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夢情感驛站
-
2 # 湘人老黎
作為一個孩子爸,我建議,孩子在哭鬧著要一個什麼東西的時候,千萬別遷就他。李玫瑾教授曾經分享過處理這類情況的方法,我嘗試過,效果非常好。現在孩子根本不敢使這種哭鬧的方式了。
-
3 # 韓楓vlog
我們小時候上學,自己去放學自己回作業,自己做老師批評我們自己扛。現在的小孩兒是上學,我們送下雪,我們接老子批評我們。什麼事兒都要和他講好,規矩行就做,不行就不做。不能任由一次的放縱,導致他以後性格的形成。
-
4 # 不忘初心懂得感恩
孩子不應該養下一給要什麼買什麼的習慣!這是不對的!你要讓他知道每一個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他想要什麼就讓他自己想辦法爭取!你要讓他學會節檢!有一句話說的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
5 # 小母指風水師
那都是被你慣壞了的,遲早會害他的,想要糾正這種錯誤的做法,送到軍事學校去,保證回來時,給你一個全新的,懂事的孩子。
-
6 # 甜寶愛學習
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條件也上來了,對於孩子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都會滿足,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習慣,而且一旦開口就非到手不可,否則的話小寶寶哭鬧,大點的孩子就鬧離家出走,這是很可怕的行為。並且因為順從慣了,還受不得半點委屈,心裡又倔強又脆弱。要知道長期的順從孩子,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所以父母要學會適時的拒絕孩子,鍛鍊孩子的抗打擊心理。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給孩子分析原因,講道理如果孩子想要的東西不在自己的考慮範圍之內,那麼就可以果斷的拒絕孩子,如果孩子因此而哭鬧,不聽勸解,可以先冷處理。因為此時他聽不見任何話,家長也容易因為憤怒而控制不住情緒,所以先各自冷靜一下,等到他發洩完了以後,再跟他分析不給他買的原因,跟他講道理,並且明確告訴他不會買。
態度溫和一些,因為越強烈反對的事情,孩子越任性拒絕孩子的過程中,態度溫和一些,生硬的拒絕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拒絕的同時要給孩子分析一下原因,即使他不能接受,即使依然會鬧,但是他知道原因,也知道父母不會讓步,那麼也就吸取了教訓,下次再遇到相同的事情,他會有所考慮。
之所以說態度溫和一些,是因為孩子也是吃軟不吃硬,越強烈反對的事情,反而越跟你對著來。好好商量著,讓孩子覺得被尊重,那麼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相對友善一些。
堅定自己的想法、做法當遇到孩子想要某樣東西而自己又不能滿足的時候,一定要堅定自己的做法,明確告知孩子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孩子哭鬧而讓步,有一就有二,今天讓步了,明天讓步了,一旦某次不讓步,孩子就會怪罪你。與其這樣,不如平時就多拒絕一些孩子的無理要求,溫和處理,絕不退讓。
對於我家閨女要買玩具,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考慮,比如說家裡有同類型的玩具,或者那些買回去就不怎麼玩的玩具,那麼再次想買,我肯定是拒絕的,同時明確告知她因為不玩,所以不會再買。另外一定不要相信孩子的保證,孩子們的保證是沒用的,這會說過,過會就找藉口給推翻。一開始就讓她明白不是想要什麼都會滿足她,因為一旦養成要什麼買什麼的習慣,以後再想糾正會很難很難。
當然啦,這一切關鍵還是看父母能不能夠堅持己見,能不能夠忍心拒絕自己的孩子,只要一開始不鬆口,孩子也就不會養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的性格,一切都還是可以商量的。
-
7 # 麒媽說寶
你好,我是育兒領域作者麒媽,對於你說的這個問題,我想過來人應該都有發言權。我家孩子也是,雖然我的育兒態度是不嬌慣,不放縱。但奈何家裡七八個大人就這一個小不點,都是寵到不行,所以我是這樣做的:
1、先給大人立了規矩,孩子做錯事我教育他的時候都不許插嘴,有啥分歧私下說,絕不當著孩子的面說,這樣能大大緩解孩子在老人面前的驕縱沒規矩的樣子,因為他知道做錯了事,即使是平時再寵他,這個時候都沒有人會向著他。所以大人要先統一戰線
2、3歲以後給孩子零花錢,有人說這麼小的孩子有必要嗎?有必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財商對他將來長大之後的理財能力,財務規劃和正確看待、應用金錢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每週固定給他十塊,二十塊或者你認為多少都可以,但不建議太多,讓他自己把這個錢攢著,有了零花錢之後,他可以隨意支配,這個權利一定要給到他,如果錢不夠,就讓他攢夠再買(這個我以後會專門寫一篇培養財商的文章,歡迎關注。)
3、剛才說給大人立規矩,孩子3歲以後也要設立邊界。讓他知道他的底線在哪,什麼事情是可以做的,什麼事情絕對不能做,孩子在這個時候能聽懂了,再晚了性格已經形成,就不好糾正了,所以這個時候設立邊界剛剛好。
4、對於你說的沒有商量的餘地,我認為大人可以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就可以了,不要吼孩子,也不要罵孩子,溫柔而堅定地表明你的態度,任他撒潑打滾,不要改變你的初衷,不然你一次妥協下次他就知道怎麼對付你了。相反你不妥協他就知道鬧騰也沒用。
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也是跟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你別看他小,他們都特別聰明,經常把大人拿捏的很準,反倒是大人被他們牽著鼻子走,我們只有不停學習才有能力跟孩子鬥智鬥勇,跟著麒媽一起學習,多瞭解孩子,多學習方法,靠棍棒教育孩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學習的腳步不能停。
-
8 # 日月明影視剪輯
觀點:現在的孩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得不到就哭、鬧,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究其原因,是從小被父母寵慣了造成的。那麼出現了這種情況需要怎麼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容易進行溝通呢?我覺得可以用這五點改正。
一、改變待遇
對於孩子的需求,我們要先考察是否合理,對於不合理的需要,要懂得去拒絕。做父母的要下定決心,不要時松時緊的,一聽到孩子需要就馬上滿足其要求,就算是合理的,也要拖延一下時間,不要讓孩子覺得太容易獲得,慢慢的控制孩子的獲得慾望,改變以前的做法,不要再做任由孩子索取的事情了,改變孩子的待遇。
二、設定獲得障礙
對於孩子的需求,當孩子提出需要什麼的時候,我們可以設定一些獲得的條件。比如做一些家務換取;做一些手工品獲取;和家人分享快樂,表演一個小品;講一段故事;跳一個舞蹈等等,讓孩子意識到想要獲得,就需要付出。
三、制定清單計劃
和孩子一起制定需求的計劃,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先做出一個計劃,一起討論,怎麼去獲得,有什麼是可以給予,有什麼是不能給予。比如去購物,先做好購買清單,去到商場只能買清單上面的東西,不在清單列表裡的堅決不能買,如果非要買別的東西,需要投票決定。
四、父母說過的話要算數
孩子要求買的東西,父母如果答應了就要去做到,如果拒絕了,父母也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心軟,說到要做到,堅持到底,不可以時緊時鬆。父母說到做到的做法,才可強化孩子的意識,讓孩子儘早明白什麼是能要的,什麼是不能要的。
五、適當的鼓勵
當孩子在一段時間內沒有無理取鬧過,能夠遵守規矩,不妨買一個孩子喜歡的小玩具或零食獎勵他。你獎勵與孩子主動的要求差別很大,你獎勵屬於意外的驚喜,會讓孩子在心裡認為,做好了父母才有獎勵。
結語: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可以透過規則的培養達到,在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或改變壞習慣時,父母要有堅定的決心,不要輕易心軟。 -
9 # 南方橘子
現在的孩子,想什麼就要什麼,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那是因為在他第一次這麼做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他立規矩,沒有學會說“不行”。
孩子沒有是非對錯的概念,他只是想單純的得到某種東西,於是他就會用最簡單的行為—哭鬧來達到目的。
孩子的行為都是父母慣出來的,每一次的遷就只會讓孩子認為用任性哭鬧的方式就能讓父母滿足他,以後他就會一直這樣做,從而形成這種壞習慣,養成自私,任性的性格。
從3歲到6歲這個階段,就要注意矯正孩子的壞毛病,給孩子立規矩。
最好是在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就開始,你可以把哭鬧的孩子抱到臥室或者沒有危險物品相對安全的房間去,一對一,不要有別人在場,然後你坐在孩子旁邊,陪著他,不要說話,就默默的看著他哭。這段時間你要有耐心,千萬不要怕孩子哭壞身子而去安慰他,你一說話就前功盡棄了,他在哭,你說什麼大道理對他來說都只是噪音。
等他哭累了,不再哭的時候,你問他:“還哭嗎?如果還想哭的話可以繼續哭。”孩子累了就說“不哭了”,這時候你可以去拿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感覺舒服一些。
如果他想睡覺就讓他睡,如果他不想就帶他去客廳,給他喝水吃東西,等孩子平靜下來,這時就可以跟他講道理了。
“如果爸爸媽媽也像你這樣一不順心就嗷嗷哭,你覺得好看嗎?”
“哭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可以和媽媽好好說說你想要這樣東西的理由,媽媽也會和你說我的想法,看誰對就聽誰的,我們商量著來,你說對不對?”
讓孩子明白,好好商量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孩子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並使用語言來協商爭論時,他就不會再用哭鬧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帶孩子去買他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不要第一次就買回來,先看看價格,可以對孩子說:
“只有這麼多錢了,還差多少錢,這次買不了了。”
孩子不肯,那你就說:
“你看,媽媽每天早出晚歸,要上一個月的班才能拿到錢,這些錢我們要分30天來花,因為還要交水費,電費,煤氣費,房貸,你的保育費還有買菜的錢等等,所以不能一下子就花完,如果給你買了這件東西,那咱們家下個星期的菜就沒錢買了。所以只能下個月再買了。”
“媽媽答應你,下個月咱們把錢攢夠了再來買,肯定給你買,好不好?”
這些話能讓孩子明白大人掙錢來之不易,花錢要有計劃,不能任性的想買就買。
父母多習慣於將孩子的性格尤其是那些不良性格歸咎於先天,卻沒有意識到恰恰是成人自己在無形當中以錯誤的育兒方式促成了孩子的這些性格缺陷。
3歲之前的孩子要親自撫養,立恩於他,3—6歲則要立威於他,恩威並施,孩子的行為反映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父母的正確引導也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
10 # 麥麥和可可
這種問題產生的原因
1、被父母過分溺愛
因為家長的溺愛,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裡,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
在長期的慣養中,如果有哪一次父母不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會開始撒潑。
因此出現孩子因為媽媽不給買玩具而摔東西的行為。給予的愛總該適當才是最好的。
2、孩子也會有憤怒的情緒
在成年人遇到困難,事不如願的時候會想發洩情緒,也許一聲尖叫就會把內心積壓的不滿帶走。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也會在心願無法滿足時想要發洩。
發洩消極情緒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然而孩子不懂如何正確發洩,不懂如何分場合,因此父母就要做好正確的引導。
家長的做法
1、耐心對待
家長作為一個成年人就要以成年人的處事方式來解決,孩子小的時候培養娃對慾望的自我控制能力很重要,千萬不要讓娃覺得她想要的就可以得到。越小,立規矩越簡單,宜早不宜遲。
2、教導時要堅定
有句話叫: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周圍也有同樣的例子會發生,孩子說想要買玩具,但家長不同意時很多孩子下一秒就會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在孩子眼裡自己哭了父母就滿足自己。久而久之這就會成為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手段。
小孩子不懂事,是因為她真的不知道大人艱辛和顧慮,但這不代表他們不會理解大人,所以告知他們不能放鬆買玩具的理由,平等的尊重的與她們商量,在一定範圍內,她們會讓步並理解的。與他們商量的過程中,一定不要呵斥,說說不能買的理由,在沒有寵壞前,孩子天性也是愛媽媽的。同時也可以幫孩子梳理玩具購買計劃,甚至理財,有些基礎的金錢意識,規則意識,甚至數學知識。
3、給孩子得到獎勵的機會,並多鼓勵
很多國外的家庭是不會給孩子零花錢,如果孩子需要零用錢就需要自己做家務,幫忙家人來獲得。
那麼我們家長也可以給孩子這種機會,不僅能讓孩子買到想要的東西,還能讓他們懂得如果想要花錢是要付出代價的。從中也能鍛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也能有和父母相處互動的時間。
總結
孩子做錯事是難免的,而沒有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就是家長的過錯。孩子的成長就是慢慢懂得對錯的過程。
任何一個錯誤都是可以用和平的方式來教導孩子的。只有家長耐心地把孩子往正確的方向引導,就沒有什麼是父母和子女間解決不了的。家長教育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
-
11 # 麗日丹霞
不妨用“堅定+溫柔”的方式。堅定:是指堅持原則,堅定立場。溫柔:態度溫柔,口氣溫和。
孩子想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可能和大人溺愛、過度滿足有關。在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的情況下,一定要這樣做。
舉例:家裡很多玩具了,比如有兩桶積木了,但到了商場他還要買一桶積木。不買就大哭大鬧,不願走。都是差不多的,大同小異。怎麼辦?
怎樣交流?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需求。“媽媽知道你喜歡積木,這積木能搭建很多造型。家裡的兩桶你搭得非常不錯。”
第二步:說明拒絕的理由,“但是家裡已經有兩桶了。再買,也是差不多的。”可能孩子會說:“不,差很多。”媽媽可回答:“可能是吧,你認為是差很多。我認為差不多,不過呢,沒有關係。我們兩個人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也可以理解。”
第二步:堅定立場,堅持原則。再一次強調,“但是媽媽還是不能買。”再一次重複拒絕的理由。並告訴他,你可以在這裡看,看得夠,但還是不能買。
第三步:接納孩子的情緒。此時孩子可能會很傷心,會哭,不願離開。媽媽可在身邊默默地看著他,讓他哭,把負面情緒宣洩出來。因為礩情緒是對身體健康不利的,並給予撫慰,表示理解。
怎樣收場?
父母要有耐心給孩子充分表達負面情緒的時間。因為情緒宣洩出來後,再上父母在一邊默默的關懷和理解,心情很平靜很多。並耐心等待孩子願意和你一起離開。
要避免什麼?
1、在拒絕孩子不合理要求的過程中,切忌失去耐心,脾氣暴躁,指責批評,甚至打罵。因為那樣做不但破壞親子關係,還給孩子的心靈灑上鹽,因為未滿足時已非常難過了,再打罵是雪上加霜。
2、不要出爾反爾。如果決定不滿足孩子的需求,決定拒絕,那道理可以講夠,共情可以共夠,但不能再倒回來因為心軟而滿足孩子,那樣做,父母的威信也沒有了。孩子也明白了,只要我堅持哭鬧,就能勝利,這樣,對下一次遇到同樣情況,你更不好處理了。
最後的話
1、不知道孩子多大,如果一兩歲,那麼孩子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為自己想要的就可以得到,對於得不到,不理解,也難以理解。如果這種情況,就要考慮一下,孩子的需求是不是真的特別不合理?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表達有限,還不能說清為什麼一定要。
2、任何行為背後都有一個動機,哪怕這個動機不合理,父母也要試著去理解,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打擊,批評,或無可奈何的妥協,讓步。
-
12 # 馬慶哥
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寶爸寶媽們都很困擾,尤其是爺爺奶奶幫忙帶孩子的更是如此。我家倆寶貝比較幸運,有一個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爺爺,這個問題的答案都在咱中國傳統文化裡……
-
13 # 瑞媽說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家長。問題中說的孩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沒有商量的餘地。雖然現象是在孩子身上,但本質上是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要想改變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到底要怎麼操作呢?
不要什麼都滿足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
不管經濟條件好的或者不好的家庭,都不應該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
我家有個親戚,非常寵愛孩子。別的孩子沒有的玩具,他家得有;別的孩子有的玩具,他家的得更好更貴。總之是要給孩子最好的。在外面玩,只要孩子想要的就一定會買。關鍵家裡條件不是很好,現在孩子十幾歲了,花錢依然大手大腳。爹媽連件像樣的衣服都不捨得買。而他和朋友下一趟館子就得好幾百。
對於孩子,要告訴他,不是所有的東西你想要就能得到,這需要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去換。爸爸媽媽的錢也是要努力換來的,要珍惜。
也沒必要跟別人攀比,只買有必要的東西。不能因為別人有我也一定要有。如果真想要得到的東西也需要自己去賺取,不能一味的要父母給。
如果孩子確實很喜歡某樣東西,父母可以採取延遲滿足的方式。比如孩子看好了一個玩具,父母可以告訴他,這個沒太有必要買,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可以透過自己的勞動換取。比如可以讓孩子掃一週的地啊,刷刷碗啊等等。
父母要有原則,不能孩子一鬧就給買。
問題中說的,現在的孩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為什麼沒有商量的餘地呢?不買會怎麼樣,一般是會哭鬧,厲害點的鬧的久一點,還能怎麼樣。
對於孩子的哭鬧家長要擺出無所謂的態度來。你不是哭嘛,那我就看著你哭你鬧,也不罵你也不打你,就是不給你買。一開始家長如果能堅持住,他就知道哭鬧不管用,他下次就不會這樣了。孩子也不傻,不管用他還老用嗎?
對於以前老跟孩子妥協的家長可能需要多堅持幾次,畢竟他哭鬧的方式用了這麼久,一直還挺管用。
切記,家長不要為了面子,害怕孩子哭鬧。尤其是在外面,有的家長覺得不就是要個玩具嘛,又沒多少錢,快別讓他引入注意了。這就給了孩子可乘之機,下次合適的機會他還會用。
孩子越小越好管教,畢竟小點的孩子也就是哭哭鬧鬧的事兒,要是孩子大了,到了青春期。又有心眼又叛逆,要東西你不給,他給你來個絕食都是小事兒,厲害點的會離家出走,甚至走上去偷去搶犯罪的道路。
要跟孩子有溝通,適當滿足孩子要求
不是孩子要什麼都給買,也不能要啥都不給買。買什麼不買什麼,要及時跟孩子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聽聽孩子的理由。例如,這個玩具我不給你買是因為我們家已經有類似的了。再多買一個沒有必要。如果孩子還是很堅持,可以問問孩子的理由。他可能會說,這個比我的那個如何如何好。
在這個彼此溝通的過程中,可以瞭解彼此的想法。孩子也能感覺到被平等對待,不買這個東西原來是因為這個理由。如果說了不買,家長大多數情況下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孩子說的很有道理,家長也可以偶爾的滿足下孩子。這樣以後他遇到這種情況,首先想的不是哭鬧,而是和你溝通。
家長之間要統一戰線
有很多家庭,孩子出去看好個玩具啥的,媽媽不給買,纏纏爸爸就給買了。或者父母拒絕了孩子,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去偷偷滿足孩子了。
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會去試探家裡的大人,家長之間在教育方式上不統一,就給了孩子鑽空子的機會。孩子會感覺即使做錯了,要了不該要的東西,想得到也總能得到。這樣是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的。必須家庭成員之間達成共識,尤其是給家裡比較寵愛孩子的老人溝通好。
孩子成長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了問題不可怕,關鍵是家長要控制好心態,找到正確的方法。
-
14 # 孕享時光
對於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相信許多寶媽都經歷過這個情況,孩子很喜歡一件東西,就會一直哭著吵著鬧,就是不肯走!許多家長對這種情況往往束手無策。
常見的父母可能就是採用連哄帶騙的“戰術”先哄住孩子,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其實孩子的哭聲都代表了他的一些痛苦。但是到三歲之後就不是了!
(孩子內心深處)我要這個東西,你不給我我就給你哭
他有目的性 他不是痛苦
這個目的性一開始出現了
你就開始要訓練他了
在這個時期抓住他一件事
對他做一次訓練 三到五歲
就他提的這個要求 ,他要的東西不能給他
比如(常見的情況)
情景:孩子想買個“小汽車”買了家裡無數了他還要買。在商店開始鬧起來
(孩子 )說“我就要這兩小汽車”(父母)說“你家裡那個跟這個差不多 ,不要買了吧!”(孩子)說“不行,我就要,我不走”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你就開始一定要對他做一個剋制任性的訓練:
把他抱起來抱回家
你也不要打他也不要罵他 把他放到臥室裡去(沒什麼危險的地方)
任他哭去你不要管他
然後還要一對一 (不管爺爺奶奶誰來管,一個人管足夠了),把門一關
這個時候呢父母要注意四個不要1、不要罵他
母親或者父親罵他都不好,這個給孩子不好的。觀的同時形成的念
2、不要打他
你那麼老大個他那麼小,打不公平
3、不要說教
他在哭鬧,這個時候你說什麼在他耳邊都是噪音,你越說他越跟你鬧 ,所以呢,你要安靜下來
4、不要走開
他是鬧給你看的,所以 你一定要看著他鬧
完成這四個不要後呢,你就坐在這裡把門一關,
到這個孩子哭得筋疲力盡的時候
可以給點愛,用熱毛巾給擦把臉,孩子哭到那程度的,也挺難受的
擦完以後這孩子心想 “你是不是回心轉意了”
這個時候呢,你把毛巾往旁邊一放往旁邊一坐,
(父母)“還哭嗎 要哭接著哭”
你看你沒有不文明,也沒有打他也沒有罵他 ,你只以這種方式告訴他
如果你鬧起來沒道理 我不心疼我也不讓步 也不跟你鬧
那麼這一次他就會知道了 以後鬧是沒用的
所以孩子越小管越好管鬧沒用以後呢,你也不能讓他太壓抑
父母就要跟他講 以後有什麼事能不能跟爸媽好好說
如果你要是能說服我,(這是給孩子在留一條路)
那麼他小嘴巴他一旦要跟你說 這個時候你就要鼓勵他跟你交流
當然交流呢,一般遵循“三比一”原則
就是三次你就滿足他一次 讓孩子知道交流有用 但又不要每次都給
這樣孩子以後 他知道給你交流了
這個關係要建立好以後,孩子會慢慢的養成習慣
1、 你說不行的事他不鬧
2、他如果真的想堅持他會跟你商量
這樣孩子就會和你的關係比較好了
三到五歲的孩子是思想啟蒙的年齡,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該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位導師,父母的行為對孩子起著重要的影響! -
15 # fzj中醫粉
先禮後兵!對待孩子必須有原則!不能什麼都滿足!先講道理!如果孩子胡攪蠻纏!該打的時候必須打!狗狗都能教好,人不如狗嗎?
-
16 # 燁驍楚說教育
在商場裡,我們經常可看到這一幕,一個小孩在地上哭著打滾,囗裡吵著要買某個玩具。無論家長怎麼勸說,都沒有用。相反,越勸越鬧得厲害,家長臉上一個大寫的尷尬站在那裡,手足無措。
碰到這種情況,家長左右為難。買吧,家裡的玩具快堆滿了房間,更慣壞了孩子的脾氣。不買強行抱走,又會遭來旁人異樣的眼光。
現在的孩子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碰到這樣的孩子,我們應怎麼教呢?
1.大人們達成共識,結成統一戰線。
現在的孩子養得比較少,一出生下來,全家人圍著轉。加上物質條件較好,小孩要什麼,大人都會盡量滿足。只要有一次大小無法滿足時,孩子就會一哭二鬧三打滾,家長說什麼都沒用。現在的孩子恨聰明,他們很會察顏觀色。如果一哭鬧,家一長沒辦法,一味地順從孩子,孩子就會明白哭鬧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車西,就會更加有恃無恐。長久下去,孩子就會養成哭鬧索物的習慣。長大後,我們總有無法滿足他們要求的時候。那時,他會心生怨恨。所以,家長們應該統一共識,聯手拒絕孩子的一些無理要求。如果因某一成員過分溺愛孩子,別人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
2.多講道理,做好孩子思想教育工作。
每當孩子哭鬧索物時,我們都要耐心地跟他講清道理。道理講不通時,也不能粗暴生氣甚至動手。我們可以進行冷處理,暫時把他晾在一邊,不加理睬。等他哭夠的時候,再次講清不買的理由。
3.制定消費計劃,讓孩子養成理性消費習慣。
平時,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每個月只能用多少零花錢,用完不補,不讓孩子胡亂花錢。逛商場前,跟孩子講好,這次只能挑選一件玩具,並不能超過具體數額。這樣,孩子就會認真挑選實用的玩具,而不是不加思考,拿起就跑。這種做法,能讓孩子養成科學理財、理性消費的習慣。
4.適當獎勵,讓孩子懂得財富靠努力獲得的道理。
在規定零花錢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適當的額外獎勵。比如,孩子考試進步了、某個毛病改正了、主動幫忙做家務了,都可以來一點適當的獎勵,這次獎5元,下次獎1O無,先存起來。存到一定數額,孩子可以拿去買自己最想要的東西,以此來激勵孩子。也讓孩子明白財富是靠自己努力奮鬥獲得的道理。
這樣做不是苛刻孩子,而是讓孩子養成不亂花錢、合理消費的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
-
17 # 一月愛八月
現在的孩子,家裡五六個大人帶一個小孩子,孩子就是家裡的寶,想要什麼就要什麼!就算是想要天上的星星,大人都恨不得滿足孩子。
身邊有一個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去超市必須要買玩具,有一次不滿足,孩子可以和大人鬧一個星期。就算過去一個星期後,孩子都還記得那個玩具,不滿足又哭又鬧。
現在孩子五六歲了,要是不滿足他,孩子會對大人又打又罵。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會很生氣,會罵孩子不懂事不乖,但是這一切到底都是誰造成的呢?
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教?
第一,對孩子說不。
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要求,父母要大聲說出不。比如:媽媽我想買這個玩具車!(其實家裡有很多輛這樣的玩具車了)這時候需要媽媽耐心的告訴孩子:孩子,你應該有很多輛車了,這次媽媽不能給你買了。
當媽媽這麼說後,孩子肯定會大哭大鬧,這時母親可以直接把孩子帶回家。
第二,單獨教育。
把孩子帶回家後,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孩子肯定還會繼續哭鬧。就讓孩子在自己視線內哭鬧,媽媽單獨一個人在旁邊看著孩子就好啦!
孩子哭累了,自然不會哭了,這時媽媽可以給孩子喝點水,吃點水果。孩子哭鬧後肯定會想睡覺,就讓孩子睡一覺。
第三,講道理。
孩子睡一覺後,起床讓他喝點水,再給孩子講在超市買玩具這件事情。
首先告訴孩子:你在超市又哭又鬧是不對的,你已經有很多玩具了,媽媽不會給你買玩具的。
講完玩具的事情後,再給孩子立規矩,想要什麼東西前,需要經過媽媽允許,媽媽同意後才能買,媽媽不同意就不能買,哭鬧是沒有用的。
第四,有條件地滿足。
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是不會懂得珍惜的。孩子想要得到一件玩具,要讓孩子先學會付出,付出後才能得到這件玩具。給孩子立規矩,獎勵方式不要一定是物質上的獎勵,可以是精神上或者是愛的獎勵。我家的孩子就有獎罰機制,做好事後就會得到貼紙,得到10個貼紙後可以換取禮物,犯錯後就會得到相應的懲罰。孩子靠自己努力換取的禮物,孩子會特別珍惜。
最後,孩子肯定不是經過一次教育,就能教育好的,需要家長耐心,並且多次用這樣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明白,想要什麼東西前,應該先和大人商量,大人同意後才能購買。
教育孩子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持久戰,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父母的因就是孩子的果,教育好一個孩子非常重要。
-
18 # 彭如心老師
完全沒有商量的餘地,
那是
家長管孩子
還是
孩子管家長
這孩子幾歲?這麼早就交權了,
財富夠維持多久?
-
19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如今很多家庭都富裕起來了,很多父母在吃穿用度上總是對孩子十分大方。一方面是因為父母自己小時候物質匱乏,就不想虧待孩子,只要是孩子想要,二話不說就給他買。另一方面是“富養”孩子的觀念越來越盛行。很多父母認為,只有讓孩子在充裕的物質環境中成長,才不會變成吝嗇小氣的人,而是成為從容大方的人。正所謂“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那麼,若是孩子一問父母就給,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
01、只懂“索取”的孩子不懂珍惜。
世人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不懂得珍惜。”
對於0-3歲的孩子,還沒有形成物權意識,父母可以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當孩子上幼兒園,接觸到更多的同齡人之後,他對於某些玩具或物品的佔有慾就會增強。因為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新玩具、漂亮衣服等東西的時候,他就會也想得到,這時候孩子就會開始向父母“索取”。
因為家長愛孩子,所以他們會盡自己所能來滿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家長在滿足孩子要求的時候,也要知道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孩子可能就不會珍惜,最終變成我們所說的 “白眼狼”。所以,當孩子索要某樣東西的時候,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
▲一方面要考慮這樣東西對於孩子有沒有必要。
首先,給這樣東西定性。是零食、玩具或衣服等,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是不是非買不可?
其次,給這樣東西定量。即孩子已經擁有了多少同類型的玩具或衣服,再多一件有沒有必要?
最後,這樣東西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是成為干擾因素,讓孩子分心,還是能幫助孩子培養創造性思維,鍛鍊動手能力等等。
▲另一方面要考慮孩子對這樣東西的重視程度。
首先,讓孩子儘可能具體詳細地向你描述他想要的這樣東西是什麼?看他對這樣東西有多少了解?這樣就可以看出孩子是真心想要還是三分鐘熱度。
其次,讓孩子說一說他想要這樣東西的理由。看他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能說服你。如果不能,父母也不要不說什麼就拒絕了,也要把你的理由告訴孩子。
最後要注意的是,家長不要出爾反爾。答應了孩子又不給他買,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教育方式顯得格外重要。孩子輕易的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可能就不會放在心上,只有他們付出了努力才得到的東西,他們才會好好的珍惜和愛護。
02、只懂“索取”的孩子不願付出。
有專家指出進化論的觀點,弱小的生物需要透過示弱引起別人的同情,從而獲得資源。
孩子從小就很容易地掌握這項技能,如果他們一哭鬧,家長的意志力不堅定,就容易心軟而答應孩子的要求,那他們下次再想要某樣東西還是會使用撒潑打滾,撒嬌哭鬧等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屢試不爽。
但是要知道,從古至今物物交換的原則就是等價交換。如果孩子沒有付出同等的努力,就輕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衣服、玩具和零食等,就會讓他們越來越不願付出。因此很有可能會養成這樣兩個壞習慣。
▲“順手牽羊”
榮榮和媽媽去超市,想買棒棒糖吃,但是她媽媽因為孩子吃糖多又不好好刷牙,有了顆蛀牙,正愁著呢,一聽到孩子還想吃糖,就直接拒絕了。榮榮抱著媽媽的腿哭鬧著“我就要吃,就要吃”,媽媽也狠心不答應。
等到二人結完賬準備出去的時候,超市的門口的感應器突然響起來,工作人員檢查一番後,發現榮榮的口袋裡裝了一個棒棒糖。原來是榮榮趁媽媽結賬的時候,在旁邊的貨架上偷偷拿的。
榮榮媽媽感到又生氣又羞愧,都是因為自己平常太容易滿足孩子了,才會讓他得不到的時候就養成“順手牽羊”的壞習慣。
▲“得不到就搶”
今天老師給小米媽媽打電話說,小米和同學打架了,原因是他搶同學的玩具,小米媽媽一聽就急了,問老師是什麼玩具?老師說是一款遊戲機。小米媽媽回想起,前幾天小米正是哭鬧著要買一個新款遊戲機,但是他自己原本已經有一臺遊戲機了,小米媽媽就沒答應。
回家後,小米媽媽問孩子為什麼要強同學的東西,小米說:“我就是想玩那個遊戲機,你不給我買,我就搶同學的,誰讓他老是在我面前炫耀。”
若是小米媽媽同意給小米買,他就不會有這樣的舉動了嗎?其實不然,這樣只會越來越縱容他,使得他以後更霸道,但凡父母不順其心,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去搶別人的。
03、讓孩子懂得“換取”比 “索取”更重要
當孩子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懂得 “換取”而不是一味“索取”,能讓他明白任何事物都來之不易,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就像袁詠儀在孩子提出想養小狗的時候,先讓他去寵物店撿狗屎,讓他明白養寵物不是兒戲,狗狗是有生命的,它會跑會跳,會吃喝拉撒,需要孩子好好照顧它。
很多家長也明白這個道理,於是他們讓孩子透過做家務來換取零花錢。一方面讓孩子分擔家務,鍛鍊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另一方面培養孩子的金錢觀,讓孩子透過勞動獲取零花錢,能讓他更珍惜金錢,不會亂花。
真的是這樣嗎?然而,這種做法還有一種通病就是:孩子把做家務和金錢劃等號了,只有父母給錢了才願意做家務,不給就不做,沒有認識到做家務本來就是孩子的一種責任。
因此,父母在教孩子“換取”的時候,也要把握分寸和原則。
首先,“換取”的條件不能相差太大。如果只是象徵性地讓孩子付出,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有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到的東西,孩子才能從中領悟出“粒粒皆辛苦”。
其次,“換取”的規則要跟孩子約定好。比如跟孩子約定好,今天認真寫完作業,就可以玩半個小時遊戲機。當孩子達不到要求時,家長也不要心軟,否則孩子以後每次都會想耍賴皮,要讓孩子形成規則意識。
最後,在“換取”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要讓孩子先明白有些事情是自己必須要做,這是他的責任和義務,而不是和父母談判的籌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讓孩子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回覆列表
看是什麼東西,要是學習用品,你可以在網上給她買,這樣既便宜又不浪費,因為學習用品是消耗品,只要沒有質量問題就能用,沒必要用貴的,如果,是玩具之類的,我建議可以買,但是不能買的太多,家裡有的話不要再給買了,如果,他想要,哭著鬧著就是要,你可以不予理睬,但是,最好不要發脾氣,和他冷戰,孩子的心裡很單純,你和他來硬的,他就會學你,和你對著幹,你和他心平氣和的說話,講道理,我相信他一定會聽的,平時,多給孩子看看關於傳統文化的書籍,故事,有一個電視很不錯,《中華弟子規》是動畫片,屬於故事,建議你給孩子看看。培養孩子,勤儉節約,孝順父母,尊老愛幼,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