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實話十說
-
2 # 送你一朵
忘記了,反正就是小時候吧,大概十歲左右。之前會幫媽媽做米飯,不會炒菜。大概做的第一道菜應該說炒雞蛋或者炒土豆吧,炒雞蛋的可能性大些,因為操作比較簡單。
其中還發生過對我影響很大的一件事
-
3 # 周寶霞一一
人生當中自己做的第一道菜:客家釀豆腐。 準備材料:老豆腐3個,五花肉半斤,蔥姜少許,香菇,醬油,油,調料。步驟一:將五華肉香菇剁成肉餡,蔥、姜少許切碎倒入肉餡中放鹽油調料攪拌入味備用。步驟二:豆腐對半切成長方形塊狀,用小勺子在每塊豆腐中間挖一個小洞,將拌好的肉餡放入挖好的豆腐洞裡甜滿。步驟三:平底鍋熱油,放入釀好的豆腐用小火煎缺,將每一面都煎制金黃。步驟四:放入少許水,放入醬油調料調好味撈起放入沙鍋中煲至煮熟撒上蔥花即可食用。喜歡的朋友們記得幫忙點贊關注喔,謝謝。
-
4 # 師師生活錄
我記得我做的第一道菜是在8歲的時候,父母在地裡幹農活,我在家煮了高粱米飯,炸的雞蛋醬,飯做好就和弟弟抬著一筐小鴨子去地裡找媽媽了,當告訴媽媽飯做好了回家吃飯時。媽媽急了。她怕我沒有把火和柴弄乾淨怕家裡失火,就急衝衝的搭車回家了。進家門看見桌子上擺放的飯菜媽媽哭了,覺得她的孩子長大了,懂事了。記得我長大後和媽媽聊天,媽媽還說吃那頓飯時,飯我沒有煮熟
-
5 # 張曉宇
人生中所做的第一道菜,就是我很愛吃的地三鮮,為什麼愛吃這種東西呢?因為小時候家裡比較窮,可能也沒有什麼其他吃的,土豆或者白菜算是最多的食材吧。
地三鮮製作的第一步,選擇適當大小的土豆,一定要選那種澱粉少的,將土豆去皮,並切成片狀,加土豆浸泡在水中,進行揉搓,除去土豆表面的澱粉,切好茄子條然後起鍋燒油,將油加熱至冒煙,將土豆片倒入其中,炸至金黃色,撈出,可以試吃一下,看一看熟度,再將茄子倒入其中,炸熟後撈出。
第二部,切好蒜末,以及辣椒段,將鍋中倒入適量的油,待油熱後,加入蒜末爆香,然後加入切好的辣椒,待辣椒將熟時,再將地瓜片和茄子片加入到鍋中,加入適量的味精鹹鹽翻炒一下,最後加入製作好的水澱粉進行勾芡,再加入少量蒜末,即可出鍋。
-
6 # 咖啡私房菜
我學做的第一道菜是西紅柿炒雞蛋,儘量手忙腳亂的,但是完成之後很有成就感,這道菜不知做了多少遍,味道越來越贊,今天就分享給您,這菜講究個入料次序,看看咖啡是怎麼做的這道菜。
西紅柿炒雞蛋
食材準備:雞蛋4枚,小西紅柿4個,小蔥2根,油適量,鹽3克,白醋1克
製作步驟:
1、西紅柿劃十字刀泡在開水裡10分鐘,揭去皮,切成塊。
2、雞蛋加少許鹽打散,加1克白醋,加了白醋的雞蛋炒出來蓬鬆暄軟,口感非常好
3、炒鍋入油,油要寬點,熱點,入雞蛋液,成型就盛出,不要在鍋裡逗留太久。炒鍋留底油,入西紅柿煸炒,我們一般都喜歡有汁水的,但不是西紅柿炒得越久越好,這就需要我們用木鏟擠壓西紅柿塊幫它快速出汁。
4、入2克鹽調味,入雞蛋翻炒幾下撒上蔥花就出鍋,時間不要太久。這樣炒出來的雞蛋才滑嫩可口。
雞蛋炒完不盛出直接炒西紅柿的雞蛋肯定是老的,不滑嫩,我這種方法雞蛋非常好吃。
-
7 # 周鬧
記得第一次自己下廚應該是在12歲左右,當時做的是炒土豆絲,那次的土豆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自己切的土豆絲慘不忍睹好像薯條一樣,然後放在鍋中炒的時候,好像鍋對它有深深的吸引力,它牢牢的黏在了鍋上,我就邊加水邊翻炒,一會便成了一鍋土豆“粥”,然後好像忘記了加鹽,那也是我吃過最難吃的一道土豆絲,但自己做的無論怎樣都吃完了。(當然也可能是當時的我太餓了飢不擇食)
-
8 # 淡茶半盞
大概是7~8歲的時候,沒有集中供暖,每家都在屋子裡生煤爐子取暖,為了省煤氣費,自然就用煤爐子做飯。爸爸媽媽不在家,我把頭天父母沒捨得吃的米飯放在鐵鍋裡炒米飯,因為那個年代(六幾年)沒有色拉油,只有大豆油,而我並不知道油要燒開了再炒菜炒飯,所以炒的米飯一股生豆油味,以為放油少了,繼續往裡加油……媽媽回來並沒表揚我懂事了幫忙做飯,而是因為我浪費了大概可以炒幾天的菜的油,並且米飯味道太難吃,扔了可惜,吃又吃不下,所以我捱打了
-
9 # 童童真真
西紅柿炒雞蛋,自己第一次學會炒的菜是西紅柿炒雞蛋。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是先把西紅柿倒下炒會,然後再把打發好的雞蛋液倒下去,結果糊了一鍋,雞蛋的腥味特別重,沒人敢吃,哈哈哈,還被我爸訓了一晚上,想想特別好笑。這應該就是現在所說的黑暗料理吧
-
10 # 美食還原記
第一道菜就是萵筍炒肉絲,那時上小學四年級,爸爸常年在外出差,一個月回來十天,媽媽要倒班,所以一個月我有十多二十天沒人給我做飯的,早飯午飯可以在學校解決,但是晚飯要自己解決。在我吃了快半個月的泡麵後,我終於爆發了,一定要自己做頓飯,所幸,我還是有些做飯天賦的。第一次煮米飯,剛剛好,沒有糊還噴香噴香的。萵筍炒肉絲,平時我媽媽做的時候我有在一旁看。於是決定自己做的第一道菜就是萵筍炒肉絲。第一次做時除了刀功不咋地,其他的沒什麼大毛病,還意外的挺好吃的,挺下飯,吃得我內牛滿面啊。於是愛上做菜,慢慢的挑戰更加有難度的菜式。附上萵筍炒肉絲的做法:
1、豬肉改刀切絲,萵筍切絲。(當年我還挺有追求的,必須切絲,那時切了快一個小時。)
2、肉絲用少許料酒、生抽、熟油醃製十分鐘。
3、熱鍋冷油,下入肉絲滑散,變色後盛出備用。
4、再下入少許油,把萵筍炒至變色,倒入肉絲,翻炒均勻,繼續翻炒3分鐘,放入適當的鹽調味即可。
-
11 # 小笨蝸成長記
燉魚,簡裝山寨版麼利燉魚,(水發好)粉條、凍豆腐(切片)、白菜、五花肉、幹辣椒段,魚收拾好洗淨(魚泡、魚籽留用),在魚體兩側斜著各劃幾刀,起火上鍋倒油,油溫8成熱,魚下鍋炸,兩面金黃色撈出,蔥姜切沫,小幹辣椒切段,一捏花椒,一顆八角。
炸完魚的油倒出,鍋留底油,將調料放入炒香,下入魚加啤酒一瓶,添兩碗熱水,加醬油、適量的鹽,一小勺糖,醋。
嘗口湯,根據自己的口味輕重加鹽,下粉條,下凍豆腐片、手撕白菜、五花肉片,第二次調味後。
大火燒開,小火慢燉,20分鐘(期間晃晃鍋,以免胡)
-
12 # 無倀
其實也算不上第一道菜吧,我記得清炒香菇,買的時候選厚一點的香菇,用溫水和一點鹽泡一會然後在去除表面的髒東西。接著把香菇切成小片狀的,在弄點姜蒜切碎 ,放油裡炸出香味倒入香菇翻炒,最後下點水澱粉 調料醬油 就可以出鍋了
-
13 # 莫小可
蒜泥雞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
小的時候,在農村,農忙季節,父母都要在地裡忙到好晚,做飯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我們這些幹不了重活的孩子頭上,想想那時候沒有電飯鍋,也沒有液化氣,都是在爐灶裡燒火做法,可是總也點不著火,累的滿頭大汗,心裡急得只想哭(怕做不好飯捱揍啊),臉上這裡一道,那裡一道的。
對於那個年紀來說,菜自然也是炒不好的,涼拌菜,自然就成了首選。這道蒜泥雞蛋也成了餐桌上的常客。
蒜泥雞蛋,做法簡單,不需要技術含量,做起來也極快,最適合做飯小白。
蒜泥雞蛋做法:
首先將雞蛋蒸熟,晾涼,剝皮,備用。
然後剝蒜,將蒜搗成蒜泥,與雞蛋混合在一起。
加入生抽、醋、麻汁、香油、適量鹽,就可以了。
是不是簡單的很,沒吃過的可以一試,味道真的不錯呢,不過工作日就算了,別燻到大家了。
-
14 # 世界文化交流推廣人
西紅柿炒雞蛋,自己第一次學會炒的菜是西紅柿炒雞蛋。印象特別深刻,因為我是先把西紅柿倒下炒會,然後再把打發好的雞蛋液倒下去,結果糊了一鍋,雞蛋的腥味特別重,沒人敢吃,哈哈哈,還被我爸訓了一晚上,想想特別好笑。這應該就是現在所說的黑暗料理吧
-
15 # 狸叔的貓
炒老南瓜片,大概8歲的時候,爺爺不在家,本來是哥哥做飯的,我燒火的,沒想到我和哥哥吵架了,然後哥哥就不理我了,說自己做自己吃,他到外面去搬了個小的老南瓜,切成了兩半,鍋裡的冷飯也是分成兩半,然後給了我一半,說這一份是你的,你別越界了,然後他說他先做,叫我給燒火,等會交換,我說好的,還可以學一下怎麼做。最後他炒熟了,把他的飯也熱了。而且炒的真的好香,我心裡想著這麼簡單,有啥不會的啊, 別小瞧人,信誓旦旦的放油,放南瓜片,最後不但沒炒熟,還鹽放多了,根本沒法吃,從那之後我就對做飯有陰影了(笑哭)。雖然現在會做飯,但就是小時候的陰影,我I的廚藝就是一條曲線,一會兒好吃一會不好吃的,很難過呀
-
16 # 醫師老強
第一次做的是雞蛋炒米飯。也就是八十年代初吧,小學三四年級,有一天下午放學回來,因為課外活動同學們瘋狂的打鬧,放學還沒到家就已經是飢腸轆轆,感覺前胸幾乎要貼到後背,這個餓呀(當時的時代沒有賣零食的,再說了小孩子手裡一般情況下是沒有銀子的)。回到家,父母親尚未下班,於是廚房一通亂翻,除了一小塊又硬又涼的饅頭外,碗櫃裡還發現一小碗剩米飯,不錯,得幹掉它。
可是怎麼幹掉呀?平時吃的都是熱的,這傢伙冰涼不說上邊的一層還乾透了。對了,雞蛋炒米飯,腦海裡回想起媽媽做給我們的這道佳餚,但每次吃都是現成的,也從沒見過母親是怎麼做的。管它呢,肚子需要,不就是把雞蛋和米飯用油混在一起嗎?說幹就幹,點火起鍋燒油,那個時代家裡的清油少,每家每戶基本都有大油。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先來一大勺再說,油化開後米飯下鍋開炒,咦,不對呀,這雞蛋該怎麼辦?對了,打碎倒裡邊,結果成糊糊醬醬的,不知該怎麼辦了。繼續炒吧,管它呢,一會雞蛋開始凝結,應該差不多了,就這樣一碗雞蛋炒米飯勝利出鍋,也是一頭大汗呀!開吃!嗯?怎麼沒味道?哎呀,忘了放鹽。撒鹽吧!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先來他兩勺再說,攪拌,再吃,天哪,這個鹹,鹹也得吃,就這樣有滋有味地吃到半碗的時候,母親回來了,看著我碗裡油超級多的炒米飯,一頓訓斥自然是免不了的。訓斥歸訓斥,不解釋,吃飽再說,狼吞虎嚥,一碗很快下肚,寫作業去了。不一會,這個渴呀,於是水一杯接一杯的往肚子裡灌,這下好,一晚上數次的廁所,第二天起床的那個難受勁,上課瞌睡地直丟懂,真的是無以言表。雖然這樣,但自豪感還是滿滿的,給同學們吹牛又多了一點資本。
若干年過去了,我現在的廚藝也算是業餘的中等水平吧,孩子特別喜歡我做的菜。我的父親是他們單位有名的美食家,上初中以後,每到週末,父親總會教我炒菜,炒菜的過程好些基本都已忘記,唯獨第一次自己動手做的蛋炒飯到現在還記憶猶新,似乎如昨日一般。
-
17 # 我的肚皮有話說
看了大家給我的回覆,以及這些年我瞭解到的,估計全網90%第一個菜都是番茄炒蛋。
番茄簡單是最簡單易做的一道菜,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是我小時候4年級第一次做飯,結果眼睫毛、眉毛、頭髮都燒光了,後來就只敢用電飯鍋炒菜了,第一個學會的也是番茄炒蛋。
祝大家每天都幸福快樂!
晚上很晚了,餓了又不敢吃,看看圖過過癮吧!
-
18 # 雨神166363453
大燴菜。五花肉半斤,洗淨切片,八角一粒,馬蹄蔥段,花椒數粒,薑片,蒜片,熱鍋,涼葫麻油滑鍋,五花肉入鍋,炒至見油,調料入鍋爆香,倒入老抽提色,加水燒開,慢火燉一個小時,放適量的鹽,山藥兩個切滾刀塊入鍋,抱頭白切小片放山藥上,再放上粉條,粉條上放豆腐塊,中火燉十分鐘,噴醋收汁出鍋,撒上蔥花。主食莜麵。
-
19 # 鄉村新雨
咋說呢?因為我那時候太小。沒有煮菜的概念,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好!我出生在農村,5--6 歲開始幹簡單農活了(打豬草、餵雞餵鴨、撿樹枝燒柴),煮飯菜也是被逼無奈。肚子餓啊!家裡又沒有礦也沒有大人管。
我記得是一個寒冬臘月的中午,撿柴回到家。發現灶臺什麼吃的都沒有給我剩的!應該是根本忘了還有我這麼一個人存在。我跑到我二叔家想蹭點吃的,我堂姐直接提溜一碗冷冰冰的剩飯給我,讓我趕緊拿回家別讓她娘我二嫂知道!
我激動的捂著這碗剩飯趕緊跑回家去(估計我想捂熱了)。回到家我尋思該怎麼弄好吃一點!對得起自己。起碼搞個“儀式感”啊!——應該我成年後成為一個十足“吃貨”的素養就是這樣在細微生活之中培養起來了……
說重點吧!我首先偷了點豬油熱鍋(一般藏在高高掛起的竹籃裡。放桌上怕我和我哥偷吃豬油裡的油渣。),然後將打散的土雞蛋(直接跑到雞窩拿的,還熱呼呼的!據說這樣拿雞蛋,以後手會發抖。但是幾十年過去沒有見手發抖。)快速翻炒,然後迅速將我“化緣”來的米飯倒入鍋中與雞蛋一起使勁翻炒。快熄火的時候,我趕緊跑到菜地摘了幾根蔥,洗乾淨切碎放進“蛋飯”裡。這些是我模仿我奶奶偷師的。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竟然一次性成功!(搞得我太懷疑自己有當大廚的潛質了。)我都佩服自己。總之,非常非常好吃!後來,我又趁家裡沒人偷偷自己做了幾次犒勞自己。
這道菜的技藝到現在已經爐火純青了。很感念童年這段美好時光!我沒有覺得生活會太苦——即使生活在缺衣少食的貧困山區。這些有美食陪伴的歲月,讓我徹底愛上了美食,愛上了創造美食。不說了,上菜啦!
-
20 # 雜想家的日常
如果是非正式的第一道菜要追溯到初中了。我和小學一女生關係特別要好,週末假期幾乎天天往她家跑,一起看電視聊天。某天中午我在姥姥家吃完午飯去找她,到了她家她說沒有吃飯,當時還沒有外賣一說。我就自告奮勇地說我給你做吧,因為小時候我在家裡家人完全不讓我幹一點點的活,正因為沒受過苦所以很積極吧。她問我會做什麼,我說你家有啥菜?她找出兩個雞蛋。我就打算炒雞蛋。我們拿個小鍋放在電磁爐上,我問她先倒油還是先放雞蛋呀?她說我也不知道。我才發現平時姥姥和媽媽做飯時我好像根本沒進過廚房。於是,我們就隨便試驗,先倒了油,然後馬上把雞蛋液倒進鍋裡,看著雞蛋液在鍋裡膨脹,我們一陣開心。朋友誇我說你真厲害。應該差不多熟了吧,然後盛到碗裡。她嚐了第一口,扭頭笑著看著我:“好像忘記放鹽了。但是還是很好吃。”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西紅柿炒雞蛋早已是我的拿手菜之一了。當年那個雖然沒放鹽卻依然誇我做飯厲害和好吃的姑娘,我們依然會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之餘分享生活的點滴。很慶幸,第一個吃我做的菜的人如今還在我身邊。你們呢,第一次下廚為他/她做飯的人,現在依舊在身邊嗎?
回覆列表
謝邀。哈哈,說起這個問題,我可要自豪一下了。農村的孩子早當家,記得應該六歲(1990)左右,我還沒鍋臺高,踩著小板凳就給全家人做飯了,我是男的。那時候才上一年級,那時候有午收假的,就是到了收麥的時候,學校自行就放假了。那時候農忙,絕大多多數靠人力,割麥,打捆,裝駕車,人力拉車,甚至有人人力拉石磙打麥,如果,家中有牲口能幹活,那都是相當富裕的。農忙,農民根本沒有時間回來做飯,家裡人下地,我心想給家裡做頓飯。沒給爸媽說,自己就做了,燒的稀飯,炒的土豆,不過炒的有點糊。不過家裡挺高興的。從那以後,幾乎沒到暑假我都做飯,下河捕魚,摘楚樹,之類的。現在廚藝還不錯,但是僅限於素材,肉類會做但是嫌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