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呂布和張遼的命運之所以變得不同,主要在於人品上。

    呂布原本是丁原的乾兒子,可李肅僅僅用了一匹赤兔馬和一些金銀珠寶,就成功策反了。你反就反吧,結果還殺了自己的乾爹丁原。

    你殺了丁原,投靠了董卓,那就好好保著董卓得了。結果呢?為了貂蟬,呂布又把董卓殺了。這是什麼樣的人品呀?諸葛亮說魏延有反骨,我看呂布的反骨更大。

    最後,呂布成了喪家之犬,無處容身。在徐州,劉備收留了他,結果他奪了劉備的徐州。這是明顯的恩將仇報。

    最後,曹操攻打徐州,呂布被擒,結果他又向曹操祈求饒命。曹操不是傻子,怎麼可能留下呂布這樣的小人,所以呂布必死。

    張遼,雖然有點有眼無珠,保了一個人品極差的呂布。可是他一直沒有背叛呂布。打仗失敗了,大不了一死,沒什麼可怕的。所以被擒以後,張遼毫無畏懼的大罵曹操。

    曹操當時正處於勢力快速成長期,手上缺大將。遇見張遼這樣的良將,自然願意收錄。

    呂布與張遼,人品不在一個等級上。

  • 2 # 隱者康司馬

    呂布武功高強可以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般,可是呂布沒有立場人品不好。以前認太守丁原為義父,董卓用賈詡的計策用萬金收買了呂布,呂布把自己跟隨多年的乾爹給殺了,目的是為了金銀財寶;跟隨董卓後享受榮華富貴,又認董卓做義父,在董卓面前是唯唯諾諾,後經司徒王允調撥用絕代佳人貂蟬做誘餌,呂布又反水把乾爹董卓老賊一戟給戳個透心涼,呂布殺死對自己恩重如山的乾爹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絕代佳人貂蟬。當呂布和張遼戰敗被捉住時,張遼是破口大罵曹操,是一個視死如歸的硬漢形象,曹操不但沒有殺他,還親自離開座位給張遼鬆綁,呂布是苦苦哀求希望曹操不殺他,但是劉備一句,呂布是個忘恩負義的三姓家奴時,曹操想起了丁原,董卓之死。所以下恨心把呂布殺了,怕的就是自己放虎歸山以留後患,也怕自己步入丁原董卓的後塵。

  • 3 # 花之舞kasha

    先說個順口溜吧: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這個是不是經常聽。。方天畫戟專斬義父。後面的怎麼樣?

    呂布的兩個義父,董卓你們都知道,還有一個丁原

    被唆使殺害丁原歸附董卓,與董卓誓為父子,後又被司徒王允唆使誅殺董卓。

    其中有一次,大耳猴(劉玄德)收留了無家可歸的呂布,曹操擊敗轉而去依附徐州劉備,又趁劉備與袁術作戰時襲取了徐州,與劉備和好一陣又相互攻伐一陣。呂布反而把劉備家偷了。

    呂布神勇,但那顆心就。。。

    張遼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

    張遼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東漢末年,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隊長,地位略低於將軍)。

    張遼雖然當過這麼多人的將領,但是張遼都沒有背叛他們,他碰到庸主。

    張遼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為曹操統一北方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直到晚年,他還帶病徵戰。張遼的一生幾乎全部是在戰爭中度過的。他先後跟隨曹操戰山東、討袁譚、滅袁尚、平遼東,在極端混亂的三國時代,結束豪傑並起、軍閥混戰的局面,使北方漸趨統一,這在歷史上起了進步作用的。

    曹操: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徵,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

    張遼

    曹丕:此亦古之召虎也。

    孫權: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這是三位主公對他的評價

    古代多少人以死為榮?戰死沙場,以死進諫。

    還有張遼對曹操絕對的服從和信任

    曹操先遣昌豨還東海,隨後訓責張遼說:“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為。”張遼卻拜答道:“憑著明公達於四海的威信,我拿著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敢去。

    這讓其他人,都是不去,這必死。

    可張遼不一樣哦。

  • 4 # 風情漸漸依舊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先後擊敗劉備與夏侯惇後,曹操親自出馬征討呂布,水淹下邳。張遼及其主公呂布被手下出賣,城破被俘,張遼被收入曹營而呂布卻被處死。呂布多次叛逃,反覆無常,更讓其聲名狼藉。

    自古便有之,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雖然為將勇猛,但是作為三姓家奴的男人,確實很讓人忌諱,因為呂布的武功那是沒得話說,但是人品就不好說了。

    呂布的義父眾多但是都沒有好下場,他曾經先是認蘭州刺史丁原為義父。為丁原四處征戰,但是最後在董卓的勾引利誘之下,在丁原與董卓交戰時,一下跳出來殺了義父丁原,將丁原的人馬地盤全部收編後就拜在了董卓的門下,認董卓做了義父。可是後來大家也都知道呂布戲貂蟬,最後王允的勸說之下把董卓殺死。多次易主反覆無常的小人被戲稱“三姓家奴”。

    呂布兵敗被曹操生擒活捉,曾有意效忠曹操,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其實曹操頗為心動,雖然曹操很愛才也很想把呂布收納為己用,但在一旁的劉備早已經對呂布恨之入骨便說:明公您看見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嗎!最終呂布被縊殺,然後梟首。

    張遼的忠義無懼生死的態度,也讓曹操動容。

    反觀張遼張遼一生追隨了五個主子,也一直在尋覽明主,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求賢若渴的曹操還是希望把張遼收入帳下,作為曹營的五子良將之首的張遼自然有曹操欣賞的地方。

    因為戰敗被俘,張遼曾拒絕投降,並大罵曹操,只恨當年濮陽城中沒有將其燒死,激怒曹操。曹操舉劍向張遼刺來,被劉備攔住。此時,關羽向曹操下跪,求情道:“我願以性命擔保文遠,他是一個少有的忠義之士。”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面前。

    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

    如果想殺何必親自動手,曹操有意拔劍試探,看張遼並無懼色更合曹操心意,加上劉關求情,張遼被曹操的誠心所感動,況且此時呂布已死,他投降也不算是賣主求榮。

    三國演義也把呂布的反覆無常,多次強調弒主小人顯現的淋漓盡致,也把張遼忠心為主和兢兢業業做到了極致。特別是在加入曹營之後,張遼也就認準了曹操這個唯一的主公。而縱觀張遼行事,他也開始處處為曹操的利益考慮。

  • 5 # 憤怒的星星

    呂布大家都知道,呂布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那麼呂布真正出名要從在虎牢關獨戰十八路諸侯開始,手持方天畫戟,胯下赤兔馬風馳電掣,一人擋住十八路諸侯,打的十八路諸侯毫無還收之力,從此一戰出名。

    公原176年,戰火併起,呂布一家投靠幷州刺史丁原,後來丁原見此子武藝非凡,便下令收呂布為義子,只是想不到呂布為赤兔馬,被董桌所誘惑,殺丁原後拜董桌為義父,後來董桌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董桌亂政,姦淫後宮,而且董桌好色,但呂布又愛好貂蟬,師徒王允便以養女貂蟬美色,勾起呂布對董桌的仇狠,最後說服呂布在宮中設計,呂布親手殺死董桌。

    後來戰敗投靠劉備,張飛一直瞧不上呂布,並且罵他三姓家奴,反覆無常,但劉備好也心收留,呂布卻想反客為主,佔領劉備的新野縣,最後曹操來攻,擒下呂布,呂布求劉備讓曹操放過他,但是劉備:公難道忘了丁原,董卓的下場了嗎?後被曹操所斬首。

    回顧呂布一身,雖然武藝高強,但是為了利益不顧一切,牆頭草,而且及攻近利,不聽謀士陳宮的意見,還忘恩負義,為利,為美女殺義父,不忠不義不孝,為天下人不恥,在當時最看重忠義,孝全,所以無人敢救,也不能救。

    張遼其實也是換了多個主公,但是張遼並沒有背叛任何一個主公,都是主公戰死後投靠下一個主公,並且張遼雖然武藝不及呂布,但是為人忠義,曹操最看重忠義,從曹操對關羽的態度就可以看出,而且張遼也是呂布手下第一大將,曹操欣賞張遼的軍士才能,得其張遼的其一大將。

  • 6 # 飛馬觀世界

    白門樓上,呂布與張遼一死一生的不同結局。一言以蔽之,信義才是關鍵。

    《三國演義》中關於呂布寫道:

    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

    對於張遼,書中寫道:

    遼曰:“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操大怒曰:“敗將安敢辱吾?”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遼全無懼色,引頸待殺。

    一、 呂布無人救源於屢次變節,背信棄義,實乃咎由自取

    呂布投靠的第一個主公是幷州刺史丁原,丁原待呂布如子,呂布也認丁原為義父,後來,董卓以赤兔馬和高官厚祿誘惑呂布,呂布不惜將丁原殺掉投靠董卓。接下來因為王允的美人計,呂布又將義父董卓殺害,投靠王允,呂布後來又投靠了袁紹、劉備,但是依舊是反覆無常。

    呂布屢次的叛主、賣主、殺主,叛來叛去,毫無信義可言。作為一個喪失基本信義的人,曹操自然不敢接納,呂布實在是多行不義必自斃。

    二、 張遼一心赴死的忠義氣節令人歎服,心生敬佩

    張遼在面對失敗被俘,並沒有怕死求情,反而慷慨赴死,願意為大義效忠,正式這種大義凜然的姿態和慷慨赴死的勇氣,打動了曹操,張遼的人格得到的勝利者的尊敬,曹操立刻想把張遼這個人才攬入麾下,於是好言勸降。

    三、在三國這個環境下,投降並不一定是孬種,信義才是關鍵

    同樣是投降,劉備早起也是顛沛流離,劉備跟隨過公孫瓚、袁紹、陶謙、呂布、曹操、劉表,比呂布投降的主公還要多,但是劉備這個人始終講信義,始終保持自己的忠義和良心,不像呂布一樣如何反覆無常。

    同樣張遼也是投降了曹操,最後也是成立曹丞相手下“五子良將”之一。

    所以為人在世,信義是立人之本啊!

  • 7 # 李飛熊

    要想深層次說明白這個問題,就要弄懂1個理論、2個事件。理論便是五德始終說,事件便是王莽篡漢、劉秀剷除五德始終說。張飛始終喊呂布為“三姓家奴”,對呂布的輕蔑可以說顯露無疑。張飛之所以這樣說,其實是代表了當時普遍的價值觀。下面我們具體展開說一下。

    五德始終說

    五德始終說帶有神秘的色彩,由戰國時的陰陽家鄒衍提出。其理論的主要意思,便是金木水火土為五行,五行相生相剋,每個開國之君都代表一“行”,亦即一德。開國之君應天受命,取得政權之後,必須易服色、改制度等,然後向天稟告,以示完成了上天的任務。

    各個王朝的“德”,就像四季迴圈一樣。如果老天降下災異,便表示王朝的“德”已經衰落。皇帝便要開始修德,並尋找新的聖人,把皇位禪讓給新的聖人。新聖人接受天命,再易服色、改制度,如此五德便迴圈下去,是為五德始終說。

    這種帶有神秘色彩的思想,經過董仲舒注入儒家思想後,隨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逐漸成為主流思想。這種思想的本意,是給至高無上的皇權以一定的制約。用虛無縹緲的天命,來規範君主的行為。如果皇帝肆意妄為,便會被新的聖人取代,給最高統治者以警醒。

    這種學說的影響是巨大的,漢武帝之後,漢昭帝、漢宣帝時期,都有人給皇帝上書,要他們遵循五德始終說,把皇位禪讓給其他有德行的人。雖然這些人無一例外都被誅殺,但這種思潮還一直在湧動。

    到了漢哀帝時期,哀帝對自己的寵臣董賢,就明確表達過禪讓之意。所以,就連最高統治者都認同了這種觀點。這就為王莽取得政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所謂的“王莽篡漢”,是東漢劉秀以後定下的基調。

    王莽篡漢

    五德始終說在西漢末年有著廣泛的市場,尤其是此時政治腐敗、災害迭出,使得人們認為漢德已衰。當王莽這位新的“聖人”出現時,自然該接受“禪讓”。而王莽取得漢家天下,也是按照這樣的步驟來的。

    首先,王莽大力擴充太學,傳授《孝經》,使得王莽的行為符合“聖人以孝治天下”。其次,王莽行善政、減輕刑罰。王莽規定,如果不是婦女本身犯罪,則不受株連。男子80以上,7歲以下,除非謀逆等大罪,否則不能隨意拘押。最後,全國給地大量出現祥瑞,預示著新聖人已經出現。當然,這其中有些可能是王莽自己指使,有些可能是有人迎合王莽而製造出所謂的“祥瑞”。

    因此,在公元9年,王莽受禪。而且受禪後,王莽還按照五德始終說,易服色、改制度,把官名、地名都大肆改動了一番,以顯示自己這位“新聖人”的應天受命。雖然王莽實際是篡權的行為,但在當時是被人廣泛接受的,曾有四十八萬多人上書歌頌王莽。因此,等到東漢劉秀登基後,對於“五德始終說”這樣的“邪說”,自然要大力剷除。

    劉秀剷除五德始終說

    劉秀除了嚴刑峻法之後,他還集中力量抨擊王莽。因此,在劉秀時代,美化漢朝、抨擊王莽成為主基調。王莽被渲染成曠古絕今的大惡人,即使他用和平的“禪讓”方式,卻也是罪大惡極,是陰謀奪權。而透過戰爭奪得政權,才是光明正大。

    劉秀指出,王莽種種所謂的“德行”,不過是王莽的偽裝,是在欺騙世人。王莽的一切均被劉秀否定,因此無人再敢提倡五德始終說。劉秀對王莽的態度,無疑是符合歷代皇帝的心思的。所以千百年來,“王莽篡漢”再也沒有翻案的可能。

    除此之外,為了轉移士人思想,劉秀還提出“表彰氣節”,所謂忠臣不事二主,死心塌地為一家王朝服務被渲染成天經地義的事情。而且,氣節高尚者,還可以被推舉做官。如此一來,人們對於“氣節”自然是趨之若鶩。

    蓋當時薦舉、徵辟,必採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為苟難,遂成風俗。

    東漢時期,士人對名聲的追逐到了一個荒謬的程度。因為好名聲可以做官,因此人人競爭品德。對於那些推舉自己的官員,被推舉之人更是視為“恩主”。甚至等到恩主去世時,即使自己做到三公九卿這樣的高官,依舊要執子孫禮,為恩主服喪三年。

    雖然劉秀最終成功剷除了“五德始終”說,但也使得士人注重人際關係,個人恩怨超越了一切。他們心中的忠義,只是對個人的忠義,使得原先以天下為己任的世風受到極大摧殘。當我們搞明白這些後,對於呂布為什麼必須死,而張遼能活下來,便一清二楚了。

    呂布之死

    上面我們知道了東漢時期的世風,便知道張飛為什麼罵呂布“三姓家奴”了。呂布先後拜丁原、董卓為義父,那麼呂布和他們的從屬關係,便超越了一切。丁原、董卓是呂布的“恩主”,呂布要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對待他們。

    可最終的結果,此二人都死在呂布手中。在當時普遍的價值觀中,呂布便是“罪大惡極”、十惡不赦,哪怕董卓是一個大大的奸臣。

    當呂布被殺死後,呂布手下的將領張遼也被推到曹操面前。張遼可比呂布硬氣得多,不僅不求饒,還大罵曹操國賊,惹得曹操要用劍砍死他。

    話說曹操舉劍欲殺張遼,玄德攀住臂膊,雲長跪於面前。玄德曰:“此等赤心之人,正當留用。”雲長曰:“關某素知文遠忠義之士,願以性命保之。”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座,遼感其義,遂降。

    曹操是透過正大光明的戰爭,打敗了呂布,而不是透過王莽那樣“陰謀奪權”,這就使得張遼投降曹操的最大障礙已經掃除。而他大罵曹操,心懷故主,自然是有氣節的。

    劉備、關羽對張遼的評價是“赤心之人”、“忠義之士”,這正是符合“氣節”所提倡的。有“氣節”之人應該做官,怎麼能殺死呢?所以曹操才順坡下驢,稱自己不過是在開玩笑,然後解開了綁張遼的繩子,把自己衣服披在張遼身上。大受感動的張遼,於是投降曹操。

    當然,張遼如果一頭撞死或者拔劍自刎,則更符合當時“氣節”所提倡的了,而且曹操必定大張旗鼓地給張遼營建墓地,只是武將張遼顯然沒有這麼蠢。此外,曹操大肆收攬人心也是一個方面。如果曹操是一個愣頭青,直接不給劉備、關羽求情的機會,那麼張遼即使有氣節也活不了。

    總之一句話,在當時的社會價值觀中,呂布的行為罪大惡極、十惡不赦,張遼的行為是忠義之士、有氣節之人。自然是符合當時社會價值觀的人得生,不符合當時社會價值觀的人得死。在東漢時期,一個人的名聲、氣節,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最大政治資本。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劉備敗走新野時,甘願與百姓同敗而不提前逃跑。劉備所鑽營的,亦不過是一個“仁義”的氣節罷了。

  • 8 # 好好工作吧

    翊之來答:呂布的失敗,是因為其自身性格反覆,致使天下諸侯不信任他;加上他身為幷州軍閥的統帥,曹操為了得到這支精銳部隊的效忠,也必須殺了呂布;更重要的是呂布曾經襲取兗州,使得曹操幾無藏身之地,狼狽不堪,為了報仇,也得殺死呂布。至於張遼,他事實上在呂布麾下有一定的獨立性,他是在呂布死後率眾歸降曹操,而曹操也需要人去統領幷州軍,順勢就接受了張遼的投降。

    幷州軍事集團

    幷州軍事集團最開始是屬丁原,呂布是因為“以驍武給幷州”(《三國志·魏志·呂布張邈臧洪傳》)為丁原所用;等到何進招董卓、丁原進京準備“以脅太后”(《後漢書·竇何列傳》)誅殺宦官的時候,何進卻被宦官所殺,其後“(董)卓以布見信於(丁)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董卓從而兼併了幷州軍,幷州軍的統帥也就變成了呂布。呂布劇照

    而據《三國志·魏志·張樂於張徐傳》記載“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張遼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為丁原所任用,只是丁原將張遼派去洛陽聽從何進的調遣,而何進又“遣(張遼)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但是等張遼帶兵回來的時候,何進已經被宦官殺了,而且丁原又被呂布殺了,張遼就只能“以兵屬董卓。”等到呂布又殺了董卓,張遼又“以兵屬呂布。”等到呂布被李傕擊敗,張遼又跟著呂布“東奔徐州,領魯相。”從張遼的這段履歷中我們可以看出張遼是有一定的軍事實力的,因為何進派他去招的兵在何進死後肯定歸屬於張遼;等到和呂布逃到了徐州,張遼因為養手下的軍隊,所以很自然需要地盤,所以張遼此時領“魯相”。相當於張遼又有地盤又有軍隊,這也就是翊之所說的張遼在呂布軍中有一定的獨立性。張遼劇照

    等到呂布被曹操擒殺,“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幷州軍就在張遼的率領下為曹操征戰。

    時人對呂布的評價

    (1)王允對呂布的評價

    據《三國志·魏志·呂布張邈臧洪傳》記載:“司徒王允以布州里壯健,厚接納之。”另據《後漢書·陳王列傳》記載:“(王允)太原祁人。”王允是太原人,呂布是五原郡九原人,兩人同鄉,但是王允一點都看不起呂布,那為什麼王允要“厚納呂布”?因為王允只是想利用同鄉身份來利用呂布誅殺董卓而已。等到誅殺董卓之後,王允就展現了對待呂布的真實態度:“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在漢末,“劍客”是指有勇無謀,容易被人利用,所以王允在事後就表明了他只是利用呂布而已。

    王允劇照

    (2)袁家兄弟如何看待呂布

    等到因王允策略失敗,致使李傕、郭汜等禍亂長安時,呂布則東出武關投奔袁術。據記載:“(呂)布自以為殺卓為術報仇,欲以德之。”當初關東諸侯討伐董卓,董卓殺了二袁在洛陽的家人,現在呂布殺了董卓,自認為給袁術報了仇,呂布認為袁術一定會器重他。只是他沒想到“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袁術因為呂布反覆無常,不接納他。呂布沒有安身之地,就投奔袁紹,幫助袁紹擊破張燕,但是“(呂布)求益兵眾,將士抄掠,(袁)紹患忌之。布覺其意,從紹求去。”與袁術不同,袁紹看重了呂布的勇武,所以接納呂布幫他擠破了張燕,但是呂布緊接著招兵買馬,袁紹擔心控制不住,就有意將呂布趕走。

    (3)陳宮對呂布的評價

    當呂布從袁紹處逃離時,路過張邈的地盤,與張邈“把手共誓。”至於誓言的內容是什麼,不得而知,不過翊之才行不外是“同舟共濟”、“軍事同盟”之類。

    之後等到曹操征討陶謙的時候,陳宮就對張邈說:“今州軍(曹操)東征,其處空虛,呂布壯士,善戰無前,若權迎之,共牧兗州,觀天下形勢,俟時事之變通,此亦縱橫之一時也。”陳宮對呂布的評價與王允、袁紹略同,就是看中了呂布的“善戰”,都是利用呂布,只不過陳宮直接說出來了,請大家注意“權迎之”,陳宮就是權且將呂布迎過來擊敗曹操,至於後來兗州牧還不是張邈幹。這一次對曹操的打擊是極大的,袁紹看曹操不行了,還準備讓曹操“遷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三國志·魏志·程昱傳》)趁著呂布的突然襲擊,袁紹準備讓曹操把家人送到鄴城,這不擺明了控制人質嗎?幸好有程昱勸阻。大家說,曹操能不恨呂布嗎?

    陳宮劇照

    (4)陳登對呂布的評價

    襲擊兗州失敗之後,呂布就投奔劉備,劉備也需要有人替他抵抗曹操,所以就同意了。但是不久就被呂布襲取了徐州。

    當呂布準備和袁術聯合時(“(袁)術欲結布為援,乃以子索布女,布許之。”),陳珪和陳登父子擔心袁術和呂布聯合,導致“徐、揚合縱,將為國難”,於是勸說呂布投靠曹操,呂布同意了,並派陳登前去曹操處表示感謝,誰知陳登到了之後直接對曹操說:“布勇而無計,輕於去就,宜早圖之。”於是太祖徵呂布。

    陳登劇照

    (5)劉備及王必的評價

    等到曹操抓住呂布,呂布的求生欲爆發,對曹操說道:“明公所患者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曹操針對呂布的建議“有疑色”,但是劉備想到奪徐州之恨,對曹操說:“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原)及董太師(卓)乎!”曹操這才縊殺布。劉備的言外之意很明顯就是指責呂布反覆無常。

    劉備劇照

    至於王必,則是曹操的心腹。(請大家看我關於“曹操逼漢獻帝遷都許昌,假如漢獻帝誓死不從,曹操會怎麼做?”的回答,可知王必絕對是曹操心腹)據《三國志·魏志·呂布張邈臧洪傳》注引《獻帝春秋》:“主簿王必趨近曰:‘布,勍虜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王必的所謂“勍虜”就是承認呂布的勇武。

    結論

    綜上所述,漢末的諸侯對呂布的認識主要是兩點,一點是承認呂布的勇武,但是常常利用他的有勇無謀而謀取各自的私利;另一點就是鄙視他的反覆無常。

    至於曹操為何要殺呂布,就是為了更好的控制幷州軍,只有殺了呂布這個幷州軍的實權人物,才能有力的控制住張遼為己效力;而且也是擔心呂布反覆無常的本性。

    這裡是翊之讀史,感謝您一閱!
  • 9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為什麼說《三國演義》這部書寫得特別好呢?除了有猛將們勇武的廝殺,謀士們智慧的角逐,梟雄們權謀的較量,精彩紛呈。細微之處,也能體現出恆遠不變的人性。

    有句話說得非常好:“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

    人生艱難,有順有逆。有意氣風發之時,也有潦倒失意之境。在你得志昂揚的時候,朋友遍天下,皆是錦上添花之輩,如眾星捧月,令人得意忘形,以為自己有通天徹地之能;一旦失勢,樹倒猢猻散,無一雪中送炭之友,走到山窮水盡,煢煢孑立,偌大世界居然無容身之地,頭頂上無一片雲願做伴,身旁唯有影子肯相隨。

    呂布,三分時代的第一勇士,他曾經擁有一切美好:最美麗的女人,最神駿的寶馬,最高強的武藝,最英俊的外貌。叱吒風雲,橫行天下,傲視群雄。那時的呂布意氣風發,年輕的血液中湧動著青春的激情,可謂志得意滿。

    白門樓被擒,呂布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危境,《三國演義》中關於這段描寫體現了眾人在面臨生死抉擇境地之時不同的眾生相。

    一、呂布

    1.乞憐

    先是乞求,“縛太急,乞緩之!”先是試探一下,如果曹操肯鬆綁,說明還有饒他一命的機會,但被曹操斷然拒絕。

    2.怒罵

    看到侯成、宋憲、魏續在側,呂布又怒不可遏,“我待諸將不薄,汝等何忍背反?”但被宋憲懟了回去。

    3.再乞求

    4.再怒罵

    看到劉備使壞,慫恿曹操頓起殺心。呂布大怒,“大耳賊!世上最無信者!”劉備給他玩陰的,呂布也用這種方式提醒了曹操,劉備這廝不靠譜。

    二、侯成、宋憲、魏續

    這三位是叛徒,要出賣就出賣到底,向新主子表忠心。呂布罵他們忘恩負義,他們懟呂布只聽妻妾之言,不重視將士們的建議。

    馬屁拍得不錯,但曹操多疑,他也曾因女人而誤事,還失去了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和猛將典韋。所以曹操根本不會重用這些刻意出賣主公的叛將,一有機會就會派出去當炮灰。

    三、陳宮

    1.高姿態

    陳宮當年是瞧不上曹操的品行而追隨的呂布。他是沒有任何希望留下為曹操效力的,劉備也不可能為他說好話。陳宮要表現出一種高姿態,侃侃而談。

    2.保家人

    怕曹操絕他的後,“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絕人之祀”,將曹操架到一個高度,免得曹操生了惡念。

    3.不顧而去

    陳宮得到了曹操不傷其家人的承諾後,再不發一語,不顧而去,“伸頸就刑”。曹操還是做出一番挽留之意的。

    四、張遼

    1.罵呂布

    張遼一進來,先罵呂布是匹夫窩囊廢,“死則死耳,何懼之有!”以展示自己的大無畏精神。

    2.罵曹操

    又罵曹操是“國賊”,恨當初沒有在濮陽城中燒死他。

    3.投降

    關羽求情,曹操有了臺階下,饒過張遼。張遼一看生機陡現,立即投降,死裡逃生。

    五、劉備

    1.下黑手

    呂布求情,劉備很清楚呂布不可能存活,曹操徵求他的意見只是一種試探,劉備沒有上當,反而黑了呂布一把。

    2.求情

    張遼怒罵曹操,曹操舉劍來殺,劉備反而趕緊衝上來拉住了曹操的臂膊。這就是有眼色,能猜透曹操的心思,趕緊給曹操布臺階,擺梯子。劉備這是真正優秀的人才。

    六、曹操

    為什麼說曹操是奸雄呢?看看曹操的作為,他是這部大劇真正的導演兼演員。他讓每個人輪流出場,盡情展現自己的演藝才能,而曹操策劃了劇情的發展走向,還給每個主演員當配角,搭臺詞。在戲中陸續展現了得意、猶豫、恍然大悟、惋惜、憤怒、由怒轉喜等各種演技,功底還是很深厚的。

    讓呂布拼命求活,讓陳宮絕望求死,讓叛徒們展示忠心,讓劉備展示陰狠,讓張遼死裡求生,讓關羽下跪求情。

    呂布是根本不可能存活的,諸侯之間的爭鬥,做為一方主公,想留活下來那是有條件的。比如說曹操饒過了張繡,那是因為賈詡拋棄了張繡,以張繡之能力和智慧掀不起浪花來;劉備入川放過了劉璋,那是因為劉璝、張任這些有能力又忠心耿耿的忠臣猛將都死了,剩下的是些牆頭草。曹操怎麼不肯放過劉琮?袁紹的三個兒子,曹操饒過了哪個?赤壁之戰,如果曹操獲勝,攻取江東後他能饒過孫權嗎?後來蜀漢滅亡,劉禪能活,那也是因為姜維死了。

    張魯、劉繡、漢獻帝、劉璋、劉禪這些人能活下來,可不是因為他們大智若愚,政治頭腦精明,恰恰相反,那是因為在別人的眼中,他們連螻蟻都不如,根本構不成絲毫威脅。

    七、高順

    在這場精彩的大戲中,有個人很不配合,嚴重違背了曹導演的意志――高順。

    眾人紛紛登場,各飆演技,但高順卻不願做演員,他連觀眾都不想當。看著大家賣力地盡情表演,高順是默然不語。曹操問他“汝有何言”,高順仍不語一發,沒有一個字的臺詞。曹導演勃然大怒,給他發了盒飯。

    有些人真的很值得我們尊敬。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種人,有的口若懸河,有的信誓旦旦,有的激情盪漾,有的天花亂墜,山盟海誓。但真正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全都扯淡。肯陪你走到最後的那位,從來不會多說一句話。

    但我認為,在這幕精彩的大劇中,高順是唯一值得我們尊敬的。生死榮辱之間,只有他才是願意留下來陪你到最後的那個人。

  • 10 # 趣談唐宋元明清

    趣談答案:呂布和張遼有著很大差距性,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呂布見誰都喊爸爸。

    三姓家奴的由來

    大家聽到呂布之後,總會給人一種威猛異常的感覺,尤其是在讀三國演義的時候,一提到呂布就會想起那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有趣的是在呂布活著的時候,關羽似乎也收斂了自己的些許威風,而且在與別人見面的時候,自我介紹也會異常低調,那個年代的絕大多數武將都不敢壓呂布一頭。

    當然,如果這樣說就有點跑偏了,相比較而言呂布最大的成名作就是三姓家奴,而三姓家奴這句話究竟是由誰來說出來的呢?答案是張飛。

    沒錯,在三英戰呂布的時候,張飛指著呂布的鼻子說:你這個三姓家奴,而這句話伴隨著張飛的大嗓門,整個天下也就都知道這件事情了。

    於是當我們去窺探呂布的家族史的時候,不難發現呂布一生認了很多的乾爹,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乾哥哥乾弟弟,簡而言之,呂布把能用的關係通通用上了。

    這是一件要了親命的事情,因為呂布不但認乾爹,而且很多幹爹都是讓呂布給殺掉的。

    不行就讓呂布給你當兒子吧

    這句話並不是我說的,也不是三國演義當中的某個小官員說的,是劉備說的。

    劉備說這句話是給誰說的呢?答案是給曹孟德說的,也就是曹操。

    他最開始抓了呂布之後有惜才愛才之心,想要收攏呂布,而這個時候劉備在一旁緊趕慢趕的說了一句,呂布可以給你當兒子呀。

    劉備不說這話還好,劉備一說曹操頓時警覺起來,對呀,呂布之前有很多的乾爹,可是這些乾爹差不多都讓呂布給整死了。

    正是這樣的一種心態就導致呂布必須死,如果呂布不死,以曹操疑心疑鬼的狀態,呂布也活不了多久。

    曹操需要大將軍

    那麼接下來咱們就需要分析一下張遼了,張遼為什麼能活下來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曹操太需要大將軍了,當時的天下曹操儘管非常的強勢,但是這個強勢也有一個界限,四周都是強敵,曹操需要很多很多的大將軍來幫自己打天下。

    瞅來瞅去,張遼也就入了曹操的法眼言,曹操最開始的確很硬氣,但是曹操給他一個臺階他就直接下去了,就是這樣給臺階就下的脾氣秉性,讓曹操覺得張遼非常的識抬舉,既然識抬舉,那就可以跟著自己混。

  • 11 # 江雨燕

    都別搶,我來答。

    “乞哀呂布無人救,罵賊張遼反得生”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出自第十九回。這確實是一個精妙的安排,一反一正,既刻畫出了呂布的無義,又塑造了張遼的忠心。

    求生的呂布為何死了

    種種跡象表明,當時如果不是劉備慫恿曹操殺死呂布,其實曹操大機率可能會把呂布收入麾下。畢竟呂布確實是一個猛將,雖然人品存在很大問題,但是一個人才,或許曹操有充分的自信能夠駕馭呂布這匹Mustang。

    而曹操素來喜愛人才,作為三國第一猛將的呂布如果能夠收入自己的麾下,想必曹操是極為願意的。以《三國志》為例,當時呂布被俘虜後向曹操求情,而且說的話也很有誘惑力,一下子就擊中了曹操的軟肋。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三國志·呂布傳》

    當然了,呂布究竟有沒有對曹操折服這個事情我們不知道,也沒辦法揣測,畢竟當年呂布還把董卓認作爸爸,最後還不是背叛了對方。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當時呂布丟擲的橄欖枝確實非常誘人,你看他說: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意思就是你有了我,平定天下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雖然這有點誇大海口的意思,但是呂布確實是一員猛將,如果曹操能夠把呂布收入麾下,確實對自己有很大的好處。所以這時候曹操動搖了,但是站在一旁的劉備急了,面對這麼一號無情無義的傢伙,怎麼能夠讓他們繼續活下去,而且還成為曹操的手下,這不是讓自己難受嗎?

    於是他站出來說:

    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三國志》

    這一下子讓曹操醒悟過來,呂布固然是一頭猛虎,但是不能為自己所用的話,將來恐怕還會誤傷自己。因為對於領導者來說,屬下無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能夠對自己忠心,不然你都不知道哪天他就會反咬你一口。

    正因為鑑於這一顧慮,所以儘管呂布丟擲了不錯的條件,但是權衡之下,想到呂布這個人無情無義,固然是一頭猛虎,但是野性太大,難以馴服,所以曹操最終還是選擇把呂布殺了。其實換做是任何一人,可能都不敢把呂布收為自己人,畢竟風險確實大,萬一哪天呂布像殺董卓一樣把你咔擦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張遼求死為何卻活了下來

    張遼這個人的形象還是非常正面的,他原本是大將軍何進的手下,後來歸屬於董卓,後者被呂布所殺以後。張遼就以半獨立的狀態依附於呂布,什麼叫半獨立?簡單來說頗有一點二郎神對玉皇大帝“聽調不聽宣”的意思。

    張遼因為一時間找不到好的去處,所以只能依附在呂布的麾下,而且當時張遼的身份是北地太守,而呂布還是一個光桿司令,奪了劉備的徐州以後,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徐州牧的官職,但是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搞的呂布還得去向曹操討封號。

    張遼這個人還是比較有原則,當時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後,還派兵攻打劉備。當時張遼和關羽有一定的交情,但是張遼覺得各為其主,所以還是帶兵去攻打關羽,不過張遼和關羽的交情確實是一個謎團,也不知道兩人是怎麼認識的。

    雖然史書上說兩人有一定的私人交情,但是並沒有明說,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兩個人都是老鄉,都是山西人,但關羽是河東郡的人,而張遼是雁門郡的人,想來兩人那時應該沒有什麼交往,可能聽聞了對方的大名,再加上都是山西人,所以產生了一定的交情吧。

    呂布被曹操擊敗以後,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張遼就投降了曹操。但在《三國演義》中由於非常喜歡設立人設,而張遼由於比較正面,不像呂布那樣劣跡斑斑,所以羅貫中就設定了一個“張遼罵賊”的情節來凸顯一下張遼的形象。

    因為從後期張遼的表現來看,他確實對曹操非常忠心,所以求死的張遼最終卻活了下來。其實從小說角度去評判的話,無非就是張遼比較正面,而且劉備和關羽都替他求情,曹操一看呂布殺了,陳宮也殺了,總得留兩個人以示大度。

    所以張遼就這麼活下來了。

    而在正史中,當時曹操對待張遼他們確實也非常禮貌,叫做以禮相待,所以最終收編了張遼他們。

    操皆禮而用之。張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臧霸自亡匿,操募索得之——《資治通鑑》

    總得來說,做人還是要有一定的節操,不然再有能力恐怕也無人敢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會處事、不會說話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