提下,怎樣儘快讓自己擁有1個億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