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創造有趣的文章

    個人認為,《水滸傳》悲慘結局具有其必然性。

    無論是從作者本身的寫作意圖、寫作背景還是人物塑造來說,悲劇的結局都是必然的。從作者的寫作意圖來說,只有悲劇的結局,才能夠深刻體現其批判性;從寫作背景來看,作者無法改變既定的歷史事實,也無法改變一個傳承千年的民族中個人的思想;從人物塑造來說,作者無法改變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可以說,《水滸傳》寫到最後,這樣的結局才是符合邏輯、人性與事態發展的結局。

    針對其必然性,下面將從人物塑造,寫作背景與歷史背景等方面進行一些粗淺的分析。

    宋江所受的忠義思想的影響

    首先從小說中的人物來分析。梁山一百零八人大部分人的悲慘結局,當然是源於老大宋江的領導,這種領導,是革命不徹底的領導,無論對錯,總歸是斷送了其中大部分人。宋江,作為梁山第一把交椅,作為帶頭大哥,梁山最終的走向,是由他的意志來決定的。正因為他的主動招安,才有了征討方臘,導致眾好漢如麥子般被收割。

    這是他的原罪,但也並非他一個人罪。其實《水滸傳》中,宋江角色的內心,是充滿著矛盾的,宋江在文初的定型是"孝義黑三郎",這其中,關於忠的成分就很少。我們看他私放晁天王就可以窺見一二。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在當時是沒有太多合理性的,如果非要定性,更多的是強盜的行徑。但宋江作為體制內的押司,在得到資訊的第一時間考慮的是"義",不惜冒著生命危險,馬上報信給晁蓋,在這裡,完全只有"義"的成分。

    宋江聽罷,吃了一驚,肚裡尋思道:“晁蓋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大罪,我不救他時,捕獲將去,性命便休了!”

    後來在"潯陽樓"題反詩,雖然此時宋江已經是飽受磨難,心態發生了變化,但從題反詩的行為來看,也說明宋江內心其實對朝廷的"忠"並非那麼的強烈和根深蒂固,尤其是那句"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在當時可謂是極其大逆不道了。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

    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但後期梁山上的宋江,思想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的"忠君"思想佔據了上風,一直在籌劃招安,當然此時也有"義",可能在他個人看來,已經屬於報效朝廷,屬於讓兄弟們封妻廕子的大義。

    眾弟兄聽說:今皇上至聖至明,只被奸臣閉塞,暫時昏昧,有日雲開見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擾良民,赦罪招安,同心報國,青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願早早招安,別無他意。”

    變化的原因個人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中國傳統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

    中國的文人,骨子裡還是具有一種家國情懷的,忠君的思想,是幾千年社會傳承下來的,很難改變。宋江本身就是一名官員,上梁山落草實屬無奈,所以一旦勢力做大,就想到招安報國,圖個封妻廕子。另外,在任何年代,尤其是封建皇權時代,落草為寇都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好事,反而會讓家人抬不起頭,用楊志的話說,就是"不肯將父母遺體來玷汙了"。這也是宋江轉變的根本原因,此時他勢力已經做大,已經有了忠君的條件。

    中國人,主流的思想講究的都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這誠然是一種虛榮心,也是中國文化沉澱所造就,就如項羽所說: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

    為盜為寇,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選擇的。宋江作為一名文人,在梁山已具規模的情況下選擇招安,這不是宋江一個人的選擇,而是那個時代受過多年文化薰陶的多數人的選擇。

    二、一個上位者求利後勢必求名

    宋江在前期不太具備忠君思想,甚至題反詩,有反意,卻又在後期轉變如此之快、之突兀,個人認為是其發展壯大後的必然選擇與趨勢。很容易理解,一個人在逐到足夠的利、勢力開始龐大後,開始追求的,勢必就是名。

    這就猶如今天的很多老闆,在企業發展壯大,效益已足夠支撐公司良性發展後,轉而開始做慈善,扶貧,辦學校等等,無非就是求名,這都是人性使然。

  • 2 # 使用者鄭春明

    從表面看是由宋江引起,但環顧宋江及梁山以外的環境,歷史的程序,不得不說宋江既是當時的興者,也是當時的哀者。

  • 3 # 正奇哥

    梁山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其揭示的是農民起義不能推翻封建王朝,農民作為革命的領導階級,由於其自身的侷限性,不能提出更高的革命綱領,推翻了皇帝,還想做皇帝。這也是《水滸》能躋身四大名著的硬核原因。

  • 4 # 風葉一世

    梁山泊悲劇,宋江之過?

    梁山好漢替天行道,最終卻落的個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這不免使人為他們鳴不平。在批判宋王朝腐敗的同時,許多人也將矛頭直指宋江——這個梁山泊的領軍人物。

    有人認為,梁山好漢之所以會落得如此結果,是宋江一手造成的。作為戰無不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宋江卻斷然拒絕瞭如同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自覺選擇接受朝廷的招安的政治道路,帶領“替天行道”的梁山泊義軍,去殘殺“僭號稱王”的方臘義軍,在兩敗俱傷的大屠殺中,遭到慘痛的失敗。他們認為,如果當初宋江採納李逵說的:“殺上東京,奪了鳥位”的主張,以梁山泊當時的實力,定能推翻宋王朝。而宋江卻奴顏婢膝,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真是個忘恩負義之徒。

    識江湖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揮霍,視金似土。人問他求錢物,亦不推託;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為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由此可見,宋江乃仁義之仕,決不會為了自己的官位,拿兄弟們的生命當賭注。

    然則為何要接受招安?我認為,這是由當時的社會風氣所造成的。當時社會宣揚“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宋江便是這種思想的產物。宋江還是鄆城押司的時候,其父便苦勸他不要與梁山草寇來往,好好為官,處人頭地以便光宗耀祖,宋江也答應了。如果不是因為閻婆惜命案,他根本不會投奔梁山。他一直稱北宋的皇帝為“聖上”,可見在封建觀念中的“天子”在他的心中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高俅到來他親自下山迎接並在談判中保護其不被梁山好漢追殺,以致氣死林沖。他一直認為走與統治者的合作才是“正道”他鄙視自己和兄弟們“落草為寇”。最終為維護“兄弟們的名聲”將苦心經營的水泊梁山交給朝廷,這便是他招安的源頭之由,這也預示著起義的不戰而敗。

    不僅是宋江,梁山好漢中的許多人,如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秦明等人,他們也深受“三綱”思想的影響,他們是支援招安的。所以,選擇招安不是宋江個人的決定,是在“三綱”思想影響下的必然選擇。所以,將梁山好漢起義的失敗歸罪於宋江,這是有失公允的。

    梁山泊悲劇,並非宋江之過。梁山泊悲劇,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 5 # 清流澎湃

    梁山的悲劇其核心人物還是宋江宋公明,他雖然做過朝廷的小吏,拿過朝廷的俸祿,但也慘遭迫害。在他的骨子裡卻始終沒有放棄對大宋朝廷的忠愛,以至於主政梁山第一把交椅後,在最關鍵時刻,本來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優勢,甚至推翻大宋王朝的優勢,徹底的斷送掉。所以,把他看成是投降派,一點都不為過。

  • 6 # 影視經典君

    梁山一百零八人大部分人的悲慘結局,當然是源於老大宋江的領導,這種領導,是革命不徹底的領導,無論對錯,總歸是斷送了其中大部分人。宋江,作為梁山第一把交椅,作為帶頭大哥,梁山最終的走向,是由他的意志來決定的。正因為他的主動招安,才有了征討方臘,導致眾好漢如麥子般被收割。

  • 7 # 萬物皆自然mxf

    在任何歷史條件下,梁山的強盜行為都一定會遭受沉重打擊。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如果任何事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意氣用事去行事,那還要國家幹什麼?要法律幹什麼,難道說這個次序由你來維護?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一個國家它也難免會有犯錯和無知的時候。應該給予一定的空間和時間,讓他自我調整。而不是你站著想怎麼樣就可以的。

    所以說這個悲劇不禁是在宋朝時會形成,放到任何時期都會被打擊。

  • 8 # 八風吹一一老獸

    一支革命隊伍從誕生到壯大到最後覆滅整個過程,他自己的生命週期長短,是由下面幾個因素來決定的:

    第一. 隊伍的結構是否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就梁山泊來說,隊伍的主幹是流氓階級,這種階層的主要訴求就是住得下、吃飽飯,在安定之後,最多再加一個成家生子的願望,至於立業是談不上的,因為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思維方向,上了山之後,雖然有宋江盧俊義和吳用這個領導核心團隊在領導著他們,但是小山頭林立,小團隊成風,比如魯智深、武松、楊志、孫二孃等原二龍山團伙,智劫生辰綱團伙,顧大嫂團伙等等等等,細數出來可能得有近10個,這就決定了梁山綱領的兩面性,一面是替天行道的表面綱領,這其實是宋江建立起來的,一面是江湖義氣抱團搶劫樹倒胡孫散的黑社會綱領。儘管最後被招安是宋江核心團隊力主的決策,但是其他人只是無奈之下只好追隨,因為不被招安,他們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來,最關鍵的是其他人如果不同意就從此失去了賴以服眾的領袖,其他人誰都沒有這個能力來再豎大旗,如果不同意,還會被其他團伙在宋江的授意下所孤立,因此,這樣一個隊伍構成,是不可能提出比招安更合適的革命途徑來,也不可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找出高於他們本身階層的革命方向來。宋朝當時已經開始孕育資本主義萌芽,團結工商農民這種具有徹底革命性的隊伍進行天翻地覆的社會改造,他們是完完全全做不到的。

    第二.核心領導團隊的認識侷限。梁山的三大頭領中,宋江是絕對的老大,但宋江是什麼人,公務員階層裡面最低階的小吏,他連官都算不上,只是一個末等小吏,這就決定了他這個人的志向不可能真的是敢笑“黃巢不丈夫“,如果他沒有自認多讀幾筐書還好,比如李自成,本身讀的書並不多,因此李自成心目中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綱常概念淡薄,心中是真正的睥睨天下黃巢的,而宋江顯然中的書毒不淺,一旦朝廷稍示小恩,對一個小縣城的小吏來說,真的是天恩眷顧感激涕零,感謝自己十八輩祖宗積德。他是絕對不會選擇繼續當強盜,因為駕馭著手下的一群虎狼之徒,自己一介書生,時間久了就不好辦了,況且吳用這個人作副手,是真的百無一用,不堪大用,並不能幫自己非常持久的安撫手下這幫黑社會兄弟們,宋江是很清楚這點的,所以繼續做強盜絕非自己的長久之計。除了詔安一條路,他想不出更妙的招數來。他這個路數就相當於現在有誰受了冤枉,於是在微博上連續轉發鬧騰,鬧得民眾的輿論響了,上面自然就關注了。他的一切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

    再說二頭領盧俊義,這個人的面孔自從上了梁山之後就是模糊的,一切都唯宋江是從,因為他本來也只是一個地主階層的傑出分子,上梁山也是被陷害設計的,他只求能夠保命就行了,絕對不會再提別的什麼么蛾子決策,尤其是不同於宋江的,更不會提,施耐庵這個人是非常聰明的,上了山盧俊義也就沒法寫了,所以說乾脆就一筆帶過就得了。

    還有吳用,他能夠在晁蓋死後仍然躋身領導團隊之列,主要還在於採取了和盧俊義一樣的策略,跟宋江。梁山上諸多戰役,大家可以看到吳用起到的作用並不大,倒是一些小的技巧陰謀詭計的時候他能派派用場,所以此人施耐庵給他起名叫吳用,沒有大用,絕非大智大謀之輩。

    第三. 作者的安排。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是《水滸傳》的作者,你會怎麼安排他們後續的章節呢?難道就讓他們一路造反下去?那後面還有什麼精彩可言呢?還有什麼熱鬧可看呢?大宋朝又不是他們推翻的,他們最後還不是牢牢的被朝廷給鎮壓了,施耐庵他沒有那個創新意識,非要去改寫歷史,整一個荒誕版的非現實作品。因此除了安排他們被招安,徵方臘死的死亡的亡,傷的傷跑的跑,一個故事以悲劇收官,當然會讓讀者念念不忘。皆大歡喜的happy ending,一笑了之的事情誰會提不起放不下呢。

  • 9 # 愛國老頑童

    梁山的悲劇毛澤東有精彩論述,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梁山的悲劇在於宋江的投降主義,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確定了投降招安的路線,最終導致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散的散的悲劇。

  • 10 # 否泰蕭宇

    梁山水滸本就是歷史的必然趨勢,悲劇還是喜劇,只是演繹不同的人在不同時代下的權謀算計和生活百態,108好漢的人性革命,只能出現在特定時代,離開時代的背景既無關悲喜!

  • 11 # 洪樓過客

    一、時代的必然。所謂的108好漢聚義,就起本質而言,大多數並不是“逼上梁山”,多數在上梁山之前也不是最底層的人,這群人聚集在一起,靠的是忠義。忠,在那個時代,就是忠於朝廷,忠於皇帝,是現代眼光看來的所謂的“愚忠”,這必然決定了他們的造反是不徹底的,所以招安雖然是妥協的結果,但卻成為必然的選擇。

    二、宋江的奴性。作為梁山好漢領導人的宋江,具有傳統的“忠君”觀念,他的忠,使他骨子裡少了另立爐灶的血性,他自始至終都沒有造反的念頭,他上梁山,不是被迫,而是無奈,正是他骨子裡的封建正統思想,讓他多了太多的奴性。

    三、綠林江湖義氣的末路。梁山好漢身上的江湖義氣,讓他們沒有理性分析問題的頭腦,而是選擇了一種對帶頭大哥的盲從,為了這個義氣,甚至可以一忍再忍,哪怕家破人亡,人頭落地。這種義氣,讓他們的命運根本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後只能走向窮途末路。

  • 12 # 三維空間看世界

    梁山說悲亦悲,說榮亦榮。主要是站在哪個角度看。

    若論生死,論野心梁山是悲。那麼多所謂的好漢死了,本想招了安過個安穩日子,沒想到幾仗下來人死了大半,豈能不悲。

    梁山人未能坐天下,一掃宋室,反而屈於宋室,豈是英雄所為。這是第二悲。

    若說榮,倖存者大都封官晉爵,光耀子孫。這從當時的社會來看,是非常榮耀的,不然宋江招安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支援呢?

    可見梁山好漢大都不願佔山為王,還是封官過安穩日子好。現在朝庭來招安,殺了人既往不究反而升官有工資,這種好事當然具有吸引力,所以大部人都同意了,有人把招安怨在宋江頭上,其實老宋不過是應了個頭,主要還梁山人心所向,反對者也只有幾個人,沒有一個有野心胸懷大志的。可見梁山也不過如此。

  • 13 # 一劍出沒

    梁山的悲劇無疑是那個時代造成的,時代才是這出悲劇的編劇和導演。當然,宋江這廝也難逃“幫兇”之責。

    一 社會黑暗,官逼民反

    當時的情況是,社會上層:奸臣當道,勾陷忠良;社會中層:社會底層:惡霸橫行,欺良凌弱。水滸傳濃墨重彩描述的幾位主要人物林沖、魯智深、武松、楊志等等,莫不是被這個社會的各種黑暗逼上了梁山。

    宋江入獄說不上被逼,但其個人的所作所為本身就是當時基層官場昏庸黑暗、濫用公權、營私舞弊的一個縮影,正因為他的劣跡斑斑,帶累了戴宗、李逵、阮氏兄弟、張氏兄弟等一大幫人跟著上了賊船。

    二 精英階層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梁山接受招安,使得悲劇定型。但若只是宋江一人提出應招,此事難成。

    梁山上有一群中下層武官和基層“公務員”出身的人,他們本來屬於國家體制內的人物,權且將這群人稱之為“精英階層”,代表人物為宋江、關勝、呼延灼、秦明、董平等等。這些人從小讀書習武,他們的理想是在體制內透過立功建業不斷晉升、出人頭地,最終封妻廕子、光宗耀祖,他們從骨子裡不屑於落草為寇,窩在梁山只是被逼無奈下的權宜之計。這裡不得不說,宋江雖為區區小吏,但其光耀門楣的野心最大;林沖雖貴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卻已心如死灰。

    這群人不僅人數眾多,而且大多數佔據著梁山的高位,具有至關重要的發言權。尤其是宋江,更是群龍之首。正因為如此,一旦朝廷丟擲橄欖枝,宋江登高一呼,常委響應(除了林沖),招安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我甚至懷疑,宋江一開始便將精英階層安置在重要位置,就是在為後來佈局。

    三 個人命運難逃政治棋局

    應該認識到,被招安後的梁山人馬,就是朝廷借刀殺人、鞏固統治的棋子而已。無論是否有高俅、童貫之流從中作梗,朝廷都絕不可能讓這支有“不良記錄”的隊伍完整地留著成為心腹之患。在政治這盤大棋中,所有人都難逃棋子的厄運。

    宋江聰明一世,機關算盡,卻沒能悟出這個道理來。他既是悲劇中的人物,也是釀造悲劇的幫兇。

  • 14 # 隱居黃山

    宋江是小官吏,是皇帝的奴才,求招安害死了108將,包括宋江自已也在內。

    2013考古成果顯

    司馬懿章也發現

    臥龍寓居已不見,

    襄陽多次把城遷。

    現襄陽城是陰宅,

    劉表族墳裡面埋,

    亮家不在古隆中,

    襄陽說造假亮宅。

  • 15 # 行者TAVELER

    忠義不能兩全,這是自古為官者也好,綠林好漢也罷,都不能實現的一種經典俗語。若忠而又講義,此為成就之最大忌諱,故,去其中一個,要麼做官步步高昇,併為朝廷,為百姓能做大事;要麼,能成為江湖人人信得過,讓頗多好漢敬你為有情有義而跟隨,因此,《水滸》中的宋公明早期是綠林兄弟的敬佩之人,但得到梁山好漢的領導地位之後,朝廷官吏之本性顯露在外,想為朝廷效力,為民請命,造福一方;或名流千古,不願扣賊寇之名而當時梁山好漢邁步了招安的途中。實際上,北宋朝廷走向沒落之路,不應該為此付出,或自己,或方臘來代替當世朝廷,若此時不亡宋,過幾十年已是釀出了靖康之恥,所以宋江此時的接受招安應屬於錯誤的行為。

  • 16 # 曉岸漫步2018

    毛主席晚年時評點過《水滸傳》,他老人家一針見血的指出:“宋江是投降派”。“宋江投了降,就去打方臘”。因此可見:梁山的悲劇就是宋江一手策劃出來的。

    宋江是北宋微宗時期山東鄆城一小吏,他才不高自視甚高,官不大野心極大。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宋江還未等到蔭妻封子的官運,確被“殺惜案”所逼,不得已奔投梁山,落草棲身。後又透過手段接過兆蓋大印,當上寨主了。

    不得不說,宋江也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一生的抱負就是封候拜相做大官,他雖然與梁山好漢時有聯絡,但上樑他想都不會想。“殺惜”事件成為了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命運的巨浪打碎了他暢遊宦海的小船,使他最初的努力都成空了。但他不屈服,他在選擇新的途徑來實現個人野心。自他當上梁山寨主那一刻起,他就計算著如何把梁山隊伍當作一塊敲門磚,去敲開朝庭的大門。當作一艘新船,重遊他夢想的宦海。他四處打探,四處拉關係,尋招被朝庭招安的機會,他一心要用梁山這面忠義大旗實現重新升官發財的美夢。最後在風塵女子李師師的穿針引線下,終於實現了他的被“朝庭招安”大計。他自提詩為證: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

    這就是梁山事業土崩瓦解的原因,也是梁山眾好漢目光短淺、看錯了人、選錯了當家人帶來的悲劇。

  • 17 # 天中山民

    梁山的悲劇乍一看確實是宋江之過,因為他在梁山坐實了首領交椅之後就開始想著朝庭招安之事,可以說是宋江加快了梁山悲劇的程序。但是正如我們在《水滸傳》裡所看到封建腐敗的大宋皇朝把那些本是良民忠官的臣子個個的“逼上梁山”落草為寇,似想一下哪些民人從上梁山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不會有啥好結局,哪個皇帝容下子民造反,反民被朝庭剿滅也是早晚的事……。

  • 18 # 浮萍奇嘯

    梁山的悲劇我認為是及時雨宋公明造成的,其實宋公明在來就是朝廷一官吏,因為一段情史惹上殺身之禍,萬不得已才投奔梁山,在他骨子裡就沒有對抗朝廷的意志,沒有徹底反擊朝廷的決心,兄弟們跟著他走向招安,然後被奸臣利用,火拼方臘,這就是一條不歸路。,他那裡預料得到。當時腐朽,奸臣當道的宋廷政權,哪能容得了這般草寇群雄。

  • 19 # 向自己投降

    就我們現代人反觀歷史,這裡說兩點並簡述如下:

    1、“名不正則言不順”的觀念。

    梁山好漢集團再怎麼強大,也是靠打家劫舍,在當時是沒有什麼名分的,甚至被執政者叫“賊寇”,這是很多集團內部頭領、尤其是在朝廷當過官吏的人的心中刺!因此,被招安實是必然。

    2、階層等級觀念及其利益關係和衝突。

    在當時朝廷統治者集團看來,這幫“賊寇”不僅粗俗野蠻,野性不改,不好管教,而且會危及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所以明著招安,實則利用梁山集團對抗當時有席捲之勢的方臘農民起義集團,坐山觀虎鬥,使其兩敗俱傷,最後達到穩固地位和利益的真實意圖。

    梁山集團的大小頭領來自社會的中、下層,無論如何都是有他們單純的一面的,他們並不瞭解上層社會及其遊戲規則,寄希望於透過招安、鎮壓方臘、建功立業和獲得肯定而改變自己的命運,殊不知正中當朝者下懷。悲劇就此註定。

  • 20 # 賴床的國寶or劍魔

    施耐庵

    他追求的是一個理性的結局,把充滿浪漫情懷的聚義拉回了血淋淋的現實,所以梁山註定是悲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談戀愛的人每天都聊什麼?有沒有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