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暖陽下的駱駝刺
-
2 # 七鬥
呂太公把女兒嫁給劉邦,肯定是欣賞劉邦,但如果說他眼光獨到,竟能看出日後劉邦成就帝王大業,那純粹是胡扯八道。
至於為什麼是嫁給劉邦,而不是縣長, 原因有這麼幾點。
一,縣長與呂太公是故友,肯定年齡也不小了,和呂雉年紀不匹配不說,家裡怕也已經有了三妻四妾,再想老牛吃嫩草,怕也張不開嘴。當然呂太公也不願意讓女兒去做人小妾,再者,即使呂太公有此意思,怕縣令大人也不敢惹身騷,這就牽扯到下一個問題。
二,呂太公從單縣避難而來,所避之難就禍起呂雉,可以肯定的說,呂雉就是從其夫家逃婚了!這個可以細究一下。
因為, 如果是悔婚,那麼呂家斷不會舉家而遷,只需中人說和,賠些銀子罷了!但逃婚性質就不一樣了,與理與法都站不住腳,不是說幾句好話賠多少錢就能擺平的,所以只有三十六計一走了之,可惜也沒有擺脫,其夫家竟追逐而至,興師問罪。
這局面,怕是縣令也不敢包庇過問,更不能去趟渾水,還談什麼嫁娶之事!
所以,劉邦這個混混就有了用武之地,也有了可乘之機,聚集一幫閒漢,把來鬧事者給痛扁一頓,強龍不壓地頭蛇,來人只能自認倒黴,勢敗而歸。
那麼作為一個地痞,又年齡那麼大的老光棍,劉邦就因為解一時之圍,便被呂太公看中,而就招為乘龍快婿了嗎?非也,呂太公嫁女雖然有過一次草率,但這一回一定要慎重,他要考察考察劉邦到底是個啥樣的人,劉邦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就要看下一問題。
三,首先,劉邦其家不是地道的農民,這一點從劉太公納有一妾就可以斷定,尋常百姓,能討個老婆就已不易,再討個小妾,不是不想,而是實力不允許,劉太公能討妾,那就說明其實力及身份都不一般,應該是個世家,這一情況,從劉邦鬼混三十多年,不事生產,也可見一斑,劉邦曾跟隨張耳好長一段時間,後來回家,便又從政,弄了個亭長乾乾,這放在平常百姓家,完全是不可能。
那既然劉邦家境不錯,為什麼那麼大了還打著光棍啊?
原因很簡單,年少時,在外跟著張耳遊歷,回到家,又和一賣酒的寡婦搞到一起,還生了個孩子劉肥,這就讓家鄉知根知底的人望而卻步,誰也不願意把姑娘嫁給這個混子!
呂太公初來乍到,不明就裡,只覺得劉家也是世家,算是門當戶對,而且劉邦又是個亭長,不說前途無量,起碼也有個工作,另外也有一把子黑惡勢力,能罩著自家在此不受欺負,雖然年齡大了點,但也相貌堂堂,對得起呂雉這個二婚姑娘,衡量再三,劉邦就是最佳人選!
所以,呂太公把呂雉嫁給劉邦,並不是什麼眼光獨到,而是趕豬的遇上挑擔的,就這麼結個伴吧!
-
3 # 果笑說歷史
呂公慧眼識"異骨"
漢高祖劉邦原配夫人呂雉的父親,姓呂名文、字叔平,山東單縣人(今山東省菏澤市單縣終興鎮),人們都尊稱他為“呂公”,升級呂太公。
這位呂太公是個喜愛研究“觀相術”的人,長年累月研究下來,看出自己的女兒呂雉是個大富大貴面相,從此他也就婉言謝絕了前來提親者,堅信長女的大富大貴不是泛泛之輩可以給予。
劉邦在和呂太公相遇之前,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而且又年長呂雉15歲,當時也沒有建功立業,呂太公為什麼一眼相中他呢?
這還得說到呂太公的研究上來。
據《史記》記載,古代相人偏重於骨相之一斑,特別是頭部異骨,素有“骨有九起”一說。
劉邦的長相在《史記·高祖本紀》中有過記載:高鼻子,長頸項,面貌有龍像,鬚髯特美,左大腿有七十二顆黑痣。
當年呂太公為了躲避仇人,帶著全家到沛縣投奔沛縣縣令,在沛縣落了戶。
沛縣人好客喜愛交際,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紛紛上門來祝賀,“有朋至遠方來,不亦樂乎”。
劉邦當時是亭長的官銜,但是平時就瞧不起沛縣官吏,這次便也假意跟著上門去祝賀,並寫了一張其實他連一文錢也沒給的一萬賀錢禮貼。
禮貼送到呂太公手裡,呂太公一點沒有計較怎麼回事。
因為他從劉邦進門開始就心裡暗暗驚異,多年看相經驗告訴他,此人非同一般,書雲:"頭無異骨,難成貴相"。
劉邦狀貌之奇,使得呂太公瞧了再瞧,最後當即敲定:劉邦貴不可言,嫁女一定要嫁給他。
-
4 # 歷史神秘人
當時劉邦能娶到呂雉實在夠運氣的,在外人眼裡呂雉那是下嫁了,劉邦是高攀了。劉邦比呂雉還大15歲,還和寡婦混在一起,有了一個孩子,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怎麼呂太公就偏偏看上劉邦呢,而不是地位更高的縣長呢!
首先呂太公是不可能把呂雉嫁給縣長的,呂太公和縣長是故友,那縣長肯定歲數和呂太公差不多了,不可能讓呂雉嫁給一個老頭吧,再說縣長早已有了三妻四妾的,呂雉嫁過去能會幸福嗎,因此嫁給縣長根本不可能的。呂太公之所以看上劉邦,這和當時他的現實考慮有關。呂太公很痴迷相術,看人的面術就大概知道你是否富貴。呂太公沒搬到沛縣時,呂家是世家,呂雉又長得漂亮,很多人上門求親,呂太公都一一看過來人的面相,都是凡夫俗子,毫無富貴之相,怎能隨便嫁女呢!要知道呂太公知道自己女兒呂雉的面相可是大富大貴的命,要大富大貴,前提是呂雉的丈夫必須是富貴面相,不然怎麼能帶富貴給自己的女兒呢!
呂太公是為了躲避仇人才來到沛縣落戶的,沛縣來了貴客,大家自然要上門祝賀,看看呂太公是什麼人嗎,劉邦也去了湊熱鬧。上門拜訪總要帶份禮物吧,一文錢也沒有的劉邦竟然在禮貼上寫上一萬錢,呂太公拿到劉邦的禮貼後,感覺這個人不是狂妄自大無能之人,就是有特別才能之人。剛好呂太公的仇人跟隨過來想找晦氣,結果被劉邦和他的發小給揍了一頓,趕跑了來人,呂太公就留意上了劉邦。呂太公一看劉邦的面相真的不得了啊,絕不是凡人的面相,從面相上來說,劉邦以後貴不可言啊!史記就記載劉邦的面相異常啊,說他高鼻子,長鬚勁,面貌有龍像,最關鍵就是左大腿上有72顆黑痣。呂太公上了心,自然打聽到了劉邦的家世和具體情況,劉邦不是農民,雖說年歲比呂雉大了點,也有孩子,不過問題不大,他是亭長,還和縣裡供職的蕭何混的很好,家世過得去,配得上呂雉,最關鍵是有72顆黑痣,那是腳踏星星,有帝王之相啊。呂太公了解後,就下定決心吧呂雉嫁給劉邦了,反正劉邦不會虧待了自己的女兒就是啦!
呂太公決定把女兒嫁給劉邦還有一個現實需要,呂太公那是搬遷到沛縣的,是外來戶,要想在沛縣安穩生活,那就必須要和當地的勢力搞好關係啊!雖說沛縣縣長是呂太公的故友,可是縣官不如現管啊,這一畝三分地的事情很多時候都是劉邦這個亭長和蕭何一起管的,劉邦不僅是亭長,也是當地的“黑社會”呢,手下一幫的隨從和發小,呂太公顯然不能得罪劉邦啊,否則天天給你找麻煩,還能生活下去嗎!為了安穩,把女兒嫁給劉邦,就有了依靠,有了劉邦的保護,誰也不敢欺負呂家了,人人都給呂家面子呢!何況劉邦面相富貴,有雄心壯志,是值得長線投資的,萬一劉邦真的大富大貴做了皇帝,呂太公不就賺大發了嘛,這生意怎麼看都不虧啊,呂雉嫁給劉邦對呂太公來說百利無一害啊!再說了,呂太公又不是隻有一個女兒,還可以再進行投資嘛,古代的女子不就是用來投資的嘛,嫁個富貴人以便提攜孃家人嘛,反正呂太公女兒多的是,嫁給劉邦就當是長期投資算了,成不成功就看命了,不損失就是啦!再者呂雉已經是大齡剩女啦,再不嫁,就不吃香了,嫁給歲數比呂雉大的劉邦,不就是正好嘛,對劉邦來說就是白白撿了一個千金小姐,以後的日子絕不會虧待呂雉的,呂太公也想自己女兒過得好嘛。以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呂太公這筆投資賺大發了,劉邦做了皇帝,呂后就是皇后,呂家從此成為權貴之家,呂太公真是眼光獨到啊!
-
5 # 芒果論史
劉邦身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現象,但這些現象要麼被認為是他在起兵後為宣傳自己的天命所歸而編造的謊言,要麼是被認為劉邦稱帝后為美化自己而傳播的謊言。但迎娶呂雉一事卻不被歸在這些類別之中,因為這件事是發生在劉邦落魄時期且涉及他人之事,是不可能進行重新編撰的。
所以說,這是一件“奇事”!
談到這件事的“奇”,我們就必須要先了解當時的劉邦與當時的呂雉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劉、呂差距劉邦迎娶呂雉之時,秦王朝尚未露出衰頹之勢,沛縣最有權勢,最有實力,最有發言權的人顯而易見的就是當地縣令。在當時的沛縣,蕭何、曹參是縣令的二把手和三把手,地位比劉邦高了不知道多少,但呂公一家搬來沛縣時,蕭何還在幫呂公迎接客人。這是因為呂公和沛縣縣令是老友,他拖家帶口搬往沛縣正是為了避難而投靠沛縣縣令。有了這份交情在,即便是沛縣的二把手蕭何也不得不老老實實的幫呂公迎接賓客。呂雉身為呂公的長女,身份不算多麼高貴,但在沛縣這塊地皮上,呂雉的身份卻是絕大多數人可望不可及的。
縣令多次向呂公求親,呂公始終沒有答應,由於史書記載不夠清晰,所以我們無從得知縣令是為自己求娶呂雉,還是為他人求取呂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呂公多次拒絕了縣令,拒絕了自己的老朋友,拒絕了沛縣最顯赫之人。
顯然的,呂雉在呂公的眼中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也不至於冒著令縣令不悅的風險拒絕縣令。也就是說,呂雉算得上是呂公的心頭肉,呂公又受到沛縣縣令的庇護,在沛縣這塊土地上,呂雉簡直稱得上是“天之嬌女”!
反觀劉邦,簡直差了呂雉十萬八千里。此時的劉邦還不叫劉邦,沛縣眾人都稱呼他為劉季,和呂雉相遇的時候,劉季已經四十多歲了,雖然已經到了不惑之年,劉季卻仍然不能自力更生,活脫脫的一個啃老族,他的父親劉老太公就多次拿他與他熱愛勞動的哥哥相比較。劉、呂之差距,到此也就可見一斑了,前者是四十來歲一事無成的“啃老族”,後者是沛縣眾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二十來歲的黃花大閨女。蕭何稱劉季“多大言,少成事”,而他說出這句話時,正在殷勤的為呂公迎接賓客,劉邦和呂雉的差距就猶如“黑土”與“白雲”,似乎永遠不可能有交集。
令人費解的呂公劉季雖然是個“啃老族”,但一貫看不上那些故作斯文的讀書人,為了羞辱他們,劉季不執一錢的前往呂家,大聲喊到“賀萬錢”,這一句“萬錢”驚動得呂公趕緊出來親自迎接。呂公雖然沒有看到劉季的錢,但卻看到了劉季的人,兩人四目相對,呂公頓時對劉季驚為天人!
為什麼呢?原來呂公對相面頗有一番研究,他走南闖北多年,倒也為不少人相過面,如今放在沛縣落腳,卻是看見了劉季這不同尋常的面相,不謙虛的說,呂公一輩子就沒見過這麼好的面相。儘管蕭何好心提醒“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但呂公還是恭恭敬敬的把這個身無分文的劉季請到了堂上一同飲酒。
一番酣暢淋漓的痛飲之後,眾人紛紛離席,呂公一個勁兒的給劉季使眼色,劉季本也是個聰明人,兩人慢慢飲酒終是將所有賓客磨走了。這時呂公敞開心扉的告訴劉季,“劉季啊,我還從來沒有見過你這麼好的面相,我有一個女兒,姿色還算不錯,不如讓她來照顧你的飲食起居?”
前文已經講過,此時的劉邦不過是個一窮二白的中年油膩“啃老族”,和呂雉的條件根本沒法比,如今有個“千金”送上門來當老婆,哪裡有拒絕的道理。兩人一番交談,就算是把這事給定下來了,劉季與呂雉結為夫妻,成為了日後的漢高呂后。呂公對於這樣的結果很滿意,但呂雉的母親卻不樂意了,畢竟劉季已經是“奔五”的人了,而她的寶貝女兒呂雉卻還是個二十來歲的黃花大閨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年齡夠當她爹的男人,世上有幾個母親願意答應?所以,呂雉的母親就和呂公兩個人爭吵了起來。
在爭吵的過程中,呂雉的母親就說,“平時你那麼寶貝這個女兒,說她有大造化,連縣令來求親也不許,如今卻要將她嫁給那個劉季?”這便是此問題的史料記載來源,呂公對此的答案非常簡單,無非是說呂雉之母沒有見識而已,總而言之,在那個男權社會,呂雉的母親哪裡拗得過呂公?也不管呂雉自己意見如何,反正在呂公的強烈堅持下,二十來歲的呂雉就成了四十多歲的劉季的女人。
後來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劉邦這個四十多歲的糟老頭子在生命的後半程突然發力,七年平定天下,建立大漢,成為了呂公預言的那個“顯貴之人”,呂雉也憑藉劉邦髮妻的身份,在劉邦死後獨掌大權,成為了封建王朝中少有的權傾天下的女子。
只能說,緣,妙不可言!
-
6 # 創業史記
這可不是呂太公運氣好,找到個好女婿,這裡面有時代背景和科學依據。
呂太公所處時代的識人標準是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及呂太公嫁女時的秦末年間,全社會的識人標準有兩條:
1、看門第。這主要是看出生,看師從,也就是拼爹拼老師,不過這一條主要適用於貴族以及士族階級。
2、看相。這主要看三個方面:狀、色、言。據據《大戴禮記》記載:
“昔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這記錄的是三皇五帝時期的識人標準,而到了秦末年間,相術在民間大面積傳播,成為了庶族的普遍性識人標準,這也就是我們經常在史書中所看到的一些詞彙如“天生異相”出現的原因。
呂太公其人科普了識人標準,再來看呂太公這個人,由於史料的缺失,很難找到他的詳實資料,不過從《史記》《資治通鑑》裡面還是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1、呂太公會相術
呂太公在去往沛縣之前,以及到了沛縣之後,家境是比較殷實的,屬於小有錢人,這可推斷在那個時代,有錢人基本是具備“識字斷文”的,所以呂太公是有一定文化的,呂太公讀過相術方面的書籍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2、呂太公識人不看門第
這從呂太公多次拒絕縣令以及沛縣的豪強提親就可以證明,呂太公的識人標準不是看誰當官或者有錢。也就是說呂太公識人是不看門第,只看相的。
劉邦其人1、劉邦的相貌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當然,呂太公第一次自然是看不見劉邦大腿上的七十二顆黑子的,不過,高鼻樑、高額頭、漂亮鬍子是肯定能看見的,至於司馬遷筆下的“龍顏”,恕小編才華有限,無法描述,總之一句話,劉邦的相貌就不是大眾臉。
2、劉邦的色
此處的“色”可理解為氣色、面色、精氣神等等,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情商”。當時的劉邦混跡於沛縣,交四方朋友,有組織部的蕭何、監獄工作人員曹參、個體戶樊噲、自由音樂人周勃等等,並且經常把大家召集起來聚會喝酒,這足可以說明劉邦的交際能力,情商都高出常人。
3、劉邦的言
有蕭何的話來說,劉邦“好大言”,也就是說愛吹牛,在劉邦見呂太公之前,呂太公對此有所耳聞,等到呂太公過生日,身無分文的劉邦去祝賀,在門口大喊“賀萬錢”,如果換算一下,那個時代的“萬錢”不亞於今天的100萬人民幣,這引起了呂太公的高度關注,成功得進入了呂太公的宴席。這背後的邏輯是從劉邦的言可以看出此人有志氣!
劉邦的情敵看了呂太公其人和劉邦其人,我們再來看劉邦的情敵。
因為呂太公與縣令交好,而且家境殷實,那麼自然就淘汰掉了沛縣絕大多數普通人家的孩子,剩下的就是縣令和當地的一些有錢人家,其實數量也不多,遊歷江湖的呂太公看到縣令以及那些小公子,再與劉邦相比,顏值控的呂太公覺得差距很大。
綜合時代背景,再集合呂太公的識人標準,以及劉邦的硬軟體條件(主要是軟體),以及劉邦的競爭對手,你覺得呂太公還有其他太多選擇嗎?
-
7 # 歷史紅塵
漢高祖劉邦是個神奇的人物,為了神話他,官方還說他的母親劉媼在大澤岸邊休息時在夢中與神交合,劉太公去找的時候正好看到有蛟龍在劉媼身上,沒多久劉媼就有了身孕生下劉邦,劉邦還有段神奇故事就是呂太公慧眼識英雄,把來蹭飯的劉邦招為女婿,引起了當地轟動。
呂太公為什麼要將女兒呂稚嫁給劉邦而不是嫁給縣令的兒子,這在司馬遷寫的《高祖本紀》裡就有記載,就是呂太公是個看相高手,“臣少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也就是說劉邦相貌不凡,一眼就讓呂太公看中了,劉邦長什麼樣了?司馬遷寫的是“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額頭高高隆起,鬢角和鬍鬚都很漂亮,當然左大腿有七十二顆黑痣呂太公在當時肯定是沒看到的,中國的相面之說歷來就很神奇,呂太公看到劉邦後覺得這人以後會大富大貴,就拍板將女兒呂稚嫁給了劉邦。
當然背後的原因並沒有這麼簡單,呂太公主要還是看中了劉邦的智慧和大格局,還有一個是呂太公請客的目的要結交認識沛縣的英雄豪傑,現在被劉邦攪了局,這要是沒解決好,怕要被沛縣的人當傻子,還有人會認為呂家很慫,這呂家的品牌沒樹立好,以後可不好在沛縣立足啊。
當然有人會說想立足為什麼不答應縣令,把呂稚嫁給縣令兒子,這個史書沒有交代,不過可以設想一下,呂太公和沛縣縣令是好友,為什麼要婉言謝絕縣令求親了,這當然是呂太公覺得不合適,呂稚在當時歲數是二十出頭,已經不小了,如果縣令的兒子是合適的人選,在搬來沛縣之前就已經談婚論嫁了,由此可以推想縣令的兒子人品或是身體有什麼缺陷,所以呂太公沒有選擇縣令兒子,這在呂稚的妹妹呂嬃嫁給樊噲也沒有嫁給縣令兒子也能推想一二。
還有呂稚兩姐妹的性格都不是溫婉形的,應該說也不大適合嫁入縣令府,按她們的脾氣要嫁給縣令府,不一定能搞好婆媳和夫妻關係,這關係沒弄好就會影響到兩家關係,呂太公就是因為要避仇家才跑到沛縣來,這要真和縣令關係搞砸了,那呂家在沛縣處境就困難了,在古代移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呂太公從單父縣搬到沛縣,還能讓沛縣縣令為他安排蕭何為他主持飯局,可見經濟實力應該不凡,或許呂太公不想讓女兒嫁給縣令兒子,也有想和縣令保持點距離,不能太仰人鼻息,最後被謀家產的結局。
再回頭看看劉邦的“賀錢萬”,史書記載劉邦這個人“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廷中吏無所不狎侮。”在他闖呂太公飯局的時候,蕭何說他:“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劉邦為什麼敢闖這個飯局,第一個自然是劉邦官職雖然不高,不過跟縣裡的人都很熟,經常跟他們嘻嘻哈哈開玩笑,劉邦這人又“好大言”,喜歡高談闊論,喜歡高層次的討論,估計以前就沒少跟縣裡高層幹部在一起喝酒聊天。
第二個是劉邦看破了蕭何所定的“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的規矩,呂太公是外地搬來的,辦這個飯局的目的是認識一下沛縣有頭有臉的人,這個千錢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按《雲夢睡虎地秦簡》記載,每天勞作只能得八錢,如果有公家盒飯吃的要扣掉二錢,換算一下就知道千錢可不是個小數目,蕭何定這個規矩主要是自己好安排,看到縣裡頭面人物可以往裡面請,讓他們倍有面子,呂太公初來乍到真要是想以此斂財,怕也是立不了足,劉邦正是看破了此中奧秘,反正坐在上座的都是沒出千錢的人,我就來個“賀錢萬”湊個熱鬧。
蕭何與呂太公一聽這個歷害了,蕭何一看是劉邦,趕緊跟呂太公解釋劉邦這個人好大言,不過呂太公仍然將劉邦請進來坐了上座,不請也不行,明眼人都知道劉邦是來砸場子的,呂太公看蕭何這個縣裡數一數二的人跟劉邦這麼熟,心裡自然會想這人不是一般人物,不能因為他而破壞了飯局,然後劉邦上座後跟那些出言擠兌他的人回懟,一點不好意思的樣子都沒有,這氣度也讓呂太公很佩服。
當然沛縣的人都知道劉邦就是吹牛,一分錢都沒有,這呂太公就這麼被劉邦忽悠了,不是傻就是慫,看來很好欺負啊,呂太公當然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看看劉邦氣度談吐很不凡,朋友還不少,人望也不錯,還沒有老婆,不能跟他為敵可以把他變成自己人,於是就弄了出飯後把劉邦留下將呂稚許配給劉邦的故事,這新聞絕對勁爆,劉邦雖然在沛縣官不大,人望絕對不小,呂太公高看本地豪傑,這讓呂家的知名度好感度上漲,呂太公這也算是化被動為主動,化解了場危機。
當然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劉邦後來造反成功登上了帝位,而史書記載呂太公會看相,也許呂太公是真的會看相還算的很準,這才有了把呂稚嫁給劉邦的做法,畢竟相面這種高技能本來就是很玄的事!
-
8 # 帝國烽火
呂太公將不到20的女兒嫁給已經人到中年的劉邦,這的確是一件令人非遺所以是事情,史書上面的記載認為這一切都是呂太公能面相的結果。
話說呂公因為逃避仇家追殺,被迫逃到沛縣,由於呂公和沛縣縣令的關係很好,所以他到達沛縣的時候大擺筵席,沛縣的大小官員也都參加了,但是當時想入堂內就需要禮金在一千金以上,劉邦當然沒有這個錢,但是吹牛說要獻上禮金一萬。呂公聽說之後,跑出來看覺得劉邦非常人,將劉邦作為重要嘉賓,並且將二女兒嫁給了劉邦。
劉邦吹牛,結果撿個大便宜,這一點劉邦估計也沒有想到。呂公第一次見到劉邦就認為劉邦能發達,這的確超乎想象,並且呂公的三女兒嫁給了樊噲,而樊噲當時只不過是一個殺狗的屠夫,呂公家又很有錢。呂公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劉邦和樊噲,就是賭他們倆能富貴,面相當然是一種非常好的解釋,那麼除去面相,還有什麼樣的解釋呢?
我覺得還有一種解釋就是呂公對天下形式的判斷,根據當時的 情況,他應該是預感天下的局勢將會大亂,而亂世中那些秦朝的官員將會第一個被亂民殺死,所以他不答應縣令的婚事。
相反在亂世中,劉邦、樊噲這種人更容易發跡。劉邦痞氣十足,就是一個混混老大,在叫“一萬金”的時候,有鬧事的可能,而呂公又是逃避仇家來到沛縣,所以他自然不會輕易得罪劉邦,而在吃飯的時候他應該道聽途說了很多關於劉邦的訊息,這些讓他覺得劉邦作為一個混混中的老大,在亂世中會更好發跡,所以將女兒嫁給了劉邦。他的二女兒嫁給樊噲,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樊噲這種人武力強,莽夫但是不莽幹,在亂世中也容易發跡。
當然相對兩種解釋,我更加相信呂公是因為面相覺得劉邦能大富大貴,所以將呂后嫁給了劉邦,因為占卜相術的確比我們想象中更加厲害。
-
9 # 文史局中局
說到呂雉和劉邦的結合,就不得不提到劉邦的老岳父呂太公。
呂太公本人是一個大富豪,因為躲避仇家,全家人都搬到了沛縣,原因是呂太公和縣長是好朋友,《史記-高祖本紀》中說:“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呂太公到沛縣後,沛縣的縣令曾經向呂太公提親,但是太公沒有答應,後來縣令宴請呂太公邀請了沛縣有頭有臉的人,這時候劉邦也來了,這個時候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居然喊了“賀萬錢”,這真是人“人有多大膽,就有多大臉”,呂公不顧蕭何等的勸說,將劉邦讓到上席,後來還把女兒嫁給了劉邦,這個過程大概就是這樣。
原因:
1、據《史記》記載,呂公會相面,看到劉邦的相貌就認為劉邦將來能幹大事。這個在現代人看來是無稽之談,但是我們來看劉邦相貌,據《史記·高祖本紀》說他“隆準而龍顏,美鬚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意思就是生的不凡,像是龍的樣子,而且傳說劉邦母親是因為睡著了,有龍盤在身上而懷孕,生下的劉邦。
按史記的說法是呂公透過相面發現劉邦不凡,才將自己的女兒嫁個劉邦。
2、但是我們進行分析當時的劉邦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流氓,而且在沛縣非常有名,可以說是地頭蛇也不為過。呂太公雖然有錢,卻是因為躲避仇家逃到沛縣,即便他和縣長是好朋友,但是可能縣長都不一定能夠保護的了他們一家。
呂太公不缺錢,找一個地頭蛇做女婿,應該是呂太公自保的思想決定的。
-
10 #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呂公寧可得罪縣長,非把女兒呂雉嫁給無賴劉邦,所以說呂公這個人很有意思,也值得研究學習一下這個老頭。因為呂公這個人確實眼光獨特,而且是相當銳利。
呂公和劉邦相識,一見如故。呂公是山東單父人,不知究竟何事與人結冤,為了擺脫糾纏 ,全家遷到了異鄉江蘇沛縣,因為和沛縣令關係甚厚,大家都高看他一眼,也願意巴結他。
呂公因為遷居之喜,大家都來祝賀,沛縣主薄蕭何是主持人,他宣佈:凡是一千元以下賀禮做堂下,凡是一萬元以上賀禮做上席。劉邦也是本縣一亭之長,沒有錢也來湊湊熱鬧,他到大廳上高喊一聲:賀禮一萬。
呂公聽到了馬上出來相迎,看到劉邦器宇軒昂,氣度非凡,心裡非常喜歡,拉著他的手到上席就坐。
蕭何就悄悄的對呂公說:劉邦這個人愛說大話,辦不成什麼事 。劉邦在上席毫不謙讓,喜笑恕罵,盡情喝酒,宴會完畢,呂公讓劉邦留下,鄭重的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是給人看相的,經我相面的有無數人,沒有人能比上你的面相,希望你好好珍愛。我有一個女兒給你做灑掃房屋的妻妾。
劉邦走了後,呂媼對呂公一頓臭罵:你是希望你這個女兒出人頭地,把她嫁給貴人,沛縣令和你關係好,娶你女兒你不同意,今天你隨隨便便就把女兒嫁給了劉邦這小子。呂公說到:這不是你們婦人所能懂得的。
呂公是一個有智慧的老頭。呂公的祖宗和血緣關係都很高貴,興周八百年,建立齊國的姜子牙一姜尚的後裔,延續到他這一代已經淪為平民,然而,僅有十年多的時間,呂公封為臨泗侯,兩個兒子呂澤、呂釋分別賜為周呂侯和建成侯,大女兒呂雉是大漢朝皇后 ,小女兒王候的身份,又不到十年時間,劉邦駕崩後,呂公成了呂宣王,呂姓家族更是權傾朝野,位極人高。這就是呂公曆害之處,看準了劉邦一個人,全家雞犬升天。
呂公雖是一名很普通的人,但他是一個有智慧的人,而且有大智慧的人,有大局意識,眼光獨特而老道,他憑著自己超人的智慧,堅忍的精神,進行一次長期的風險投資,他和他的家族贏得了全面的勝利。
呂公職業是看相,年輕時走南闖北社會閱歷豐富,善於識人。呂公年輕時候給人看相,可以說是行走江湖,閱人無數。他相過的人應該是無數人了,各色各樣的人都接觸過,什麼人幹什麼事,什麼人說什麼話,基本上有一個全面的認知,社會經驗相當豐富,知人識人。
劉邦剛進他家門,他就視劉邦為知己。他見劉邦長相和氣質與眾人有異樣,他憑著自己多年職業習慣和經驗,立刻判斷出此人不富即貴,就開始有意拉擾劉邦,讓劉邦成為自己的人。在宴會上他顯然費了很多心力,透過劉邦的言行、舉行、神態,進一步進行考徵,這個劉邦必定是貴人,他也認為自己的女兒呂雉也是貴人,於是讓女兒嫁給劉邦。
呂公為什麼看出劉邦的與眾不同,對他高看一眼,而大部分人把劉邦看作無賴,沒有出息的人,這就是呂公曆害之處,他有看相術,善於識人。
呂公此人很堅決,自己決定的事,不管別人怎說,堅持自己的觀點。呂公對劉邦的到來禮遇有加,關懷備至,蕭何在背後搗亂了,說劉邦愛說大話,愛喝酒愛吹牛,辦不成大事的。對於蕭何這番評價,呂公沒有理睬,私下認為:蕭何你瞭解劉邦,或許你說的話也沒有錯,但我看的人也不會有錯,劉邦和你們這些人是不同的。呂公不被別人的言行所左右,堅持自己的看法,果斷而堅決。
宴會結束後,呂公的老婆大發脾氣,怒罵呂公,呂公處之泰然,平靜的回擊了一句:這不是你們婦道人家所懂得的。說的這句話很神秘,耐人尋味,在大家把劉邦看成無賴的時候,呂布看成劉邦是大富大貴之人,這才是真正的區別。
這還真不是女人所懂得的事,呂公的預言不到十年左右,劉邦成了漢王,再過三四年,劉邦君臨天下,自已從一個平民到王侯,就憑自己看中了劉邦,就成為人生贏家,呂公的成功在於堅持自已的意見,堅定的執行自己的計劃,這是成功的首要條件。
呂公這個人很有本事,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寥寥數語就能把你擺平呂公這個人很本事,而且絕對不簡單,他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控制這個地方的主要人員,他到沛縣和縣令是鐵哥們,其他人相繼就會容易擺平。他還有更大的野心,就用一個女兒就控制住劉邦,劉邦得天下,他也可以自豪說:劉邦是我乘龍快婿,這天下也是屬於我的。
呂公因為在本地得罪人,全家舉遷到沛縣,他和沛縣令關係很好,而且剛去這個地方,人生地疏,只好住在縣令家裡。縣令相中了他的女兒想納為妻妾,然而,意想不到是,呂公拒絕了他。
實事求是講,別人高攀還攀不上,這等美事呂公竟然不同意,他似乎也不佔理,你剛到這個地方,縣令幫你很多忙吧,你繼續在這裡住,還需要他幫忙吧,但是呂公就是拒絕了,巧妙而委婉的拒絕了,沛縣也沒有生氣,兩人還是朋友,這就是呂公的高超之處,善於處理問題和人際關係。
劉邦當時的處境並不好,但呂公看出他是有前途的人,僅僅一面之交,他對劉邦就很尊敬,對他充滿愛惜,希望劉邦好好珍愛自己,語重心長,勸他努力工作,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呂公這樣做既加深了與劉邦的關係,提高了劉邦的身份,讓劉邦心悅誠服,心情舒暢,激勵著他奮力而為。十年過後,劉邦就發生了巨大變化,你說呂公這個人有沒有本事呢?
呂公確實有高人之處,他看好劉邦這個人沒有錯。劉邦的長相確實與眾不同,雖是一個農民出身,但是儀表堂堂,前額高高的隆起,鬢角和鬍鬚都很漂亮,算是一個美男子,而且他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
劉邦的氣質也不凡,給人一種器宇軒昂的感覺,他雖然喜好吃喝玩樂,遊手好閒,但他寬厚仁愛,胸懷坦蕩,樂與施人,他身上有大氣,傲氣、痞氣。這三種氣混雜在一起,認人很難分辨是非,但你看到他的痞氣,他就是一個無賴,你看到他的大氣,他就是一個優秀的人,這種人一旦抓住機遇,就會有驚人的表現。
呂公看中是劉邦的大氣。在以後的實踐證明,就是劉邦的大氣征服了天下英雄,征服了天下。
呂公一個平凡的老頭,一個不甘於寂寞的老頭,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堅忍,憑著自己的本事和高超的識人之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他才是大漢朝最大的贏家,呂公讓人敬佩不已,讓人歎服不已。
-
11 # 小鼠報道
只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呂太公處於三個方面考慮選擇了劉邦。
呂雉能和劉邦結合,在當時來看是劉邦高攀,太公有些老糊塗了,而到最後卻都稱讚呂太公眼光獨到,而實際上是太公卻是是有目的的,卻不是看出劉邦未來可以為帝王。
避禍首先我們要知道呂太公一家不是本來就在沛縣的,而是為了避禍不得不遷徙過來的。
本來就是為了躲避仇人才來到這沛縣,自然不會做出特別引人注目的事了。
而在這沛縣,最受注目的就是縣長,若是與他結親,必然鬧得人所眾知,鬧得沸沸揚揚,到時候訊息難免會被擴散開。
這就是讓人知道他遷徙到了這裡,豈不是又要引仇家過來。
所以在這個時期,跟誰結親都行,但是就是不能跟縣長結親。
關係呂太公別的地方不遷徙,偏偏來到沛縣,那是有原因的。
當時的沛縣縣長與呂太公交好,兩人是朋友,那麼相對來說,呂雉就是小輩,縣長就是長輩。
兩人這種關係下,又豈能結親。
而且作為縣長也絕不會想著在這個時期和呂太公結親,畢竟容易受到牽連。
而劉邦不同,他和呂太公沒有任何關係,不會是為了算計他前來。
畢竟如果劉邦對呂家要是有什麼想法了,他也不會用作假來騙吃騙喝。
他的表現讓呂太公確信,他和其他來討好他的人不同,劉邦此來還就是來騙吃騙喝,對呂家沒有任何妄想。
這關係就清清白白了。
選擇選擇劉邦,正是對於劉邦性格身份的多方面考慮。
呂家因為新搬來這裡,沒有任何根基,那在外人看來就是一塊肥肉,如果被用心險惡的人趁機侵佔,那就是災難。
所以在選擇女婿上,既要選擇哪種有著一定地位的人,又不能選有著實力基礎的人。
劉邦作為一縣之中的小小亭長,有身份但是沒實力,女兒嫁給他受不了苦,又不會怕他藉機對呂家出手。
而劉邦這種混不吝的流氓性格,在外人眼中就是流氓,可是呂太公卻覺得率真,畢竟真小人遠比偽君子好的多。
所以透過這三個方面的考慮,呂太公才選擇了劉邦這個小人物,而非縣長這樣的一縣之尊。
-
12 # 紅金01
①呂公與縣令相熟,搬來沛縣避難之前,對沛縣有影響力的知名人物一定會預先了解的。如果呂公對劉邦內幕早有耳聞,並不奇怪,相面之說只是託辭。
②呂公一開始也許並未放在心上,但是呂公宴請沛縣頭面人物時,劉邦出場未免太強勢了,不送禮偏要冒認賀錢一萬,泰然自若坐到內堂上位,偏偏蕭何還幫他向呂公解話圓場,以免呂公冒失之下尷尬。更為奇怪的是,直到宴席結束,人們似乎都覺得劉邦上位是理所當然的,竟然沒有人落劉邦的面子。
如果這樣呂公還看不出一點名堂,說不定呂家不久又要再次搬家了。
附註:劉邦起兵時,身份只是一個山寨頭目,但是僅憑一封箭書射入沛縣城內,城內民眾就殺了縣令,開門迎接劉邦。可想而知,這劉邦在沛縣得有多高的民望,得有多強的勢力。
-
13 # 河東來
實際上要“迎娶”劉邦的真實人物是呂雉,她的父親呂太公只是背了一個名。
因為不是呂雉嫁給劉邦,而是劉邦入贅呂家,是劉邦“嫁”給呂雉。
為什麼呂雉執意要與劉邦建立婚姻關係?
因為呂雉是道家貴族,她的目的是“逐鹿中原”,由於與道家貴族傾訴要造反受到拒絕,所以到沛縣避難,現在的影視劇把這個傾訴物件猜測為項羽,這個觀點卻不一定對,因為項羽也是堅定的“逐鹿中原”的造反者。
而劉邦是儒家平民,而且屬於小人儒家,連正規名字也沒有,呂雉最初與其聯姻,不排除有立一個傀儡的心態,結果劉邦是一代人傑,馬上脫穎而出。
所以漢王朝開國君主實際上有兩個:明皇帝劉邦、暗皇帝呂雉。
在道家史官司馬遷的《史記》中,明確採納的是這一觀點,把他們都列入帝王本紀,但後來的儒家史官則對此選擇性失明,以“夫為妻綱”的原則將漢王朝的建立全部歸在了劉邦的名下。
項羽鴻門宴為什麼不殺劉邦?
是因為他知道有暗皇帝呂雉的存在,現在沒有給他“一鍋端”的機會。
劉邦的平民班子成員主力是蕭何,呂雉的貴族班子成員主力是張良,而韓信則是破落貴族投降儒家平民的代表,屬於“騎牆派”。
政治人物的婚姻多半如此,都是犧牲個人成就種族發展,所以呂雉的真正紅顏知己應該就是審食其,他應該屬於呂雉的“妾”,可能是漢惠帝及魯元公主的真正父親,卻只能在“地下”半公開的存在。
所以劉邦與呂雉的所謂婚姻,更多的是政治層面的聯盟,卻缺少婚姻的實質。
劉邦為什麼天下初定就準備廢除漢惠帝這個太子,一遇與匈奴的硬仗就張羅以魯元公主進行“和親”,也就成為了可以理解的事情。
回覆列表
按照史料記載,當時呂雉嫁給劉邦的確算是下嫁了。出身世家的小姐,嫁給我當時已經不太年輕的小亭長,而且劉邦當時還帶著一個孩子。那呂太公為什麼會看上劉邦呢,除了劉邦的主角光環以及成為皇帝后,世人對他的溢美之外,我認為還有以下原因:
1、劉邦和呂雉結婚的時候正好是秦始皇末期或者是二世初期,當時天下大興土木,很多男性都被徵徭役,導致男女比例失調,而適齡的男性相對就更少了。所以作為大齡剩女的呂雉沒有更好的選擇。
2、劉邦確實有些氣度,年輕時因為崇拜信陵君而前去拜訪,但信陵君已死,於是和信陵君的門課張耳成為知己,相對於一般人劉邦確實氣度不凡。
3、劉邦在當地雖然只是小小亭長,但是在沛縣也比較有名氣,尤其是在縣中供職的蕭何等人對劉邦比較推崇。
4、劉邦確實胸有大志,有一次看到秦始皇的出巡車隊,劉邦嘆道“大丈夫就當如此啊”。很可能劉邦言談舉止中流露出的凌雲壯志,被呂太公所看中。
最後一點估計只能歸結為命運使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