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路19秒

    白朮和蒼朮兩個藥都是很常用的藥,經常用於脾虛溼盛的症候,兩者都能健脾燥溼。那它們有什麼區別,應用特點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就來說一說。

    白朮,性味苦、甘、溫,歸脾、胃經,是補氣藥,具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的作用,是治療脾虛諸證之要藥。燥溼利水多生用;補氣健脾多炒用。

    蒼朮,性味辛、苦、溫,歸脾、胃經,是化溼藥,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溼,發表的作用,是燥溼健脾之要藥。生用燥性強,炒過後燥性減弱。

    透過以上可以看出這兩個藥的異同點

    相同點:兩者都能健脾燥溼,對於脾虛溼盛引起的脘腹痞悶,噁心嘔吐,食慾差,腹瀉拉肚子,舌苔白膩等比較合適。經常會一起搭配使用,比如:

    二術丸(此方中,白朮、蒼朮兩藥為主藥,主藥用於婦人脾胃虛弱,經少閉經,或者對於脾虛溼盛導致的洩瀉。)、完帶湯(此方中,白朮、蒼朮君臣配伍,發揮健脾燥溼,對於脾虛溼盛出現的女子帶下量多的病證)、當歸拈痛湯(此方中,白朮、蒼朮雖不是主藥,但也是主要發揮著健脾燥溼的作用,用於溼熱內蘊,外感風邪的病證)

    不同點:白朮是補氣藥,所以主要是以補氣健脾為主,比如四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丸,理中丸,歸脾丸等等,治療脾胃虛弱相關病證。

    蒼朮是化溼藥,所以主要是以健脾燥溼為主,比如平胃散、二妙散、越鞠丸、藿香正氣水、午時茶等,治療脾虛溼盛或者有溼氣重的相關病證。

    所以如果以脾虛為主,首選白朮,發揮健脾的作用;如果溼盛為主,則選用蒼朮;當脾虛溼盛兩者都明顯時,可以考慮白朮、蒼朮一起配伍使用

    另外,白朮還能固表止汗,用於脾虛氣弱,固表失司導致的感冒。比如玉屏風顆粒、芪參補氣膠囊等,都有用到白朮,發揮固表止汗的作用。

    白朮還能安胎的作用,用於脾胃虛弱之胎動不安證。比如保胎丸、安胎丸、固腎安胎丸等等,都有用到白朮,發揮健脾安胎的作用。

    白朮健脾利水的作用,用於脾虛運化水溼無力,出現的水溼內停。比如苓桂術甘湯、五苓散、豬苓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等等,發揮白朮的健脾利水之效。

    蒼朮,除了能夠燥溼健脾外,還能祛風溼的作用,用於風溼痺痛。比如九味羌活湯、二妙散、風溼馬錢片、妙濟丸等,發揮祛風溼的作用。

    蒼朮還能發表,對於外感寒溼的表證,比如九味羌活湯,藿香正氣丸、午時茶等等。

  • 2 # 中醫博士臧運華

    蒼朮與白朮的區別:

    1、蒼朮:蒼朮以苦溫燥溼為主,為運脾要藥,適用於溼濁內阻而偏於實證者,還有發汗解表、祛風溼及明目作用,常用治風寒夾溼表證、風溼痺證、夜盲症及眼目昏澀等證。

    2、白朮:白朮以健脾益氣為主,為補脾要藥,適用於脾虛溼困而偏於虛證者,還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用治脾虛水腫及脾肺氣虛、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胎動不安等證。

    外形上分別:蒼朮根比較細長、分散;白朮是球形拳頭樣,比較集中。白朮質地更細膩,蒼朮質地粗糙。

    氣感上蒼朮比較粗,更衝,更急,芳香燥烈,所以蒼朮主要是用來溫運脾胃,當中土痰溼比較重的時候用蒼朮來溫運中土,芳香化溼。

    蒼朮偏動、偏瀉,白朮偏補。飲食比較滋膩的人如果想健脾胃,最好用點蒼朮,不需要補。而真正脾胃虛弱的人,可以用白朮。

    藥氣上分別:好白朮飲片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油點多(白朮的香氣就是從油點散發出來的),油點多說明氣比較足(油屬於腎氣的表現形式,收藏力量比較強);二是有很多小孔,凡是有空洞的白朮都是5年以上的白朮,藥勁更足,藥效更綿長,偏於守。長的年頭少的白朮(小白朮)是沒有空洞的,但油點很多,所以氣來得比較急,偏於運。所以,用藥時可以根據臨床需求選擇不同生長年限的白朮,若脾胃需要動的時候可以用小白朮;若要補脾胃就用年頭較久帶有空洞的白朮,偏於補。

    白朮的用量,飲片一般15克以上。蒼朮因氣比較燥,用10克就可以了,兒童酌情減量。如果用於固守的話,白朮必須用在30克以上。若要用白朮運的作用,用量要50克以上。

  • 3 # 橘皮半夏

    根據所提問題進行回答:中草藥白朮和蒼朮在臨床上有一個共同的功效就是燥溼健脾,可以與其他中草藥進行配伍治療脾虛溼盛引起的疾病但不同的是,白朮為補氣藥,蒼朮為化溼藥,因此,從功效上來說,白朮補氣健脾強於蒼朮,而蒼朮燥溼作用強於白朮。下面我將給大家科普中草藥白朮和蒼朮的功效應用區別。

    白朮與蒼朮都能燥溼健脾,用於治療脾虛水溼內停證

    白朮為補氣藥,具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等功能,蒼朮為化溼藥,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溼等功能,因此,白朮和蒼朮一起配伍使用可以治療因溼阻中焦,脾虛水溼內停病因引起的病症如因脾虛水溼內停引發的腹瀉、拉肚子、痰飲、水腫、婦女帶下等症。如治療脾虛溼濁下注,帶下清稀時,與健脾燥溼止帶之品配伍,如《傅青主女科》裡面的完帶湯,就用白朮和蒼朮、山藥等配伍同用。

    白朮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藥

    白朮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浙江、湖北、湖南等地。以浙江於潛產者最佳,稱為“於術”。在冬季採收,氣清香,香氣濃,味甜微辛。

    白朮

    白朮藥材

    【主要效能】:甘、苦,溫。歸脾、胃經

    【功效】:補氣健脾,燥溼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臨床應用】

    用於脾氣虛證白朮尤其善於補氣健脾,對於脾虛氣弱如氣短神疲、食少便溏者,常與補脾益氣之品配伍,如《和劑局方》四君子湯,白朮與人參、茯苓等藥同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藥”若治療脾虛溼滯,氣機不暢見神疲肢乏、脘腹脹滿,則常配伍益氣健脾、燥溼行氣之人參、茯苓、砂仁等,如香砂六君子湯用於脾胃虛寒,腹滿洩瀉,常與健脾溫中之品配伍如《傷寒論》的理中湯,用白朮與人參、乾薑等同用;若見脾虛食積氣滯導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可與行氣消積之枳實配伍如《內外傷辨惑論》裡面的枳術丸。此外,白朮還可用於脾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及氣血兩虛等症,常與黃芪、人參等配伍使用。用於脾虛水溼內停證白朮既能補氣健脾,又能燥溼利水對脾虛水溼內停導致的痰飲、水腫、帶下等症,有標本兼治之效治療脾虛水腫、痰飲內停者宜與溫陽化飲之品配伍,如《金匱要略》裡面的苓桂術甘湯,其與桂枝、茯苓等藥同用治療脾虛水腫,宜與健脾、利水之品配伍,如《金匱要略》裡面的防己黃芪湯,其與黃芪、防己、茯苓等同用。用於氣虛自汗證白朮能補脾益衛,固表止汗,對於衛氣不固,表虛自汗者,與黃芪同用,多用於增強黃芪益衛固表之功。如《丹溪心法》玉屏風散,與黃芪、防風同用,主治表衛不固,自汗而易感風邪者。用於脾虛胎動不安白朮功能補脾益氣以安胎,用於脾虛胎動不安,宜與人參、阿膠等補益氣血之品配伍兼內熱者,可配伍清熱安胎之黃芩、苧麻根兼氣滯者,可配伍理氣安胎之砂仁、紫蘇梗兼腎虛者,可與補腎安胎之桑寄生、菟絲子、杜仲同用對脾虛運化失調,溼濁中阻之妊娠惡阻,嘔惡不食、四肢沉重者,可與人參、砂仁、陳皮等補氣健脾除溼之品配伍對脾虛妊娠水腫,可與茯苓、大腹皮等健脾利水之品配伍蒼朮為燥溼第一要藥

    中草藥蒼朮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江蘇、湖北、內蒙古等地。春、秋二季採挖。茅蒼朮香氣特異,味微甘、辛、苦;北蒼朮香氣較淡,味辛、苦。

    北蒼朮

    蒼朮藥材

    【主要效能】: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功效】:燥溼健脾,祛風溼,解表

    【臨床應用】

    用於溼阻中焦證蒼朮辛香苦溫,能燥溼濁,健脾胃,促脾運化,為苦溫燥溼的代表性藥物主治溼阻中焦,脾失健運而導致的脘腹脹滿、嘔惡食少、吐瀉乏力、舌苔白膩等常與燥溼和中行氣之藥配伍,如《和劑局方》裡面的平胃散,用蒼朮與厚朴、陳皮配伍;若脾虛溼聚,水溼內停導致的痰飲或外溢肌膚之水腫,則配伍利水滲溼藥,如《證治準繩》胃苓湯,蒼朮與茯苓、澤瀉、豬苓、桂枝等同用。用於痺症。蒼朮辛散祛風,苦溫燥溼,治療風溼痺痛,以溼盛者尤其適宜多與祛風溼藥配伍,如《類證治裁》薏苡仁湯,蒼朮與薏苡仁、獨活同用;若治溼熱痺痛則配伍清熱瀉火之藥,如《普濟本事方》白虎加蒼朮湯,用蒼朮與石膏、知母等配伍治療溼熱下注之痿證,常配伍清熱燥溼之品,如《丹溪心法》二妙散,用蒼朮與黃柏同用。用於風寒表證。蒼朮辛散溫燥,長於勝溼,又兼發汗解表以風寒表證夾溼者最為適宜。常與發散風寒之品配伍,如《和劑局方》神術散,用蒼朮與羌活、白芷、防風等同用。

    綜上所述,白朮為補脾臟第一要藥,蒼朮為化溼藥裡面的燥溼第一要藥,白朮補脾氣功能強於蒼朮,蒼朮燥溼功能強於白朮。若單是脾虛用白朮,若以溼邪為主,用蒼朮

  • 4 # 左撇子說醫

    我一直以為白朮和蒼朮是同一種中藥,因為它們都具有燥溼健脾的作用,而且在醫生的處方上也經常看到白朮和蒼朮的名字,認為只不過是叫法不同了。但是後來經過學習之後,卻發現這並不是同一種中藥,雖然它們都具體燥溼健脾的功效,但是它們的用法卻有所區別。那麼它們的應用如何區別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中國藥典》對白朮與蒼朮的功效應用是怎麼說的

    ①白朮:《中國藥典》記載,白朮的性味苦、甘,溫。歸經歸脾、胃經。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朮健脾,和胃,安胎。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胎動不安。

    ②蒼朮:《中國藥典》記載,蒼朮的性味辛、苦,溫。歸經歸脾、胃、肝經。功能主治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於脘腹脹滿,洩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溼痺痛,風寒感冒,夜盲。

    從上面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白朮與蒼朮都具體燥溼健脾的功效,但是它們的應用卻是有所不同。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們先看藥性和歸經。白朮的性味苦、甘,溫;蒼朮的性味辛、苦,溫。這裡白朮藥性是甘,而蒼朮是辛,那就是白朮比較甘潤,蒼朮比較燥烈。而且蒼朮是偏白色的,白色入肺經,斂降;蒼朮偏於青黑色,屬木,入肝經,升發。這樣一個是升的作用,一個降的作用。 另外,白朮甘溫,除了能健脾燥溼之外,還能補中益氣;而蒼朮辛溫,除了能健脾燥溼之外,還可以解表。

    也就是說,白朮有補虛的效果,而蒼朮有解表的功效。 所以,在應用方面,白朮功效偏於補氣健脾,特別適合用於脾虛引起的溼氣阻滯者;而蒼朮的功效偏於解表燥溼,去燥溼的能力特別強,特別適合體內寒氣阻滯而引起的溼氣。

    2、白朮的其他作用還可以固表止汗、和胃、安胎,可以用於脾虛食少,洩瀉便溏,胎動不安等,從這裡看,它的主要作用是健脾,並且多用於脾胃氣虛;而蒼朮的其他作用還可以祛風散寒,明目,可以用來治療風溼痺痛,風寒感冒,夜盲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燥性較大,偏於祛溼,可以治療風溼、去風寒等。

    3、虛證用白朮,這是因為白朮以健脾益氣為主,是補脾要藥,特別適合脾虛引起的溼困,脾虛引起的水腫及脾肺氣虛等;實證用蒼朮,這是因為蒼朮以苦溫燥溼為主,是運脾要藥,特別適合一些溼濁邪氣停滯於體內從而造成的病症,並且還可應用於風溼痺證這些實證。

    其實,對於白朮與蒼朮的應用功效有哪些區別,在清朝《本草崇原》中就有明確記載:“凡欲補脾,則用白朮,凡欲運脾,則用蒼朮;欲補運相兼,則相兼而用;如補多運少,則白朮多而蒼朮少,運多補少,則蒼朮多而白朮少,品雖有二,實則一也”。

    總的來說,白朮善於補脾,蒼朮善於運脾,它們都具有健脾、燥溼的功能,在應用時要學會區分這主要的區別。另外,在《神農本草經》中其實並沒有將白朮與蒼朮區分開來,它們都稱為“術”,直到南北朝時期,陶弘景才將它們區分開,在應用上的細微差別也區分開來,可以說這是對白朮與蒼朮的更進一步的認識與運用。

  • 5 # 中醫朱旭陽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古代,白朮與蒼朮統稱為“朮”,最早的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並未對二者做詳細的分類,那時候可能存在通用現象,本經中記載“朮,主風寒溼痺……痙疸,止汗,除熱,消食”。所謂風寒溼痺是人體受到外環境的風,寒,溼等邪氣鬱閉經絡,引起的關節腫脹疼痛,白朮與蒼朮味道均是甘中泛苦,氣味清香苦燥均具有除溼散邪的作用,多用於風寒溼痺證的配伍。痙病是指肌肉痙攣抽搐,可由多種原因造成,常見的有熱盛傷津,血虛風動,發病基礎是津液不足,無法濡養肌肉經脈,導致經脈拘攣抽搐,白朮可健脾胃,輸送津液水分的分佈,針對痙病屬津液不足證;從氣味來看,蒼朮味道勝過白朮,具有辛辣香燥的特點,可發散風寒在表,迅速燥解脾胃溼滯,退除風寒感冒之發熱,散出溼邪困脾,本經說到的除熱作用以蒼朮見長。從味道來看,白朮味甘而苦,炒後焦香,香氣入脾,甘能補益,能健脾胃,促進食慾,消食健脾方面白朮略勝一籌。綜上所述,白朮與蒼朮均入脾胃,可燥溼健脾,我將從脾虛與溼滯兩個方面入手,談談二者的主要使用區別。★脾虛與溼滯互為因果脾胃位於臟腑的中部,按照五行分類,中部屬土,所以中醫常說脾土,土要均有一定的溼度和熱量才能生長草木,孕育萬物。這個過程就好比人吃下去的飲食,需要脾胃運化消化,吸收,再變化為氣血供人體日常生理活動所需。脾胃運化飲食的前提是脾具有泌津液的作用,將水分津液供養給胃,以平衡胃的燥熱。同時,胃內的熱量輸送於脾,防止脾過於燥熱。這就是中醫常說的“脾喜燥惡溼和胃喜潤惡燥”。有些時候,因飲食不規律,過多的食用生冷食物,或情緒不暢,氣滯於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飲入的水液停滯,不能輸送到人體的臟腑組織,就會形成溼滯。這屬於脾胃虛弱,引起的內生溼邪。生活環境過於潮溼,或在夏季溼氣較重的環境,溼邪從外部侵犯人體,就會形成外源性溼邪。內生溼邪或外感溼邪,均會引起脾胃運化失調的表現。內生溼邪源於脾胃虛弱,多是慢性長期的發病過程,以腹脹便溏,飯後加重,四肢乏力,形體浮腫肥胖,舌淡苔白膩,脈弱為主。外感溼滯多為急性發作性病證,以感受溼邪後,脾胃受到溼阻,升降失調,表現突發的噁心嘔吐,周身疼痛睏倦,頭腦不清,腹瀉,溼邪在表可出現發熱無汗,舌淡苔白膩,脈浮滑。

    因於溼,頭如裹——《黃帝內經》

    內生溼邪應該採取健脾和燥溼的治法,而且要以健脾為治療根本。外感溼滯,應該以燥溼,化溼為主,溼去脾胃的功能自然會恢復正常。

    凡欲補脾,則用白朮,凡欲運脾,則用蒼朮,欲補運相兼,則相兼而術多而蒼朮少。運多補少,則蒼朮多而白朮少。品雖有二,實則一也。清《本草崇原》

    ★補脾兼有燥溼的白朮白朮,蒼朮同是菊科植物的地下根莖,白朮主產於安徽,浙江兩個省份,浙江於潛所產的白朮屬道地藥材,藥效最好,安徽亳州所產的白朮產量最大。白朮味甘,微苦,甘入脾胃,甘甜的味道具有補益的作用,藥用部位是地下根莖,根莖的生長力量是上升的,藥性上升稟賦陽性,陽主溫熱,白朮藥性偏於溫熱,溫熱就可散去溼邪,它作用於脾胃,具有甘緩補益,苦溫燥溼的作用。白朮燥溼作用是透過健脾補脾的作用來實現的,尤其是因脾虛所導致的內生溼滯,白朮好比催化劑,直接促進提高脾胃運化水液的能力,使停滯的溼邪得以運轉。溼滯便溏腹瀉,白朮可以燥溼止瀉,脾虛溼滯,氣機不得運轉,津液水分因溼滯而不被人體吸收,出現的脾虛便秘,口乾,白朮可補脾以運轉氣機,推動大便,緩解口乾,這一點是蒼朮所不具備的。此外,白朮甘甜補益,可補益脾氣,固澀肌表,防止汗出過多,具有良好的止汗作用。★“烘乾機”一樣的燥溼藥——蒼朮蒼朮菊科植物的地下根莖,味辛,甘苦,主產於河北,內蒙,東北為北蒼朮,主產於江蘇茅山稱為茅蒼朮(南蒼朮)。其中以河北承德地區所產的北蒼朮質量最好,具有氣味濃烈,清香異常,斷面色黃,有紅色點狀結晶物質(硃砂點)特徵。《內經》以氣味為陽,味道為陰來判斷藥材的藥性特點,用鼻子聞一下您就會發現蒼朮氣味特別清香濃烈,氣味濃烈稟賦陽性,藥性性溫,溫能燥溼,濃烈辛辣的氣味使其體現出迅速的燥溼作用,無論是溼在面板或者溼滯脾胃,蒼朮均可有效的燥除,好似一臺烘乾機一樣,散發熱量,燥去水溼。蒼朮的燥溼作用並不像白朮那樣透過健脾來實現,而是以辛香燥烈的氣味來發揮作用,辛辣氣味與金氣相通,金歸屬於胃腸的陽明經脈,六腑之中陽明胃是相當有熱量的地方,內連胃腑,外走行於肌肉之間,蒼朮提升胃的熱量,可內化溼滯,外散肌肉的溼邪阻滯。例如,中暑後,暑季多溼邪,溼邪阻滯於體表肌肉,人體發熱無汗,就需要用蒼朮散出溼邪,白朮是無法發揮這樣的作用的。蒼朮的這個燥溼作用被總結為“運脾”。古代醫學家認為,溼生蟲,嚴重的溼滯可為寄生蟲提供生存環境,侵入滋生於人體的脾胃,常出現消瘦乏力,面色萎黃。《冷爐醫話》中記載了趙公子就是長期嚴重的溼滯脾胃,且經常使用沒煮熟的米麵,而出現了溼滯蟲積,當時的醫生就選擇了蒼朮,迅速燥溼,使寄生蟲失去了生存環境,而解決了患者的病痛。

    趙尹好食生米而生蟲,憔悴萎黃,不思飲食,用蒼朮米泔水浸一夜,銼焙末,蒸餅丸米湯下而愈——《冷爐醫話》

  • 6 # 仁心藥師

    在六朝之前,白朮 和蒼朮統稱為“術”。後來隨著藥物使用的進展,白朮和蒼朮逐漸被區分開來。那麼白朮與蒼朮有何功效,起功效應用又有何區別呢?

    白朮與蒼朮的功效

    白朮和蒼朮都是健脾祛溼的藥物。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過量服用寒涼藥物,或飲食失節,或勞 倦傷脾均可致脾失健運,水谷津液輸布失常,水溼 清濁不分,混雜而下,出現洩瀉。主要表現為消瘦乏力、納少、身弱怯冷、四肢倦怠、院腹脹滿、便溏腹瀉等。中醫常以健脾祛溼為法迸行治療,療效顯著,蒼朮、白朮為其中常用藥物。

    蒼朮和白朮的功效區別

    蒼朮以苦溫燥溼為主,為運脾要藥。白朮以健脾益氣為主,為補脾要藥;兩藥配伍,一散一補,可使 水溼得以運化,脾胃納運如常,因此可用於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院腹脹滿、腸鳴洩瀉等症的治療。

    蒼朮和白朮具體用藥的介紹

    白朮

    白朮,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 溼止水,止汗等功效。生白朮利脾溼,炒白朮補脾氣。 現代藥理研究白朮有增強脾胃功能、調節胃腸運動、 調節糖脂代謝紊亂、利尿、調節免疫系統、抗菌、抗 炎等作用。

    蒼朮

    蒼朮,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具有燥溼鍵脾, 祛風散寒,明目的功效。蒼朮藥性辛溫,較溫燥,經 過炒制後燥性減弱,辛香醒脾之效增強,從而增強治 療脾胃病症的功效。也因其較白朮燥烈,常用蒼朮燥 溼醒脾,來推中焦痰溼結聚。蒼朮入肝經,蒼青之色, 主木氣升發,中焦木氣升發上來,鬱滯才能開啟。肝 膽與脾胃密切相關,肝氣鬱滯則肝木橫克脾土,脾失 健運則土壅木鬱。人身之氣機,肝脾為軸,脾胃為樞, 蒼朮一味藥肝脾同治,運轉全身氣機。

    蒼朮和白朮的合理配伍使用

    生白朮運脾,炒白朮健脾,炒蒼朮醒脾除陳氣, 三藥伍用,散補相合,脾胃並治,則中焦得健。脾胃 納運如常,水溼得以運化,不能聚而為患,人則康復 無恙。多用於苔膩,或厚腐膩,或苔薄膩,舌胖大有 齒痕,大便費力,粘膩者。

  • 7 # 中醫譚王頁

    術早在《爾雅》中就有記載,《神農本草經》中將“術”列為上品,但並沒白朮與蒼朮之分,在《本草經集註》中陶弘景首次提出了白朮與赤朮(即蒼朮)兩種。

    飲片炮製看功效

    看飲片炮製,白朮整個切面偏白色,蒼朮偏於青黑色。

    五色對應五行,白色入肺經,斂降,青色為木,生髮,單單衝著兩點來看,白朮和蒼朮這兩種藥物的作用就是一升一降的差別,蒼朮較燥,白朮較潤。

    白朮與蒼朮均可以健脾祛溼,白朮以益氣健脾為主,多用於脾虛溼困而偏於虛證者。

    蒼朮以苦溫燥溼健脾為主,適用於溼濁內阻而偏於實證者。

    白朮

    白朮,苦甘溫 ,歸脾胃經,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

    臨床主要用於脾胃氣虛運化無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肢軟神疲等;脾虛水停,而為痰飲,水腫,小便不利;脾虛氣弱,肌表不固而汗多,以及胎動不安等症狀。

    白朮配伍黃芪、防風、浮小麥,用治氣虛自汗。

    白朮配伍黃芩,用治脾虛胎熱而致胎動不安。

    白朮配伍菟絲子、續斷,用治腎虛沖任不固而致胎動不安。

    蒼朮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功效。

    常用於溼阻中焦,脘腹脹滿,洩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溼痺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等症。

    用於治療脾虛溼聚,水溼內停的痰飲、洩瀉或外溢的水腫者:與茯苓、澤瀉、豬苓等利水滲溼藥同用;

    用於祛溼,治痺證溼勝:可與薏苡仁、獨活等祛風溼藥同用;

    用於治風寒表證挾溼:常於羌活、白芷、防風等同用。

    蒼朮配黃柏是二妙丸,治療下焦溼熱,雙腿麻木微軟、下肢瘙癢溼疹、婦女白帶多等症狀。

    在《中藥學》課本中,白朮歸屬於補氣藥 ,蒼朮為芳香化溼藥。一個善於補脾,一個善於運脾,

    這在《玉楸藥解》謂:“白朮守而不走,蒼朮走而不守,故白朮善補,蒼朮善行。其消食納谷,止嘔住瀉亦同白朮,而洩水開鬱,蒼朮獨長。”

    二藥同用,一散一補,一胃一脾,可中焦得健,脾胃納運如常,水溼得以運化,不會聚集在一起,則人體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 8 # 藥文匯

    白朮與蒼朮都能燥溼健脾,功效應如何區別?

    白朮的功能主治:

    一、脾氣虛證:脾在人體內的首要工作就是轉運水谷精微給各組織器官。並且營氣與津液是由水谷精微轉化的,血液又是由營氣與津液化生的。因此稱脾是氣血生化之源。當脾氣虛弱時,其轉運功能失調,致使營養物質不能到達肌肉、骨骼、經絡及各組織器官。從而人體便出現少氣懶言,疲倦乏力,頭暈目眩等氣虛症以及食少便溏,腹脹洩瀉等脾虛症。而白朮有補氣特長,是補氣健脾的要藥。這時用白朮來加強脾氣,脾氣足了,其轉運功能會逐漸恢復,各症狀也就逐漸消失了。

    二、氣虛自汗:人體中存在兩種分別叫衛氣營氣的氣,衛氣在脈外;營氣在脈內,並且兩者都來自水谷精微。正常情況下,其密切配合來維持肌膚腠理的正常開合而不受外邪侵襲。可在脾虛不能很好地轉運精微時,其會導致衛氣營氣失和,從而衛氣失職”,使外協侵犯肌膚而出現自汗問題。這時用白朮能調和營衛起到止汗作用。

    三、安胎:由於身體血液等營養物質都靠脾轉運水谷精微來獲得。由於脾虛導致胎兒無法獲取充足的營養物質而出現胎動不安這時,用白朮健脾能使其恢復正常功能而安胎。

    四、白朮能利水,治水腫與痰飲。

    蒼朮的功能主治:

    一、溼阻中焦症:正常情況下,脾有運化水溼的功能。但當脾虛了,脾不能把水溼運走,致使停在中焦。脾被溼困住就像睡著了一樣。致使身體整個營養物質運輸鏈出現斷裂,進而出現一系列的溼阻中焦症。比如:脘腹痞悶,嘔吐泛酸,大便溏瀉,食少倦怠等。而蒼朮恰恰能脘腹痞悶,嘔吐泛酸,大便溏瀉,食少倦怠等。而蒼朮恰能燥溼健脾,是治療溼阻中焦的要藥。這時,用蒼朮燥溼,溼沒了,脾也了,功能也恢復了,症狀自然就消失了。

    二、風溼痺證:風、寒、暑、溼、熱、燥、火六種邪氣中的風邪與溼邪裹挾著入侵人體時,兩種邪氣滯留在經絡關節,會出現關節疼痛的風溼痺症。這時用蒼朮,因蒼朮有散風寒溼而除痺發表的功效。所以風溼痺症除了,關節疼痛的症狀也就緩解了。

    三、風寒夾溼表症:當肌表受風寒溼邪侵襲出現頭疼、身疼、頭重如裹時,可以用蒼朮,其有發汗解表功效。汗出了,寒散了,表解了,症狀也自然就消失了。

    四、蒼朮能明目,治夜盲症。

  • 9 # 我是王藥師

    白朮和蒼朮的區別,如何應用?那我們就來從以下幾個方面看看。

    性味歸經:

    白朮味苦、甘,性溫。入脾、胃經。功效:健脾益氣、燥溼利尿、止汗、安胎。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肝經。功效:燥溼健脾、祛風散寒。

    ◆作用相同點和不同點:

    白朮與蒼朮均具有健脾燥溼的功效,用於治療溼阻中焦,脾失健運之症, 需要補脾用白朮,需要健脾則用蒼朮,二藥可以聯合使用。

    白朮又能固表止汗、安胎。用於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

    蒼朮又能祛風溼、發汗、明目。用於風寒挾溼表證,風溼痺證,夜盲及眼目昏澀等證。

    ◆如何應用

    白朮:

    1. 用於脾氣虛弱,運化失常所致食少便溏、脘腹脹滿、倦怠無力等證。本品為補氣健脾要藥 。

    2. 用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溼停留,而為痰飲水腫等證。

    3. 用於脾虛氣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4. 用於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之證。本品補氣健脾,而有安胎之效。

    蒼朮:

    1. 用於溼阻中焦證。蒼朮芳香燥烈,有較強的燥溼健脾作用。凡溼阻中焦,運化失司,而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倦怠乏力,舌苔濁膩者,本品實為要藥。

    2. 用於風寒溼痺,腳膝腫痛、疲軟無力等。本品辛散溫燥,能祛風溼,治痺證以寒溼偏勝者為宜。因其兼能發汗,故亦適用於外感表證,風寒溼邪偏盛,肢體痠痛較甚者,均可與羌活、防風、細辛等配伍。

    ◆總結

    白朮偏於補脾,透過強壯脾胃來發揮燥溼作用,蒼朮以燥溼為主,燥溼力量強。

    ◆◆使用注意

    白朮

    本品燥溼傷陰,故只適用於中焦有溼之症,如屬陰虛內熱或津液虧耗燥渴者,均不宜服。

    蒼朮

    血虛氣弱、津虧液耗、表虛自汗者忌服。

    陰虛內熱者忌服。

  • 10 # 何藥師健康科普

    白朮和蒼朮,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中藥。對於白朮來說,可能大家潛意識裡知道的是補氣健脾藥,其實它也有燥溼的功效。但是和蒼朮的燥溼功效相比,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區別的,今天就為大家仔細講講。

    白朮

    白朮,在中藥學上屬於補虛藥大類中的補氣藥,藥性甘、苦,溫,歸脾、胃經。具有益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主要用於以下疾病:

    脾氣虛證:白朮甘苦性溫,主歸脾胃經,以健脾、燥溼為主要作用,被前人譽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中醫上講脾主運化,如果脾氣不足,人體內的水谷精微運化失調,就會引起水溼內生,從而導致不想吃東西,大便溏薄、腹瀉、口痰多、水腫、女性白帶多等症狀。

    氣虛自汗:白朮擅長治療脾氣虛弱,凡是有衛氣不固,表虛自汗症狀的人,用白朮的效果與用黃芪相似,而且作用還會更好一點。也就是說白朮能夠補脾益氣,固表止汗,尤其是這種體質虛弱,經常出虛汗的人,是非常適合的,如大家吃的中成藥玉屏風顆粒裡面就有白朮、黃芪等。

    脾虛胎動不安:白朮還能益氣安胎,對於脾虛胎兒失養者,還可以補氣健脾,促進水谷運化以養胎,這種情況下需要與人參、阿膠等補氣養血的中藥配伍,效果會更明顯。也可以用於治療脾虛失運,溼濁中阻引起的妊娠期婦女的嘔吐、不想吃東西、四肢沉重和水腫,常常與人參、茯苓、陳皮等補氣健脾除溼的中藥配伍,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白朮對腸道有雙向調節作用,能明顯促進小腸蛋白質的合成,有防治胃潰瘍的作用,能促進細胞免疫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升高白細胞。除此之外,還能夠保肝、利膽、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抗腫瘤。白朮揮發油還具有鎮靜作用。

    蒼朮

    蒼朮,在中藥學分類上屬於化溼藥。藥性辛、苦,溫。歸脾、胃、肝經。主要功效為燥溼健脾、祛風散寒。臨床上主要用於以下疾病:

    溼阻中焦症:比如說對於脾失健運導致的肚子脹悶、噁心、嘔吐、乏力、不想吃東西、舌苔白膩等症狀,蒼朮能夠發揮其苦溫燥溼以祛溼濁,辛香健脾以和脾胃的功效,最為適合。

    風溼痺症:蒼朮辛散苦燥,擅長祛溼,所以對於風溼痺症,尤其是溼勝者最為適合。但一般來說還需要配伍其他中藥,如薏苡仁、獨活等祛風溼藥。

    風寒挾溼表證:蒼朮能夠開啟肌膚毛孔而發汗,擅長祛除肌膚表面的風寒表邪,又因為能夠勝溼,所以對於風寒表證且挾溼的人最適宜。

    此外,蒼朮還能夠明目,用於夜盲症及眼睛昏澀的人,可單用,或與豬肝、羊肝蒸煮同食。

    現代研究表明,蒼朮揮發油能夠對抗腸痙攣,小劑量時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大劑量時呈抑制作用。蒼朮醇有促進胃腸運動的作用,對胃平滑肌有輕微收縮作用。蒼朮煎劑有降血糖作用,同時具有排鈉、保鉀作用,即現代醫學上講的利尿作用。其維生素A樣物質可治療夜盲症和角質軟化症。

    從以上的對比可以看出,白朮和蒼朮都能夠燥溼健脾,但側重點還是不一樣的,白朮主要擅長從補氣的角度出發,如脾氣虛證引起的體內水溼內生、氣虛自汗、脾虛引起的胎動不安等。而蒼朮主要擅長從化溼的角度出發,祛除溼阻中焦、風寒溼痺、風寒挾溼表證等。但值得欣喜的是,現代藥理研究都表明,白朮和蒼朮都有降血糖的作用,這可能是對於糖尿病患者的一大福音。

  • 11 # 逸仙藥師

    白朮味苦、甘,性溫。入脾、胃經。功效:健脾益氣、燥溼利尿、止汗、安胎。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肝經。功效:燥溼健脾、祛風散寒。

    清《本草崇源》謂:“凡欲補脾用白朮,運脾則用蒼朮,欲補運相兼,則相兼而用,如補多運少,則白朮多而蒼朮少;運多補少,則蒼朮多而白朮少;品雖有二,實則一也。”

    白朮與蒼朮均具有健脾燥溼的功效,用於治療溼阻中焦,脾失健運之證。兩者功效區別是:

    白朮味甘,長於補脾,燥溼不及蒼朮,故補脾不足,治療脾虛證多用白朮,有“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之美譽。而且白朮又能固表止汗、安胎。用於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等證。

    蒼朮味辛,長於運脾,燥溼強於白朮,故運脾瀉有餘,治療溼盛的實證多用蒼朮。而且蒼朮又能祛風溼、發汗、明目。用於風寒挾溼表證,風溼痺證,夜盲及眼目昏澀等證。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陳永康提供)

  • 12 # 藥事健康

    白朮與蒼朮都能燥溼健脾,性溫味苦而歸脾胃經,均用於治療脾虛溼停之洩瀉或便溏、帶下等。然,白朮又兼甘味,以補虛為長,除善健脾外,又善補氣、安胎、止汗,還能利水,治水腫、痰飲;蒼朮又兼辛味,以去邪為長,除善燥溼外,又善祛風溼、發表,還能明目,治夜盲症,配苦寒之品(苦參、黃柏)治溼熱之瘡疹、腳氣。

    一.白朮是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也稱桴薊、於術、冬術、浙術、片術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產於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地, “於術”素有“北參南術”之稱。冬季下部葉枯黃、上部葉變脆時,挖取2-3年生的根莖,除去泥沙,烘乾,稱烘術;或曬乾,稱曬術;再除去鬚根。

    白朮,氣清香,性甘溫苦燥,入脾、胃經,主以溫補扶正,兼能去除水溼。具有補氣健脾、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用於脾胃氣虛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脾虛氣弱的胎動不安等。白朮為補氣健脾要藥,用於和中補脾、除溼益氣,常用於補養方劑中,補氣血。白朮使用中注意,補氣健脾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燥溼利水宜生用。

    白朮主要成分為揮發油和多糖,主要含有蒼朮油、蒼朮酮、白朮內酯等揮發油,以及白朮總多糖等成分,還含有穀氨酸等多種氨基酸及樹脂、白朮三醇和維生素A等。藥理研究發現白朮有調節胃腸功能、調節腹膜孔作用(開打腹膜孔、使腹膜孔數量增加,從而達到消除腹水的作用)、調節免疫功能、降血糖、抗菌、抗凝血、利尿、抗腫瘤、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等生理活性。

    二.蒼朮是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也稱赤朮、馬薊、青術、仙術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朮主產於江蘇、湖北、河南等地,北蒼朮主產於華北及西北地區,春、秋二季挖取根莖,除去泥沙和鬚根,曬乾,切片而得。

    蒼朮性辛溫發散,苦燥除溼,入脾、胃經,為治溼阻中焦證之要藥,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溼、發汗、明目的功效。用於溼阻中焦證,痰飲,水腫;風寒溼痺及表證夾溼;溼盛腳氣、痿證;夜盲,眼目昏澀等。

    蒼朮主要含揮發油,由倍半萜及其苷類、聚乙烯炔類、酚類、有機酸成分組成,以及還含有三萜和甾體類、芳香苷類、蒼朮醇類、多聚糖、黃酮類成分,主要活性成分為倍半萜類和聚乙烯炔類成分。還含有鈷、鉬、鉻、銅、錳、鎳、鈦、鎂、鈣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蒼朮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腸胃運動和胃排空、抗菌、抗炎、降血糖、降血壓、利尿、心血管保護和神經系統作用等藥理活性。

  • 13 # 平凡的藥師

    白朮與蒼朮的區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別名:

    白朮:山薊、楊抱薊、山芥、天薊、山姜、乞力伽、山精、山連、冬白朮、於術、冬術。

    蒼朮:仙術、仙姜、天精、地葵、茅術、槍頭菜、山刺菜。

    二、種屬

    白朮:為菊科植物白朮的乾燥根莖。

    蒼朮:為菊科植物茅蒼朮或北蒼朮的乾燥根莖。

    三、性味歸經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經。

    四、功效與主治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洩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蒼朮:具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作用。用於溼阻中焦,脘腹脹滿,洩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溼痺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

    五、藥理作用

    白朮:具有祛痰、利尿、降血糖、抗凝血、抗菌、促進造血的作用。不能促進胃液分泌,推進腸蠕動,亦無抗潰瘍、抗炎和鎮痛作用,不影響正常體溫,對中樞神經系統無明顯抑制作用。

    蒼朮:具有抑制應激性潰瘍,促進胃液分泌,推進腸蠕動,升高血糖,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保肝,抗缺氧,抗腫瘤,抗病毒,抗細菌,抗真菌等作用。

    六、使用禁忌

    白朮:不能與桃、李及雀肉、菘萊、青魚等同吃。

    蒼朮:不能與桃、李及雀肉、菘萊、青魚等同吃。

  • 14 # 岐黃中醫方大夫

    白朮與蒼朮相同點:

    均性溫,味苦,歸脾胃經,二者均可燥溼健脾,臨床上常相須為用,用以治療脾虛溼盛引起的脘腹脹滿,食慾減退,大便溏稀等病症。

    白朮和蒼朮的不同點:

    白朮兼有甘味,性平和,以健脾補氣為主,屬補益類中藥,多用於以脾虛為主的病症。白朮,又可利水消腫、止汗、安胎,可用於水腫、多汗、胎動不安等病症;蒼朮,兼有辛味,性燥烈,以燥溼祛邪為主,屬芳香化溼類中藥,多用於溼邪偏重的病症。蒼朮,又可明目,用以治療夜盲症。

  • 15 # 中醫得得得

    白朮、蒼朮雖然都能燥溼健脾,但它倆在功效上還是有側重的。

    白朮

    首先來分別看看它們各自的特點:

    1、中藥分類

    白朮屬於補氣藥,蒼朮屬於化溼藥

    2、藥性歸經

    白朮甘、苦,溫,歸脾、胃經;蒼朮辛、苦,溫,歸脾、胃、肝經。

    3、藥物功效

    白朮: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

    蒼朮: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

    應用區別:

    從以上可以看出雖然白朮有燥溼健脾的功效,但還可以補氣止汗,安胎,多用於脾弱虛證

    蒼朮燥溼作用強於白朮,且能祛風散寒,發汗,多用於溼勝實證

    蒼朮

  • 16 # 大家健康

    白朮與蒼朮,同屬菊科植物術類乾燥根莖,為中醫臨床常用藥物,在漢代醫家經典《神農本草經》及《傷寒雜病論》中均有記載。但據眾多文獻記載,在南北朝時期之前,諸多醫家蒼白二術不分,均以“術”來統稱,直至南北朝陶弘景才提出赤白之分。

    本經未分蒼白,而仲景《傷寒》方中皆用白朮,《金匱》方中又用赤朮。至陶弘景《別錄》則分為二,須知赤白之分,始於仲祖,非弘景始分之也。

    ——張隱庵《本草崇原》

    健脾燥溼的區別

    白朮與蒼朮的共同點即皆可健脾燥溼,雖有相似之處,但不同之處更為明顯,白朮主要燥內溼,而蒼朮內外均可燥溼,更為全面,因而蒼朮更善於燥溼。

    健脾之功,蒼朮性味苦,故燥性更強,而脾喜燥而惡溼,故而蒼朮主要以去水溼而健脾,善治脾實證;白朮燥溼力雖不如蒼朮,但其味甘溫和,更適合補益脾氣,善補脾虛證。

    除此之外,二者功效應用皆有區別,下面我們來分別分析一下——

    白朮的功效應用

    白朮,其味甘微苦,性溫,歸脾、腎經,有益氣健脾、燥溼利水、化痰止汗、安胎的作用。作為補氣藥的代表,《神農本草經》贊其“久服輕身”。

    1、緩解脾虛諸證

    白朮性味甘溫,有補益虛損的作用,且歸脾、胃經,有補氣健脾之功,對於脾氣虛弱造成的腹瀉、食少、倦怠、便溏、消化不良等症狀均有緩解之功。

    白朮性味苦溫,兼有燥溼之功,故而對於脾虛導致的痰飲內停,表現為水腫、帶下、眩悸均有很好的作用。

    白朮健脾燥溼,廣泛應用於臨床,被譽為補氣健脾之要藥,如平補脾胃的經典醫方四君子湯便有其組成。

    2、安胎

    白朮益氣健脾,故有安胎之功,適用於女性妊娠時因脾氣虛弱導致胎動不安等病症。

    3、收斂止血

    白朮兼調血癥,因脾胃氣血生化之源,故而因脾氣虛弱導致不能固攝津血,出現咳血、便血、尿血等症狀,加入白朮可益氣健脾、收斂止血。

    4、固表止汗

    白朮溫中,有固表止汗之功,對於因肺脾氣虛,感染風寒,出現表虛自汗、咳喘等症,均有溫中止汗的作用。

    5、潤腸通便

    白朮雖主燥溼,但有補宜虛損之功,可健脾生津,對於因脾氣虛弱,損耗陰液,導致腸燥便秘的人群,如老年人、產婦等體質虛弱的人群,配伍白朮均有潤腸通便之功。

    蒼朮的功效應用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胃經,有燥溼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的作用。蒼朮歸屬於化溼藥,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

    1、燥溼消水

    蒼朮性味苦溫,故而燥溼之力顯著,對於溼阻中焦導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食少納呆、洩瀉、痰飲水腫均有很好的作用。

    蒼朮性味辛溫,故而可健脾和胃,如經典方劑平胃散,既能燥溼消水不傷陰,又能生化氣血不滋膩。

    且其味香性燥,故而能通調三焦水溼,使得清升濁降,緩解脾虛腹脹噁心諸症。

    2、祛溼除痺

    蒼朮性味苦、辛、燥,故而燥溼之力突出,對於風寒溼邪導致的痿症、痺痛均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3、明目

    蒼朮入肝經,有明目之功,可緩解兩目澀痛、夜盲症等病症,可與石決明、肝臟等同食。

    4、解鬱

    蒼朮有解鬱作用,因其氣味芳香,性味辛溫,對於肝鬱脾虛導致的情志抑鬱、胸脅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5、發汗

    蒼朮性味辛香,善於開腠理肌肉,有發汗祛表之功,且燥溼力強,故而對於風寒束表兼有夾溼之證均有很好的作用。

    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的是,蒼朮與白朮功善燥溼,但略微傷陰,故而陰虛內熱、津液虧虛人群不宜食用過多。

  • 17 # 金匱真言

    古代蒼朮與白朮沒有截然分開,統稱為“朮”,白朮與蒼朮雖然不同,但是功效相似,略有區別。

    1.燥溼。白朮與蒼朮都可以燥溼,但是蒼朮祛溼的作用更強,針對溼濁引起的腹脹、胸悶、水腫等有更好的療效。

    2.健脾。蒼朮的健脾作用微弱,而白朮則有很好的健脾作用。自古以來,白朮就是健脾祛溼的第一藥物,針對脾胃虛弱,而溼氣橫行的疾病,是首選。蒼朮則適用於脾胃虛弱不明顯,而以溼氣為重的疾病。

    3.走表。走表的意思是,治療面板、關節、經絡等,比較表淺的疾病,像風溼關節痛,蒼朮就有很好的療效,而白朮走表的作用則比較弱,如果是關節痛、水腫、肢體沉重、頭重痛等則可以選擇蒼朮,因為蒼朮可以解表祛溼,有一定的發散作用,這也是它祛溼作用強的原因,就是因為蒼朮辛散的力量強於白朮,辛能行,行氣行血,像一股風,把水溼吹乾。

    4.止汗、安胎。蒼朮因為辛散的作用很強,一般用作發汗,而白朮甘溫,則是止汗的妙品。治療氣虛自汗的玉屏風散,就是用白朮與黃芪、防風搭配。白朮可以安胎,這是沿用了很久的功效,仲景有“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妊娠養胎,白朮散主之”,不論是當歸散,還是白朮散都用到了白朮,可見白朮的作用效果。而蒼朮則沒有這些功效。

    5.明目。蒼朮可以明目,因為蒼朮的辛散力量強,可以“上行頭目”,如果風溼邪氣,侵襲了眼睛,就會導致視力下降,則可以使用蒼朮祛風除溼,治療目疾。

  • 18 # haolanying1973

    蒼朮作用部位比白朮的作用部位偏上,比如頭部溼邪,因為蒼朮白朮本身是一種植物上的,只是蒼朮偏梢一點,白朮枝幹一點,所以作用雖一樣,但作用部位不同。

  • 19 # 醫道之窗健康

    白朮蒼朮於中焦功能上,糾偏扶正祛邪,標本兼治,化燥溼健脾於不朽之神話。於代謝分泌,燥溼生新,生精上各有大有特色。

    1.蒼朮:苦溫燥溼,為運脾要藥。

    廣泛用於溼濁內阻,發汗解表、祛風溼等症。大燥溼,助運化扶正。

    2.白朮:健脾益氣納精,為補脾要藥。用於脾虛或溼困之利尿、止汗、安胎之功。大主補中扶正,助化溼。

    蒼朮,白朮二藥相伍,散補促進,脾胃納運充盛,水溼、精微,升清降濁,補脾益氣,運脾燥溼同功效。

  • 20 # 梅小護科普

    白朮與蒼朮都能燥溼健脾,功效應用如何區別?

    白朮與蒼朮肯定有區別,不然就沒必要分開來了。

    在三皇五帝神農氏時代,這兩個是不分的,就叫“術”,後面歷代醫家對它們產地、功效等進一步深入體會,才進行了分類,分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於臨床。

    白朮與蒼朮都是健脾燥溼的中藥,長得也類似,那我們運用的時候怎麼來選擇呢?

    我們先分開來聊一下它們各自的功效。

    首先是白朮。

    臨床上白朮比蒼朮用得更加廣。

    白朮的作用有五個。分別是補脾氣、燥溼、利尿、固表止汗、安胎

    白朮有補脾氣的作用,又有燥溼、利尿的作用,很適合脾虛伴隨溼困、水腫、痰飲的情況,因為脾虛的人比較多,所以白朮用得廣。

    白朮有固表止汗的作用,氣虛導致的自汗、陰虛導致的盜汗都可以用;因為白朮有補氣的作用,所以對於氣虛導致的自汗會更加適宜一點。

    懷孕期間,脾胃虛弱,營養物質吸收不足,就容易出現胎兒不長或停長的情況。

    白朮能透過補脾氣,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胎兒成長,從而達到安胎的目的。

    然後是蒼朮。

    蒼朮和白朮一樣,都是菊科的植物。

    蒼朮有三個作用。分別是燥溼健脾、祛風溼、解表

    蒼朮的燥溼作用比白朮強。

    所以蒼朮用於脾胃中焦時,是用於溼濁阻滯的情況。不是是脾虛生溼,是溼濁重,困阻了脾胃,適合的是實證。

    很多人關節手腳痠重、疼痛,這多是風溼引起的,蒼朮除了祛除中焦脾胃的溼氣,還有祛除肌腠關節的溼氣,所以蒼朮有祛風溼作用。

    蒼朮辛溫,能祛風溼,能開腠理、發汗解表,所以能用於寒邪侵襲肌表,出現感冒的情況,加上它祛溼的作用,很適合風寒夾雜有溼氣的情況,比如汗出著涼,淋雨著涼等。

    透過白朮與蒼朮的簡單瞭解,已經可以進行區別了。

    運用於脾胃時,溼氣重困脾的實證,用蒼朮;脾虛生溼的虛證,用白朮。

    對於肌腠、關節的風溼,用蒼朮。

    對於感冒,用蒼朮。

    對於止汗,用白朮。

    對於安胎,用白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馬爾地夫如何選島?