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想有限公si
-
2 # 刀筆傳神
司馬懿在歷史上是一位老謀深算,超級能忍的政治家,軍事家。被稱為“冢虎”,和諸葛亮,龐統,姜維齊名。
在歷史上評價一個人不能簡單說誰是奸詐小人,得綜合評價,才能得出客觀的,公正的結果。
-
3 # 永昭康瑤
司馬懿也是一個有雄才巨略的人,他靠一步步的打拼才位居高位,它奪取魏的政權也是水倒渠成之勢,前朝權臣逼迫弱主讓位的事多了去了。這也不算奸詐,苟且之人。
-
4 # 農村孫哥
司馬懿是什麼樣的人,反曹,究竟該不該唾棄?
說起三國演義,我們不得不提到諸葛亮,提到諸葛亮,我們就得提到司馬懿,今天我們就細細說說司馬懿這個人,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能輔佐四代魏帝,他和諸葛亮之間的恩怨。司馬懿的出身並不是什麼大家族,但是他打小就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兒,年少的時候就胸懷大志,司馬懿為人謹小慎微,做事比較沉穩,在他中年時期深得曹操喜歡,曹操多次向他表達他對他的信任,所以司馬懿就任曹操的丞相,就此開始了為魏國效力的職業生涯,司馬懿在歷史上的評價並不是很好,後人常常說起他都是說他奸詐,小人,等等詞彙,可真實的他究竟是怎麼樣呢,我們來看歷史記載的那些往事。在司馬懿的任職期間,他最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和諸葛亮之間鬥智鬥勇的歷史戰事記錄了,其尤為著名的就是第一站新城之戰。早在太和元年的時候,魏帝派遣司馬懿和諸多大臣駐紮營地,逮捕了但是蜀國大將領孟達,但是魏帝對待孟達很好,孟達也對魏國非常坦誠,但是司馬懿卻不相信覺得有詐。但魏地並不信任他,命令孟達駐守當時的新城。曹丕死了後,孟達在魏國失去基本的信任,當時諸葛亮看中世紀聯絡了他,讓他背地裡投靠蜀國。諸葛亮也怕事情有變,因此聯絡過後,怕孟達反悔因此瞭解到魏興太守與這個孟將軍有過節,便派人到這個地方故意放出訊息。孟達一聽這個事情已經敗露因此決定馬上發動戰爭。這個魏國的太守知道後,就告訴了司馬懿,司馬懿聽到後怕這個孟達有其他的心思,馬上寫信給孟達,收到信的孟達啊真是高興,所以也開始不想起兵了,這個時候 司馬懿則前往營地見到了孟將軍和蜀國的約定。司馬懿就大怒道:“孟達這個人啊他是沒有信義的,現在他還在猶豫,應該趁著這個時候馬上解決這件事情。”司馬懿就自己帶著百萬大軍去捉拿孟達。蜀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孟達,派兵解救他,但是被司馬懿識破了在多個地方阻礙,攔截住了他。而在計劃之前諸葛亮曾對孟達說,你務必要小心謹慎。
但是他寫信給諸葛亮說:“我都已經準備好了,我來回好幾天,應該沒問題,計劃很周全而且司馬懿一定會派遣其他人來追捕我,所以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可是萬萬沒想到司馬懿能自己帶兵,並沒有上報上邊兒,打了個他一個沒有防備,孟達馬上就給諸葛亮又給出訊息。
特別驚奇說:我起兵的事情,已經萬無一失,司馬懿卻比我還快,已經圍堵我了,這個上庸成四面環山有水。孟達將周圍用木材固定住。可是司馬懿一點也不懼怕,直接摧毀阻礙,渡江直達這個城門口。在同年的僅僅用了十八個月就將孟達的其他將領所逮捕。司馬懿也同時率領士兵,親自抓了孟達,同時抓到了俘虜數萬人。司馬懿成功後返回京都,治理這個新城,讓百姓們沒有因為戰事而受影響。
上邊的故事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的第一戰,在歷史上不僅僅是隻有軍事方面二人有瓜葛,在歷史上記載,說諸葛亮的死啊,是被司馬懿氣死的,這兩個人在後期也是在技能上是分不清誰厲害誰不厲害的,均有弊端和優點,但是由於諸葛亮為人衷心,一直記得他對劉備的承諾,要助力這個蜀國成才,所以,比較勞心,可是司馬懿卻不同,司馬懿尤為注重養生,他的書童據說是養生的第一創始人,司馬懿活到90幾歲才去世。可見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在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在軍事上確實沒有對手了,歷史對二位的講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為的感嘆,智者之間的較量最後只能靠誰長命來決斷了,雖然諸葛亮要比司馬懿大很多,但是諸葛亮衷心和勞心才是加快了他衰老的最大原因吧。
司馬懿一生,頗為幸福,有白頭的恩愛夫人,也有知書達理的紅顏知己做妾室,兒女雙全,也頗為才華,雖然司馬懿反曹遭到世人的唾棄,但是沒辦法,國家君主不給力,只能自己上了,國家不能亂,百姓得生活,所以說司馬懿起兵也不是什麼大過錯啊,雖然不值得提倡,但是具體情形,具體分析吧,我們就看待歷史,客觀一點就可以了。
-
5 # 軒窗獨酌
首先,評價一位歷史人物要全面的評價,縱觀其一生來評價。所以,我不認為司馬懿是一個奸詐小人。司馬懿的家族是世家大族,河內司馬家,父親司馬防是京兆尹,相當於北京市委書記,司馬懿有八個兄弟,當時稱之為司馬八達,最為出名的是長兄司馬朗和三弟司馬孚。司馬懿的一生經歷了漢室的滅亡,從曹操,曹丕,曹叡,曹芳。最後身居輔政大臣。在輔政期間和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然而曹爽是一個笨牛
-
6 # 江河湖海洋
我覺得司馬懿是個智者,是個軍事家,戰略家。三馬同食一槽“曹”,說得就是司馬家族的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三父子奪取曹氏父子天下的典故。而主謀領頭人就是司馬懿。這也說明司馬懿的厲害,老辣,是個陰謀家,戰略家。
-
7 # 星靈遊戲解說
司馬懿並不能用奸詐小人來稱呼,可以說是老謀深算,城府極深。就像諸葛亮的空城計,並不是司馬懿不知道而是司馬懿故意裝作不知道,因為他要防的是曹操,同樣的曹操,最防一個人就是司馬懿。司馬懿的智慧不是諸葛亮能比。
-
8 # 顧空城
司馬懿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絕不是一個奸詐小人。奸詐小人是奸偽狡猾,做事詭詐且心術不正,縱觀司馬懿戎馬一身七十載,輔佐曹家四代人,不僅軍事才華卓絕,對曹操、曹丕也是忠心可嘉。至於後來篡魏,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奇策善謀,能征善戰。很多人對司馬懿的瞭解僅限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諸葛亮“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高聲昂曲”,司馬懿疑心諸葛亮城中布有陷阱,遂引兵而去。不管這個故事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司馬懿落下了個不太好的名聲。後來有人分析,司馬懿之所以不進城,是覺得一旦殺了諸葛亮,自己也會面臨“兔死狗烹”的境地,於是乾脆引兵而去,這更可以證明司馬懿老謀深算。看司馬懿的履歷,公元226年輔政平亂,擊退孫權進攻;227年,擒斬叛將孟達;234年,諸葛亮出祁山,司馬懿避而不戰,諸葛亮病逝;237年,公孫淵叛魏立燕,司馬懿率軍平定遼東。一生戰功顯赫,為曹魏立下赫赫戰功。
2、忠於曹魏,四朝元老。從曹操到曹丕、曹叡、曹芳,司馬懿輔佐了曹家四代人。曹操對司馬懿不太信任,認為他有“狼顧之相”,但曹丕對司馬懿相當信任,百般維護,也使得司馬懿可以安心輔佐。如果司馬懿真的想叛變,在曹操死後或者曹丕死後就可以動手,何必等到七十高齡才鋌而走險。曹丕兩次伐吳,都命司馬懿,鎮守後方。這絕對是叛亂的大好時機,可是司馬懿卻盡心做好後勤工作;曹丕死後,司馬懿又南面抗蜀,當時兵權在握,也可以叛變,包括後來平定公孫淵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司馬懿絕對沒有主動叛魏的想法。
3、逼不得已,高平陵變。魏明帝曹叡死後,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曹爽拼命排擠、打壓司馬懿,封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太傅。曹爽讓自己弟弟曹羲掌管宮內禁軍,獨攬朝政,任人唯親,引起了朝中許多人的不滿,但是朝中軍權和政權都在曹爽之手,當時也無人敢言。司馬懿也被曹爽徹底壓制,而這一壓制就是十年。曹爽甚至好幾次想殺了司馬懿,此時,真正顯示了司馬懿的大智慧,他韜光養晦,裝作養病在家,暗中聯合發對曹爽的勢力。249年曹爽兄弟陪同少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司馬懿趁機起兵政變,控制京都洛陽,擒殺曹爽,史稱“高平陵事變”。至此,曹魏的權力完全落入司馬氏手中。由此可見,司馬懿篡位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綜上所述,司馬懿絕不是一個奸詐之人,而是一個忠心之人,這種忠又不是愚忠,束手待斃不是他的作風,堪稱歷史上絕頂聰明之人。
-
9 # 每天五分鐘讀歷史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城府極深、手段老辣、能屈能伸、思維縝密
-
10 # 林寒22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11 # Apollio阿波羅
說到司馬懿,他也是一個狠角色,他的隱忍和狠毒也是非常人能及的。
司馬懿可謂是一個非常善用權謀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最合適的實際,去做最合適的事情,因為他的這份審時度勢,不久自己就擁有了一定屬於自己的軍事實力。
image.png
但是聰明人的這份能力也是會被別人嫉妒提防的,於是一項關係要好的曹爽就剝奪了司馬懿的干政的權利,可是司馬懿是不會讓他人去剝奪自己的權利的,於是和曹爽的爭鬥就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曹爽本身就沒有司馬懿聰明,更沒有他善於權謀,所以,一旦司馬懿給他設計了一個圈套,那他也必定是會入圈套的。
image.png
司馬懿深知曹爽在朝廷裡面沒有什麼威信,於是司馬懿就聯絡了幾個朝中的老人,元老級的人物去和曹爽交涉,告知司馬懿寧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不會不要兵權的,曹爽雖然不太信任司馬懿,但是對於老臣還是非常的信任的,於時便答應了司馬懿給了他兵權,可誰知,司馬懿變臉比翻書還快,在得到兵權後,就下令將曹爽殺了。
image.png
這一事件後,眾人就發現司馬懿是如此的心狠手辣、真正做到了翻臉比翻書還快,可是這樣的事情,很多文人雅士都不去和司馬懿交往。
但是這樣的情況其實都是在司馬懿預料之內的,換句話說,這對於司馬懿來說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因為只要兵權在手,他就什麼都不在乎了。
其實這樣的一種生活態度也是極其可怕的,因為這是善於隱忍的狠毒之人才會有的。
古人云:得民心者的天下。司馬懿過於運用權謀,並不無實際的做一些讓老百姓獲益的事情,於是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具有爭議的一生。
後來他努力爭取的一切都被匈奴的軍隊給摧毀侵佔了。他的後人想要去重新奪回曾經的政權,可是卻沒有成功。而這次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將自己的家族走向帶向了毀滅,司馬家的所有人全部誅殺。
這麼看來,司馬家族從開始建立的風光到走向毀滅,真是一部大片,聰明是相當聰明的,但是有時候太過了,就是整個家族走向末路的開始。如果可以學會適度,一切都不那麼的很絕的話,也許還是會有一線生機的。可以說司馬家族是中國漢人的恥辱,沒有司馬家族的混亂不堪,就沒有五胡亂華,以致漢人差點滅族!
-
12 # 原來陽光會生鏽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懿博聞強識,為人隱忍。司馬家乃河內大族,兄弟八人,人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排行老二。司馬懿多智,被曹操知道後,命其輔佐曹丕。在司馬懿的輔佐下,曹丕最終成功上位,並最終稱帝。在曹丕在位的七年,司馬懿配合尚書令陳群,施行新政,正因為此新政為魏國招攬了大量士子,諸去鄧艾等人在魏國統一過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也還是因為這新政,使得士族大興,曹魏宗親被大大的削弱,為以後司馬家反魏埋下伏筆。
在魏文帝曹丕去世後,司馬懿、曹真,曹休,陳群四人被認命為輔臣,輔佐魏明帝曹叡,在曹叡在位的十幾年期間司馬懿數次抵擋了諸葛亮的北伐,期間他與諸葛亮也是棋逢對手惺惺相惜。司馬懿也配合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的好戲。
曹叡去世時,認命了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司馬懿遭到曹爽的排擠,被安了個太傅的虛職。司馬懿整日在家,讓曹爽麻痺,最終趁曹爽帶領皇帝曹芳和百官前去高平陵祭祖之時,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控制了曹魏政權。為以後晉朝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司馬懿一生浮沉,歷經四代魏主,熬到最後奪得天下,可以說司馬懿才是真的大智慧。
-
13 # 小灰灰聊足球
狼視鷹顧之相,形容司馬懿,但狼為了生存必須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技巧…你可以說狼狡詐,但是你不能說狼的狡詐是天生的,狼的狡詐也是後天習來的。司馬懿如果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奸詐就沒有辦法生存。曹操想用他,但是又要防著他,司馬懿想施展才華,但又不能太過於展露自己,就得有極高的城府,這種城府在他人眼裡就是奸詐…所以成大事者不需要在意他人的評價
-
14 # 傳奇歷史觀
歷史上司馬懿在民間的普遍認知就是奸詐小人,在京劇中司馬懿是個大白臉,白臉象徵個“奸詐”、“多疑”。然而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公平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就不能把他臉譜化了,司馬懿固然有他奸詐多疑的一面,不過他也有他超出常人的地方。我認為司馬懿有這麼幾個特點:
聰慧過人,冷靜沉著,善於用兵,有雄才大略,心機深重,隱忍不發司馬懿出生於大士族家庭,從小就展現了過人的智謀和雄才大略,所以崔琰對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司馬懿善於用兵,尤其善於根據戰場情況和敵人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決定。
平定孟達叛亂,兵貴神速,果斷迅猛
孟達不顧諸葛亮的告誡,他認為司馬懿駐軍的地方離上庸城距離遙遠,再加上要請示曹叡,來來去去要一個多月,而且到上庸的山路險峻,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修固城池和做好防禦準備。結果讓他沒有想到的是8天之後他就看到了司馬懿兵臨城下,這時的孟達還沒有反應過來,城裡的其他將領更是嚇破了膽,怎麼可能取勝。孟達自作聰明,用常人的思維去揣摩司馬懿的心思。司馬懿根據孟達輕狂的性格和上庸複雜的地理環境,做出了必須快馬加鞭趕在孟達做好準備和諸葛亮派出援軍之前達到上庸的決定。
對陣孔明,沉著冷靜,不求虛名
當對陣諸葛亮時,司馬懿就做成了完全不同的決策。諸葛亮為人十分謹慎,用兵雖然沒有奇謀,循規蹈矩,但是軍隊紀律嚴密,士氣很高。諸葛亮這樣的敵人絕對不是孟達之流可以比的,而諸葛亮北伐中原最大的弱點就是糧草,蜀道艱難,給運糧造成很大的困難,而且蜀國國力也不足以支撐長年累月的消耗。諸葛亮遠道而來,希望的是早點決戰,因為他是有備而來,來就是為了打仗。而司馬懿偏偏不跟他打仗,就是要消耗他的糧草,讓他心慌,讓他沒法呆下去。即便是送我個女人的衣服,我依然可以忍受。
心機深重,隱忍不發
縱觀整個三國,心機最重的莫過於司馬懿了。可以稍微跟他比一下的可能就是賈詡,還有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司馬懿這個老狐狸為了不去給曹操做官在家裡裝病,曹操多次派人去徵召他都不來,結果曹操就說:如果再裝逼就把他抓起來。高平陵之變前,司馬懿為了迷惑曹爽兄弟更是在家裡演的一手好戲,當李勝替曹爽前去打探他的情況時,他在床上裝病重,讓下人給自己喂粥,粥散的衣服上到處都是,還裝作耳朵聾了,腦子也糊塗了,前言不搭後語,總之完美的演繹了一個朝不保夕的老人的樣子。
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司馬懿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他對自己的部下說的那句:“且止,忍不可忍!”一個人如果能“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人能是他的對手。而司馬懿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能力已經超出常人,又能隱忍別人不能忍的事情。
-
15 # 洛門東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他的後輩如何評價老祖宗的。
東晉第二任皇帝晉明帝司馬紹詢問王導自己的祖輩是如何取得天下的,王導言及司馬氏創業始末,聽完之後晉明帝把臉蒙在被子裡,痛哭的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的長遠?”意思是果真像你說的那樣,晉朝國運怎麼會延續久遠呢。司馬懿父子的所作所為讓後輩都有些許蒙羞,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司馬氏一家更是成為奸忍狡詐的代名詞。
小時候看三國,從來沒喜歡過司馬懿,認為他是個奸臣敗類,諸葛亮沒能燒死他,我還大喊是老天瞎了眼。後來才知道,如果司馬懿沒有使用卑鄙手段,司馬紹連當皇帝的資格都沒有,更不用掩面做作了。和這些懦弱的子孫後代相比,司馬懿強的可不僅是一星半點了。
司馬懿的功《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司馬懿有“狼顧相”,又曹操夜夢“三馬同槽”,故意誇大曹家和司馬懿的對立關係,以使篡魏建晉顯得合乎時宜。事實上司馬懿的前半輩子,是實實在在的為曹魏做出了貢獻。
司馬懿在曹叡朝諸將凋零的局面下西拒諸葛、北伐公孫,使曹魏得以繼續維持著對吳蜀兩國的戰略優勢。出將入相,司馬懿深謀遠慮,向曹操提出過兩條建議:征討張魯勸說曹操趁勢南下益州;關羽破于禁,力阻曹操遷都並提出聯吳背刺關羽。兩條建議在當時都可以算得上奇謀善策,司馬懿也因此得到曹操的青睞,將其留給世子曹丕。另外司馬懿慧眼識人,提拔的王基、鄧艾、州泰等寒門士人均有作為,裴秀、王沈等人更是成了西晉開國元勳。上邽的屯田、淮南的水利都是在司馬懿的主持下實施的,為後來的三國歸晉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司馬懿的文治武功都可堪稱一流,正如李世民對其的評價:“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司馬懿的過說起司馬懿的黑化開始,是在曹爽逼迫之後。兩人同受魏明帝託孤,曹爽卻為了獨攬大權處處打壓司馬懿,司馬懿以退為進,暗地裡積蓄力量,爭取支援。至遲在稱病不朝前,司馬懿就有了奪權的想法。跟隨曹家四代人,司馬懿學會了曹家人篡奪東漢政權的做法,也想著演示一番。於是就有了高平陵之變中不顧誓言,背棄蔣濟,費勁心思的要置曹爽於死地。司馬懿給出的政變理由是曹爽敗壞國紀,處處壓迫,這些只不過是說辭而已,司馬懿的野心作祟才是本質。政變後,立家廟於洛陽、曹芳親自登門請問國事,司馬懿憑藉一己之力將皇權踩在腳下;佈局關中、淮南,不顧年老體衰親自討伐王凌,更是將威勢從中央延展到地方,讓曹魏籠罩在司馬氏的陰雲之下。走到這個地步,司馬懿之心昭然若揭。不過改朝換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司馬懿已是七十多歲的高齡,未必能等到,而曹操寧為周文王的做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鑑經驗,司馬懿為兒子們做好了鋪墊。
為了達到目的,司馬懿無所不用其極。對付曹爽、王凌,先赦免後誅殺,翻臉不認人,毫無信義可言;將反對他的人皆夷三族,有人說司馬懿是在斬草除根,其實更多的是用來立威,宣告天下誰說了算,太多無辜的生命因此消逝。用這種矇騙、嗜殺的手段來爭取個人利益,放在當下來說價值觀絕對有問題,但在歷史長河中,這種事情確實是數不勝數。西晉末年期間的奴隸皇帝石勒曾對群臣說過,自己絕不會學司馬懿父子做欺負孤兒寡母的醜事。作為在真刀真槍拼出來的帝王,石勒絕對有資格說這番話,不過在石勒死後,侄子石虎卻以司馬懿一家為榜樣殺盡石勒子孫奪取皇位。假使當年石勒有機會面對孤兒寡母,恐怕也會走司馬懿的老路,在爭權奪利的環境中這是必然選擇,也是能夠把握住機會的實力體現。在權利面前,道義沒有任何地位,古今中外皆準。
司馬懿的是與非面對歷史舊事,作為後人的我們完全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評價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而且有充足的理由來鄙視司馬懿的為人,他狡詐殘忍,平定遼東後屠盡襄平城內十五歲以上男子,對付政敵都是夷族牽扯無辜,“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是對司馬懿的真實寫照。從其對於妻子的態度,或許更能說明司馬懿的品行。《晉書》記載,司馬懿有次生病,妻子張春華前去探視,司馬懿氣急敗壞說了一句“老物可憎”打發了出去。張春華心痛的欲絕食自殺,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心疼母親同樣絕食。司馬懿見狀趕緊道歉,事後卻說“老東西死就死了,可惜我兩個好兒子”,沒有半點悔過。司馬懿可能忘了,當年為躲避曹操徵辟裝病在家,不料在下雨收書時被婢女看到,年僅十三四歲的張春華可是手刃婢女,來保全司馬懿的秘密。司馬懿不顧舊情,如此對待結髮之妻,連兒子都看不下去,對這樣的人還能說什麼呢。
事實上歷代對於司馬懿的評價,始終都要牽扯出他那些子孫後代幹出的蠢事。司馬昭公然弒帝成為歷史第一人;西晉弱智皇帝晉惠帝在位時“八王之亂”,致使匈奴、氐、羯、羌、鮮卑“五胡亂華”,讓中國陷入近四百年的戰亂紛爭,人口極度銳減。而司馬睿南渡延續晉祚,同世家大族共享天下,強臣當家,皇權衰弱,內部紛爭不斷,數次北伐無疾而終,意在偏安一隅。身為肇始者的司馬懿不得不背下這口黑鍋,以至後來劉裕殺盡司馬氏都被世人看作是再為祖上還債,司馬懿委屈卻是無可奈何。
歲月悠悠,寥寥篇幅無法拼湊出司馬懿七十二年的人生時光,自然也無法刻畫出活了七十二歲的司馬懿的整體形象。說實在的,沒有經歷過,是無法真正瞭解某個人,某件事的。我們看著史書,從主觀或者客觀的角度對司馬懿進行這樣或者那樣的評說,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司馬懿依舊長眠於地下,無關緊要。
-
16 # 萌娘影視
史書評價
《晉書·宣帝紀》:“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三國志》: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又以齊王聰明,無有穢德,乃心勤盡忠以輔上,天下賴之。
歷代評價
諸葛亮:計吳朝必無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煩詭誑如此。
費禕:若懿以爽奢僣,廢之刑之可也,滅其尺口,被以不義,絕子丹血食,及何晏子魏之親甥,亦與同戮,為僣濫不當矣。
夏侯霸:彼自吻家,非人臣也。
李世民為《晉書·宣帝紀》作史論:“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稜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文帝之世,輔翼權重,許昌同蕭何之委,崇華甚霍光之寄。當謂竭誠盡節,伊傅可齊。及魏明帝將終,棟樑是屬,受遺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託,曾無殉生之報。天子在外,內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誅戮,貞臣之體,寧若此乎!盡善之方,以斯為惑。夫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故知貪於近者則遺遠,溺於利者則傷名;若不損己以益人,則當禍人而福己。順理而舉易為力,背時而動難為功。況以未成之晉基,逼有餘之魏祚?雖複道格區宇,德被蒼生,而天未啟時,寶位猶阻,非可以智競,不可以力爭,雖則慶流後昆,而身終於北面矣。”
晉明帝時,王導侍坐,晉明帝問起晉前世得天下的具體情形,王導敘述了司馬懿的業績和手段,又說起司馬昭在高貴鄉公時的所作所為,晉明帝大慚,把臉埋覆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何去非對司馬懿的忍耐、氣度和用兵能力,都給予分析,不與諸葛亮正面對戰並非膽怯,而是高明的耗敵軍之策:“仲達提秦、雍之勁卒,以不應而老其師者,豈徒然哉!將求全於一勝也。然而,孔明既死,蜀師引還,而仲達不窮追之者,蓋不虞孔明之死,其士尚飽,而軍未有變,蜀道阻而易伏,疑其偽退以誘我也。向使孔明之不死,而弊於相持,則仲達之志得矣。或者謂仲達之權詭,不足以當孔明之節制,此腐儒守經之談,不足為曉機者道也”。評其“制其兵,出奇應變,奄忽若神,無往不殄,雖曹公有所不逮焉”。詳見《何博士備論·司馬仲達論》
崔琰: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
楊俊:此非常之人也。
曹操: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植:魁傑雄特,秉心平直。威嚴允憚,風行草靡。在朝則匡贊時俗,百僚儀一;臨事則戎昭果毅,折衝厭難者,司馬驃騎也。
曹叡: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吾得司馬懿二人,復何憂哉!
曹芳: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海內。
吳質:驃騎將軍司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
陳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孫權:司馬公善用兵,變化若神,所向無前。
毌丘儉、文欽: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託之任。懿戮力盡節,以寧華夏。
虞預:服膺文藝,以儒素立德,而雅有雄霸之量。值魏氏短祚,內外多難,謀而鮮過,舉必獨克,知人拔善,顯用仄陋。王基、鄧艾、周秦、賈越之徒,皆起自寒門,而著績於朝,經略之才,可謂遠矣。
張悌:①諸葛、司馬二相,遭值際會,託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漢,或冊名於伊、洛。丕、備既沒,後嗣繼統,各受保阿之任,輔翼幼主,不負然諾之誠,亦一國之宗臣,霸王之賢佐也。②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為之謀主而救其疾才。可,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103]
幹寶: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碩量,應運而仕,值魏太祖創基之初,籌畫軍國,嘉謀屢中,遂服輿軫,驅馳三世,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行任數以御物,而知人善採拔,故賢愚鹹懷,小大畢力,爾乃取鄧艾於農隙,引州泰於行役,委以文武,各善其事,故能西擒孟達,東舉公孫淵,內夷曹爽,外襲王陵,神略獨斷,征伐四克,維御群后,大權在己,屢拒諸葛亮節制之兵,而東支吳人輔車之勢。
石勒:大丈夫行事當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房玄齡:①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漢末大亂,常慨然有憂天下心。②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司馬光:司馬懿,少聰達,多大略。
張預: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人。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服膺儒教。孫子曰:“其次伐交。”懿令孫權掎劉備之後。又曰:“兵之情主速。”懿攻孟達,八日到其城下。又曰:“形人而我無形。”懿以陸軍出皖城而以水軍向夏口。又曰:“以分合為變。”懿不分軍為前後。又曰:“怒而撓之。”懿雖敵以巾幗撓之而不動。又曰:“知戰之日。”懿討遼東謂一年足矣。又曰:“攻其必救。”懿棄賊而向襄平。又曰:“兵聞拙速。”懿討孟達,不計死傷與糧競。又曰:“能而示之不能。”懿討文懿,不取小利以示無能。又曰:“形之,敵必從之。”懿示必攻而吳師夜遁是也。
黃道周:司馬魏人,從討張魯。備爭江陵,請乘蜀土。言雖不從,大志已睹。關羽震樊,魏欲避許。懿請結孫,因而斬羽。孟達雖降,意猶首鼠。八日往擒,盡驚神武。諸葛出祁,以懿御悔。利則急驅,屯則守伍。巾幗相加,亦不妄舉。食少事煩,早知其苦。五丈秋風,更輩無補。料死料生,功已足數。文懿反遼,視魚遊釜。計日攻虛,破之若取。後晉帝基,皆懿遺祜。
羅貫中:開言崇聖典,用武若通神。三國英雄士,四朝經濟臣。屯兵驅虎豹,養子得麒麟。諸葛常談羨,能迴天地春!
毛宗崗:今人將曹操、司馬懿並稱。及觀司馬懿臨終之語,而懿之與操則有別矣。操之事,皆懿之子為之,而懿則終其身未敢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賢者;懿之謀曹爽,是特殺宗室之不賢者。至於弒主後,害皇嗣,僭皇號,受九錫,但見之於操,而未見之於懿。故君子於懿有恕辭焉。
蔡東藩:從前王莽、曹操、司馬懿、劉裕諸奸雄,其險惡猶不若溫也。
毛澤東: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他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後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柏楊:就史料記載而言,真實的司馬懿,跟世人印象中的司馬懿不同,諸葛亮先生受託孤後,並沒有曹爽般的政敵,李嚴的竊弄威權,一紙命令便告解決,而曹爽先生確是將司馬懿整個排除,司馬懿對曹爽雖然不滿,但一直到244年,曹爽先生攻擊蜀漢帝國,大軍被雨困在峽谷,司馬懿仍憂慮他會失敗,勸告退軍,假使他心懷不軌,大可閉口不言,等曹爽覆滅後,由他來收拾殘局。司馬懿先生當初最大的目的,不過是反擊曹爽,奪官奪權。249年的政變,受到朝野一致愛戴,251年王凌起兵時,司馬懿不但沒有任何叛逆跡象,而且聲望正值高峰。……就司馬懿本身而言,他所受到的詬罵與詛咒,並不公平。
-
17 # 00吆
司馬懿算的上真正的末世梟雄,史書有評價說“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意思就是說司馬懿的智商謀略要勝過諸葛亮,所以後邊諸葛亮在六出祁山的時候敗給了他,當然那次失敗完全不是因為諸葛亮失策,而是因為蜀國劉備已經不在,主事的是阿斗,軍事力量也與曹操的相差懸殊太大,諸葛亮能夠憑藉自己的計謀跟司馬懿周旋很久也是相當厲害了。客觀原因的存在導致了那場戰役的失敗。司馬懿雖然這次戰勝是靠時機和運氣,但是他的才智確實高於常人。
其實英雄有兩種,一種是打出來的,還有一種是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如項羽,但是往往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大,如劉邦就是很好的例子。然而在漢末三國,曹操、諸葛孔明算前一種,劉備和孫權算後一種,而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他極其善於忍耐,精於等待。三國裡面所有的人物為了江山打得不可開交,到頭來卻是給他司馬家打了天下。三國最後的贏家並不是曹操,而是他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今河南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今在曹魏大營擔任過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等職位,更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他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為顯著的功績就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73歲去世,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所以說司馬懿這個人內心城府深不可測,其實曹操在當初任用他的時候也看出了他不甘於為人臣的想法。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是不甘於為人臣的人,必定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是因為曹丕和司馬關係很好,經常維護他,再加上他這個人極其善於隱藏和忍耐,所以曹操放下戒備,對他深信不疑。
講了司馬懿的生平再來看看他的身世背景,這麼一位奇才相信身世肯定不同一般,他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代,也就是夏官祝融。遠古至商代世襲承接夏官這一職務,到了周朝,夏官改性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子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這個姓氏就是這樣的一個來歷,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便是胸懷謀略,劇中的司馬懿也是很好表現出了這一點,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經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可見歷史上很多的人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這樣的人在後世可能不會有太多好的評價,他的成功是陰柔奸雄戰勝陽剛英雄的代表,有人說司馬家的皇帝昏庸無能導致了後來的“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其實也不能這麼說,誰也不能預見自己就成為一個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好皇帝,只能說歷史把司馬氏推向歷史的舞臺,而他們沒有扮演好正面的角色,反而成了反面教材。
-
18 # 偉亮首席設計師
司馬懿的內心臣服很高,一般不會輕易表現,當然更不是什麼奸詐小人,只是情商比較高,而且是非常有智慧的一個人。
-
19 # 國學生活
司馬懿也不想曹劉孫那樣,一上來就是個大領導。也是從小科員,小營業員一步步爬上去的。其實,司馬懿更像一個普通的人。如果不普通,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都可以殺他的處境了。
司馬懿,有血氣有志氣,只是,他用了最柔軟的方式,在曹氏門下熬了幾十年。這個,不像平凡的人嗎。多少人有了房子車子,不也是幾十年的積蓄嗎?
至於後來司馬懿取得了他想要的,有了自己的事業。只是用他真實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好好活著,耐心等待機遇,機會到來的時候,別慫就行。
-
20 # 江南飈
說司馬懿是一個奸詐小人太簡單。司馬懿是三國亂世當中的一個傑出人才。他有謀略,在和諸葛亮的長期較量當中沒有遭到過嚴重的失敗,雖然說上方谷中了埋伏,但是一場大雨。把諸葛亮放的火給澆滅了,這也說明上天眷顧他。司馬懿在諸葛亮使空城計的時候沒有進攻,這並不是說司馬懿想不到或者是不敢。而是他對當時自己所處的政治環境比較清楚的。所以他不輕易的進攻諸葛亮駐守的這一座空城。如果打進去,活捉了諸葛亮或者是殺死諸葛亮。司馬懿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了,很可能引來殺身之禍。諸葛亮死後曹魏政權對司馬懿的猜疑之心更加的明顯了,尊奉他為太傅。這是明升暗降的手段了,實際上就把他手中的兵權剝奪了。曹魏政權的掌權者們,在朝廷等的是司馬懿的死訊。結果,他一直沒死,所以就派人去刺探訊息。司馬懿將計就計扮成老太龍鍾,行將就木的樣子欺騙了這個探聽訊息的人。這樣一來。曹魏政權,就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司馬懿利用這樣的手段麻痺了曹魏政權。但是在暗中司馬懿悄悄準備,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利用自己暗中控制的軍隊突然發難,最後迫使曹爽等人交出了大將軍印。司馬懿奪取了曹魏大權,開始掌握魏國的國政。為司馬懿的子孫奪權創造了條件。司馬懿是一個很有謀略、很有頭腦的人。他在該隱忍的時候就隱忍,該出擊的時候就出擊,但是他絕對不魯莽從事。他發動軍事政變也是在對曹爽等人的性格特點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後,做出的決策。這不是衝動的行為。所以他才能以少勝多出其不意,迫使曹爽就範,進而實現他奪取魏國大權的目的。司馬懿在這個混亂的三國時代,是一個另類的傑出人才。他雖然另類但還是個傑出人才。所以,說他是個奸詐小人過於簡單片面。
回覆列表
何為奸詐小人,看待問題與分析問題需要你將自己定位在哪種位置,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戰事四起,人間生靈塗炭,對百姓來說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比什麼的重要司馬懿的所作所為推動了歷史程序,就手段來說大家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董卓,郭汜之類更為奸詐小人,對於司馬家來說他是靈魂人物,沒有他更不會有後面的晉,這個角度而言他只是個創業者,對於曹家而言,司馬懿吞食了曹家的創業果實,對待曹家手斷上確實稱得上為奸詐小人,就像馬未都所說那樣,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歷史上的司馬懿何許人也,現在應該沒有人知道,你現在看到的司馬懿不過是在千年以後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樣子,別忘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