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饞師虎爛
-
2 # 阿楠帶你吃世界
80、90年代出生的孩子是幸福的,在那個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童年是那麼容易滿足。那時候的零食沒有現在那麼種類繁多,沒有現在那麼包裝精美,可是一點都不影響我們對它的熱愛啊!
大白兔奶糖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奶香味特別的濃,曾經的廣告語就是“七顆大白兔奶糖等於一杯牛奶”。雖然現在大白兔奶糖多了很多口味,但是最愛的還是原味的。
大大卷泡泡糖,吃點拽點,反正我小時候一會就拽完了,憋得滿嘴裡都是泡泡糖。咬的腮幫子都發疼,還記得小時候老媽總擔心泡泡糖被我吞下去。
咬在牙齒中間,一吹就會出聲。呀!親,你的口水出來了!
腳踏車上放著泡沫保溫箱,裡面盛滿花花綠綠的冰凍條。夏天的時候看到這樣的車子就纏著大人要買冰棒,吃的舌頭花花綠綠的。
小時候都叫它“變色糖”,吃了以後舌頭就變顏色了,還老愛伸出來到處顯擺~現在想來好可怕的色素。
那時候還算是比較奢侈的零食,一點點倒進嘴裡,跳跳!每次都覺得很神奇——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口腔裡噼裡啪啦的炸開啦?長大後才知道這是二氧化碳的功勞,但還是對跳跳糖懷有特別的喜愛。
小時候的碳酸飲料,好像後來消失了幾年,這幾年又出現了.....
叼在嘴裡,一人一根兒,“我是大人了,我也會抽菸,我真的會抽菸!”
猴王丹,老鼠屎,濟公丹,酸酸的開胃又好吃~
酸酸甜甜,很有嚼頭的無花果?
1.說一個你們絕對難以相信的食物——
那就是醬油水炒知了!
沒錯就是那種昆蟲知了!!
我老家是閩南一帶的,小時候每到夏天樹上知了多的時候,就會有人去抓知了,然後在街邊一小麻袋一小麻袋地賣。
答主不是農村的孩子,也不是什麼上了年紀的人。
這種事情的確是發生在2000後的城市裡的!
小攤就在公園裡面抓知了,然後在公園門口擺攤賣!
小時候我奶奶經常會跟路邊的小販買知了回來炒給我吃,因為我特別愛吃炒知了。
那時候我吃知了特別熟練,我還印象很深刻,把翅膀剝下來,頭也掰下來,然後吸裡面的肉,知了肉還蠻多的,那種感覺就跟現在啃大閘蟹的腿一樣。
回想一下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如果現在拿一隻知了到我面前我一定會害怕得不得了……
不過,現在也沒人再吃炒知了了。
自從我上了初中之後,似乎那些賣知了的人都不見了,再也沒人抓知了,然後奶奶也過世了,沒有人會再炒知了給我吃……
唉,我現在回想起來炒知了,背後全是小時候奶奶陪伴我的回憶。
2.還有一個食物,也是我奶奶特別會做的——
那就是菜飯!
其實菜飯是一種閩南家家戶戶都會做的傳統主食
這不是炒飯、也不是煲仔飯,是用悶出來的。
其實做法也挺簡單的,把高麗菜或者芥菜加上香菇、肉、蝦米一起放到高壓鍋裡壓就可以了。
如果做得好,還可以結一層鍋巴,非常香。
吃菜飯的時候擠一點甜辣醬在上面拌一拌,特別美味!
小時候我吃飯特別忙,一頓飯要吃上幾個小時,在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小朋友吃完都去午睡了,只有我一個還在一直吃……
但是,一旦幼兒園煮了菜飯,我一定會第一個吃完!而且還是要了兩碗的情況下!
其實我們這邊的菜飯也不單單是放蔬菜,靠海邊的鄉鎮會放紫菜,做成紫菜飯;靠山區的鄉鎮會放芋頭,做成芋頭飯……但總之都是每一個地區把自己最好吃的東西和飯煮在一起的綜合體,如果還能拌上炸過的豬油的話……
哎呀咽口水……
3.另外一個食物比較特殊
現在它已經是瀕危動物了,大家不要去吃它。
這種動物叫鱟,音[hòu],小時候我們把它當海鮮吃
小時候沿海的地方有很多鱟
大家一般會拿它煮湯
至於說有多鮮美多好吃,我是沒有印象了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它的血是藍色的。
小時候看海邊的農家在殺鱟,
鱟的殼堆得整個沙灘都是
那種場景對小孩子來說衝擊力還是很大的。
其實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能活到現在就非常不容易,還要被人吃……
中國鱟與南方鱟為省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瀕危級別。
所以大家現在還是別吃它了,就讓它留在小時候的回憶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